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报道故事化

新闻报道故事化

新闻报道故事化
新闻报道故事化

摘要:新闻报道故事化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当今的媒体运作中,新闻之所以青睐故事化叙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可以借之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用故事讲述新闻,既满足了读者的接受心理需求,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更能实现?注意力经济?。故事化新闻的写作往往借鉴文学的写作技法,再现新闻事实,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注重细节描写、引用直接引语、小说化的情节设置等。故事化的前提是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故事化写作,才能真正讲好新闻的故事,才能真正为受众所接受。

关键词:新闻写作,故事化,媒介竞争,真实性,

引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故事化新闻?出现在各大媒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写人还是记事,一般事件还是重大题材都越来越像?故事?,报道的语言已经不再是生硬、抽象的概括性词语,而是为读者所熟识的较为生动活泼的日常用语。新闻写作正在逐渐转变风格,严肃的板着脸进行说教的新闻正在变得和蔼可亲。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与获得途径,信息在今天已经变得触手可及。广大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要求快速、准确,而是要好看、要生动,或者说要?娱乐?。媒介环境的信息冗余使众多媒体面临着新闻?同质化?的严酷竞争,而受众口味的变化与选择标准的提高更让媒体时刻担心着自己的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量。广播、电视、网络,尤其是报纸,正使尽浑身解数地让自家的新闻与众不同,更加好看,吸引更多

的受众。因此,新闻写作故事化成了众媒体共同的选择。新媒体时代,最能发挥创造潜力的领域是新闻故事的采写和编辑。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成功,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更加优秀的会讲好故事的新闻写手?。同一件事情发生了,不同水平的人来采写,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法来采写,其结果往往大不一样。这中间,是如何驾驭写作艺术的问题。新闻写作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也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

一、关于?新闻写作故事化?的定义

——使读者身临其境的叙事艺术

(一)?新闻写作故事化?概述

号称全美写作质量最高的《华尔街日报》常常能够把枯燥的财经新闻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又不失大报风范,自成特色,业界往往将《华尔街日报》的这种文体称为?华尔街日报体?,用具体的描写代替宏观大叙事,用细节的真实刻画整体性的实质,即?一千个人的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而一个人怎样死却可以写成一个悲

剧?。在我国,秉承了?华尔街日报体?风格的当属《南方周末》,每每发生什么大事,人们总要看看《南方周末》是如何来做报道的,因为它始终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把新闻事件更加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是在以一种倾诉的口吻跟读者聊天,而不是在教育读者。几千字的文章,读者不费力气地就顺利读下来,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事件的本末,并接受记者的观点。这就是故事化新闻的传播作用:在受众无知觉并不排斥的状态下引导舆论,并获得

受众的青睐。

故事化的新闻写作方法古已有之,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在他的名著《史记》中,开创了一套崭新的通过?实录?图解事实的写作方法。他以人物为中心,将有关的历史事件记载到人物传记中,构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完整的线性故事。司马迁不是一般地描述历史进程和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1]。西方特稿写作,特别是美国新闻学领域毫无例外地采用的正是这套方法。普利策评优秀特稿奖的条件是:?除了具有独家新闻、调查性报道和现场报道的共有的获奖特质外,优秀的特稿主要是考虑高度的文学品质和原创

性?。

(二)?新闻写作故事化?定义泛论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所谓新闻写作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2]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他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记者必须把这些事件带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在他的报道中加进一些人情味的东西?,?把新闻人格化和戏剧化?;?找出一个人,一个有代表性的人,他是受影响的,或者是被卷入的,抑或是这一情况

的原因或后果的一个例子来写?[3]。

美国《60分钟》的节目缔造者唐"休伊特曾说,?如果我们能使节目主题多样化,并采用个人新闻,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好莱坞包装小说那样来包装事实,我担保我能把收视率翻一番。?

我国著名的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1982年穆青就提出:我们要鼓励和支持记者捕捉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最生动、最活泼的新事物,鼓励记者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的新闻形式。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活泼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形式[4]。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是国内积极倡导新闻写作故事化的学者之一,他认为:?作为一种定义,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这个故事必须能够满足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我相信新闻是故事,任何一条好新闻,它必然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人类从有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那天起,都在讲述故事。文字记叙的也是故事,从荷马史诗到司马迁,到唐玄奘,到马可"波罗,不管中国人、外国人,包括莎士比亚,都是在讲一个美好的故事,新闻也是故事,只不过新闻的时效性更强一些。?

有些专家反对新闻写作故事化,认为这种类似创造小说一样的写法会削弱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看上去变得不切实际、成为虚幻。然而,语言符号的使用、对万物的分类并不代表事实本身,实践证明,新闻写作故事化是让新闻更加为人所信服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新

闻写作故事化是用新闻中的故事抓住受众,是一种突出描述艺术的写作风格,强调文字描述对感官的刺激。它要求记者像语言艺术巨匠那样,用感觉化视觉化的文字报道新闻并挖掘这个故事对读者生活的意义[5]。

(三)?新闻写作故事化?的定义及其艺术特色

新闻写作故事化,是一种回归新闻本质、让新闻真正体现其功能的一种写作技巧。这种技巧以尊重新闻事实为基础,借用文学的笔法,把故事引入新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写出新闻的故事之美,使受众看着喜欢、听着高兴,有所思、有所得,并能感受出美的愉悦与快感,实现真正的有效传播。

与一般的新闻写作相比,故事化的新闻写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一般的新闻写作主要目的在于告知,只要把事实交待清楚即可,至于读者是否愿意并真正接受,便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而故事化的写作则要在告知的基础上,消除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传达某种价值取向,在文字的排列中彰显出一种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 1.选题的内容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故事,这些故事与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对大众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新闻报道的?市民化选题?使其与受众有着天然的接近性。

故事化新闻的选题多是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突发的重大新闻事件的详情、新闻背后的内幕情况、曲折动人的新闻故事、引人关注的人物命运、衣食住行状况的微小变化、法制案件的告破等题材常常成为各大媒体的首选。贴近生活的选题也更加贴近受

众,这就使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与受众产生了天然的接近性。新闻报道的?市民化选题?使其具有了?市民意识?,即使是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通过一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景的描写来展现。从小处着眼,彰显大主题,是故事化新闻最突出的艺术特征。

2.在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之下,想方设法让?实话实说?的新闻借助文学的手法去?实话巧说?。借用文学的叙事艺术进行写作,注重细节刻画、情节安排,力图用画面感再现新闻事实,使读者身临其境并从中感受到乐趣和意义。

故事化新闻强调可读性与可信性,无论情节多么引人入胜,必须要符合新闻事实本身。事实上,在故事化的新闻写作中,记者与读者有一种契约:任何故事都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读者看到的是记者用故事化手法认真、诚实再现出来的现实。

语言简洁有力,笔调风趣幽默,叙事清晰明白,描写生动活泼,人物对话和事情经过的穿插精炼简洁。一张图片胜过一千个文字,一个好的场景文字描写也会胜过几张图片,关键在于读者是否?相信?作品中图解的事实。故事化的新闻写作就是用文字对新闻进行图解的,它用设置情节悬念、刻画细节、大量使用直接引语、运用修辞等文学手段为读者描绘出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事实的发生,也可以进入其中体会当事人的心境感受。简单通俗的词汇运用、符合生活逻辑的情节设置使?这个故事?看上去更加贴近真相,更能展现深层次的社会现实。

3.故事化的新闻写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注重研究受众的接

受心理,接受兴趣。多以平民的视角,关注平民的生存现状与其生存理想。客观再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渗透着出于正义而迸发出的强烈责任意识,体现出一种新闻写作理念的人性化回归与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威廉"E"布隆代尔在他的著作《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提到: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6]。?我们必须承认,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教育工具,可能是最有力的教育工具;并且他们必须承担教育者的责任,陈述和澄清为之奋斗的理想。[7]?我国新闻媒介的基本任务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媒体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8]。

故事化新闻写作的本质就在于以人为主体,挖掘事件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激活人类的丰富情感,倡导主流社会意识。把情感因素融入到理性的思索与平实流畅的故事叙述中,使受众在接收新闻事实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便是社会道德与文化的基本载体。像讲故事一样报道新闻,体现着媒体对受众的关注与人文关怀,也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体现。

二、?新闻故事化?渐成主流的因素

——好故事让新闻更有效地传播

新闻写作故事化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当今的媒体运作中,新闻之所以青睐文学的故事化叙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可以借之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用故事讲述新闻,既满足了读者的接受心理需求,使媒体信息更具可读性和易读性,更能实现?注意力经济?。以这种方式整合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的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

(一)新闻报道实现有效传播需要回归事实本位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纯粹服从人类生存斗争的新闻活动。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今,新闻活动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内容在不断丰富、传递手段更加多样,有两条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9]。可见,新闻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传播信息与引导舆论的基本作用。一个传播者总有两个层次的意图,信息性意图是为了让听话者知道某事,传播性意图则是使听话者意识到他说某句话的目的[10]。

喻国明教授曾说:?新闻的真正价值是,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受众,并且这种影响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影响社会进程、社会决策、市场消费和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新闻要发挥其

主要功能的前提就是要实现有效传播,尽量消除在传播过程中的障碍,使信息能够顺利地到达受众并在最大程度上为之接受,这就需要新闻报道回归到事实本位。

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力求使读者阅读报纸(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之后所产生的印象与事实真相一致[11]。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尤其是一些主流媒体用一种模式化的极具概括性的

语辞进行新闻报道,出现了一大批过于典型的典型新闻。它们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脱离生活实际的人物、事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这种八股文章,不仅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还会使读者产生天然的阅读障碍,而且会降低媒体的公信力,影响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流于形式的新闻报道显然不能起到传播信息与引导舆论的作用,让新闻报道回归事实本位则是一条切实之路。

事实上,在我国新闻事业开创之初,报人就秉承了《史记》的笔法,以故事的形式写新闻。用故事讲述新闻,已成为新闻回归事实本位的一种新取向。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而事实即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动的故事,新闻说到底便是由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构成的。应运而生的故事化新闻写作正是基于新闻事实的具体情形以更加人性化的理念进行事实再现,基于生活的文字语言消除了读者潜在的阅读障碍,基于生活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新闻更具可读性。同时,这也是新闻写作传统关注社会中的人的一次理念回归。

(二)新闻媒介竞争促使媒体注重塑造鲜明的个性特点

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

业性质、企业管理?是这双重属性在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一形式促使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在竞争中,新闻媒介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新闻媒介的个性特征是一家新闻媒体明显区别于其他媒体的基本特点,它直接决定了受众对于不同媒体的注意力,意味着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注意力经济?。

在众多的华语媒体中,凤凰卫视的地位无可取代,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无法复制的特质,受众即使在媒介众多信息冗余的媒介大环境下一眼便可认出凤凰,在期望获得更多信息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凤凰,也更加信任凤凰。这种特质可以用凤凰老总刘长乐的一句话来概括:媒体是一种艺术,我们不可能以赛跑来比喻传媒的竞争,只能用舞蹈比喻。因为赛跑是靠体力和速度,舞蹈是讲究平衡、重心、感觉和审美[12]。

塑造鲜明的媒体个性并不是一时一刻、一招一式的,它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长期塑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形成对某一事物态度的过程中,许多时候并不取决于理性的思考,而取决于情感的好恶[13]。因此,新闻报道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就要尽量和受众个体发生联系,把握人类情感的共同特点。只有真心实意地关注受众的感受,媒体才会赢得受众的尊重进而产生信任。只有获得了受众的信任和支持,媒体的鲜明个性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才是有意义的。

(三)可感性强的新闻报道更易获得受众的认可和信任

新闻媒介进行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受众的认可与接受,而受众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因此,受众定位、受众分析已经成当今媒体在制定报道计划时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其本质在于了解受众的心理特征。

作为社会群体的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即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选择性接触假说?[14]。它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15]。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时要公正、不带有明显的立场和态度,才能在最大限度上让受众选择并接受。

受众的心理需求因人而异,要求新闻报道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不拘一格,以适应不同受众的爱好;受众的求新、求真、求近、求短、求知、求乐、求奇的共同性心理[16],又要求新闻报道,具有人们能共同接受的素质。这种可受性的素质一般表现为有益、有趣和可信[17]。理论研究证明:新闻的可感性越强,可信程度越高;可感性越强,可接受程度越高[18]。许多受众对一些新闻持怀疑态度,除了个别新闻明显夸大事实外,大多是由于事实可感性不强。受众不能从新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新闻的真实性就失去了植根的土壤。因此,可感性直接强化真实性。读者打开报纸,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新闻,是那些与他们生活领域和生活现场?贴近的事?。?贴近?是表

面原因,?可感?才是本质联系。有些新闻与读者并不贴近,但由于舆论造成?热点?,或由于记者的?再现手法?提高了事实的可感性,也能够紧紧抓住读者。

三、怎么样写好?故事化新闻?

——像讲故事那样采写新闻

(一)在新闻的范畴内保持新闻自身的平衡

追求细节、现场感和人情味已经成为故事化新闻吸引受众的砝码。然而,过分强调故事性,会削弱新闻本身的信息传递功能。因此,对新闻进行故事化处理的前提必须是,在新闻的范畴内保持故事性与新闻性的平衡,这就需要处理好两个统一的关系。

1.真实性与故事性的统一

故事性报道强调讲故事,但在这个过程中,记者有时会为了增加人物的感情色彩、增强事件的戏剧性,而在笔调上进行适度的夸张,这样写出来的人和事也许很感人,但并不真实、全面。背离了新闻真实性的初衷,故事性再强,报道也会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要做到真实性与故事性的统一,就必须抓住新闻的内核——真实,每个故事、每个细节都是实际发生过的,甚至每一句话每一次心理活动都是采访对象承认过的。?记者不能生造细节、生造故事,即使你想到了非常好的细节,你也必须在真实性这儿刹车,否则你写的就不是新闻了,传播的就不是真实的信息了,这是一个记者基本的职业素养。?

2.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故事化报道追求现场感、细节化,所以常常在故事里充满了对现场和细节的细致描写,这样固然可以增加报道的形象化,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有时又会流于表面,使受众觉得肤浅。

一篇好的故事化新闻在于聪明地表达文章的主题、体现出新闻的人文关怀,带着读者一起去思考而不仅仅是获得短暂的娱乐。故事是为思辨服务的,一篇充斥着大量故事情节却缺乏思辨主线的文章,充其量只能算做?实录新闻?,缺乏应有的报道深度。只有首先在众多故事中提炼出思辨性的主题,然后把各种新闻故事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其真正意义的脉络中,才能使故事化报道做到既报道新闻,又引导舆论。

(二)采访中注重挖掘故事

《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南香红对于那些无法去现场的报道,总是可以呈现出非常强的现场感,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她就在现场。?但文章中所有的细节都是真实的,都是我一点一点问出来的。呈现现场感的技巧在于你采访的细致与耐心程度,要想文章不枯燥就得不厌其烦地问。?可见,采访中的细致耐心、不断询问并在问题中寻找到故事,对于再现新闻事实是必须的也是一项前提条件。

记者在采访时应注重重要性、贴近性、趣味性等新闻要素,偏向于挖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和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故事,注重挖掘新闻背后承载的具体意义。

记者要用?变动?的眼光寻找?故事?,一旦发现?滴水见

太阳?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就紧抓不放,询问到底,而且要对任何一条线索发出质疑,多为几个?为什么?与?怎么样?。记者要善于提出具体、深入而又有特点的问题,还要注意提问的角度要适合被访者。聊天似的提问,让许多记者在采访中获益匪浅,与其按照提纲一条一条地读下去,不如抓紧时间与采访对象好好聊聊他所处的生活环境。记者还要调动各种感官对现场的人物、背景、情景、情节、氛围等进行观察,把握细节。只有记者们观察到了,才能在写作中把事实再现出来。而且现场的各种细节还会有助于记者们找到写作的思路与线索。

(三)写作中实现新闻故事化

1.避免?新八股?现象

越来越多的记者们开始模仿、借鉴故事化的写法。然而有些报道只是照搬形式,即:小故事(导语)——过渡——新闻主体——再提小故事(结尾)。至于?小故事?是否具有新闻事实的典型性或充分反映出报道的主旨内容,则不去过多考虑,小故事喧宾夺主,新闻主题反而平平淡淡,没有力量。全篇充斥着各种人物说的话,有些与主题关系很小,有些毫无意义,毫无逻辑的事实罗列,让读者不知所言为何物……这种情况被称为新闻写作的?新八股?现象。

?新八股?现象使新闻报道看上去虽然生动形象却毫无生气,没有吸引力,它并不能使受众产生阅读快感,只会觉得阅读是在浪费时间,甚至还会使他们产生厌恶感。况且,有些记者或撰稿人在采写新闻事件的时候,过分注重于旁枝末节的追逐,而忽略了主题事件的

挖掘;更有甚者,为了寻找到具有冲击力的故事情节,采取了杜撰和虚构的方式,将自己的意图糅杂进编造的故事,这样就更加违背了故事化写作的本质。

因此,避免让新闻写作陷入?八股?写作的泥淖,是所有新闻记者在开始写作时必须要再三思虑的。千篇一律的?故事化?,以及过分的甚至脱离实际的?故事化?都会适得其反。关键在于,新闻记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地再现。

2.从个人的视角出发

故事化的新闻往往选择?个人化?的报道角度,即通过个人的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解释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优秀的新闻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总是从某个个人的角度出发,以小见大、贴近读者,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在报道中,无论是长篇特稿、通讯、专栏、会议新闻,还是领导人会见的消息,都至少需要一张有血有肉的人的面孔。越是重大的新闻事件,越是应该有个人化的故事。缺乏个人化的故事,报道只会显得空洞乏味,只会让受众失去兴趣,其结果是导致公众失去对国计民生这些涉及每一个公民自身利益的重大政治事件的兴趣。

在2002年的?两会?报道中,一些报道充分运用了个人化的故事写法,产生了十分具有冲击力的传播效果和宣传效果。?两会?的重要议题通过个人化的故事和感受报道出来,受众不仅对?两会?更加了解,还从中感受到中国的民主政治正在不断进步。

?姜健代表成了山东团的重点保护对象,这几天新闻组的人连

续出面挡驾了不少记者,因为姜健实在太累了。来之前他刚献过血,开会后有顾不上休息,每天忙议案、建议到夜里两点多钟。? [20] ?浙江省金华市一个农民,向有关部门申办一个养鸡场,前前后后盖了270多个章。为了盖这些章,连新买的汽车轮胎都磨破了。几年后,申请终于被批准,但这个农民对办养鸡场已经没有兴趣了,因为市场的行情发生了变化。?[21]

又如:美国有114.3万退休金领取者,今年能够拿到的退休金总额比去年少63亿美元。显然,这条信息反映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变化。然而,?114.3万?和?63亿?只是抽象的数字概念,无法解释更深层次的含义。如果把读者带到弗罗里达州圣彼得堡市一个上了年头的小酒店门廊前,并介绍那些月收入不到40美元,因为无法购买食品,支付账单而在绝望中生活的几位老人面前,读者就会深刻感受到减少退休金对社会的影响。读者会因为记住某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而记住社会的某一重大变化。一个生动感人的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给公众留下的深刻印象胜过几十篇讲大道理的社论和理论文章。

3.制作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标题素来有新闻报道的眼睛之说,它左右着读者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如何选择。?题好一半文?,对于文章来说标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毫无吸引力的标题是不会引起读者的任何兴趣的,而具有吸引力的标题往往会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故事化新闻更加应该注重标题的制作,而且要力求满足受众的需求。

标题应该成为受众最为关注的信息。受众接触新闻媒介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新闻标题中应涵盖更多有效信息,标题就是新闻。在制作标题时,把事实主体作为核心信息,是增强标题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取消各种政策性限制(2003年 2月28日《中国青年报》1版);中国大闸蟹,横行曼谷酒楼(1983年《经济参考报》)

标题应该满足受众的探知欲望与好奇心。人们在生活中碰的新情况和问题,总是希望从报刊电视媒介上寻找参谋或答案,媒体往往担任着为大众答疑解惑的角色。这类标题在当今媒体中随处可见,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及时地给予正确的解答和指导,大多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满足了受众某方面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有了超乎平常的吸引力。

比如:熊股是咋跌出来的(2007年7月5日《南方周末》16版)

标题应与受众的感情产生共鸣。?文章贵乎以情感人?,新闻标题制作也不例外,能够与受众的感情产生共鸣的标题更具有吸引力。以情感人的标题应切合新闻的真谛,凭着新闻本身的?真?和作者真实的?情?而让读者情动于衷而欲罢不能。

比如:(引标)有人送来流浪汉,竟称?死了再来收尸?附近居民质问——谁在如此漠视生命(2007年1月26日《楚天都市报》第1版);拨通服务电话,要等到花儿也谢了(2007年7月5日《南

方周末》17版)。

标题应给受众美感的语言。中国文化传统讲究文辞优美,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在新闻事实和语言环境确定的情况下,在遣词造句和形式结构上别出心裁,给人以语言的美感的标题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阅读效果。比喻、比拟、借代、双关、仿词、对偶、对比、反复、设问等修辞手法广泛运用在标题制作中。

比如:弱冷空气难斗烈日沈城没雨高温还得持续(2007年6月25日沈阳网);中国虎?留学?在非洲(2007年5月17日《南方周末》10版)

4. 使用简洁具体的字词

新闻故事化要求具有视觉化的细节、具体感人的事实,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大量地使用形容词、排比句,真正的智慧,通常总是用很朴实的方式反映出来的。语言越朴实,越生动,就越容易理解[19]。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注意一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22]。

要尽量使用具体名词。诸如?问题、情况、反应或利益?这些抽象名词到底指什么?善于讲故事的记者可以用以更加准确的词

语或句子来代替它们。又如:?客轮?、?700英尺长的豪华客轮?,后者比前者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反应?可以变成?害怕、憎恨、怀疑、热情、厌恶?或者其他更为真实的表达。

要尽量用动作说话。动词可以增加故事的活力和表达的深度,这既是许多记者、通讯员的成功经验,也是那些优秀的新闻作品的显

著特征。动起来,新闻才能?活起来?动起来,新闻人物才能?立起来?,动起来,才能把读者的阅读兴趣?吊起来?[23]。比如:?不要以为我是一个疯子??市长狂吼道。读者立刻就能感受到这位市长的暴脾气。

要尽量使用日常用语,而不是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法官、律师使用的语言。一个善于谈话的记者,不论他要写什么,他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吗[24]?鲁迅主张:?从活人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儿,搬到纸上来。?一个生涩的词,在生活中或许会有一个或几个生动的解释与之相对应,因此,新闻记者一定要从生活中发现丰富多彩的生动语句,用生活中的词去讲故事才会讲得真实、讲得生动。

5. 巧妙运用文学技法

新闻写作的不断丰富,得力于从文学中汲取了宝贵的养料。故事化新闻,就是要制造出视觉新闻。?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26]。巧妙运用文学激发,可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能看到、感觉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25]。

第一,描写,实现新闻的视觉化传播。

描写,即依照事物的情状,用语言或线条、颜色表现出来。它要求语言具体、形象、生动、可感,实现新闻的视觉化传播。新闻报道中的描写主要涉及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其中,细节

描写尤为重要。细节是被放大了的故事,通过细节的刻画,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从而愈加显示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给人以真实感,并给读者很强的心灵震撼,实现心灵的共鸣。故事化新闻的报道成功与否就在于它是否拥有足以感动人的细节。

比如:在炸鸡摊边,前文穿件白大褂,正在低头数钱,发现我在看他,脸突然红了,迅速摘下帽子,问我,像不像外地土老帽儿。其实,无论从气质还是穿着上,前文都与‘土老帽儿’相去甚远,但能感觉到,他处处都在谨慎的规范自己,以躲避这个讨厌的称谓。前文在旁边的饭馆里要了桌酒菜,说是有时来不及就在这随便吃点。他把?随便?两字说得很轻松,流露出一种有钱人的潇洒。(蔡平《哪儿是我的家——赵氏家族追访记》)

这段文字,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只用了寥寥几个神态和语言的细节特写,就把对象怕别人说自己?土老帽儿?充阔气的心理、憨厚而又自尊的性格鲜活刻画出来。读者读到这样的细节,如见其人。但如果不使用这些观察到的细节表现,而是直接告诉大家他爱虚荣为人憨厚等,那么读者对他是不会有什么印象的。

在《逼近真实——〈冰点〉体会》中提到,好细节,就是那些你不用录音机,不用往本子上记,也牢牢记在心里的东西……唯有让自己心动和印象深刻的东西,才能让读者心动和印象深刻。南方周末记者吴晨光对此态度更加明确,他说:?细节是金——当然,不要什么都用细节。和文章主题有关的,要保留;无关的,一字不留。?第二,引用直接引语,提高真实性与戏剧性。

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

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1964年普利策新闻奖《历史在我们眼前爆炸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文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布的繁华市区……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第一声像是爆竹声。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大概距我们约150或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 作品全文6000余字,向读者讲述了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全过程,故事惊心动魄,悬念叠生,令人难忘。 以人的视角写故事。1990年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93人。 据警方统计,在从11月到3月的雨季里,这个地区每年有100多人被雷电击毙。据专家说,这是世界上遭雷击致人死亡最多的地方。 此文写自然现象,但作者却从人入笔,以人的视角关注自然现象对人的价值和意义,角度新颖,可读性自然较强。所以,新闻不能仅靠议论和叙述吸引读者,而应靠讲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具体印象。 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近年来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烁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 建立多维的、立体的故事叙事视角。新闻故事化的常用视角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的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使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②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自己的个性深藏不露。如不久前凤凰卫视制作的专题片《火烧巴格达》,通过记者陈晓楠的眼睛,观众看到了大战前的伊拉克的形势。这个几度经历战火的国家,如今已满目疮痍,人民生活极度困难。这种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使读者对事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③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新闻稿件播读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臵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

新闻事件描述举例

二、范文举例: 三十六小时闪电战——圣达公司重奖马家军内幕 “公关经理”胡振斌 三、写作要点 1.新闻故事的含义和特点 2.新闻故事的分类 3.新闻故事的结构和表达 四、作文9:写一篇新闻故事 摘要:新闻故事化写作的问世得到了众多媒体的青睐,它对增强新闻报道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新闻的人本主义色彩,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报道思路,但其隐患也在滋生蔓长.本文对当前新闻"故事化"写作的热潮,对运用新闻故事化写作 的利弊予辩证性的思考,初探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把握的"平衡度",使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写作双刃剑平衡度 Story Writing: The Double-edged Sword news Gong Dongmin abstract:New story of the advent of writing have been a number of popular media, it enhance the readability of news reporting , intimacy, confidenc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strengthening of the press Humanism, as press reports put forward a kind of new idea of report, but the risks are spread long breed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esent news "story" of writing fever of writing news stories on the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dialectical thinking, writing of the use of this method should take the "degree of balance", so that in a good development. key word: Writing news stories Double-edged sword Degree of balance 当前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城市往往有几份甚至十几份同类型的报纸,它们大都是一切从商品意识出发,当记者采写新闻的真功夫不够,压力过大时势必在写作手法上找寻出路.也正是如此,媒体市场化的发展,催生了新闻故事化写作的问世,它在增强新闻文本的可读性,易读性方面展示出很大的优势,深受记者欢迎,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潮流席卷着媒体市场.凡事都有两面性,媒体在运用时没有妥善处理一些小问题,轻重不分,片面追求满足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使新闻故事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新闻故事化写作是一柄双刃剑,不能泛泛采用,应该认识到泛故事化写作背后存在的隐患,在利用的过程中权衡利弊,从而保证新闻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 新闻故事化写作的界定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着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借用了文学化的表

关于新闻故事化

关于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即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的写作手法,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新闻事件,使新闻报道充满故事性情节性,采用对话、细节描写、场景设置,细微地展现事件细节,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事件更加丰盈,增强可读性。 新闻故事化成为各大媒介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的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是媒体自身发展和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结果,贴近受众,满足了受众爱听故事的心理需求,在新闻界广受认可,这种生动的新闻叙事方式改变了一如既往的单调、僵化、枯燥的方式,在电视新闻领域不足为奇,如《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等。具体而言,悬念与冲突是新闻故事的重要元素,新闻故事化注重细节,而一般报道只注重结果,而新闻故事化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刻画人物心理斗争过程,对事件的起承转合有完整的交代,使得故事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 新闻故事化大大加强了受众对新闻的兴趣,通过设置悬念、强化细节,突出人物命运,使受众有视听欲望,加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在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你不会懂得我的悲伤——杨丽娟事件观察》里,“杨丽娟一直在强化‘梦’的戏剧感:一次同学给他看了一张海报,她才知道自己‘梦’的人就是刘德华”整篇特稿像在说故事一样,将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的清清楚楚,还刻画了杨丽娟的心里活动,让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新闻叙事的视角是新闻故事化的一个关键因素,主要有第一人称叙事,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以及第三人称叙事,即通过第三者的叙事角度(通常都为当事人)进行客观描述,通过人物的感受和视听味觉重现新闻事件,如李海鹏的《悲情航班MU5210》里,“安昌荣没看到火,但是看到飞机足足摇晃了六七次之多.......安昌荣开始向十米外的湖边跑,这让他保持了观察飞机的最终命运的最佳视角....刘凤鸣是最早达到现场的人之一,巨大的爆炸声把他家里的玻璃震得嗡嗡直响,他走到二楼的阳台上.....”通过第三人称的直接感受,大量的细节描写,酝酿了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绪,事件发生后带给当事人的不幸影响,使得读者对事件的感受更加直观。 新闻故事化的一大重点便是戏剧性的高度集中,戏剧性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冲突性,冲突不仅仅是暴力冲撞,内心挣扎也是冲突,戏剧性的高度集中可囊括为:主题事件化,时间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性格化;好故事应该包含了戏剧性、冲突性、独特性、唯一性等要素,将复杂的事件还原成最普通简单的东西,一千万人的死亡是个数据,但一个人的死亡便是悲剧,将新闻故事化发挥到好的境地,便可达到新闻传播的真正高境界。 记者需要用沉静的眼光来观察这个迅速变动的世界,用多维视角来认识这个纠葛的社会,记者的任务是要用最简单的方式来传达这个复杂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相反,如果新闻故事化处理不得当,就会流于“浅薄”的危险,比如在马加爵的事件报道中,出现“星象学家认为,马加爵生于5月4日,他的星象预示他有强烈的暴力倾向”过于主观臆测的个人评语,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特点,新闻故事化不能一味地追求细节戏剧化而故意夸大事件,不能像小说一样虚构,因此保持时刻清醒的新闻意识是每个新闻人所要具备的素质,这并不能否定新闻故事化的存在必要性。

有趣的新闻故事

有趣的新闻故事 篇一:把新闻故事写得精彩些 把新闻故事写得精彩些 仇学平 提起新闻故事,我们不能不想到我国军事新闻史上的两个名篇:和。前者写解放战争时期淮阳县李楼村有以种西瓜为生的李姓兄弟,瓜熟季节,国民党的军队路过李老大的瓜地,把地里的西瓜风卷残云般抢光了;20天后,一支解放军的部队路过李老二的瓜地,地里的西瓜一个也没少。本来担心自己的瓜地也要像老大那样遭殃的老二,见此情景后,热情地把西瓜送到解放军战士手中,可就是没人肯接。记者通过西瓜兄弟对比的特殊感受,鲜明地刻画了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崇高形象。后者描述的是我军攻占天津时一个敞开大门的居民家里桌上放着一块当时看来很稀奇的表,解放军部队进进出出多少天了,但这块表仍在桌子上滴答滴答地走着??由此凸现了我军纪律严明的高大形象。可以说,新中国的青年,大多是读着这两个短小而又极为动人的故事长大的。战争年代我军新闻史上的新闻名作何止千百篇,惟有这两篇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选入中国新公民的启蒙教材,成为影响人们终生的经典范文。可见,新闻故事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忽视不得、敷衍不得、边缘不得。 一种日益受宠的新闻体裁 由于一般的新闻写作教科书对“新闻故事”这种体裁讲得比较少,

即使讲也是“语焉不详”,或者只在“通讯写作”讲义中简单提一下“小故事的写作”,有些学员就误以为“新闻故事”这种体裁不重要,在新闻写作中是“小儿科”,在报纸上只能算是“花絮”、“配角”,是可有可无的“补白之作”,因此不愿意下功夫学写新闻故事。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事实上,新闻故事是以新近发生的单一事实为记述对象、完整表现行为动态演变环节的事实报道。它具有明显的事态起因、中间变动环节和结果,并且由这三要素组成(参见新华社出版社一书第80页)。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而且是一种日益被现代化平面媒体青睐的新闻体裁。大家翻开报纸的新闻版面,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被加框、配上照片、漫画和编者感言的短小文体,如“部队新闻”版上的专栏,一般发表的多是新闻故事;一版的专栏、报上的专栏,都是发表新闻故事的园地。有些新闻故事不仅被报纸加框“优待”,而且被特意安排到一版甚至是一版头条位置发表,比如2007年10月4日的,就把两篇新闻故事———、,并列放到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由此可见,现代平面媒体有日益宠爱新闻故事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细究起来可以发现其奥秘在于: 1、新闻的故事化和新闻故事的可视性决定了新闻故事将成为现代平面媒体挑战电视新闻的必要手段。电视新闻的普及,逼着平面媒体越来越讲究把某一重要事实写得尽量形象、具体而有立体感和故事性,就是把生活中最精彩、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最本质的形象摄取出来,这一点是一般大而化之的电视新闻做不到的。写得好的新闻故事,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因素。视觉因素,无非就是“形象化、立体化、有

新闻写作如何故事化

新闻写作如何故事化 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记者在进行新闻创作时,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闻事实娓娓道来。正如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①新闻故事化是继新闻散文化、深度报道之后的又一次文体变革,是一种新闻文体的创新。这种新闻文体往往把采集得到的新闻事实置于一个冲突的叙事框架中,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通常将笔墨聚焦于一个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人,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彰显人情味,通篇采用白描,直接引语等手法,使新闻场景和人物立起来,使新闻具有可视可听可触摸的美感。 著名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②这里的事指的就是故事,用另一个学者李希光说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③故事化是新闻的一种叙事方法,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在我国,新闻故事化还只是小荷初露,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已经演练得炉火纯青了。早在普利策接办《世界报》时,故事模式就成为了《世界报》新闻写作的首选。这种故事模式的新闻写作往往开篇制造悬念,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又引人入胜,让受众欲罢不能。然而,新闻故事化又不同于《世界报》曾风靡一时的黄色新闻写作,它不煽情,只是注重细节化、情节化和人情味,同时,也不同于一般的硬新闻,而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受读者的喜爱。 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受众。因为受众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 ④既然新闻故事化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客观性和趣味性等,能激发受众的阅读欲,那么,新闻是怎样进行故事化写作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冲突框架制造悬念 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幕后管制着新闻。新闻的框架就是新闻的视角和观察点,新闻报道选取的框架不同,叙事随之不同,框架内呈现的事实也不同。新闻故事化之所以能引人入胜,就在于新闻的谋篇布局中运用了冲突框架。冲突框架是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戏剧化手法。新闻是讲故事的,制造悬念是讲故事的艺术。⑤记者将新闻焦点聚焦于事件中的冲突一面,报道冲突双方或一方,这种新闻叙述的故事往往悬念重重,具有戏剧性能扣人心弦,情节扑朔迷离,一波三折,也契合了受众想看故事的阅读心理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是惯用冲突框架进行故事化写作的媒体,它因特立独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活泼的文风深受受众喜爱,并已经发展成为华尔街日报体。这种新闻文体,一般在新闻报道开篇讲述一个小故事,制造悬念,让读者留有遐想,在接下来的新闻叙事中,记者将遮掩事实真相的面纱徐徐展开,有时候甚至犹抱琵琶半遮面,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不制造戏剧性誓不休,将故事情节在冲突曲折中发展,当然这是建立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展开的。怎样才能慧眼识得新闻事实中冲突关系呢?华尔街日报在培训其内部记者时是这么告诫的:用小说家的思维来构思你的故事想法,寻找故事中潜在的喜剧、悲剧、讽刺或冲突因素,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重点强调这些因素。尤其要重点关注故事主角与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要记住主角和对手并不一定都是个人。⑥冲突是整个故事新闻的核心,也是故事能够曲折的保证。这种冲突,可以是人物与外界的冲突,也可以是来自人物内心的冲突。我们常见的具备冲突性质的新闻事件有体育比赛、揭露坏人坏事、贪污腐化、意识层面的对立,局部与整体的对立,过去与现在,等等。 二、彰显人增强人情味 假设你翻开一张报纸,映入眼帘的新闻通篇是拖沓冗长的会议摘要,高深莫测的专业术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稿件的理解 当我们理解一篇新闻稿件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思路去详细、具体地把握稿件的内容。

新闻播音技巧练习

新闻播音技巧练习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实例5 昨天,在伦敦马拉松赛中,中国选手周春秀以2小时20分38秒的优异成绩夺得女子组冠军,这一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一,同时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在伦敦马拉松赛中折桂。 伦敦马拉松赛是世界最著名的马拉松赛之一,它与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并称为世界四大马拉松赛。尽管是首次亮相伦敦马拉松赛,但是周春秀从比赛的一开始就显示出了良好

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

新闻故事化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 摘要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关键词新闻故事化特征技法Abstract News stories in the news reporter become more and more, and this method increases the objectivity of news reports and readability; the news is full of interesting and humane, for the provision of news writing a new ideas and methods. Key wordsnews storiesfeaturesskill “新闻故事化”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新闻故事化符合受众的阅听习惯,贴近受众,满足了受众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心理要求;在严格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消失的今天,如何将新闻故事讲得生动鲜活,成为媒介竞相经营的重点。新闻故事化倾向已成为媒介生存的一种手段,将新闻选择与制作中新闻价值的判断权完全交到受众手中,在内容的选择上选择那些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市场理念下的受众导向已成为新闻选择与制作的理念。如何科学地运用故事讲述新闻?在这种讲述的基础上,融入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的叙事和描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我们以《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为例,来看新闻故事的构成特征和写作技法。一、在新近发生的事实基础上的挖掘升华 叙述性写作的起点和基础就是讲故事。新闻故事的前提是新闻,因此,新闻的两个基本要素——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故事的必要前提。新近发生的事实,在这前提下,作者(记者)作适度挖掘,寻找新闻的故事性和真实性的结合点。在《湖北日报》推出的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中,记者们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路,采写了9篇以身边人说身边理,以生活观折射荣辱观的新闻报道,意在对"八荣八耻"作更为大众化、喜闻乐见的解读。文中,记者以疏捞工刘玉梅、女司机王静、蔬菜大王兰贵娥等9位普通群众的平凡故事为典型报道,彰显了人物命运与社会体系的关系。例如,疏捞工刘玉梅,在“刚当上疏捞工那阵,觉得丢人,干活时总是压低草帽遮住脸;如今,在下水道、窨井、化粪池中,她带领伙伴们清理污秽,疏通城市"经脉",大方而自豪。”我们看到了,在介绍她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时,记者发掘了刘玉梅身边的一个个故事,从下井排污,到群众对于他们的认知与感谢,处处真实,个个感人,记者把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勾勒出一个知荣明耻、去浊取清的清晰轮廓。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一种背景的真实。二、情节的起伏跌宕陈述故事与一般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报道着重展开事件的全过程,即新闻的五个W,新闻故事重在事件的矛盾冲突,尤其是戏剧性矛盾冲突中。新闻报道作品中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自生活本身,人物是个体生命的体现,是需要讲述的。在《荣辱观的生活解读》系列报道中,我们看到,记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无须刻意体现,各种矛盾已经就显而易见。还说“疏捞工刘玉梅”这篇报道,女性的洁净与化粪池的污浊,爱面子的心态与世俗的偏见,浑身异味的工作和群众对他们的尊重,这些矛盾真实而普遍,而矛盾中的人也因此而形象生动。在展示这些矛盾情节过程中,记者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解读。所以,只要注意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无须刻意营造。“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原型来自生活,

(完整版)新闻故事化提纲简单版

从“News”到“Story” ——论电视新闻故事化 作者:张正蓉 美国新闻节目《60分》的原制片人史蒂芬,喜欢把好的新闻称为“Story”,而不是“News”。从“News”到“Story”的转变,实际上是电视新闻采写方式的转变:那就是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也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什么叫“新闻故事化”呢?按照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是这样说的:“新闻故事化”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故事。”新闻故事化符合受众的阅听习惯,贴近受众,满足了受众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心理要求;在严格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消失的今天,如何将新闻故事讲得生动鲜活,已成为媒介竞相经营的重点。新闻故事化倾向已成为媒介生存的一种手段,而新闻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故事化叙述,可以说是意识形态一种比较好,也比较容易被普通百姓接受的修辞方式。 那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故事化方法,体现新闻传媒的人文关怀呢?中央台《新闻调查》曾将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具体化为“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和“人物细节化”的原则。具体地说,新闻故事化要用形象的事实说话,突出情节性,要注意悬念和细节和报道角度的平视角,要以人为故事主体,以人的视角写故事。 【关键词:情节】 【提示】曾获得普里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蕴含一系列情节、细节,当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偶然碰到一个复杂的情景,他的遭遇和反映就是情节的展开。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要强调对事件的过程的展现,及事件内含的悬念、冲突的表现。 案例分析:肯尼迪遇刺(合众国际社1963年11月23日) 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2:30,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在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和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

新闻报道故事化

摘要:新闻报道故事化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当今的媒体运作中,新闻之所以青睐故事化叙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可以借之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用故事讲述新闻,既满足了读者的接受心理需求,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更能实现?注意力经济?。故事化新闻的写作往往借鉴文学的写作技法,再现新闻事实,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注重细节描写、引用直接引语、小说化的情节设置等。故事化的前提是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故事化写作,才能真正讲好新闻的故事,才能真正为受众所接受。 关键词:新闻写作,故事化,媒介竞争,真实性, 引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故事化新闻?出现在各大媒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写人还是记事,一般事件还是重大题材都越来越像?故事?,报道的语言已经不再是生硬、抽象的概括性词语,而是为读者所熟识的较为生动活泼的日常用语。新闻写作正在逐渐转变风格,严肃的板着脸进行说教的新闻正在变得和蔼可亲。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与获得途径,信息在今天已经变得触手可及。广大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要求快速、准确,而是要好看、要生动,或者说要?娱乐?。媒介环境的信息冗余使众多媒体面临着新闻?同质化?的严酷竞争,而受众口味的变化与选择标准的提高更让媒体时刻担心着自己的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量。广播、电视、网络,尤其是报纸,正使尽浑身解数地让自家的新闻与众不同,更加好看,吸引更多

的受众。因此,新闻写作故事化成了众媒体共同的选择。新媒体时代,最能发挥创造潜力的领域是新闻故事的采写和编辑。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成功,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更加优秀的会讲好故事的新闻写手?。同一件事情发生了,不同水平的人来采写,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法来采写,其结果往往大不一样。这中间,是如何驾驭写作艺术的问题。新闻写作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也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 一、关于?新闻写作故事化?的定义 ——使读者身临其境的叙事艺术 (一)?新闻写作故事化?概述 号称全美写作质量最高的《华尔街日报》常常能够把枯燥的财经新闻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又不失大报风范,自成特色,业界往往将《华尔街日报》的这种文体称为?华尔街日报体?,用具体的描写代替宏观大叙事,用细节的真实刻画整体性的实质,即?一千个人的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而一个人怎样死却可以写成一个悲 剧?。在我国,秉承了?华尔街日报体?风格的当属《南方周末》,每每发生什么大事,人们总要看看《南方周末》是如何来做报道的,因为它始终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把新闻事件更加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是在以一种倾诉的口吻跟读者聊天,而不是在教育读者。几千字的文章,读者不费力气地就顺利读下来,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事件的本末,并接受记者的观点。这就是故事化新闻的传播作用:在受众无知觉并不排斥的状态下引导舆论,并获得

探究新闻故事化中的新闻和故事的关系

探究新闻故事化中的新闻和故事的关系 随着受众信息接收模式的变化和编辑观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用故事化的方式来阐述新闻,吸引受众。不过在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方面,新闻故事化却似乎成了民生新闻的专利,且多利用噱头、冲突等表现手法,造成新闻事实和故事化之间的主次关系颠倒。本文在此背景下,以湖南卫视的《新闻当事人》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老牌节目《60分钟》为借鉴,试图讨论在新闻故事中,如何处理新闻和故事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新闻观念中,对“故事”的理解跟西方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不像story而更接近于fiction(虚构的事),因此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新闻,曾一度不受我国新闻业的认可,近年来随着《南方周末》等平面媒体的在报道方式上的努力,讲故事的手段也逐渐被业界所接受。新闻故事化也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在新闻节目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以生动的形式讲述新闻,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播报多看点》,颇得观众的青睐。不过,在将新闻摆脱刻板程式化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故事的生动丰富,也将新闻事实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电视新闻故事化现状分析 实际上,从目前的节目来看,国内故事化新闻最典型的节目内容还是社会新闻或者说是民生新闻,比如《生活帮》、《王刚讲故事》等,其突出特色为以下几点:第一,突出强调新闻素材的故事情节性上的曲折离奇,往往选择或耸人听闻,或有违人伦和道德的新闻故事,比如《王刚讲故事》中“割皮救子”、“监控头下的弃婴”、“毁容的真相”等;第二,对新闻故事进行重新加工,用电视镜头和蒙太奇等手段试图还原事实的原貌或者打乱事实的发展顺序,制造悬念、噱头和矛盾冲突,使新闻故事产生电视剧一般的视听效果;第三,主持人和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引导和干预,记者开始在愈来愈多的新闻中充当起报道者之外的角色,尤其是民生类新闻节目中,记者开始堂而皇之的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国内的故事化新闻节目跟美国上世纪60年代风行的“新新闻主义”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不过,尽管表现形式颇有类同,然而在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当前的故事化则并不是追求更加真实的带领受众去感受新闻事实的本来面貌,而更多的是为了挽救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冲击下的收视率这条生命线,因此新闻故事化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新闻和故事之间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发生的颠倒,而导致各种电视手段成为了节目的食材,而故事则沦为佐料。于是,便产生了这些类似于新闻故事,实则是fiction的电视产品——过度故事化则使新闻失去了原有的面貌,也随之消解了事实作为新闻的新闻价值。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和处理新闻的素材和故事化的手段之间的关系呢?在这里我亦不能给出任何答案,仅仅通过《60分钟》和《新闻当事人》的节目分析,为新闻和故事之间内容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处理提供一种借鉴。

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

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 “新闻故事化”是近年来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 故事化新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而故事化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让人能看到、听到、闻到、甚至能触摸到新闻。 近年来,我们把新闻故事化作为新闻工作创新的重要

手段,把它运用于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新闻特写、特稿、通讯体裁作品的写作中。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实现新闻的故事化: 一、依靠大量的细节和人物言行场景的描写,把读者带入新闻现场 平面化和现场感不强是纸质媒体的缺憾,而故事化新闻写作引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寻找感性的细节,尽量采用那些能引发读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细节,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也使得平面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 《日照日报》2008年12月4日的《“让灾区孩子戴上我做的帽子”》中写道: 闫丰慧在石臼商场经营了一个很小的门面,丈夫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休养,还有一个6岁的孩子,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有1万元左右。 为了省钱,闫丰慧在石臼商场南面的社区,租了别人平房里的一间小东屋,再把小屋与外面的过道连在一起,这样就能放两张床、一台电视机和一套厨具。 760顶鲜艳的“虎头帽”,就整齐地码放在“过道房屋”

《新闻采写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内容

《新闻采写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授课内容根据河南日报农村版驻平顶山记者站站长丁需学授课现场 记录整理 一、标题制作要新颖 现在已进入读题时代,标题抓住你了,你才会往下看。但我们不要学网络上的“标题党”,就是标题与内容没有实质性关系的那种文章。新闻发布包括微信等自媒体,必须实事求是,弘扬正能量为主。 把握:想写啥,想叫谁看标题尽量用动词,要生动! 多用实题,要短,最长不超过14个字,把最生动、最感人的事提炼出来。 经验:抄报纸、网络上好的标题 举例:《商品也会生儿育女》《焦店何时不再成焦点》《光环退去看观上》《神前村窑变》,针对宝丰县马街书会写的《民间艺人和农民的狂欢节》等。 二、导语要生动活泼,尽可能吸引读者 导语要简短,用逼真的现场描写去制作导语。目前河南日报农村版每天接稿近200篇,刊用量只有30%。 举例:一个乡党委书记、一个局长开个什么会议,市级媒体都难上,更别说省报。但是,如果说下大雨了,乡长冒雨去贫困户家查看灾情,这样就能发了。稿子好,编辑看到两眼会放光。好稿子,写的有特点、有新意,抓住东西了,

编辑会想办法联系你、帮你改写刊用。 三、综合消息的写作 要按照逻辑关系组织材料,可以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要点面结合,特别注重用活材料,要真实的、鲜活的。要注意运用三个原则:多段落、短句式、不受什么条条框框限制。 站位要高。你给乡镇、委局写稿子,要站在汝州市的高度。写稿子不要写领导的名字,不要夸领导,这样的稿子没人愿意看,往往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立足于把事情写好,客观地看待,稿子发表了才是给单位的工作宣传出去了。 要注意发现新闻。 四、人物消息的写作 人干某件事比较有特色。发现有意思的事,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来做导语。 要有新闻由头,要新。 举例:稿件不新鲜了,如何让他变新比如,今天办的培训班,五天后投稿,可以写:8月3日,记者(笔者)从汝州市委宣传部获悉,把记者获悉时间作为当日发稿时间。 一个典型能带动一大片,主动推出典型比带动推出典型效果好,除正常宣传稿件之外,找出典型的人。 五、新闻特写的写作,现场新闻 你现场看到的啥,你把他写出来。 比如:过节慰问,通过新意把他写出来;下雨,乡长深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播音与主持艺术 “真实性”与“可听性”----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的故事化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现在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人们的需求也在随之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社会上的各个方面,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创新与实践,新闻行业也是如此。广播电视新闻的叙事理念和方式打破以往节目中平铺直叙的模式,事件故事化、戏剧冲突、悬念设置等故事性因素逐渐凸显,以此同时播音主持方式也由原来传统的宣读式,到主持人的口语化下的说新闻,再到现在家长里短,大事小事的民生新闻的讲述,新闻呈现方式的改革在不断地进行着,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生。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好的方面也必定会有一些副作用,新闻的第一性是什么?真实!如果一个新闻脱离了新闻事实的本质,那就不可以称之为新闻,它偏离了事实的轨道,甚至有的记者选择了从故事当中发现新闻,将一些人们平时看的短小说,故事会进行创作改变成为一个新闻事件。这一个方面其实已经是实实在在的造假,没有真实的新闻事实可以依据,当然这种情况目前出现的概率很少。出现较多的是很多记者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在生活中寻找新闻,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也是不断的发生的,但怎么样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呢,平凡的一件事情不经过创作人们不会去留意,所以现在很多媒体将新闻进行故事化,认为这样报道,人们不仅了解到了新闻所带给他们的信息,也可以轻轻松松的将新闻听完,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在的媒体中为什么大多数都采用了新闻的故事化。故事化虽说将新闻的可听性增强了,但是很多时候却有可能失真了。 生活当中新闻的故事化越来越得到受众的喜爱,但失真的情况也同样越来越多,我们做好新闻,需要一些元素在里面,但都是在不违背新闻事实的本质上进行的,同样这只是一种方法,一个元素,不能成为新闻的一个主体。新闻带给我们的是真实的,不加任何作料的场景还原,事件在发生时的各个方面都要一一的进行还原,而所谓的故事化只是一个叙述的手法,在新闻事实本身的基础上,进行故事化的叙述,是叙述而不是创作,创作就难免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如果新闻都要进行创作的话,我们最真实的信息来源也就没有了,毕竟人们看的是新闻不是“传奇故事”。 最后,新闻是一个大众化的东西是要符合大众的口味,但还是要清楚的认识到真实性是第一位的,在新闻的选题方面也要注意,关注的问题要多是新闻的主题部分,不要

主播技巧-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

核心提示:一、稿件播读的准备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二、新闻稿件播读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播读提示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