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全面依法治国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全面依法治国

2019高考时政热点:全面依法治国

一、时政背景

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7)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8)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

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6)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依法治国重大事件回顾

(1)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说,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3)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4)2019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5)《求是》2019年第四期再次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磅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6)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新年以来的首次会议。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观点综述(时政语言)

1.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成立这个委员会,有助于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党中央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更加有力地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2.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

3.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4.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5.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引领。

6.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人民群众对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这要成为我们厉行法治的聚焦点和发力点。

7.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

8.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

9.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0.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必须通过法定程序使

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1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13.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4.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15.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6.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7.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18.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19.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0.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

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二、理论解析

经济生活

(1)公司必修依法设立,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签订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2)个人:树立正确消费观,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合法消费。对待金钱,取之有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个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3)国家: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