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

一、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前2010年至前771年

政治:

1、夏、西周的建立

2、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经济:

1、农业:耒耜助耕、青铜农具二个发展阶段.井田制。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着称。

文化:

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原始绘画;

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二、过渡时期:

春秋战国(前770年至前221年)

政治: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2.战国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经济:

1.农业:铁犁牛耕;水利;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形成。

2.文化:《诗经》;《离骚》;战国绘画成熟;司南。

三、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汉初郡国并行。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经济:

1、农业:耦犂、犁壁、代田法;农学

2、手工业:东汉瓷器成熟,出现青瓷;丝路开通。

3、商业:重农抑商,但商业也有所发展

文化: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汉赋。

3、科学:造纸术的成熟、数学体系的形成、医学的发展、农学

四、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6世纪晚期)

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

经济:

1.农业:北方恢复,江南开发;翻车

2.手工业:北朝白瓷,南北朝灌钢法;

文化:

1.思想:佛教的兴起及其对儒学的影响;

2.科学技术:《齐民要术》

3.文艺: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真正意义中国画形成,顾恺之《女史箴图》等

五、隋唐(6世纪晚期至10世纪中期)

政治: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藩镇割据问题、科举制

经济:

1.农业: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

3.商业:大运河的开通;都市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港广州——市舶使广州外贸港口,市舶使)。

文化:思想: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怀素。绘画展阎吴、莫高窟。科技:雕版印刷、火药用于军事。

六、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政治: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宰相权利

的分化和削弱;中期改革

元:中书省的设置,元朝宰相专权;行省制。

经济:

宋:农业: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手工业:景德镇成为瓷都;

商业:纸币的出现;城市和商业;两宋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扬州成为繁荣的都会。

元:棉纺织业;元大都

文化:

宋:思想:程朱理学。

文艺:宋词,话本小说,风俗画。科技: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使用;罗盘针用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元:科技:郭守敬与王祯;文化—散曲和元杂剧

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14世纪中期-1840年)

政治: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3、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经济:

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商业:城镇商业的繁荣;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着名商帮(徽商、晋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

文化:

1、思想:王阳明心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科学技术:李时珍;徐光启?

3、文艺:明清小说;明传奇;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士大夫文人画、

写意画。

古代中国在历史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制度详解

古代中国在历史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制度详解 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 (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科技: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相关推荐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一、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统治(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得大量文化典籍失传);④统一文字,最初使用小篆,后推广隶书。 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造成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毒害)。 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 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①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②

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 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出现“开元盛世”。 6.宋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居粮食产量首位。陶瓷生产进入新阶段,出口海外,被誉为“瓷之国”。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元朝:忽必烈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8.明朝:棉纺织业发达,苏州是丝织业中心;业发达瓷,景德镇市全国的中心 9.清朝初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三、思想科技文化成就 1.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孔子创办私学(中国最早),“因材施教”,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著《道德经》。 2.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发明司南(最早的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3.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西汉前期发明造纸术(麻纸,世界上最早 的纸),东汉蔡伦改进(蔡侯纸);东汉《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医圣)作《伤寒杂病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 4.魏晋时期: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 先秦时期(王制时代/青铜时代)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济:刀耕火种,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出现牛耕、铁器, 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后期:孔子仁,老子道。 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铁器时代)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垄作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土地兼并。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诗经》楚辞《风骚》;出现火药、“司南”。★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政治: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西汉时井渠法传入西域;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增加; 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加重工商税收、抑制富商大贾。 文化:太学;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汉赋;秦汉绘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典雅(类似印象画派)。 对外关系: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东汉(25年—220年) 经济:出现一人一牛耕作方法;冶铁技术提高:煤为原料、水力鼓风;实行盐铁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笼络豪强地主;“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文化科技: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楷书始于东汉;河南洛阳《夫妇宴饮图》充满生活气息。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1年)

最新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资料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1)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2)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3)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1)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3)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政治:(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3)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2)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3)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2)教育

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政治经济思想流派。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中国历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进行总结。 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其政治经济思想较为简单。封建制度得到了初步形式,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经济方面,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黄金时期,孔子和墨子等思想家的政治经济思想应运而生。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强调君主应以仁为本,倡导礼治之道;墨子则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互利共荣。经济方面,这一时期农业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商业交流也开始兴起,开始出现了富商和商人阶级。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时期,推崇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推行了集权制度。在政治方面,秦始皇中央集权,取消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县、郡、国的行政区划体系。经济方面,秦王朝实行的苛捐杂税政策严重打击了农民,为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埋下了伏笔。同时,秦朝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个国家都以统一为目标,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政治经济思想。刘备提出了仁政思想,倡导崇尚民命。曹操则主张强权政

治,偏重军事力量。经济方面,三国时期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了农田荒芜和经济困难。 5.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南 方和北方各自建立了一系列的朝代。在政治方面,南方朝代主张文化复兴,注重文化教育;北方朝代主要以军事力量为主,强调武战。经济方面,南方朝代主要依靠农业经济,而北方朝代则多依靠商业经济和手工业。 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出现了许多 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杨广推行了均田制,促进了土地平均分配;王官将提出了“六经注我”的经济思想,主张以农业为基础,兼顾工商业。经济方面,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国家繁荣昌盛。 7.宋元明时期:宋元明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开始发生了 一些变化。在政治方面,宋朝推崇儒学思想,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而元朝则倾向于重视实际的行政管理。经济方面,宋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元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农民的压迫过重,导致社会动荡。 8.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进一步发展。明 朝采用“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基本理念,强调社会稳定和道德修养;而清朝则主张保守和封建思想,对外国贸易保持封闭态度。经济方面,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发展了矿业和手工业;清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提倡农业

高中政治历史各朝代经济政治文化

高中政治历史各朝代经济政治文化 各个时期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是高中政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 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 (前8至 前3世 纪) 中 国历史经 济 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等几个发 展阶段;土地制度由氏族土地公有发展为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西周井田制最为典型)。 m p o r t a n t ; C L E A R : b o t h ; P A D D I N G - T O P : 0 p x " b d s f i d = " 1 1 4 " > s p a n s t y l e = " B O X - S I Z I N G : b o r d e r - b o x ! i m p o r t a n t ; P A D D I N G - B O T T O M : 0 p x ; M A R G I N : 0 p x ; P A D D I N G - L E F T : 0 p x ; P A D D I N G - R I G H T : 0 p x ; M A X - W I D T H : 1 0 0 % ; W O R D - W R A P : b r e a k - w o r d ! i m p o r t a n t ; F O N T - S I Z E : 1 4 p x ; P A D D I N G - T O P : 0 p x " b d s f i d = " 1 1 5 " > 2 0 a h r e f = " / / w w w . x u e x i l a . c o m / a i h a o / s h o u g o n g / " t a r g e t = " _ b l a n k " b d s f i d = " 1 1 6 " > u b d s f i d = " 1 1 7 " > Kb 錧 / u >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制度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制度 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教育制度等等。下面将对每个时期的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1.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家族氏族为基础的 封建政权。统治者以君王的身份出现,世袭制的国家政权逐渐形成,国家 政权体系趋于完备。经济制度以农业为主,地方政权逐渐形成。农民作为 基本经济单位,实行家族私有制,土地所有权以及赋税制度也开始形成。 军事制度主要以贵族武装为主,开展战争以扩张国土。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逐渐向封建制度过渡,萌 芽了分封制和官僚制的特点。经济制度开始出现商业经济,以及货币的使用。军事制度开始兴起军事思想的研究,士兵合力的作战方式逐渐提出。 教育制度注重礼仪教育和儒学教育。 3.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变革制度,其中最明 显的是政治制度的中央集权。经济制度中,秦朝开始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农田整理。军事制度中,实行儒家的兵制, 士兵分等级,兵器统一、教育制度中,推行学校制度,普及儒家教育。 4.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为典型的封建官僚制。经济制度中,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商业经济也有所发展。军事制度主要分 为中央军队和地方保卫军,和倭贼有所战争。教育制度中,开展儒家经典 的研究和教学。 5.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政治制度为皇帝统一中央集权制,实行科举 制度选拔官员。经济制度中,农业发展迅速,商业经济繁荣,经济制度也

有所完善。军事制度中,实行兵连祸结,边疆战乱时期军队实行分封制。教育制度中,普及科举制度,推广儒家教育和儒学经典。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政治制度为官僚制,皇帝权力趋于集中。经济制度中,农民私有制继续发展,农业经济仍然是主体,但商业经济也有所发展。军事制度中,军队实行分封和编户制度。教育制度中,科举制度仍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儒家教育得到普及。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制度经历了从家族氏族封建政权到中央集权制的演变,经济制度从农业经济到商业经济的转变,军事制度从贵族武装到儒家兵制的,教育制度从礼仪教育到儒家教育的推广。这些制度的变迁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并对后来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

1)春秋战国: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③民族关系上:民族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秦朝:①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②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④留下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3)两汉:①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汉朝版图);③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王国问题的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⑤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⑥儒家思思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⑦文化具有多样化有机结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恃点。 (4)三国:①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斗争激烈,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②对东汉末年大混乱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趋向三国统一的必要步骤;③是江南、西南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北方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④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当成就和进步的时期(人才流动的自由,文化的多元,华佗、马钧等);⑤较为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锻炼了一批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曹操和诸葛亮。 (5)两晋南北朝:①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南北政权更替频繁;士族势力由兴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③经济上: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③文化上:宗数在这一时期成了地主阶级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响着哲学、文学和艺术。为佛数服务的雕塑、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 (6)隋朝:①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②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④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影响。 (7)唐朝:①政治稳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人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很多建树(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③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④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⑤文化上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 (8)五代十国:①政治上。藩镇割据局面仍在继续和发展;朝代更替频繁;统治残暴,剥削苛重。 ②经济上: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9)两宋: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②经济上:北宋时,农业有较大发展,南北作物交流频繁,农产品商品化明显增强;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同时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北宋时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南宋海外贸易空前发展。③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④科技文化:为战争需要,火药、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大量文学作品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制度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制度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代朝代,也是奴隶社会的初期。在这个时期, 中国开始出现了以君主为中心的集权制度,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统治阶级 成员分为贵族和普通百姓。在经济方面,出现了农耕经济和青铜器的出现;在政治方面,对奴隶制度进行了规范;在社会方面,出现了礼仪制度和等 级制度等。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初期。在这 个时期,诸侯之间互不相让,形成了分治的局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 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开始实行集权制度,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 在经济方面,实行农业税制和货币制;在政治方面,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建立丞相制度,加强君权;在军事方面,发展了军阵制度和军事科技;在 社会方面,实行法家的法律制度,开展了土地制度的。 三国两晋南朝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在经济方面,继续实 行农业税制和货币制,但由于战乱和年代变动,经济衰败。在政治方面, 各个王朝争斗不休,政权不稳定,实行专制政治;在军事方面,战乱不断,兵役制度混乱;在社会方面,佛教与道教兴起,户籍制度逐渐形成,留下 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鼎盛时期。在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推 行市场经济,广大农民得到解放;在政治方面,建立了科举制度,加强了 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封建军阀统治和防御体系;在社会方面, 文化繁荣,出现了科技和文学的大发展。 宋元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在经济方面,农业社会进一步加强,商业发展,财政制度完善;在政治方面,继续加强中央集权,设立谏议大夫、内监等官员;在军事方面,实行兵役,发展了火器军队;在社会方面,士人风气盛行,科举制度深入人心,社会等级制度更加严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制度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 等多个方面,从集权制度到分权制度,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得到体现。 这些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制度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制度 中国古代制度是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的时期和王朝下,相应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以下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制度概述: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制度相对简单。夏朝的政权实行的是贵族世袭制,以宗族及其首领为基本政治单位,重要官职由贵族世袭或由国王任命。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商朝政权仍继续使用夏朝的贵族世袭制,官职仍由贵族担任。此外,商朝还出现了以宗祖庙礼制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规定了血缘关系与社会地位的对应关系。军事制度方面,商朝实行了衙门制度,设立了统率地方军队的将领。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 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国王封诸侯,以封建等级差别来管理国家。周朝的统治思想是“天子”为“天之所建”的理念。周朝也实行了分封制,各个封地由诸侯进行管理。军事制度上,周朝实行了兵役制度,通过农民兵来组建军队,以实现国家的防御和扩张。 4.春秋时期(公元前700年-前476年) 在春秋时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了诸侯列国的分裂格局和相互争霸的局面。诸侯国家发展壮大,各个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有的实行

了君主制,有的实行了宪政制。春秋时期的军事制度逐渐由农民兵向职业 军队转变。 5.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如实 行郡县制、都城制、均田制、法律制度的统一等。秦朝取消了封建制度, 设立郡县来行政管理。此外,秦朝还实行了军功爵制,将军功者封为列侯、关内侯、关外侯等爵位。 6.汉朝(公元前206年-220年) 汉朝实行的是封建制度,但与周朝不同的是,封建等级更加细分和严格。汉朝设立了丞相,统一国家的中央行政管理。在经济制度方面,汉朝 实行了屯田制,通过农田来发展农业经济。汉朝还创建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创办国子监,做到国子之师,为国家培养人才。 7.隋朝(581年-618年) 隋朝采用集权制,设立三省六院,来实行行政管理。隋朝在农业方面 实行均田制,并设立农户和农奴之间的差别。此外,隋朝还实行了九品中 正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 8.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宽松和开放,官员选拔不仅考虑功绩,还考虑才能。唐朝设置了九品中正制,以体现选拔官员的公正和公平。唐朝开设了 进士科举考试,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对外也实行了科举选拔武官 的武举制度。在经济方面,唐朝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 9.宋朝(960年-1279年)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 1. 夏朝建立(公元前2070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由大禹建立。夏朝的 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有历史记载的时代,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封 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文化以卜辞和祭祀为主要内容。 2. 商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由汤建立。商朝的政治制度以王权 中心的封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文化以金文和祭祀为 主要特点。 3. 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由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政治制度以 封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 - 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 时期内,中国分裂成多个国家,国家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商业和贸易也进一步繁荣。文化上,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兴起,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秦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由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朝的政治制度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经济以农业和商业为主,文 化以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为特点。 6. 汉朝建立(公元前202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统一的封建王朝,由刘邦建立。汉朝 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文化上 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发展了文学、艺术和科技。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国家分裂成多 个王朝。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继续发展,商业和贸易也进一步繁荣。文化上,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8. 隋朝建立(581年)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由杨坚建立。隋朝的政 治制度以均田制为基础,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文化上注 重儒家思想的传承。 9. 唐朝盛世(618年 - 907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被称为"盛唐"。 唐朝的政治制度以科举制为主,经济以农业和商业为主要产业,文化 上出现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 10. 宋朝时期(960年 - 1279年)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一览表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并对其进行简要概述。 政治大事: 1. 奠定中央集权制度(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汉朝的崛起(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朝,开创了长达400年的汉朝时代,这个时期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3. 唐朝的繁荣(618-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北宋的兴盛(960-1127年):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繁荣,科技进步,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5. 明朝的建立(1368年):明朝的建立标志着元朝的结束,明朝统治下,中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经济大事: 1. 农业革命(公元前5000年):中国采取了农耕经济,由此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逐渐兴盛。

2. 秦朝的统一货币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行了统一货币 制度,统一了货币,并采取措施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3. 维新政策(公元前9世纪):西周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包括开放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了商业发展。 4. 瓷器的发明(公元前16世纪):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的 发明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成为中国的一大特色产业。 5. 丝绸之路的开通(公元前130年):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 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大事: 1. 诗经的编纂(公元前6世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开端,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2.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中国历 史上最有争议的一件事情,这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损失。 3. 雅乐的发展(公元前9世纪):雅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和繁荣,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 影响。 4. 敦煌壁画的发现(公元4世纪):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的珍品,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世界艺术史有着重要 影响。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 时期 奴隶社会:夏、 商、西周(前2010 年至前771年政治 1、夏、西周的建立 2、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经济 1、农业:耒耜助耕、青铜农具二个发展阶段.井田制。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1.农业:铁犁牛耕;水利;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1、农业:耦犂、犁壁、代田法;农学 2、手工业:东汉瓷器成熟,出现青瓷;丝路开通。 3、商业:重农抑商,但商业也有所发展文化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原始绘画; 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形成。 2.文化:《诗经》;《离骚》;战国绘画成熟;司南。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汉赋。 3、科学:造纸术的成熟、数学体系的形成、医学的发展、农学思想:佛教的兴起及其对儒学的影响;科学技术:《齐民要术》文艺: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真正意义中国画形成,顾恺之《女史箴图》等思想: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过渡时期:春秋 战国(前770年 至前221年)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 “相地而衰征。 2.战国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 国商鞅,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中央集权 制开始形成。 秦汉(前3世纪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 至公元3世纪)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中央集权 制度的影响。 2、汉初郡国并行。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魏晋南北朝(3 世纪至6世纪晚 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农业:北方恢复,江南开发;翻车手工业:北朝白瓷,南北朝灌钢法;隋唐(6世纪晚

中国古代资料--总结政治、经济、文化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历史大体上分为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每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①经济方面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政治方面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③思想方面。 一)政治: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二)经济:分为农业、手工业 原始社会、夏商时期: 农业:①农耕经济在黄河、长江流域出现,种植格局是; ②主要是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即千耦其耘。 手工业:①新时期的彩陶、、;②官营手工业;③西周后,丝织工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①出现铁农具、牛耕;②水利设施有、、; ③小农经济出现:记住其原因、特点、评价。(重点记忆) 手工业:①出现冶炼生铁;②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兴起。③战国时提出政策。④国家四民:工、商、士、农。 三)文化: 思想家: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 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孙子(记住其主张) 科技:殷商时期关于日食的记载;对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录;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春秋时期的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 文艺:汉字有商代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绘画有新时期时代的绘画;诗歌有《诗经》、楚辞。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到220年) 时代背景: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一)秦朝(重点记忆) 1、政治方面: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等。其特征是。 2、经济方面:颁布标准器、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方面:“书同文”,以为基础,同时流行。 秦始皇采取的具体措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颁布标准器、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长城、设驿道;焚书坑儒;

中国古代各朝代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各朝代时代背景 新石器时代:政治上:禅让制 商、西周:政治上: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 经济上:井田制 春秋战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从分裂走 向统一)政治上: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遭到破坏 ③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④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图强(“百家争鸣”的根本原 因) ⑤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经济上:①井田制逐步瓦解 ②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 ③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度(商鞅变法正式确立)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文化上:①私学的兴起 ②文化下移 ③百家争鸣 秦汉:政治上: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加强 经济上:小农经济发展,生产技术提高,实行重农抑商 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 魏晋南北朝:政治上: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和民族融合并存 经济上: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西晋“永嘉之乱”又称“八王之乱”) 文化上:三教并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隋唐:政治上: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完善 ③科举制确立 经济上:①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唐中后期“安史之乱”) ③生产工具进一步发展 文化上:三并合一,文化多元 两宋:政治上:①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局部)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上:①经济重心完全南移(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市民阶层兴起④城市经济发展

文化上:重文轻武,理学出现 元:政治上:①国家统一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 ③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上: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文化上:理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清:政治上:①专制皇权空前强化且日趋腐败 ②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③统治危机加深 经济上:①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阻碍其发展 文化上:①理学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新思想的萌发 ②同时西方先进科技文化逐渐传入 ③出现具有早期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 ④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对外关系:对外逐渐由开放走向保守;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中国古代的重要转型期:春秋战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中国古代历代皇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总结

政治举措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开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统一,隋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581-618 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功夫对国家的统治 P3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时间:605年 三点四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从北到南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意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唐太宗: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轻徭薄赋,开展生产;3戒奢从简; 唐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618-907 武那么天:开展生产,选拔贤才 P7 唐玄宗:1任用熟悉吏治、富裕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2注重地 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政绩;3戒奢从简〔烧毁大批珠玉锦绣〕 农业上:1注重开展农业;2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元植;3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 1271-1368 元世祖忽必烈政治上:1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2加P68 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宣政院;3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明太祖: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2在明中央废除丞相,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设置锦衣1368-1644 卫;4八股取士〔影响〕;5设殿阁大学士,演变为内阁制度P88 明成祖:削藩;东厂 清皇太极:注重开展生产,改革内政,选拔人才 1644-1912 雍正:设军机处〔影响〕 P100 乾隆: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严重〔影响〕

民族关系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拥戴,各族尊称唐太唐宗为天可汗 618-907 新疆地区:唐太宗和武那么天先后在新疆地区设置最高行政机构和军事机P22 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西藏地区: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时期 其他:唐玄宗封回纥〔维吾尔族〕首领为怀仁可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彝族和白族〕首领为云南王 辽澶州之战、澶渊之盟〔评价〕 北宋 宋960-1127 西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因而议和 P50 南宋金郾城之战〔岳飞〕宋金对峙:淮水至大散关为界1127-1276 西夏 1中原人迁往边疆 元2边疆各族迁往中原和江南,与汉族杂居相处,契丹、女真与汉长期共1271-1368 同生活,已没有什么差异; P69 3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长期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 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清西藏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644-1912 雍正帝设驻藏大臣〔1727〕〔目的、意义〕 原因 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胜利的原因 管辖措施 土尔扈特部回归 意义 统一意义 清朝皇帝功绩总结 设置台湾府〔1684〕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雅克萨之战〔原因、结果、意义〕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要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朝:王位世袭制 2、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 3、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目的:拱卫周王室的统治 分封制: 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前代帝王的后代 封国:齐鲁燕卫晋宋 权利:周王将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诸侯王 义务:①服从周王的政令 ②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③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 作用: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使西周成为当时的强国 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王室通过分封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 缺点: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宗法制度: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宗、小宗相对而言。 作用:①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把国和家相结合,防止了内部的纠纷,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一些 诸侯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诸侯间竞争激烈,各国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秦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 3、秦朝:BC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全总揽于手。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务 御使大夫:副丞相,掌管律令,监察百官。 ③地方:采纳李斯建议,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长官均由皇帝任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