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1、调节体温:

(1)室温控制在28℃以下,可采用冷水擦地,安装空调。

(2)物理降温法:头部放冰帽、冰枕,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放置冰袋及酒精擦浴。

(3)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或肌注。

2、维持机体营养、补充消耗:高热期丢失大量体液.需补充水份,并供给富有营养的流质饮食,昏迷或吞咽困难应以鼻饲或静脉输液,急性期后病人应酌情增加营养,逐渐改为半流质或软食。

3、惊厥的处理:惊厥先兆表现为高热不退,或体温持续上升,肢体紧张,两眼凝视等,发现后立即通知医生,惊厥时口腔内放置牙垫,避免舌咬伤,分泌物较多时可用吸引器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昏迷护理:

(1)防止窒息:将婴儿头转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人性和坠积性肺炎。

(2)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口腔,每日3—4次,鼻唇部涂抹石蜡油,1日数次,防止口唇干燥。

(3)眼部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以金霉素眼膏及用湿生理盐水纱布遮盖。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精神、意识、一般状态、瞳孔的变化,定时测量T、P、R、BP,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械,随时准备投入抢救。

6、保护皮肤,预防压疮:定时翻身,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垫气圈,并用滑石粉或30%—50%酒精轻轻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整洁。

7、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8、加强心理护理,减轻焦虑。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 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乙型脑炎测考试题.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乙型脑炎测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主要表现为(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在性感染 D .病毒被清除 E .病毒携带状态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均提示乙脑预后严重,除外( )A .合并肺炎 B .频繁抽搐 C .体温过高 D .昏迷时间过长 E .流行后期的病人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流行性乙型脑炎 本题答案: 4、多项选择题 乙脑的流行病学叙述正确的是( )A .乙脑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B .我国乙脑流行主要集中在秋季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C.乙脑集中暴发少,家庭中多人同时发病少见 D.三喙带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及长期储存宿主 E.乙脑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乙脑尚无特殊治疗,为了降低其病死率和防止后遗症,应积极处理好哪些严重症状( )A.惊厥、呼吸衰竭、肾衰竭 B.高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C.惊厥、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D.高热、呼吸衰竭、抽搐 E.高热、呼吸衰竭、肾衰竭 本题答案: 6、多项选择题 患儿6岁,发热,头痛,恶心5天,伴抽搐,意识障碍2天,于2001年8月1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皮肤无瘀点、瘀斑,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10109/L,中性86%,血小板180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 应尽快完成的检查包括(多选题)( )A.头颅CT检查 B.腰穿测脑压,检查脑脊液 C.肛指检查,取大便化验 D.血气分析 E.抽血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关于乙脑的传染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l本题答案: 10、填空题 乙型脑炎病毒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与_____有关。 本题答案: 11、多项选择题 重型乙脑具有以下表现( )A.高热达40℃以上,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B.可有肢体瘫痪或呼吸衰竭

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

附件2: 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 一、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几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每年在5000~10000例之间,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 为落实《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的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动态,科学地预测、预警乙脑发病趋势,加强乙脑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 (一)掌握我国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疫情趋势。 (二)掌握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和人群免疫水平。 (三)及时发现乙脑疫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 三、监测病例定义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 1/300~1/500的人发病,且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高。感染后具有持久免疫力。本病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以蚊虫繁殖、活动猖獗之7、8、9三月发病最集中。近年来在我国广泛的接种乙脑疫苗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乙脑流行,有无接触蚊虫机会,有无乙脑预防接种史。 2.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大多急性起病,体温呈逐渐升高趋势)。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 【体检要点】 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提睾、膝等反射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肌张力高低,眼球活

动与瞳孔变化。呼吸节律变化。球结膜是否水肿。 【辅助检查】 9/L,20)×10分类以中性白细胞总数达(10~1.血常规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常规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白细胞计数多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以淋巴细胞500)×10在(50~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3.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脑电图一侧或双侧颞叶有弥漫性慢波和尖棘波。脑CT和MRI显示弥漫性脑水肿征象。脑干脑炎者见脑干部位病灶。 4.病原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于感染后4日即可出现,持续3~4周,单份血清即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阳性率在39%~93.5%之间。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优先于血清中出现,且持续时间较血清中抗体为久,可用于早期诊断。 2)病毒分离可取血和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极少阳性。尸检脑组织分离病毒阳性率较高。 3) 病毒抗原和基因检查采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可 在脑脊液或尸检脑组织检测到特异性病毒抗原和核酸片段。【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患儿急性起病,有高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姓名:得分: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 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流行性乙脑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 BC200×106/L,糖L,蛋白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

附表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附表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病例编码□□□□□□□□□□□ 一.一般情况 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1.2 身份证号*:□□□□□□□□□□□□□□□□□□ 1.3 报告日期*:20 年月日□□□□/□□/□□ 1.4 调查日期*:20 年月日□□□□/□□/□□ 1.5 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 1.6 性别**:①男②女□ 1.7 出生日期**:年月日□□□□/□□/□□ 1.7.1(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 1.8 病人属于**: (1)本县区(2)本市其他县区(3)本省其它地市(4)外省(5)港澳台(6)外籍□ 1.9患者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大中小学)(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 (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 (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 1.10 居住情况:⑴散居⑵集体(托幼、学校、工地)⑶流动人口⑷其他⑸不祥□ 1.11户籍地**:口 ①本县区户口②本省其他县区户口③外省户口 1.11.1 若是非本县区户口,本县居住时间*:□ ①<25天②≥25天,<3个月②3~11个月③≥1年 1.11.2发病前25天内外出情况,及其外出范围*:□ ①到本市其它县②到本省其它市③到外省(标明) ④本省+外省⑤无外出史 1.12 联系人**:联系电话:工作单位: 1.13 家庭现住址(详填)**:省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门牌号) 二. 发病情况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猪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宿主 传染性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播途 径 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 易感人 群 小儿为易感人群,非流行区任何年龄人群均有易感 好发季 节 夏秋季流行 二、临床表现 分期 1.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2.前驱期一般1~3日,起病多急骤,体温在1~2天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 3.极期病程4~10天。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 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持续7~10日 意识障碍嗜睡、谵妄、昏迷或定向力障碍等,持续1w左右

5.后遗症期指恢复期神经系统残存症状超过6个月尚未恢复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扭转痉挛以及精神障碍等。 二、临床表现——分型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血清学及脑CT检查等。特异性IgM抗体在病后3~4日即可出现,2周达到高峰,有早期诊断价值。(2,3,4) 四、治疗原则 全面支持和对症治疗。处理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抢救乙脑病人的关键。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七、健康教育(补充内容) 1.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防止蚊虫叮咬;加强家畜管理。 2.对10岁以下小儿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进行乙脑疫苗接种。 3.对有后遗症的患儿做好康复护理指导,教会家长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康复疗法,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坚持用药,定期复诊。 患儿男,5岁,因“高热、头疼伴烦躁不安3天,时有抽搐发生”入院,查体:体温41℃,呼吸32次/分,神志清,颈项强直。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82,脑脊液:有核细胞数100×105/L,蛋白400mg/L,糖和氯化物正常,临床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目前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使用脱水剂预防抽搐 B.給氧以改善呼吸困难 C.应用抗病毒药物 D.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E.采用物理降温和退热药降低体温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流脑患儿应密切观察和记录体温,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该患儿目前体温41℃,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和退热药降低体温。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乙型脑炎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不包括 A.皮肤完整性受损 B.气体交换受损 C.意识障碍 D.体温过高 E.有受伤的危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流脑患儿无皮肤破损的临床表现,故A不属于其护理问题。 乙脑病毒主要侵犯的人体系统是 A.免疫系统 B.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措施

王坝乡中心小学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措施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正值夏秋交替,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班班主任对学生加强教育。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为乙脑高发季节。为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我校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一、广泛开展以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 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广泛开展的灭蚊和消灭蚊虫滋生地,综合整治环境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采取灭蚊防蚊措施,重点做好教室、宿舍、厕所等场所的灭蚊防蚊工作,切断人群感染乙脑机会。 二、对师生进行乙脑疫情防控教育。 学校请卫生院的同志给全校师生作乙脑疫情防控知识讲座,使学生解乙脑病毒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同时提高其防蚊灭蚊意识,避免到蚊虫较多的地方和场所去活动、玩耍,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三、尽量避免接触牲畜(特别是猪)。 人和动物(猪、牛、羊、马、鸭、鸡、鹅)都是乙型脑炎的传染源,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所以学生应尽量远离畜栅(特别是猪圈)

等场所,并告知家长做好住室内外的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灭蚊防蚊措施。 四、各班加强晨检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发现学生被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立即就诊或送县(市)级以上医治救治,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和上级教育部门。 五、严格遵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如疫情需要,则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王坝乡中心小学 2017.9.4

【实用】-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体温、热程。 1.2意识障碍程度。 1.3惊厥或抽搐的程度、持续的时间。 1.4呼吸的频率、节律。 1. 5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变慢等颅内高压的表现。 1. 6脑膜刺激征。 2.护理问题 2.1体温过高 2.2意识障碍 2.3气体交换受阻 3.护理措施 3.1高热对症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 3.2应卧床休息,病房有防蚊设备及灭蚊措施,防止强光、声音刺激病人。有计划安排各种检查、治疗、护理,避免操作刺激诱发惊厥或抽搐。 3.3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取下义齿,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4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改变、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改变及肌张力。 3.5呼吸道痰阻者,及时吸痰,给予氧疗,必要时气管切开或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3.6用药护理使用亚冬眠疗法和镇静剂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使用脱水剂时,应早期足量,避免渗漏。使用呼吸兴奋剂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3.7做好眼、鼻、口腔的清洁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形成。 3.8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床,必要时用床档或约束带约束。 3.9健康教育本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加强居住场所的环境卫生。重症患者可发生后遗症,指导家属及病人进行康复锻炼。

4.健康教育要点 4.1加强家畜的管理,搞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 4.2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 4.3对10岁以下儿童和初进入流行区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5.护理评价 5.1体温正常。 5.2意识正常。 5.3呼吸道通畅。

流行性乙脑试题培训资料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 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 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 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B.脑水肿 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乙型脑炎病人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护理 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资料 居住地有无病猪、蚊虫密度及被蚊虫叮咬史,当地有无乙脑流行 近期是否接种过乙脑疫苗 以往曾否患过乙脑 2、健康评估 症状评估重点询问有无发热及持续时间,有无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症状。 护理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意识障碍程度,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有无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吞咽困难、失语等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对待疾病的情绪 3、辅助检查资料 血象白细胞是否升高、分类有无变化 脑脊液压力是否增高、常规及生化检验有无不同程度异常 血清学检查,于病后3-4日血及脑脊液中可出现特异性IgM抗体。护理措施 1、按传染病人一般护理常规。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2、昆虫隔离,病室彻底灭蚊,需有防蚊设施。保持病室安静并定期消毒。 3、患者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作好口腔护理,同时保护眼睛。注意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4、初期给予流质饮食,待体温消退进入恢复期后,逐渐增加营养,昏迷及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 5、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的

改变,注意有无尿潴留,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乙脑高热属中枢性高热,积极使用物理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降温时防止发生冻伤,将室温控制在25-27℃。 7、惊厥护理: (1)、观察惊厥先兆,及早采取措施。 (2)、让病员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加用床栏以免病人坠床;牙关紧闭者用纱布缠压舌板或张口器,放于口腔上下齿之间,避免咬伤舌头或口唇;如有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应用舌钳拉出。 (4)、治疗集中进行,减少刺激以免引起抽搐。 (5)、脑疝引起的惊厥以脱水、给氧为主,高热引起的惊厥应快速降温,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引起的惊厥应及时吸痰给氧,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惊厥给予镇静剂。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等抢救准备,遵医嘱加大氧流量、使用镇静剂。 8、呼衰的护理: (1)、严密观察呼衰表现,如发现呼吸不规则,双吸气,呼吸暂停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有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予以呼吸兴奋剂。 (2)、及时吸痰,给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用物,协助医师进行抢救,气管切开后按气管切开病人常规进行护理。 9、恢复期应注意肢体活动,适当进行被动活动,以助功能恢复,有偏瘫者注意功能活动。 健康教育 1、流行季节积极做好防蚊灭蚊措施,提倡疫苗接种。 2、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和休息 3、恢复期病人坚持康复训练和治疗,定期复查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2、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 )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3、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 ( ) A.腰穿检测脑压 B.脑脊液化验检查 C.头颅CT检查 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IgG抗体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 4、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5、乙脑典型的临床表现分期应除外: A.初期 B.中期 C.极期 D.恢复期 E.后遗症期。 6、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 A.隔离病人 B.防蚊、灭蚊 C.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 D.预防接种 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 7、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剂 E.20%甘露醇 8、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 ( ) A.失语 B.强直性瘫痪 C 弛缓性瘫痪 D.扭转痉挛 E.精神失常 9、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 )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输血输入乙脑病毒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 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11、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20200627131150)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10 分) 1.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 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 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 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 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 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 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X) 1 .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 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 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 分) (一)A1 型题(每题 1 分) ( B ) 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 B.病原携带状态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轻型感染 ( D )2.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出现较早的抗体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 B )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流行,儿童易感,主要表现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 1. 流行病学特征 (1)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短,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人群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25-1000,发病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随着乙脑疫苗在上海地区纳入计划免疫,并覆盖常驻外来流动儿童,近几年本市未发现常住儿童乙脑病例。但是,每年仍有几例外来流动儿童或者周边省份儿童因乙脑在我院诊治,患儿绝大多数居住农村或者郊区;多数病例报告居住地周围养猪或者蚊子密度较高;绝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少数接种过一剂乙脑疫苗后未及时加强免疫,仅发生个例接种2剂疫苗后仍发病的儿童病例。 (3)虽然乙脑在全国全年都有流行或散发,每年7月-9月为流行季节,但在上海及周边省份乙脑发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通常在7月-8月份,根据近10年我院的数据,本市首例儿童乙脑确诊病例发病在7月初,最后一例在8月底,85%病例发病在7月份,流行初期重型较多。 2. 临床表现 乙脑潜伏期5~15天。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头痛、有不同程度的嗜睡、颈项强直、惊厥发作,重症病例伴昏迷、反复惊厥等。少数病例因脑组织病变较重而恢复较慢,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或者运动功能障碍,极重型病例可因中枢性呼吸及/或循环衰竭而死亡。反复抽搐、昏迷、居住在猪群附近和血清CK > 200 IU/L 为乙脑预后相关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 3.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7-9月份流行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1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 (2)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3)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标准的病例: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和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4.鉴别诊断 (1)肠道病毒脑炎:与乙脑流行季节相同,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依据病原学鉴

小儿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昏迷期的护理

小儿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昏迷期的护理 【关键词】脑炎,虫媒病毒;昏迷;护理 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下称重型乙脑),是由于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流行于夏季,其重症病例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36例重型乙脑病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3岁~10例,6岁~21例,10~12岁5例,平均7.5岁,32例来自农村,4例来自城镇。所有病例经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确诊。治愈34例,治愈率为94.44%,死亡2例,病死率为5.56%。 1.2 临床特点所有病例都以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为首发症状,T 39.5℃~40℃以上,开始发病有头痛、呕吐、嗜睡,进而意识障碍进一步加重,出现昏迷,大多数患儿出现不同程度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26例,病理征8例,中枢性呼吸衰竭2例。 2 护理 2.1 症状护理 2.1.1 高热护理持续性高热可促发抽搐,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坏死。因此,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将患儿置于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将室温控制在22℃~24℃,冰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由于乙脑的高热常为持续性,普通的降温措施效果差,这

主要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脑实质病变的刺激有关,因此对高热不退、昏迷的病例除采取综合性降温措施外,还可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1]。避免长时间用冰帽、冰敷、酒精擦浴引起的寒颤、咳嗽而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本组病例经以上处理后,体温明显下降。 2.1.2 抽搐护理频繁抽搐可加重脑细胞损害,易发生脑疝,增加后遗症致残率。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儿抽搐时的神志、瞳孔变化,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及时报告医师并给相应处理;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时宜及时、足量、按时执行,同时注意防止药物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坏死。患儿发生频繁抽搐时除遵医嘱给镇静药物外,注意加强安全防护,在口腔上下臼齿间放置纱布缠好的牙舌板,防舌头被咬伤,床旁加护栏处用床单遮盖,避免躁动时撞伤。 2.1.3 呼吸衰竭的防治呼吸衰竭是重型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重型乙脑患儿常规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脑缺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拍背、吸痰,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 2.2 基础护理加强五官皮肤护理,昏迷患儿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做口腔护理2次,根据情况选用生理盐水,2.5%碳酸氢钠或3%双氧水,眼睛不能闭合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凡士林纱布遮盖眼部;要勤翻身,皮肤易受压处用气圈棉花垫或泡沫塑料垫,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褥疮发生。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与控制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与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08T14:04:54.7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刘海军 [导读] 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 刘海军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2400) 【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经经治疗治愈24例,好转13例,死亡3例。结论:病人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047-02 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本病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不同,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在7~8月,而东北地区则在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4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岁,平均7岁,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为确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40.5℃,有意识障碍28例,出现偏瘫12例,抽搐15例,嗜睡18例,昏迷6例,呕吐16例,颈项强直18例。 1.2 方法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分,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1500~2000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情。对昏迷患者宜采用鼻饲。高温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肛温)之间,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一般可肌注安乃近,成人0.5g,每4~6小时1次,幼儿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过量的退热药,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应对发生惊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脑水肿所致者,应以脱水药物治疗为主,镇静解痉为辅。可用20%甘露醇(1~1.5g/kg),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完,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同时要合用呋噻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防止应用脱水剂后的反跳。②因昏迷、呼吸道分泌物堵塞、通气不足、换气困难致脑细胞缺氧者,则应吸痰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并加压呼吸。③因高温所致者,应以降温为主。④因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则应给予大量镇静止痉剂、亚冬眠疗法及新针疗法,常用的镇静剂如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阿米妥钠等。呼吸衰竭为本病的主要致死原因。由于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各不相同,应具体分析,进行综合抢救措施。深昏迷病人喉部痰鸣音均多而影响呼吸时,可经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采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脑水肿、脑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给予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惊厥发生的屏气,可按惊厥处理。如因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脑麻痹而自主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加压人工呼吸器。如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浅弱者,可合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利他林、回苏林等(可交替使用)。具体措施如下: 1.3 结果 40例患经经治疗治愈24例,好转13例,死亡3例。 2.疾病预防 乙脑预防采取综合措施中,关键是抓好灭蚊和防蚊与疫苗预防接种。 2.1 控制和管理传染源①隔离病人病人和疑似病人均应隔离治疗,隔离应着重防蚊、灭蚊措施。一般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以接触者不检疫。②管理动物加强家畜、家禽的管理,重点应管理好幼年动物和来自非流行区的动物。特别是猪。搞好牲畜喂养场所的环境卫生,消灭蚊虫的孳生地,喷洒药物灭蚊。流行季节前,先给猪进行疫苗接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2.2 灭蚊与防蚊为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根据“灭早、灭小、灭了”的原则,应消灭控制蚊虫孳生地,同时在冬季和早春季消灭越冬蚊或蚊卵,在天气转暧时消灭早期幼虫;夏季以消灭成蚊为主,同时应注意消灭幼虫。应当广泛发动群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拍打、粘捕、烟熏等多种方法,大量捕杀幼虫和成虫。药物灭蚊可用马拉硫磷、敌百虫、敌敌畏及中草药剂如除虫菊、苦艾、百部等。防蚊可用蚊帐,蚊香与驱避剂等。 2.3 预防接种目前我国使用地鼠肾组织灭活疫苗,比较安全,效果亦好,人群保护率可达60%~90%,一般接种2次,间隔7~10日;第2年加强注射1次。接种对象为10岁以下的儿童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但高危的成人也应考虑。接种时应注意:①不能与伤寒三联疫苗同时注射;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慢性酒精中毒者禁用。有人报道乙脑疫苗注射后(约2周后)出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经口服强的松龙(2mg/(kg·d)迅速恢复。疫苗的免疫力一在第2次注射2~3周开始,维持4~6个月,因此疫苗接种须在流行前1个月完成。 3.讨论 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20~40 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亦能在鸡胚、猴肾细胞、鸡胚细胞和Hela等细胞内生长。其抗原性较稳定。为家畜家禽,主要是猪(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节几乎100%的受到感染),其次为马、牛、羊、狗、鸡、鸭等。其中以未过夏天的幼猪最为重要。动物受染后可有3~5天的病毒血症,致使蚊虫受染传播。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前2~4周,先在家禽中流行,病人在潜伏期末及发病初有短暂的病毒血症,因病毒量少、持续时间短,故其流行病学意义不大。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类都能传播本病,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重要。蚊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长期储存宿主。人类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故成人和老人发病相对增多,病死率也高。男性较女性多。约在病后l周可出现中和抗体,具有抗病能力,并可持续存在4年或更久,故二次发病者罕见。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由于主要的传染源是家畜,尤其是未经过流行季节的幼猪,近年来应用疫苗免疫幼猪,以减少猪群的病毒血症,从而控制人群中乙脑流行。防蚊和灭蚊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针对库蚊的措施。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