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任进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各位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题目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里指出,要增强全面法治观念,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并且把它作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以,今天我就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的精神向各位汇报学习研究、体会。讲这几个问题。首先介绍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第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第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第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讲四个问题。

课程前言:法治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将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说明了全民的法治意识和全社会的法治理念、管理水平对于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什么是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发自内心的崇尚、认可、遵守和服从。而法律要得到实施,需要对法律有崇敬之心、敬畏之心、信仰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宪法的权威出自人民真诚的信仰。他还说: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就要信仰法律。

那法国的思想家卢梭还曾经说过这样子的话,他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也是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所以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不相信法律,或大多数人都认为法律解决不了问题,那我们就不可能建设成为法治的社会,也不可能建设一个法治的国家。

所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树立法治的意识才能为科学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来奠定思想基础。

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设法治国家,那这个法治国家要求国家是法治的国家,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所以法

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何为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有什么基本特征?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法律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准则了,整个社会按照法律规范来运行,所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我们不能想象,我们全社会如果没有树立比较强的法治意识,我们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法治的社会,我们不能说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法治的国家。所以,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建设法治社会。

另外,我们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了。所以,我们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一些群体性事件,这些都损害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那我们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就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矛盾以维护稳定。所以我们建设法治国家也要求我们要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这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

要。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作为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四中全会指出,人民的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的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四中全会决定还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的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的遵守者和坚定的捍卫者。

那四中全会的决定还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以及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的机制,这四项主要任务。那现在我就根据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分别就这四个问题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首先,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来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那只有树立了法治思维,那在全社会树立了法治的意识,那我们才能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才能形成人人守法,个个尊法,全民维护法律的一种社会基础。

伴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地增强,但在当今社会,信钱不信法,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问题仍然存在,官本位、权力本位、人治思维仍然很有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而法治意识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大致是这样的意思,他说:现在老百姓办事情很难,因为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拉个关系,搞得熟人门道。过去叫有理走遍天下,现在是有理到处找人,那这种风气一定要把它扭转过来。

所以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有法律规定我们就按规定办。那我们通过法律规定就一定能够办成法律允许我们办的事,就不需要再在法律之外托人找关系、搞门道,那这种风气如果不纠正,那整个社会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法治的社会。

所以,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来,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亿万

人民群众。那1985年以来,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6个5年的普法教育,我们通过普法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四中全会在总结我们6个五年普法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来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以合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深入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这些法律法规,使全体人民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宪法和法律的知识。

第二,注重法律理念、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培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培育法治的精神,弘扬法治的文化,使人们充分地相信法律,忠实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氛围。

第三,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或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内容,将它纳入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必修课,推广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第四,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要开设法治知识课程。

再是,要把法治的教育纳入到精神文明的创建内容,把尊法、学法、用法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指标。

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第二项任务是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普法宣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制,来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中发挥职能作用,要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国家机关有的是执行法律,有的是适用法律,那要建立国家机关谁执行法律,谁适用法律,那谁来负责普法的普法责任机制,而且还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等人员的司法工作队伍以案释法的制度。

另外,提出要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的队伍建设,要开展群众性的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工作中的运用。另外,要提高普法的工作实效。

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提出来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第三个方面的任务是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整个社会要讲诚信,这是我们宪法规定的要求,宪法第30条规定,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履行法定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要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

对行政机关和其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要树立有权利就有责任的观念,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失职要问责。

而且要健全全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制度,建立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的追求和自觉的行动。

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推动树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方面提出的第四项任务是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建设法治社会,所以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很重要一个方面是法律的文化,如中国的“法”字,三点水,然后一个“去”,古代这个“灋”是这样写的,三点

水,上面一个独角兽,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面一个独角兽,下面一个“去”,所以“灋者,刑也”,总书记说中国古代的法律是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商品经济不发达,所以法主要是刑法,所以《说文解字》里指出:“灋者,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所以三点水代表社会的公平,廌是触不直者去之,就代表社会的公正,所以传统的法的文化里就指出,法是代表着公平和正义,就说明公平和正义是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所以,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法律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恩格斯指出,道德是具有特殊规定的内心的法。黑格尔在法哲学里也说:道德教育净化的真谛在于使政府官员并不只是依靠外力的约束和制约,而是从思想上堵塞不法行为的产生,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和主观意志的法。所以我们在推动形成全社会法治意识的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很好地结合起来。

另外,英国菲尔丁的小说家、文学家有一个名言,他说:在一个法纪最为松驰的国家,有良

心的人会给自己制定一个立法者所忘记制定的法律。那法律和道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法律主要是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它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相对的稳定性。那道德具有内在性、基础性和引导性,它是通过人们的内心的价值的判断和社会的评价形成了一种自律,所以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法律在国家治理中起一个根本性的作用,道德起一个基础性的作用。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而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把法律和道德结合起来,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发挥法的规范,引领、制约作用,同时还要发挥道德的潜移默化的自我约束的作用。一方面,要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另一方面,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一

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表现。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所以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和重要的保证,所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

另外,国家治理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社会治理,而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基础,要善于用法律来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这是我们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那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正是因为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所以四中全会提出了我们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化基层组织、部门和行业的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要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因为法治国家要通过我们的法治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这些基础性的制度建设来落实,那只有全社会的

人都形成了自觉、尊法、守法的意识,那我们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定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的基础。所以,要推进依法治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的各个方面的主体要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只有全社会都尊法、守法了,那法治国家才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所以要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这个基层组织有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要推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深化基层组织的依法治理,这个基层组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除了基层组织之外还有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依法治理,要深化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依法治理。因为很多的一些政府部门承担着社会管理的职能,政府有这么几个职能,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那地方政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管理,所以地方政府很多部门就牵涉到他们有社会管理职能的这么一些职能,那这些部门是否依法行政、依法办

事,那对于全社会的依法管理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另外很多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这些行业是否依法办事,是否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也是提升整个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和方面。所以要深化基层组织和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依法治理。

第二,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我国多年来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法治创建活动,在农村、乡镇、社区、企业、学校、事业单位都开展了这些形式多样的法治创建活动,这些社会的基本单位的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强这些社会基本单元的依法治理对于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推动法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特别是要进农村、进机关。

第三,发挥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除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之外,还要发挥那些不是法律法规,但是是一种社会规范的作用,社会规范是指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的规章、团体的章程,它们虽然不是法律法规,但是它们带社会治理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可以规范、指引和约束这些社会成员的社会

行为。我们要发挥他们的作用来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治理的规范体系,社会治理的规范体系不仅有法律、法规,还有社会规范。它们同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第四项任务是要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人民团体,工青妇、法学会、计划生育协会、残联等其他方面,在中央这个层面有21、22家,这些人民团体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它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在党的教育下,教育和组织团体成员和联系的群众的这样的一致,所以这些人民团体可以组织教育团体成员和联系的群众来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对于建设法治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那这些社会组织,如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他们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反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的渠道,要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的功能,要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的引导、规则的约束、权益的维护的作用,要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和监督他

们依法开展活动。

那建立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的第五项任务是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我国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一个根本途径。所以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要依靠群众的这样子的工作方针。要努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要完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建设法治社会方面提出的第三项任务是要建设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我国法律服务业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律师20万人,公证员1.2万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约有7.1万人,法律援助机构有1.4万人,法律服务队伍正成为我们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而且我们制定了一批法律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律师法、公证法等。

但随着法治建设的加强,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地增强,日益成为法治服务队伍,要提高的这一种需求,而且他们的要求更高。但我们的法律服务存在着服务总量不足,布局不够均衡以及结

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所以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来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怎么样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首先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民生领域的法律服务,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的范围,要健全司法救助体系,要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1994年我们就开始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公民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依法可以请求国家赔偿或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险待遇,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请求支付劳动报酬,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申请法律援助。

在刑事诉讼中,公民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或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按照国家规定申请法律援助,对于被告人是盲聋哑、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或被告人可能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那根据有关规定,各级政府都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设置了法律援助的专职工作人员。另外,我国还建立了国家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制度,如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我们还改善和加强了民生方面的法律服务制度。

国家救助制度,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里,专门就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作出了制度安排,要求各级政法机关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统筹解决信访群众的法律问题和实际困难。

对于因为执法问题给当事人造成伤害或损失的依法给予纠错和补偿。对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经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造成当事人生活困难,符合救助规定的及时给予司法救助,对于给予司法救助后仍然存在实际困难的要通过民政救济、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以我国有法律援助制度,我国还有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现在四中全会提出来,我们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要扩大援助的范围,要健全司法救助体系,来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或权力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法

律帮助。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的第二个方面的任务是要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律师和公证员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的力量,所以要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要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要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律师法规定,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人员申请律师职业必须拥护宪法,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品行良好,才能取得律师职业证书。律师可以接受聘请担任法律顾问,可以接受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可以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担任刑事案件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解答有关法律的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律师职业受法律的保护。所以律师法规定了律师的权利和义务,但四中全会提出了对律师的一些新要求,律师必须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有比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要引导律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公证法也有规定,担任公证员必须通过国家

司法考试取得职业资格,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公证机构可以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公证文书具有法定效力。所以公证员和律师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的力量。

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另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的机制。如何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是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因为我们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和平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就必须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引发维权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四中全会提出来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要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方面要维护群众的权益,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来处理这些涉法涉诉的法律问题。一方面要按总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