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柔道各阶段训练任务

柔道各阶段训练任务

柔道各阶段训练任务
柔道各阶段训练任务

柔道项目基本特点

1、项目特点

柔道项目是根据摔倒对方或是抱压住对方得分而评定胜负,或者应用关节技、焦技制服对方而直接取胜。柔道比赛时一个运动强度极大的非周期性过程,它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或瞬间最大强度发挥出自己的各种运动水平。柔道比赛的平均节奏频率在15s至4min之间,运动员的工作心率在180~230b/min,属次最大强度的运动项目。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和柔韧性对柔道运动员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因此,训练需要适应现代柔道运动员的发展特点,在训练内容安排上突出体能的力量速度与力量耐力训练。

2、供能特点

柔道项目每场比赛时间女子为4min,男子为5min,它要求运动员在4~5min 内能多次发动进攻,在瞬间完成复杂的技术动作,动作形式以相持用力和快速施技相互交替变化,中间没有一定的间歇,所以运动强度非常大。从一场柔道比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分析,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酵解系统,而运动员的各种突然快速动作的能量供给则依靠磷酸原系统。因此,柔道运动的供能系统主要是以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为主,但由于整场比赛时间为4~5min,加时赛无时间限制,所以又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地有氧代谢能力。

3、形态特点

柔道项目属技能类、直接身体对抗的项目,身体形态方面的特殊性是其取得好成绩的基础,柔道运动员具有身材宽厚,围度大,上肢长、下肢稍短的特点,躯干与普通人无显著差别。围度大,身体充实度就大,说明肌肉发达、力量大,而肩较宽正是发展躯干及上肢力量的形态基础。上肢较长,主要是上臂比普通人长,手较大非常有利于搂抱抓推发力,但前臂较短,这反映了在搂抱、摔提等动作中上肢的发力主要靠肩带肌群及上臂肌肉等较大肌群发力的特点。除了力量因素外,良好地灵敏素质也是柔道运动员必备的,柔道运动员骨盆较窄,有利于躯干的灵活转动,小腿较长则有利于躯体快速、灵活地移动。

柔道训练方法

柔道训练方法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 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1964年柔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而1992年柔道再次被纳入奥运会项目,目前奥运会共计设立了14块金牌,是仅次于摔跤的奥运会格斗项目。 柔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国内有人说浙江人陈元赟于公元1638年去日本创建柔术,日本人学到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术,结合本国武术和本国国情以及外国武术形成了新的流派,然而国际上无人赞同。1882年,被誉为“柔道之父”的日本东京帝 “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国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综合当时流行的各派柔术的精华,创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为主的现代柔道,同时创建了训练柔道运动员的讲道馆。 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继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

他们的格斗是用拳脚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发展成为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 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 动形式。 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 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 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 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创始柔道初期,嘉纳治五郎就先后创办了《国士》、《运动界》、《柔道》等刊物,解说柔道的技术,宣传柔道的目标,请名人撰写 专论,在讲道馆柔道后援会的成员中,政界、军界、实业界人士比 比皆是。 他们认同柔道是培养时代有为青年的有效途径。 讲道馆始终以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这是非常明智的。1883年,嘉纳治五郎在东京的学习院设柔道场,亲自指导;1887年 在东京帝国大学、海军学校设柔道场。 转瞬间东京各学校中形成练习柔道的风气。嘉纳治五郎主政的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柔道运动开展得更加出色。嘉纳治五 郎还派入室弟子到其他大中学校传授柔道。 这些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几乎都成为军警界、实业界、金融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社会地位,有经济实力,对柔道有感情,作为后援,成为柔道发展的有力支撑。 1.站立的基本姿势 站立的基本姿势是指运动员在站立状态下进行角斗时所采用的姿势,根据站立姿势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站立姿势、左站立姿势和右 站立姿势。 (1)自然站立姿势

任务导向性的步行训练对65岁及以上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临床疗效观察

任务导向性的步行训练对65岁及以上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7-31T09:23:36.04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6期作者:吉艳云熊泽民单美华肖琴琴严颖王晓平苏巍[导读] 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1501 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跌倒后的恐惧心理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2]。通过本研究,观察任务导向性的步行训练对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入住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治疗的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70.85±4.85岁)和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70.15±4.36岁)。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入选标准:(1) 患者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数≥2分;(2) 年龄≥65岁;(3) 能配合治疗,听得懂简单指令;(4)愿意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 严重的认知、视觉、和听觉障碍,导致患者无法听从治疗师的指导的患者;(2) 有严重并发症,病情不稳定。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实验组:进行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使用C-Mill系统进行任务导向性的步行训练。 1.2.2 治疗时间:每周3次,每次约20分钟,连续治疗3个月。 1.2.3 C-Mill系统使用步骤:第一步:给患者绑好安全保护装置;第二步:采集患者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各项评估;第三步: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案;第四步:患者开始训练。 1.2.4 评估内容及时间 在治疗前,治疗12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有: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Morse跌倒评估量表(Morse Fall Scale,MFS)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FA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FAC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AC评分虽有增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2组治疗前后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MF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12周治疗后,2组患者MF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影响跌倒的因素一般涉及自身和外在因素两类,自身因素中如年龄的增长,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病,步态及躯体的平衡功能问题,精神以及心理相关疾病等;外在因素主要涉及社会经济状况、居家以及社会环境等[3]。但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发现,坚持参加规律的运动训练能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灵活性、减少反应时间等,可有效降低跌倒率和跌倒损伤[4]。 综合多项大型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平衡及步态异常是导致老年人跌倒最重要的原因,同时也是老年人跌倒危险程度的最强预测指标[5]。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报告认为,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 20%-50%存在各种类型的平衡及步态问题[6],平衡及步态异常使跌倒的发生率增加到3倍。 一般来说,7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正常平地步行速度和步幅比 20 岁年轻人平均减少10%-20%[7]。老年人常见的步态改变包括步宽增加、双支撑相延长、躯干前倾、谨慎行走等[8]。这些步态特征的改变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9]。因此我们认为训练步态能力是预防老年

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摘要] 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必要的作用,是搞好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训练 [关键词] 力量训练身体素质柔道训练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身体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及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力量方面的提高不但能够促进运动员对专项技术的掌握,而且对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必要的作用,是搞好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训练,不仅能提升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率。因此,必须重视对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力量,简单地说就是肌肉收缩时所表现的张力或收缩力,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二是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性度的高低也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则力量越大。三是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因为人体在运动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即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主动肌进行收缩,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这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既要遵从力量训练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认识柔道对抗所需力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柔道对抗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首先是快速力量——爆发力,其次是耐久力。因此,笔者认为:对柔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力量训练必须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每次力量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全身放松,这样便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适应能力,减少事故率及伤病发生,尽快消除疲劳并获得超量恢复,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 2.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数量的积累到强度的提高。这既是指导每一堂训练课,每一个阶段的训练,也是指全年和多年训练。由轻到重主要指力量训练的强度必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指训练数量的变化规律,它既包括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课安排动作的项目数,同时也包括每一个动作所练的组数和每组所练的次数。总之一切都必须遵从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力量训练强度和数量的关系则是先加数量,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提高强度。

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柔道部分起源于日本武士空手搏击的技术:柔术(非巴柔)。 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面而赢得比赛,它也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 下面是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柔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1柔道训练理论概述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教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 因此可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1.1训练任务柔道运动训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在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其具体任务是:(1)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 (2)掌握和提高柔道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自觉性,培养其勇敢顽强、敢于拼搏、谦虚重礼的个性特征。

(4)掌握柔道比赛的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训练能力。 上述四条训练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柔道训练中应全面贯彻执行。 同时由于训练对象、阶段、时期的不同,在训练中可以有所侧重。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它对柔道训练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现阶段我国柔道运动训练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2.1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的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 而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 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 专家们则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把一个竞赛周期划分为三个周期,即准备期(逐渐形成竞技状态)、竞赛期(提高和巩固竞技状态)和休整期(调整、恢复身体机能)。 而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训练方法等。 贯彻周期性原则主要是根据全年重大比赛时间及柔道运动的特点来安排周期,国内柔道训练一般安排两个周期,准备期训练时间的长短应以能否保证柔道运动员出现竞技状态为准,如果比赛机会较多,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2-24T14:48:29.28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蒋为1陈勇2[导读] 江苏省荣军医院神经康复科江苏省荣军医院康复治疗中心脑卒中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蒋为1陈勇21.江苏省荣军医院神经康复科江苏214035;2.江苏省荣军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江苏214035【摘 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37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身体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MA 评分、下肢FMA 评分、BI评分及EM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移动能力,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任务导向性训练; 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02-01脑卒中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或者坏死,导致患者出现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障碍[1].脑卒中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易复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直以来,脑卒中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备受关注.临床研究证实[2],给予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促进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本研究中,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笔者将任务导向性训练应用到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并经MRI或头颅CT确诊.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1.2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锻炼,处于恢复期后给予体位摆放,肢体主动、被动训练,肌力练习,站立、坐、站、行走以及站立重心转移训练拧毛巾、刷牙、如厕、进餐、穿脱衣服等照日常生活能力练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在治疗师协助下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上肢训练:患者取卧位,治疗师指导患者用患侧手去触摸前额部、口部及健侧肩部,嘱患者尽量伸直上肢上举,然后去触摸治疗师的手;患者取坐位,将患侧上肢放在桌面上,指导患者用拇指、前臂、手背等部位将积木推至提前设定的位置,然后用手抓住积木放在另一个提前设定的位置,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增加移动距离、抓握力度及物品重量,以患者能耐受为主.(2)下肢任务导向性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分别进行动态桥式运动、单桥运动及双桥运动,患病下肢进行俯卧屈膝、侧卧屈膝、骨盆运动、直腿抬高、下肢内收及下肢外展等运动.根据患者病情设定运动的目标点,指导患者尽量达到所设定的目标点.(3)身体平衡任务导向性训练:身体平衡任务导向性训练:坐位平衡练习:患者取坐位,进行躯干侧屈、躯干前倾、坐位触摸、拾物、接球等活动;进行蹲起训练、低凳起坐、坐下训练、站起训练、双足交替踏板、抛接球训练、向不同方向伸手够物等练习;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手部可触摸到的距离、物体重量,并指导患者病肢与健肢同时进行训练.2组患者康复治疗每天进行1-2次,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5d,练习训练8周. 1.3评价标准日常生活能力采用采用Barthel指数法(BI)进行评价[4],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5],FMA 由17个项目组成,采取3级(0~2分)评分法,总分为3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越好;身体移动能力采用老年人移动量表(EMS)进行评价[6],满分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身体移动能力越好. 1.4观察指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干预8周后,2组患者患侧上肢、下肢FMA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肢、下肢FMA 评分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身体移动能力比较干预8周后,2组患者BI、EM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BI、EMS评分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X±s,分) 3讨论

柔道技术训练法

柔道技术训练法 一、柔道技術訓練法 柔道技術的訓練成效是取決於訓練方法的良窳,我們都知曉柔道技術是屬複雜技術動作,但在目前的條件下是不能用客觀的定量辦 法來進行測量,故其判定是採經驗性的評價,但在達某種程度時, 還是比較客觀的。所以在訓練柔道選手時,首重正確的技術概念, 一旦錯誤的動作形成且定型後,就很難改變,最終將影響運動員的 發展前景。 從柔道競技勝負的觀點來看,在突然被攻擊時,要巧妙的移動位置,強調身體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要能自由且敏捷的快速移動, 更要有力道的配合,立即反應施與對手反摔的動作技巧。也就是說,「動作反應速度」右柔遺選手基本條件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據研 究結果得知,反應速度主要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而此種速度經過 後天的訓練也不能有所改變,或許改變的只是把受遺傳因素影響所 決定的最高反應速度表現出來而已。 柔道競賽中的生理反應應是偏向於無氧運動,而蘇俊賢教授也曾提出柔道教練對於選手的訓練安排,認為應從強化無氧運動能力為 考量起點,主張列出選手的「動作速度」、「步伐移動」及「手部 動作」為專項體能。由於柔道動作速度部分需要肌力與心肺功能的 配合,然而許多柔道動作技術非常難以掌握,其複雜性與速度的要 求又需嚴格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來訓練,才能逐步引導選手對動作 的空間特徵注意力轉移到時間特徵的注意力上,唯有如此才能完成 正確的動作,也才能要求提高動作的速度。 另在比賽中,選手會為了下一場的比賽,而注重場中的短暫休息時間,且在人體的心肺功能作業能力的迅速恢復是相當重要的,以 人體先天的基本構造中,個別選出身體器官機能來加以訓練是不可 能的,所以,為柔道競賽中,為對手的抵制阻力及本身動作技巧的

GR&R(量具重复性再现性分析)公式说明

附录A :GR&R 公式说明 变量定义: m :作业员人数 n :量测零件数 r :每个零件被每个作业员量测的次数 A.1 量具的再现性(EV) n R R R R n m +++= .......21 (同一作业员对每个零件所量测到的全距值加总后,求其平均值) m R R R R CLr m b a +++===.......全距總平均 )(值加總後,求其平均值不同作業員所得到m R R D UCLr 4= R D LCLr 3= 215 .5d R EV = )(243值,請查表 、、以上d D D A.2 量具的再生性(AV) r X X X X r n +++= .......21 (同一作业员对同一零件量测r 次后,将每次得到的量测值加 总,求平均 值) n X X X X n m +++= (21) )(值加總後,求其平均值量測得到同一作業員對不同零件n X m X X X CLx m b a +++= ....... )(值加總後,求其平均值不同作業員所量測得到m X R A CLx UCLx 2+= R A CLx LCLx 2-=

m m diff X Min X Max X -==作業員全距 ))(()15.5(2 22nr EV d X AV diff -= )(22值,請查表 、以上d A 00))(()15.5(2 22=≤-AV nr EV d X diff 時,則附註:若 A.3 量具的再现性与再生性(R&R) 22)()(&AV EV R R += A.4 零件变异(PV) mr X X X X X X X X X R cr c c br b b ar a a pn +++++++++++= (212121) (不同作业员对同一零件量测r 次后,将每个作业员每次得到的量 测值加 总,求平均值) pn pn p R Min R Max R -==零件全距 215 .5d R PV p = )(2值,請查表以上d A.5 全变异(TV) 22)&()(R R PV TV += A.6 %制程变异(允收准则) 量测系统的适用性是决定于TV 为Gauge R&R 所〝消耗〞的百分比。 )%(100%TV EV EV = )%(100%TV AV AV = )%&(100&%TV R R R R =

每日工作计划表格式2020

每日工作计划表格式2017 一、想办法制订每日工作流程表没有工作目标和每天时间安排的人,总是很悠闲,而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每天时间安排得比较满的人,是没有空闲时间的,每一点时间都会过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所以,我们要养成每天制订工作流程表的习惯。 1、对家装业务员来说,工作表要把第二天要办的事、要见的人放在第一位,比方说和某客户约好第二天见面或量房,那你一定就要结合双方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安排自己的行程。在约定地点附近开展业务。 2、工作表要学会预留出一段时间,不能把时间计算得很紧张。比方说,原定计划上午在小区做业务,下午2:00去见一个客户,中间有半个小时的车程,而你就不能将时间排到下午1:30分才行动,至少应该留出半个小时的空隙,一则防止路上有意外,二则提前到场等待客户,给客户体现出尊敬感。 3、工作表要随身携带,随时查看。你不可能每天都按照工作一丝不变地去工作,但至少工作表能够让你抓住主要的工作。 二、一天时间安排 1、早会培训学习(8:00—8:40)我们建议每个公司都举行早会培训,把业务员和设计师集中在一起,如果部门较大,也可以单开业务部门的早会。早会每天安排一个主持人,一个讲师,每人轮流做主持人和讲师,大家创造一个内部学习和培训、人人参与的平台。早会时间不能开得过长,半个小时到40分钟就行,内容可以循环推进。 2、设计跟进(8:40—9:00) 业务员参加完早会培训以后,要与设计师进行单独沟通,业务员可以将客户的新消息、新要求、新想法向设计师汇报,同时也要督促设计师的工作,以免设计师因自己的工作繁忙而耽误你的客户,与设计师沟通做到更好地协调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3、打电话(电话拜访、电话跟进)(9:00—9:20) 与设计师沟通以后,业务员要对客户进行电话拜访或电话跟进,一般来说,到了九点以后,客户也过了上班初的忙碌期了,打电话正是好时候。业务员在公司里打电话,一则方便电话记录,创造更好的电话沟通环境,二则如果有客户需要量房,也好及时与设计部取得联系,客户有新想法也可直接与设计师进行沟通。业务员要养成每天跟进客户的习惯。 4、到小区展开行动(9:30—17:00)

重复性和再现性不确定度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GR&R 是用来检定检测产品的人员是否具备识别产品特性的能力,正常的产品是否会误判,不正常的产品是否会漏判,也就是检定“检测系统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GR&R是研究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是计量型分析。 1.简称:重复性(EV)(equipment variance)设备偏差、(再现性AV)(appriser variance)人員偏差、产品偏差(PV)(products variance), 2.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在中国仪器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如下:a、相同的测量环境b、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c、相同的位置d、在短时间内的重复 3.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物料进行测定两个分析结果接近的程度.再现性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重复性,因为再现性的测量结果把重复性引起的偏差考虑进去了。在很多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实验。 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上述定义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可以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而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最为常用的是实验标准。重复性条件。质言之,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以及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重复测量任务。这里的“短时间”可理解为:保证前四个条件相同或保持不变的时间段,它主要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仪器的性能以及对各种影响量的监控。从数理统计和数据处理的角度来看,在这段时间内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符合统计规律的随机状态。通俗地说,它是测量处于正常状态的时间间隔。重复观测中的变动性,正是由于各种影响量不能完全保持恒定而引起的。重复性标准差有时也称为组内标准差。 5.活动介绍:1)每个作业员检测二次,每次检验产品50PCS,50PCS中混有不合格品也有合格品,检验员需在同一次内发现该次的不良品,不良品数不定。不良项目在日常不良中可以发现的,为常见的不良现象。2)评价员会先前对合格的产品混入不良品,且此不良品会作好相应标识,作业员在检查过程中在正常检验的情况下需发现该不良,且不良项目与评价员为一致。示为达标,合格员。若未能发现相应的不良品,或发现的不良项目不能对应,或误判。需将检验员重新作合适相应的培训。3)此项测试为个人评价,作业员需独立完成,外部人员不得参与。6.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的可接受准则是:a) 低于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以被接受;b) 10%至30%的误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的费用等确定是否是可接受的;c) 大于30%的误差—测量系统需要改进;d) 过程能力被测量系统区分开的分级数(ndc)应该大于或等于5(取整数). 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目前对于误差分析中的最新理解和阐述,以前用测量误差来表述,但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现在更准确地定义为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获得的结果的不确定的程度. 不确定度的计算: 不确定度的值即为各项值距离平均值的最大距离。 例:有一列数。A1,A2, ... , An, 他们的平均值为A,则不确定度为:max{ |A - Ai|, i = 1, 2, ..., n}

练习柔道的基本功有哪些

练习柔道的基本功有哪些 一、基本站立姿势 柔道练习时所采取的站立姿势,基本上分为自然体和自护体两种姿势。 ?一自然体 自然体是一种高站立姿势,这种姿势,攻与防,进与退,动作自然,便于进攻与防守。 右自然体站立:右足出一步站立。正自然体站立:两足平行站立。左自然体站立:左 足出一步站立。 二自护体 自护体站立是一种低站立姿势,这种低站立姿势既能防对手猛攻,又能反攻对手。自 护体站立法,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略屈,身体重心在两足间,整个身体用力平衡。 二、侧滚翻 顾名思义,是在前滚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侧滚翻的顺序则为肩-背侧腰部-侧腿部。你会发现它避开了人类最脆弱且易受伤的脊椎。 动作要领:以右肩着地为例 准备姿势:身体下蹲,前后脚开立适度,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两手撑地。 重心前移,稍抬起臀部,脑袋前伸过左臂,变脸看向身体左后方,右手抬起伸向左臂 腋下。蹬腿发力,避免头部接触地面。落地顺序为右侧肩胛-背-腰-左侧腿。翻滚过程注 意团身后坐起。 站立。坐起时左腿伸直,右腿弯曲立起支撑地面,同时左手拍地,与右腿配合支撑站起。 三、受身法 受身法是一种倒地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训练身体结实和内脏器官经得起振动。初学 练柔道新手首先要学会受身法,才能学习和提高投技的各种摔法。学会和掌握受身之后, 若被对手摔倒,也不会摔痛和摔伤身体。每次投入练习之前,不论是新手还是老手,都先 要练向前、向后、向侧倒地的各种受身方法,一可暖身,二可使身体经得起摔扑,三在心 理上敢于大胆施技摔对手。 一后受身练习法

1. 坐在垫上两手两腿并拢伸直,然后,举腿上体,同时后倒下,两手臂伸直开掌拍 击垫子,后脑勺尽可能不碰撞垫子,目视腰带。 2. 蹲在垫上,两脚跟踮起,两臂伸直,两手开掌,然后,向后坐倒下,臀部、腰、 背依次着垫,两臂伸直,两手开掌拍击垫子,后脑勺尽可能不碰撞垫子,目视腰带。 3. 立正,两手臂前平举,然后,屈腿向后坐倒下时,臀、腰、背依次着垫,两臂伸直,开掌拍击垫子,后脑勺尽可能不碰撞垫子,目视腰带。 二前受身练习法 前受身为缓冲身体向前倒下重力和免使身体正面撞击垫子,其练法如下:跪立垫子, 上体向前扑倒下时,两手开掌,手指略向内,两手掌着垫的同时屈肘,抬头勿使头面着垫。 三侧受身练习法 在柔道练习中,身体侧面倒地机会是较多的,为缓冲身体侧面倒下重力,免受身体摔 痛或摔伤,柔道运动员必须学会和掌握侧受身方法。其练习方法如下: 1. 蹲低侧受身,右足出立半步,右足向右上一步,身体同时向右侧倒下,倒下时用 右手掌拍击垫子,目视腰带。然后,站起来向左边做同样的动作。 2. 直立侧受身,左足出立一步,右足向左上方踢去,屈左腿,身体同时向右侧倒下,并手掌和手臂拍击垫子。 四侧翻受身练习法 侧翻受身先要学会团身前滚翻动作。侧翻受身实际上是前滚翻加侧身手足拍击垫子, 使其身体着地重力分散在身体各个部分,而不是集中在身体某个部分上。其练习方法如下: 1. 足在前,屈膝蹲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掌撑地,两手指略向内,伸直左腿 的同时,从右肩背向左侧滚翻过渡到左体侧着地,左手掌和左足背拍击垫子,右足掌着地,右肘臂护体侧腰部,目视腰带。 2. 助跑侧翻受身,屈膝蹲下侧翻受身熟练后,就可进一步练助跑侧翻受身。 3. 越过障碍物侧翻受身,助跑侧翻受身熟练后,就可练越过障碍物侧受身,可请同 伴跪扑在垫上当作障碍物,开始一人,随着熟练程度,可以逐个增加二三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1、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定义: 重复性(设备误差):是指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再现性(评价人变差):指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的平均值变差。 2、分析步骤: 1)、获取一个样本零件数>5(一般取10样本零件),应代表实际的或期望的过程变差范围. 2)、选择评价人A 、B、C等.零件的号码从1到n ,评价人不能看到零件的编号. 3)、如果是正常测量系统程序的一部份,应校准量具.主评价人以随机顺序测量n 个零件,将测量结果输入相应的表格中. 4)、求出对于每个评价人每个零件3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极差. 5)、求出每个评价人的对所有的零件的测量总平均值(A X 、B X 、C X )和总极差(A R 、B R 、C R ). 6)、求出每个零件的测量平均值P X ,并计算出测量总平均值X 和总极差P R . 7)、求出极差平均值()A B C R R R R ++=评价人数 。 8)、求出最大均值(max.)(min.)DIFF X X X =- 9)、求出均值上限值2X UCL X A R =+、均值下限值2X LCL X A R =-和极差上限值4R UCL D R =、极差上限值30R LCL D R ==。并画出每个评价人的均值和极差图。 10)、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①重复性—设备变差(EV ) 1EV R K =? ②再现性—评价人变差(A V )AV = ③重复性和再现性(R&R )&R R =④零件变差(PV )3p PV R K =? ⑤总变差(TV )TV = ⑥%总变差(TV ) %100(/)EV EV TV =? %100(/)AV AV TV =? %&100(&/)R R R R TV =? %100(/)PV PV TV =? 有效分辨率=1.41(PV / R&R ) 1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接收标准(之一) ①低于10%误差——测量系统可接收。 ②10%~30%误差——考虑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成本可能接收。 ③大于30%的误差——需改进。 1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接收标准(之二) ①在10零件的均值中有5个以上的零件落在控制限以外,说明测量系统是有效和适用的. ②所有的极差都落在控制限以内,说明操作者使用的测量系统是稳定良好的. ③nd c ≥5,该测量系统可以可靠地分辨,可以覆盖预期的产品变差的非重迭97%的自信度区间.

每日工作计划表格

每日工作计划表格 一.产品市场分析 1.广告光源一直是外贸的主推方向,灯帘、灯条、灯管、模组、超薄灯箱都比较有优势,很多的产品的价格已经比之前的低了很多。今后还需要多做一些产品优势的对比文档,产品案例分许与应用,让客户更加了解我们的产品。 2.商业照明灯具由于价格比较高,很多国外客户基本不能接受。但还是需要更多的了解产品,多做优势对比文档,寻找优质高端客户。 3.高端产品就需要寻找优质客户。目标客户定位在美国、迪拜、日本等国家。积极运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寻找客户,不能只依赖阿里巴巴,。 二.对日后工作的安排 1.在开发客户这方面,可适当的改变策略,增加在免费平台上和商业网站上发布供应信息;参加一些展会;尝试用国外的本地搜索引擎。以寻找目标市场的商业网站、行业协会网站、商会网站及产品专业网站为方向,了解并联系目标市场知名度高销售网络庞大的进口商。 2.在和客户沟通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确保提供给客户的信息是正确并能达到的的。当客户没下单前,了解客户的性质(是中间商还是最终使用者),达到知己知彼。在客户下单后,需及时向客户汇报交期,询问是否仍有询价. 3.发货后,可在客户收到货一周后追踪产品的质量反馈,如有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对于这个事件的态度,同时要及时帮客户解决问题,

4.在追踪客户这方面,适时发邮件向客户问候并询问是否有采购计划,每次追踪问候都需不一样,换个方式问。备忘客户的一些重大节日和生日,在这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给客户心底留下一个亲切的印象。 三.20xx销售目标 明年的销售目标最基本的是做到月月有进帐的单子,争取2~3个大订单,向年销售额60万进军。根据自己制定的任务,把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分解到每个季度、每月、每周、每日,在不断归纳总结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提高销售业绩。 1.年销售目标:60万。 2.月销售目标:5万。 ①现有已成交客户8个,争取明年争取更多的订单,保证成交量在10万以上; ②优化阿里巴巴网站,收更多的询盘,积极跟进客户,争取成交量在10万以上; ③搜索引擎营销,比如google,bing等国际搜索引擎上的搜索,争取成交量在10万以上;④国际展会、交流会,提前做好宣传资料及产品报价资料的详尽文件图片,寻找更多的客户;⑤重点参考之前成功案例分析有效的营销途径和方式方法。 三.明年对自己有以下要求 1.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避免遗忘重要事项。做好客户的跟踪,对客户的联系进度及时记录,对以往与客户相互间发送的技术及报价资料要归类整理好,以便随时联系。与外贸的同事一起总结,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下次不要再犯。 2.接触客户之前要多查、了解顾客所在的公司的主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要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正处于身体素质、心理机能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迅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如果在此阶段忽视了力量训练的科学开展,不但会错过柔道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甚至会限制和影响到其在成年以后的运动生涯。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作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青少年力量训练要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遵从循序渐进原则、遵从系统性原则、紧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且要具有针对性以及要注意达到极限等问题,希望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力量训练柔道运动员青少年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全面的,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及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力量素质的提高不只是能够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而且对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对于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

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二是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性度的高低也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则力量表现越大。三是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因为人体在运动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即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主动肌进行收缩,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这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 一、开展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时注意事项 (一)必须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在每次开展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全身放松,这样便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适应能力,减少伤病发生,尽快消除疲劳并获得超量恢复,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 (二)注意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在开展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时,必须由轻到重,

柔道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表

专项准备活动前滚翻、后滚翻、前 滚翻分后滚翻分腿 起、前滚翻直腿起、 倒立前滚翻、后滚翻 推手倒立起、左右前 倒、鱼跃前滚翻、头 手翻、前手翻、侧手 翻;头手撑、桥摆、 绕头跑、过头翻、后 倒 活动身体、 避免运动损 伤 探究新知1、施技者左手抓握对 手的右小袖,右手抓 握对手的直门(左胸 襟)。 (图一) 2、抬左手向斜上方牵 拉右手腕关节随做内 旋,右手配合左手同 方向牵拉对手。(图 二) 3、右脚上步至对手右 脚前侧,脚前掌为主 要支撑点,膝关节弯 曲。 (图三) 4、左手牵拉对手右臂 向自己的左腰侧,右 手随左手运动方向用 力,同时双腿蹬直。 (图四) 5、臀部支顶对手小 腹,上体前躬,头部 转向左侧,右侧脸朝 向自己的腿部。将对 手投摔过去。 (图五) 反复练习 反复练习 反复练习 反复练习 反复练习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分解练习、 熟悉每个动 作的要领 分解练习、 熟悉每个动 作的要领 分解练习、 熟悉每个动 作的要领 分解练习、 熟悉每个动 作的要领 分解练习、 熟悉每个动 作的要领

综合运用问题: 1、图二中右手配合左 手同方向牵拉对手要 注意什么 2、图四中左手牵拉对 手右臂向自己的左腰 侧,右手随左手运动 方向用力,同时双腿 蹬直。 分解练习、 熟悉每个动 作的要领 分解练习、 熟悉每个动 作的要领 练习运用学生练习、教师边讲 解、便纠正错误动作, 实战2×2 让学生学会 背负投的连 贯动作 注意:积极 主动、大胆 进攻、多用 动作 休整放松 1、放松:身体肌肉放松,以斜方肌和颈部肌肉为主。要求:两人一组互相按摩互相放松。 2、整队集合; 讲评:总结本次课的教学情况以及介绍下次课的教学任务。 形成性检测 回忆动作、思考技巧及自身错误、写出心得体会。 教学预测、反思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and-reproducibility)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又名:R&R研究( R&R study),量具R&R( gage R&,R),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 概述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分析对象是由仪器或量具组成的测量系统的变异。测量系统的变异是相对于观测过程的总变异而言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测量的变异足够小,从而确保测量结果能反映真实的过程,因为如果测量变异过大,以致掩盖了过程变异,就不可能了解到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应该继续设法减小过程变异。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两类变异:重复性——指使用相同仪器重复读数时产生的变异;再现性——由不同操作员做同样的测量工作时产生的变异。 适用场合 ·当使用仪器或设备进行测量时; ·在研究过程变异或过程能力之前; ·当要在几种测量方法中选择一种时; ·当要对测量方法、程序或培训进行测评或标准化时; ·当作为一个周期性持续改进的程序,保证改进过程保持统计受控时。 实施步骤 计划 1确定所要研究的零件或产品、测量过程和仪器。 2确定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和获得样本的方法。通常抽取5~10个样品,如果不能始终保持样本的一致性,就要先找到在研究过程中将样本内变异最小化的方法。 3确定研究需要多少名操作员(执行测量工作的人)以及哪几个操作员,通常是1~3人。 4确定每名操作员要进行的实验次数(重复测量),通常2~3次。 5确定校准、测量以及分析的步骤。 测量 6校准测量仪器。 7确定抽样的随机次序。先由第一名操作员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对所有的样品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8随机产生另一种抽样次序。和之前一样,让第二名操作员测量全部样品。不允许操作员看其他人的结果。不断重复,直到全部的操作员对所有的样品都测量了一次,此时称为完成了一轮实验。 9重复步骤7、8的工作直到计划的试验全部完成。不能让操作员看到样本容量以及之前的结果或者其他可能会透露测量结果的任何信息。 分析和改进 10分析数据。通常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差-均值法和方差分析法( ANOV A),后面会给出对这些方法的简单描述。分析的主要指标是: 重复性(设备变异EV)。反映同一名操作者使用同一测量设备重复测量同样的样品时测量结果的变异程度,通常用反映该变异程度的一个区间来表示(通常用99%),同时,也可利用标准差来反映重复性变异。 再现性(测量者变异A V)。反映由不同操作员在测量同样的样品时产生的变异,也通常用反映该变异程度的一个区间来表示(通常用99%),同时,也可利用标准差来反映再现性变异。 重复性与再现性(R&R)。它是结合上述两种变异来估算测量系统变异大小的,同样也要给出其标准差(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重复性和再现性大小的简单加和,因为标准差不具有加和性)。 11将测量变异与整个过程的变异相比较。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R&R变异在整个过程变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