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分析

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分析

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分析
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分析

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分析

【摘要】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母亲一贯被认为是教育的主体角色,而父亲只是协助者,但父亲以其不同的性别特征和教养方式,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与母亲同等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是分析家庭教育中父亲扮演的角色,让父亲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角色

长期以来,父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与母亲不一样的角色,是儿童一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支持者和影响者,逐年递增的离婚数量使得单亲家庭越来越普遍,这也导致了众多儿童在成长中缺少了父亲的角色。然而健全家庭中的很多家长也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把母爱当成全部,好像只要有母亲的陪伴孩子就会健康地成长。有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家庭中主要由母亲扮演着家庭教育的主角,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养育中,演变为辅助者角色,甚至出现缺失的现象。其实,父教与母教同样重要,在孩子的成长中,只有父教与母教的相对平衡才能让孩子的心身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一、父亲角色的定位

“家庭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的观念逐渐被认同。父母双方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绝非单一线性的。相比较“经济支柱”的角色,父亲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还应该扮演好“保护者”“规则约束者”“情感表达对象”“玩伴”等角色。因为,不同的角色定位,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1]。从早期严格的“一家之主”,代表着家族的权威,掌握着家庭的“生杀大权”,到冷漠的“经济提供者,负责养家糊口,更重视为子女创造物质条件,却成为教养子女的局外人,教养子女的责任几乎由母亲来承担; 再到典型的“男性”形象,为子女树立典型的男子形象,影响儿童的性别认同; 最后才到“父亲”,照料和关心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真正融入到家庭中,与母亲共同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2]。父亲要做好一个“父亲”角色应该做的事,父亲是孩子教育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不是“呵斥者”、“赚钱的机器”、“社会参与者”,父亲的陪伴对婴幼儿而言十分重要,与父亲同住的婴幼儿社会适应性更好,出现的问题更少。

洲洲是个男生,今年高三了,面临毕业的他总是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并落了锁,只有吃饭上厕所的时候才会出来,他的父母对

此感到特别焦虑,因为洲洲的成绩很差,而且从不跟父母有更多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一切都是事出有因的,在他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来,他的父亲不善于表达感情,父子间交流很少,回来也说不了几句话,因此变得越来越疏远。初中阶段是男生的叛逆期,妈妈很宠自己的宝贝儿子,孩子野起来就管不了了,经常逃课、打架、去网吧玩游戏……更严重的就是由跟妈妈在家吵架变成了离家出走,母亲管不了了,只有让在外地的父亲回家。父亲终于参与到家庭教育中,但他并不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严父”,这个“严”不仅是严厉,更是严肃,父亲回家后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忙于奔波,忽视了最重要的父子间的沟通,除了教训洲洲,对他的生活一点都不了解,父子俩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在最近的高考模拟考试中,洲洲不出意料地考得很差,父亲很生气,认为他在高考冲刺阶段不知道努力,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就大声呵斥他,在洲洲看来,自己成绩本来就差,父亲不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对他破口大骂,他也很生气,于是父子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父子之间的问题在家庭内部已经解决不了,双方都不愿意沟通,于是母亲便拜托其他亲戚来跟洲洲沟通,父子之间便一直有隔阂。

二、父亲角色的影响力

对于婴幼儿的发展,早有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3]。与父亲相处时间多的婴幼儿更乐于探索,与同伴的交往中更加受欢迎和喜爱,更容易融入陌生环境中。经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幼儿创造力相对而言要高些[4]。经常与父亲玩耍的幼儿更多地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5]。父亲较多地参与和幼儿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幼儿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6]。

(一)父亲的形象

父亲自我的形象对幼儿发展有重要影响。父亲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社交能力和适应性和性别角色和健康性[7]。

首先,父亲这一角色能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父亲不像母亲那样,给予孩子无尽的的慈爱与呵护,他们会自由地跟孩子嬉笑打闹,在解决问题时,可学会冒险和体能问题,并能强化对外界的控制感觉,增强自信心。其次,父亲能

增加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对幼儿父亲社交范围广,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成为幼儿获取社会规则与社交技能的来源;父亲兴趣爱好广泛,与幼儿交谈时涉猎知识范围更宽泛;父亲长期陪伴在身边,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有安全感和自尊心。最后,父亲角色进入家庭教育,还能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和健康性有所影响。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是其模范和榜样,父亲树立的男子汉形象,能让孩子独立性强,处事果敢;若家庭中缺失父亲的角色,男孩就会对家人和同伴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变得懦弱。对于女孩子来说,父亲这一角色能让她们认识男女间的性别特征和差异,让她们更加理性地解决问题。

(二)父亲的人格

在父亲、母亲与孩子的对话中,父亲总是缺席的。教育学家认为,这是父亲和母亲性格构成不同造成的。母亲一般情感丰富,在与儿女沟通方面有优势,而父亲的性格一般比较理性,不卑不亢,不善于与子女沟通感情,正如洲洲的父亲,他知道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一味的责骂并不能改变孩子,只会让孩子与自己更加疏远。

父亲在家庭中的人格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家风。父亲较母亲而言更加理智,他们没有母亲那样丰富的情感,心胸更加开阔。因此,一个合格的父亲能做到在大事上理智做决定,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节奏和模式,并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增进对孩子的了解。二是做好家庭关系的导演,父亲不必像母亲那样事事都关心到,但是关键时候必须能够缓解家庭矛盾,减少冲突,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幸福,是家庭关系的引路人。儿童是通过对父亲形象的认同和模仿而认识周围世界的,此时,父亲对子女的热爱、责任心和适度的严格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案例中,洲洲的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在洲洲由“恋母”向“亲父”转变的阶段没有能够陪伴其左右,好似一个离异家庭,父爱的缺失对孩子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后来回到孩子身边,但是已经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他“父亲”形象对于洲洲来说已经不再重要,而且他一直用着错误的教养方式:不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孩子一惹祸就吵架,一吵架就离家出走……这些都是因为他不会正确教育孩子,不能把自己的爱传达给孩子。

三、找到正确的教养方式

(一)树立科学的教养观念

知识改变观念,观念决定行动。父亲应该克服“尴尬心理”,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使用更加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现实生活中,很多父亲对于自己在家庭中的义务认识不全面,有一些父亲认为,父亲的职责就是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所以努力赚钱,保证家里的经济运转,然而却因为太过忙于工作,减少了对孩子的陪伴,导致这些父亲不了解孩子;有一些父亲则是在家里扮演着白脸,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以至于和孩子产生距离感,难以和孩子交流、触及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很容易因为意见不合导致矛盾。案例中,洲洲的父亲一是忙于工作,二是着力于扮演“严父”角色,对洲洲的关爱不够,所以两人容易产生矛盾,发生争吵。父亲应该广泛阅读教育书籍,培养科学的教养观念。

(二)保持父亲独特的教养方式

在大多数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来说是截然不同的,母亲一般来说比较温柔、慈爱,父亲一般比较严格、强势,正是因为这样,父亲和母亲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但是作用却是一样重要不可或缺的。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明白怎样去爱孩子,“孩子需要的是一位父亲,而不是第二位母亲”,父亲不应该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样,当孩子犯错时,母亲的方式一般是原谅加上叮嘱,父亲则不能继续放纵,而是应该严肃认真地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同时,父亲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强性格,并且应该保持自己这种独特的方式和独特的魅力。

(三)尊重孩子,把爱传到孩子心里

很多父亲受传统思想影响,父爱如山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孩子面前,始终摆着一副架子,觉得自己是长辈,在各个方面孩子都应该顺从自己的意愿,由此导致了父子之间的很多问题。父亲应该明白,家里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所以,当孩子有些事情没有做到满意,父亲不应该第一时间去责备,而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再去寻找解决办法。尊重孩子的同时,父亲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放下自己的架子,案例中,洲洲的父亲与他交流很少,不清楚孩子学习实际情况,看到孩子考差了,没有注意到孩子本身的基础问题,而是直接斥责,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人发生严重争执。

(四)同心齐力,做一位躬行实践的父亲

要让父亲在孩子教育中起到有效的作用,光凭自己是不够的,其他家庭成员也要给予支持,首先要承认父亲在孩子教育上的重大作用,不要觉得对孩子的抚养,只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只要负责赚钱就对了。其次,家庭成员要身体力行,与孩子多交流的同时,创造父亲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再次,父亲要言行一致,努力践行科学的育儿知识与观念。父亲对于孩子的关爱不能仅仅停留于思想上,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在行动上。在生活中要认真了解孩子的特点,努力关注他的生活、理解他的生活,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科学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侯静,陈会昌,王争艳,李苗. 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2,02:185-191.

[2]许颖. 父亲参与早期教养:父亲角色态度的影响[J]. 儿童发展研究,2015,02:54-57.

[3]金春寒. 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 基础教育研究,2005(10).

[4]蒋微,谯秀娟,卢清. 父亲缺位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4).

[5]邢双喜,王翠玲,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

[6]钟立新.父亲独有的作用[J]. 宁夏教育,2003(10).

[7]沈农夫. 父亲的影响力[J]. 少年儿童研究,2015,01:45-47.

家庭教育课程--妈妈的角色与责任

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妈妈的角色与责任 有一种力量看不见,却无比强大,有一种温柔摸不着,却无限温存,有一种释怀触不到,却无尽原谅,有一种倾诉,却用心聆听,这就是母爱,母亲的爱只有增温,却无降温。母亲的爱总是那么无畏,让你无惧! 俄国著名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说过,母亲对孩子是用自己的心血神经和自己的整个生命来疼爱!她的爱首先是生理上的、天生的。因而她的爱是超越一切的。 瑞士小儿科医生舒蒂尔曼博士调查发现,早起型孕妇所生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早起的习惯,而晚睡型孕妇所生孩子也有晚睡的习惯。这说明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怀胎数月后由母亲决定的,即胎儿在出生前就与母亲之间存在着“感通”,正是这种感通,让母亲与孩子间能够协调一致。 对于生物学上“母子感通”这一极其重要的论断,人们却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它,去遵循它的规律。由于人们疏忽而忘却这一堆人类生命意义极其重要的规律,也导致了多少人间悲剧:那些感情冷漠的孩子、那些孤僻的孩子、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 文学家老舍先生曾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响,却失去了根。” 听完这些,妈咪们是否感觉——真是“压力山大”呀!看来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不能懈怠呢?那我们平时做的对不对呢?怎样的教育行为才是科学的呢?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谈妈妈的角色与责任。 一角色 1.保镖——过度保护 3岁的闹闹是个闲不住的小家伙,对一切都是那么好奇。但是家里人总担心他被磕着、碰着,于是“双方矛盾”就此产生:他听见炒菜的声音,想去厨房看个究竟,妈妈担心他被刀叉、锅盆碰到,对其三令五申将厨房划为“禁地”;他想做滑梯享受一个人的冒险,妈妈非要拉主他的一只手才觉得放心;他看小哥哥放风筝非常过瘾的样子,也想跟他一起跑,却被妈咪喝住…… 孩子的好奇心就这样被人为地加了一堵“防护墙”,孩子更安全了,但慢慢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三字经》里说过?“养不教,父之过”这样一句话,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责任。 ?二、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差异 ? 我们常说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的爱就像山一样,他支撑孩子的信念,提供坚韧、责任、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力量、支持、依靠,使他们学会刚强;母亲是水,她滋润孩子的心灵,提供给孩子哺育、温情、舒适感,使他们学会温柔。母亲的教育像给孩子喂红糖水,而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不能替代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父亲更粗糙。父亲让孩子爬出的距离平均比母亲容许的距离多一倍;当孩子面对新事物,如一只狗、一个陌生人或一个新玩具时,母亲会本能地靠近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可以得到保护,父亲则倾向于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三、父亲在儿童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1、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 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2、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协助子女的人格成长方面,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比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增加25%到30%的面成效。父亲会让男孩子学会坚强、刚的一面,会使女孩更懂得如何做女性。不同类型的父女关系,会造成不同的女性,父亲对女性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儿对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认识。一个尊重女性、平地对待男女性别的父亲,会给女儿极大的鼓励去追求平等,并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今后与其他男性的关系中,也会去追求同样的尊敬与理解。 3、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包括智力,还有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四、父亲在儿童教育中如何做 ? “给时间,给空间,做父亲该做的事。”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并且教会子坚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要父亲多一些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孩子的刚性自然会滋生出来。父亲能提供的亲情教育、榜样作用是母亲不能替代的。作为父亲,不管多忙,都要在孩子教育上投些时间成本,为自己的下一代奉献一份责任和亲情。给空间也就是创造环境,父亲应该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男性的探

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 东北有一16岁的男孩,因家庭琐事,用菜刀残忍地连砍母亲40多刀,将其杀害的事情,十分震惊。从全国几起儿子杀母的悲剧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淡化,是带有共性的。儿子杀母为什么不杀父亲?母亲被杀是否都是母亲的过错?家庭教育中如何增大合力,取得实效……这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足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地位的重要。目前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地位在淡化,作用在减弱,是导致这些家庭悲剧的主要外因。母爱和母亲教育固然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主要的因素,但父爱、父亲的严厉、豁达、粗线条的管教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目前,一些男孩子性格女性化,正是长期缺乏父爱和父亲管教的不完整家庭教育的畸形产物。 如何强化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和确立父 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孩子认识到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与母亲一样重要的法定抚养人,而且是家庭的家长、法人代表。二是父亲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且能做到教育孩子的大事“独揽”,“小事”分散给妻子和其他长辈,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主动争取参加学校家长会和各种家校联系活动。多与妻子一起做好关心、料理孩子生活起居的事情。三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要越位,扮演好慈母角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有层次性。当母亲教育孩子无效时,要借用父亲的震慑力,向孩子发出警告“再不听话,告诉你父亲”。当父亲在教育孩子时,作为母亲,要附和其管教的方法,并劝说孩子,“我告发你是出于无奈,你爸批评你,打骂你我也很心疼”。四是家庭教育要形成父母教育合力,父亲要承担60%的责任,真正从“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中体现出责任义务。夫妻在教育孩子时要多商量,多配合才能收到成效。 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亲生儿子杀母亲,虽说是极个别现象,但引起我们的思考、警戒、教训是多方面的,孩子杀母不杀父,不是父亲没有错,也不是母亲一人的全部责任,而是家庭教育方法过于急躁或对孩子过于溺爱所造成的。忤逆孩子的罪行不想多说,年轻的母亲死去不会复活,活着的家长更是思绪万千,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有关离异、分居、单亲等家庭研究的深入,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众人关注。在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影响下,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在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比父亲的作用要大,父亲只是亲子关系的补充。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母亲对孩子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起到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父亲作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除了极少数的社会文化状态以外,在大多数社会形态中,男性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主体。男女两性选择着不同的职业,在家庭中有不同的工作分工;男女两性有着不同的智力发展进程和特点,分别具有人们可以接受的角色行为并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和规则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意识到父亲的 权威和力量,会对父亲产生敬畏的心理,从而去模仿父亲的行为,并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婴儿从一出生就因为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父母和其他人开始按照社会意愿能接受和期望的男性和女性的行

为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个体综合了那些被认为适合其性别的行为,从而获得特定的性别角色类型。 父母亲作为男女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别,对孩子的潜在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男女的气质特点是相互补充的,有优秀的一面又有缺憾的一面。我们希望婴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在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在坚定大度的同时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这就是我们说父亲和母亲都要参与家庭教育的原因。对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父母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女孩,在家庭中只有母亲而缺少父亲的角色或者相反,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都是欠缺的。事实上,女孩对父亲角色易于表露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等特征产生影响,男孩也会受母亲角色易于表现的温柔、依赖性等特征的熏陶。在婴儿期,父母对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却十分重要。毫无疑问,父亲对婴儿的影响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父亲的参与也为母亲提供了情感的支持,并能促进父母作用的发挥。 因此,父亲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对孩子、对母亲、对家庭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有调查表明: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严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对孩子影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咨询师冀未来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爱和陪伴。可由于一些原因,父亲在家庭中“消失”,尽管母亲可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职责,但父亲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和未来的幸福,这是母亲无法弥补的。 一、缺失的几种状态 1、单亲家庭的父亲 单亲家庭本身不会对孩子造成很多的困扰,前提是父母虽然不生活在一起,但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享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所说的所做的都传递给孩子信息:“我爱你”,这份爱不会因为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离异的父母需要注意到: (1)父母不向孩子抱怨对方。特别是女性,如果承受焦虑的能力较差,就会不停地把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传递给孩子,尽管缓解了自己的焦虑,但造成孩子对父亲的怨恨甚至愤怒。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够信任他的父亲,他还能够信任谁?对父亲不信任的女孩,将来她怎么能够去信任异性?怎么去建立自己家庭?怎么能够在信任的基础上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 (2)父亲或者母亲再婚之后,有了另一个孩子,如何做让第一个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存在?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支持和爱护?对孩子不变的爱本身就说明了孩子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爱的。同时父亲和母亲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榜样。 2、少在家的父亲。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不少男人来说,再美好的生活也不能代替饭碗、金钱与尊严。于是天下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有奋斗持家的意识,一心向着事业奋斗、奔跑,本以为挣了钱就可以代替一切,有了钱就可以万事大吉。等到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回头一看,和妻子的感情淡漠了,和孩子的情感连接不上了,甚至孩子连话都不想和父亲说了。而钱再多,也买不来亲情和爱情。 这时,父亲心理一定有多重的滋味。因为父亲不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错过了享受亲子之间快乐的时光,更加遗憾的是,和孩子之间情感的连接难以修补。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经历父亲身体力行的引导和陪伴,需要超越父亲实现自我认同,否则性格难以完整。 对于男人来说,保持事业和家庭两个目标平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工作成了自己唯一的奋斗目标。想想你拼命工作的目的可能是让家人幸福快乐,而家人需要的,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之外,大量的是对精神层面的需要,比如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互相的关心和支持,而因为工作占据了你全部的时间,如何满足家人的精神需求,如何实现家人的幸福快乐呢?

家庭教育,你是怎么扮演家长的角色

家庭教育,你是怎么扮演家长的角色 如今的孩子多是家中独苗,被满满当当的爱包围着,承受力普遍较差。而日后成功者,必定要有所担当,能耐得住生活中的各种考验。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但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做起来还是犯了傻。 孩子为啥“受不了丁点委屈、吃不得一点苦”?本期,记者联合3位资深嘉宾一起探寻出五大形成“病因”,并开出几种对症性“疗方”。 要想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也许你还得学着做一个“爱而不露”的家长,甚至故意给孩子制造点小麻烦哦。 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宝宝,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 对症疗方:不轻易满足 对于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后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了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会学乖听话,停止哭闹。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具体行动上的改变是: 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 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感到更满足。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 四是给孩子找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孩子入学之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究竟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久的,你到八十岁了,还是孩子的父母,所以你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学校却不能;现代家庭基本上是2-6个家庭成员面对一个孩子,而学校教育是2-6个教师面对几十或上百个孩子,差距显而易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下的学校教育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特长挖掘更多地要靠家庭教育。其次,孩子学习也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等等,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基本上教给孩子的是知识,孩子的做人、做事以及孩子人格的培养等等,更多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个人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后者。除此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安全感”、“自主感”、“成就感”和“好奇心”等心理营养,也多数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但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说,父母却常常不知道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使得家庭教育偏离了它原本的航道。 别占老师的位置 典型场景:孩子回家,刚刚丢下书包,妈妈就问:“宝贝儿,你作业写完了没有啊?赶紧去写作业,然后把功课复习一下哈。”到了晚上9点,孩子的家庭作业终于在妈妈的督促下完成了。爸爸拿起语文书严肃地说:“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我听,然后把明天即将要学的课文先读两遍。” 专家点评:父母肩负教育孩子的重任,但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老师的助手,父母就是父母。有人提出把父母培养成老师的助手,对这种提法,本人不敢苟同。尽管父母有义务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实现“家校共教”,但父母跟老师之间不是从属关系。 助手是什么,词典解释为“协助他人做事的人”,如果父母被定位为老师的助手,那父母理所当然就成了“协助老师做事的人”。果真如此,“父母”哪里去了?倘若老师是老师,父母也是老师,孩子的生活空间中处处都是老师,父母和老师做完全相同的事情,那对孩子来讲,该是多么单调、多么乏味、多么令人窒息的事情。可今天的不少孩子,就处在这种境遇之中。 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做人。在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方面,老师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高手,而在教孩子做人方面,父母有自己的优势。父母和老师在教育方面有交集,但不是重叠,了解了这一点,两种教育就可以优势互补。若父母空着自己的位置,挤占老师的位置,那就可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甚至于别人的田没种好,自家的地也荒了。

怎样做一个好父亲_家庭教育

怎样做一个好父亲_家庭教育 一、尊重孩子的意愿与选择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位老师,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的内在兴趣。但是我们今天家庭的教育体制、学校的教育体制,正是扼杀了孩子内心普遍存在的兴趣和动机————强迫孩子做什么,而不管孩子内心的想法,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是去设计蓝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二、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要想成为孩子的玩伴并不难,只需挤出少许时间,放下家长的架子,积极参加孩子的活动。父亲经常参加孩子们的活动,聆听孩子的心声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亲必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条件,除了给孩子买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图书读物,让孩子在一个丰富舒适的环境里成长,最主要的是父亲要以极大的爱心去关注孩子,多花时间和心思与孩子一起玩,满足孩子在情感和求知欲方面的愿望。 三、赞美是良好的润滑剂 准确的、适时的、恰当的夸赞将使孩子受到鼓舞,激发孩子自尊、自主、自立的意志和奋发努力的上进心,也可以使孩子明确前进的方向。 四、善于与孩子沟通

做父亲的要了解孩子,这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前提。了解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近孩子,即与孩子多沟通,与孩子经常聊天、做交流。 五、为孩子找一个好对手 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竞争对手,比如同桌、邻居家的小孩或成绩排在孩子前面的同学,可以鼓励孩子超过他们;鼓励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发挥他们的潜能,作为父亲可以给孩子一些信念让他们做一些新的尝试,让他们意识到做什么事情最好。 六、用故事引导孩子 为人父亲者,平时多给孩子灌输一些道理,这是不可缺少的,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父亲们应该多陪陪孩子,在陪孩子玩耍、哄孩子睡觉或带孩子旅游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养成动手的好习惯 爱劳动、爱干事对孩子是一生有用的,父亲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爱干活,爱劳动,要让孩子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 八、亲自参加家长会 参加家长会有助于了解孩子的表现,有助于与老师进行交流、有助于掌握教育孩子恰当的教育方法。因此,要与母

母亲的角色与职责1.doc

妈妈和爸爸哪里不一样——母亲的角色与职责(一) 家庭教育中,妈妈们究竟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该负起怎样的职责呢? 通过切身的经验和多年来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我将妈妈们该担当的角色和该负的职责总结为下面几点。 1.好妈妈是“教官”——管理孩子的角色 常言道:“慈母多败儿。”意思是说,妈妈无原则地宠溺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成才,反而会导致孩子向恶性的方向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始终人外,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就要适当地严厉一些。 每当我提到“好妈妈是教官”这一点时,总会有妈妈笑着驳斥我:“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大多是温柔和慈爱的代名词,怎么能担当‘教官’这样的角色呢?” 的确,论起“教官”这类比较严肃的角色,大多数妈妈理所当然地认为爸爸正经、权威的形象似乎比妈妈更适合担任这个“黑脸”。 然而,让我说,妈妈们要是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也曾多次提到过,在情感方面孩子更多的亲近妈妈。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爸爸严厉地批评孩子,孩子听是会听,但是他的心里往往就会生出那么一点儿小别扭、小隔阂;然而,换成妈妈去说,结果则大不相同。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一所小学做过一次专门的调查: 问所有孩子一个相同的问题:在家里爸爸和妈妈谁会更多地批评你?你的感受如何? 在家里经常被爸爸批评的孩子这样说:我讨厌爸爸板着脸训人的样子,太可怕了! 在家里经常被妈妈批评的孩子这样说:妈妈说了是为了我好,我能理解妈妈的心思。 妈妈们或许会对此不解: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一直担当着权威的爸爸教育,却没有妈妈教育更起作用呢?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 家庭生活当中,妈妈和孩子接触最多、关注最多、情感也最深。一百个孩子中,几乎有一多半在情感上都会更倾向于自己的妈妈。妈妈和孩子的之间的情感出自天然,很难割裂。当孩子出现问题、犯了错误时,如果爸爸严厉批评了孩子,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妈妈去说,孩子则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反而会觉得妈妈说得是有道理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还接触过很多处于青春期,有着严重叛逆情绪的孩子。在这些孩子的家庭里,爸爸大多是严厉的、处于管理者角色,而妈妈则是柔弱的、对孩子较为纵容。结果,在这样的家庭里,爸爸一严厉,本身就在怀疑“爸爸是否爱自己”的孩子,再一挨爸爸的批评,自然就会给爸爸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定论,还会在心理与爸爸产生隔膜,从而产生叛逆、逆反情绪。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爸爸教育太刚、太直、不会转弯儿,对于已经具有自我意识和自尊意识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批评方式,他们显然是不大欢迎、也不太好接受的;相反,妈妈教育在这个时候则更能起作用,因为妈妈在感情上和孩子比较贴近,能给孩子一定回还的空间,使他能够更为深刻地去认知自己的错误。 看看,妈妈来唱这个“黑脸”,是不是要比爸爸合适很多?因为孩子天性里对妈妈的亲近和依赖,并不会因为妈妈对自己批评就和妈妈疏远。但爸爸就不一样,如果爸爸总是唱“黑脸”,权威形象固然是可以长久树立,但却会深深影响亲子关系。 看到这里,妈妈们或许会问:“去做这个‘黑脸’,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才能做到既严格管理,又能让孩子不排斥我们呢?”

亲子教育系列: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提到“父亲”二字我首先想到的是父爱如山,我觉得这一方面是说父爱深沉,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父爱的重要性。 是的,父亲其实在家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发展以及我们从事多年青少年教育及青少年心理辅导来看,许多男性的社会功能行使得很完美,但是在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他们往往只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家庭里,忽略了自己作为“父亲”的位置和身份。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有“男主外,女主内”之说,但事实上,在家庭教育里,母亲承担的多是情感的部分,父亲承担的责任和作用则尤为重要。 为何如此说呢?从家庭角色来说,父母不仅承担孩子的“养”,还需要负责孩子的“育”。物质上的“养”只是第一步,“育”是第二步,也是形成和健全人格发展的关键。而“育”主要由两部分起作用——学校和家庭。学校“育”知识和文化,家庭“育”性格和人格。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则决定命运。学校重在“育”做事,家庭重在“育”做人。 父亲在培养孩子做人方面起着什么作用呢?这可以分两个时期来看。 第一个时期,为孩子3至6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这一时期父亲起到的作用有几点。 首先,让孩子形成性别认同。 对男孩而言,这一时期喜欢模仿父亲的一些言行,从对父亲的认同获得自己性别的认同,也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习得男性化的性格特质。这时,父亲的教育与鼓励,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毅力、意志力、抗挫力、人际交往能力、判断力,以及果断、勇敢、拼搏等一些特质。 对女孩而言,父亲是生命里第一个亲密的男人,她会从父亲对母亲的爱,来认同和接纳自己的女性身份。父亲身上的一些特质与习惯,以及她与父亲的关系,对其以后与异性的交往,和寻找人生伴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这时期的父亲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与边界感的时期。 父亲,在孩子的意识里代表着社会规则与潜规。孩子会从对父亲的认同,来认同社会。 这时期的孩子对社会充满好奇,他会试探人生的第一次,小心翼翼的试探底线、试探边界,这时,父亲必须来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尤其是孩子犯错后,要立即指出来,以孩子比较好接受的方式适当的给予相应的惩罚,这会在孩子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 要性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现实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父亲缺位”现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在塑造孩子性格起着重大作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独特的地位是母亲所不能取代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 展。 关键字:父亲家庭教育重要性 古话说得好“父,家长举教者。”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英国作家切斯特菲尔德写过一本书——《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位好老师》,也强调了父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习惯强调母爱的力量,强调母爱最崇高,但事实上,父爱的力量同母爱一样伟大。就像一只鸟两只翅膀、一个人两条腿一样,母爱和父爱是缺一不可,无法替代的。 父亲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般都是高大严肃的,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父亲一般会采用比较粗暴的方式,比如传统观念下“不打不成才”的棍棒教育。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父亲担负着养家的责任,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多家庭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忽视来自父亲的教育。相比较而言,妈妈似乎承担孩子大部分的教育。这种“父亲缺位”的家庭教育格局使得孩子从小缺乏与父亲的接触和交流。诚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往往更细致、更有耐心,但是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父教、母教缺一不可,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父教的作用绝非母亲身兼两职就能取代的。作为父亲,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古训有之;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也说:“父亲虽然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范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 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往世界之路。” 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孩子的约束更多,教育子女时使用的语言更复杂,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激发孩子发挥潜能,形象地向孩子介绍了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最后的特点就是父亲支持妻子。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心慈手软。孩子一旦出现不当的行为,母亲大多是在嘴上讲大道理而在行为上纵容,而父亲则会用很刚性甚至可以说“暴力”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棍棒教育。但是这种父亲的这种严肃要处理得当,不能一味的严加管教,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就是有好处的,至少能让他记住教训,以后自觉遵守规则、懂得规矩。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及扮演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及扮演 姓名刘桂梅学号 51130902026 【摘要】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每一位父亲用心思考。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庭中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不是我的事,是他母亲的事”,事实上,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关键词】父亲角色家庭教育社会性个性智力性别 正文 一、家庭教育的涵义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实际上不仅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要施加影响,也同时会受到教育和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都发生在家庭生活之中。1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时代性和社会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家庭主要功能之一的教育也是如此。 2、亲情性和感染性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这种天然的情感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具有的特点。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的“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能超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针对性和随机性 “知子莫如父”这句话很形象的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共同的生活是使得父母有大量的时间和充足的机会去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从而施加教育。 1李生兰.200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15、119-169.

“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是家庭教育随机性的最好阐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4、连续性和一贯性 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身就是在对孩子进行连续性和一贯性的教育,这种持续不断的反复进行的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1、父爱有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 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对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4、父爱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5、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平衡作用 母亲带孩子比较多,母子、母女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个平衡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能够增进夫妻感情,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 6、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作用 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父亲有很多教育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与外部的人们交往当中,父亲的作用可能要更好一些;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1 1段向琼. 不容忽视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J]. 宁夏教育. 2007(05)

浅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父亲的角色及其现状 在传统意义上,父亲总是被视为家庭的供养者。父亲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如学费、衣食、医疗等。认为教育孩子,特别是家庭教育,主要应该是母亲的责任。不知道这种观念起源于何时,但实在是一种误解。在教子过程中,妈妈的确往往更有耐心和责任感,但是家庭教育不能只靠“半边天”,父亲的言传身教,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现在许多家庭里,父亲似乎越来越忙了,于是将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有些妈妈索性当起“全职太太”。一份来自济南数家幼儿园、早教中心的调查数据表明:70%的孩子上下学都是妈妈或保姆来接,50%的孩子在家大部分时间是跟妈妈或祖父母一起度过,20%左右的孩子,一天里几乎见不到爸爸。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呼吁“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巨大隐患,已经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地步”。 2、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2.1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这种影响无声无息,很难用很具体的数据来统计,广义上来说,影响主要体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2.1.1父亲对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影响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的绝对了点,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家教中我们发现: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孩子的发展。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和人交往。事实上,父爱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亲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2.1.2父亲对于孩子行为的影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培训课件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目前,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父亲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家庭教育这块阵地,于是,母亲们就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块空白,以致于普遍出现了“严母慈父”的家庭教育格局。这种家庭教育的格局妥当与否?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能否缺失?父亲的作用能否替代?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严母慈父”是一种错位与颠倒,家庭教育的正常格局应该是“严父慈母”,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仅不能缺失,而且还要努力成为主控者,成为家庭教育的导演。 1、不教不孝,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失父亲 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基本上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之类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当今时代,学校举行的家长会往往成为了“妈妈聚会”,很少看到父亲出席。 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主外”则是打拼干事业,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拱手相让,甚至以女人就该相夫教子来完全逃避。 然而,“养不教,父之过”这已是古训,父亲应该回归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所谓“不教不孝”,如果一个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那就是对祖宗的不孝,就是对国家的不忠。

2、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父亲应该成为宏观调控者 家庭教育“宜粗不宜细”,应分清“主干与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父亲不要放权,母亲也不应争权。 作为父亲,必须担负起家庭教育中宏观调控者的重任,一般来说,父亲应以粗旷、豪迈、大气的男人形象实施家庭教育,与母亲的细心、细致、细腻形成对照。 事实上,女人和男人对教育方式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性格气质是也不尽相同,彼此之间有优秀的一面,也有欠缺的一面。在家庭教育中,最好能让孩子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地继承父亲和母亲的性格特点,在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在坚定、大度的同时,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如果说父亲宏观调控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那么母亲的细心则提供枝叶与养分,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枝繁叶茂。 3、父亲应该主动建立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只有建立了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 作为父亲,仅仅有爱,仅仅成为孩子成长的经济依靠,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果你的爱表现得不恰当,那就是问题,如果孩子感觉到你是在控制、干涉,那就糟糕了。 【案例】儿子拒绝作文辅导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听钱志亮教授的演讲(盘龙小学五一班家长) 在讲座中,钱志亮教授分析了现代家长角色定位的涵义,详尽介绍了现代家长角色定位的内容,并强调了孩子早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重点讲述了孩子在转型时期家长所面临的挑战,再次讨论一下现代父母的角色定位和分工角色误区,最后讨论一下今日做父母要注意的事情。 首先,钱志亮教授给我们四个方面分析了亲子关系的特点,从亲子关系的自然性告诉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便离了你还是孩子的爹和娘,逃脱不了干系,任何时候你问孩子你爹是谁、你娘是谁,除非他不愿意说,绝对不可以随便说一个其他的人。要尽社会义务,各司其职,必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孩子提供应尽的富裕义务。持续性告诉我们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家长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深刻性告诉我们父母在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需要我们时刻地注意细节,检点自己。 其次,今天的社会变迁对家庭有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对家庭价值观念、家庭的婚姻制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家庭的生活功能都提出了很多的挑战。 转型社会时期社会变迁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又有了很多的影

响,我们说“现代”是指在当今社会之下,这些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比如父母解放了,能顶半边天,可以参加革命工作了,和传统的女主内,女人在家里面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夫妇在教育孩子的分工方面就需要重新做调整。 国家只许生一个,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培养,然而在今天的竞争日益低龄化,日益激烈化,使得孩子从小就疲于奔命,很多家长在做拔苗助长的事情。由于今天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提倡消费,把很多家庭服务和家务活慢慢的都推向了社会,孩子再也看不到父母为孩子忙碌的身影,亲情越来越远。父母动不动就离婚,要不就是两地分居,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着,父教的缺失对孩子人格的负面影响很大。同时还会看到社会变迁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有了更多的闲暇,我们是不是把这些闲暇都用来和孩子在一起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家庭教育的重点要放在父母的家庭定位以及责任的问题。每一个人心中都希望有一个港湾,那就是家庭,而家庭由谁来组成的?无外乎我们的父母长辈和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父母的角色没法社会化,家务活可以请人来帮忙做,但没办法请人过来做我孩子的爸爸妈妈。家庭教育也没法社会化,找人来教育我的孩子,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是两码事。所以今天做家长应该关注孩子什么呢?首先要关注孩子健康,有三个,一个是睡眠,一个是饮食,一个是运动。

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

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首要的生活场所,家庭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 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教育形式。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在培养儿童成长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据美国“父亲对儿童健康快乐的影响”的一份报告指出:从孩子一出生,如果有一个积极参与养育的父亲,那么这个孩子更有可能情绪稳定和自信。并且,随着他们的成长,这些孩子具有较好的社会关系。 (一)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 帮助男孩获得男性角色。模仿是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基本途径。父亲提供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从父亲身上,男孩子开始懂得男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研究表明,男孩在 4 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 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赛性的活动,如看书、看电视、听故事、猜谜语等[2]。我国的托幼机构和小学,男性教师少得可怜,教师队伍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男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长达六七年,使他们不知道男人应当怎么处理问题和与别人接触,而男孩在家庭中如果再得不到父亲足够的指导与关爱,就会造成性格明显女性化。 帮助女孩了解异性特征。与父亲缺少交流和接触,对女孩也有损失。许多研究证实,5 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如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并且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 (二)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不同的教养方式影响形成孩子不同的个性品质。父亲从本能上采取与母亲不同的养育方法,母亲更多地搂抱宝宝,与宝

宝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 父亲则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与宝宝玩耍,做一些较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等,如把孩子高高地举起,或让孩子骑在肩上,一些活动量大的活动,如游泳、骑车、爬攀登架,一般都是父亲领着小孩。在这些游戏或活动中,有父 亲陪伴和指导,孩子就能玩得更积极、更科学和更安全。相对而言,母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对他的活动范围作较多的限制。我们常常以为孩子会害怕父亲的剧烈的、冒险性的玩耍方式,但实际上孩子包括女孩更喜欢与父亲玩,笔者访谈时也时常听到父亲很得意地说“孩子就喜欢和我玩”。 因此,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显示出勇敢、强悍、意志坚强等特征,有更强的生命激情。古代斯巴达人为了培养刚强、勇猛、健壮的孩子,总是让孩子自小就跟随父亲生活。如专家们发现,由父亲承担养育责任的孩子,在面对新环境,如去托儿所时的焦虑感较低。并且研究表明,父亲对女孩也有行为表率作用。女孩从父亲身上可以受到勇于冒险、进取、刚强、独立等品质的熏陶。这种潜移默化对婴幼儿期的孩子十分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没有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意 志薄弱,常表现出自卑的情感素质和性格特征。这类儿童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行为等较为普遍,有些心理学家将其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三)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父亲与孩子接触越多,孩子的交往能力越强。调查发现,五个月大的婴儿如果与父亲有较多的接触,当他被陌生人围绕时会有较好的适应性。比起那些与父亲接触不多的婴儿,他们比较不怕生,对陌生人会有更多的语音回应,也比较愿意让陌生人抱。一项跟踪研究发现,五岁的时候有父亲存在而且受到父亲照料的小孩,比五岁时就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具同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目前,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父亲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家庭教育这块阵地,于是,母亲们就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块空白,以致于普遍出现了“严母慈父”的家庭教育格局。这种家庭教育的格局妥当与否?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能否缺失?父亲的作用能否替代? 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严母慈父”是一种错位与颠倒,家庭教育的正常格局应该是“严父慈母”,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仅不能缺失,而且还要努力成为主控者,成为家庭教育的导演。 1、不教不孝,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失父亲 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基本上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之类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当今时代,学校举行的家长会往往成为了“妈妈聚会”,很少看到父亲出席。 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主外”则是打拼干事业,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拱手相让,甚至以女人就该相夫教子来完全逃避。 然而,“养不教,父之过”这已是古训,父亲应该回归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所谓“不教不孝”,如果一个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那就是对祖宗的不孝,就是对国家的不忠。 2、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父亲应该成为宏观调控者

家庭教育“宜粗不宜细”,应分清“主干与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父亲不要放权,母亲也不应争权。 作为父亲,必须担负起家庭教育中宏观调控者的重任,一般来说,父亲应以粗旷、豪迈、大气的男人形象实施家庭教育,与母亲的细心、细致、细腻形成对照。 事实上,女人和男人对教育方式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性格气质是也不尽相同,彼此之间有优秀的一面,也有欠缺的一面。在家庭教育中,最好能让孩子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地继承父亲和母亲的性格特点,在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在坚定、大度的同时,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如果说父亲宏观调控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那么母亲的细心则提供枝叶与养分,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枝繁叶茂。 3、父亲应该主动建立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只有建立了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 作为父亲,仅仅有爱,仅仅成为孩子成长的经济依靠,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果你的爱表现得不恰当,那就是问题,如果孩子感觉到你是在控制、干涉,那就糟糕了。 【案例】儿子拒绝作文辅导 儿子的作文有点问题,当然并不是不会写,而是有点不随大流,基本功还不过硬,就想独树一帜,评卷老师是最反感的,以致于每次作文都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