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统计学第五章练习题

统计学第五章练习题

统计学第五章练习题
统计学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 统计推断

一、填空题

5.1.1 设样本n X X X ,,,21 来自总体)69.1,(μN ,则检验假设35:=μo H 时,使用的检验量是 。

5.1.2 设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又设μ=)(X E ,2)(σ=X D ,则总体均值μ的无偏估计为 ;总体方差σ2的无偏估计为 。

5.1.3 若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落在拒绝域内,则应 。

5.1.4 设∑==n i i X n X 1

1为来自正态总体),(2

σμN 的样本均值,μ未知,欲检验假设

2

2:σσ=o H ,需要使用的检验统计量为 。 5.1.5 其他条件不变时,置信度越高,则置信区间就越 。

☆5.1.6 检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21:μμ=o H ,(已知2

221σσ=)时,使用的检验量

为 ,拒绝域为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5.2.1 对总体参数进行抽样估计的首要前提是必须 ( ) A .事先对总体进行初步分析 B .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C .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5.2.2 若其它条件相同,则下列诸检验的P 值中拒绝原假设理由最充分的是 ( ) A .2% B .10% C .25%

5.2.3 某校有学生8000人,随即抽查100人,其中有20人对学生管理有意见,则该校学生中对学校后勤管理有意见的人数的点估计值为 ( )

A .20%

B .20

C .1600

5.2.4 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总体均值和方差未知,样本量为n ,则用于构造总体方差置信区间的随机变量的分布是 ( )

A .()0,1N

B .),(2

σμN C .χ2(n-1)

5.2.5 其他条件相同时,要使抽样误差减少1/4,样本量必须增加 ( ) A .1/4 B .4倍 C .7/9

5.2.6 影响区间估计质量的因素不包括 ( ) A. 置信度 B. 总体参数 C. 样本量

5.2.7 某企业最近几批产品的优质品率分别为88%,85%,91%,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优质品率进行抽样检验,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时,P 应选 ( )

A .85%

B .87%

C .90%

5.2.8 设),(~2σμN X ,(n X X X ,,,21 )是X 的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则未知参数2

σ

的矩估计量为 ( )

A .

n

X X

n

i i

∑=-1

2

)

( B .

∑=-n

i i

X X

1

2)( C .

1

)(1

2

--∑=n X X

n

i i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4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5.3.1 推断统计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 ) A .如何科学地从总体中抽出样本 B .怎样控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 C .怎样消除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误差 D .如何科学地由所取样本去推断总体 5.3.2 确定样本容量时,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 ) A .总体各单位之间的离散程度 B .样本各单位之间的离散程度 C .抽样方式与抽样方法 D .抽样推断的把握程度

5.3.3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 ) A .总体各单位之间的离散程度 B .调查人员的素质 C .抽样方式与抽样方法 D .样本容量

5.3.4 若1?θ,2?θ都是总体参数θ的无偏估计量,正确的说法是 ( ) A .θθ=1?,θθ=2

? B .若)?()?(21θθD D <,则1?θ比2?θ更有效 C .0)?(1=-θθE ,0)?(2

=-θθE D .若)?()?(21θθD D >,则1?θ比2

?θ更有效 5.3.5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抽样推断的置信度1a -越大,则 ( ) A .允许误差范围越大 B .抽样推断的精确度越高 C .抽样推断的精确度越低 D .抽样推断的可靠性越高

5.3.6 区间估计 ( ) A .没有考虑抽样误差大小 B .考虑了抽样误差大小 C .不能说明估计结果的可靠程度 D .能说明估计结果的可靠程度

5.3.7 关于原假设的建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 A .若不希望否定某一命题,就将此命题作为原假设 B .尽量使后果严重的错误成为第二类错误

C .质量检验中若对产品质量一直很放心,原假设为“产品合格(达标)”

D .若想利用样本作为对某一命题强有力的支持,应将此命题的对立命题作为原假设。 5.3.8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总体方差未知,通常有下列替代方法 ( ) A .大样本条件下,用样本方差代替 B .用以前同类调查的总体方差代替 C .有多个参考数值时,应取其平均数代替

D .对于成数p ,有多个参考数值时,应取其中最接近0.5的数值来计算

5.3.9 用样本成数推断总体成数时,至少要满足下列哪些条件才能认为样本成数近似于正态分布 ( )

A .5≥?p n

B .5)1(≥-?p n

C .30>n

D .%1>p

5.3.10 在假设检验中,α和β的关系是 ( ) A .α和β绝对不可能同时减小

B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α,必然会减小β

C .只能控制α,不能控制β

D .增加样本容量可以同时减小α和β

5.3.11 关于零假设和备择假设,正确的是 ( )

A .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可以交换位置

B .零假设表明结果的差异由随机因素引起

C .备择假设是研究者要证明成立的假设

D .零假设是受到保护不能轻易拒绝的假设

5.3.12 关于P 值的正确说法有 ( ) A .P 值是最小的显著性水平 B .P 值是最大的显著性水平

C .P 值越小,拒绝零假设的证据越强

D .P 值越大,拒绝零假设的证据越强

四、判断改错题

5.4.1 对两个总体方差相等性进行检验,在0.01a =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这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小于0.01。 ( )

5.4.2 检验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方差是否相等,检验统计量时服从自由度为()1n -的χ2分布。 ( )

5.4.3 在假设检验问题中,检验水平a 的意义是: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 )

5.4.4 设总体X 具有期望和方差,123

,,是X X X X 的一个样本,则()112321231111

3632

与X X X X X X h h =

++=++都是X 的无偏估计,且12较h h 有效。 ( )

5.4.5 接受原假设0H ,不一定0H 是正确的。 ( )

5.4.6 总体X 不服从正态分布时,检验均值一定不能用Z 检验。 ( )

五、简答题

5.5.1 未知参数θ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5.5.2 若总体X 的分布未知,而方差2

σ已知,可否选用统计量n

X Z /σμ

-=对均值μ进

行区间估计?

5.5.3 有人认为:假设检验中,给定检验水平α,对于检验假设0H ,犯弃真错误的概率为α,则犯采伪错误的概率为1-α,你说对吗?

5.5.4 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5.5 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5.5.6 怎样确定假设检验问题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5.5.7 临界值检验法有那些步骤?

5.5.8 怎样理解假设检验问题的P值?它与显著性水平什么关系?

六、计算题

5.6.1 从某系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所提供的年龄资料是:18,19,18,18,20,17,18,19,18,19。求该系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95%的置信区间。

5.6.2 在对一种新生产方法进行测试过程中,随机选出9名员工,由他们尝试新方法。结果这9名员工使用新生产方法的平均生产率是每小时60个零件,而总体标准差为每小时8个零件。试求这一新生产方法的平均生产率的置信区间( )。

5.6.3 某公司新推出一种营养型豆奶,为做好促销工作随机地抽取顾客作为样本,并问他们是否喜欢此豆奶,如果要使置信度为95%,抽样误差不超过0.05,则在下列情况下,你建议样本的容量为多大?

⑴假如初步估计,约有60%的顾客喜欢此豆奶。

⑵假如没有任何资料可用来估计大约有多少比率的顾客会喜欢此豆奶。

5.6.4 在一项新的安全计划制定出来之前,某厂每天的平均岗位事故数为4.5。为了确定这项安全计划在减少每天岗位事故数方面是否有效,在制定新的安全计划后随机取了一个120天的样本,并记录下每天的事故数。得出的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问:有无充分证据(在0.01显著性水平下)作结论说,该厂每天岗位

3.7, 2.6

x S

事故数在制定新的安全计划后有所减少?

5.6.5 为了了解各个省份男女人口比例,某机构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从云南省随机抽取了4000人,结果男性比例为0.52。请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云南省男性比例是否显著不等于0.5。如果样本量为2000人,结果仍为男性比例为0.52,在同样的显著性水平下,你的检验结论又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52:48这个男女比例的?

5.6.6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04年的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8348元。北京市某大学教师想检验自己学校具有讲师职称的老师的平均工资与北京市平均工资有无显著差别,他随机抽取了36名大学职称为讲师的老师的年工资作为样本,结果显示:36人的年平均工资为29040元,标准差为2300元。请检验该大学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的年平均工资与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别。()0.05a =

5.6.7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以生产袋装食品为主,为对产量质量进行监测,企业质检部门经常要进行抽检,以分析每袋重量是否符合要求。现从某天生产的一批食品中随机抽取了25袋,测得每袋重量(单位:g)如下表所示。已知产品重量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标准差为10g。

表25袋食品重量的数据

5.6.8已知某种灯泡的寿命服从正态分布,现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6只,测得其使用寿命(单位:h)如下。

表16只灯泡使用寿命数据

☆5.6.9 羊毛制品,在处理前后分别抽样分析其含脂率如下:

处理前,i x :0.19,0.18,0.21,0.30,0.41,0.12,0.27 处理后,i y :0.15,0.13,0.07,0.24,0.19,0.06,0.08,0.12

假定处理前后的含脂率都服从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不变,试问在处理前后含脂率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变化?()0.05a =

☆5.6.10 某公司对本公司的产品在电视上打了一段时间的广告,管理者想知道广告是否有明显的效果。某市场研究公司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公司调查了10个人在公告播出前后的购买潜力等级分值,分数越高说明购买潜力越高。

个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广告后 6 6 7 4 3 9 7 6 5 6 广告前 5 4 7 3 5 8 5 6 4 6

请建立该研究问题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并对检验问题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检验。

☆5.6.11 某机构对两个大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差异感兴趣,为了了解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一项指标是两个城市每天乘小汽车的里程数的差异。从城市A 抽取50个居民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结果显示均值为每天12.5公里,标准差为每天4.3公里;与A 独立地从B 城市抽取100个居民构成另一个简单随机样本,均值是每天11.2公里,标准差

是每天3.8公里。请检验两个城市居民在使用小汽车方面是否有显著差异(假定22

A B

s s =)。().0

5a =

注:带有☆号的题目不要求完成!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统计学(贾俊平,第四版)第五章习题答案

《统计原理》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5.1 (1)平均分数是范围在0-100之间的连续变量,Ω=[0,100] (2)已经遇到的绿灯次数是从0开始的任意自然数,Ω=N (3)之前生产的产品中可能无次品也可能有任意多个次品,Ω=[10,11,12,13…….] 5.2 设订日报的集合为A ,订晚报的集合为B ,至少订一种报的集合为A ∪B ,同时订两种报的集合为A ∩B 。 P(A ∩B)=P(A)+ P(B)-P(A ∪B)=0.5+0.65-0.85=0.3 5.3 P(A ∪B)=1/3,P(A ∩B )=1/9, P(B)= P(A ∪B)- P(A ∩B )=2/9 5.4 P(AB)= P(B)P(A ∣B)=1/3*1/6=1/18 P(A ∪B )=P(B A )=1- P(AB)=17/18 P(B )=1- P(B)=2/3 P(A B )=P(A )+ P(B )- P(A ∪B )=7/18 P(A ∣B )= P(B A )/P(B )=7/12 5.5 设甲发芽为事件A ,乙发芽为事件B 。 (1)由于是两批种子,所以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所以有:P(AB)= P(B)P(B)=0.56 (2)P(A ∪B)=P(A)+P(B)-P(A ∩B)=0.94 (3)P(A B )+ P(B A )= P(A)P(B )+P(B)P(A )=0.38 5.6 设合格为事件A ,合格品中一级品为事件B P(AB)= P(A)P(B ∣A)=0.96*0.75=0.72 5.7 设前5000小时未坏为事件A ,后5000小时未坏为事件B 。 P(A)=1/3,P(AB)=1/2, P(B ∣A)= P(AB)/ P(A)=2/3 5.8 设职工文化程度小学为事件A ,职工文化程度初中为事件B ,职工文化程度高中为事件C ,职工年龄25岁以下为事件D 。 P(A)=0.1 P(B)=0.5, P(C)=0.4 P(D ∣A)=0.2, P(D ∣B)=0.5, P(D ∣C)=0.7 P(A ∣D)=2/55)C P(C)P(D )B P(B)P(D )A P(A)P(D ) A P(A)P(D =++ 同理P(B ∣D)=5/11, P(C ∣D)=28/55 5.9 设次品为D ,由贝叶斯公式有: P(A ∣D)=)C P(C)P(D )B P(B)P(D )A P(A)P(D ) A P(A)P(D ++=0.249 同理P(B ∣D)=0.112 5.10 由二项式分布可得:P (x=0)=0.25, P (x=1)=0.5, P (x=2)=0.25 5.11 (1) P (x=100)=0.001, P (x=10)=0.01, P (x=1)=0.2, P (x=0)=0.789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5章参数估计

第5章 参数估计 ●1. 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1)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x σ等于多少?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多少? 解:已知总体标准差σ=5,样本容量n =40,为大样本,样本均值x =25, (1)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x σσ5=0.7906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σ Z 6×0.7906=1.5496。 ●2.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3) 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 (4)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允许误差; (5) 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解:(1)已假定总体标准差为σ=15元, 则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为 x σσ15=2.1429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σ Z 6×2.1429=4.2000。 (3)已知样本均值为x =120元,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这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α/2 x Z 0±4.2=124.2115.8 可知,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115.8,124.2)元。 ●3.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单位:小时): 3.3 3.1 6.2 5.8 2.3 4.1 5.4 4.5 3.2 4.4 2.0 5.4 2.6 6.4 1.8 3.5 5.7 2.3 2.1 1.9 1.2 5.1 4.3 4.2 3.6 0.8 1.5 4.7 1.4 1.2 2.9 3.5 2.4 0.5 3.6 2.5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 判断题部分 1 :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 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 均分配次数。 ( × ) 3 :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 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 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 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或 100%。( ×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可称为次数分布。 (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 的差异。( ∨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小。( × ) .单项选择题部分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 必须是重叠的 B 、必须是间断的 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 、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 品质标志分组 的是( B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B )。 A 、60---70 分这一组 B 、 70---80 分这一组 C 、60— 70或 70—80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 分组属于(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分析分组 D 、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 B 、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D 、编制统计表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统计学第五章 练习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包括 和 。 2、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分为 和 两种,序列中不同时间数值相加有实际的意义的是 。 3、设i=1,2,…n , i a 为第i 期发展水平,则1a 称为 ,n a 称为 ,/i a 1 i a 是 , /i a 1a 是 。 4、计算间断时点序列平均发展水平,一般有两个假设条件:假设上期末水平 本期初水平,其二是假设现象在间断期内数量 变化。 5、时间序列的波动可以分解为 、 、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6、报告期粮食总产量增加12%,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则粮食每亩产量提高 。 二、单项选择题 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 A 、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B 、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C 、前者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D 、前者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时点序列 B 、时期序列 C 、平均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序列 3.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水平 D 、平均发展速度 4、发展速度属于( )。 A 、比例相对数 B 、动态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 5、一个动态数列的多个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 、4%×6%×9% B 、 104%×106%×109% C 、(4%×6%×9%)-1 D 、(104%×106%×109%)-1 6、 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的增长量( )。 A 、逐年增加 B 、逐年减少 C 、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抽样及参数估计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抽样及参数估计 1.①由题意可知本题属于:纯随机重复抽样下的总体比例区间估计。 已知:n=1000,828 82.8%1000 p = =,(Z)195.45%F α=-= ,查表得/2=2Z α 由于不知总体标准差,用样本的标准差代替: p 82.8%282.8% 2.4%Z α±=±? =± 即:80.4%P 85.2%≤≤ 所以该城市拥有彩电家庭比例的置信区间为80.4%—85.2%。 ②由题意可知本题属于:重复抽样时比例的必要抽样数目。 已知: 82.8%p =,5%p ?= ,(Z)199.73%F α=-= ,查表得/2=3Z α 由于不知总体标准差,用样本的标准差代替: 222 2 (1P) 382.8%(1-82.8%)5130.05 p z P n -??= =≈? 2.由题意可知本题属于:纯随机重复抽样下的总体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 已知:n=100,=3x ,=0.8σ ,(Z)195%F α=-= ,查表得/2=1.96Z α /2 = 1.960.16Z α?=?= 分钟 3.(1) 已知:n=150,123 82%150 p = =,(Z)199.73%F α=-= ,查表得/2=3Z α 由于不知总体标准差,用样本的标准差代替: p 82%382%9.41%Z α±=±? =± 即:72.59%P 91.41%≤≤ (2)已知:n=150,=2x ,=0.75σ ,(Z)199.73%F α=-= ,查表得/2=3Z α

/2 0.75 2320.2x Z αμ=±=±?=± 分钟 即:1.8 2.2μ≤≤ 4. 已知: 200σ=,30z ?= ,(Z)195%F α=-= ,查表得/2=1.96Z α 则:22 222 2 1.9620017130 z z n σ?==≈? 户 (1)如上图 (2)40名职工的平均考核成绩为3070 40 76.75xf x f = = =∑ 样本的方差为2 2 ()4777.5 s 122.54x x f f -= = =∑∑ (Z)195%F α=-= ,查表得到/2 1.96Z α= /2 76.75 1.911.07 676.75 3.43s x Z α±=±?=± 即在95%的概率保证度下,该企业工人的平均考核成绩在73.32到80.18直接。 (3)已知:n=40,36 90%40 p = =,(Z)195%F α=-= ,查表得/2=1.96Z α 由于不知总体标准差,用样本的标准差代替: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统计学第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反映了( ) ①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②总体分布的特征 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④总体次数分布的离中趋势 2.某单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148元、200元,计算结果均值为128=X 元,标准差为( ) ①σ=33 ②σ=34 ③σ= ④σ=35 3.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 ①位置居中 ②数值最大 ③出现次数较多 ④出现次数最多 4.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①600元 ②元 ③元 ④500元 5.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 ) ①变动趋势 ②集中趋势 ③离中趋势 ④一般趋势 6.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①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②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③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④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7.在抽样推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 ) ①算术平均数 ②调和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 ④众数 ⑤中位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①总体标志总量 ②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③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④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 ⑤权数 3.标志变异指标有(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⑤相关系数 4.在组距数列的条件下,计算中位数的公式为( ) ①i f S f L M m m e ?-+ =+∑12 ②i f S f U M m m e ?-=∑12 -- ③i f S f L M m m e ?-+ =∑12 - ④i f S f U M m m e ?-=+∑12 - ⑤i f S f U M m m e ?-=∑12 -+

统计学习题第五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用以近似代替某一事件的概率的是()。 A、大量重复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占试验总次数的比重 B、该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的比重 C、大量重复随机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 D、专家估计该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随机事件的是()。 A、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不合格品 B、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不合格品 C、从一大批优质品率为15%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优质品 D、从一大批合格率为10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合格品 3、假设A、B为两个互斥事件,则下列关系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P(A+B)=P(A)+P(B) B、P(A)=1-P(B) C、P(AB)=0 D、P(A|B)=0 4、同时抛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巧合有2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A、0.125 B、0.25 C、0.375 D、0.5 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频率的极限是概率。 2、若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5‰,那么随机购买1000注彩票将有5注中奖。

答案:一、A,D,B,C; 二、 1、错误。当观察次数n很大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就是概率,频率可作为概率的近似值。但是并不能认为概率就是频率的极限。因为当n很大时,频率稳定地在概率附近摆到,二者出现显著偏差的可能性极小,但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偏差肯定越来越小。 2、错误。中奖的概率为5‰,意味着在试验次数非常多的情况下,平均每1000注彩票大约有5注会中奖。并不意味着每1000注彩票必然有5注中奖。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 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 1

2 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 直方图(略)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 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DE;3.ABDE;4.ABCE;5.ABDE;6.CE;7.BCE;8.BDE;9.ACE;10.ACE;11.BDE。 三.计算分析题 2.解:2008年甲产品计划成本160×96%=153.6 元 实际成本160×94%=150.4元 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50.4÷153.6=97.9%

统计学计算习题

第四章 六、计算题 月工资(元) 甲单位人数(人) 乙单位人数比重(%)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25 84 126 28 2 8 30 42 18 合 计 267 100 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1、(1) 430025500267 x f x f ?+?+ == = ∑∑甲工资总额 总人数 3002%5008%7003%f x x f =? =?+?+?+ ∑∑乙 (2) 计算变异系数比较 ()2 x x f f σ-=∑∑甲甲 甲甲 () 2 x x f f σ-∑∑乙乙 乙乙 V x σσ= 甲 甲 甲 V x σσ= 乙乙乙 根据V σ甲 、V σ乙 大小判断,数值越大,代表性越小。 甲品种 乙品种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1.2 0.8 1.5 1.3 600 405 725 700 1.0 1.3 0.7 1.5 500 675 375 700 4.8 2430 4.5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2、(1) 收获率(平均亩产) 2430 528.254.8 x = ==甲总产量总面积 2250 5004.5 x = =乙 (2) 稳定性推广价值(求变异指标) 2 2 2 2 600405725700506 1.25060.8506 1.5506 1.31.20.8 1.5 1.34.8 σ???????? -?+-?+-?+-? ? ? ? ?? ???????=甲

2 2 2 2 500675375700500 1.0500 1.35000.7500 1.51.0 1.30.7 1.54.5 σ???????? -?+-?+-?+-? ? ? ? ?? ???????=乙 求V σ甲 、V σ乙 ,据此判断。 8.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4-6。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 况分组(%) 商店 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流通费用率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45.9 68.4 34.4 94.3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 (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实际销售额) 8、(1) () 101%1 % f f x = = =?∑∑ 20实际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 计划完成 (2) 据提示计算:2012.7%x = 品 种 价格 (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13、提示:= 销售额 平均价格销售量 企业序号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一级品率 (%) 1 2 3 4 5 350 500 450 400 470 102 105 110 97 100 98 96 90 85 91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D.推断总体指标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 ,则样本容量() A.扩大到原来的2倍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D .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B.层内方差 C.总方差D.允许误差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 .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 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 题 C .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 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 .样本容量的大小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 体 C .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D.抽样方法 E .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 .重复抽样 B .等距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 E .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 .无偏性 B .同质性 C .一致性 D .随机性 E .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 . 总体方差的大小B.抽样方法

统计学(贾俊平)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亲爱的,一章一章来,肯定能弄完的,你是最棒的!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思考题 1.1 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 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 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 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 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答案同 1.3 1.5 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 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 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说灯泡的寿命。 1.6 变量的分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 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1.8 统计应用实例 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 统计应用的领域 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第二章思考题 2.1 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 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使用时要进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修订版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 2. √3.×4.√ 5。× 6。×7.× 8.× 二、单选题 1.C 2.B 3.D 4.B 5.C 6。C 7.C8.A 9。B 10.C 11.A 三、多选题 1。ABCD(题目中的“五个”应去掉) 2.ABE 3。BDE 4。BE 5。AC 6.AC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判断题 1。× 2.×3.× 4。×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二、单选题 1.B 2。C 3.C 4。C 5。C 6.D 7.D 8.C 9.D 10。D 11.D 12。C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A 20.D 三、多选题 1.ABCDE 2.ABE 3。BDE 4.ABCD 5.ABCDE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判断题 1.× 2。× 3.×4.√5。√ 6.√ 7.× 8.×9.×10.× 11.√ 12.√ 二、单选题 1。B 2.B 3.B 4。A 5。A 6。C 7。D 8.C9。B 10。C11。D12.B 13。B 三、多选题 1.ADE 2.CDE 3.ABCD 4。CD 5.ACD 6.ABCD 7.CDE 8.BC 9.BCE

四、计算题 1.某班学生英语考试成绩频数分配表 2.某生产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频数分配表 第4章综合指标 一、判断题 1。√ 2. ×3。× 4. √ 5.√ 6.×7.×8。× 9。×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三、单选题 1. B 2。 D 3. C 4。 D 5。 C 6。 D 7. C 8. D 9。 B 10。 A 11. D 12. B 四、多项选择题 1。 AC E 2. ABC 3.BD 4. BCD 5。 BC D 6. AB D 7。 BCDE 8。 ACE 五、计算题 1。⑴ 企业 2008年 2007年实际销售 额 2008年销售额为2007年的百分比(%) 计划 实际 完成计 划(%) 销售额 比重 (%) 销售额 比重(%) 甲 1200 30 1224 30.91 102 1100 111.27 乙 1 .91 102.6 900 114 丙 3.18 95 1640 104。27 合计 4 00 99 3640 108.79 ⑵ 略 2. ⑴ 计划完成程度= %108%100100 28 272726=?+++ ⑵ 设在第五年第二季度提前天X 完成,则: ()100919127759123=-?++X X (天)5.45=X 即提前两个季度(6个月)又45天半完成5年计划. 3。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 5%100% 9%100--=95.79% 计算结果表明,该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4.21%完成. 4。 设计划规定产值X ,去年产值Y 则:Y X %105%103=

统计学计算题(有答案)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 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100 2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产 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 品名单位销售额2002比2001销售量增长(%) 2001 2002 电视台5000 8880 23 自行车辆4500 4200 -7 合计9500 13080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万元) 商品单位销售额1996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 1995 1996 甲米120 130 10 乙件40 36 12 要求:(1)计算两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标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月份 产量(千克)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