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2.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儒学的危机

(一)儒学危机出现的原因

1、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汉儒粗糙的天命思想和唐代儒学的恐吓已无法控制人心,不能满足维护统治的需要。

2、佛、道的兴起,对儒学形成巨大的冲击。

(二)佛教和道教兴起的原因:(教师补充)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统治者用佛教的“人生是苦,苦的根源在于欲望”“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信仰来麻醉人民,以维护统治。

2、道教的修身养性长生不老的主张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

3、唐朝统治者被自己说成是老子的后裔,以神化皇权,是道教兴盛的另一个原因。

(三)社么是“三教合一”

儒、佛、道三家彼此之间在反复辩驳的过程中互相吸纳与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二、宋明理学

(一)什么是理学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次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

(二)理学的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对理学发展起了突出作用;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观点

①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了起来。

②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问题探究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3)朱熹的理论著作

朱熹在多年研究传授儒家经典,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

★要点点拨理学能够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世间万事万物只有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儒学能够再次兴盛,根本原因在于理学大师们根据时代的发展,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文化成果丰富发展了儒学。

★问题探究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

(2)主要主张

①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南宋时期的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

他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发生分歧。

②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要点点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同:都属于理学。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

异: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程朱理学用“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万事万物的方法,通过学习来把握“理”

陆王心学是通过对内心的反省来发现人自身已经存在的“理”。

(三)理学的地位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2、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学,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了这一趋势,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四)理学的影响

1.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活学巧用】

例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参考答案:B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并且本题的A、C、D三个选项本身都不符合史实。

例2: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

C.唐朝中期D.明朝初期

参考答案:D

解析:程朱理学形成于宋代,但当时被斥为“伪学”,几次受到查禁。可见,A、B、C三项不正确。明朝继承了元代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的作法,使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

例3: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研究B.规格C.人格D.格子

参考答案:A

解析:“格物致知”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最终达到贯通明“理”。很显然,“格”在这是动词。

例4: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都不是从根本上起作用的因素。

例5:(2002天津文综,1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解析: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例6:朱熹说:“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只要论证充分,均可同等得分。)参考答案:答案一:正确。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认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

答案二:不正确。朱熹提出“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观念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它是旧有的封建伦理道德,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

解析: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论点与论据必须保持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无论持何种观点,均可同等得分。此类习题,只作判断,不说明理由,是不能得分的。

宋明理学教案1

第三课宋明理学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一、儒学复兴运动——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唐]韩愈:道统说 2、[唐]李翱:复性论 二、宋明理学的形成过程 理学:为了与佛老思想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 1、北宋五子

程颢(1032—1085),字伯淳,私谥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因居临伊川,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两人为亲兄弟,河南洛阳人。二程,以理学家周敦颐为师,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二程哲学核心是“天理”或“理”。他们认为“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理”是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在认识论上,二程的“格物致知”并不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法则,而是要在人的内心恢复“天理”。二程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抬高到和六经相同的地位。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主流思想。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 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 .......

钟红军 宋明理学教案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第4课宋明理学 师:本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今天我们学习儒学思想的丰富与更新-----《宋明理学》。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老教师遇到了新问题) 首先我们要到儒学本身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回顾一下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天人感应)?请概述他的人伦道德标准是什么?(三纲五常)我们再来看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用什么方式让大家遵守纲常?(恐吓) 如果说中国是个大课堂,汉代以来儒家一直是这个课堂里最权威的老师。但同学们慢慢感到这个老师就会一招,就是打着老天爷的旗号吓唬人。 1、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大课堂里来了两个新老师——佛教、道教。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白马寺龙门石窟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了道教。 哪位同学简要介绍一下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教义? 生:佛教主要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道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师:这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呢? 生:佛教把希望寄托在来生,而道教则希望这一辈子永远延续下去。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 师:结合佛、道的基本教义和时代特征,请思考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

宋明理学教案20

对《宋明理学》一课教学有效性的追问 《宋明理学》这一课被老师们公认为比较难讲的一节课,之所以难突出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备课方面,教师没有大量阅读这些思想家的文章、著作,以致于无法领悟他们的思想观念,结果只能根据教材和教参硬生生给学生灌进去;二是备学生方面,师生缺乏沟通交流的空间,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宋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在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局?程朱理学又怎样具有了挽救危局的能力?我们为什么又需要三纲五常呢?三是实际生活方面,限于时间和财力,我们无法去到那些思想家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去感受和体验,没有见过贞节牌坊,不能充分感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束缚。 我曾设想编制一个情景剧,再现“鹅湖之会”辩论的场景。但是学者的思想境界岂是仅仅一个情景剧概括地了。学生们也经常呼吁,“老师讲境界吧”,那么又如何才能讲出境界呢?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位世界史的老师讲美国的南北战争一课,以他自己写作的一篇文章《追寻伟大境界的殉葬者——林肯》为蓝本来讲的,文中详细刻画了林肯面对南北分裂,面对危局时的心情,最后如何做出艰难的决定,这里不用去讲林肯起了多么关键的作用,用了这些描写心情的文字境界全出,伟人的形象也顿时伟岸高大。《百家讲坛》最初兴起的时候,着实掀起了一场国学热。如若让这些大师来给中学生上课,必定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讲的有思想、有深度,而且有趣,甚至还引发了他们的共鸣。我想这就是讲出了境界吧。这些大家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也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有心用心去搜集并研究了资料,对自己所讲了熟于心;二是不拘泥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不拘泥于任务自由地展开;三是努力做到与听众的共鸣。我想这大概可以和开头提出的三点相对照,去探索出课堂教学的境界。 具体到宋明理学这一课,实际怎么操作呢?西安铁一中学的李元亨老师有一个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标题是《理想的力量------追寻守仁向阳逐明之路》。他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提出“两种不同课型的纠结”的理念非常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具体是这样的:“两个不对接”的无助:“教”的理想与“考”的现实,“想”的丰满与“做”的骨感;“两个够不着”的尴尬:高考标准老师够不着,老师的标准学生够不着;“两个不清楚”的无奈:学生不清楚老师要讲什么,老师不清楚学生掌握什么。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是有心无力。那么怎么办呢? 经过热烈的评课和自我反思,我也慢慢从中悟出了一些东西。 要达到有效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课有吗?有,那只是课程标准里边的硬性规定,我只不过是做了一回搬运工而已。还是应该有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现有接受能力,了解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具体目标和立意,这样的教学才更具有方向性。 其次,突出课堂中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几个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且留出充足的学生自学和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课堂闪耀着思维的光芒,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这里的问题要在历史故事里适时地插入,而且要符合历史本身的逻辑,突出故事中的人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共鸣。正如,许纪霖先生所讲“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讲故事,八倍教科书阉割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的讲给学生听,让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喜剧冲突里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许纪霖、郑志峰《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5(5)) 再次,注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存天理,灭人欲”怎样压制了人性,现实中小脚女人和贞节牌坊的例子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还有正面思想情感的激发,民族大义由文天祥和林则徐事迹的适时呈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是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落地。学生已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他们需要更大空间和场景,完成历史长时段的演绎和短时段的切换,才能充分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最后,教师的教不能成为表演的艺术,而应不拘泥于时间,教学任务,应以学生掌握为主,在编制导学案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爬坡之后得到提升。老师要善于搭建沟通的桥梁。否则过强的设计感就会削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行云流水般的讲述也会掐断了学生的思考与质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 (1)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导语:请大家朗读下面这首词 PPT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师:词的作者是谁?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生:岳飞,精忠报国。 师: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宋朝名将,岳飞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家贫力学,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刻上“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准则。绍兴九年议和之势已成,,岳飞满腹抱负无处施展,在征战的路上写下了这首后来传诵千古的《满江红》,同年,金撕毁议和协议,大军侵宋。岳飞带兵应敌,打败金军,一举收复失地直至开封,眼看多年愿望即将能够实现,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岳飞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观点各异。 师:如果你是岳飞,在接到12块金牌之后便会怎么办呢? 生:众说纷纭。 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理学。 一、理学复兴的背景(板书) 师:请大家朗读这首诗 PPT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宋明理学》教案(1)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二、阅读指导: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

高二历史 《宋明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

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 【推进新课】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宋代为加强*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o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宋明理学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第三节内容。宋明理学是儒学的重要发展,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宋明理学在本专题以及整个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内容哲学色彩较浓,比较难于理解。本课的学习对学生全面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及政治学科相关哲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2)通过了解宋明理学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使学生能清晰把握理学发展过程,理解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评价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朱熹的理学思想。运用概念教学法,并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朱熹的经典语录作为背景材料来分析,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难点: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和评价宋明理学。通过情景教学法和移情探究法,设置课堂历史情景剧降低课题难度,活跃课堂气氛,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高二政治已经学习相关哲学内容,因此学生对此课的学习有一定思想基础。但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第4课宋明理学 166中学王晓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课前体验出发,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提升学生辩证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立意。 本课遵循人本主义理论,由学生游学活动展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考纲与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 1.必修三文化文明进程中,第一单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第4课; 2.本课承前启后,上承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启明清之际传统思想的批判,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了解起到重要的背景作用; 3.本课对于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格培养,素质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背景了解较弱,需加强知识点的总结与落实。 2.能力水平:示范校文科重点班,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综合学习能力,迁移知识能力,阅读能力。可以安排预习,材料阅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对于理学与儒家思想有更多思考。 3.心理特点:愿意主动发言和深入思考的同学较少;对材料解析有畏难心理,粗读,盲目。开展合作探究鼓励主动思考,提问时注意引导对各个层次学生。 4.学生课前曾游学参观武夷山与朱熹园,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宋明理学认识很有限且较为偏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典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学的内涵。 2.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3.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知识。 4.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理学家伟大的人格精神,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2.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多视角的认识理学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宋明理学》教案(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 【内容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 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 他人,龙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本目重点、难点】 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过程 课前知识提问: 1、魏晋时期直接冲击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2、唐代中后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的是谁?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 子之道又是谁? 3、“北宋五子”是哪几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道路的是谁?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的是 谁?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的是谁? 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谁?他的理学体系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5、陆王心学指的是什么?标志着重健儒家理论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是什么?心学的开创者 是谁?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什么?心学的集大成者是谁? 新授: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讨论后归纳) ①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 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 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 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 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 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 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 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 多的信徒。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

第3课宋明理学 导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 编写:阳冬云审核:童传荣终审:徐成志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华,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宋代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发展为新兴的儒学;陆九渊提出的“心”就是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认识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心学的出现既反映了理学的发展,也说明了理学的不足。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正确评价理学与心学的历史地位并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链接】 唯心主义哲学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它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当做世界的本原,当做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 【自主学习】 一、三教合一 1.西汉:汉武帝以后,○1______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2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3“”。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4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5。 2.主要思想: (1)程颢、程颐认为○6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7。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8“”。 3.方法论: (1)“二程”提出○9“”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则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10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11________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着的○12《》,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最全版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二、阅读指导: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三、“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讲述了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 2.分析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第一段及“学习思考”与“资料卡片”等,归纳原因。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不必多讲,但要交代两点: (1)先声——韩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四、“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学习实践】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二、程朱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三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主张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理解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以增强学生对古人道德情操的感性认识。通过设置情景,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先代哲人睿智的哲理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感受理学家们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难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宋明时期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人生主张。 教师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理学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利用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来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江南春绝句》和泰山红门宫图片。 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设问:这种情景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概括: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儒家学说互相吸收、融合,从东晋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儒学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佛教、道教的教义和儒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一、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定的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政治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批判继承。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正确评价理学和心学的历史地位。 四、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5班学生,该班学生思维活跃,但历史知识薄弱,参与性不强,教师在注意掌控课堂纪律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讲授法、引导讨论法、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六、课时安排 本节课共需要45分钟,导入和第一字目10分钟,第二字目15分钟,第三字目需要15分钟,小结5分钟。 七、教学设计 导入: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儒学在汉朝的时候确立了正统地位,可是这是否意味着儒学的统治地位就是一劳永逸呢?同学们现在先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导言的内容,待会老师请同学概括一下导言的主要内容。 生:(阅读导言,1分钟)

师: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说说,导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 师:恩,不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连皇帝都多次遁入佛门,其影响力可想而知,而且在这个时候,不仅是佛教兴起,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可是,大家都知道,儒学在汉朝经过董仲舒和汉武帝之手,已经成为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面对这样的情况,儒学怎么办呢?是将自己的正统地位拱手相让还是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对自身进行创新发展呢? 生:······ 第一子目 师:是的,儒学家当然不肯轻易走下历史舞台,现在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看一下第一子目“三教合一”的内容,并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3个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除了面对佛、道两家的挑战外,还有没有其他挑战?2.面对挑战,儒家学派提出怎样的主张?3.根据历史纵横的材料介绍和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为什么少数民族政权也崇尚儒学? 师:好了,时间到,有没有同学主动回答这些问题? 生:······ 师:感谢你的回答,老师想问问大家,“三教合一”是不是只局限于儒、道、佛三教合于儒教呢? 生:······ 师:其实,“三教合一”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也包括佛、道两家融合其他学派有益思想,不是单指儒家吸收其他学派的行动。而“三教合一”这一历史进程是不是也正好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坚持怎么样的文化政策呀? 生:“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文化政策。 师:至于少数民族政权大兴儒学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第二子目 师:儒学经过魏晋、唐时期,不断融合其他学派的有益成分,并对自身进行改造,到了宋代,逐渐形成了理学。那么理学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书本没有明确的答案,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进行思考,同时也结合本课第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定的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政治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批判继承。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正确评价理学和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讲述内容】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3 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 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 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 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 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