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87条:国家按照有利于反映能源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原则,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一、能源价格机制形成的基本方式

与一般竞争性产业不同,能源产业中存在的垄断(尤其是电力工业中的输配电环节以及天然气管线等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及其外部性(对能源的不可恢复性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是政府干预能源价格形成过程和机制的经济学理由。无论是垄断还是外部性,都意味着参与能源市场的各主体之间存在着竞争地位上的不平等,如供给垄断会导致需求方处于弱势地位而容易被收取能源高价;在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要由居住在资源地的居民来承担。如果不考虑能源行业的这些特性而单纯由市场机制形成能源价格,那这一价格的内容就是不完全的,即不能完整反映供给—消费成本,市场调节实际上是处于低效状态的。

能源产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能源价格的形成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过程,而是一个必须要有政府参与和干预的过程。政府要为价格的形成培育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和税收政策将外部性尽可能地内部化,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相对公平和真实反映供给—消费成本的能源价格。

二、影响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因素

(一)能源价格风险

英国著名研究者汤姆·詹姆斯在他的《能源价格风险》一书中列出了五类主要风险:1、金融风险

价格风险——在能源市场上由于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通常情况下,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遭受损失;价格上升时,使用者会发现自己赔钱了。

信用风险——由于合约对方违约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由于能源衍生品市场不具有流动性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现金风险——是一个组织无法获得现金以履行其衍生品义务的风险。

2、基差风险

这是指由于两种价格之间预期价差反向变动而受到损失的风险。在能源市场上,诸如糟糕的气候条件、政治形势、自然事件或是制度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市场价格变化。下列情况可能会引发基差风险:

(1)由于运输问题,某地的原材料无法缓解另一地方的短缺。

(2)没有其他产品能够替代严重短缺的能源产品。

(3)没有足够的时间运输或生产能源产品以缓解市场的短缺。

3、法律风险

是指在某些环境中,能源衍生品的合约可能无法正常执行。

4、操作风险

是指能源衍生品的交易过程和结算由于人为的错误和疏忽所导致的风险。

5、税收风险

当以某种方式直接影响能源产品市场或者影响原材料标的市场的税收规定发生变化时,税收风险就会发生。

(二)国际能源价格变动

左右国际能源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欧佩克(OPEC)

欧佩克是国家间的石油卡特尔组织,现有12个成员国。尽管欧佩克产量仅占全球的40%,

但因其组织凝聚力较强,对国际原油市场影响巨大。

2、能源金融市场

真正对石油定价的,是位于英美两个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交易。这里交易所确定的价格,直接成为石油市场价格的指导。资金能力极强的西方数大基金,成为除欧佩克以外对石油有相当定价权的力量。

3、供求关系

总的来讲,影响国际能源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由于原油的特殊性,即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可再生性,使得原油的供应受现有油田与生产设备的制约,从而导致原油供应存在瓶颈,一旦对原油需求增加或者预期增加而产能又不能相应增加,剩余生产能力不足,就会导致油价上涨。即使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供应减少的突发事件的出现,也会使原来脆弱的供求关系失衡,导致油价上涨。

三、不同领域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

(一)石油天然气

石油行业中无论是在原油开采、成品油炼制还是批发零售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就会出现多个供给者和消费者,会在供需竞争的基础上形成最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市场价格。

天然气如果没有液化,则须经专门的管道运输才能流通,因而该行业的技术、经济特性与电力行业(有专门输电的电网)较为相似。就天然气行业各环节的价格形成来看,在“井、网、售”分离的基础上,天然气井口价格和终端用户价格应该市场化,而管道运输价格则需要在政府监管下形成。

(二)电力行业

在电力行业,发电环节完全可以实行竞价上网,发电企业与用户(包括配电公司)在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下竞争形成价格,可以促进发电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售电环节同样不具有自然垄断性,通过引入竞争性零售商制度,让用户对供电方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在销售电价与上网联动的机制下,实行竞争性可中断电价;由于电网经营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不适合引进竞争机制,因此,需要政府对输配电环节的价格进行管制,按照成本加利润的方式形成有利于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价格。

(三)煤炭行业

我国煤炭的勘探和开采领域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但由于煤炭产地和煤炭消区在地理位置上的不一致,导致煤炭必须经长途运输才能进入消费领域,煤炭的运输费用构成了煤炭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我国煤炭大部分用于发电,而电力价格的管制和电力产业的高度集中使得电力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势力,电煤价格仍没有实现彻底的市场化。从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来看,规范煤炭运输企业的经营行为,努力构建竞争性的煤炭运输市场是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的重点改革环节。电力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是电煤价格市场化的前提,没有电力价格的市场化,就没有电煤价格的市场化。

四、我国能源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反映市场需求的能源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1、不能反映能源稀缺状况

在经济体系中,较高的价格表明能源具有较高的稀缺程度,人们会因收入约束而尽可能地减少对这种能源的消费,同时选择使用价格水平低而相对丰富的能源,最终实现能源的供求平衡和高效使用。由能源的稀缺程度(相对于需求)而产生的市场价格就是市场均衡价格,这一价格真实地反映了能源的稀缺程度,并调节供需,使之实现平衡。如果能源的价格被人为地限定在均衡价格以下,那么这一价格向市场传达的信号就是这种能源的供给比较充裕,消

费者可以增加消费。我国目前的能源价格就属于这种情况。长期以来,为了支持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中国能源价格被人为地控制在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即使是在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较低的能源价格水平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的真实性。

较低的价格导致相对于能源供给的过度需求,表现为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扩张和其他经济领域能源使用的低效率。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处于世界能源储量大国的行列,能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从人均能源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是典型的“贫能国”。我国能源价格改革进展缓慢,并且在未来一段期间内也仍然无法到位。偏低的、不能及时和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与稀缺程度的能源价格缺乏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市场机制在能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发挥,由此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的,能源产出是低效率的。

2、不能反映国内和国际能源市场的供求格局

国际市场上,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供给的弹性偏低导致了价格的快速上升。但是,由于能源仍然实行政府定价或控制,国内能源价格不仅低于国内市场的均衡价格,而且普遍较大幅度地低于国际价格。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能源供需形势与世界能源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需要以世界能源价格为参照系来形成国内能源价格,但是国内能源价格的形成机制在较大程度上屏蔽了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信息,世界能源稀缺程度对于中国能源供需的调节效果非常有限。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能源价格既不能反映国内能源的供需状况,更不能反映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这种扭曲的能源价格会对能源出口产生激励,加剧国内能源的供需紧张程度,会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变动背离能源稀缺的客观现实。

3、不能反映能源安全与环保等外部性问题

目前国内能源价格基本上是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在这种机制下形成的价格只反映了能源的开发成本,而没有全面覆盖环境破坏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也就是说能源使用者并没有为能源开发支付环境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或者说目前的能源价格内容是不完整的。不能反映能源安全和环保等外部性问题的国内能源价格,导致了对能源的过度需求、对中国自然环境的过度透支和对能源生产安全的投入不足。

(二)能源金融市场发展不足

1、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话语权

金融市场有两个基本功能,即定价和风险规避。金融市场集中了各方面的参加者,集聚了成千上万种基础资产的供求信息和市场预期,通过交易所类似拍卖方式的公开竞价,形成了市场均衡价格。能源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使得国际能源期货市场价格成为最主要的定价基准。能源金融市场发展缓慢,能源衍生品交易品种太少,导致我国在能源领域不具备定价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造成很大损失。

2、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

在进行风险规避时,金融衍生品有两个基本策略:一是用确定性代替变动性,如期货;二是保留有利变动,消除不利变动,如期权。通过衍生品工具可以平抑价格波动,减少不确定性在实体经济领域产生的损失。我国正是由于缺少这些能源衍生品工具,企业不能通过金融市场去化解价格波动的风险,并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操作;结果是企业独自承受着巨大的成本上涨压力,或者由政府承担价格的上涨,再通过税赋转嫁给全体国民。

(三)能源基本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能源战略。能源战略被称为一国能源对策的核心,在我国往往表现为领导讲话或学者研究,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能源行动的战略性和长期性。

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虽然在能源立法进程上跨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但这一步毕

竟只出了一脚,还未真正通过,且前景也并不明朗;能源基本法律制度尚未形成,能源安全与能源效率得不到保障,妨碍了能源市场的发展。

五、出路——建立市场化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一)如何建立(以石油市场为例)

建立由市场竞争形成的石油价格体系,首先要改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解决从滞后油价向实时油价转变,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其次是切实放开成品油批发环节,改变由两大石油集团公司集中批发的现状,在对外开放之前先对内开放;最后要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在石油进口上真正实现竞争。在这三项内容中,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郁松研究员所建议的,完善成品油价格体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仍然由国家发改委制订零售价格,但是从滞后油价变成实时油价,实时跟紧国际油价的变动;第二步,等竞争主体多元化以及相关法规完善之后,实行市场定价。我认为这是一个较为科学化的进程。

(二)多元化市场主体

能源价格的市场化,以竞争性市场的存在为前提,而竞争性市场需要多元化的交易主体。如果能源行业的主要企业都属于同一个老板,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竞争的,也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因此,能源法如果想要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必须首先研究如何实现能源领域的主体多元化。没有主体多元化,价格市场化就无从实现。然而,能源法在提出能源领域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更强调的是国有控股资本的主体地位,而这种主体地位通常就是垄断地位。

(三)建立能源储备体系,进一步增强政府的能源供给调控能力和能源价格间接干预能力能源品作为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品种,其价格不仅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还会受到投机资金的影响,如国际原油价格在2007年下半年的飙升和2008年下半年的大幅下跌的反常走势就与国际投机资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如果国家有大量的能源储备,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国际价格大幅波动传导到国内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能源价格开放应建立相当规模的储备,在价格低的时候增加储备的规模,在价格高的时候减少储备以缓解市场上的能源产品高价,达到稳定能源价格的目的。

(四)推进能源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完善能源立法

能源市场化改革,同时也是发展能源衍生品市场的基础。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目前,全球期货交易所已发展到100多家,共有商品期货和期权93类、267个上市合约品种。我国目前仅用6个期货品种,严重制约了期货市场经济功能的发挥和国际价格的参与程度。中国应该建成多个能源交易所,改变当下的不利状态。

在国际领域,除了开展和能源生产国之间的合作之外,更应当加强与能源消费国之间的多双边国际能源合作。作为现实的第一步,应当尽快争取加入国际能源机构。中国应充分发挥消费大国的需求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定价体系,争取定价权,变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为积极影响者。

切实建立起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应当尽快完善并通过《能源法》意见稿,使其尽快成为法律。《能源法》的设计以能源安全和效率为出发点,规定能源战略和政策,通过安排能源基本法律制度,协调煤炭与电力、石油与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等单项能源法,使能源的加工转换、存储运输、市场交易、利用消费等各个环节纳入到统一的法律体系中。

2020年关于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2020年关于物价上涨调查报告 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给国家政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带来了 不同水准的影响。物价问题,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问题,需要 当代大学生予以注意以及探讨。这是大学生对国家问题关心的体现, 也能培养我们的主人翁精神,为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升出一份力。 从很多资料上看出,自从被普通百姓所熟知猪肉价格上涨之后,“涨价”便成为一个很耳熟能详的名词。不管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公园 闲谈,人们口中最常听到的词汇便是什么什么又涨价了:粮食涨价、 肉涨价、油涨价、房涨价、方便面涨价、奶粉涨价、豆制品涨价、液 化气涨价……飞涨的影响正悄悄地渗透到我们吃、住、用、行等生活 的方方面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帐单也在随着这些物品的上涨而跳 跃到一个新的数字。 面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选择了这次调研,可能因为 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此次调研还存有着很多的漏洞,普遍性 并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但这确实是一次切实的调查,从中分析出的结 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是本社区居民对物价问题的实际看法。根据 调查问卷中以及书本网络上的各类资料,我总结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及一点的建议,这些收获使我这次的调研活动充满了意义。 一、此次调研的一些基本情况 1.调研地点:沈阳市铁西区兴华街 xx社区 2.调研对象:xx社区御览嘉园3、4、5号楼200户居民约800至1000人 (xx社区是包含多个住宅小区,数十栋住宅楼的中型社区,从中随机选择三个楼实行调研) xx社区预览图

3调研时间:2020年8月3日至8月20日 4.调研过程: (1)确定课题; (2)查找关于物价问题的调研资料,根据分析整理,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和相关采访问题; (3)调研: ①在选择的居民楼内挨户实行调查取样,共发放问卷 910 份并全部收回,有效97.94%(内容见第5点) ; ②在经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对有典型意义的受访者实行了专门采访,这些受访者包括普通工薪阶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外来务工人员等各个社会阶层。采访问题包括:物价、就业、食品安全等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 ③走访社区附近一些大中小各型超市市场,调查近些日子以来居民各项消费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5.调查问卷内容:《物价问题对你所在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1)您家庭的收入情况(按月计): A.10000元以上 B.8000至10000元 C.5000至8000元 D.2000至5000元 E.2000元以下 (2)近二至三年,您家庭收入增加与否? A.显著下降 B.下降 C.无变化 D.增加 E.显著增加 (3)您觉得我国平均工资的上涨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当前完善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需要解决好几方面问题(一)

当前完善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需要解决好几方面问题(一) 各类资源性产品作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其价格形成和变化对合理调节自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进而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其中更深层的体制机制性症结需要探究和解决。 一、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 (一)资源性产品价格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一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即使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不低,但作为其重要组成的资源价格水平总体偏低,资源无价、低价现象一直以来普遍存在,这加剧了我国资源消耗速度和资源供求紧张状况。二是资源性产品比价关系不合理,从国内来看,资源、能源等上游产品价格与工业制成品等下游产品价格相比过低,使相关产业利益分配不公,制约了效率;从国际比较来看,存在着国内与国际资源性产品比价关系的严重不对称,导致很多企业为套取国内外市场价差而出口资源,损害国家利益。三是在我国,资源及其产品的价格改革本质上也是相关各方利益调整的过程,其间上下游企业之间、或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利益纷争不断。 (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价格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总体来看,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一直遵循市场化价格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其价格水平和定价机

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价格形成机制总体趋向市场化,价格变动更加灵活;随着价格的逐步放开,出现了价格普遍上涨和价格波动频繁的现象;与价格改革相关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外部环境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改革也不断深化。 (三)主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中面临的问题 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一直处于徘徊状态,主要问题在于重点合同电煤价格方面。多年来“煤电之争”的局面最终该如何破解;电煤“价格双轨制”何时能真正终结,实行单一的电煤市场价格机制,是各方关注的问题。 成品油:2008年底国家实施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一项过渡性措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仅是价格水平上的简单接轨,不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接轨,更多的还是一种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 铁矿石:当前铁矿石基本上是国际定价,它是国际市场垄断定价势力最强的矿产资源。中国是铁矿石最大进口国,但在定价谈判上却常处于弱势地位;而国际现行铁矿定价机制已难维持,新机制的确立将取决于中国与国际矿石巨头间的复杂博弈。 有色金属:基本上是国际定价。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大国,具有明显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优势,但在有色金属的价格制定上却缺乏相应“话语权”。 水: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在其定价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水的自然垄断特性限制了竞争机制的引入,使水价的形成机制以及监管方式成为政府的一个难题。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 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从消费者的观点,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节能为本,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比较低,人均资源短缺,供应压力大,总量仍会继续扩大。但中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依靠大量消耗世界资源、实行能源高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而要坚持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提高能源利用率可有效减缓能源需求快增长,使我国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资源环境约范围之内,使经济社会在高效低耗中实现发展。 2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 在常规能源的利用中,存在资源浪费,能源利用率低的特点,近几年针对常规能源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传统能源的利用趋于多样化,优质化。 3加速核能的发展 人们对核能的顾虑主要有两点,基本投资高和安全隐患大,其中后者是很多西方国家曾一度放弃核计划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几年核能重新走进人们视线,我国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正在形成,已掌握第二代核电技术,自主走向第三代核电技术;已建成高温气冷试验堆,正在建设快中子实验堆闭式核燃料循环系统,在热核聚变方面亦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建成10 MW的模块式高温气冷试验堆。 4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清洁能源能源品种较多,资源条件、技术成熟度、经济可行性差异较大,其开发利用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区别、有重点地推动。 5加强宏观调控,整体规划 一个国家的能源系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各种不同能源的转换,各种不同能源的输送,以各种不同形式(交流电、直流电、高温热、低温热、机械能等)服务于不同的终端用户的庞大复杂系统。必须对整个能源系统作相应的调整,使之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长处。 6新能源的开发 7提高能源战略储备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度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十项措施》的通知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度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十项措施》的通知 川发改价格〔2017〕237号 各市(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办)、经济和信息化委,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17年度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十项措施》印发你们,请结合各项措施牵头单位印发的具体实施方案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省财政厅 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 四川省能源局 2017年5月11日 2017年度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十项措施 一、降低丰水期水电标杆上网电价。 自2017年6月1日起至10月31日,降低四川电网(含直供区、“子公司改分公司”、全资及控股供电公司,下同)调度的水电标杆上网电价8厘/千瓦时(合同电量);其他执行政府定价的水电以及西南电网调度的留川水电上网电价同步下调。(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二、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 四川电网风电和光伏丰水期发电量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未参与市场化交易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四川电网丰水期市场交易价格进行结算。(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参加单位:四川能源监管办、省能源局) 三、放开天然气分布式发电余电上网电价。 国家批复四川电网输配电价后,全省天然气分布式发电以热(冷)定电的余电上网电量全部实行市场化交易,上网电价与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自行协商确定或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形成。(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加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四川能源监管办、省能源局) 四、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 争取国家尽快批复四川电网输配电价,对四川电网供区执行统一输配电价。推进四川电网供区同网同价,合理安排制定统一目录销售电价。其他地方电网城乡居民用电已通过四川电网趸售电价实现同价的,保持电价水平不变。研究新增配电网配电价格管理办法,以及四川电网供区以外的地方电网输配电价改革方案。(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加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四川能源监管办、省能源局) 五、实施电能替代输配电价。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后,对2017年1月1日以后改造和新建燃煤、燃油、燃气锅炉电能替代等项目输配电价按藏区留存电量输配电价执行,电网企业对上述项目的电费收入单独核算并纳入准许收入中统筹平衡,相关电量不纳入工商业输配电价测算。(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加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四川能源监管办、省能源局) 六、取消停征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相应降低各类销售电价。自2017年4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暂停征收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相应调整销售电价。(牵头单位:财政厅,参加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四川能源监管办、省能源局) 七、组织实施好直购电政策。 扩大直购电量规模到500亿千瓦时左右。降低直购电用户电量准入条件,2016年已纳入直购电范围的企业原则上保持不变,新增用户电量准入标准由年用电量1000万千瓦时降至600万千瓦时,对高新技术企业年用电量标准降至300万千瓦时。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实施双边协商交易、集中竞价交易、挂牌交易等多种交易。(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参加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四川能源监管办、省能源局)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八龙潭小学2017年第一季度 能源资源消耗分析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客观反映我校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的节能数据,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统计,我校总用能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用能人数为50人,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学习及日常用电、日常用水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7年第一季度用电消耗880千瓦时;用水消耗350立方米;原煤消耗1160千克;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1.42度/ 平方米,人均用电量为17.6千瓦时/季度,人均用水为7吨/季度。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17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下降的态势。其中,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0.21%,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0.15%,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0.39%。 2017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总体下降,实现学校用电、用水、用原煤指标有所节约,但下降幅度还应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7年第一季度我校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上级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校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节能工作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深化学校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节能制度,强化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二○一七年五月十日

价格上涨实例分析

观众价格上涨(价格变动的影响课后探究)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刘锋邮编256800 2003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转降为升,结束了持续下降的局面,特别是2003年10月份以来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使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点。进入2004年以后,由于全国农产品欠收和投资过快增长导致价格总水平快速攀升,从而导致政府和百姓对价格变化的密切关注,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哪些新的特点?“十五”期间价格起伏对我区居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引起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区城镇居民生活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本文将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政府职能部门宏观调控和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判断我区价格形势,如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 综合起来看,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过程,也就是货币价格持续下降或货币贬值的过程。该定义包括两个主要特征:(1)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的过程,不是价格总水平一时或短期的上升,其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2)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普遍上升,而非个别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 我国现在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变动程度的指标,其调查内容涵盖了居民日常消费品项目和服务项目,可以全面反映市场因素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另外,这个指标已为国际上所认可,具有较高的国际可比性。 2003年以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剧扩张,原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出现供给瓶颈,价格快速攀升。加上10月份以后,食品价格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始普遍大幅上涨,带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全面上涨。这与上世纪80、90年代以部分生产资料和粮食价格快速上涨为前兆的两次严重通货膨胀极为相似。而这两次通货膨胀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人们仍然记忆忧新。社会各界、政府部门对价格上涨密切关注,有些甚至产生疑虑,那么,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与前两次的区别是什么? 1、本轮通货膨胀是逐渐由低到高发展的 我区市场价格从2002年年底启动上涨,2002年昌平卫星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期比为98%,2002年10月份是98.5%,11月份是98.4%,12月份是99.6%,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到了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开始由负转正,1月份是100.9%,2月份是10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为101.3%,呈小幅走高的态势。2004年则进入加速上涨阶段,从上游商品(指生产领域)到下游商品(指消费领域)的各个价格指数看,出现全面上涨的局面。2004年昌平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4.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今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4%,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而居民消费价格则上涨了1.4%。与前两次严重通货膨胀相比,本次通货膨胀是比较温和的,80、90年代两次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上涨26.7%和24.1%,创下了建国以来的最高记录。 2、本轮通货膨胀是温和性的 一方面从通货膨胀程度区分标准看,在发达国家一般将低于3%物价上涨界定为温和性通货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背景链接】 2009年,全国遭受了大范围的大雪低温天气,“气荒”、“电荒”、“煤荒”集中爆发,将我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再度推上了前台。数据显示:自2009年11月份至2020年1月底,这个用气高峰期间,杭州缺气30万立方米,西安缺气60万立方米,武汉缺气70万立 方米,川渝缺气80万立方米,北京缺气1000万立方米,而全国则超 过3200万立方米。 2020年01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 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为增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决 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这是我国成立的规格能源机构,温家宝亲自 挂帅,出任能源委主任、李克强任副主任,包括外交部、财政部、国 土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一把手及军队高层出任委员。其主 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 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标准表述】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另一方面,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价格上涨, 无疑会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和负担。改革不等于涨价,关键在于改 革现有的价格形成机制,增加价格弹性,使其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水准、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损害成本,而不是价格的单纯涨落。 要扩大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 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完善农业用 水价格政策。改革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在推动这些改革中要注意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决不能让低收 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实施方案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办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加强日常用能精细化管理,提高用能效率,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办能源资源消费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职责分工 我办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在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领导下,由单位综合办公室组织实施,并确立统计员。主要负责制定统计实施方案,安装统计软件,填写上报统计报表,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报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工作。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一)基层表 基层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状况》、《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能源消费状况》和《公共机构采暖能源资源消费状况》,应及时汇总,上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 (二)综合表 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分级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能源消费统计汇总情况》和《公共机构采暖能源资源

消费统计汇总情况》。 三、统计数据采集方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情况 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应全面统计整理我办相关信息,据实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公车数量等其他信息。坚决杜绝少报、漏报公共机构数量的现象。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状况 1.电消费数据:填写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消费的总电量及费用数据。采集方式有两种: 一是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 ? 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和统计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总消费数据。 2.水消费数据:填写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的实际用水量及费用数据。 3.原煤消费数据: 填写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的原煤实际消费量及费用数据。 4.天然气消费数据: 填写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的天然气实际消费量及费用数据。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 一是集中供应和使用的,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 二是分户购买、使用的,逐户调查和累加各用户消费量和费用。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关系分析(一)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关系分析(一) 摘要: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隐性通胀压力、供求关系、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本质联系,得出无通胀压力的经济高增长是不太可能的,关键是要保持经济的适度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物价上涨 在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明显压力问题。这一问题在2008年变得更加显著,也促使了笔者试图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分析,来梳理为什么当前我国经济会面临通胀压力。 第一,隐性通胀压力再次显性化。从数据上考察,1998年-2002年间的GDP增长率基本在7%-9%,不算特别高,也绝不低,但CPI却保持在1%以下,其中竟然有3年是负值。尽管1%以下的物价上涨率与7%-9%的经济增长率相对应,但隐性通胀压力早已存在。在2003年后,我国GDP增长率连续5年达到两位数,且逐年上升,导致隐性通胀显性化动能越来越大。 事实上,从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关系考察,凡是两者极不对应的时期往往随后就会出现剧烈的物价上涨现象。1990年-199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2%、9.1%和14.1%,同期物价上涨率分别是2.1%、2.9%、5.4%,可见两者差距逐步拉大。最终,出现了1994年-1995年间的剧烈通胀压力(达到21.2%)。2000年以后,物价负增长已经潜伏了隐性通胀压力,最终会转化到显性通胀压力。这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经济高速增长直接带来了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并引起了以原材料为龙头的成本上涨对物价的推动。仔细观察,原材料价格上涨与通胀压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如果经济增长率上升过快,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动能就更大。 尽管有时物价上涨(如2005年和2007年时的CPI)也无法同步体现出来,其实本轮原材料价格上涨自2003年下半年已进入上升阶段,同期GDP增长率也越走越高。但是,最终经济增长、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物价上涨之间本质联系会体现出来。2008年物价水平突然上涨,实际上是早已潜伏的隐性通胀压力显性化的结果而已。 第二,供求关系必然反映到价格上面。与前几轮的通货膨胀不同,尽管2003年后我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并没有严重失衡,如大多数市场最终产品——工业消费品的供求总体上仍然是供大于求。但是,基础产品的供求矛盾早已存在。例如,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快速膨胀,尽管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公共品需求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会立刻传递到公共品的消费价格上(如公路收费),也就不会马上反映到物价水平上。 不过,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投资成本上升必然最终要反映到商品价格上,区别仅仅是传递时间或者传递渠道变化的不同而已1]。或者说,本轮物价上涨中大量公共品投资膨胀能量一旦且最终会被释放出来,就必然会导致物价上涨。

中国天然气价格走势及改革分析(原创)

一、2011年及成为天然气定价改革试点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通知》决定,选择在省及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为在全国围推进改革积累经验。 《通知》明确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选取计价基准点和可替代能源品种,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机制;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对天然气门站价格实行动态调整,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动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过渡到每半年或按季度调整;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同时,规定天然气价格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管理,门站价格不再分类,实行政府指导价,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最高门站价格围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 按照试点改革机制,及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分别为每千立方米2740元和2570元,仅高於目前进口澳洲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大幅低於目前其他气源价格及使用国产液化天然气价格。因此,改革试点总体上不会推高两省(区)天然气价格水平。 二、2012年天然气市场将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新定价机制有望在两三年在全国围推广 随着通胀被“按下龙头”,资源品价格改革之潮汹涌而来:各地实施阶梯电价的听证会已是如火如荼,天然气价改的消息又接踵而至。 天然气“十二五”规划的正式文件已经成型,正在等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批,预计不久后将对外公布。 促进天然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天然气消费量、构建合理的定价机制是制定天然气‘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宗旨。预计,天然气“十二五”规划将包括以下容:扩大国天然气开采和国外天然气

能源价格上涨对输出贸易的作用

能源价格上涨对输出贸易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能源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能源工业产能趋紧,一些地区出现限电、缺煤、缺油和缺气现象,能源工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根据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7.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个百分点,增幅回落0.4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为30.7亿吨标准煤,增长5.2%,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在产量增幅下降、消费量增幅上升的情况下,能源供需缺口不断增大,能源供求关系不平衡。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能源税收和能源补贴的改革方案逐步推出,这主要是由于能源本身在开发、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等外部性问题,而我国之前的能源税收和补贴政策并未对此做出有效的价格调节以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企业的成本内部化,导致能源的名义价格是不完整的市场价格,而改革将使之逐步向实际市场价格回归。从统计数据的分析看,我国主要能源品种的价格近年来持续走高。以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的煤炭为例,其价格除在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短暂的回落外,均表现出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见图1)。同时,石油、电力等能源品种的价格也呈现大致相同的走势。 一、我国能源价格上涨的原因 无论是从能源供求关系的角度,还是从能源价格调整机制改革的角度看,在不考虑大的影响因素干扰的情形下,未来我国能源价格继续上涨的趋势是确定的,原因如下:从供求关系看,在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继续上升而能源供给增长有限的情形下,随着能源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能源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从能源价格调节机制看,节能减排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价格的形成机制以调节市场供求,也需要将能源税收和能源补贴作为重要的能源价格调节手段。能源税功能的发挥就意味着能源生产或消费环节的税收负担将增加,从而使能源要素的成本上升。相应地,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能源补贴的规模和方式将有所转变,这一方面会减少能源生产企业的利润,使能源生产企业试图通过价格上涨来弥补损失;另一方面,补贴的减少会导致能源产量的下降,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因此,未来能源价格呈上涨趋势。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一、概述(一是各区、各单位所属公共机构开展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的公共机构数量及比例;二是各级报送的报表填报情况和数据的质量情况(完整性、准确性和匹配性等);三是各级报送数据的及时性;) 二、公共机构基本信息 (一)公共机构数量。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计范围内公共机构数量及其同比变化情况。并区分公共机构类型,分别对其数量进行汇总。二是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准,描述统计范围内各类型公共机构占比情况。其中事业单位要区分教科文卫体及其它类型进行分别描述。 (二)建筑面积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建筑面积及其变化情况。 (三)用能人数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用能人数及其变化情况,并对各类型公共机构用能人数进行整理。 (四)公务车数量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公务车数量及变化情况。 二、能源资源消耗状况 (一)国家机关类 1.能源消耗总量。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总量情况。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变化情况。 3.水消耗情况。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其变化情况。 (二)事业单位类 1.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事业单位类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11年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其变化情况。 3.水消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

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一)

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一) 摘要: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点市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短期性因素主要有两个:春节因素以及雪灾因素。本轮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本轮价格上涨是偶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叠加的结果,本轮价格上涨与我国基本国情和特殊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本轮价格上涨是要素市场化和二元体制改革滞后的必然产物。分析今年全年消费价格走势,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自然灾害,投资和消费增长较快,社会通胀预期较为明显,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也较多。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价格上涨,翘尾因素,二元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通胀预期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8.3%,是1997年以来首次连续9个月涨幅超过5%这一国内公认的温和通胀上限;一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8.0%,比政府工作报告预定的调控目标(4.8%)高出3.1个百分点。同时,上游价格也出现加快上涨的态势。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同比提高了5.7个百分点。对这一形势,应全面、客观地去分析,既要看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特点,又要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要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点

(一)当前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 从CPI的八大类商品来看,3月份呈现出“五涨三落”。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而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了21.4%,同比提高了13.7个百分点,涨幅远远超过其它类商品。 从增速贡献度来看,3月份食品类价格拉动CPI上涨约7.1个百分点,贡献度为85%,比去年同月提高了8个百分点;居住类对CPI上涨的贡献度为12%,其它六类商品贡献度只有3%,均低于去年同月。可以看出,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动力,当前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 (二)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CPI同比增速可分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比如,2008年3月的CPI同比涨幅可分为两个部分:2007年3月到2007年12月的涨幅,以及2007年12月到2008年3月的涨幅,前者称为翘尾因素,后者称为新涨价因素。可见,翘尾因素是上年价格变化而自然转移到当年价格指数的部分,它纯粹是由于统计方法导致的,与当年的价格变化情况无关,但却会影响CPI同比增速。因此,分析CPI的同比增长情况,需要剔除翘尾因素的影响,重点关注新涨价因素的变化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2007年的CPI月度环比数据,可计算出2008年我国CPI同比增长

20161017煤炭价格上涨的原因、影响及建议

煤炭价格上涨原因、影响及建议 从今年4月份开始,煤炭价格一改颓势,开始走出底谷,无论是炼焦煤还是动力煤价格都走出了一轮不断上涨的行情。截至9月7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报收于515元/吨,连续十一期上涨,较年初371元/吨上涨了144元/吨,累计涨幅达到了38.8%,继续刷新年内最高记录。焦炭方面,截至9月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8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8月下旬,国内二级冶金焦价格报1107.8元/吨,较年初579.2元/吨,上涨了528.6元/吨,累计涨幅达91.3%。煤炭价格一路“狂飙”的背后究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体现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哪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将和大家一同探索。 一、煤炭价格上涨的原因 (一)“276工作日”压缩产能效果明显 国家期望通过煤炭企业276个工作日制度的实施来压缩16%的产能。实际严查和整治的过程中,清理了行业中多年违规生产的“黑煤”(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煤炭生产企业)。据行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黑煤”数量远超想象,总量难以统计和预估,全国保守估计“黑煤”产量至少在10亿吨。严查整治之下“黑煤”的退出导致在减产16%的基础上又减产了20%左右,实际产能减少达36%以上。造成库存煤炭量见底,短时间内又难以补充,是本轮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煤炭去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强 2016年国家发改委明确,今年压减粗钢产能要完成45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要达到2.5亿吨以上。国务院领导多次明确指出,今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必须完成。各省区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年底要一一盘点交账。没有完成全年任务的,都将被严肃问责。但从公开数据看,上半年全国17个地区和央企开展了煤炭关闭工作,共退出产能7227万吨,目前的进展只完成了全年2.5亿吨淘汰任务的29%。从目前的速进度看,距离完成2.5亿吨的去产能工作尚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年底的将近,各地将陆续加大去产能的力度,确保完成年内去产能的目标。受此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偏紧的现状年内将难以改变。 (三)极端天气拉升煤炭需求 一方面,今年6月份南方地区受强降雨影响,导致多地受灾严重、交通损毁,煤炭运输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刺激下,用电需求大幅上涨,导致发电企业煤炭库存锐减。另一方面,依照国家气象局的预计,在强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必然出现的就是拉尼娜现象。集中表现就是,长江中下游一线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大部分地区出现长久的持续高温。以上海为例,7月出现了14天的高温日,而高温所带来的必然影响就是发电量的上升。自从时间进入 7月以后,电厂对于煤炭的需求就渐渐走高。依据机构对于终端电厂的调查,多数电厂的煤炭库存量进入7月后均出现了明显下降,有些电厂的库存甚至降至15天。

公共机构资源能源消耗统计填报说明

公共机构资源能源消耗统计填报说明

一、指标解释 (一)组织机构代码: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填写。 (二)单位地址:即单位的通讯地址。 (三)单位性质:应填写公共机构分类代码,事业单位应填写3位代码。分类代码如下: 01 国家机关 02 事业单位 其中:021 教育事业 022 科技事业 023 文化事业 024 卫生事业 025 体育事业 026 其他 03 团体组织 事业单位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 (四)行业代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 4754-2002)填写,详见附录(三)部分。 (五)建筑面积:填写办公区建筑面积,职工住宅除外。 (六)用能人数:填写统计周期的平均用能人数,包括在岗在编(注册)人员和各类编外工作人员。 (七)能源资源种类:包括电、水、煤、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热力以及其他能源。 (八)热力:是指使用市政或区域集中热源,通过供热输配管道,为建筑提供热量的供热形式

二、统计数据采集方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会同相关部门全面统计、整理本行政区域、本级公共机构的数量,登录国管局政府(https://www.sodocs.net/doc/954553512.html,)或者公共机构节能网(https://www.sodocs.net/doc/954553512.html,)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系统”,填写本行政区域所有公共机构的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信息,2010年3月31日前完成;各公共机构在填报统计数据时自行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其他信息。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 1.电耗数据 电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总电耗。 2.水耗数据 水耗数据采集分两部分:一是自来水,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自备井水,按照自备井实际水消耗情况获得水耗的数据。然后两部分相加获得总水耗数据。 3.煤耗数据 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煤耗总量。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 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对集中管道供应的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二是对分户购买的,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消耗总量。 5.集中供热耗热量数据 已安装热量计量装置的,通过对计量表读数获取数据,未安装的不需填写。 6.公车用油数据 逐车调查单车油消耗量,累加获得油耗总量。 7. 公共机构合署办公区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 已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的,由各公共机构分户采集、填报。未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或分户不彻底的,应在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参考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等因素,对能源资源消耗量进行合理分摊,分别填报。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代码

2019年物价上涨问题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物价飞速上涨,猪肉涨价了,方便面、快餐、洗涤用品也涨价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日用品加入到涨价的行列,人们疑虑接下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商品涨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的物价上涨?当前的物价上涨是局部性的还是全面性的?会否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暑假中我就本轮物价上涨之下的民生问题展开了调查。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 就目前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许多城市住房价格继续大幅上涨。3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连续三个月超过3%,5月份为3.4%。7月份以来,XX、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物价何以涨的如此迅猛,经过调查,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市场物价也逐步开始恢复性回升。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持续下降十四个月后,从二00三年一月开始回升。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并带动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据测算,今年前八个月,粮食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二十八,影响整个价格总水平上涨三点五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七点五。 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并

传导到居住类价格上来。 4、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也对中国市场物价上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去年十月以来,国际市场食用油价和石油价格飙升,影响甚巨。 二、物价上涨的影响 各类物价指数一路上涨是今年经济运行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虽然对于物价涨幅较高有多种解释,但物价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价格走势,不失时机地进行政策微调应是决策层的题中之义。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持续且逐月扩大的负利率,使居民财产严重缩水。 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老百姓把银行作为保险箱,大部分结余收入存放于此,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是,今年以来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已进入负收益时代。 以一年期存款为例,目前银行一年期定期的存款利率为1.98%,扣除20%的利息税,实际利率只有1.58%,如果再扣除1-6月3.6%的物价上涨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上为(1.58%-3.6%)负2.02%,也就是说,将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这1万元不但没有增值,其实际价值还会下降为:10000-(10000×2.02%)=9798元,其中202元白白蒸发了。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目前老百姓放在银行里的钱,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也就是说每个国民的手中已经有接近1万元的储蓄存款了,负利率对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普遍有所下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87条:国家按照有利于反映能源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原则,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一、能源价格机制形成的基本方式 与一般竞争性产业不同,能源产业中存在的垄断(尤其是电力工业中的输配电环节以及天然气管线等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及其外部性(对能源的不可恢复性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是政府干预能源价格形成过程和机制的经济学理由。无论是垄断还是外部性,都意味着参与能源市场的各主体之间存在着竞争地位上的不平等,如供给垄断会导致需求方处于弱势地位而容易被收取能源高价;在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要由居住在资源地的居民来承担。如果不考虑能源行业的这些特性而单纯由市场机制形成能源价格,那这一价格的内容就是不完全的,即不能完整反映供给—消费成本,市场调节实际上是处于低效状态的。 能源产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能源价格的形成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过程,而是一个必须要有政府参与和干预的过程。政府要为价格的形成培育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和税收政策将外部性尽可能地内部化,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相对公平和真实反映供给—消费成本的能源价格。 二、影响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因素 (一)能源价格风险 英国著名研究者汤姆·詹姆斯在他的《能源价格风险》一书中列出了五类主要风险:1、金融风险 价格风险——在能源市场上由于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通常情况下,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遭受损失;价格上升时,使用者会发现自己赔钱了。 信用风险——由于合约对方违约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由于能源衍生品市场不具有流动性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现金风险——是一个组织无法获得现金以履行其衍生品义务的风险。 2、基差风险 这是指由于两种价格之间预期价差反向变动而受到损失的风险。在能源市场上,诸如糟糕的气候条件、政治形势、自然事件或是制度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市场价格变化。下列情况可能会引发基差风险: (1)由于运输问题,某地的原材料无法缓解另一地方的短缺。 (2)没有其他产品能够替代严重短缺的能源产品。 (3)没有足够的时间运输或生产能源产品以缓解市场的短缺。 3、法律风险 是指在某些环境中,能源衍生品的合约可能无法正常执行。 4、操作风险 是指能源衍生品的交易过程和结算由于人为的错误和疏忽所导致的风险。 5、税收风险 当以某种方式直接影响能源产品市场或者影响原材料标的市场的税收规定发生变化时,税收风险就会发生。 (二)国际能源价格变动 左右国际能源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欧佩克(OPEC) 欧佩克是国家间的石油卡特尔组织,现有12个成员国。尽管欧佩克产量仅占全球的40%,

2020精选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精选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精选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一) 从XX年8月份以来,关系民生的肉类、粮油和煤气价格不断飙升,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心声。 以下是2月1日至5日我们在花都各大市场、超市随机对200名不同阶层的市民所做的调查,以及对猪肉、花生油、煤气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上涨的情况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统计。 一、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主要物品价格上涨调查表 价格物品 XX年-XX年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猪肉/kg 17.8 19.6 23.2 27.6 29.2 花生油/l 15.6 17.8 19.6 21.2 23.2 煤气/m3 13 13 15 18 18 二、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月工资增加调查表 月工资增加(元) 0 0-100 100 ~ 400 >400 调查人数 141 29 26 4 占总人数的比例 70.5% 14.5% 13% 2% 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调查表 影响程度无影响有一定影响很大影响 调查人数 60 72 68 占总人数的比例 30% 36% 34% 四、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图表分析: 由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上图观察得知:在物价迅速上涨的今天,仍有许多市民的工资没有增长,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5%,并且工资上升幅度较大的人仅占总

人数的2%!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啊!关系民生的各种物品价格不断飙升,而居民的工资却得不到与物价同幅度,同比例的上升。自然而然的就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在物价上涨严重时就已经出台各种抑制物价飙升的规定,我们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则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因此,可以体现出一些商家没能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办事,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强。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资的增长,让民众能够坦然面对物价的持续上涨,而不是为他们构筑起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的幻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里说:国际经验也表明,扩大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收入增速等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湿度快于经济增长。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应适度向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倾斜,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应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政策取向。 2020精选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2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超市、百货商店、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2.物价上涨的原因 3.物价上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 访问法:我深入附近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内容涵盖近几年的物价对比、百姓眼中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害处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观察法:我多次深入百姓之中,观察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记录他们的言行;我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