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东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7.1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山东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7.1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山东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7.1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山东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7.1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山东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7.1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本章节知识点包括:教学原则、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教师的学,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该说是两回事,教学规律是教与学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只有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3.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由于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课题不同,所制定的教学原则就有所不同。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学原则都有不同的论述。如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这些都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只不过未加科学论证。

随着科学与教学实践的发展,教育界对教学原则的探讨便日益深入。在西方,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37条教学原则,并试图给予论证。此后,各国的教育家如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第斯多惠、乌申斯基等对教学原则都做了深入的研究。这样,到了近代以后,在教学理论中,逐步形成了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可接受性、教育性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原则。

今天,教学原则的研究更加深入,依据哲学、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原则,或构思了新的原则体系。如布鲁纳基于心理学提出了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赞可夫着眼于儿童发展提出了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等原则。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二)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在教育史上,提出直观性原则具有进步意义,它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学以沉重打击,使书本知识与其反映的事物联系起来。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也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并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认识特点,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

直观性教学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它可以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动态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观察与分析事物的方法和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可分三类: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是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三是多媒体教学,它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课件、软件进行直观的教学,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景。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做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通俗的比喻,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语言直观的特点是不受实物或模象直观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和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把学生这些有关经验按教学需要重新组织起来,以建构他们头脑中新的表象。由于高年级学生知识与经验较多,故语言直观运用较多。但是,语言直观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学生对所学对象毫无相关的经验或找不出他们已有的相关经验,企图用语言描述来代替直观是徒劳的。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固然很重要,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有成效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自己的智能与情操,毕竟要靠学生个人自己主动地探究与反思,要通过个人的经验不断地改组、改造和提高才能实现。

启发性原则注重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领悟、融会贯通与觉醒,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智能与品性的全面发展。故这个原则也可称探究性原则,或启发与探究相结合原则,更能反映时代的精神。

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着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后来,《礼记·学记》又发展了孔子的启发教学思想,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不是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而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方法被称为产婆术”,意指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第斯多惠在提倡启发教学上很出名,他的名言是: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当代倡导的发现法”或探究学习”,都传承与弘扬了启发教学的思想。所有这些,都表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获得优良成绩或得到表扬、奖励的动机、决心、愿望、理想以及学好功课与本

领的责任感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机智地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有这种情况,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深入不下去。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困境,这就有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脑子一开窍,学生的思想一下便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然后,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认识逐步深入,以获取新知,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地锻炼与提高。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多,也不能蜻蜓点水、启而不发;要深入下去,善于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领悟人生的价值。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问必有疑,疑的过程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也是求解的过程,这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并在回答问题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懂了不一定会做,会做还不一定有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别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教学民主

发扬教学民主,创造宽阔、和谐、民主、平等、坦率、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他形容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他形象地把学习中不注意巩固知识的现象,比喻为醉汉拉货车,边拉车、边丢货,到家时只剩下一辆空车。广大教师更是认识到巩固的重要。

巩固性原则是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指导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短时期内集中地学习大量未经自己亲身感受的间接知识与经验,又不能立刻地、全部地运用于实践,遗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巩固掌握知识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顺利进行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的条件,是教学有效性的表现。要使学生的学习有坚实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必须要求学生牢固而熟练地掌握知识。有的人把知识巩固和呆读死记混为一谈,以为提倡巩固性不利于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是非常错误的。他们不懂得,没有知识的巩固就没有知识的储存与积累,就无法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思维,就不能积聚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要求学生牢记基本概念与原理。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牢固,教师首先要在传授时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当然,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做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复习就是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它可以使知识在记忆中强化、熟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再造与创造能力。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力求具体、明确;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及时进行,不要为考试而复习;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灵活运用提问、讲授、作业、看幻灯片、电视、电影片、进行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复习;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养成默而识之的习惯。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复习是通过反复学习、领悟已学知识来防止遗忘和进行巩固的。它是巩固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以及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这种方法与复习相比较来看,是一种更为积极地巩固。它不是要求学生原地踏步、反复温习,而是在前进中巩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礼记·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又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另外,乌申斯基、布鲁纳等都很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这个原则在西方常称系统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的必要,首先是被科学知识本身的严密系统性决定的,其次还由于学生的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成体系的有用知识,而不是零散杂乱的无用知识;才能发展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粗浅、浮躁、杂乱的认识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按教学大纲、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但这不是要教师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编写一个讲授提纳或教学活动计划,以组织、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注意重点,就是注意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当做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开展对话、议论、讨论,进行作业的讲评,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难点是针对学生感到困难而言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每个难点都有不同的形成原因。所以,突破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采取措施:如果学生缺感性知识要加强直观;学生基础差要为他另做辅导或补课;原理或技能本身过于复杂的,则要分解难点,各个突破,如分成几个层次、部分或步骤,一步一步掌握,化难为易;难点过于集中,教学时可以适当分散。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不可违反。无数实践证明,教学不可躐等”、跃进”。如果不顾学生认识的循序性,一味搞突击、求速成、跳

跃前进,那必定是欲速则不达”,以学生接受不了而失败告终。如果采用循序渐进教学,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就会加快,效率就会提高。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艺术。为了使学生掌握系统而精确的学科知识,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确定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写好讲授纲要,以便系统而有效地进行教学。但课堂情况复杂,充满变数,若教师不顾实际情况的变化,死死抱住既定教案不放,机械死硬执行,则必将使课堂教学陷于被动、沉闷、低效的局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与灵活性、多变性机智地结合起来。既掌握全班学生的情趣、欲求与动向,又始终注意知识的系统,并突出重点,着力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来源。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方面更具多样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并阐明的多元智能理论”,区分了8种智能,对认识儿童的天赋甚有帮助,也有力地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其实、许多科学天才、体育明星等有特殊禀赋和才能的人,早在少年儿童时期便已开始显露,这是因材施教的依据与基础。每个教师有责任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专门人才。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美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特点,包括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如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敢于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做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校教学应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或分组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与品行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或学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知与行关系的研究,不过他们所讲的知行侧重在道德修养方面。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裴斯泰洛齐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他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而且能够)

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毛泽东多次强调学以致用,尖锐地批评那些教条主义者是古董鉴赏家”。这对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学生学得的知识大多为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故教学更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解决好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学以致用。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学好理论,以理论为主导,因为没有理论就谈不上去联系与指导实际,对学生尤其这样。为了使学生能自觉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教师就必须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讲授:一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二是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三是联系当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学成就的实际等。只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掌握的是一大堆无用的空洞死板的概念。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与西方比较,我国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的原因,恐怕与我国重知识传授、轻知识运用的教学传统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注重学以致用,激励学生勤于动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重视教学实践,如练习、作业、实验、参观和实习等,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方面。它对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形成技能与技巧以及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趣起着关键作用。

其次,为了克服从书本到书本、理论与社会实际脱节的弊病,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不是通过一次认真听讲、理解就能弄清,或做几道作业便可轻易获得。它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领悟与运用、总结与提高才能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要使他们能将当前所学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用于解决面临的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多次的锻炼,才能使他们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只有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两者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如果教师讲,学生听,而无技能的训练,那么学生是否理解难以检验,即使他们理解了也缺乏动手能力。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在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使用统一的教材时,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第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第三,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储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四,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第五,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由于语言是传递经验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故讲授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运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一定的讲授。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方式。讲读是读(教科书)与讲的结合,边读边讲,也称串讲。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的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演则是教师在中学高年级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描述事实,而且要通过深入分析、推理、论证事实来归纳、概括科学的概念或结论。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提高。

第二,注意启发。在讲授中,要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求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人交往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教学,常用谈话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解决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第二,要善问。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趣味性、有启发性,能引起思维兴奋、激活与深化学生的思考,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当问题基本解决时,教师要及时归纳或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组讨论,还可以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进行。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抓好问题是搞好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讨论、辨析的价值。

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围绕中心议题发言。要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以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研究关键问题,使问题逐步得到深化、解决,切忌暗示问题的结论。

第三,做好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对疑难和有争论的问题,教师要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意见。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演示前,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准备,选择典型的实物、教具,放大需要认真观察的部分,最好用色彩把易忽略的地方突出。还要考虑好运用教具进行演示的过程,特别是演示实验,应先试做一遍。此外,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能够突出显示所学材料的主要特征。

第二,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让学生知道要看什么、怎样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第三,讲究演示的方法。演示要紧密配合教学,及时进行,过早拿出直观教具或用完后迟迟不收藏好都会分散学生注意;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做适当讲解、指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引导他们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最佳效果。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并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形成技能与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各年级、各学科都需进行一些不同的练习。练习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活动才能有成效,但绝非要求学生做机械训练,只重数量、不讲质量。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H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任何练习都要掌握一定的程序、规范、要领和关键。只有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才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保证练习的质量。

第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练习的质量、难度、速度、独立和熟练程度、综合应用和创造性上,对学生都应有计划地提出要求,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熟练与完善。

第三,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https://www.sodocs.net/doc/9718762341.html,/html/jiaoshi/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_1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 教学原则与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指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选择)乌申斯基也指出,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的。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 启发性原则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用启发式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 1 / 4

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自己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 巩固性原则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 循序渐进原则我国古代《学记》中就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主张: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这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乌申斯基、布鲁纳等也都很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 因材施教原则(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裴斯泰洛奇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 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总学时45,实践环节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 (1)课堂讨论:例如第一章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在教师系统地讲授过“职业教育概念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进一步的讨论加深了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2)教学观摩:例如在讲第六章职业教育的教学,就是在教师讲授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到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并在观摩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 (3)小组工作:例如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采用让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本小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4)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针对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职业院校的专业人员做报告,带领学生到职业院校考察并与职业院校的师生座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学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解。 2.进行案例教学,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互动。 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过的综述和调研。②通过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精诚协

教育教学管理规定

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调动广大教职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教育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和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全面管理的原则。 教育教学工作系统中的每一成员都要参加管理,也要接受管理;创造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在管理之中。 2、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化原则。 教育和教学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质量要求,做到工作制度化,程序规范化,质量指标化。 3、程序化管理原则。 系统上坚持校长——主任——教研组——备课组(含班主任)——教师各自为一独立单元又逐级负责。每个层级的工作中都要坚持:计划——实施——检查——验收的基本程序。 4、及时总结经验处理教育教学事故的原则。 对经验要实事求是,及时善于总结;对教育教学事故要查明原因,及时补救,追究责任。 二、层级责任制度

1、校长:领导教育教学管理的全面工作。学期初下达年级和学科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指标,并提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措施。期中、期末主持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在行政管理上直接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教导处:教导主任对校长负责并协助校长领导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政教处:督促检查班主任工作及德育工作情况,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改进工作在行政管理上对校长负责。 教务处:认真完成主任交办的各项工作,积极建议,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编辑有关资料及填写成绩报告单。 3、教研(年级)组长: 督促指导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按照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和学校的阶段科研目标,制定学期(或学年)工作计划,活动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单元质量验收,检查单元教学措施执行情况并负责向主任报告,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指导、收集、整理阶段性科研资料,做好书面总结。年级组长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年级组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年级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具体方案。 4、班主任:负责本班全部德育、学习管理工作。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学习钻研教育教学,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学习,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辅导,填写班级成绩汇总报告单。 5、任课教师: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关心所教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严禁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学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要求规范》(鲁教基发〔2015〕6号)文件全资料

《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 (鲁教基发〔2015〕6号)文件 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特制订本规。 第二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部门要树立教学中心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积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三条中小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第四条本规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外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组织保障等,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课程管理 第五条学校要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第六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

第七条学校要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第九条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第十条尊重学生课程选择权,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高中学校扩大选修学分在学生毕业学分中的比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章教学管理 第十一条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年级组(部)、教研组(备课组)等管理职能,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设立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50%。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 第十三条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第十四条健全教学督查视导制度。定期检查和总结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计划有效落实。校长定期参加学科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经常深入课堂观课,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加强教学指导。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王洪江老师的录像课(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就是利用这一教学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自觉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5. 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

大学教学管理规范

大学教师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学和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作用。为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使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特制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一、教师的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协作,教风严谨,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4、认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课资格 任课资格要求: (1)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获得研究生班毕业以上学历资格者,须降低条件者,由教研室主任审试并报请院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执教主讲。 (2)青年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

(3)没有从事过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教师,须有半年以上的备课时间熟悉所主讲的课程,并经过试讲后方可执教。 (4)实行助教制度。没有高等学校教学经验的教师,正式执教前必须由教研室指定;跟随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从事半年以上的助教工作。指导助教的教师要关心、负责助教的业务进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 三、备课 1、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明确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2、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由教研室负责起草,经院审定通过,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行中基本内容一般不能擅自更动。教师应熟悉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 3、任课教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理论和技能,明确重点、难点,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资料,能够统览学术动态,做到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写出较详细的备课笔记。要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

山东省教育教学基本规范

办学方向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校务管理 2.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学校。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让家长、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 3.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涵盖学校全面工作、符合素质教育需要和学校实际的管理规章。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档案。 4.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大众的性质,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注重教育公平,规范办学行为,按规定收费。坚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举办实验班。 德育管理

5.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的要求,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6.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德育工作制度,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7.大力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营造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氛围,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教学管理 8.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开展好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

学院教学二级管理细则

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为强化院、系(部)二级教学管理职能,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 (一)学院教学工作由院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有关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研究决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其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二)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包括院、系两级。教务处是在院长领导下的院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各系、部由系、部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工作。 (三)教务处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主要负责全院的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系级教学管理主要负责本系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并根据各系具体情况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教务处职责:

1.负责拟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2.负责布置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组织对各系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并提交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主管院长审批。 3.编印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4.负责指导、监督各系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并完成对调整报告的审批。 5.负责审核各专业课程标准,并指导、监督各系执行。 系、部职责: 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以及教务处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制、修订本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论证,经系主任审核通过后报教务处审核。 2.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落实学期教学任务。如需调整,须事先报教务处审批。 3.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原则,组织编写各课课程标准,报教务处审核后编印成册,并组织实施。 (二)教学运行管理 教务处职责: 1.开课计划: (1)编制学院学年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 (2)根据培养方案,每学期第12周下达下学期各系各专业教学任务。

2020年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心得体会

2020年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 心得体会 2020年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收集整理的2020年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心得体会1 本周我认真学习了《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本规范包括九章五十条,涵盖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外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组织保障等方面。 第一章中明确提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部门要树立教学中心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积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小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第二章课程管理方面提出了学校要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规范中重点强调,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学校重视音体美,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全方面的

建设人才。 第三章明确规定了学生的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高中作业布置每天总量不超过2小时。 第四章规定了备课、上课的规范要点。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规范教案撰写。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上课。坚持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尊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文本的连接。 第五、六章规定了课外指导与教学评价。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科特点。教学评价要采取科学方式。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实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这一原则的提出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年龄小的学生用的几率大 2、代表人物:荀子,夸美纽斯 3、分类 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等 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 语言直观: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4、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化语言) 选教具,加讲解,防滥用,重语言 (二)启发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提问,设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发扬教学民主 善提问,重实际,扬民主,调积极 (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2、代表人物:《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重系统,需灵活,主次分明,层次清 (四)巩固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2. 代表人物: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3、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先理解,后巩固,重视复习多扩充 (五)量力性原则 1、含义: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2. 代表人物: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赞科夫(证实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行性) 3、要求

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测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 C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工作。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安全 2、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 B )小时。 A、1 B、1.5 C、2 D、0.5 3、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 B )、探究性和实践性。 A、唯一性 B、开放性 C、选择性 D、创新性 4、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 A )。 A、全批全改 B、当堂批改 C、全部面批面改 D、部分批改 5、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B )形式呈现。 A、分数 B、等级 C、学分 D、多种形式均可 6、教研组(备课组)每周组织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学期每位教师担任活动主讲不少于( A )次。 A、1 B、2 C、3 D、4 7、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课标、( C )和教法为重点。 A、学法 B、学情 C、教材 D、课堂 8、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 C )节以上 A、10 B、15 C、20 D、3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中小学教学应面向 (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尊重( 学生主体 )地位,尊重学生( 个体差异 ),遵循( 学科教学规律 ) ,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2、备课包括( 集体备课 )和 (个人备课 )。 3、课堂作业、课外练习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 。 4、上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式学习。 5、教师要提前( 候课 ),( 站立 )讲课。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对一具体实施过程的谋划就是教学策略。)。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

教学管理制度全部制度

-- 教学管理制度 为加强计算机培训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1.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 规定的内容、时间和顺序组织教学。2.坚持领导查课制度。 分管教学的领导每月要查课一次,检查教学大纲落实情况。查课后要认真填写查访记录。3.教员不得擅自调课,确需调课的,须经分管教学的领导批准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员实行备课试讲制度。教员按照教学任务编写教案,认真 备课并进行试讲,合格后上岗执教。 .学员补课的规定。学员缺课时由任课教员补课,达不到规定学时的不准参加结业考5试。 .教学日志、培训记录的填写。教学日志、培训记录由学员、教学老师、教学负责6人分别填写,分管校长签章,留存入档。二、教学实施计划管理 .教务处负责制定理论教学和实际电脑操作训练的教学实施计划,报给分管教学的1领导批准后实施。

.理论教学和电脑操作训练负责人要经常检查监管教学计划实施隋况。各队长、组2长也应加强对所属的教员进行检查。 .计时培训管理。教学负责人根据学员学习情况安排各阶段教学,实行计时培训制。3课时。70 30 课时,实操课时为理论课时为三、教学日志记录管理 .电脑培训记录是考核学员培训学时的合法凭证,培训记录、教学日志上的信息应1分别由教练员和学员根据教学情况按教学 大纲要求填写,不得涂改。 .认真填写培训记录。训练结束后老师和学员必须认真填写教学情况和签字认可,2任何人不得代签。并加盖学校培训学时审核专用印章。 .教务部门持计算机培训记录到人社局管理部门审核后,凭计算机培训记录及相关3。公安部门约考手续到.计算机培训记录一式三份,培训结束时,经人社管理局审核批准方能组织考试。4 .学校留存的计算机培训记录存入学员档案。5四、教学现场检查和教学质量评估(一)教学现场检查 .教学负责人每天必须对训练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包括学员学习进度情况、老师教1学情况和服务情况。.发现不良情况的,要及时纠正。2 .对检查出来的结果要做好记录。并在每周总结时进行通报。3(二)教学质量评估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学习体会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 范》学习体会 新学期伊始,我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关于《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文件。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件是指导我们中小学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创新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教授知识的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但要让学生信服,必须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必须要先做到,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学生喜欢德才兼备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也会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创造,如何立足于社会。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 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

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作为一名当代人民教师,在今后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同等对待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新出台的《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感觉当今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让我体会颇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学无止境,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继续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对照基本规范的要求,反思自我,并找出差距,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一名当代人民教师,在今后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同等对待每个学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章重点 了解小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1、内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 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既指导教 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2、教学原则体系: (1)、直观性原则:指依据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实物、模像等 直观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认识和经验。 (2)、启发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 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展开,使学生掌握 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经常性的复习,使学生牢 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 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即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 论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

品德教育统一起来。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小学教学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 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发展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分类、选用依据 1、内涵:小学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 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小学教师教的方法 和小学生学的方法。 2、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学生获得知识 的方法、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方法以 及巩固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根据信息接受与表达的方式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听、看、读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方法, 另一类是讲、写、用等活动来指导学生表达信息的方法; (3)、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 讲解法、图解法、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 法、讲述法、模拟法和启发法等。 (4)、按照学生认识活动形态: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直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3、选用依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方法

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试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促进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结合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现制定我校《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一、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1. 编制学期教学授课计划 (1)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大纲、校历、学期教学进程表,结合任课班级的实际,认真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及其编写说明。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还要确定实验的内容和次数,一周四学时的课程,两周必须安排二学时给学生实验,每周六学时、八学时的课程,每周至少有二学时进行实验。 (3)学期授课计划及其编写说明的标准格式可参见评估要求,或到教务科索取电子文档。 (4)学期授课计划应一式二份,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内交教研室主任初审,各专业教学部主任批准后执行。审批后的学期授课计划报教务科备查。 (5)审批后的学期授课计划一般不作改变。需调整计划,在调整学时数幅度较大时,应由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理由,经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学部主任签署意见后,报教务科批准执行。 2. 备课 (1)任课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一般以两节课为单位编写一个教案。 (2)授课教案必须写清楚教学的目的、重点、难点、授课方法、作业、授课的主要内容(可用讲稿的形式附于后面)。课后还必须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归纳小结,说明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新教师应具体详细编写教学内容(即讲稿),老教师课概括扼要。教案标准可到教务科索取。 (3)教研室(或课程组)每学期至少进行四次教案检查。 (4)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应将教案整理,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以备随时抽查及评估使用。 3. 上课 (1)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必须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迟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准时到位,必须事先通知教务科),不拖堂,不误课,不无故缺课,不提前下课。除学校统一安排的调课和停课外,教师不得私自停课、调课。因特殊情况要停课、调课或代课,必须提前到所在的教学单位和教务科办理相应的手续,否则以教学事故论处。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1.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包含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中,有很多问题是比较难以分辨清楚的,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例如: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10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5类还是6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系统与非屏蔽双绞线系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辫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2)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2003年首届“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由唯康通信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2001/2002/2003三届学生已分别完成5栋学生宿舍的网络布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工程项目实训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了解认识了工程过程及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2.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外的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必修课多媒体使用率为100%。“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已开发成为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全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该课程已在2005年评为学校及广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模式。在讲解服务器结构时,将服务器拿到教室拆开来讲解;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将学生带到校园网或其它现场进行教学;讲授光纤熔接技术时,教师做示范教学。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自评等级:A 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必修课有35%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 随着航海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21 世纪将赋予航海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航海专业课程应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航海事业的需要。 为实现改革目标,我们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实施方案

商贸学院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实施方案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学风、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秩序管理的核心。为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地方名牌大学的重要意义。要把解决到课率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个系分工一名领导主抓。学院要把解决到课率问题作为教学例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分析形势,解决存在问题。 二、狠抓课堂教学的规范化 教师应提前五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做好考勤,并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任课教师要以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制定好授课计划。任课教师上课前必须编写好教案,无教案上课视为一般教学事故。任课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水平影响学生,同时要理直气壮地教育、纠正学生中旷课、迟到、早退、睡觉、聊天、吃零食等违纪行为。下

课后,教师要填写《课堂记录册》,如实填写学生到课情况、授课主要内容等。学院定期检查教师《课堂记录册》。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到课率检查与信息发布制度 学院行政办、教学办负责对各系到课率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一般每周统计、分析、公布一次。一学期内各次到课率的平均值为各单位该学期的平均到课率。若到课率低于80%,要在当天反馈各系,各系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学院。各系对所属各班的到课率也要制定相应的检查、统计、分析、发布制度。学院的检查数据可以供各系共享。 四、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考勤管理、行为监督 1.各班级要在学生中开展“明确学习目的”教育,通过召开“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为主题的班会、座谈会等,组织学生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勤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认真上课、刻苦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各辅导员要通过班会等形式,进一步组织学生学习<黄河科技学院学生手册>等文件,帮助学生了解关于学籍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制度规定,引导学生认识遵守校纪校规、严肃学习纪律的必要性。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到教室. 3.院行政办将继续在教学工作日内,每天早上7:10—7:50安排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