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近二十年概况

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近二十年概况

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近二十年概况
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近二十年概况

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近二十年概况

赵英侠1,李建萍2,余安胜1

(1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2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32)

摘 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近二十年来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并提出本病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收集近二十年来在主要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献33篇,对治疗方法、选穴规律、刺激参数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耳穴贴压治疗失眠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治疗方法多样,多取心、神门、枕、交感、皮质下等为主穴,随证(症)加减,以氧化锌胶布贴压单粒干王不留行籽,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3~5min,3~5日或隔日更换一次,两耳交替,5~7次或10次为1个疗程。选穴处方、耳贴用品、作用强度、疗程等也相差较大。结论: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有一定疗效,且无任何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研究方法也不够规范,如绝大部分未采用随机对照,且作用机理研究几乎是空白,今后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关键词:失眠;耳穴贴压;综述

中图分类号:245.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779(2003)07-0067-04

作者简介:赵英侠(1967-),女,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

基础(针灸与针麻)专业1998年博士毕业,目前主要从事针灸腧穴的临床作用及其相关和形态结构研究。

失眠症为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常因其伴发一系列症状,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近年来不少临床工作者应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疗效满意,且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现将近二十年来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的方法综述如下。

1 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

1.1 耳穴贴压单粒干王不留行籽1.1.1 辨证分型论治

根据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分型选穴治疗。张冬梅等[1]分四型:(1)心脾两虚型,取心、神门、枕、脾、交感;(2)阴虚火旺型,取心、神门、交感、肾、脑点;(3)胃腑不和型(痰热内扰型),取心、神门、枕、脾、胃;(4)肝火上扰型,取肾、肝胆、交感。选定穴位后,用火柴头在耳部相应穴位上按压找到敏感点,以胶布粘贴王不留行籽对准耳穴贴压。每日按压2~3次(睡前1次),逐穴按压共10~15min,隔日更换,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3日为1疗程。共治疗40例,结果显效18例,好转1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1.1.2 主穴随证(症)加减

许多学者根据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选取几个耳穴作为主

穴,随证(症)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杨艹弗等[2]

取心、肝、

肾、神门、枕为主穴,胃气不和、多梦加胃、脾;头痛加太阳、额、顶;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加耳穴神经衰弱、神经官能。以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5min,有痛感为好。1~2天后更换,每次一侧耳穴,7次为1疗程。共治疗100例,结果显效57例,有效3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刘

福喜等[3]

治疗67例重症失眠患者,整夜只睡2~3h,甚至整夜

不眠,均用过巴比妥类药物,但疗效不满意,且药物副作用又加重了患者痛苦。其中精神因素所致39例,高血压所致12例,胃肠病所致16例。不论何因,主症一致,故治法相同,对原发病配用针对性穴点效果较好。主穴取肾、心、脑干、阳性反应点(敏感点),对症配穴:高血压配肝、降压点;胃病配胃、交感;便秘配大肠、便秘点。以0.8cm @0.8cm 胶布贴王不留行籽,每天按压3~4次,每次5~6min,每周2次,两耳交替,5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逐渐停用镇静、安眠药物,晚饭后禁饮浓茶,按时上床睡卧,睡前排除杂念,睡后静卧养神。共治疗67例,结果痊愈44例,显效19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阎秀莲[4]取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为主穴,配穴为心、脾、肝、肾、胆、胃。穴区常规消毒,以0.6cm 胶布贴王不留行籽,嘱患者每天按压3~5次,每次3min 。共贴3~5天。共治疗100例,痊愈54例,显效4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章筱芬[5]取心、神门、枕、额、脑点、皮质下为主穴,配穴为肾、肝、脾、胃,随症加减。每日按压4~6次,每次5min,睡前加强按压,5~6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5~7次为1疗程。以口服西药(安定片5~15mg 或10%水合氯醛10~30m1,每晚1次)作对照,各治疗60例,结果耳压组痊愈36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而西药组痊愈10例,好转10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33.4%。向丽[6]取神门、心、皮质下、枕为主穴,伴有梦多、烦躁不安者加肾、肝;伴头痛加颞、额,伴纳差、乏力、头昏耳鸣者加脾、胃;月经前后加重者加肝、肾、内分泌、内生殖器,每日按压4次,每次3~5min,隔日换贴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5例,显效14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邱海云[7]取神门、枕、心、皮质下、失眠,随证配穴:心脾两虚加脾、小肠;心肾不交加肝、肾;心气虚加肝、肾、胆;肝郁气滞加肝、三焦。每日按各穴25次,轻柔按摩至有酸、胀、热、痛等得气感,否则效果不佳,每次取单侧穴,3~5日更换1次,两侧交替使用,10次为1疗程。共治疗65例,痊愈32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郭永江[8]选神门、内分泌、心、缘中、皮质下、

枕为主穴,心脾两虚者加脾、肾,心肾不交者加肾,心胆虚怯者加肝、胆,肝阳上扰者加肝、交感,脾胃不和者加脾、胃及大肠穴。每日按压3~4次,每次3~5min,5天换贴1次,两耳交替, 6次(30天)为1疗程。共治疗40例,显效2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尚亚婷[9]取肾、心、神门、脾、交感为主穴,烦躁、胸闷、胁痛、口苦加肝,饮食失调、脘腹不适者加胃,头痛、头昏加枕,妇女更年期月经紊乱加内分泌,每日按压3~4次,每次10~15min,至局部热、胀、痛,患者能耐受为度。隔3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5次为1疗程。共治疗32例,痊愈2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黄迪等[10]取神门、交感、皮质下、枕、心为主穴,配穴取脾、胃、三焦、枕小神经、脑、肾,根据病因不同选1~2个配穴。男左女右,寻找压痛点,贴上轻压,至耳廓充血、发热,每日按压3~4次,睡前加强按压。隔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0例,痊愈2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胡素萍[11]取神门、心、肾、皮质下为主穴,配穴取肝、脾、胰、胆、交感,主穴皆取,配穴随症选2~3穴。每日按压3~4次,每次3~5min,睡前加强按压,3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6次为1疗程,可持续治疗1~2个疗程,共治疗166例,痊愈103例,好转5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4%。鞠录升[12]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脑点、交感,并根据中医辨证,肝郁化火配肝、胆,痰热内扰配心、脾、胃,阴虚火旺配肾、膀胱,女子配精宫,心脾两虚配心、脾、小肠。每日按压2~3次,每次50下,临睡前50下,以不破皮,耳部酸痛热麻木为宜。5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1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53例,痊愈29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杨集群等[13]取心、肾、神门、皮质下为主穴,配穴:头痛、头昏配枕、额,高血压者耳尖放血,偏头痛者配太阳、枕小神经,心动过速配交感、小肠,贫血配肝、脾、内分泌,癔病配枕、脑干。每日按压4~5次,每次3~5min,使耳部有酸、麻、胀、痛感,发热更佳,治疗14天,36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伍晓萍[14]取神门、心、内分泌、皮质下为主穴,肝郁者加肝,肝阳上亢者加肝、降压沟,脾胃虚弱者加胃,肾虚者加肾,便秘者加大肠。以麝香膏粘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按压5~6次,每次2~3min,使耳部发热或敏感点出现轻微疼痛为度,不宜重按,以免耳廓皮肤受损。隔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3次为1个疗程。可持续1~3个疗程。共治疗失眠患者40例,其中痊愈2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同时用上述穴位和方法治疗嗜睡20例,痊愈1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说明耳穴贴压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以麝香膏药之类代替氧化锌胶布作为固定之物,可增强疗效。杨淑娟[15]取神门、脑点、屏间、内分泌、皮质下为主穴,根据中医辨证,肝郁化火配肝、胆、大肠,痰热内扰配心、脾、胃,阴虚火旺肾、膀胱,心脾两虚配心、脾、小肠。以针灸针尾部在耳穴上按压找到敏感点后,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按揉2~3次,每次1~2min,临睡前必按揉1次,至耳部发热、酸、胀、微痛为宜。5~6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10~12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50例,其中痊愈3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1例自动放弃治疗,总有效率为94%。侯曜薇等[16]采用有关穴区寻找压痛点与5国际耳穴标准方案图6所示的有关穴区(穴位)并用的方法,取神衰区、神门区、枕区、皮质下区、垂前区、交感区作为常用穴位(区),随症加减穴为心区(左)、肝区(右)、脾区(左)、肾区(双)、胆区(右)、胃区(双)。此外,耳尖穴与耳背静脉依病情可行刺血法。每日按压数次,以痛为度,每晚临睡前按压时间可稍长。留5天后去除,第7天进行第2次治疗。107例中显效42例,有效5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7%。张杰等[17]取神门、心、枕、额、垂前、皮质下为主穴,配肾、肝、胃、脾等,贴后按压片刻,至疼痛(能忍受)红热为度。5~6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15天为1疗程。同时以口服安定片(每晚睡前服5mg,连续15天)作为对照。各治疗30例,其中耳穴按压组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口服安定组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吕欢霞[18]取神门为主穴,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阴虚火旺加肾俞、心俞,肝胃不和加胃俞,肝火上扰加肝俞或脑、皮质下。令患者平卧,全身放松,按压穴位至轻度胀痛为度,每日按压4~5次,每次每穴15~20下,至双耳廓发红充血。5~7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共治疗30例,其中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崔丽萍[19]以神门、心、脾、肾、皮质下为主穴,配以脑、枕、交感、内分泌。每次选用6~8穴,主穴、配穴合用,随证加减神经衰弱点。治疗前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用75%酒精消毒耳廓后,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选定的耳穴贴紧并加压,使患者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失眠伴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者用重手法,年老体弱、倦怠纳差者用轻手法。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2~3次,每次每穴30s。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作耳压疗法同时,嘱患者进行耳部按摩:用手指揉擦耳前后的耳根部1mi m;用食、中、无名指揉耳背,先下后上,按摩耳背各穴各1min,早晚各1次。共治疗92例,其中痊愈71例,好转17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5.7%。文革玲[20]取神门、皮质下、心、肝、脾、肾、脑干、交感、枕、额、失眠为主穴,肝阳上亢者加三焦,心胆气怯者加肝,胃中不和者加胃,痰热内扰者加肺,患冠心病者加心脏点、肾上腺,慢性气管炎者加肺、平喘、肾上腺,慢性肠炎者加胃、腹,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者加腹外、胃、胰、胆、排石点(在对耳轮上脚的中点),高血压者加降压点、降压沟。贴籽时自上而下,逢外而内,首次治疗男性先压左耳,女性先压右耳,每次一侧,隔日1次,两耳交替,5次为1疗程,治疗77例,其中痊愈36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100%。

1.1.3精选特效穴位

王晓鸣[21]取心、神门(均双侧),先用火柴头按压敏感点,压至有轻微刺痛感,持续1min,再用双手搓揉,至局部充血发热后,贴王不留行籽。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每次每穴1min,睡前必须按压1次。每日更换1次,7天为1疗程。休息1周,再进行第2疗程。余应祺等[22]取神门、心、枕、神经衰弱点、利眠穴,贴王不留行籽,每天按压3~5次,每次1~3min,1次痊愈者可复贴压1次,以巩固疗效。用于治疗52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失眠,全部治愈。一般贴压后每晚可睡4~7h,最多可睡10h或更长,效果显著。朱金宏[23]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心、脾、肾,以手指前后对应按压若干下,反应点有明显痛胀感觉,直至全耳有温热感为宜,早中晚各作1次按压,两耳同时进行,3天换1次。治疗期间停用其它疗法。共治疗38例,治愈27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秦荣华[24]取神门、皮质下、肝、肾、心、脾,贴压王不留行籽,每天按压4次,每次3min,至局部胀、痛、热、麻感,睡前按压3~5min。3~5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15日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26例,治愈58例,好转6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8%。

1.2耳穴贴压单粒酒精浸泡过的王不留行籽

孔瑞红[25]预先挑选直径1~1.5m m黑色成熟的王不留行籽,以75%酒清浸泡后取出晒干备用。取神门、皮质下、心、枕为主穴,失眠多梦者加内分泌、交感,腰膝酸软、遗精健忘者加

脑点、肾、肝。用毫针针柄探取穴位压痛点,以胶布粘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按压3次,每次2~4min。每3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7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50例患者中,46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

1.3耳穴贴压双粒中药浸泡过的王不留行籽

尚良翠[26]将当归、丹参、川芎各200g以75%酒精适量浸泡月余后,去渣取汁,再浸泡王不留行籽,以药汁浸透为度,加少许麝香效果更好。取神门、心、肝、肾、皮质下、神经衰弱点为主穴,配穴取脑、枕、内分泌。以麝香膏粘贴王不留行籽2粒(1粒压碎,1粒完整)贴准穴上,每日揉压6~7次,每次1~3min,每周更换2~3次,两耳交替,10天为1疗程。共治疗52例,痊愈46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100%。作者认为单味王不留行的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很难分解或释放出来发挥其药理作用,用养血活血中药汁浸泡,并在使用时一粒压碎,一粒完整,既可使有效成分尽快分解或释放出来,并通过穴位渗透吸收,又能对耳穴产生物理压迫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临床治愈率。

1.4耳穴排籽对压法

金贤为[27]在耳廓正背面或内外侧面相对称位置各取1~3穴为一组穴位,如皮质下)枕、颞、额,神门)降压沟,脾、胃)迷根。取大而圆的王不留行籽,每穴3~5粒,排成一列,以0.8 @1.2cm2的胶布固定,用拇、食指夹住正背面或内外侧面耳穴,捻压王不留行籽,使耳穴产生较强的酸、胀、麻、痛或蚁行感等得气感。如此逐对捻压,让患者学会捻压方法回家操作。每次捻压4次,即每餐后半小时和晚睡前各1次,每次对压5min。5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10天为1疗程。以常规耳压法作为对照,取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每穴贴1粒大而圆的王不留行籽,按压时间和疗程同上。各治疗50例,结果排籽对压组痊愈3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常规耳压组痊愈2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排籽提高了压准敏感点的概率,并克服了常规耳压法固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对压则使穴下神经分支在捻压过程中受到比常规耳压法剌激量强的弹拨,因此排籽与对压结合应用,治疗失眠的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2耳穴贴压冰片

吴锡强[28]用冰片贴压耳穴治疗失眠,并与王不留行籽、中西医治疗失眠药物疗效比较。取神门、缘中、皮质下、交感、垂前、失眠为主穴,在此基础上辨证或随症配穴:心脾两虚型加心、牌,肝郁血虚型加胰胆、肝,心肾不交型加心、肾,胃气不和型加胃,痰热内扰型加胰胆、肺,心虚胆怯型加心、胰胆,高血压加耳窝上,喘息加对屏尖,目干涩加眼,耳胀加耳中,前额及双鬓角痛加太阳,枕后痛加风池,健忘或睡后不稳加百会。主、配穴分2~3组,交替使用,每次主穴2~3个,配穴3~4个,双耳均贴。饭后及睡前半小时各按揉1次,每次40下,虚证轻压,实证重压,对于顽固性失眠神门、缘中等穴与耳背对应点对压。3~4日更换1次,6次为1疗程。共治疗300例,显效131例,有效121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84%。王不留行籽耳压治疗30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中西药物耳压治疗30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由上可见,王不留行籽耳压疗效较冰片耳压疗效差,而中西药物耳压疗效略优于冰片,但作者认为中药催眠慢,疗程长,久服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西物虽催眠快,疗程短,但会引起近事遗忘,记忆力减退,精力不集中,且第二天早晨头昏、精力差等。冰片辛苦微寒,芳香开窍,善于走窜,可入心通窍,以此耳压痛苦少,见效快,副作用绝少。3耳穴贴压益智仁籽

王尧[29]取神门、心、肾、脑点为主穴,配穴为肝、脾、胆、皮质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辨证为肝火上扰、阴虚火旺或脾胃不和、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选取1个主穴及1~2个配穴。先取外表光滑尖利、颗粒较小的干燥益智仁籽粘贴在1@1cm2氧化锌胶布中心。令患者端坐,也可平卧,耳廓朝光线充足方向,取准相关穴位,常规消毒后,贴上述益智仁籽胶布,拇、示指相对适度按压,于晨起、午休、晚睡前各按压1次,每次3~5min,睡前适当加强按压。10日为1疗程,间歇3~5日,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停用镇静催眠中西药物,并嘱患者安神静心、寡欲宁志,尽量不安排兴奋活动,避免过劳,少看电影、电视,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避免肥腻及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伴见突发严重并发症者停用此法。若见皮损,应及时处理,并更换备用穴。共治疗39例,显效22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

4耳穴贴压酸枣仁

焦新民[30]根据酸枣仁甘酸,入心、肝二经,具有养心益肝,安神镇静之功,用酸枣仁贴压耳穴法治疗失眠。先将酸枣仁洗净,开水泡去皮,用胶布贴压于神门、皮质下、心、肾、脑点,5天换1次,4次为1疗程。共治疗30例,其中17例为神经衰弱,其他为脑血管病或外伤引起失眠。30例中显效9例,进步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

5耳穴贴压决明子

钱火辉等[31]取枕、垂前、神门为主穴,随证配穴:心肾不交加心、肾,阴虚火旺加肝、肾,心脾两虚加心、脾,心胆气虚加心、胆,胃中不和加胃,难以入睡、睡浅醒早、易醒加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用耳穴探测仪或火柴棒寻找敏感点,贴决明子1粒,嘱患者自压2~3次,临睡前半小时加压1次,每次30~50下,至局部微热酸胀痛。10次为1疗程,病较重者可重复1个疗程。

6耳穴贴压中药丸

杜江[32]取心、肾、脾、皮质下、神门为主穴,配以枕、脑点、脑干。寻找阳性反应点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辨证选穴。以0.5cm2麝香虎骨膏贴压惊风丸,每日4~6穴,必要时双耳穴位同时贴压,隔2日换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周。对照组针刺百会、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周。两组均治疗34例,结果:耳穴组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8.8%。

7耳穴贴压磁珠

卢文[33]取神门、心、皮质下、交感、神经衰弱区、垂前为主穴。辨证分型配穴:心脾两虚型加脾,阴虚火旺型加肾,兼有便秘症状者以肺代肾,胃腑不和型加胃,肝火上扰型加肝。以左手轻扶患者耳背,在充足的光线下,观察要贴压的穴位区有无变形、隆起、血管充盈等,再用探棒在该穴区探压,均匀用力,探出压痛敏感点,用0.6cm2胶布将磁珠或王不留行籽贴于相应耳穴,嘱患者每日按压2~3次,每穴按压0.5~1min,按压后有胀、痛、酸、麻,耳廓发热、发胀等感觉中的一种或数种,以能耐受为度。若某个穴位过于敏感,患者不能忍受,可自行揭去,待下次换贴时再压;不敏感者按压到一定次数,感觉渐增强。3~4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使用。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3个疗程内统计疗效。结果磁珠组47例中痊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49%;王不留行组61

例中痊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41%。磁珠组明显优于王不留行组。

8小结

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方法简便,经济安全,无任何副作用,且疗效远远高于体针和中西药物治疗。本文引用的近20年来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的33篇文献中,有明确的疗效统计者32篇,其中总有效率为80%~84%的2篇,85%~89%的3篇, 90%~94%的13篇,95%~100%的14篇,可见总有效率在90%以上的共27篇,占84%。严格按辨证分型治疗的仅1篇,使用几个特效耳穴的3篇,绝大多数是以几个耳穴为主,随证(症)加减治疗,共29篇,占88%。根据心主神志的中医理论, 33篇均取心、神门为主穴,在此基础上,94%的作者取枕、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为配穴,心脾两虚加脾,胃腑不和加胃,肝火上扰加肝,心虚胆怯加胆,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加肾。耳贴冰片、益智仁籽、酸枣仁、决明子、中药丸、磁珠的各1篇,耳贴王不留行籽的27篇,占82%,其中以酒精或养血活血中药浸泡王不留行籽的各1篇,耳贴双粒或排籽法的各1篇,贴单粒干燥王不留行籽的24篇,占73%。以麝香膏为敷料的3篇,30篇均以氧化锌胶布作为敷料,占91%。均两耳交替,隔日更换1次者6篇,占18%;3~5天更换1次者19篇,占58%;其余为每周2次或每日1次。每日按压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疗程相差较大,少者每日按压2次,每次1mi m;多者每日按压6次,每次15min,或40下、50下,一般为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min。2~4次为1个疗程及15次为1个疗程者各2篇;5~7次为1个疗程者15篇,占45%;10次为1个疗程者11篇,占33%。综上所述,目前耳穴贴压治疗失眠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八成多总有效率超过90%,常用方法为:取耳穴心、神门、枕、交感、皮质下等为主,以氧化锌胶布贴压单粒干王不留行籽,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3~5min,3~5日或隔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5~7次或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确定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本文所引用的33篇文献中有疗效统计的32篇,其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各不相同;其次应该根据中西医理论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疗效制定协议处方;刺激参数也应力求统一,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确定最佳的刺激参数,包括换贴间隔时间、每日按压次数和持续时间、疗程等。纵观现有文献,临床疗效观察时设对照组的仅5例,且未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法,今后应该在基础上,进一步临床疗效对比实验。同时应开展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使其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楠,荆百治.耳穴压豆治疗不寐症40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01,9(4):39-40.

[2]杨艹弗,刘瑞珍,王乃石,等.耳穴压丸治疗不寐100例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1986,(6):42.

[3]刘福喜,金安德.耳穴贴压对67例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中医杂

志,1987,(3):53-54.

[4]阎秀莲.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失眠[J].中医杂志,1990,(10):4-6.

[5]章筱芬.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3,(6):

17-18.

[6]向丽.耳穴压丸治疗失眠35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5,16

(4):23.[7]邱海云.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5例[J].陕西中医,1996,17(3):126.

[8]郭永江.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40例[J].江苏中医,1996,17(7):35

-36.

[9]尚亚婷.耳压法治疗不寐32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1996,9

(5):34.

[10]黄迪,袁萍,袁莉,等.耳穴压丸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J].中国中

医药科技,1997,4(5):302.

[11]胡素萍.耳穴贴压治疗不寐16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

1997,13(3):36.

[12]鞠录升.耳穴贴压治疗失眠53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3):

15.

[13]杨集群,张姝.耳穴压籽法治疗顽固性失眠36例[J].吉林中医

药,1998,18(6):41.

[14]伍晓萍.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嗜睡6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

1998,18(11):673-674.

[15]杨淑娟.耳穴贴压治疗失眠50例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0,

11(3):262.

[16]侯曜薇,阿扎提.耳穴贴压治疗失眠50例[J].新疆中医药,2000,

18(1):33-34.

[17]张杰,李静,李玉苏,等.耳穴按压王不留行与安定对照治疗失眠

症的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1):37-38.

[18]吕欢霞.耳穴贴压法治疗不寐的护理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0,10(1):60.

[19]崔丽萍.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9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

(2):23-24.

[20]文革玲.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77例[J].陕西中医,2001,22(3):

175.

[21]王晓鸣.耳穴埋压留行子治失眠[J].上海针灸杂志,1987,(1):

31.

[22]余应祺,马秀丽.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52例[J].黑龙江中医

药,1994,9(4):41.

[23]朱金宏.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症38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8,

14(9):35-36.

[24]秦荣华.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126例[J].山西中医,1998,14(6):

31.

[25]孔瑞红.耳穴压豆治疗失眠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8(5):

11.

[26]尚良翠.王不留行耳穴贴压治疗神经衰弱性失眠[J].河南中医,

1997,17(6):372.

[27]金贤为.耳穴排籽与对压治疗失眠症[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9(6):411-412.

[28]吴锡强.冰片压耳治疗失眠30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1,(2):

24.

[29]王尧.益智仁籽耳压治疗失眠39例[J].河北中医,1998,20(5):

303.

[30]焦新民.耳穴贴酸枣仁治疗失眠症[J].新中医,1982,(11):35.

[31]钱火辉,王家珍.耳穴贴敷法治疗失眠164例[J].广西中医药,

1990,(6):26.

[32]杜江.耳穴贴压惊风丸治疗不寐68例[J].四川中医,1996,14(5):54.

[33]卢文.耳压磁珠、王不留行治疗失眠108例疗效比较[J].中国针

灸,2000,20(2):722-724.

收稿日期:2003-04-25

耳穴压豆疗法讲课讲稿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贴压法]

开展和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是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塑料丸等贴压耳穴,替代埋针,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1、各种疼痛性病症何各种炎症性病症。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慢性病症及戒烟、减肥、戒毒。 4、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遗尿等慢性病尤为适宜。操作步骤: 1、消毒、贴敷压丸。耳廓用75%酒精消毒、脱脂、清洁,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粘有贴压物的胶布块对准穴位贴压。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和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 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的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

失眠的耳穴治疗(精品)

失眠的耳穴治疗 浅谈耳穴压豆治疗不寐一、定义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不寐又称“失眠" ,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 .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可以不寐为主要症状. 二、病因病机 l.常见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2.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症: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 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实验室检查: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 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四、辨证要点 辨证当辨虚实.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 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 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 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则。实证 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 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鉴别诊断 特点程度 不寐单纯失眠持续、严重 一时性失眠受情志、环 境、生理因 素等影响暂时 生理性少寐他病引发六、证型(1)热扰神明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2-07T15:08:37.1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罗婷左小波李琴 [导读] 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综合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对于顽固性失眠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于为临床治疗和干预工作提供可行参考。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顽固性失眠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单纯选择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以后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耳穴埋豆;顽固性失眠 现如今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都在不断的增大,开始越来越多的人都出现了失眠症状。所以失眠也就是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无法达到睡眠的要求,使患者出现有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甚至患者存在有情绪不佳和各种难受的情绪[1]。失眠在中医当中属于不寐症状,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产生困扰。对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患者存在有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不足,患者表现较轻就会存在入睡困难情况,表现较重就会导致患者彻夜不眠[2]。对于失眠的病因进行分析多种多样,从中医角度来看,失眠是因为阳盛阴衰和阴阳失交导致,所以和患者的心肝脾肺肾等都具有典型的关联。本研究主要从中医角度分析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对于顽固性失眠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来自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均为顽固性失眠患者。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8:24,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岁到5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5±8.4)岁;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7:25,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岁到5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8±8.8)岁。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确诊为顽固性失眠,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选择采用统计学软件作出检验,并进行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本研究的对照组患者单纯选择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耳穴的定位:选择主穴位为心、肝、肾、脾、胃点。配穴为耳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点以及而背后失眠穴。患者选择座位或者是仰卧位,每次患者双耳共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选择的主穴当中的1~2个穴位联合配穴进行贴压,每次穴位选择3~4个进行。患者的双耳可以选择相同的穴位,也可以选择互补的配穴。在具体选定过程中穴位通过中医根据具体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确定。 其次对于患者进行压豆:患者选择采用座位或者是仰卧位,保证患者的舒适性,术者一只手对于患者耳轮上方进行作用,另一只手选择耳穴探针进行按压,寻找患者感觉最痛的穴位。之后选择采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对患者进行耳穴贴压。每日为患者进行五分钟的揉压处理[3]。 对于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为患者配合使用穴位埋线方法进行处理,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需要辩证地为患者选择穴位,首先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为患者铺设无菌巾,在选择讯飞的地方选择采用普鲁卡因做一个直径大约1cm大小的皮丘,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患者选择左手拇指和食指对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脂肪进行处理,右手持剑突针将丝线从一端麻醉点刺进,深度能够达到皮下脂肪和肌肉之间即可,在进针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水平进针,整体需要经过穴位,将丝线埋入穴位内部,之后将剑突针倒回原位出针,将埋线术后帖盖上[4]。 为患者进行辨证选穴:对于心肺两虚患者,症见不易人睡,寐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易出汗,面色少华,精神疲乏,院痞,便塘。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取心俞、脾俞穴,每周选1个穴,两穴交替使用。对于肝火上扰患者:症见头晕而痛,不能人睡,多烦易怒,目赤耳鸣,伴有胁痛,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数。治宜平肝降火。取行间、神门穴。每周选1穴,交替使用。对于阴虚火旺患者:症见虚烦不寐,稍寐即醒,手足心热,惊悸,出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取大陵、太溪穴。每周选1穴,交替使用[5]。 1.3效果评价 如果所有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表示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患者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或者减轻,表示患者治疗有效;如果患者表示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表示患者治疗无效[6]。 1.4统计学分析 为确保本研究的客观性,对于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调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IBM 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计数资料选择卡方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以后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耳穴选穴原则

耳穴选穴原则 事实上耳穴疗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取决于4个基本因素: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取穴原则如下:一、按特定穴取穴:如降压点—降压升压点—升压;脊柱沟—用于治疗脊后背痛;风溪穴(过敏取)有三抗一提功能(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所以能治疗风湿、炎症、过敏症等。二、经验取穴:可根据临床成功经验取穴;用一成方取穴的经验,如小儿尿床,即取肾、膀胱、神经系统皮下、缘中、耳中五穴,疗效十分满意。神门和枕均有镇静、安眠、阵痛等作用,称姊妹穴,故腹胀勿用。三、相应部位取穴四、按藏象辨证取穴:即根据祖国医学中藏象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例如,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又如治疗脱发,藏象学说认为“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来治疗脱发,又如治疗皮肤病,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机表里”,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三、按经络学说取穴:即根据经络学说取穴的方法。分为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1.循经取

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面三焦穴的发现和命名也是这样来的,再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胆”穴来治疗。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是动病”——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是动则病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其病主要由经脉传来,非本脏腑所生,故名“是动”。“所生病”——经脉病候的另一类,也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据行路径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所生病还有“牖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其病一般由本脏腑所生,并非经脉传来,故名“所生’。。是动病”和“所生病’都是经脉及其所络属脏腑症候群,如手阳明大肠经的是动病为。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治牙齿痛和颈肿时可取耳穴“大肠”穴,又如手少阴心经的所生病为。心手步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

耳穴埋豆不寐取穴

不寐耳穴埋豆的辩证取穴 主穴:神门、皮质下、睡眠深沉区、垂前、枕、额 配穴:心、胃、脾、肝、肾、胰胆、内分泌、三焦、肺 (1)热枕神明 [征候]:面红耳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清热通腑,清脑安神。 [配穴]:胃、肝 (2)肝郁化火 [征候]: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配穴]:肝、三焦、内分泌 (3)痰热内扰 [征候]: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醒脑,清热安神。 [配穴]:肺、脾 (4)胃气失和 [征候]: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治法]:和胃健脾,化滞安神。 [配穴]:脾、胃 (5)瘀血内阻 [征候]:烦扰不安,头痛如刺,心慌心跳,夜不能寐;或合目而梦,且易惊醒,甚则数日毫无睡意,神情紧张,痛苦不堪,舌多暗紫,脉多弦细而涩。 [治法]:理气化瘀,通窍安神。 [配穴]:肝、胰胆 (6)心脾两虚 [征候]: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梦多,易醒再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配穴]:心、脾 (7)阴虚火旺 [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心,养脑安神。 [配穴]:肝、肾、胰胆 (8)心胆气虚 [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配穴]:心、肝、胰胆 (9)心肾不交 [征候]: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补脑安神。 [配穴]:心、肾 (10)肝郁血虚 [征候]:难以入睡,即使入睡,多梦易醒,或胸胁胀满,善叹息,易怒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养心,安神镇惊。 [配穴]:心、脾

耳穴贴敷疗法

耳穴贴敷疗法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信息接受站,前人称为“采听官”。耳为肾窍,肾气通于耳。对某些疾病的治疗如头痛、神经衰弱、高血压等有辅助效果,每日早晚长期按摩耳廓,可以激发精气、通经活络、调理脏腑、健脾培中、补肾聪耳。 (一)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二)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

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 耳穴分布规律表 (三)耳穴主治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耳穴有数百个之多,经过反复的筛选验证,得到世界各国公认的为91个。耳穴的分布,特别是在耳郭前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就像一个头部朝下臀部朝上的胎儿。也就是说: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屏和耳垂;与上肢相应的分布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分布在对耳轮;与下肢及臀部相应的分布在对耳轮上、下脚;与盆腔相应的,分布在三角窝;与消化道相应的分布在耳轮脚周围;与腹腔相应的分布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分布在耳甲腔;与鼻咽部相应的分布在耳屏等。现将临床上最为常用穴的具体分布部位说明如下。

贴耳穴治疗失眠的常见方法

贴耳穴治疗失眠的常见方法 2015-10-27 15:24来源:99健康网 | |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我们都知道如果睡眠的质量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中医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呢?下面为大家介绍贴耳穴治疗失眠的常见方法,供大家了解。 贴耳穴治疗失眠方法一 【主穴】神门、心、脑点。 【配穴】心脾两虚配脾、心;肝火上扰配肝、胆;胃腑不和配胃、脾;阴虚火旺配心、肾。 【治疗方法】 1. 用探针或火柴头、棉签等在所选穴区点按探寻耳穴敏感点 2. 常规耳部消毒。用胶布粘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神门、心、脑点。再辨证配穴1~2个 3. 令患者每天按捏2-3次,每次3-5分钟,睡前加强按捏,隔1-2天换贴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最少1次,最长12次。耳压期间停服一切催眠药物。 贴耳穴治疗失眠方法二 【主穴】神门、心、脑。

【配穴】肝火上扰型配肝,胃气不和型配胃, 阴虚火旺型配肾,心脾两虚型配脾,心胆气虚型配胆。 【治疗方法】 1. 先在选穴区探查耳穴敏感点(有白色糠皮样脱屑或结节状隆起、点状凹陷且有压痛)。常规耳部消毒,待干。 2. 用王不留行籽准确的贴在敏感点上。 3. 嘱患者每天用手按压每个穴位3次,每次10分钟。两耳交替贴压,隔日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贴耳穴治疗失眠方法三 【主穴】神门、心、脑点、小肠、交感。 【配穴】中风偏瘫伴有肢体、语言障碍多与肝肾有关,故加肝、肾。 【治疗方法】 1. 用探针或火柴头、棉签等在所选穴区点按探寻耳穴敏感点(以灼痛、刺痛为准)。 2. 常规耳部消毒。用胶布粘王不留行籽加压贴在敏感点上。 3. 嘱患者每日中午、晚上睡前自行按压10-20分钟,以病人感觉局部热痛,浑身微汗为佳。 贴耳穴治疗失眠方法四 【主穴】神门、皮质下、心、枕、缘中(脑点)。 【配穴】辨证取穴为配穴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期 -89-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insomnia byuricular-plaster therapy 候娜娜*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2-0089-03 【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片8mg,每日睡前服用。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综合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间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P<0.01),在改善日间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失眠;耳穴压豆;疗效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on insomnia. Methods: The 108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58 cases, auricular-plaster)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simple medication with alprazolam) randomly. A course lasted for 4 weeks.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was used to assess sleep quality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symptoms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1). The treatment group has better doytime functional scores (P<0.05). Conclusion: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had a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on insomnia and wa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reating insomnia. 【Keywords】Insomnia;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2.045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指睡眠的质和量下降,包括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多由阴阳失调,气血亏虚、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笔者自2013年6月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本症,效果显著,并与西药阿普唑仑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我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失眠患者108例,遵循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5年,平均病程1.96年。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2.12年。两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疗程为1个月。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耳穴压豆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第二版失眠症诊断标准[1]。(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工作,或妨碍社会功能。(4)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愿意加入试验的患者;(2)未服用过苯二氮?类等镇静催眠药物;(3)年龄18~70岁;(4)签署进入该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岁及大于70岁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频繁出差,异常噪音或睡前饮用兴奋性饮料所致暂时性失眠患者;具有躯体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肿瘤等)所导致失眠患者;由药物因素(如中枢兴奋性药物等)引起的失眠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异常及不愿合作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穴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位。治疗时患者取坐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贴贴压在所取穴位上,每耳按压5个穴位,用拇指和食指对压耳穴,按压1~2min/次,手法由轻到重,使之产生酸、麻、胀、痛感。若耳廓发红、发热则效果更佳。嘱患者自行按压5~6次/d,睡前30min加强按压,按压5d 将压籽取下,2d后更换压籽,4次为一个疗程。耳穴压豆期间停用其他治疗失眠的药物。注意事项:耳廓有皮损、炎症和冻疮者不宜采用该法治疗,对胶布过敏者须使用防过敏胶布;不宜过重按揉,以免皮肤破损。 对照组:阿普唑仑片8mg,每日睡前服用,连续治疗4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

耳穴埋豆相关知识

耳穴埋豆法 一,定义:耳穴压豆法,就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等刺激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二,适应症: 1,耳穴预防:主要用于多种传染病的预防,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以用于其她疾病的预防,如输液,输血反应,晕车,晕船等, 2,耳穴保健:包括戒烟,戒酒,减肥,美容等 3,耳穴治疗: (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病,扁头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疾病,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症等。 各种炎症性疾病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 (3)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4)各种慢性疾病,如腰痛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 三,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电针、放血等。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贴压法。 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针刺 子宫,腹、卵巢、内分泌,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4、孕妇做耳穴贴压,宜用轻刺激手法,对习惯性流产史之孕妇则应慎用。 5、耳郭贴压穴不宜过多,耳郭前后部分均可选用穴位贴压。肩背部、腰腿部 病变选用耳背穴位效果更佳。 6、贴压后患者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耳穴感 染。 四,特色:

1,没有副作用,用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疾病史安全可靠地,唯一不足就就是有点痛,在治疗的初期,耳穴的反应点比较敏感,贴压后可能感到有点痛,有些病人,在头几天还可能会睡不好觉,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几天,随着病情的好转,疼痛的减轻,疾病也正好转中。 2,操作方便,病人可以每天自己按压,或者在发病时按压耳穴达到治疗的目的。3,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消炎、解毒、泻火、又可以补虚、升阳、止痛与麻醉,而且还可以抗过敏,止晕,抗休克等。耳穴压豆疗法在改善微循环、松弛肌肉痉挛,降血脂,抗抑郁,戒烟,减肥,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治疗疼痛与一切过敏性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在止痛方面,尤其对急性疼痛的效果更好。 4,治病更防病,还能美容、抗衰老等特点 五,取穴 取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就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3,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络循行与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就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选穴因考虑 其功能 5,按临床经验选穴 常见病的取穴(了解) 1,食欲不振:脾、胃、小肠、胰、口、皮质下、内分泌、三焦、肝可促进消化,促进食欲,提高代谢功能 2,失眠:神门、枕、皮质下、胃。可协调大脑兴奋与抑制,起到镇静作用 3,落枕:颈或颈椎、神门、枕 4,腰椎间突出:腰椎穴,肾,肝,内分泌,三焦 5,失眠: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

失眠的耳穴治疗

浅谈耳穴压豆治疗不寐 一、定义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 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不寐又称“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 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可以不寐为主要症状。 二、病因病机 l.常见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2.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 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 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三、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症: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实验室检查: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四、辨证要点 辨证当辨虚实。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 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 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 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 五、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 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 五、鉴别诊断 六、证型 (1)热扰神明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效果观察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17T14:27:42.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3期作者:雷晓菁[导读] 失眠,现代医学宜称为“不寐”,是一种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1]。(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1800) 【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3月我科具有失眠症状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耳穴压豆的方法对失眠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睡眠质量指数以及夜间(20:00-次日07:00)睡眠时间。结果:治疗后的睡眠质量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6.6%。结论:针对失眠患者采取耳穴压豆的方法给予干预,不仅可有效提高失眠疗效,对于睡眠质量也可有效改善,而且还可延长患者夜间睡眠时间。 【关键词】失眠;中药药枕;耳穴压豆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195-02 失眠,现代医学宜称为“不寐”,是一种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1]。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压力不断增大,失眠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口服安眠药不仅易产生药物依赖,而且停药后容易反弹,如何有效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十分重要[2-4]。中医主要通过对人体脏腑气血的调摄,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在临床逐渐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重视与信赖。失眠的中医症状积分分为:0分即无失眠症状;2分为轻度,即睡而不稳,晨醒过早;4分为中度,即每日睡眠不足4h;6分为重度,即彻夜难眠。本研究旨在探讨耳穴压豆对于失眠症状的疗效,为此,针对2018年1月—3月共60例我科具有失眠症状的患者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3月60例我科具有失眠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排除因情绪、药物、病情等的影响,研究对象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1岁。 1.2 操作方法 根据辩证分型配穴的方法选取神门、心、脑、肾等穴位。操作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然后操作者一手固定耳廓,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从内至外探压寻找压痛点,压痛最明显的点即为耳穴治疗点,75%的酒精棉签消毒、待干,取耳穴贴依次贴于所选穴位,每穴按压1~2min,按压的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并教会患者正确按压的手法,做好宣教:每天按压3~4次,临睡前半小时可加强按压1次。如出现皮肤瘙痒、溃烂等情况及时汇报。夏季可保留3~4d,冬季可保留5~6d,10d为1个疗程。干预期间及时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1个疗程后统计相关数据。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的情况,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分为,显效:即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为0;有效:即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证候积分下降2度及以上,但未达到0分;一般:即症状体征好转,症候积分下降1度,但未达到0分;无效:即症状体征、证候积分无变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包括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久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使用、白天功能障碍等7个因子。单个因子评分0~3,总分21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5]。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亚健康状况。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浅、醒后疲劳等。中医认为失眠症发生在心脏,大部分是由邪灵扰乱心境或失去精神营养所致。失眠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衡,气血不和。阴阳关系密切,阳在阴,阳出阴。因此,以脏腑阴阳调适为一般治疗原则[6]。《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言人之寤寐与营卫气血阴阳的循环关系密切,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因此以调整脏腑阴阳为总的治疗原则[7]。失眠较轻者一般表现为难以入睡、梦多易醒、醒后无法入睡,严重者甚至彻夜难眠,对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当前,西医治疗失眠症多用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以及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改善睡眠的同时,却也有药物依赖性和成瘾性的危险。艾司唑仑作为常见催眠药,具有镇静、催眠功效,可抑制网状结构激活反应,达到安眠功效,其安全性仍存在争议。耳穴压豆是中医的特色技术,主要刺激相应穴位血运,对大脑皮质皮质功能的兴奋及抑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促进冲任气血,调节体内阴阳[8],引起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从而使病理性的睡眠状态向正常的生理性的睡眠转化[10]。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睡眠质量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采用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的方法对失眠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失眠患者采取的耳穴压豆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失眠疗效。【参考文献】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精选-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助学资料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 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一)常用按压手法 1.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直压法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 3.点压法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耳穴贴压法

开展与拟开展得中医适宜技术得目得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就是指用硬而光滑得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 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塑料丸等贴压耳穴,替代埋针,以达到治疗目得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1、各种疼痛性病症何各种炎症性病症。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慢性病症及戒烟、减肥、戒毒。 4、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遗尿等慢性病尤为适宜。操作步骤: 1、消毒、贴敷压丸。耳廓用75%酒精消毒、脱脂、清洁,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粘有贴压物得胶布块对准穴位贴压。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与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 就是中医常用得祛病防病、保健养生得疗法。不少人认为针与灸就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就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得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得只就是物理作用,而艾灸就是药物与物理得复合 作用。 【艾灸得作用】艾灸疗法得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就是借艾火得纯阳热力与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得传导,来调节 脏腑得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得目得。艾灸得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得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得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得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 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