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

养】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符合当前人才市场的需要,国际、国内急需、紧缺的,具有一般的基础知识结构,同时具备相当专业水准的(包括理论的和实践的)“专业+英语”、“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等知识与能力的人才。我校的“法律,外交,新闻,国商+英语”就属于“专业+英语”的形式,而“专业+专业”、“专业+专业+英语”则有更多种类。

在复合型法律人才中,比较常见的有“经济+法律”(培养商务法律人才,包括国际贸易、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法律人才)、“理科/工科+法律”(培养科技领域的法律人才)、“法律+外语”(培养国际性/涉外/跨国法律人才)等。而“法律+外语”占各种法律复合型人才的绝对多数,这是培养国际性法律人才的需要,没有外语则“国际性法律人才”无从谈起。

以下本文所讲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主要是针对我院的情况,仅就“法律+英语”复合型法律人才而言。

一、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定位

在我院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英语或其他外语,能够在政府机关、司法机关、涉外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跨国法律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我院的学生毕业时一般都能取得法学、英语文学双学位,即修满教育部1998年指定的14门法律核心课程和其他法律选修课程(中文法律、英文法律课程都有),并取得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定位问题上,有两个基本问题是值得思考却一直没有明晰的:

第一,是“法律+英语”还是“英语+法律”?

这看似没有差别,如果采用纯粹的数学思维的话。其实,这里主要是侧重点的问题。复合并不必然是二者均等,那么是侧重法律,还是英语,抑或是二者基本上齐头并进,投入的时间、精力、资源相当?

复合的目的是1+1>2,而不是1+1=2;如果复合得不好,可能会1+1<2,亦即法律、英语都没有学好,结果是“四不像”。而好不好的评判标准,不可能用尺子来量,只能是根据法律、英语的办学经验与知识,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论证。在我院的建院专家论证会上,笔者就提出过“本色”与“特色”的问题,即法律是我们的本色,英语是我们的特色,二者不可偏废。复合不是简单叠加,要收到理想的复合效果,应当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对复合的学科同样重视并不意味着对二者在课时、投入量上平分秋色,即便是双学位也是如此。应当更加重视第一学位专业的学习,在可能的情况下,第二学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当尽可能地围绕第一学位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即采取“本色+特色”的模式。本色是我们的立足点,没有法律的本色,就不能被称之为“法学院”,否则就名不副实;而特色是生命,没有英语的特色,外语院校的法学院就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二者的关系上,虽然几乎无主次,却有先后,即法律是第一位的。一些学生如果实在感觉吃力,可以只拿法律学士学位。但是由于良好的生源和我校的外语强势,一般取得两个学位没有问题。

从课时设置看,目前的培养方案,除公共课程以外,法律专业课程设置少,英语专业课程(包括英语基础+英语学位课)相对多些。显然不及专业法学和专业英语攻读学位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种复合特点又恰恰是专业法学或专业英语毕业生所不具备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是如何将这种复合的效益最大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虽然是应用型法律教育,仍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规模小、起点低,北外法学院不可能成为研究型的法学院,所以必须锐意创新,另辟蹊径,找寻特色,才能有市场。

尽管我们培养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偏重实务和应用,但这并不意

典型案例1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案例一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 (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 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 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 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 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 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 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进行实地调研时,本专业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的内容涉及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会计 专业代码630302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全日制三年(2+1)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面向 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财务与会计各岗位从事出纳、会计核算、成本计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审计及相关财务工作。 三、职业资格要求 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至少考取财政部门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一个并鼓励学生考取多项资格证书,具体见表“职业资格证书”。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知识; 2.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 3.具备必备的计算机、数据库及其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强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了解相关的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税法等专业知识; 6.了解国内外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会计数字书写规范、电子计算工具的运用、点钞和验钞技术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具有熟练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能按会计基础操作规范和账务处理流程核算企业主要会计业务,进行成本计算; 3.具有根据会计业务和会计记录编制会计报告并进行报表分析的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投资、筹资、分配决策和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 5.能熟练地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纳税申报; 6.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拟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和撰写审计报告;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备课讲稿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中等职业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界定: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按照这一表述,中等学校应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郑州市社会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学校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应符合这一培养目标。 我校会计专业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以及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统计、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能人才。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中职办学层次,适应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毕业生应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一)综合素质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3.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4.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5.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摘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内涵,提出了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改革措施,研究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会计复合型人才评价的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会计;培养 如何把大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更成为高等学校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内涵 复合型的实质是打破学科或专业之间壁垒森严的界限。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具有经营管理的专业背景,同时掌握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并能有效融合,综合运用的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 二、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是当今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趋势的重大特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需要推进教学改革,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改革 根据不同行业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也有针对性的了解其他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课程设置,体现交叉学科特色 课程体系中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知识。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则主要是会计、经济、管理类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则分成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有针对性地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监督、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有大量双语教学的课程;重视教学实践环节,联系一些实习单位,设立实习基地;对一些课程采用案例教学。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

新形势下法律人才的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法律人才的培养探索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当前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法学专业人才就业情况等成为了很多高校关注的共同话题,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法律人才既能有效解决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法律人才。 1、目前景德镇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景德镇开设有法学专业的地方各高校有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从两所法学专业的教学现状看.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上存在有脱离地方社会现实与地方经济现实的现象盲目模仿重点大学把教学重点放在追求升本考研升学率和为公、检、法律师输送人才等方面.忽略了教育要服务于地方建设和为基层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导向。其结果导致了不伦不类的课程安排既没有形成重点大学的办学实力又丧失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2、培养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有效途径分析 景德镇以陶瓷享誉世界,有“瓷都”之美誉历史文化悠久,有着“千年窑火不断”的说法。“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汉唐以来,景德镇就以盛产陶瓷而著称于世,宋时已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中外闻名的瓷都。因此景德镇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培养对景德镇而言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景德镇各个高校应该明确自己学校的定位从而根据定位参照国家标准和重点大学的开课模式来确定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 2.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目前.法学院系的课程设置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开设较少。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我们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从而使整个课程体系体现从综合到专门、从理论到实践的有序设置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与较强的科学性,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科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为此.除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14门核心课: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商法学、知识产权法作为主干课外应增开符合景德镇低于特色方面的知

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2015年,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会计的管理作用,要加强会计的控制职能,把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内部环境因素。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刻认识、正确把握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和要求,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化、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培养模式;能力递进;模块化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先进可行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技能复合会计人员的决定因素。 一、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模式落后,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目前,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基础理论教学比重较大,专业理论课一般倾向于宏观的知识,注重学生基本素养的强化,与专业课的相关性不强。另外,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内容涉及的行业面窄,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跟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在学生就业后业务处理过程中

不实用。 2.教材选用模式混乱,教材内容缺乏规范性和实用性 目前,市场上会计相关教材多、杂、乱,教材内容空泛没有新意,知识点粗糙不规范,对于相关的财经、税法的政策调整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弊端使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开启对教材的整合模式成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者。 3.人才培养模式不统一,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 我国会计制度正处于变革期,与会计制度密切相关的税务制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另外,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特殊性,产生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金融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处理制度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不稳定性造成了与现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这就使会计专业在培养人才上难以实现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目的。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1.构建“多岗学习、能力递进、一岗提升、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多岗学习、能力递进、一岗提升、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培养岗位能力,并依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就业适应性。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专业代码:620204) 一、专业名称 会计电算化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三、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四、学制 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五、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 根据五邑地区会计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秉承学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主导,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突出会计岗位技能操作和会计行业证书培训,把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建立“岗证结合、德能一体、逐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1。岗证结合-—按岗设课、瞄准证书、以证促岗 岗位操作就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动手技能,考证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岗位操作与考证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会计电算化专业只有将职业道德、实践操作和考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能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所以,突出岗证结合才能真正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2.德能一体——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 会计工作是信用度非常高的工作。要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必须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计人员就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做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金、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因此,学生不但要有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只有具备德能一体的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上真正有用的人才。

浅谈会计专业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会计专业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整合了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并融合现代高等学校职业教育优势和信息化资源,逐渐开始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要求进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各项育人支持政策,进一步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学生从仅仅具有“学生”的单一身份转变为具有“学生”、“徒弟”的双重身份,并且在“老师”、“师傅”的带领下开启职业生涯,学习本领、掌握技能,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2高职会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必要性 会计究其本质是为经济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培养能做好经济管理活动的会计人才。随着国内GDP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传统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技能功底。为了让会计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会计专业育人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现代学徒制日益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 2.1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创造更多的会计实践机会 会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有限,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更少,不能承担也不可能承担高职院校全班几十人的实习和轮岗,企业很难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长期实训基地和合作对象,学生也不能时常感受到会计专业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行不仅可以增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的信心,摆脱原先的实践教学时空的制约,而且可以解决原先因会计岗位分散使得实践教学组织的困难矛盾,让学生真正接触到更多

的核心工作。 2.2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培育更高的会计实践素养 高职会计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现有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会 计专业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面对企业经 济业务缺乏基本的、快速的职业判断能力,信息敏感性不够。因此 迫切需要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会计教学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学习 现状在学校内更新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倡导的 为了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的育人模式。现代 学徒制紧密衔接了高职学生的在校学习,全面深化了针对会计学科 知识的多层次理解,增加学生处理账务的动手机会,应当能够指引 会计专业的同学们更多地参与会计综合实践。 3引企入校共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专业 育人平台开展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 紧密联系,根据社会需求,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设 计整改,审时度势引进社会力量合作办学。企业依托人才创造更多 经济效益,贡献社会效益;学校依托企业,整合信息化资源,改革 信息化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双方共赢,共同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这种现代育人模 式更有利于建立平稳、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产教融合。为加 快推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引企入校,依托社会会计服务公司等 成立会计服务分公司,共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平台。由合作企业提供经济业务原始依据,在徒弟面前呈现处理经济业务 的法律依据,保障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学校与合作企业 诸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等商讨合作培养意向,签订合作 协议,明确培养总目标和时段目标、合作培养期限、共同考核办法、

2021年谈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谈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关键词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谈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简介摘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国内外会计人才培养理论,对我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国际化会计人才”为目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在全球 谈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内容 摘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国内外会计人才培养理论,对我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国际化会计人才”为目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趋势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新常态经济的高速运行和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衡量标准已从过去简单地对数量的要求转化为对综合素质的质量要求,会计人才既要有国际化视野和意识,掌握具有国际前沿的会计思想理念,又要熟悉我国的会计实践,实现会计人才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因此,培养目标该如何界定?课程体系该如何设置?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工作?这不仅仅是教育界人士在追问的话题,也是各国高校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加快会计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会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地位,我校与国际组织(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工会ACCA)合作,将国际会计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培养目标 由“专才”向“通才”转变,既“立足专业”又“超越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懂得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泛知识面,能将相关学科领域的成果融会贯通、创造性的灵活运用的“软人才”,而不是只在一个狭隘的专业领域有专精的“硬人才”,从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界定会计人才的核心素养内涵。ACCA的职业教育模式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会计知识,还涉足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多个领域,而且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要具备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高效传递的能力。 2设置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依托于科学的课程体系。将13门课程嵌入到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不是简单地替换,而是通过调整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融合课程内容,实现“软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替换式嵌入加专业课程调整的思路,改进的教学计划既没有改变原有专业培养的优势,又能实现高素质国际化

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高等学校根据法 律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为法学专业的大学生 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 构的方式。关于现行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讨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一 目前国内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问 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 法学专业的大学生综合 素质滑坡, 知识结构不合理。有调查显示, 近几年法 学专业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呈现出整体性滑坡。在理 论学习层面表现为, 知识结构不合理, 专业面过于窄化, 缺乏个性的问题; 在实践层面, 突出地表现为大 学生基本素质缺失, 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观薄弱, 实际动手能力差的情况。第二, 法学教师忙于 教人 , 自我效能感得不到满足。不少法学教师都 以 传道、授业、解惑 为己任, 通过研读教材及各类经典论著、前沿学术成果, 来提升课堂教学的 知识 量 , 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但来自于另一教学主体 学生的冷漠反应, 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热情, 对 课程考分的态度淡化, 学习的主动性下降, 让辛勤的

园丁感到无所适从, 法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长期得 不到满足。第三, 学校管理错位, 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仍被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 教育 行政部门的干涉, 制约了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开 展。同时, 在争夺 综合性、研究性 大学的美名过 程, 许多高校都增设了法学, 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高校 的法学专业设置趋同, 千校一面情况。第四, 法学专 业的学生就业难, 企事业用人需求得不到满足。近 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文科专业乃至法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这里既有社会 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 也有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本身 的特点、有关行业及部门在招聘过程中的制度性障 碍, 以及毕业生自身就业意识不强、准备不足等因素 的影响。企事业单位目前已经成为法学专业毕业生 就业的增长点, 去这些单位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 但是法学毕业生去这些单位就业也存在一定的 瓶 颈 现象。一方面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来 说, 使用专门的法律人才对他们来说还属于高消费, 毕竟不是他们所急需的技术型人才; 另一方面对于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来说, 他们需要的是更 高层次的成熟的法律人才, 因此初出茅庐的应届生 也很难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应届法学毕业生在这

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专业分类:管理学 三、专业代码: 四、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五、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类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中小型)会计核算领域,培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灵活、心理素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掌握和相关就业岗位群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并熟练运用会计软件,可以从事相关单位会计核算与监督、会计管理(如档案管理)及一定的持续发展的会计管理人才,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理想、等政策、知法爱国、专心本职工作,社会公德意识,遵纪守法。 2、身心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3、文化科技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善于自学,同时关注本行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4、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组成结构,掌握和会计专业相关岗位相适应的能力。 5、职业素质:具备从事会计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业务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具有自主创业的意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方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主要为思想政治、人文社科; 3、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一定的对口行业相关的与生产销售等自然科学知识; 4、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主要为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基础会计、基础统计、市场营销、物流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等方面; 5、专业知识:主要为会计实务、相关经济法规、会计法、成本会计、税法、审计原理和会计软件知识等方面。 (三)能力结构 1、职业基本能力: (1)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2)具有从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应具备的能力; (3)具有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获得财务信息进行财务活动分析和财务管理能力; (5)具备税务会计与税收管理的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能力 八、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分析

会计+金融复合型人才

一、何谓“会计+金融保险”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在某个领域的很多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具体的方面又具备出类拔萃能力的人。所谓“会计+金融保险”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掌握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深厚的金融保险专业知识背景、熟谙金融保险法规和金融业务的综合性人才。 会计专业与金融保险专业是同属财经大类中的两个不同子类的专业。目前,部分高校虽开办有会计、金融保险等财经类专业,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都比较单一,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针对社会急需大量“会计+金融保险”复合型人才的现状,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在基于财经大类的总体框架下,对会计专业和金融保险专业进行全方位整合,整合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紧紧瞄准“会计+金融保险”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经过近几年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效果十分明显,该类复合型人才在我院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会计+金融保险”复合型人才紧缺,职场走红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业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各类大大小小的企业,均需要金融给予支持和服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全民保险制度的快速推进,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金融保险业高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金融活动中,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银行等企业均大量需要即懂会计又掌握金融保险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单一专业人才难以成为中高端复合型人才,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从目前人才市场财经类人才招聘信息来看,保险会计、金融会计等中高端人才奇缺,很难招聘到既熟悉会计业务、又具有较好的金融保险方面知识的人才。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更是明确要求会计人员需具有金融保险从业资格证。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会计师因缺乏金融知识,在企业金融活动中,常导致企业和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也严重损害自身机构和个人的声誉。2010年6月,证监会更是明确要求从事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证券发行与承销从业资格证。很多企业负责人感慨:公司的会计缺乏金融知识,融资呀、上市什么的都帮不上什么忙,很多时候需要单独请外面人来做,增加了不少成本啊。 如你是上述复合型人才,职场不走红都难呀。 三、我院“会计+金融保险”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为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保险类会计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我院一是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整合会计与金融保险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序化重构课程体系,如在开设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外,还增开设《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保险》、《融资与投资》、《银行会计实务》等课程;二是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建设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三是复合型双师素质教师授课,一流的师资培育一流的人才;四是构建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平台,力争使学生毕业前就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论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影响日益强烈,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标签:会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故则、能够参与国家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见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迅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1 我院项目背景以及专业定位 从2005年开始,我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林学院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7年开设了中澳会计合作项目,按照澳大利亚AQTF教学认证体系标准,引进澳大利亚全英文教材,采用我院教师和澳方派遣教师联合授课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英语能力。 中澳会计专业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借鉴澳洲,和国内相关大学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招生经验,招生范围包括非艺术类高中毕业生,扩大了招生范围、减少了招生类别限制,实现了考生不分专业自由报考的机制。 学生在入校后,通过第一学年英语的强化学习,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尊重学生自身的意愿选择,把中澳会计专业分成出国留学方向班和国内升学、就业方向班。学生毕业之后也有多种选择途径,既可以选择国内就业,专升本继续深造,也可以按照3+2留学模式赴澳大利亚留学两年,获得本科学位。兼顾考生国内就业和出国留学两方面的职业规划。 因此,本专业与国内普通会计专业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我国会计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国内相关执业证书,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的双语专业课程,使其掌握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知识,获得国外同等学力水平。毕业时如顺利通过外方测试,并完成全部双语专业课,学生即可同时获得我院毕业证及澳大利亚TAFE证书。 2 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知识大爆炸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法学和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法学和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需要大量法学、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这种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精通法律、熟悉会计审计知识上。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是:创新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教学管理。 [关键词]复合型法学人才定位素质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申报法学本科专业,广西财经学院法律系于2004年开始组织部分教职工到广西区内的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在当前及今后相当时期内,我国社会融经济与法律问题为一体的纠纷案件越来越多,这些纠纷案件中相当部分又涉及财务会计问题,如证券民事侵权案件中有关方面是否有财务“虚假陈述行为”问题,财政、税务部门在监督检查产生的行政纠纷案件中“有争议的会计行为是否违法”问题,保险理赔、合同纠纷、物质损害赔偿、海运损失理算案件中的专业性会计问题等。这些纠纷案件涉及的问题不是靠具有单一法律知识或会计知识的办案人员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办案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既精通法律又掌握会计审计知识。然而,目前我国法学人才与会计审计学人才培养体系相互独立,法学知识与会计审计知识结构脱节,懂法律的办案人员往往缺乏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会计审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往往又缺乏法律专业知识,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上述复合型法学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弥补这种人才供给的缺位,高等法学教育应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既精通法律、又熟悉会计审计知识的学科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的法学本科教育为例,探讨法学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基本定位和素质要求 1.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基本定位。广西财经学院的法学本科专业2006年获得教育部审批,同年9月开始招生。为了办好该专业,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我们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开展了办学思想研讨会。经过认真的研讨后认为,在当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探讨(一)

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探讨(一)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经济时代里,财务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激烈竞争的核心要素。因此,财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和院校的当务之急。从企业和院校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培养财务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 在以每五年为一更新周期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里,我们不得不面对企业间、国内和国际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一客观事实,而竞争的核心终究是人才的竞争。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能为许多行业和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已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这种复合型人才受宠的现象也早已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财务专业方面也不例外。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如何培养财务复合型人才已是现在企业和院校的当务之急。 财务复合型人才,则是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都要高于群体水平的财务人才。前者包括合格的思想品德,较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后者不仅包括精通财务专业和一种以上其它相邻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还应包括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组织管理并能利用多种相关专业知识处理财务实务及其它涉及财务工作需要解决的综合性问题等能力。 1企业应为财务复合型人才提供客观平台 1.1企业应给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一,企业领导应发现和重视财务复合型人才的使用,应该放手发挥他们所具有的较高财务专业水平和科学管理才能。同时,企业应制定合理制度,进行人性化管理,尊重人才,树立“惟才是举,用人所长”的理念,克服论资排辈、任人为亲的思想,保证财务复合型人才在工作考核中通过层层筛选不断脱颖而出。第二,光培养出了财务复合型人才不够,还要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看业绩、重贡献,对财务复合型人才实施政策倾斜,给予精神和物质或经济上的奖励,吸引并留住人才。第三,完善财务复合型人才的评聘制度,定期筛选和提拔优秀的财务复合型人才,创造一个公证、科学的竞争环境,才能鼓励人才注重终生学习,形成 你追我赶的活跃局面,充分发挥他们的持续创造潜力,为企业添加生机和提高效益。 1.2企业应为财务人员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 如果企业不仅善于用人,还能根据形势的需要提早对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它就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财务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应采用“培养—任用—再培养—再任用”的优化循环机制。第一,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财务活动中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只有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让财务人员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才能保证财务复合型人才的整体作用真正发挥。第二,企业应根据国内外的客观形势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复合型人才的短期培训计划和长期培训规划。第三,采取岗位培训、轮岗培训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第四,培训内容一定结合财务专业知识前沿,并拓展到相关专业能力的培训。尤其强调财务人员的基础专业知识不仅是财务专业,还要具备计算机能力、英语、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知识。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才能使财务人员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 2院校应为财务复合型人才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为培养财务复合型人才,必须不断完善财务学员的财务专业知识结构,拓展相关专业知识面,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提高财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因此,院校应更新人才观,及时创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注重结合实际、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克服急功近利的 思想,完善教育体系。 (1)更新人才观,确定新的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提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作为财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第一,要具备扎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了新的探索和发展方向,会计学专业作为广大学子追求的热门专业,也需要顺应大数据发展要求的、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在对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大数据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三个方面论述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大数据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1.大数据的内涵。目前,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没有统一定论,通常认为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存在的、数量庞大且内容复杂的、需要专门的软件与分析工具进行搜集、整理、发掘及分析的那些自许多来源汇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大数据:第一层面是理论,理论是认知的必经途径,也是被广泛认同和传播的基线;第二层面是技术,技术是大数据价值体现的手段和前进的基石;第三层面是实践,实践是大数据的最终价值体现。 2.大数据的特征。①Volume(数据体量巨大)。据“产业信息网”相关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人类已生产200PB(1PB=210TB)印刷材料的数据量,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大约是5EB(1EB=210PB)的数据量。

而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TB量级,但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EB量级,如此海量的数据对我们正确识别真实数据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②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如图片、视频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我们的处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Value(价值密度低)。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如何通过强大的算法更迅速地对数据的价值进行“萃取”成为当今大数据背景下亟待攻克的难题。④Velocity(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根据IDC的“数字宇宙”的报告显示,全球数据预计到2020年时使用量将达到35.2ZB。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面前,高效处理数据就是企业的生命。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国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①德国的FH模式。德国推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被称为FH模式。不仅注重系统的科学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将学生的培养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②英国“三明治”模式。英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了实践与学习相交错的“三明治”模式,即实

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2.学制:全日制三年 3.办学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4.学历层次:专科 二、人才培养目标 法律事务专业是为基层法律事务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具有大专层次的文化、法律知识,具有法律咨询、民事纠纷调解、民事诉讼代理、中小企业法务等职业能力,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素质和警察素质,能够胜任基层法律事务一线工作人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准确辨认法律关系的能力、逻辑分析推理能力、法律文书制作能力、能正确解决常见的法律问题,勤恳、踏实,服务于经济和司法领域的应用型、辅助型法律服务人才。 三、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面向及人才培养规格总体要求 2、职业能力概述及课程设置

3、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四、主干课程介绍 (一)宪法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了宪法的基本理论,国家性质,国家形式,选举制度,尤其是中国的选举制度,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利用宪法基本原则来分析当代的宪法现象,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对于某些宪法性事件进行分析。同时,本课程要求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结合中国现实,发现宪法问题,提出宪法性建议,并树立宪法至上、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同时,由于我国实行宪法的时间较短,在实践中也存在某些迄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建设性思考。 (二)法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行课程:宪法、刑法、法律逻辑 课程简介:它以宏观、抽象的思维方法对法律现象进行理论思辩。其主要内容为:法的概念、本质及起源,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价值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有法与经济、政治、道德、科技、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对于法的现象进行宏观、抽象思辩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主要内容;培养较好的法学理论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理论及研究应用功底。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行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原理与实务、刑法学原理与实务 课程简介:该课程集实体性、规范性和程序性为一体,分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两部分,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行政诉讼法是保证行政法贯彻落实和发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课程主要讲授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行政主体的类型、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行政行为、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等理论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依法行政意识,运用行政法学知识解决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等领域的法律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