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气象学期末复习资料

气象学期末复习资料

气象学期末复习资料
气象学期末复习资料

气象学

一、国际上按30年进行气候统计。

二、大气的基本情况

1、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2、对流层:

(1)厚度变化:空间: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

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时间:夏季大于冬季。

(2)特点: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3、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绝对湿度:单位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水汽密度:g/m3

相对湿度:空气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饱和差: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研究水面蒸发时常用到。)

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

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三、辐射过程

1、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单

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2、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

3、r< λ时,分子散射: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短的空气分子发生的散射、辐射。波

长越短,散射越强;如青蓝色天、晚霞、朝霞。

4、4、r>λ时,粗粒散射。波长较长的尘埃、水滴粗粒散射没有选择性,光是可见光

-灰白天空。(P38)

5、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只有一小部分达到宇宙。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吸收

其重要作用的有:水汽、液态水、二氧化碳和臭氧等。

6、大气辐射:指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一部分下达地面,一部分被周围大气吸收。大

气逆辐射有保温作用。

四、大气的热力学过程

1、干绝热过程:将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

2、干绝热直减率: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

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称干绝热直减率。(约等于1℃,在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每上升100m,温度约下降1℃)

3、湿绝热过程:饱和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过程。

湿绝热直减率:饱和湿空气上升的减温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即小于1℃。(例题P78)

4、判断大气稳定度的基本方法(P64)

5、影响空气温度局地变化的因素:空气平流运动传热过程;空气铅垂直运动、非绝热

热量交换。

6、传导: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能量从一个分子传递给另一个分子,从而达到热量平衡

的传热方式。

辐射:物体之间依各自的温度以辐射方式交换热量的传热方式。

对流:当暖而轻的空气上升时,周围冷空气下来补充,这种升降运动即对流。

湍流:空气不规则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乱流。湍流交换是摩擦层主要热量交换方式。

(显热)

蒸发和凝华: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相反,水汽凝结放出潜热。通过蒸发和凝结使地面和大气、气团之间发生潜热交换。(潜热)

五、大气中的水分

1、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情况普遍,如果当时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

水汽压之间,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这就是冰晶效应。

2、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1)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暖水面蒸发、空气

的冷却P83)(2)大气中要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3、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所组成的,其下层与地面相连接,当水平能见度降

到1km以内时,称为雾。

(1)形成条件:(物理条件)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充沛;有使空气凝结的冷却过程;有凝结核存在;(天气条件)风力微弱;大气稳定。

(2)类型:辐射雾(出现时间黄昏——早晨,秋冬季多,有明显地方性)、平流雾(一年中任何时间,海上四季皆有)、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PPT)

4、降水成因:(1)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云体上升绝热冷却或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

中,使空气中水汽压大于云滴的饱和水汽压,云滴由于水汽凝结而增长。(2)云滴的冲并增长:云滴经常处于运动之中,这就可能使它们发生冲并,大小水滴之间发生冲并而合并增长的过程,成为合并增长过程。(3)空气上升运动;(4)空气水汽含量多(5)空气中有凝结核。

六、气压变化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1、空气的水平运动:

产生原因:空气的运动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

(1)作用于空气的力除重力之外,还有由于气压分布不均产生的气压梯度力,

(2)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3) 由于空气层之间之间的运动产生的摩擦力,

(4) 空气做曲线运动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这些力的水平分量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大气水平运动

作用力类型

(1) 气压梯度力是导致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动力。其它力是在空气开始运动后才开始作

用。

(2) 地转偏向力对高纬地区或大尺度的空气运动影响较大;

(3)惯性离心力是在空气做曲线运动才起作用;

(4)摩擦力在摩擦层起作用,在自由层可以忽略。

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虽然不能使空气由静止状态变化运动状态,但能影响空气运动方向和速度。

七、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模式说明:P132

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作用,使空气运动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单圈环流不能维持。

20~30 处对流层中、上层地转平衡,形成地转风-纬向西风

20~30,大气低层空气集聚,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上下都盛行偏西风,地面附近具有指向高纬的风向,上层指向低纬地区,形成径向闭合环流圈。称为中纬度环流圈或费雷尔环流圈。

极地冷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压,气流向低纬方向流去,在600附近和极地之间形成了第二个闭合环流圈,称为高纬环流圈或极地环流圈

在地表性质均匀和自转的地球上,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大气环流模式归结为三圈大气环流模式。

八、天气系统

1、气团: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水平方向上分布均匀、垂直分布

相似的大范围空气团。

形成原因:

(1)气团形成的源地需要两个条件(a)范围广阔、地表性质均一的下垫面(b)能使空气物理属性在水平方向均匀化的合适的流场(气压系统)

(2)具备上述条件后,主要通过大气中各种尺度的湍流、大范围系统性垂直运动以及蒸

发、凝结核辐射等动力、热力过程与地表间进行水分和热量交换。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来获得下垫面的属性。

2、锋的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3、锋面天气:

(1)暖锋天气:降水主要发生在地面锋前的雨层云内,多为连续性降水。降水强度小,雨区范围广,约为300—400Km。

(2)第一型冷锋天气(缓行冷锋):降水主要发生在地面锋后(雨层云)内,风速大,高空槽过后,降水逐渐停止。降水宽度比暖锋窄,约为150—200Km。地面锋线过后开始降水,风速突然增大,天气恶劣,待高空槽过后,降水逐渐停止,天气开始转晴。

(3)第二型冷锋(快行冷锋):因而云系和降水主要发生在地面锋线(积雨云)附近,为对流性降水。降水宽度窄,约为 10~100Km 。天气特征:常带来狂风暴雨现象。

(4)准静止锋天气:般由冷锋演变而来,它的坡度一般很小。因此,云区和降水区更为宽广,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可造成绵绵不断的阴雨天气。由于准静止锋运动特别缓慢,常常来回摆动,阴雨天气持续较长。

(5)锢囚锋天气:锢囚锋降水不但保留原来锋面降水的特点,而且由于锢囚作用使上升运动发展,暖空气被抬升到锢囚点以上,利于云层变厚,降水增强,雨区扩大。

4、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季节性活动规律:

a) 位置、强度从冬季到夏季,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强;从夏季到冬季,向南偏东

移动,强度减弱。

b) 活动型式:稳定少动(冬季)、缓慢移动(北上)、迅速跳跃(北上、南下)

c) 移动过程:北进时,伴随短暂的南退;南退时,伴随短暂的北进-南北震荡现象。

且北进时移速慢,历时长;南退时移速快,历时短。

(2)非季节性活动规律:半个月左右的副高偏强或偏弱趋势及一周左右的副高西伸东退、北进南缩的周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副高周围天气系统影响引起。如青藏高

压、热带气旋等影响。

(3)对我国的影响

(a)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天气系统

(b)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和强度影响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路径和数量。

(c)北测是北上暖湿气流与南下冷气流交绥地带,气旋和锋面活动频繁。形成阴雨和

暴雨天气。

(d)2—5月:副高脊线位置在15°N 附近,雨带主要在在华南地区,称江南雨带。

6月:副高脊线位置在20—25N 附近,雨带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江淮一带进

入梅雨期。

7月:副高脊线位置在25°N 附近,雨带在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伏旱。

8月:副高脊线位置在28°N附近,雨带在黄河流域,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9月:副高脊线位置在25°N附近,雨带在淮河流域,秋雨,长江流域秋高气爽

10月:副高脊线位置在20°N附近,雨季和秋高气爽天气结束,环流转入冬季形

式,南支西风建立,副高影响减弱

(e)副高异常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副高位置迅速北跳,在长江流域停留时间短,没有典型的梅雨过程,形成“空梅”,带来长江流域干旱。

副高位置停滞不前,在长江流域停留时间过长,引发连续降雨过程,造成长江流

域洪涝。

5、台风为热带气旋。在印度洋地区成为热带风暴,在大西洋地区和东太平洋地区成为飓

风。

九、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1、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1)海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a)大陆受热快,冷却也快,温度升降变化大。而海洋上则温度变化慢。

(b)某一地区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能够反映海洋影响的气候特征;受大陆影响较大,能够反映大陆影响的气候特征;

二者比较:

(1)气温日较差:海洋-小;大陆-大;

(2)气温年较差:海洋-小;大陆-大;

(3)年温相时:大陆最高气温-7月,海洋-8月;大陆最冷-1月,海洋最低-2月;

(4)春温与秋温:海洋气温变化和缓-春温上升速度慢于秋温下降速度,春温低于秋温;大陆-气温变化急剧,春温上升快于秋温下降速度,春温高于秋

温。

(5)降水:海洋性气候降水多,大陆降水少。

(c)气候分布:取决于距海远近、大气环流条件和洋流状况。

大陆上,越靠近海洋,气候海洋性越强;越深入内陆,大陆性越显著;

中纬度突出:西海岸往东到内陆,冬温越来越低,夏温越来越高;年交差越

来越大。降水减少;

信风带:大陆西岸,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气候干燥少雨,呈大陆性气候;大陆

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气候多雨,呈海洋性;

温带:大陆西岸,西风,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背风海岸,季风气候,大陆

性气候强;

(d)吹海风时,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使陆上空气湿度增大,有时会形成低云或雾,甚至产生降水。海风还可以降低气温,使沿海地区在夏季并不十分炎热。

(e)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暖热,冬季寒冷;

气温年较差比海洋气候大;最冷月出现在1月,表现出大陆性气候特点,最热

月出现在7~8月,秋季气温高于春季气温,又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点。

(2)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大地形的动力作用、热力作用、山地气候中的暖带和冷湖。

(1)大地形对冷空气的屏障效应(机械主档作用)。北半球冬季冷空气的活动路径主要是自北向南,大尺度山脉或高原对冷空气有明显的屏障效应。以青藏高原为

例,从西伯利亚西部入侵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格尔盆地,经河西走廊、

黄土高原而之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

比纬度相当的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

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阻挡作用,不过其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

(2)热力作用:将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则偏高。青藏高原地面气温特点: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地,由于海拔

高,气温特别低;气温日、年较差大;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3)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包括气流通过山地时流场的变化以及由于地形而产生的局性环流,如青藏高原季风、山谷风、焚风等。

(4)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由于气流沿坡被迫抬升,成云致雨,因而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

湿润地区的山地出现最大降水高度,干旱地区常常不出现。

迎风坡雨量、雨日多,暴雨强;背风坡则相反。

2、厄尔尼诺: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

产生原因: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

十、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在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造自然,也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1)改变大气化学组成;

(a)大气中化学成分主要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逐年增加;大气中臭氧总量减少;氯氟烃化合物从无到相当量级的全球平均浓度。由于飞机、核爆炸、氯氟碳化物增加,将减少大气中的臭氧,臭氧层耗竭。

原因:毁林开荒,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化石燃料燃烧;由于飞机、核爆炸、氯氟碳化物增加,将减少大气中的臭氧。

(b)人为硫污染与酸雨: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S02和NO2是引起降水酸化的主要原因。

要包括煤与石油的燃烧、冶金及硫酸工业等,排放硫化物及硝酸。

(c)由于人类活动(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等)的不断强化,近几十年来的大气气溶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大气透明度随之下降。

(2)改变下垫面性质:

(a)有意识影响产生正面作用:三北防护林,防护林可以防治自然灾害,改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1)对风场的影响:降低风速30%;(2)水分效应:湿润地区,湿度增加2~5%,草原:6%;干燥区域:10%;(3)温度效应:年变化和日变化减少;

(b)森林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co2 含量;(2)形成森林小气候:降水丰富,湿度大,

风速小,蓄水防洪;(3)森林破坏的影响:对流降水减少,径流增大,温差增加,空气湿度减少。

(c)下垫面水分状况(人工灌溉)的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海洋石油污染的气候效应。

(d)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大量的热释放和下垫面性质的变化形成,城市气温经常比四周郊区高。

混浊岛效应:气溶胶粒子增加形成,

湿岛和热岛效应:下垫面粗糙度增加,凝结核增多和热岛环流形成

城市干岛效应:大面积的水泥下垫面将少了下垫面向大气中水汽输送。

十一、

1、温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0度以下。夏季温暖湿润,最热月平均气温20以上,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10°至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岸。终年高温,平均气温20以上。风向季节变化明显,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年降水量多,在1500——2000,集中在6——10月。

2、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

热带干湿气候:纬度5——15,也有伸达25,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区别:(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毫米~10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的明显多于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

(2)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干、湿季明显。

(3)从降水过程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4)从降水的集中程度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季节变化大。

(5)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造成的。

(6)从分布上看: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等,在亚洲几乎缺失。

3、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夏温高温,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

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暖夏凉,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湿润有雨,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毫米以上。

4、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5、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变率大,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

温带沙漠气候:温带沙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

6、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冬季寒冷,有少量其气旋性降水。夏季降水量较多,但不想季风区那么多。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

十二、

三个时期比较

(1)全球地质时期气候温暖, 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地理环境随之改变,气温变化幅度10度以上;

(2)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是在地理环境基本不变情况下发生,冷暖交替、干湿交替,气温变化幅度2~3度,气候趋冷时期;

(3)近代气候变化冷暖交替、干湿交替,波动较大,气温变暖速度加快,气温变化幅度在0.5~1 度,气候趋暖时期。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主要特点:

1 冰期和大间冰期交替出现

2 气候形成处于不稳定阶段,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北极10度以上,冰川融化

3 地质时期以温暖气候为主

历史时期特点:

1 气候变化幅度较小,不超过2~3度;

2 在地理环境基本不变情况下发生;

3 气候冷暖交替,干湿交替,趋势趋冷。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饱和水汽压。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哪几个层次?各层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简述臭氧、二氧化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4.如何用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5.已知气温和饱和差,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第二章辐射能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P)、太阳高度、可照时间、日照时间、直接辐射、大 气逆辐射、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为什么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能量的来源? 3.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计算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总辐射、反射率、 大气透明度? 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5.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论述植物和太阳辐 射的关系。 6.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哪些? 7.写出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物理意义。 第三章温度 1.名词解释: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生物学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公式中各项的意义。 3.什么叫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 4.土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规律?它与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差异? 5.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变化规律。 6.简述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逆温对农林业生产有何影响? 7.界限温度的概念,5个界限温度在林业上的作用。 8.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简述积温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1.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 2.道尔顿定律、蒸散的概念。 3.大气中水气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其达到凝结的途径有哪些?云、露、霜、雾分别是在哪些冷 却方式下产生的? 4.辐射雾、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5.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的定义。降水相对变率和绝对变率分别可 用来表示什么? 6.简述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7.从你所学知识说明植物与空气湿度的关系。

气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 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大气垂直分层依据:大气温度铅直分布,扰动分布,电离现象等。 各层特点: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上升100m降低0.65度。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不均。 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不变或略有上升; 25-30km,气温升高较快;平流层顶,气温约升至-3~-17度。 空气铅直运动远比对流层弱,以水平运动为主。 气流平稳,天气晴好,适宜飞机飞行。 水汽、尘埃含量极少,基本无云。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又迅速降低。 出现铅直运动。 顶部逆温。 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 空气稀薄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随高度增加气温迅速升高。 极光现象 外层: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 地球引力小,因而大气质点不断向星际空间散逸。 3.气温直减率的定义。气温直减率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分别表示什么? 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气温直减率大于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直减率小于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这时称为逆温层。 气温直减率等于零,气温不随高度变化。这时称为等温层。 4.名词解释 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达到最大含量时的水汽压力。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且气压一定时,使气温降低到达水汽饱和时的温度。 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云: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可见聚集体,底部不与地面相接,并有一定厚度。 降水: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 5.饱和水汽压和温度、相对湿度有何关系?

《应用气象学》课程复习提纲

知识点准备(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Chap1 绪论 1、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意义 2、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3、科学系统的行业气象指标,应具有的“三性”和“二化”主要是什么? Chap2 农业气象 1、农业气象学概念 2、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几个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 5、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三基点温度、五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温 周期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水分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物的需水规律、大气降水的影响、土壤水分类型及 其有效性、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水分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7、CO2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农田上CO2 的日变化和垂直变化 8、农业上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各灾害的分类 9、农业气候指标的表达形式及举例 Chap3 建筑工程气象 1、风与城市规划, 2、如何改善建筑日照条件 3、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4、采暖区划的气象指标 5、全国集中采暖区划标准及我国划分情况 6、采暖室外计算标准 7、冻胀划分及其强弱的表示方法 8、气象信息,天气预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9、基本雪压、基本风速、基本风压定义 10、外场施工的天气影响 11、风速、风压在非规定高度处的计算 Chap4 交通运输与气象 1、飞行湍流、飞机积冰、海洋气象导航、公路翻浆、温度力、锁定轨温、飞机颠簸等定义 2、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及气温、风、气压对飞行的影响 3、高原机场跑道与一般机场跑道哪个更长?为什么? 4、影响飞机飞行的气象要素以及机场关闭的标准 5、低空风切变定义及各类低空风切变对飞机飞行、起飞、降落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四章

第四章水分 名词解释 大气湿度绝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植物蒸腾农田蒸散可能蒸散降水量降水强度水分临界期水分关键期水分利用率 填空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 2、水汽压的日变化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和()。 3、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时,最低值出现在()时 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情况下()季节最小,()季节最大,但是我国大部地区则相反。 6、水汽凝结的条件为:()、() 7、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空气中()、(),还必须有()。 8、云滴增大主要是通过()、()两种过程完成的。 9、按云底距地面的高度可将云分为()、()、()三族。 10、降水量的单位是(),降水强度的单位是()。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下列各途径中,能够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有()()()() A、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 B、降温; C、减少水汽含量; D、撒干冰; 2、大气的冷却方式主要有()()()()等。 a、绝热冷却; b、辐射冷却; c、平流冷却; d、混合冷却。 3、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 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B、天气晴朗; C、微风(1~3米/秒); D、大气层结稳定; 4、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城市雾较农村多; B、混合雾是由冷暖湿空气混合而形成的; C、雾的形成不需要凝结核; D、有雾形成,相对湿度大于100%; 6、产生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有()()()()。 A、露; B、云; C、霜; D、雾; 10、连阴雨过多的地区()()()()。 A、作物易倒伏; B、水果含糖量低; C、可引起落粒落果; D、植物多病; 8、冰雹形成在下列云层中()()()()。 A、浓积云; B、层积云; C、积雨云; D、雨层云; 四、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相对湿度。 2、未饱和状态下,水汽压小于0,相对湿度大于100%。 4、水汽压一定时,气温愈高,饱和差愈小,反之愈大; 6、温度愈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就越大; 7、水汽压单峰型日变化常发生于夏季的内陆; 8、饱和差越大,水面蒸发越快; 9、大风天有利于露和霜的形成;无风天有利于雾的形成; 10、高云族包括卷云、卷层云、高积云等;

卫星气象学章考试题带答案

卫星气象学章考试题带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卫星气象学是指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 2、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作(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 3、卫星气象学主要研究(60KM )以下大气中各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4、遥感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暴雨)和(强雷暴)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 6、卫星作为一个(天体),它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的作用。 7、对于第一定律,圆锥截线表示为θcos 112e e a r +-=,θ是矢经与 半长轴之间的夹角,称(真近点角)。 8、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9、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 10、当卫星倾角为90°时,卫星通过南北两极,这种轨迹称之(极地轨道)。

11、地面的(散射辐照度)为分子散射、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地面与大气之间多次散射之和。 12、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分别为:(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3、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对灰度或辐射值进行处理,通过(灰度变化),将人眼不能发现的目标物细微结构清楚的表现出来。 14、从卫星到观测地表面积之间构成的空间立体角称作(瞬时视场)。 15、(等效噪声温度差)是指目标物温度的改变而引起投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的改变正好等于等效噪声功率时的温度差。 16、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手机目标物发出的(辐射能),并将其传给探测器。 1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18、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 19、(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20210127022213)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 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 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 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 5、 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

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其成分主要是N、O 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 (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 高度上的气温显着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3)水汽: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与二氧化碳共同对地面温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水汽三种形态的变化,伴随着潜能的吸收和释放,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同时,也引起热量的转移。 (4)杂质:能削弱太阳辐射能量;能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促进水汽的凝结。 对流层的意义: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含量,因此主要天气现象的发生都在这一层。其特点有:(1)气温虽高度增加而减小。(2)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2012.121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也称气温垂直梯度,通常 以γ表示)、饱和水汽压(p16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E)、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U)、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td)、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成为饱和差 d)。 2.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平流层:①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 动为主③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 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料,他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温度上升,并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水汽:形成各种凝结物如云、雾、雨、雪、雹等,水汽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潜热,引起大气湿度变化,同时引起热量转移,对大气运动的能量转移和变化,地面及大气温度、海洋之间的水分循环和交换,以及各种大气现象都有着重要影响。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气溶胶粒子:使大气能见度变坏,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地面及空气温度。大气气溶胶微粒能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5.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饱和差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 度d=E-e d>0未饱和露点温度:t>td时,表示空气未饱和;t=td时,表示空气饱和;t <td时,表示空气过饱和。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P16 第二章、第三章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2.大气透明系数(P大气透明系数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以h表示)、太阳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用S表示)、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用St表示)、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这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以La表示)、大气之窗(大气之窗是指地球辐射中波长为8.5到11微米波段的辐射几乎没有为大气所吸收而能全部透过并进入太空,好像大气为这个波段长开了一个窗子,故名为“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

气象学复习资料(00001)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地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 色? 4.为什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

微气象~期末复习专题

下垫面:又称作用面、活动面,是指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又与周围进行辐射交换,从而引起周围物质温度变化的表面。 粗糙度:下垫面平均风速为零的高度,随湍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风速的增大,动力湍流作用加强,导致下垫面的粗糙度降低,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大,而且变化比较显著。 零平面位移:是指近地面平均风速为零的平面因地表植被的存在而发生的垂直位移。取决于作物本身的高度,还与风速大小,大气层结以及作物种类有关。 导温率: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热传导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获得(或放出)λ热量时所能引起的温度变化量。单位为cm2/sec。也称导温系数K,表示土壤中温度变化传播的快慢程度。 导热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即热通量)与温度的下降率成正比。地面热量下传或深层热量上传的土壤热通量QS与土壤温度垂直梯度成正比;其比例系数λ即所谓导热率(导热系数)。 容积热容量:指单位体积(1cm3)物质的温度每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单位J/m3deg或Cal/cm3deg);记为“Cm”。比热:单位质量(1g)物质温度每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单位J/kg.deg 或Cal/g.deg);常用“c”表示。 大气层结稳定度:表示大气层结特性对气块铅直位移影响的趋势和程度 湍流系数:表示属性梯度为1时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空气中所含有的物理属性在垂直方向上输送的数量;量纲为L2T-1,单位为m2/sec。 湍流能量平衡:在定常的湍流运动中,基本运动动能不断的转化为脉动动能,而脉动动能一方面因分子粘性耗散成热能转变为内能,另一方面在克服重力或浮力作功过程中转变为重力位势能。所以,脉动能量的总收入等于湍流克服摩擦粘滞力和浮力所作功的全部。 里查逊数:为估计流动将在何时成为不稳定而设计的一个指标,无量纲量。 鲍文比:为感热通量P和潜热通量LE之比。 影响湍流的外因参数:动力摩擦系数,浮力系数,热通量系数 湍流:也称为乱流、紊流,是一种不规则的流体运动。当流体(气体或液体)流过固体表面,或者相邻的同类流体互相流过或绕过时,由于剪切速度的存在,一般就会在流体中出现这种不规则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随机性的一种毫无规则的流体运动。 大气边界层:也称为行星边界层或摩擦层,是指在下垫面影响下湍流化了的大气层,其厚度与外层气流速度、大气层结稳定度和下垫面粗糙度等有关。有动力边界层和热力边界层之分。 1.引起两相邻地段净辐射差异的因素是下垫面的反射差异,到达地面总辐射差异和地表有效辐射差异;对于平坦裸地主要取决于下垫面反射率和地面温度差异。引起地表净辐射随时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高度角和地面温度的变化。 2.湍流系数表示近地层湍流混合强弱的程度,它受离地面的高度,大气层结稳定度和下垫面粗糙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3.地表反射率随下垫面颜色加深而减小;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 4. 农田植被CO2的铅直变化规律是:农田和大气在日、夜之间作为CO2浓度的源、汇交替出现,农田中CO2浓度最低的部位即CO2的汇,其位置与光合作用最强的部位相对应。CO2浓度日变幅最大的部位也是植物层中叶面积系数最大的部位,由此向上、向下递减。 5.太阳光能在植被层中的铅直变化规律:太阳光能在植被中的传播服从负指数规律。这与植被本身生理特征有关。农田植被中各层反射,吸收和透射太阳光能的多少,与太阳高度角、植物群体密度的铅直结构等有关,只是随着向植被内部深入,太阳光能显著减弱了 6.农田中的温度分布,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状况,农田中的湿度状况主要决定于总蒸发量和空气温度。株间风速呈“S”型分布,这种分布规律是作物本身结构所造成的。

2019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

2019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 应用气象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大气科学类,其中大气科学类共2个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在大气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43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供大家参考! 1、应用气象学专业简介 应用气象学是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农业、水文、航海、航空、军事、医疗等方面,同各个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研究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这一领域很重视,多所高校都设有应用气象学专业。 2、应用气象学专业主要课程 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信息服务、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遥感原理及应用、气候资源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微气象学等。 3、应用气象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的教学层次。培养掌握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产业工程气象、城市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掌握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工程的实用气象技术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技术研究、生态环境调控以及解决气象学在有关领域中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4、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应用气象学的就业方向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 5、应用气象学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1. 南京大学A+ 2. 中山大学A+ 3. 兰州大学A+ 4. 中国农业大学A+ 5. 中国海洋大学A+ 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A 7. 沈阳农业大学A 城市就业指数 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6个]、南京[9个]、无锡[9个]、广州[7个]、上海[5个]、成都[3个]、杭州[3个]、深圳[3个]、南昌[2个]、朝阳[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12499元]、芜湖[10299元]、湘潭[8999元]、无锡[7929元]、佛山[7521元]、上海[7498元]、深圳[7123元]、北京[7102元]、徐州[6999元]、厦门[6674元]、大连[6276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应用气象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大气科学类,其中大气科学类共2个专业,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培训资料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 1.说明和解释冰雹回波的主要特点(10分)。 答:冰雹云回波特征:回波强度特别强(地域、月份、>50dBZ );回波顶高高(>10km );上升(旋转)气流特别强(也有强下沉气流,)。 PPI 上,1、有“V ”字形缺口,衰减。2、钩状回波。3、TBSS or 辉斑回波。画图解释。 RHI 上:1、超级单体风暴中的穹窿(BWER ,∵上升气流)、回波墙和悬挂回波。2、强回波高度高。3、旁瓣回波。画图解释。4、辉斑回波。5、在回波强中心的下游,有一个伸展达60-150km 甚至更远的砧状回波。 速度图上可以看到正负速度中心分布在径线的两侧,有螺旋结构。有可能会出现速度模糊。 2.画出均匀西北风的VAD 图像 从VAD 图像上可以获得环境风速和风向的信息,西北风的风向对应7/4π(315°)如图所示,零速度线是从45°—225°方位的一条直线(可配图说明)。由此可绘出VAD 图像。 3.解释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由于相对运动造成的频率变化 设有一个运动目标相对于雷达的距离为r ,雷达波长为λ。 发射脉冲在雷达和目标之间的往返距离为2r ,用相位来度量为2π?2r/λ。若发射脉冲的初始相位为φ0,则散射波的相位为φ=φ0+4πr/λ。 目标物沿径向移动时,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角频率) 44r d d r v d t d t ?ππλλ== 另一方面,角频率与频率的关系2D d f d t ? ωπ== 则多普勒频率与目标运动速度的关系fD=2vr/λ 4.天线方向图:在极坐标中绘出的通过天线水平和垂直面上的能流密度的相对分布曲线图。天气雷达的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所辐射的功率集中在波束所指的方向上。 反映了雷达波束的电磁场强度及其能流密度在空间的分布;曲线上各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长度,代表该方向上相对能流密度大小。 π/4 3π/4 7π/4 方位角 速度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考试题型:题型一、名词解释 5个,每个2分,题型二、判断 15个,每个1分,题型三、填空题25-27个 1空1分,题型四、完成题(画图) 4个,每个2分,题型五、计算(辐射、积温、压高公式、湿度四选三)、题3个,12分,题型六、问答题6个,25分-29分 老师平时留的作业题也要看。此资料仅供参考,有争议的地方查找课本或向他人咨询。 第一章大气 1.概念:光化学氧化剂、酸雨、可吸入颗粒物、飘尘、降尘、天气、气候 光化学氧化剂:是由天然源和人工源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主要的是O3,PAN)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粒子。 飘尘: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微粒。 降尘:是指粒径大于10μm的微粒。 2.简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组成:a、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各种杂质以外的所有混合气体统称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b、大气中水汽: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地表海洋和江河湖等水体表面蒸发和植物体的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水汽水汽是低层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含量不多,只占大气总容积的0%~4%。c、气溶胶粒子:指大气中处于悬浮状的植物花粉和孢子、盐粒、火山和宇宙尘埃等固体小颗粒及小水滴、冰晶等。气溶胶粒子来源分为人工源和自然原 垂直分布:从下到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①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②层内集聚3/4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③在同一地点的同一时间里,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④该层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⑥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它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一层 平流层:①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也升高②该层空气较稳定③该层温度受地面影响小,水汽含量很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臭氧含量较多 中间层:①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②该层空气较稀薄 热层:①这一层的厚度是从中间层顶到500KM的高度②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也升高③该层的厚度和最高温度值都与太阳活动有关④该层空气极其稀薄。 散逸层:(热层顶以上到3000km的高度)①该层内温度不连续,难以确定温度曲线②该层空气分子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极小,因此运动速度极快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见题2) 4.大气污染物分哪几大类?并举出具体污染物 A、含硫化合物:SO2、SO3、H2SO4、H2S硫醇、亚硫酸盐、硫酸盐和有机硫化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SO2、H2SO4、H2S B、含氮化合物:NH3、N2O、NO、NO2等,通常以NO,NO2危害最大 C、碳氧化合物:CO、CO2 D、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其中CH4、C20H12是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课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课程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周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验2 报名 讨论 开课学院 形势与政策 公共基础课 公共(必) 2.0-0.0 2.0 122 应用气象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性课程 实践(必) 6.0-0.0 2.0 2周

应用气象学院 高等数学 Ⅰ-1 1 公共基础课 公共(必) 6.0-0.0 3.0 数理学院 形势与政策0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2.0 122 122 应用气象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0 实践性课程实践(必) 6.0-0.0 2.0 2周应用气象学院 高等数学Ⅰ-1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6.0-0.0 3.0 75 45 3 5 12 10 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1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2.0 50 30 10 2 8 数理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1.0 3.0 75 32 16 18 2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 职业生涯规划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0.5 25 16 6 3 公共管理学院 大学英语1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4.0-0.0 4.0 100 54 2 4 15 25 语言文化学院 体育1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1.0 50 30 4 6 10 体育部 计算机基础1 学科基础课学科(选) 2.0-0.0 2.0 50 22 10 18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认识实习1 实践性课程实践(必) 0.0-0.0 1.0 1周应用气象学院 入学教育1 实践性课程实践(必) 0.0-0.0 0.5 0.5周应用气象学院 植物生理学Ⅰ1 学科基础课学科(必) 3.0-0.0 3.0 75 48 10 7 10 应用气象学院 高等数学Ⅰ-2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6.0-0.0 3.0 75 45 3 5 10 12 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1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4.0-0.0 4.0 100 64 2 4 30 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2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0.0-2.0 2.0 50 30 10 2 8 数理学院 军训2 实践性课程实践(必) 0.0-0.0 1.0 1周人武部 高等数学Ⅰ-4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6.0-0.0 3.0 75 46 2 5 5 20 数理学院 军事理论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0.0-0.0 1.0 25 16 2 3 4 人武部 大学英语2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4.0-0.0 4.0 100 62 2 6 5 25 语言文化学院 地球科学概论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2.0 50 32 4 4 10 应用气象学院 高等数学Ⅰ-3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6.0-0.0 3.0 75 51 3 2 5 14 数理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3.0-1.0 4.0 100 48 16 16 4 16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体育2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1.0 50 32 18 体育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2.0 50 26 6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 大气探测学Ⅱ3 学科基础课学科(必) 2.0-0.0 2.0 50 32 8 10 大气物理学院 概率统计3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3.0-0.0 3.0 75 46 4 6 19 数理学院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带答案)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卫星气象学是指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 2、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作(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 3、卫星气象学主要研究(60KM )以下大气中各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4、遥感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暴雨)和(强雷暴)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 6、卫星作为一个(天体),它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的作用。 7、对于第一定律,圆锥截线表示为θcos 112e e a r +-=,θ是矢经与半 长轴之间的夹角,称(真近点角)。 8、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9、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 10、当卫星倾角为90°时,卫星通过南北两极,这种轨迹称之(极地轨道)。 11、地面的(散射辐照度)为分子散射、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地面

与大气之间多次散射之和。 12、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分别为:(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3、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对灰度或辐射值进行处理,通过(灰度变化),将人眼不能发现的目标物细微结构清楚的表现出来。 14、从卫星到观测地表面积之间构成的空间立体角称作(瞬时视场)。 15、(等效噪声温度差)是指目标物温度的改变而引起投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的改变正好等于等效噪声功率时的温度差。16、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手机目标物发出的(辐射能),并将其传给探测器。 1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18、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19、(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 20、如果物体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则这种物体称作(选择性辐射体)。 21、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星下点地面分辨率可见光为 (1.25km),红外为(5.0km),水汽为(5.0km)。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四章培训讲学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 四章

第四章水分 名词解释 大气湿度绝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植物蒸腾农田蒸散可能蒸散降水量降水强度水分临界期水分关键期水分利用率填空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 2、水汽压的日变化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和()。 3、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时,最低值出现在()时 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情况下()季节最小,()季节最大,但是我国大部地区则相反。 6、水汽凝结的条件为:()、() 7、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空气中()、(),还必须有()。 8、云滴增大主要是通过()、()两种过程完成的。 9、按云底距地面的高度可将云分为()、()、()三族。 10、降水量的单位是(),降水强度的单位是()。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下列各途径中,能够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有()()()() A、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 B、降温; C、减少水汽含量; D、撒干冰; 2、大气的冷却方式主要有()()()()等。 a、绝热冷却; b、辐射冷却; c、平流冷却; d、混合冷却。

3、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 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B、天气晴朗; C、微风(1~3米/秒); D、大气层结稳定; 4、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城市雾较农村多; B、混合雾是由冷暖湿空气混合而形成的; C、雾的形成不需要凝结核; D、有雾形成,相对湿度大于100%; 6、产生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有()()()()。 A、露; B、云; C、霜; D、雾; 10、连阴雨过多的地区()()()()。 A、作物易倒伏; B、水果含糖量低; C、可引起落粒落果; D、植物多病; 8、冰雹形成在下列云层中()()()()。 A、浓积云; B、层积云; C、积雨云; D、雨层云; 四、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相对湿度。 2、未饱和状态下,水汽压小于0,相对湿度大于100%。 4、水汽压一定时,气温愈高,饱和差愈小,反之愈大; 6、温度愈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就越大; 7、水汽压单峰型日变化常发生于夏季的内陆; 8、饱和差越大,水面蒸发越快; 9、大风天有利于露和霜的形成;无风天有利于雾的形成; 10、高云族包括卷云、卷层云、高积云等; 1、水汽压单锋型日变化最小值出现在:()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气象学复习题

1、气象、天气、气候的联系? 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天气状况,是指特定时间、地区气象要素综合状况; 气候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包括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通过各种气象的统计量来表示,是天气的综合状况。 2、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联系? 答:气象学是关于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天气学是关于天气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形成演变规律及分析预报方法; 气候学是关于气候形成、分类、变迁的科学。 3、天气、气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答:(1)干旱,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2)暴雨使得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热带气旋(台风)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破坏力很强,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 (5)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4、天气、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答: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因素。而土壤的形成、水热状况和微生物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气候条件的制约。不仅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球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影响。 (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其生长发育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温度、水分、光照、气体成分、气流等气象要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都来自大气环境,农业动物和农用微生物的物质转换过程又都建立在消耗和分解绿色植物的基础上。 (2)大气提供了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农业生物顺利完成生长发育或完成预定农事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能量积累或有利环境,其中有利的气象条件可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3)气象条件还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气象条件还对温室、畜舍、仓库等农业设施的小气候及生产性能产生影响,对农机作业、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产后活动有很大影响。 (4)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土壤、植被、水体等其他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土地、水资源、生物等其他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气候资源的相互配置关系到农业生产类型分布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大规模垦荒、植树造林、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对局地大气环境产生各种影响,稻田和饲养的反刍动物是一种温室气体——CH4的主要来源,但种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