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灵活运用教材

一个学期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将要结束,在教学中我感到新课程下的教材,大多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富有童趣,给学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许多创造的空间。在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值得我们教师探讨。我们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的改编、拓展、深造教材,使教材更能充分、有效的为教师服务。

一、用好教材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一幅生动的图画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动物园。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准备好的数学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

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多少?你们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老师适时地指导观察的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他们非常认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5”所表示的物体,如“一头大象”“一位老师”“一个太阳”。经引导又说出“一幅画”“一个动物园”等多种答案,使观察更深入。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再如,“10以内的连减”教材例题图是4只小鸡站在一位小朋友面前,另外4只两批离开,一年级的同学不容易看出总数。教学时就可以把静态的小鸡做成动态的,这样学生就能自然的说出连减的算式和步骤了。

二、改编教材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虽然是经过专家精心打造,编者们力求选用那些不同地区学生都熟悉的例子与情境。然而,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学生背景的不同,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常规,改编出合适自己班级学生的的例子与情境,使其更加的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中小明的一天。这里的作

息时间未必符合教师所在班级的作息时间,所以我根据自己学校的作息来重新安排这里的时间点,并把学生在校各个关键时间点的照片放于多媒体中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无形的渗透时间观念。能让学生明白什么12时等,到底是一天的什么时候。

再如,“1—6的认识”,教材中认识3、4、5、6数后,分别出示用小棒摆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教学时我改为让学生用指定数量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也可以模范课本摆。由于答案多样化并且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操作中就表现的趣味黯然,有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创性。

又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我大胆突破教材束缚,舍弃了教材中提供的纸鹤的情景图,而是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和橡皮,创设了将两部分铅笔和两部分橡皮合起来的情景:然后老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刚才所看到的情景。创设这样的情景,不仅因为这两种学习用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几次“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把两部分物品合起来要用加法,这样结合具体情境,能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三、拓展教材

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

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伸。如教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 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 6 = 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已该结束教学。而我却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新理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但是,不是说是每一位教师可以随心所欲的改编教材。教材凝结了大多权威专家的智慧,我们应该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教材,开发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2篇汇总版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一): 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乐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欢学数学了!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是关键。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经验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理由都是――不喜欢老师。校信通 名师有很多吸引学生的妙招。 1.展示潜力,让学生佩服。有位老师学识十分渊博,他不仅仅仅研究数学,还喜欢人文 历史、新闻时事等,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学生们个个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师则是计算潜力超级强,再难计算的数据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学生个性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理由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老师随手就能够画出标准的圆和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比如幽默、严谨。有位名师说自己储备了至少200―300条笑话,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简单快乐学习。也有很多 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关爱学生。如果想让所有学生都喜欢您,那就平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 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和学习的乐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学生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们以前向学生了解过喜欢老师的原因,不少学生这样说: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与新潮事物、生活相结合 此刻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举个例子:校信通里的一位名师喜欢用几何画板,几何画板能够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用心性也调动起来了。 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没有用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向学生传递数学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房屋面积等等。 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魅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数一数 (第2~5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

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二、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六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六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一】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用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用 书目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明 (1)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4)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4) 四、课时安排 (15) 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7) 一、图形的变换 (17) (一)教学目标 (17)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7)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9) 二、因数与倍数 (28) (一)教学目标 (28)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28) ........ 31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因数和倍数 (31) 2. 2、 5、 3 的倍数的特征 (36) 3.质数和合数 (41) (四)参考资料 (44) 1. 2、 5、 3 的倍数的特征 (44) 2.质数表 (45) 3.筛法 (4647)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 (一)教学目标 (47)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47) ........ 50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50)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6)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61) (四)参考教案 (78) 课题一:长方体的认识(片断) (78) 课题二:体积和体积单位 (81) 综合应用:粉刷围墙 (86)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9) (一)教学目标 ........89........ 89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95) 1.分数的意义 (95) 2.真分数和假分数 (106) 3.分数的基本性质 (114) 4.约分 (120)

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数学教学随笔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

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理智型教 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岀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

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 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 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 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一一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 的意愿呢?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四)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五)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六)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一、儿歌促学,培养课堂常规好习惯。后来,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发现儿歌特别适用我们这种大容量的班级。例如:课前迅速使学生安静坐好组织教学的一问一答式口令:师:一二三。生:请坐好。师:请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坐坐好师:请你跟我来写字。生:我就跟你来写字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小耳朵。生:仔细听。我的课前准备操: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好学生!其次,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舍得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会有所提高。上课纪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二、创设情景,创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我认为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让他们喜欢学。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要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引导或家长的配合培养出来的。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总喜欢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两个班每班都要六多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很难。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它们一大早就来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8,小山羊的座位号是9。过了一会儿,小猴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想考小牛和小山羊,给它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

一年级数学教育随笔范文五篇

一年级数学教育随笔范文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随笔1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一、备好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

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感言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感言 老鸦陈中心小学牛淑方数学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语文课堂生动、丰富,不如语文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节数学课,仍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而然地愿意上数学课。要让学生愿意上数学课,一定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许多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我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的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从中有很多常识,如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它是怎样传到中国的?人的心脏一年要跳多少次?诸如此类问题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给孩子们,他们就会被数学课丰富有趣的问题吸引住,自然对数学课就产生了兴趣。 第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很亲切,很有用处,而不是枯燥的数字累计。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

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身边的物体,用自己身体部位作测量工具或估计路程的远近或物体的大小长短。 要让数学课走进生活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就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也就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 第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识的灌输者。如果全部知识由教师一个人和盘托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不会感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个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收获的快乐。 总之,课堂应该是富有魄力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自信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师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课堂应该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相信会有这样的课堂,让我们都为这样的课堂而努力吧!

(完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随笔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随笔3篇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导学案教学的一点认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学案的提出正符合这一要求。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最低年级,孩子们年龄还很小,虽然不能放手进行导学案教学尝试,但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选择了在课堂中灵活渗透导学案中的一些好方法,尝试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自学。 一段时间下来,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 由于孩子年龄很小,甚至有些话语都表达不清楚。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可以省去课堂中很多麻烦,让课堂变得顺利,孩子在课堂上进行巩固训练,自然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有时候在某些程度上成了家长直接把知识传授给了孩子,好像倒是挺省教师的事。可时间一长,我发现孩子们学的知识参差不齐,教师也无从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再有,导学后的课堂跟平常的课堂应该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

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导学设计”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学生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导学设计”是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听课感想 白宇峰 开学之初,我们聆听了张主任关于“导学案”的精彩讲座,这些天,我们正在回味着讲座的精髓,9月9日,武思娴老师和贾晓玲老师又做了示范课,听了这两节课,我有许多的感受: 1、两位老师都很好的领悟了张主任讲座的精髓思想,都很好地运用导学案的模式来作课; 2、都比较能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3、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以下是我本人对导学案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 1、“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指导用书(阅读指导有一套)

郑祥旦编著先学后教网https://www.sodocs.net/doc/9d6722663.html, 家长用书 阅读指导有一套 数学 (配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下册 郑祥旦编著 更多资料请访问先学后教网https://www.sodocs.net/doc/9d6722663.html,

1 目 录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同级运算顺序 第2课时 两级运算顺序 第3课时 练习课 第4课时 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第5课时 有关0的运算 第6课时 练习课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7课时 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8课时 绘制物体的位置 第9课时 位置的相对关系 第10课时 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11课时 加法交换律 第12课时 加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 第13课时 练习课 第14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15课时 乘法分配律 第16课时 练习课 第17课时 加减法中的简便运算 第18课时 乘除法中的简便运算 第19课时 乘加中的简便运算 第20课时 练习课 第21课时 营养午餐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22课时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第23课时 小数的读写法 第24课时 练习课

2 第25课时 小数的性质 第26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27课时 小数点移动 第28课时 练习课 第29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 第30课时 名数的改写 第31课时 练习课 第32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33课时 求大数的近似数 第34课时 练习课 第35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36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第37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 第38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39课时 练习课 第40课时 图形的拼组 第41课时 练习课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2课时 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3课时 练习课 第44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45课时 练习课 第46课时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第47课时 练习课 第七单元 统计 第48课时 认识折线统计图 第49课时 绘制折线统计图 第50课时 练习课(1) 第51课时 练习课(2)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随笔 白 风 霞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随笔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

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推荐参考书目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推荐参考书目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名讲述者,为了使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述者”,首先成为阅读者与思考者。所以我们回到自身,用读书写作发展自己,让我们同读一本书,去阅读“教育”,去品味“教育”,去思考“教育”,去走近“教育”,去快乐“教育”…… 教议每个学校都“同读一本书”,写读书笔记或心得,相互交流…… 参考书目: 1、《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 2、张天孝,《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科学出版社,1993年。 3、张奠宙编,《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沃建忠著,《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5、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6、刘铁芳:《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 7、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幻想之眼》《保卫童年》 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9、郑毓信编著,《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波利亚著,《怎样解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素质教育在美国》 12、[美]T.丹齐克著,《数:科学的语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李俊著,《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张维忠著,《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15、弗赖登塔尔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16、《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张兴华

17、《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 1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斯苗儿 19、《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张景中等 20、杂志:《小学数学教师》 2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关于数学书目的说明: 从编排上看,《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是由若干名师,如:刘可钦,徐斌,钱守旺等的教学风格解析,课堂案例组成。针对每一位教师,编者先是对他的突出教学风格进行解说,再利用他具体课堂上的一些案例来佐证其风格。通过阅读,能让我们感受到,课堂上,名师们是怎样灵活机动的处理教学细节,在数学知识的建构上,他们是如何彰显的。但他们留给读者的,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倘若要去了解儿童,走进数学课堂深处,这本书也只是给爱好数学课堂的老师一个引子。 单一的谈儿童心理,对只注重实践教学的一线老师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但张兴华的《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以具体的数学课堂案例为载体,剖析儿童心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还是对儿童心理的分析,都大有裨益。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四篇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吴凤成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有幸听了一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

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随 笔 吴凤成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 我有幸听课了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范文3篇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范文3篇 近二十年的中学数学教师,经历了不同版本的数学教学工作,应该说每种教材都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特点,完成了这一时代的使命。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传统的教材过分的强调了数学的单一性、工具性等特点。 2.《新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的理念以及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的表演舞台,教师是策划者、实施者,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一个装载的机器,机械的接受着指令。而《标准》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形式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在是单一的教,学生也不是单一的学,师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共同探究,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计算能力等得到了发展,同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师生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试问,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能不被人接受呢? 当然,任何一种新的事物的出现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些教师认为新的人教版的教材过于凌乱,知识不系统。我粗浅的认为这正是新教材的又一特点,它将初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人们的认知规律,分年段来完成,是可取之举。 1、通过归纳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代数,对新内容的学习较多地使用了归纳的方法,相当部分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都是通过归纳出来的,即是从个别、特殊的事物探究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它不是严格的数学证明,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公式、定理、法则的归纳与发现,也适用于对某些概念本质属性的探究,可以作为情境创设方法,以单项式概念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代数式是什么样的式子?(找几个同学分别写出几个代数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用书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