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纲要

第一章遥感概述

一、本章知识点

1、遥感概念

2、遥感技术系统

3、遥感探测的特点

4、遥感的分类

5、遥感的应用领域

6、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7、 RS、GIS、GPS的结合

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是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解译应用的综合性技术。

(2)光谱特性: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做光谱特性。

(3)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其判读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

(4)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是一个多维、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2、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

(1)空间特性: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范围广)

(2)时相特性:动态监测,更新快(动态性)

(3)光谱特性:技术手段多样,信息量大(信息量大)

(4)应用特性:应用领域广,经济效益高(领域多)

3、简述遥感卫星地面站,其生产运行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主要任务

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一个复杂的高技术系统,它的任务是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遥感数据,并进行卫星接收方式、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1)接收站:主要负责完成捕获跟踪卫星、传送接收卫星数据的任务。

(2)数据处理中心:将原始遥感数据做一系列复杂的辐射校正及

几何校正处理,消除畸变,恢复图像,提供给用户使用。

(3)光学处理中心:可以生产应用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比例尺的图像产品。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1)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0.05-0.38;可见光0.38-0.76;红外0.76-1000微米;微波1mm-1m;多波段遥感。

(3)按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4)按遥感资料获取方式: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获得信号是曲线、数据。

(5)按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高光谱遥感;常规遥感。

(6)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

5、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发展趋势

(1)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

(2)新型传感器不断涌现,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

(3)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

(4)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定量遥感的精度问题

(2)遥感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的技术问题

(3)遥感数据的融合压缩与自动识别技术

(4)定量遥感、新型技术处理技术与生产应用的差距

(5)高分辨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6、说明“3S”集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作用

(1)RS作为一种获取和更新空间数据库的强有力手段,为GIS提供及时、客观、准确的大范围的可用于动态监测的各种资源环境数据。

(2)GIS能接收大量的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

(3)GPS接收机根据影像上预先确定的位臵,可获得精确的位臵坐标,并自动提供几何校正时所需的成像信息。

第二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一、本章知识点

1、电磁波谱与黑体辐射

2、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

3 、地球大气及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地面物体反射光谱

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电磁波: 电磁震动的传播就是电磁波,亦称电磁辐射。

(2)电磁波散射:辐射传播中,若遇到小粒子,会向四面八

方去,电磁波强度和方向发生各种变化,即散射。强度随波长

改变。

(3)偏振现象:通常电场强度在各方向是相等的,若其总是固定在某个方向振动,则称电磁波在该方向被偏振(极化)。

(4)辐射通量(Φ):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瓦特。

(5)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6)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频率),依次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带谱。依次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7)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

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8)地物光谱发射率:(也称比辐射率)地物发射某一波长的辐

射出射度(辐射通量密度)与同温下黑体在同一波长上的辐射出射度之比。

(9)大气窗口:一般将大气的衰减作用相对较轻、透射率较高、能量较易通过的电磁波段定义为大气窗口。

(10)反射率:地物表面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值。

(11)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

所得的曲线即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2、判断

(1)电磁波是一种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2)电磁波反射、吸收和透射的能量和等于入射的总能量。()(3)一般可见近红外波段称偏振,微波波段称极化。()(4)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谱段辐射

通量之和或其积分值。()

(5)辐照度与辐射出射度都是描述辐射通量的密度。()(6)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加1倍时,其总辐射出射度将增

加为原来的16倍。()

(7)高温物体发射较短的电磁波,低温物体发射较长的电磁波。

(8)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发射体。()

(9)微波波段发生的散射是属于瑞利反射。()

(10)只有位于大气窗口的波段才能被用于生成遥感图像。()(11)方向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3、选择

(1)波长短、频率高,具很大能量,很高的穿透能力,且来自

放射性矿物的可被低空遥感所探测,有遥感前景的电磁波段()。

A、γ射线

B、X射线

C、微波

D、无线电波

(2)电磁波谱中不能被用于遥感两个波段是()

A、γ射线、X射线

B、微波、无线电波

C、红外线、紫外线

D、无线电波、x射线

(3)红外装臵测试温度的理论根据()

A、斯忒藩一玻尔兹曼定律

B、维恩位移定律

C、基尔霍夫辐射定律

D、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4)人看到的云和雾是白色的,是()散射的结果。

A、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

C、无选择性散射

D、非条件散射

3、简答

(1)简述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太阳辐射近似6000K的黑体辐射,能量集中在0.3~2.5um波

段之间(可见光和近红外)。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λmax日=0.47 μm。

地球自身热辐射近似300K的黑体辐射,能量集中在6.0um以

的波段(热红外)。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λmax地=9.66μm。

(2)微波为什么具有极强的穿透云层的作用?

对于微波而言,粒子的直径比微波波长小很多,则属于瑞利散

射的类型,散射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越长,散射强度

越小。在一定条件下,微波探测便可以发挥优越性,将最小的散

射,最大的透射,而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3)简述大气窗口的光谱段及其主要用途

0.3~1.3 μ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这一波段是

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如Landsat卫星的TM1-4波段SPOT卫星的HRV波段。

1.5~l.8μm和

2.0-

3.5μm,即近、中红外波段;是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如TM的5,7波段等,用以探测植物含水量以及、云、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

3.5~5.5μm,即中红外波段。该波段除通透反射光外,也通透地面物体自身发射的热辐射能量。如NOAA卫星的AVHRR传感器用3.55~3.93mm探测海温度,获得昼夜云图。

8~14μ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热辐射的能量,仅适于夜间成像。

0.8~2.5cm,即微波波段。由于微波穿透云雾能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而且是主动遥感方式,如侧视雷达。Radarsat 的卫星雷达影像也在这一区间,常用的波段为0.8cm、3cm、5cm、10cm,甚至可将该窗口扩展至0.05~300cm。

(4)简述几种主要地物的光谱特点

植物:其反射波普主要可以分为三段。①由于叶绿素的影响,对绿光和红光的吸收作用强,对绿光的反射作用强。(表现为:可见光波段范围,位臵大约为绿光0.55um,有一个小峰。);②因为物叶子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叶内细胞壁和胞间层的多层反射形

成高反射率。(表现为:在近红外波段0.7um处反射率显著增大,至1.1um有一个显著的高峰。)③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大增加,反射率大大下降,形成几个低估。但是由于不在大气窗口内部,因此不是遥感关注的区间(表现为:在中红外波段1.3-2.5um)。

岩石: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受到形态、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有关系。

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4、论述

(1)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朝霞和夕阳为什么都偏橘色?

晴朗的天空,可见光中的蓝光受散射影响最大,所以天空呈蓝色。在过长的传播过程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下的极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

5、计算

(1)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总辐射出射度

M=6.284*10^7W/m^2,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的波长。

(2)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就是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

不随波长变化,这种物体叫做灰体。一般金属材料都可以近似看成灰体,已知氧化铜表面的温度为1000K,比辐射率为0.7,求这时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M。

6、读图

(1)从太阳光谱曲线图你可以看出哪些规律:

?太阳光谱是连续的光谱,相当于6000 K的黑体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各个波段所占比例不同,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部分太约占太阳总辐射的84.62%。且能量集中,相对稳定,强度变化最小。

?在可见光,其中0.38 ~0.76 μ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

总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 μm左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 ~ 3.0 μm波段,包括

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

?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

?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第三章遥感光学基础

一、本章知识点

1、颜色性质和颜色立体

2、加色法与减色法

3、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

4、遥感光学处理简介

三、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光:能够被眼睛感觉到并且产生视觉现象的辐射才是可见辐射或可见光,简称为“光”。

(2)颜色对比:在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相互影响。

(3)互补色:在色度学中,当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时,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4)明度(亮度):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

(5)色调(色相):各种彩色之间“质的区别”,亦即彩色的类别。(6)饱和度:指彩色的纯净程度,即彩色相对于光谱色的纯洁度。(7)三原色:若三种色,其中任何一种色不能通过其它两种混合相加产生,且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这三种色为三原色。

(8)滤光片:意指该片只是对某种波长光“ 放行”,其余光一概阻隔。如蓝光滤色片,则仅允许蓝光透过,其余各光都被滤掉。

(9)光谱色:从0.38~0.76um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单色光所对应的颜色。

2、判断

(1)人眼能分辨一百多种不同颜色,彩色图象能表现更丰富的信息量。()

(2)所有颜色都是对某段波长有选择地反射而对其它波长吸收的结果。()

(3)三种颜料等量混合,白光中的红、绿、蓝全部被吸收,所以呈现黑色。()

(4)彩色摄影片生成也需要是曝光、显影、定影这一系列处理过程。()

(5)遥感影像的光学处理现在被广泛地应用。()

3、选择

(1)下面需要用到加色法的()。

A、对彩色原稿的分色

B、彩色印刷

C、颜色混合

D、剧场照明(2)下面需要用到减色法的()。

A、颜色的测量和匹配

B、彩色电视

C、剧场照明

D、颜色混合

(3)下列适合适合城市航空摄影的遥感图片的是()。

A、真彩色影像

B、彩红外影像

C、假彩色影像

D、伪彩色影像

4、简答

(1)简述黑白片感光原理

卤族元素和银的化合物能在光照射下分离出银。

(2)简述彩红外影像生成的原理,并说明其不同之处

由地物反射的光线进入摄影机镜头,使彩色红外感光底片产生光化学反应,由该底片出的像片称为彩红外像片。

彩色红外感光片有感绿、感红和感红外层。因此不受大气散射蓝光的影响,像片清晰度很高,适合城市航空摄影。

5、论述

(1)简述加色法和减色法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2)在遥感影像生成过程中,真彩色片和假彩色片有什么不同?

真彩色片:由自然景物反射来的彩色光分别通过红、绿、蓝三个滤光片成为单光色,分别使曝光,产生黑白负片。由负片在产生黑白透明正片,影像上的灰度变化分别反映了景物的红、绿、蓝光谱辐射强弱变化。

假彩色片:只是滤光片更换成绿、红、近红外滤光片,投射出的分光辐射经过光学处理形成四幅黑白负片。负片上灰度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波段辐射的强弱变化,光强处密度低,透过率高,发白;光弱处密度高,透过率低,发黑。

6、读图

色度图可以粗略推算两种颜色相混合得到的中间色,M和N两种颜色按照一定比例合成,一定能得到MN连线上的中间色K(只要比例合适,MN上其他的点也可得到)

▲连接C点与色度图曲线内的一点,可得该点的光谱,例如连接C 与K,可得K点的光谱色(0.573um)

▲该点距离C点的远近反映了C点的饱和度

▲过C点的直线与边缘交于两个点,则两个点对应的颜色一定是互

补色,两者混合可产生白光。

第四章传感器

一、本章知识点

1、传感器的类型

2、传感器的性能

3、摄影类型析传感器

4、光电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5、成像光谱仪

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波谱分辨率愈高,反之则低。一般认为,当最小波长间隔在不同量级变化时,其遥感类型命也不同。

(2)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是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用来表征分辨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像素)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表示。

(3)时间分辨率: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称为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

(4)温度分辨率:指热红外传感器分辨地表热辐射(温度)最小差异的能力。

(5)影像分辨率:是用于记录数据的最小度量单位,一般用来描述在显示设备上所能够显示的点的数量(行、列),或在影像中一个像元点所表示的面积。

(6)红外扫描仪:根据被测地物自身的红外辐射,借助仪器本身的光学机械扫描和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移动形成图像的遥感仪器。

(8)成像光谱仪: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遥感器称为成像光谱仪。(9)高光谱遥感:它是利用很多狭窄的电磁波波段(波段宽度小于

10nm)产生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

(10)CCD传感器:CCD传感器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11)多光谱摄影机:对同一地区,在同一瞬间摄取多个波段影像的摄影机。

2、简答题

(1)遥感传感器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

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

(2)摄影类型传感器与扫描类型传感器工作原理有何差异?

摄影类型的传感器原理:有物镜收集电磁波,并聚焦到感光胶片上,通过感光材料的探测与记录,在感光胶片上留下目标的潜像,然后经过摄影处理,得到可见的影像。

扫描类型传感器原理:将收集到的地磁波能量通过仪器内的光敏或热敏原件(探测器)转变成电能后在记录下来。扫描类型传感器原理:将收集到的地磁波能量通过仪器内的光敏或热敏原件(探测器)转变成电能后在记录下来。

(3)多光谱摄影机可分为哪三种基本类型。

多摄影机型,多镜头型,光束分离型。

(4)试比较光学摄影类型传感器与光电成像类型传感器的优点

和缺点。

差别:光学摄影类型的传感器是将收集到的地物反射光在感光胶片

遥感期末复习题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遥感数据的类型: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 林业: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农业:作物估产、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预报。 水文与海洋: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监控、海洋渔业。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和政府决策。 气象: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全球气候演变研究。 遥感的发展简况 照相机、气球、飞机构成初期遥感技术系统。 196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环境遥感讨论会上,美国海军研究局的Eretyn Pruitt(伊·普鲁伊特)首次提出“Remote Sensing”一词,会后被普遍采用至今。 二次大战中的航空侦察促进了航空摄影技术的发展。 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是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包括波动性和粒子性) 辐射测量 区分辐射能量(W)、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E)、辐照度(I)、辐射出射度(M)、辐射亮度(L)绝对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它的吸收率α(λ,T)≡1,反射率ρ (λ,T) ≡0,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长无关。黑色的烟煤、恒星、太阳被认为是最接近黑体辐射的辐射源。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1、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2、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基尔霍夫定律: (2)实际物体的辐射 基尔霍夫定律表现了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i与同温度、同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αi 是此条件下的吸收系数(0<α<1).有时也称为比辐射率或发射率ε,表示实际物体辐射与黑体辐射之比,M= εM0 按照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把地物分为:黑体或绝对黑体:发射率为1,常数。 灰体(grey body):发射率小于1,常数选择性辐射体:反射率小于1,且随波长而变化。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遥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绪论 ★遥感的定义?遥感对地观测有什么特点?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磁力、重力)、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是指对地观测,即从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定义:遥感是指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应用探测仪器,接收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从而识别目标物的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性对地观测技术。 英文定义:Remote Sensing 简写为RS(3S之一) 空间特点—全局与局部观测并举,宏观与微观信息兼取 时相特点—快速连续的观测能力 光谱特点—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经济特点—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遥感技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 信息获取是遥感技术系统的中心工作 信息记录与传输工作主要涉及地面控制系统 信息处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遥感探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信息应用是遥感的最终目的,包括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及哪些分类? 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按工作方式分:主动式和被动式遥感.ps【主动式遥感是指传感器自身带有能发射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探测区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反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被动式遥感是传感器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地物反射的太阳光线或地物自身的热辐射。】 3)按工作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4)按记录方式分:成像和非成像遥感 5)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大气层、陆地、海洋遥感等,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城市遥感、环境、农业和林业遥感、地质、气象、军事遥感等。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现状(国内): 1)民用遥感卫星像系列化和业务化方向发展 2)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 3)航空遥感系统日趋完善 4)国产化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发展迅速 5)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发展展望: 1)研制新一代传感器,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数据 2)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中国人民大学830-遥感概论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30-遥感概论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 数线 830-遥感概论课程介绍 本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全面讲解,按照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逐步引入。同时也注意反映遥感领域的新近科研成果,将新近成果与应用相结合。其主要内容有: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包括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获取,包括传感器、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数据处理,即图像校正和增强;遥感信息提取,包括图像目视判读和计算机信息提取,以及遥感技术应用。书后附有国内外遥感数据源及遥感软件商网址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校地学类专业基础课教材以及相关信息类专业教材或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有关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第一章遥感概述 1.1遥感概念 1.2遥感技术系统 一、遥感过程 二、传感器及遥感平台 三、遥感探测的特点 四、遥感的分类 五、遥感卫星地面站 1.3遥感技术的简史与发展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简史 二、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三、遥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1.4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 一、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二、全球定位系统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 01哲学50509090330↓ 02经济学55559090360 03法学50↓50↓9090350 04教育学5050180330↓ 05文学55559090350 06历史学5050180335↑ 07理学45459090300 08工学45459090300 09医学5050180↑300 12管理学50↓50↓9090350↓ 13艺术学45459090330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 02经济类专业学位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 务、保险、资产评估) 50509090340 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 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 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 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 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 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 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 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 1251工商管理 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 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 1253会计12060225↑全日制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试题答案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的单位投影表面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2.光谱反射率:被物体反射的光通量与入射到物体的光通量之比。 3.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就是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利用遥感平台的移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率的雷达。 4.假彩色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 5.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6.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NDVI: (Normal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被定义为近红外波与可见光红波段图像灰度值之差和这两个波段图像灰度值之和的比值。 8.像点位移:地形的起伏和投影面的倾斜会引起航片上像点的位置的变化,叫像点位移。 9.后向散射:在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当电磁波从一个介质中入射时,会在分界面上产生散射,这种散射叫做表面散射。在表面散射中,散射面的粗糙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不是镜面的情况下必须使用能够计算的量来衡量。通常散射截面积是入射方向和散射方向的函数,而在合成孔径雷达及散射计等遥感器中,所观测的散射波的方向是入射方向,这个方向上的散射就称作后向散射。 10.大气校正:大气校正就是指消除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 11.漫反射: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或“漫射”。 12.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13.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收到的目标地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 14.亮度温度:若实际物体在某一波长下的光辐射度 (即光谱辐射亮度) 与绝对黑体在同一波长下的光谱辐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被称为实际物体在该波长下的亮度温度。 15.红外遥感:(infrared remote sensing)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之内的遥感。探测波段一般在0.76——1000微米之间。是应用红外遥感器(如红外摄影机、红外扫描仪)探测远距离外的植被等地物所反射或辐射红外特性差异的信息,以确定地面物体性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遥感技术。 二、简述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 什么是遥感?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PxYBRXQ 。SOt0ure 。MDGVcH2。 ?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MR4gQja 。im8FEKh 。l0lznrK 。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⑥分析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过程 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 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 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 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 遥感的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 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 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应用:雷达、InSAR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 发射(Emission ) 吸收(Absorption ) 散射 (Scattering ) 反射(Reflection )

遥感概论试卷及答案2套及考试要点

遥感概论(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遥感 2.地物光谱特性曲线 3.光谱分辨率 4.标准假彩色图象 https://www.sodocs.net/doc/9a15119668.html,ndsat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是散射与吸收,散射会降低遥感图象的质量。 ? 2 遥感图象的解译是从遥感图象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目前遥感图象信息提取的方法主要是目视解译,这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究和遥感应用的一项基本技能。 ? 3 随着悬浮泥沙含量的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反射能力加强。 ? 4 植被的光谱曲线最大反射值在绿波段,因此我们观察到的自然界植被为绿色的。? 5 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 6 陆地卫星Landsat,1972年发射第一颗,已连续31年为人类提供陆地卫星图象,共发射了7颗,产品有MSS,TM,ETM,属于中高度、长寿命的卫星。 ?7 TM1对水体有一定的透视能力,能判读出水下地形; ?8 TM123波段分别赋予RGB三个颜色通道合成的彩色图象就是真彩色合成. ?9 陆地卫星成象时的地面采样大小,在图象上就称为象元,是构成图象的最小成象单元。 ?10 TM1、TM2、TM3、TM4、TM5、TM7波段的图象象元大小为20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电磁波谱中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2.电磁波谱中近红外波长范围是。 3.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是,他的的分辨率 为。 https://www.sodocs.net/doc/9a15119668.html,ndsat卫星所携带的传感器对地面的采样大小分别是:MSS4-7为, ETM1-ETM5、ETM7为,ETM6 ,ETM-PAN 波段为。 5.数字图象的计算机分类主要有两种,即和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航空象片判读的方法有那些? 2.分析彩红外航片上建筑物的信息提取方法? 3.植被的光谱特性曲线的特点(可用图示说明)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完整版)摄影测量与遥感期末中级考试习题题库

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2011-0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 1.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 A. 航摄像机主距和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 B.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姿态参数 C. 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和摄影中心位置 D.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中心位置 2. 一张航摄像片有(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3. 在兼顾设计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设计用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倍率在(A )之间。 A. 2-5 倍 B. 3-6 倍 C. 1-3 倍 D. 4-7 倍 4.航摄像片上一段距离与地面相对应距离之比为( C )。 A. 成图比例尺 B. 地形图比例尺 C. 摄影比例尺 D. 制图比例尺 5.若需测绘1:5000 的地形图,则航摄比例尺为( B ) A. 1 : 7000?1 : 14 000 B. 1 : 10 000 ?1: 20 000 C. 1 : 20 000 ?1 : 40 000 D. 1 : 25 000 ?1: 60 000 6. 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D)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7. 相邻航线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8. 常用光学航摄像片为( C )投影 A. 平行 B. 正射 C. 中心 D. 斜 9. 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的垂线的交点为( A )。 A. 像主点 B. 像底点 C. 地底点 D. 主合点 10. 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 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20 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30 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40 线对 11. 高程注记点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大约控制在图上每100cm2 内( D )个。 A. 10~30 B.20~40 C. 5~ 10 D. 5 ?20 12. 立体像对相对定向元素有(C )个。 A. 3 B. 4 C. 5 D.6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与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期末复习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第一章概论 1.1图像和遥感数字图像 1.1.1图像和数字图像 本书定义图像为通过镜头等设备得到的视觉形象 根据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可将图像分为可视图像和不可视图像。可视图像有图片、照片、素描和油画等,以及用透镜、光栅和全息技术产生的各种可见光图像。不可见图像包括不可见光成像和不可测量值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将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数字图像是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不连续、以离散数字原理表达的图像。在计算机,数字图像表现为二维阵列,属于不可见图像。模拟图像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属于可见图像。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之间相互转换。把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成为模/数转换,记作A/D转换; 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国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位;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1.1.2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时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长波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成为亮度值。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由于地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受大气的影响不同,相同地点不同图像的亮度值可能不同。 图像的每个像素对应三维世界中的一个实体、实体的一部分或多个实体。在太阳照射下,一些电磁波被这个实体反射,一些被吸收。反射部分电磁波到达传感器被记录下来,成为特定像素点的值。 1.2压感数字图像处理 1.2.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概述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图像增强,使用多种方法,如:灰度拉伸、平滑、瑞华、彩色合成、主成分变换K-T变换、代数运算、图像融合等压抑、去除噪声、增强整体图像或突出图像中的特定地物的信息,是图像更容易理解、解释和判读、 图像增强着重强调特定图像特征,在特征提取、图像分析和视觉信息的显示很有用。 2.图像校正:图像校正也成图像回复、图像复原,主要是对传感器或环境造成的退化图像进行模糊消除、噪声滤除、几何失真或非线性校正。 信息提取:根据地物光谱特征和几何特征,确定不同地物信息的提取规则。 1.2.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数字图像处理需要借助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1.硬件系统 包括计算机、数字化设备、大容量存储、显示器和输出设备以及操作台 1)计算机 是图像处理核心,大的存和高的CPU速度有助于加快处理的进度。 2)数字化设备

微波遥感_期末复习1-4

微波遥感 第一章: 微波遥感: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信息。 红外遥感是利用0.76~1000微米的红外射线与各类地物关系来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和检测。 为什么微波遥感这么具有吸引力,它究竟具有什么优越性? 一、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 二、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 三、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 四、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振幅信号,而且可以记录电磁波 相位信息。 微波遥感分为主动和被动方式。 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同一种土壤温度越小,穿透越深。 干涉测量:由数次同侧观测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针对地面上每一点的相位差,进而计算出这一点的高程,其精度可以达到几米。 微波主动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常成为雷达图像,这是因为成像微波遥感常采用真实孔径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都是由雷达发展而来。 微波遥感也可以采用被动工作方式,这主要是微波辐射计的工作。 微波辐射计目前也成为重要的微波遥感工具。 所谓电磁波,就是以波动形式在空间传播并传递电磁能量的交变电磁场。 电磁波具有波长、传播方向、振幅和偏振面四个基本物理量。这四个物理量一旦确定,一个平面电磁波就被完全决定了。 一般来说,振幅是指电场振动的幅度,它表示电磁波传递的能量大小,极化面是指电厂振动方向所在的平面。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微波 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因此了解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特征也是对微波基本特征的了解。 1.叠加原理 2.相干性和非相干性 3.衍射 4.极化(p7)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物体都能向外发射电磁辐射,而这种因热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一般只要温度在0 K以上,一切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 所有的物体都能吸收电磁辐射,吸收能力越强,其辐射能力也就越强。 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氧分子的吸收作用较强。

武汉大学遥感概论试题

一、填空(20分) 1、按遥感平台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系列。 3、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常见的遥感摄影相片包括_______________、黑白红外相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 波段摄影相片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准假彩色合成是TM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波段的合成 6、在彩红外航片上,清澈的水体一般为________色,健康的植被为________色,遭受严重病虫害的植被为 ________色。 7、现在常说的“3S”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瑞利散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彩色合成时,滤光片分别透光并照射到白色屏幕上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若是滤光片叠合透光又 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 10.飞机起飞后对机场进行热红外摄影,飞机在地面上留下的黯黑色轮廓为_____________、飞机喷气尾流 在地面形成的喷雾状白色为_____________。 11.遥感数字图象复原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0分) 1、描述颜色一般从明度、色调、饱和度三个性质来进行,黑白色只有 A 。 A 明度 B 色调 C 饱和度 2、两种基色光等量混合会产生一种补色光,红光和蓝光等量混合得到 C ,蓝光和绿光等量混 合得到 A A 青色 B 绿色 C 品红 D 黄色 3、减色法也是色彩生成的一种方法,青色是自然光(白光)中减去 A 生成的。 A 红光 B 绿光 C 蓝光 D 品红 4、陆地卫星携带的专题制图仪TM在不同的波段空间分辨率也不相同,TM3的空间分辨率为 B TM6的空间分辨率为 C A 79m B 30m C 120m D 20m 5、在热红外图象上,白天水体的色调比道路深,而夜间水体的色调又比道路浅,这是由于 D A 热红外图象的特性 B 水的热容比道路小 C 水是液体 D道路的热容比水小 6、1999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的重返周期是 B A 16天 B 26天 C 5天 D 20天 7、下列对直方图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C A 从直方图可直观看到图象的亮度范围 B 如果直方图的包络线是正态分布曲线,说明图象反差适中,亮度均匀,层次丰富 C 如果直方图峰值偏左,那么图象偏亮,需要调整直方图形态来改善图象质量 D 直方图是表示图象中各亮度值像元出现频率的分布图 8、对于同样物质组成的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表面比较平滑,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B 较粗的颗粒具有相对较低的反射率。 C含水率高,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D有机质含量高,反射率降低。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差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的原因。 从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可看出植被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很强的反射峰,其反射率远大于可见光波这 是绿色植被独有的特性,而其他地物如水、土壤等则曲线叫平缓,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没有 太大差异,这样采用差值运算后的图像上植被的色调较亮,而其他地物色调较暗,就能把植被从其他地 物中提取出来。 问答题(10分)

(完整word版)遥感影像的波段组合及用途

遥感影像的波段组合及用途 高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的选择根据自己对具体影像解译的要求进行波段的选择,以提高解译的速度和精度。 若要获得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可以选择TM(7、4、1)波段的组合,TM(7、4、1)波段组合后的影像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 若要获得监测火灾前后变化分析的影像,可以选择TM(7、4、3)波段的组合,它们组合后的影像接近自然彩色,所以可通过TM(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掌握林火蔓延与控制及灾后林木的恢复状况; 若要获得砂石矿遥感调查情况,可以选择TM(5、4、1)波段组合;用TM影像编制洲地芦苇资源图时,宜用TM(3、4、5)波段组合的影像,分辨率最高,信息最丰富;用MSS图像编制土地利用地图,通常采用MSS(4、5、7)波段的合成影像; 若要再区分林、灌、草,则需要选用MSS(5、6、7)波段的组合影像。 遥感影像时相的选择: 遥感影像的成像季节直接影响专题内容的解译质量。对其时相的选择,既要根据地物本身的属性特征,又要考虑同一地物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例如解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好选在8、9月份,因为这时作物成熟了,但还没有收割,方便各种作物的区别;解译海滨地区的芦苇地及其面积宜用5、6月份的影像;解译黄淮海地区盐碱土分布图宜用3、4月份的影像。 高分辨率影像的选择: 分辨率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分辨率高对解译速度和精度都有很大帮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了15~30m分辨率的ETM/TM影像、2.5~5.0m分辨率的SPORT影像、2m分辨率的福卫二号、lm分辨率的ORBVIEW一3/IKONOS、0.6m分辨率的QUICK BIRD等。法国SPOT-5卫星影像分辨率可达到2.5m,并可获得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测。SPOT一5卫星上的主要遥感设备是2台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HRVIR),其工作谱段有4个,主要任务是监测自然资源分布,特别是监测农业、林业和矿产资源,观测植被生长状态与农田含水量等项,对农作物进行估产,了解城市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等。卫星遥感传感器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一些传感器的立体观测,各类遥感数据分辨率的提高,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遥感影像信息模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快速和精确地进行解译提供了便利。 ETM+遥感不同波段的用途 741 741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区边界清晰,岩石地层单元的边界、特殊岩性的展布以及火山机构也显示清楚。

遥感概论复习题环科

《遥感概论》课程复习思考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顾名思义是遥远感知的意思。它是一种远距离的,不与物体直接接触而取得其信息的一种探测技术。 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声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的技术。 狭义遥感是指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包括: 一、遥感信息的收集系统 1、遥感传感器。(按电磁波接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被动式遥感传感器、主动式遥感传感器) 2、遥感平台 二、遥感信息的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地面接收站主要由两套处理系统组成 1、IRRS系统,即进行遥感数据接收和记录的接收系统。 2、IDPS系统,即进行图象预处理的图象数据处理系统。 三、遥感信息的分析和判读系统 1.目视判读 2.光学处理 3.数字图象处理 2.当前遥感发展的特点如何?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力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图象和数据。 随着遥感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对遥感图象和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空间分辨力,光谱分辨力及时相分辨力的指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 在遥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微波遥感应用领域的开拓,遥感应用成套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系统的综合研究等成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又一动向。 (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动向。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一种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有效工具,是遥感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成为遥感技术从实验阶段向生产型商品化转化历史进程中的又一进展,成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又一新动向。 3.试述遥感在地学中的主要应用,并举例说明。 一、遥感已成为地理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1.遥感的引入使地理学增加了一种获取信息的现代化手段。 2.遥感的引入为地理学的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动态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基础。 3.遥感的数据源种类繁多,为当今地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4.这些数据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源。 二、遥感已成为地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以往地理学传统工作方法常是从点,线实地观测入手,以点、线逐渐过渡到区域面上的分析研究,现今由于遥感信息的应用,则可首先从面上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这样大大减少了实地观测的野外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财力,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 举例: A.在地质上,对研究区域构造,找金,找煤,找地下水,大型工程的稳定性评价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B.水资源方面,如青藏高原以往300年来先后历经了150多次考察,查出了500多个湖泊,而近年来利用遥感不仅对以往的湖泊面积,形状进行了修正,而且还补充了地面考察或地图上未标明的300多个湖泊 C.最近师大学等高校利用遥感和GIS监测影响我国气候的沙尘暴天气。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名词解释 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红绿蓝是最优的三原色,可以方便的产生其他颜色。 4.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象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彩色图象,这种方法叫密度分割。 5.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 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常用有SAR和INSAR两种方式。 3.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观察者以不同的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4.光谱反射率物体对光谱中某个波段的电磁波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用式子表示为:P=E反/E入*100%。5.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6.假彩色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篮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图像。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而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通常把这种方式合成的影像叫做假彩色遥感影像。常见的彩红外图像即为假彩色合成图像。 7.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8.立体观察用肉眼或者借助光学仪器(立体眼镜),对有一定重叠率的像对进行观察,可以获得地物和地形的光学立体模型,称为像片的立体观测。 9.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者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常见得TM5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28.5m*28.5m。 10NDVI即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NIR-R)/(NIR+R),或两个波段反射率的计算。 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 填空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反射;吸收;透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红色波段;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光-机扫描仪;推帚式扫描仪;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透视收缩;斜距投影变形;叠掩;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像元坐标转换;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 1.按遥感平台不同可以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工作方式可分为: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2.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 三大系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