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1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名词解释:

双簧戏:

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成立,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会刊《新诗歌》。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

京派:

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文协: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孤岛文学:

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

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战国策派:

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铨、林同济。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2

第二章鲁迅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老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主要有《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变态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变态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

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

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

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

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一、1。“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

二、艺术多姿多彩。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但也常有诗意的抒情和以抒情手法为主的作品。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性格,但也不乏对人物心理、幻想等的描写和以心理刻画见长。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但在悲剧中常融进幽默夸张的悲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并有以讽刺手法为主的喜剧作品。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顺序为主,也有倒叙;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

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一、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

一、批判性(战斗性)。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中批判封建父权、夫权、妇女节烈观等等。后期杂文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内容。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对卑怯、保守等国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社会批评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击。这种批判,具有战斗的现实意义。

二、深刻性。鲁迅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富有辨证哲理。如《灯下漫笔》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性论断,是何等的深刻。《拿来主义》中批判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采取开放态度,以及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精辟。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一、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杂文广泛揭露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罪行。二、对旧中国社会、文明进行了更广泛的批判,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种种病态心理现象也予以深刻剖析。三、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表现在: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相结合。批判现实时,深挖坏种祖坟,批判封建历史时,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如《病后杂谈》等。辨证分析各种问题。能运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如作者后期能运用阶级分析揭示国民性在不同阶级阶层身上的不同表现,以及国民劣根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对比民族性优点作了开掘和发扬。四、后期杂文表现出一种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纪念左联五烈士。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形象性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二、抒情性。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三、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如《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复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如《铸剑》原文献只简略记叙复仇故事,鲁迅则着重于性格刻画,这是出自作家在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复仇者形象。

2、《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如《铸剑》是一浪漫主义之作,其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复仇者形象。

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为主,但也掺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如《补天》中女娲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等。这些现实生活内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作者还常使这些人物说些现代语,如“时装表演”、“莎士比亚”等。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一、《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这样的战士》中战斗显得英勇而悲怆。战士面对“无物之阵”这样的“绝望的抗战”反映了鲁迅的思想矛盾,也更体现了鲁迅的清醒执着,永不停息战斗的坚韧意志。《过客》中反映了在人生长途中战斗、探索的艰苦和矛盾,但不停顿地向前走,对旧社会绝无留恋的态度。

二、《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希望》希望与绝望的激烈矛盾。《墓碣文》自我解剖艰难痛苦。

三、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1、《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又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例:人物如过客;自然景物如天空、枣树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也都具有象征性形象。

2、艺术构思奇特,写梦境的作品有9篇,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告别。

3、《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神秘,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

4、《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贯穿全书的,是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育、道德、顽固派的批判。展示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艺术特色: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文体不很一致。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藤野先生》《范爱农》重在写人。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一、作为叙事散文,十分注意人物刻画,尤其是写人散文。人物性格鲜明,如长妈妈朴质、愚昧,范爱农耿直古怪,藤野先生严谨认真。

二、刻画人物方法有: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如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如实描写,如写藤野先生衣着马虎等。饱含感情,常有凝练的抒情文字。

三、全书贯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自己。“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迫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出走,成为爱国青年等。既具有传记意义,又因注意性格刻画,“我”又是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3

第三章郭沫若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如:《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磐》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不足之处: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基本思想是:1、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屈原》中的屈原代表的是爱国的政治路线,以郑袖等为代表的卖国路线。剧中的屈原受尽迫害而始终坚持斗争。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鞭挞了暴君的黑暗暴政。《虎符》写的是姬夫人舍身窃符,窃符后为不辱信陵君名声而自戕身亡。整个剧本贯穿着“把人当成人”的主题思想。《高渐离》歌颂义士高渐离为刺暴君秦王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雄气概,宣扬了“除掉暴君”的思想。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如屈原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如聂嫈在扬弟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现实矛盾等。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如屈原

潜到汉北以图再起。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屈原》作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其主题则是富有战斗性的。因此抗战时期的现实,和屈原时代的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表现在:剧作中屈原坚持齐楚联盟团结抗秦,反对强秦妥协的精神,具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现实意义。屈原的诅咒黑暗、呼唤光明的“雷电颂”,更是喊出了国统区人民的心声,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应和效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4

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胡适《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

主要思想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针砭时政,揭露军阀,如《威权》贯注着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否定、批判,如《孔丘》。表达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如《上山》,表达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如《人力车夫》,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感情,如《尝试篇》,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艺术形式: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一扫旧诗词雕琢粉饰是白话诗迥异于旧诗词的一大创新。平实、冲淡的意境。如《一颗星星》等平实的语言,常见的事物,含而不露的情调,展示出各自的韵味、意境。托物寄兴。如《乐观》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而以“树”为喻,表达不畏摧折、终将获胜的信念。在诗形和用韵上,句不论长短,声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

地位在于:最早尝试用白话写诗,思想倾向上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向一致。冲破旧诗律绝体的束缚,自创新制,是他的“诗体大解放”理论的实践。胡适是白话自由体诗的开创者,《尝试集》作为第一部白话自由体新诗集,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正因为是“尝试”,胡适的诗艺还不免幼稚,有明显的不足:一些作品还未脱旧诗的窠臼,散发出“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缺乏想象力,较少余香与回味;重理轻情,有些诗平铺直叙。胡适的“尝试”有勇,而创造无力。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主要艺术特色与风格有: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今人古籍、伟人平民等无所不谈。充分体现了语丝派自由随便、无所顾忌的创作态度以及作者本人的广见博识。恬淡从容,真率亲切。写法随便,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徐自在。如《乌篷船》以致友人书的形式,介绍故乡的风物,态度亲切随便,在不知不觉中洋溢着乡情和野趣,在潜隐中透露出深厚真挚的故土之恋。简素质朴,庄谐并出。含蓄耐读的“简单味”,有一种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倪焕之》是叶圣陶惟一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倪焕之形象的塑造,比较完整地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与遭遇。小说展示了倪焕之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倪焕之是一个小学教员,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他认为,改革社会在于人,而造就理想的改造社会的人在于教育。他有一套改革教育的思想,但真正实验时却受到社会恶势力的阻扰。但它的最终失败,却是因为理想化教育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很快被那个社会同化,教育救国的理想破灭了。倪焕之觉悟到改造社会,要走有组织的群众斗争的道路。他从农村到了上海,参加了“五卅”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忧愤而病死。倪焕之道路,说明教育救国、个人奋斗道路不能改造社会,必须走集体主义、群众运动的道路。这是作品重要的思想成就。

《倪焕之》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风光习俗,以工笔细描。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如《多收了三五斗》作者对农民的同情深深地潜伏在不露声色的笔致后面。同情与讽刺兼备,是作者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对于

潘先生等主人公,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自私自利,不由得要刺他们一下;但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既有讽刺,又有同情,于是讽刺也显得温婉。

结构多变,讲究结尾饶有余味。如《倪焕之》以一个人的遭遇为纵线;《多收了三五斗》无一中心人物,颇有散文风。《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难中》等不少小说结尾的艺术匠心,尤见功力。

语言平实、纯正。叶圣陶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主要思想内容有: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浪漫主义倾向和现实的内涵,外表浪漫实质写实。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使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借异域写故土,宗教氛围和爱情线索中常暴露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思想复杂性表现在他作品中的爱国民主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和宗教宿命倾向的矛盾;人物性格复杂性,如《缀网劳蛛》中尚洁,《商人妇》中的惜官,在逆境中,她们既有沉稳坚毅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宿命倾向的消极面。

简析许地山早期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

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有三要素: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为缅甸、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南国的自然、人文,风俗等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宗教氛围。既描写了许多宗教习俗和活动,更着重描写了具有宗教信仰的主人公的出世精神。爱情线索。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婚姻的线索。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许地山后期小说改变了早期小说的浪漫倾向,走上了切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代表作为《春桃》《铁鱼的鳃》。

1、《春桃》刻画了一位下层劳动妇女春桃,在命运恶浪的捉弄前稳健地驾驶着人生之舟。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同时出现两个男人,这位朴实坚强的劳动妇女作出了自己勇敢的选择,在“我是我自己的”的信念下,她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表现了劳动者在生活的重压下“相濡以沫“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准则。下层劳动者的真实描写,自尊自强的劳动女性的塑造,显示了作品以现实主义为特色。

2、《铁鱼的鳃》以报国无门的科学家雷教授的不幸遭遇、不幸结局为基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党当局的卖国政策,既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又暗示了“科学救国”纯属幻想。《春桃》《铁鱼的鳃》以切实的现实背景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改变了人们对他初期小说的观感,从浪漫传奇转向客观写实。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对人生哲理的玄想,是《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生本不乐”的佛教多苦乐观,他悠怨地对“死”的礼赞,流露出许地山思想的迷惘和矛盾。

平民主义的礼赞,如《落花生》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写质朴无华的落花生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自然地引发出为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夫妇情感的抒写,写闺房之趣相思之苦,透露出性爱有信仰、人性与佛性的冲突,以及二者由共处到对抗的经路,而以人本主义对禁欲主义的胜利表明了作者终于弃佛入世的心路历程。

艺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上《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

朦胧、洒脱的语言蕴含着破费咀嚼的玄理思辨。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山雨》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它主要思想有:

1、《山雨》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展现了当时北方农村在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双重阴影下广阔的生活图景。作品通过对中农奚大有一家悲惨生活的描写,把农民对故土的依恋、离乡的无奈和流入城市寻求生活的艰辛一一写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画出了一幅新时代的“流民图”。

2、对农民心态的细腻体察与表现。奚大有是个安分、憨直的农民,农村崩溃的现实,使这个依恋乡土的农民一步步离开了乡土,同时也一步步走上了反抗和觉醒的新路。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纵观王统照从20年代前到40年代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风格有着比较明显的数度转变,而对于象征的艺术手法,他始终都未释怀。以《沉思》为代表的早期小说,以女人体模特儿象征艺术之美。作者的暗示和象征往往失之虚玄。《沉船》的象征意味比起《沉思》多了点凝重。

现实主义的力作《山雨》标志着王统照从早期的象征趋向写实的重大转变。《山雨》展现的广阔生活画面正是当时中国现实“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象征。写实与象征较为融洽的结合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冰心的思想中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分》将教授与屠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室“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作者思想中开始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思想:《繁星》《春水》主要内容是对母亲、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母爱、童真与自然之美已融为一体。冰心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至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作者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对大自然的礼赞,也与作者对母爱的宣扬一脉相承。

艺术:受泰戈尔的《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托物喻理,常以哲理入诗。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思想:《寄小读者》是冰心著名的通讯体散文集,也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是叙写她赴美留学旅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贯串的是对母亲、童真、大自然的礼赞和热爱眷念祖国的感情。除这“三爱”之外,爱祖国是《寄小读者》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把她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艺术:《寄小读者》满贮诗情,写景如画,艺术上具有抒情诗、风景画的特色。

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

冰心的文学创作是多面的,小说、诗歌、散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其是散文。而贯串于她的文学创作的,是“爱”的哲学。冰心的“爱”的哲学,其内容包括母爱、童真、爱自然、爱祖国。母爱、童真、大自然三者以母爱为中心而有内在联系。童真是母爱的自然延伸,爱大自然与母爱也一脉相承。冰心的爱国主义也和母爱、亲友之爱,对祖国河山之爱密切相联。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内容。

冰心文学创作中的“爱”的哲学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加强作品诗情的作用。散文集《寄小读者》,是书信体儿童文学作品,写了作者赴美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爱”是她散文集的主要内容:父母之爱、兄弟亲人之爱,小朋友的爱等。在一切的“爱”中,母爱占着中心。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感情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

冰心的“爱”的哲学也有局限、不足。对于黑暗残酷的现实,“爱”的哲学显得苍白无力。

“爱”的哲学并非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指《背影》《给亡妇》等。

一、这类散文以致情感人,《背影》写父子之情、《给亡妇》写夫妻深情。二、艺术上的特点是:用笔朴实平淡,没有华丽的词藻;事件也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如写父亲为儿子送行、买橘子等。构思上,弃巧取平。结构缜密、剪裁得当、浓淡相宜、反复点题,在淡淡的笔触中营造浓浓的情意。朱自清的这类文章在朴素平淡的艺术形式中寓真情、风华。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朱自清的借景抒情类散文,指《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画。意境幽美,景物描写细致而有神韵,使人可感可触,如身临其境。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似诗如画的美景中,流露出作者的复杂情思。月下荷塘的美景,透露出作者追求刹那宁静的心境,反衬出作者因现实烦恼而产生的不宁静心情。文字优美清丽,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多样。比喻新鲜生动,运用通感的手法。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尤其是像以至情为特色的《背影》,以诗情画意为特色的《荷塘月色》等,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名篇,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朱自清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证明白话文也能写出漂亮的“美文“,巩固了文学革命的胜利成果。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将自己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如《背影》中父亲的深情,《给亡妇》中悼妻与自忏之情,《荷塘月色》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

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作者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如《背影》里的四次背影四次眼泪,《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处处见“静”。

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背影》的质朴,《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荷塘月色》里的26个叠词,颇有听觉的美感。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思想:《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

风格:自叙传的写法。露莎的经历几乎就是作者的前半生的写照。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作者对男女之爱虽然有所希望,而更多的却是疑惧。对异性的不信任感,导致了她对人生意义探究的答案倾向于“恨”,而不是爱。感伤、哀怨、悲观的抒情。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对女性婚恋题材的偏好。她触及了男女情爱中的各个侧面。作者本人坎坷而丰富的感情生活,使她对“爱情”、“婚姻”获得了相当深入透彻的理解。虽然她对人生问题的答案不同于冰心的“爱”,而反复地渲染异性的不可靠、爱情不是医治人生的灵丹。庐隐的这些作品确实能给青年人更多人生的真谛与警悟,在感伤哀怨的基调中投射出力量。

庐隐小说的基调,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低沉郁闷。作者对女性心理大胆、真率、细腻的剖白,与社会心理、道德标准紧紧相连,从而突破了单纯的男女之爱的描写.

简析《沉沦》的思想

《沉沦》的主人公“我”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

最后投海自尽。

小说大胆描写了这个受“五四”思潮的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性心理。追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

作品最后通过主人公之口喊出的“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表达了郁达夫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沦》和《南迁》中的“他”等,心中交织着个人的积郁与民族的积郁,更感自身的凄凉,强烈地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甚至表现出某种变态的心理。他们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但心中却始终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赋予形象相当深厚的感伤色彩。

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爱国主义如《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提出了控诉。人道主义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中通过“我”与烟厂女工、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的联系对比,流露出“同时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和对普通平民真诚的同情、挚爱,剖析了落拓下层知识者的心理及其在自渐中因受劳动者的感化趋于升华的过程。

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沉沦》中的主人公的精神心理、言行举止表现出颓废气息。在消沉的外表下,跳动着作者热爱美好人生,反抗黑暗现实的欲求上进的心。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自我的写真。“自叙传”的色彩。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这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二、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三、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如《沉沦》几乎都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四、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是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高度一致的。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郁达夫对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的实验,呼应了20年代时潮的一个侧面——浪漫而感伤的时代氛围。吟唱出张扬个性、崇尚感情、表现自我的文学咏叹调。从道德的角度、心理学的范畴对现代小说的表现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引领了一种以浪漫主义为其风神的小说派别,开创了鲁迅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不同的小说创作路向。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歌颂祖国、思恋祖国。身在美国,他笔下流泻出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表现在《太阳吟》、《忆菊》中、《孤雁》中他以流落的孤雁自比,从内心深处发出“不如归去”的感叹。他眷念的家不仅仅是小家,抒发的情也不是小“我”之情,在一定程度上,正准确地代表了所有身在异国心念故土的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态。反帝反种族歧视。一些诗篇中抨击了“金元帝国”的罪恶,护卫民族尊严,抒写华工的劳碌和遭受凌辱的境遇,喊出对民族压迫的沉痛抗议。如《洗衣歌》中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和中国人的正气以及民族自豪感。在平易的诉说中,包含着对同胞的深厚同情与尊敬。

对军阀统治下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信念。《死水》等为代表的一些直面中国现实的作品中,一面为祖国人民唱出了悲哀的歌声,表现出自己希望破灭的深深痛楚。另一面《一句话》中对自己心爱的祖国怀者总有“铁树开花”一日的信念,这就是一直浅埋在心底的“一句话”:“咱们的祖国”。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爱国主义诗篇。闻一多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诗篇具有反帝反封建憎恶黑暗现实、期盼祖国新生的丰富内容。

对新诗格律的理论提倡和创作实践。他提出新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死水》《忆菊》《洗衣歌》等,既有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又有“三美”的艺术形式。这对于纠正白话新诗创作中态度不够严肃、过于散文化的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闻一多是继郭沫若之后又一位对新诗成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诗人。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诗派有着很大影响。其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关于新诗“三美”的理论集中见之于他的《诗的格律》一文。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过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二十行。每行九字,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翡翠”等。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死水》《洗衣歌》等都称得上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徐志摩前期诗集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思想。由于作者长期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他的关于“新的政治、新的人生”的理想,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空想主义的混合物。如《婴儿》里,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为要寻一个明星》、《我有一个恋爱》抒发了作者对这一理想执着的追求。追求的过程中,他显得自信、乐观。由于他的政治理想与中国现实情况的矛盾,作者又感到这理想有如一个梦,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开山诗人,他的内心也不无悲凉之慨。这些诗篇中,闪耀着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诗魄。

反映现实社会。如《太平景象》《人变兽》揭示了反动军阀统治的罪恶,发出了对黑暗现实生活的诅咒。《先生!先生!》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这些诗篇,明晰地显示了诗人关注现实、憎恨封建军阀、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倾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描写爱情体验。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基础,有时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真挚、坦率地表现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如《起造一座墙》《望月》《决断》《翡冷翠的一夜》等包含着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

歌咏大自然。徐志摩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书”。不少诗作中,经常出现众多美丽的物象景观。如《再别康桥》《康桥再会吧》都以自己曾留学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景色为对象写出的佳作,抒发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徐志摩后期诗集主要有《猛虎集》和《云游》,主要思想有:随着革命的深入和爱情理想的破灭,他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他的资产阶级理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于是苦闷更深。表现了较深厚的消极悲观倾向。如《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表现的是梦的悲哀。对革命的实践和理论的恐惧和敌视。如《西窗》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白莲”、“琴弦”等

富有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沙扬娜拉》中心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婴儿》用产妇对腹中的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

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在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等手法。《再别康桥》开头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用韵上和谐中显出变化。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等都各有变化,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思富于想象力,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纤丽的风情。

15 回复:现文资料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乡民命运的同情,较多的流露出对旧制度、旧礼教的不满。如《柚子》。对一些善良的乡村小人物关爱,赞美他们纯朴的人性美和古朴的生活方式。如《竹林的故事》《桃园》田园山水之美有人物性情之美相得益彰。对于佳山秀水的留恋,加浓了废名小说的隐逸倾向,长篇小说《桥》中表现最为充分。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抒情小说,浪漫特色,充满恬淡清逸的抒情色彩,洋溢着田园牧歌的静雅气氛,传达出远离尘嚣的浪漫主义气息,从中透出一种悠悠的感伤。诗话小说,意境冲淡而诗情浓郁。自觉地把小说当成诗,追求独特的意境、独特的神韵。结构上大多属于散文化的小说结构,不重情节而重情绪、意境的渲染,颇具古典诗词含蓄而有跳跃性的特点。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作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对青春、爱情的歌颂,对生命的沉思。如《我是一条小河》。从平凡的生活中窥见社会与人生的真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了不平之鸣,也表达了知识者的苦闷。叙事诗的创作是冯至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所作的独到贡献。如《帷幔》从中国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中取材,反封建的色彩尤为浓烈。冯至的叙事诗,融抒情于叙事,为新文学叙事诗的起步,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5

第五章茅盾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

一、《幻灭》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主人公静女士从小在恬静的家庭中长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但现实的社会带给她精神世界的“幻灭”。“幻想破灭”成了她思想弊病。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

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无准备的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必然就回出现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

二、《动摇》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政府”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动摇,以致让人有机可趁。他对反动势力打击不够,立场也不分明。在对待爱情上也表现出“动摇”的本性。一方面是结发之妻的纯情包围;另一方面是时代女性的性感诱惑。方罗兰是属于即保留着传统道德,同时又呼吸时代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两者的选择中,他永远处在矛盾和动摇中。

三、《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在上海悲观、颓废等是他们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通过对张曼青的描写揭示教育救国梦的破灭;通过王仲昭揭示爱情至上主义的美梦破灭;通过史循揭示了“失败主义者“的失败;通过章秋柳揭示病态反抗者的悲哀。《蚀》中的这些主人公,都难以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只能用这种病态的反抗来宣告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他们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极地追求新的出路。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动摇》中对土豪劣绅胡国光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政治上他是个投机革命的老奸巨滑的狐狸,玩弄反革命的手腕,善于伪装保护自己。他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笑里藏刀,一旦革命是时机成熟,他就会毫不手软地镇压革命。生活上,在剥削阶级荒淫堕落的本质上,他给自己罩上了一层温和的面纱。他的大度蒙蔽了一大批革命者,使他很快钻进革命堡垒的内部。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一、再现与表现。作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描写视角(本意是客观的,本能又是主观的)。作品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相当逼真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动荡,革命运动的起伏,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的创作特征。

二、现实与象征相结合。如《追求》本是想写成“又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炬,去追求光明了”的,然而结局却是“幻灭”,它超出了客观描写的本意,而趋于本能的表现。作者常以象征主义手法赋予物体、自然景物等以特定的内涵。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茅盾《子夜》的主要思想成就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作品中描写的吴荪甫是上海工业界的巨头,他开办了规模很大的丝厂。作品还写出一些中小工业资本家,但他们的公司、工厂最后都以经济破产结局。破产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买办资本家、国民党政权的压迫。各种压迫使得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再加上军阀大战,农村经济破产,更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吴荪甫等的失败结局,说明了实业救国道路是不行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②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等的压迫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吴荪甫等使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罢工。③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刻揭示。小说中矛盾的焦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运。资本主义列强的在中国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危及民族工业,而国民党政府也以苛捐杂税来排挤民族工业,买办资本家操纵中国的金融、公债市场破坏民族工业,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在这重重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破产结局。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一、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

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子夜》里的赵伯韬是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走狗,并且与反动统治阶级有关系,后台的撑腰,他完全主宰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他的目的是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在赵吴斗法中,他设下了个大陷阱,不遗余力地要把民族工业置于死地。作者还用他荒淫的生活方式来揭示他骄奢的性格特征,他玩弄各种女人,并以此为豪。在他带有兽行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气的洋奴精神。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一、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径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二、心理描写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主要有两点:1、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果敢、自信和动摇、悲观。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2、《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子夜》是现代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它描写了工厂生活和工人运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买办资产阶级的活动,金融、公债市场的风波,都市各阶层人物的面貌。它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标志着矛盾短篇小说成熟期的到来。这些小说融外来形式技巧于现实主义的再现创作方法之中,深刻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和农村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以及农民、小商人的悲剧命运。

1、《林家铺子》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小镇林家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婚姻纠葛为副线,两线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整个作品的情节有起有伏,分层铺开,首尾照应。作品以林老板与黑麻子、卜局长之间的冲突为主要矛盾,又以若干小事件作为多头线索,展开纷繁的细节,使得情节发展有张有弛,而有井然有序。

3、《林家铺子》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掠夺和欺压小商人以及农民的罪行,从而挖掘了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中下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之根源。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以三部曲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农民迅速破产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定会走上反抗道路的历史必然。

1、《春蚕》通过描写30年代沪凇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同时勾勒了两代中国农民不同的思想与行为,预示着他们所走的不同道路。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多多头却是一个正在觉醒之中的中国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化身(从他对荷花的态度上

可以看出他与众不同的思想)。他在勤劳这点上与老一代农民有着共同点,与老通宝相比,他显得豪爽、热情,更有独立见解。

2、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在工细的笔墨中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3、作品用极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养蚕的程序、礼仪等民俗风情,为烘托人物的心境作了殷实的铺垫。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白杨礼赞》、《风景谈》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写的散文名篇。思想上:歌颂北方敌后军民团结一致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扰抗敌斗争的崇高精神,歌颂延安人的新生活、新风貌,歌颂延安精神。

艺术上:《白杨礼赞》借物咏怀,具有浓郁象征色彩,景物、抒情、议论融为一体。《风景谈》吸取电影的艺术手法,由六个场景组成,注意光、影、色彩、音响的搭配,有极强的画面感。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6

第六章老舍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地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造成祥子的悲剧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买自己的一辆车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他不可能以一己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强扭的瓜”。这个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强男的悲剧。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奋斗的理想。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者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祥子的悲剧在于他的长期“执迷不悟”。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接踵而来的打击使祥子滋生了自暴自弃。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去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

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生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他的道德之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小说的思想:1、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2、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祥子走的是个人奋斗的道路,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在屡受打击后,个人奋斗就变为自暴自弃,从自私自利变为损人利己。小说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也揭示了悲剧的思想根源。说明祥子个人奋斗道路是走不通的。

分析祥子的形象。

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地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姿态。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形象的意义: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1、老舍的长篇小说《二马》思想上的重要特色是对国民性的剖析。作者把二马放在英国环境中考察,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老马、小马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剖析中国民族性弱点。老马是中国老派人物,人虽正派,但抱残守缺,他的人生哲学是“好歹活着吧”。他无所作为,一辈子未做过官却又是官迷,开口闭口以做官为上等。小马则是感作感为,富有进取心,具有面向潮流走向开发的个性。在中英民族性对照和新旧两代人对比中,小说对以老马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弱点作了深刻批判。

2、小说也暴露了英国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艺术上:《二马》标志着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通过对人物的不合时宜的可笑行为的描写引导读者在笑中反思。如老马在店铺中摆店主架子,开着店铺却瞧不起做买卖,重面子轻法律等。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寓言体小说《猫城记》写一个漂流到火星上“猫国”里的机师在猫国都城的所见所闻,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为一个行将没落的社会(当时的中国)写照。作品借猫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对革命力量进行了不正确的嘲讽。在对民族前途的瞻望上,又染有比较浓厚的悲观色彩。作品的基本倾向则是表达了对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政权的无情抨击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民性的严厉批判。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和几个科员及其家庭风波的描写。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科员们整天无所事事、勾心斗角。如一肚子坏水的科员小赵。作品虽然描写的是点滴小事,但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的社会制度。暴露和批判了因循守旧、凡庸的国民劣根性和生存哲学,对这种小市民性格和性格形成的社会生活环境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挖掘。如主人公张大割就集中了北平市民社会的凡庸空气。

艺术上:《离婚》标志着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语言含蓄而机智,幽默适度而有节制。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老舍的短篇佳作有《月牙儿》《微神》《断魂枪》。《月牙儿》写母女两代被迫为娼。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月牙儿”贯穿全篇。“月牙儿”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还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加强了作品的诗的韵味。作品兼具散文诗之风,抒情味极浓。《微神》也写暗娼。主人公自尊而倔强,不受人怜,具有人性美,艺术上也具有诗情浓郁特点。《断魂枪》写拳师,写时代巨变中名拳师沙子龙的复杂心态。理智上认识到时代的狂风已把过去的世界连同自己的事业吹走,感情上却对过去的世界有着无限的留恋。这一人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

2、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有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

3、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二、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

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心理描写就补充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个性。以动作、情状写心理。从语言方面写心理。通过作者直接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的心理。借助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祁老者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的长者: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活。当侵略者点燃的战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他还一厢情愿地力图保住自家的安宁。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闻。他持有传统观念的偏见,瞧不起大杂院的普通人家。当战争初起时,他认不清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但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击碎了他安度晚年的幻梦,他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和反抗的种子,他怒斥侵略者的罪恶和卖国者的丑行。老一辈北平市民觉醒的过程,在祁老者身上得到了信服的反映。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

江苏自考06092工作分析-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1、许多中外学者如管仲、荀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当斯密等都论述并强调它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的作用。(多) 2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1747 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 现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他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单、填) 3、1950 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单) 4、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有:(1)工作分析者面临的挑战;(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3 )工作面临的困难;(4)工作条件的 变化。(多) 5、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 )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4)对客户 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简、多) 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 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名)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在岗位说明书中。 (名) 3、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名) 4 、职责:是指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加以表达。(填) 5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单) 6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单)

自考金融法笔记

金融法串讲笔记 第一章中央银行与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第一编金融机构与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央银行法概述 [单选]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主管金融市场的政府部门。 [单选]《中国人民银行法》于1995年3月18日审议通过。 [单选]我国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内的金融交易关系和金融管理关系。 [单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 [单选]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开支来源于财政,其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收入全部上缴国库。 [单选]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出现亏损,则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 [单选]人民币的发行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 [名词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它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金融事业的行政机关,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简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有哪些? (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发行货币,管理货币流通; (3)依法审批和监管金融机构; (4)依法监管金融市场; (5)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6)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的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7)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8)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工作。 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 [单选]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当然委员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业务 [单选]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最直接的调节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 [单选]中国人民银行贷款的主要用途是解决商业银行临时性资金不足。 [单选]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不能透支,主要目的是阻止通货膨胀。 [单选]在我国决定商业银行票据再贴现利率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 [单选]我国国库的存款货币以人民币计算。 [名词解释]存款准备金制度:指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款额,缴存中央银行指定账户的制度。 [名词解释]基准利率:指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 [名词解释]再贴现:指当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取得贷款,这种贴现就叫再贴现。 [名词解释]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从事买卖业务,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或汇率等指标,这种业务称为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监管分工 [单选]对金融市场实行监管的终极目的是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2004年2月1日。 [单选]在我国,对银行业负有监管职责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 [简答]银监会的监管范围有哪些? 中国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此外,银监会的监管范围还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其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其他境外的业务活动,也都属于银监会的监管范围。 [论述]试述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之间的监管合作。 (1)信息共享。监管金融市场的基础也是金融信息的调查与统计,银监会等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也有权要求被监管对象报送财务资料以及相关信息,但各自关注的重点不同。为避免增加报送机构的成本,同时也提高各监管者之间的监管效率,《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监法》都规定了信息共享制度。 (2)检查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或维持金融稳定职责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有权建议银监会对特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 (3)共同制定特定事项的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市场运行的监测与银监会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管只是侧重点不同,在业务领域上有时是交叉甚至重合的,这就需要两个机构进行互相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及《银监法》都列举了一些需要两家机构共同决定的事项。 第五节银监会的监管与处罚措施 [单选]城市信用社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债权人利益时,银监会可以对其进行接管。 第六节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法律责任 [简答]银监会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1)渎职责任: 不论是滥用职权,还是玩忽职守,都属于监管过程中的渎职行为。除行政处分外,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397条渎职罪的规定。 (2)违反保密义务的责任:

自考中国税制问答题和计算题整理复习过程

第一章税制概述 1、对税收概念的理解 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2、税收的三性及关系(10-4 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 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3、简述税收的本质(08-4 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具体来说: 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国家通过税收取得财政收入。征税的过程,就是国家把一部分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以税收的形势变为国家所有的分配过程。 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其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实现的分配,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4、简述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2-4 ⑴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反映社会主义税收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是满足全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必要扣除的一种形式。 ⑵社会主义的税收“用之于民”反映了税收所代表的这部分社会产品货国民收入,归全部社会共同占有,为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 5、按照税法的效力不同,可以将税法分为几类 按照税法效力的不同,可以将简洁分为税收法律、法规、规章。 ⑴税收法律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 ⑵税收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地方立法机关根据其职权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授权,依据宪法和税收法律,通过一事实上法律程序制定的规范性税收文件。

江苏省自考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06092工作分析重点复习资料 一、单选1*20=20 1. 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p2 2. 1747年,狄德罗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实施了一次工作分析,据说他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工作分析的人 3. 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p2 4. 系统的工作分析是在美国科学管理之父——F.W.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2 5. 1950年,赛迪.范提出了“职能职业分类计划”理论p4 6. 工作分析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p8 7.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p1 9 8.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p19 9. 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19 10. 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p19 11. 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p 20 12. 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p20 13.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的一个最关键主体p21 14.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p21 15.工作分析内容的确定是进行工作分析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p26

16.系统原则: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p30 17. 动态原则: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p3 0 18. 参与原则: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p30 19. 经济原则:工作分析是一项非常费心费力费钱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组织的各个方面。P31 20. 岗位原则: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即分析完成这个职位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与条件,而不是分析在岗的人员如何,否则会产生防御心理等不利于工作分析结果结果的问题p31 21. 访谈法即适用于短时间可以把握的生理特征的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能把握的心理特征的分析p40 22. 除访谈法外,问卷法也是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工作分析方法之一p 48 23. 一般来说,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外显行为特征的分析,适用于比较简单、不断重复,又容易观察的工作分析 24. 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对价值的纬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对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p88 25. 职能工作分析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培训与职业服务中心的职位分类系统p90 26. 通用技能就是指是人能够将事、人和信息(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虽然受个人偏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联系的程度存在差异p91

自考中国税制重点简答汇总

简单说明我国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依据。 标准答案:中央税:属于税源集中,收入较大的税; 地方税:税源分散,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税;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中央与地方两方积极性。 简述税务机关的权利。 标准答案:执法的相对独立权;征税权(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利);税法解释权;估税权;委托代征权;责令提供纳税担保权;税收保全权;强制执行权;行政处罚权;税收检查权;税款追征权。 简述“三性”特征的关系。 标准答案:(1)“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的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3)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4)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5)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简述全额(率)累进税率与超额(率)累进税率的区别。 标准答案:(1)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税率不同。全累负担重,超累负担轻。 (2)全累的最大缺点是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累负担不合理,而超累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3)在各个级距上,全累税负变化急剧,而超累变化缓和,也就是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长,税款的增加,全累较快,超累较缓和。 (4)在计算上,全累计算简单,超累计算复杂。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标准答案:(1)前转(由卖方向买方转嫁);(2)后转(由买方向卖方转嫁,厂商让利); (3)消转(提高效益,消化掉税负)。 试比较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的优缺点。 标准答案:——比例税率:优点:(1)计算简便。(2)不论征税对象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不影响流转额的扩大,适合于对商品流转额的征税。 缺点:对收入调节的效果不理想。就高,低收入者难以承受。就低,对高收入者缺乏调节作用。 ——累进税率: 优点:(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多得多交,少得少交,无得不交,最适合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2)据以征税,将缩小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缺点:计算和征收都比较复杂。 ——定额税率: 优点:(1)计算简便,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2)征税对象应该是价格固定,质量和规格标准统一的产品。(3)有利于企业改进包装。(4)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客观上会减少税收收入。 论述现代国家税收的经济职能。 标准答案:(1)调节总供求平衡。一般而言,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总需求膨胀时,,应采取增税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低于社会总供给,出现总供给过剩时,应采取减税政策。 (2)调节资源配置。直接税,主要是各种所得税,直接影响投资报酬率,进而影响投资倾向;间接税直接影响的是消费水平,进而影响投资规模的变化,同

2015年自考中国税制考点:税率

2015年自考中国税制考点:税率 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即税额除以征税对象的数量。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度。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即应纳税额除以征税对象数量。 实际税率是实纳税额与实际征税对象的比例,即实纳税额除以实际征税对象数量。 在实际征税中,由于计税依据、减免税、税率制度等不同原因,纳税人实纳税额和应纳税额会不一致,实际征税对象数量与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数量也会不一致,实际税率也就反映了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真实地反映了纳税人的负担,应注意到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的差别。 我国现行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的等比关系。不因征税对象数量的多少而变化。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按一个比率征收的税制。 如交通运输业营业税的税率是3%,不论纳税人的营业额是10元,还是10000元,税率都是3%. 这种税率,税额随着征税对象数量等比例增加。在一般情况下,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相同。 比例税率可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 1.单一比例税率 即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税率。 如: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税率为25%. 2.差别比例税率 即一个税种规定不同的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按使用范围可分为: 第一,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如:化妆品适用30%消费税税率,高档手表适用20%的消费税税率。 第二,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如:交通运输业适用3%的营业税税率,服务业适用5%的营业税税率 第三,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如:市区的城建税税率是7%,县城或镇的城建税税率为5%. 3.幅度比例税率:国家只规定最高税率和最低税率,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在此幅度内自由确定一个比例税率。 (二)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量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量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税额与征税对象有数量相比,表现为税额的增长幅度大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增长幅度。累进税率对于调节纳税人收入,有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各种所得税一般都采用累进税率。 1.累进税率从形式上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累进税率的一种,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收。 (2)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一定数量的征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总体上讲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定义法,二是公式法。 2.按不同依据划分累进级距 累进税率的形式有两种(全累和超累),但是划分累进税率级距的依据多种多样,可以有:销售利润率、环比工资增长率、工资计税基数等等。 需要注意两个概念:

自考《工作分析》主观题重点内容1

自考《工作分析》主观题重点内容 名词解释: 1.工作描述:工作描述主要是解决本工作主要干什么的问题,它是对有关工作职责、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工作对人身安全危害程度等工作特征方面信息进行描述。 2.工作丰富化:也叫充实工作内容,是指在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上作具体改变,使得员工对计划,组织,控制和个体评价承担更多的责任。 3.工作评价因子:是用来评价管理类工作相当价值的维度,即用来衡量某一管理工作(职位)相当其他工作(职位)而言对组织的贡献度有多大,通常薪酬专家们应用他们来确定职位或工作的薪酬等级,并最终确定他们的薪酬水平。 4.关键事件法:是一种由工作分析专家、管理者或工作人员在大量收集与工作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详细记录其中关键事件以及具体分析其岗位特征、要求的方法。 5.报酬要素:是指一个组织认为在多种不同的职位中都包括的一些对其有价值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组织战略的实现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 6.工作分析系统的实用性:是指运用某种工作分析系统进行工作分析的可行性与难易程度。 7.工作要素法: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的人员倾向性工作分析系统。他的目的是确定对成功完成特定领域的工作有显著作用的行为及此行为的依据。他的开放性在于它研究的行为或行为的特征要素与其他工作分析系统所研究的行为或行为的他在要素有所不同。 8.管理工作因子:是一组描述工作内容的因素,根据不同职位工作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管理工作因子,可以使工作描述更容易。 9.工作说明书:就是对有关工作职责、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工作对人身安全危害程度等工作特征方面信息进行描述,以及规定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品质、特点、技能和工作背景或经验等发面要求的书面文件。它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任职要求)两部分组成。 10.工作任务:是指在工作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要素的进一步分解。例如:回答客户的电话咨询。 11.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电话。 12.面谈法:又称访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者就某一职务或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专家等人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面谈的程序可以标准化,也可以非标准化。 13.管理工作因子:是一组描述工作内容的因素,根据不同职位工作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管理工作因子,可以使工作描述更容易。 14.任务清单分析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工作倾向性的工作分析系统。任务清单系统一般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用于收集工作信息的一套系统的方法、技术;二是与信息收集方法相匹配的用于分析、综合和报告工作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 15.工作调查:是指为了改进已经与现实状况不相适应的工作说明书,重新进行工作再设计而进行的调查活动。 16.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工作要素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职位说明书之中。例如:接电话。 17.观察法:是指由有经验的分析者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过程,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某一时期工作的内容、程序、形式和方法。 18.工作分析系统的效度: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所要测量内容的真实含义。对工作分析系统而言,就是指某工作分析系统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被分析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对任职者的要求。 19.工作评价:是指通过一些方法来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具体来讲,

【自考真题】2018年4月自考00146中国税制试题含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税制试卷 (课程代码00146)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负担的税收制度要素是 A.税率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2.随着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其体现的税收职能是 A.稳定经济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财富分配职能 D.财政收入职能 3.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性扣除的增值税类型是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扣除型增值税 4.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下列款项中,不计入增值税销售额的是 A.提供包装物而收取的包装物租金 B.购买方延期付款而收取的延期付款利息 C.提供运输和装卸服务而收取的运输装卸费 D.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5.按月申报纳税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增值税纳税申报的期限为 A.当月月末 B.次月的l0日内 C.次月的l5日内 D.次月的20日内 6. 国产小汽车消费税的征收环节是 A.使用环节 B.出口环节 C.批发环节 D.生产销售环节 7.下列用途的自产应税消费品,不缴纳消费税的是 A.用于在建工程 B.用于职工福利

2010-2014-年-自考-《金融法》简答论述整理

2010-2014-年-自考-《金融法》简答论述整理

2010-2014 自考《金融法》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简述银行卡持卡人的主要义务11-254 32.简述法律禁止设定抵押的财产。 33.简述信托中受托人的义务。 34.简述期货交易中的限仓制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5.试论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及职责。 36.试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必要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国外金融市场实践中防范金融风险的防线。 32.简述委托贷款的特征。 33.简述外汇的种类。 34.简述公司债券上市后信息披露的义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35.试论银监会的监管与处罚措施。 1、试论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1-1-1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是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流通量的调节来实现的,这就需要运用特定的工具,称为货币政策工具,它是实现货币政策的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可以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债和外汇等。 (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款额,缴存中央银行指定的账户。缴存中央银行指定账户的款额,称为存款准备金。这部分款额与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2)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称为基准利率。它通常是整个社会利率体系中处于最低水平、同时也是最核心地位的利率。商业银行给客户的贷款利率受基准利率的影响。 (3)再贴现率:再贴现率也是中央银行影响商业银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形式。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以票据为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活动。而当商业银行自身需要资金,但贴现票据仍未到期时,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取得的贷款,这种贴现就称为再贴现。中央银行根据一定的比率从票据全款中扣取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这一比率即为再贴现率。 (4)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与一般政府部门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它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从事买卖业务。中央银行从事这种业务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或汇率等指标,这种业务称为公开市场业务。 2、试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及其职责。1-2-10

自考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复习资料资料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 1.工作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工作分析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分析、工作流程分析、工作权限分析、工作关系分析、工作环境条件分析、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2.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应慎重,主要应考虑哪几种因素?①工作的结构性.工作分析系统的选用首先取决于工作的结构性.②产业的类型.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与产业的类型相关.③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也影响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④企业价值观.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价值观中对人性的假设.⑤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对象也与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密切相关. 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其含义以及作用?内容: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标识、工作概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工作联系、工作的绩效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工作规范. 含义及作用:工作说明书是对企业各类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内容与方法、工作应用实例、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以及人员资格条件等所做的统一要求. 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4.科学编写工作说明书,应注意哪几方面?1.高层的支持和认可.在编写工作说明书之前,人力资源的经理一定要和相关的高层领导进行讨论,明确工作分析的意义,正确定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取得领导对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编写的理解和支持.2.员工的参与和配合.企业在编写工作说明书时,各部门的主管以及员工应该积极参加人力资源部提供的编写技术培训、指导和审核.人力资源部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向员工宣传制定工作说明书的意义,界定说明书中各项内容的含义.3.逐步分层实施.(1)开展工作分析与调查.(2)界定部门职责(3)分析部门职责(4)分解部门工作任务.4.使用规范用语.规范工作说明书的描述方式和用语关系到工作说明书的质量,因此这一工作不容小视. 5.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工作说明书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会给工作岗位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企业编写出规范的工作说明书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工作说明书的动态管理机制,由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5.编制工作说明书的一般准则是什么?(案例分析题)1.确定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工作说明书的内容要依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加以调整,可简可繁.2.选择工作说明书的格式.可以采用叙述式,也可采用表格式.3.界定岗位.必须指明工作范围和性质,可以使用“为部门”或“按照经理的要求”这样的词语来说明.4.使用专业词汇.在编制工作说明书时,选用最专业的词汇来表述,比如分析、收集、分解、监督等.5.使用规范文字.工作说明书应使用规范文字填写,字迹要清晰,地方不够可续页. 6.使用正确的表述方式.如使用简明、直接的语言;每个句子应该以动词开头;每个句子必须反映出一定的目的,应该使用让读者一目了然的表达方式;不必要的词语应省略,在使用那些只有唯一含义的词语以及用来详细描述工作方式的词语时,要小心谨慎;对于工作任务的描述应能反映所分配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任职者的性格特征. 7.使用统一的格式.所有的工作说明书最好都用统一的格式,注意整体的协调,做到美观大方. 8.多层次、多角度审核把关.为了搞好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需要企业最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典型岗位代表、部门经理及主管和员工代表、外聘工作分析专家协同工作,共同审核把关. 6.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在安排各类岗位及人员的比例时,应处理好哪几个关系?1.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生产岗位的比例.直接生产岗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处在生产第一线,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非直接生产岗位,为直接生产岗位提供服务,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是必不可少的.2.企业中生产工人内部基本工人岗位与辅助工人岗位的比例.基本工人岗位与辅助工人岗位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岗位,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它们两者之间的比例,要根据生产条件和各自的工作量大小进行合理安排.3.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在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由于劳动分工的不同,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工种.这些工种需相互协作,才能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地进行.4.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企业在保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减少管理工作失误的前提下,应力求降低管理人员的比重,消除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地现象.5.服务人员与全体员工的比例.企业内部的各种服务性岗位,应

00146自考中国税制考前复习重点

001461110中国税制 1.税收“三性”中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税收的“三性”是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其 核心特征是无偿性。 2.简述税收的含义?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社会再生产的 总过程中,是一个分配过程. 3.征税权利主体是什么? 征税权利主体是指征税方。 4.简述我国税法的分类? 我国税法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和规章。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 言是否对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 是对等的。 6.什么是偷税?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 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 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 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是偷税。 7.什么是抗税?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 8.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什么权利? 国家征税行使的是一种政治权力。 9.委托代征权是否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委托代征权不属于纳税人的权利. 10.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什么? 税收征缴采取方式的是强制征收。 11.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哪些? 税收财政职能的特点有:适应范围广泛性 ;取得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的稳定性12.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什么措施 ,体现的是经济职能? 税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实行低税或补助 ,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职能. 13简述税收的三个形式特征? ⒈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具体表现 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税法 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必须遵守。⒉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国家征税后 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从财政活动 的整体来看,税收最终通过政府提供公共 产品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体现了税收取 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就某一具体的 纳税人来说,其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消费的 公共产品中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相等的。⒊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 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 定的特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 变。 14简述税收“三性”的关系? 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 ,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 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 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 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15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 言是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否对等?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而言是 对等的,但其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 16税收职能中,最首要的、基本的职能是 什么? 税收职能中,财政职能是最首要的、基本 的职能。 17简述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税制要素是指构成一国税制的基本要素, 尤其是构成税种的基本元素,也是进行税收 理论分析和税收设计的基本工具。它包括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 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 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为税收制度 的基本因素。任何税种如果缺少这三个要 素中的某一个,均不能成立。税收分类是 按一定标准对各种税收进行的分类,一个 国家的税收体系通常是由许多不同的税种 构成的。每个税种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 能。 18什么是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指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 标准。 19从价计征的税收,计税依据也称为什么 ? 计税金额 20在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 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税率 21最能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什么? 超额累进税率 22简述税收要素的构成? 税收要素的构成: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等。 23什么是超额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 高的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 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 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 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等于按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24简述税负转嫁的概念及其形式?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 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 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 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 25什么是间接税? 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 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 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26对收益额课税,税负不能转嫁,属于哪 类税? 直接税 27用于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征税对象 28根据税负是否可以转嫁,我国现行税收 可分为什么? 直接税和间接税 29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和联系? 起征点不等于免税,起征点是对征税对象应 当征税的数量界限。征税对象达不到起征点 的不征税,达到并超过起征点,按全部数额 征税。免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 额不予征收。两者的区别是:起征点是不需 要纳税,即没纳税义务;免税是应该纳税而 国家减免,有纳税义务而不需要实际交纳, 其法律性质是不同的。两者的法律地位也不 同,由于起征点是决定是否具有纳税义务, 所以一般只有国务院才能设立起征点,而免 税则根据国务院的授权税务总局也可以免税。 起征点是不到不征,达到或者超过全额征收; 免征额是不到不征,达到的就其超过部分征收。 30什么是税收实体法? 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 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主要内容 包括纳税主体、征税客体、计税依据、税目 、税率、减免税等,是国家向纳税人行使征 税权和纳税人负担纳税义务的要件,只有具 备这些要件时,纳税人才负有纳税义务,国 家才能向纳税人征税。 31简述税制原则? 税制原则即税制建立原则,是一个国家在设 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判断税

自考《工作分析》考试重点与答案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1 办公室主任是( A ) 、 A.职位 B.职责 C.职务 D.职业 2、在四种工作分析的结果中,(D )涉及围最广、最全面 A.工作描述 B.工作说明书 C.资格说明书 D.职务说明书 3 、工作活动中不能在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是(A ) A.要素 B.任务 C.职责 D.职位 4 、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要求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称为( C ) A.职系

B.职门 C.职级 D.职等

5、(D )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A. 岗位设计 B. 薪酬设计 C. 培训考核 D. 工作分析 6 、在工作分析中,工作隶属关系的描述应属于( C )中 A. 工作名称 B. 工作概要 C. 工作识别 D. 工作环境 7 、工作分析作为一种活动,主体是工作分析者,对象是工作,对象不包括(D ) A. 组织体系 B. 工作责任 C. 工作技能 D. 工作心理 8 、如果是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环节调查入手进行的工作分析活动,属于 ( B )的工作分析类型。 A. 岗位导向型 B. 过程导向型 C. 单一目的型

D. 多重目的型 9 、工作分析中的计划环节,不包括( A ): A. 做好时间安排与制定分析标准 B. 确定工作的目的与结果使用的围

C. 界定所要分析的信息的容与方式,预算时间费用 D. 组建工作小组,分配任务 10 、工作分析中的设计环节,不包括( B ): A. 选择分析方法和人员 B. 明确分析客体,选择分析样本 C. 选择相关背景信息 D. 选择代表性工作进行分析 11 、在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与运用指导的五个环节中,信息分析之前必须进行工作信息审查,审查的重点为( C ) A. 组织架构和业务设置 B. 综合归纳与分类 C. 工作的性质与工作的功能 D. 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12 、( A )主要是对工作环境、工作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等相关资料的全面 记录与说明。 A. 工作描述 B. 工作说明书 C. 资格说明书 D. 职务说明书

4月全国自考《中国税制》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税制》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46 注: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并不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CAB 6-10:CDCCA 11-15:ADA DD 16-20:ACADB 二、多项选择题: 21:无 22. ACE 三、简单题: 26.简述税收的财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 答:税收的财政职能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用范围的广泛性。 (2)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 (3)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27.简述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概念: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最早于1799年在英国创立,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开征了这一税种。 (一)实行分类征收 (二)累进税率与比例的税率并用 (三)费用扣除额较宽 (四)计算简便 (五)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税方法 28.简述契税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契税是在转移土地、房屋权属订立契约时,由承受人交纳的一种税。 作用:契税实行40多年来,在搞好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的管理,增加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①征税对象不符合宪法规定。宪法规定土地不得买卖,原《契税暂行条例》则规定对土地所有权买卖征收契税,明显与宪法相抵触。 ②税负不公。原来的契税只对个人、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征收,对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免征的,这不符合公平税负的原则。 ③原《契税暂行条例》关于征收机关、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已经大大落后于形势,影响了契税的征收,税源大量流失的情况难以得到遏制。 29.简述印花税的纳税方法。 答:(1)自行贴花办法即“三自”纳税办法,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时,应当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和适用的税目税率,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自行购买印花税票,自行一次贴足印花税票并加以注销或画销。 (2)汇贴或汇缴办法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法真题模拟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法真题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法》真题,课程代码:05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决定商业银行票据再贴现利率的机构是( ) A.商业银行 B.中国人民银行 C.银监会 D.证券交易所 2.中国对银行业负有监管职责的机构是( ) A.中国银行 B.中国证监会 C.中国银监会 D.财政部 3.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为 人民币( ) A.5000万元 B.1亿元

C.5亿元 D.10亿元 4.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商业银行破产的主体是( ) A.商业银行的债权人 B.银监会 C.商业银行的债权人和银监会 D.国务院 5.信托公司对外担保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 ) A.20% B.30% C.50% D.7 5% 6.法理上能够认为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本质上讲是一种( ) A.监管法律关系 B.契约关系 C.担保关系 D.投资关系 7.按照现行金融监管规章,冻结银行存款的期限最长为( ) A.3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2个月

8.存款人死亡时,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取得存款,应办理继承权证明书,为其办理继承权证明书的机构是( ) A.公安局 B.当地县政府 C.公证处 D.村委会 9.按照贷款是否有担保,贷款可分为( ) A.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与票据贴现 B.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 C.信用贷款与票据贴现 D.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 10.有权决定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的机构是( ) A.中国人民银行 B.国务院 C.银监会 D.商业银行 11.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 A.不得设定抵押 B.一并抵押

1月自考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复习重点教学内容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P1第一段【工作分析是…的基本依据】 工作分析:是指将企业中所有的工作,按其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资格条件等)进行分析比较,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管理文件,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归类,以作为招聘考核培训晋升确定报酬的基本依据。 P1任务:任务是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 职责:职责是指由一名员工承担的各项任务组成的工作活动。 岗位:岗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中由特定人员说承担的一项或多项职责的集合。 工作:工作是一组主要职责相近的岗位的集合 职业(位):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P2工作分析原则(4点) 1.系统原则 2.能级原则(能级代表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岗位功能越大,能级越高,价值越高) 3.标准化原则 4.最优化原则 P2工作分析的内容(6点) 1.工作职责分析(是工作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确定任职资格的依据,绩效评估的对象) 2.工作流程分析 3.工作权限分析 4.工作关系分析 5.工作环境条件分析 6.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P4工作分析的项目(15点) 1、工作岗位名称 2、工作岗位数量 3、工作部门 4、工作任务 5、工作职责 6、知识 7、技能 8、经验 9、教育 10、所使用的工具,设备 11、与其他工作关系 12、体能要求 13、工作环境 14、工作人员特性(特殊能力) 15、工作时间 P5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7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 1.使人力资源规划更为准确(工作分析可以准确提供企业中各种工作人员的数量,质量情况,提高规划的准确性) 2.使工作职责更为明确 3.使工作设计更加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