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程度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

不同程度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

不同程度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
不同程度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

不同程度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

肝脏是人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也包括内分泌激素的代谢、毒物和药物代谢与解毒。肝脏分泌胆汁参与食物消化吸收运输和储存。脂肪的吸收、合成、氧化、分解、运输主要在肝脏完成,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2%-4%,当上述脂肪代谢过程障碍,肝内脂肪含量超过5%时称为脂肪肝。轻度脂肪肝肝内脂肪含量为5%-10%,中度为10%-25%,25%以上为重度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性、功能受损,临床出现肝脏回声异常和肝功能损伤表现,如病因不去除,治疗不当,病变严重可导致肝硬化。

脂肪肝常见病因为肥胖,由于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少,过多的糖、蛋白在肝内转化为脂肪或饮食内脂肪量过高,造成高血脂,脂肪在肝内沉积存储形成脂肪肝。长期饮酒、酗酒也是常见原因。酒精90%以上在肝内解毒,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酒精量超过肝脏解毒能力可引起脂肪肝,重者肝硬化。糖尿病代谢障碍,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堆积于肝脏形成脂肪肝,肝炎患者过度营养、限制活动造成肝内糖、脂肪堆积,肝功能损伤代谢下降,使肝内脂肪沉积。长期接触毒物如四氯化碳、磷、砷等,长期应用抗肿瘤药物、四环素

脂肪肝的超声检查诊断体会(一)

脂肪肝的超声检查诊断体会(一)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检查 脂肪肝是目前常见的一种肝弥漫性病变,是指肝内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有30%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脂肪肝患者可无症状;较重者可有肝大、肝区疼痛和压痛;严重者可有食欲减退、恶心、黄疸和肝功能异常;长期的脂肪肝可发展成肝硬化。经治疗后,可逆转恢复正常,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现对超声诊断脂肪肝病例56例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脂肪肝者56例,男性36例,女性20例,进行肝胆B超检查者同时行实验室血脂含量测定。 1.2方法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 2.5~ 3.5MHz。嘱检查者空腹,常规方法扫查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界,肝区光点回声强弱、分布及血管网络分布情况等。 1.3探测要点测量肝的各径线,了解有无明显的肝大征象。观察肝实质的回声散射情况及肝内管道清晰度。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细密,深部回声减低,管道结构模糊时应考虑脂肪肝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内血管的血流,血流信号常减少,尤其对于深部的血管,信号常难以显示。为使肝实质显示清晰,需要合理调节仪器各参数,如选择较低的探头频率以增加扫查深度;适当提高远场的增益,使深部结构显示清晰。对于局限性脂肪肝患者,应多切面、多角度地显示和鉴别病变区,避免假阳性。 2超声表现 根据脂肪在肝内的分布情况,脂肪肝可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和局限性脂肪肝两类。 2.1弥漫性脂肪肝的声像图表现整个肝均匀性增大,表面圆钝,边缘角增大;肝内回声增多增强,前半细而密,呈一片云雾状改变。肝内脂肪弥漫浸润,致声衰减和散射明显增加,使回声强度从表浅至深部逐渐减弱,且致深部回声微弱而稀少,有时甚至在正常灵敏度条件下不能显示,而呈无回声区。后方轮廓回声亦显著减弱,甚至极难观察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内血流的灵敏度降低,尤其对于较深部位的血管,血流信号较正常减少。肥胖病员肝(细胞)内脂肪沉积也常可发现肝脏声像图呈各径线测值增加,肝脏前半部回声密而较强,后半常有轻度衰弱而呈现较低回声,肝内管道回声仍然可见,但较模糊。脂肪肝发展呈局限性时,常在左半肝深部或尾叶内呈现较低回声,易误诊为肝癌。需注意观察鉴别。有的也可在胆囊附近呈现类似较低回声区,形态呈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境界较清晰。 2.2局限性脂肪肝通常累及部分肝叶或肝段,超声表现为脂肪浸润区部位的高回声区与正常肝组织的相对低回声区,两者分界较清,呈花斑状或不规则的片状。部分局限性脂肪肝仅累及某一规则的区域,多位于肝右叶,脂肪浸润区呈致密的高回声,单个或多个区域;有时在肝实质回声明显增强的背景下,在肝门部或胆囊周围常可显示局限性低回声区,直径2~5cm,境界清晰,无包膜,无球体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不均匀回声区内无明显彩色血流,或正常肝内血管穿入其中。 3讨论 正常肝脏含脂肪约5%,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中毒、蛋白质、抗脂肝因素和B族维生素缺乏均可引起脂肪肝。与肥胖、酗酒、糖尿病、营养不良或某些药物中毒有关。轻脂肪肝无独特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一般病人均较肥胖,可伴有或不伴有血脂过高。典型脂肪肝声像图诊断容易。对肥胖病人出现类似声像图,而肝内管道回声仍隐约可见者,报告宜慎重。对肝内局限性低回声区(如左叶深部或尾状叶等处),有不同的解释,有认为系脂肪堆积(脂肪浸润)或系局限性脂肪组织的存在所致;也有认为系脂肪肝内的局限性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肝组织回声。对疑为肝癌者,一般可通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脂肪肝是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过渡沉积, 即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或者光镜下30%以上的肝细胞含脂肪滴。在大体上可分为均匀型与不均匀型,显微镜下可分为大泡型与小泡型两类。 一、脂肪肝的病因 长期大量饮酒是造成脂肪肝的最重要原因。一般认为每日饮酒在50-80克以上,发生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较大。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中,肥胖是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有关,75%的重度肥胖者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脂肪肝在肥胖的II型糖尿病人中十分常见,约为50-80%。有研究表明有21-78%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有4%-46%发生糖耐量减退或显性糖尿病[1]。高脂血症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危险因素。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工业毒物及药物如CCL4、四环素、胺碘酮、考的松、氨甲喋呤等,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减肥过快,实行肠旷置术后,长期静脉内营养也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二、诊断 脂肪肝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轻微且无特异性,少数患者可有乏力,上腹不适或肝区不适,体检可发现患者肝脏肿大。实验室检查对于酒精性脂肪肝可发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r-谷氨酰转肽酶(r-GT)及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平均细胞体积(MCV)升高,乏唾液酸转铁蛋白/唾液酸转铁蛋白比值升高。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可有血糖和/或血脂升高。

影像学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而实用的手段。脂肪肝在超声声像图上的特征性改变为肝实质内弥漫细密的高回声斑点,肝静脉和门静脉分之变细变窄,显示不清,肝深部的回声衰减加重。诊断脂肪肝首先应判定肝回声的强度,对比肝、脾、肾三者以确定回声水平正常与否。根据超声特征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目前一般认为CT是诊断脂肪肝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优于B超和MRI。CT显示脂肪肝的肝实质弥漫性密度降低。脾的CT值较恒定,取肝与脾比值衡量肝密度正常与否。习惯以肝脾CT比值小于1作为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认为MRI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价值较小,且价格昂贵,但其对于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2]。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了解病因,估计预后均十分重要。在组织学上将脂肪肝分为大泡性和小泡性两类。又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级,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在轻度占30-50%,中度占50-75%,重度占75%以上。NASH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气球样变,炎性细胞浸润,有或无Mallory小体[3]。 脂肪肝的诊断原则:首先应根据B超,CT或MRI等影像学结果判断是否有脂肪肝;其次根据实验室检查及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是单纯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第三,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有无饮酒,糖尿病,高血脂及药物或毒物接触史,体重如何,从而明确病因;第四,脂肪肝的诊断应排除其他疾病,如HCV感染、Wilson病、血色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非均匀型脂肪肝还应与占位性病变项鉴别。 四、治疗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资料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精品资料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弥漫性脂肪肝在B超图像上有其独特的表现: (1)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 (2)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 (3)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 (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近来趋于把这些标准量级化,以综合积分判断脂肪肝程度。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67%。 2、CT: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四)肝活检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因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难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于: (1)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 (2)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 (3)无症状性可疑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脂肪肝日常饮食指南

?脂肪肝患者的营养原则 ?能量 脂肪肝患者要控制能量的摄入,以减轻肝脏的负担。控制能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食物成分表上给出的监测数据,计算高中食物中的能量,并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种方法比较繁琐,需要一些初步的专业知识、计算能力和营养工具。另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控制体重,因为体重的变化反映了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体重合适通常表明能量摄入合适,体重超标则表明能量摄入过多。 ?蛋白质 因为适量的蛋白质并不增加脂肪代谢的负担,良好的蛋白质营养有利于脂肪的代谢,缺乏蛋白质反倒可能导致脂肪肝,所以脂肪肝患者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不要给减少,如果从比例上讲反倒应该略有增加。因此那种认为脂肪肝患者不能吃肉的说法是错误的。刚好相反,脂肪肝患者应该保证适量高蛋白食品,如鱼、肉、奶和豆制品的摄入。 ?脂肪 1克脂肪含有9千卡的能量,远远超过另两种能源。因此,脂肪肝患者首先要控制脂肪富人摄入,减少脂肪在能源物质中的比例(20%~25%或更低),这意味着要选着低脂肪食品,此外,对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也要加以控制。要多摄入磷脂、EPA

(二十碳五烯酸,是鱼油的主要成分)和DHA(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鱼、海鲜和海藻类)等,这些物质有助于改善脂肪代谢。亦可以服用含有该两种成分的保健食品。 ?糖类 在体内糖类和脂肪可以互相转化,尤其以甜食中的单糖和双糖更容易转化成脂肪,所以脂肪肝患者在控制脂肪的摄入的同时,还要留在糖类的摄入,避免摄入大量主食,少吃甜食和糖。 ?维生素 对脂肪代谢和脂肪肝的发生来说,有两类维生素是至关重要的。一类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如:V C、V E和β-胡萝卜素。另一类是直接参与能量代谢与其调节的维生素,如:V B1、V B2、V B6等。 ?膳食纤维 脂肪肝患者摄入较多的纤维(如每天30克),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改善脂肪的代谢,减轻肝脏的负担。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是粗杂粮、豆类、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如蘑菇、木耳、海带、紫菜、裙带菜等。 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表(g/100g食部) 食品名称水分(%)总膳食纤维可溶纤维不可溶纤维 谷类 玉米面10.89.5 2.18.7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弥漫性脂肪肝在B超图像上有其独特的表现: (1)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 (2)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 (3)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 (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近来趋于把这些标准量级化,以综合积分判断脂肪肝程度。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

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67%。 2、CT: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 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四)肝活检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因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难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于: (1)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 (2)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发表时间:2010-08-08发表者:倪卫兵(访问人次:34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倪卫兵simple fatty liver, 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证据等级定义 Ⅰ随机对照试验 Ⅱ-1 非随机对照试验 Ⅱ-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Ⅱ-3 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试验 Ⅲ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流行病学 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肥胖症患者NA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3]。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3,12-13]。近期体质量和腰围的增加与NAFLD发病有关,腰围比BM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3,12-13]。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脂肪变主要与IR和

超声诊断在预防控制脂肪肝中的运用

超声诊断在预防控制脂肪肝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6-06-29T15:17:11.5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作者:韦红霞 [导读] 就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发展,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中采用简单、快速、无创的超声腹部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韦红霞(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某公司健康体检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的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脂肪肝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分别对2013 年11 月及2015 年11 月在我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890 名某公司职工进行B 超及血脂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2013 年参加体检的员工进行了饮食及运动的干预。结果:2015 年11 月体检超声诊断的脂肪肝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2013 年,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 0.05),结论:对体检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及时采取饮食及运动干预,改善效果明显。 【关键词】健康体检;B 超;脂肪肝;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07-01 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脂质储存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在显微镜下肝组织切片每单位面积见1/3 以上的肝细胞内存有脂滴时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B 超检查以其经济、快捷、无创伤、可复性强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检查脂肪型肝病的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分析某公司2013、2015 年度体检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病率了解健康教育在脂肪肝预防控制中的作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自2013 年11 月及2015 年11 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心体检的890 名某公司职工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性63 2 人,女性258 人,男女比例为2.45:1,年龄18~50 岁。 1.2 方法:脂肪肝的诊断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Sequoia512 和飞利浦电子公司Philips 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5.5MHz。受检人员清晨空腹,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对腹部(肝区)作多切面检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薄膜边界、内部回声光点强弱及其分布均匀与否、肝后方轮廓显示清晰与否及肝内管状结构显示情况。根据肝脏形态学[1] 由专职人员检验判断。 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C) 的测定均为空腹12 小时以后静脉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标准:[2] (1) 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与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具备第1 项及第2-4 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第1 项及第2-4 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第一项及第2-4 项中两项和第5 项为重度脂肪肝。 1.4 健康干预:对2013 年11 月份诊断的脂肪肝患者进行健康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 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确定患者健康需求; 2. 进行知识教育。由总检医师对体检报告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脂肪肝的好发人群,发病机理,病因,症状及危害后果,并让患者学会看实验室检查报告,懂得预防措施; 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教育患者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努力克服不良习惯,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追求健康的目的; 4. 合理膳食平衡饮食是最难改变的生活习惯。提倡用适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三餐进食要有规律, 细嚼慢咽, 晚餐不能过饱,不能饭后即睡, 易引起肥胖导致脂肪肝; 5. 加强健身运动运动疗法在脂肪肝的综合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快走、爬山、游泳、打球等,均可促进体能消耗, 消除体内过多的脂肪,提倡“以步代车”。 1.5 观察指标:2015 年采用2013 年同样的方法检测健康体检人员的脂肪肝程度。 1.6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2.1201 3 年脂肪肝检出率:参加体检的890 名职工中检出脂肪肝患者277 例,检出率31.12%;男性632 人,患脂肪肝240 人,患病率37.97%;女性258 人,患脂肪肝37 人,患病率14.34%;男性轻度脂肪肝142 人,占患病人员59.20%,中度至重度脂肪肝98 人,占患病人员59.20%,女性轻度脂肪肝21 人,占患病人员56.7% 人,中度至重度脂肪肝16 人,占患病人员43.3%;2015 年脂肪肝检出率:参加体检的890 名职工中检出脂肪肝患者191 例,检出率21.46%;2015 年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改善于2013年,健康教育在脂肪肝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有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表1 轻度、中度至重度脂肪肝患者的男女比例 3 讨论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一旦发展到肝硬化,就很难逆转,脂肪肝与冠心病、高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健康体检加强健康监护,做好随访干预工作, 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就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发展,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中采用简单、快速、无创的超声腹部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3);161-163[2] 黄文宇。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64-1465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 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

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流行病学 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S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随着肥 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3]。 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3,12,13]。近期体重和腰围的增加与NAFLD发病有关,腰围比BM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3,12,13]。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肝脂肪变主要与IR和代谢紊乱有关;NAFLD是血清HBV DNA低载量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转氨 酶增高的常见原因[3,4,16]。 2自然转归 NAFLD患者肝病进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初次肝活组织检查(简称肝活检)组织学类型。NAFL 进展很慢,随访10~20年肝硬化发生率低(0.6%~3%),而NASH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1,2]。年龄>50岁、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增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脂肪肝临床路径教学教材

脂肪肝临床路径

脂肪肝临床路径 一、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编码:K76.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脂肪肝肝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脂肪肝诊疗方案”。 脂肪肝临床常见证候: 肝气郁滞,血瘀痰凝型 痰湿困阻型 脾虚湿困型 肝郁脾虚型 湿热蕴结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脂肪肝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9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脂肪肝。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 西药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脂肪肝(ICD-10编码:K76.001)。2.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肝纤维化、甲胎蛋白或肿瘤四项; (3)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部CT、肝活检; (七)药物应用。 1.抗病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干扰素和(或)核苷类似物。

2.中医中药及其它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 2. 肝功能好转ALT<40 U/L。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2.病情加重,需要住院治疗,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关键词】脂肪肝;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Study Group of Chinese Liver Disease Association. 【Key words】Fatty liver; Diagnosis; Criteri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患者常伴有体重过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以及血脂紊乱等易患因素。 一、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4项和第5或第6项中任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每周<40g; 2. 除外病毒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 4. 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为主,常伴有γ-谷胺酰转肽酶、三酰甘油等水平增高; 5.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6. 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二、临床分型标准 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其临床分型如下。 (一)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2. 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4.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2. 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持续时间大于4周;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4.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 (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 凡具备下列第1项和第2或第3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3项; 2. 影像学提示脂肪肝伴肝硬化; 3. 肝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硬化诊断标准。 三、影像学诊断 1. 脂肪肝:B超诊断依据为:(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毒重大,肝前缘变钝。CT诊断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肝脏密度降低,CT值稍低于脾脏,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64例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分析

64 例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科室2013 年3~12 月通过超声诊断的64 例脂肪肝患者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 例脂肪肝,其中均匀型41 例( 64.1%) , 非均匀型15 例( 23.2%) , 局限型8例( 12.5%) 。结论超声显像诊断脂肪肝准确率高,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血脂增高的情况, 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且该检查方便、迅捷, 无痛苦, 费用低, 可进行治疗后的复查、随访, 为脂肪肝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 Analysis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in 64 Cases TANG Yan (B Ultrasonic Room,Ningxia Minkang Hospital,Yinchuan 750000,Ningxia,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MethodsThe undergraduate office 2013 3- December was analyzed b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64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ultrasound results. Results64 cases of fatty liver, including 41 cases of uniform type (64.1%), 15 cases of non uniform type (23.2%), 8 cases of localized type (12.5%). Conclusion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with high accuracy,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With increased lipid, guidance of treatment. And the examination convenient, fast, no pain, low cost, can review, follow-up after treatment, is a preferred method for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Key words :Fatty liver; Ultrasonography 脂肪肝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现已对国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匿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近年来, 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现将本科2013 年3 月~12 月通过超声诊断脂肪肝64 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4例病例, 49例男性, 15例女性; 年龄22~65 岁, 平均39 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通讯作者:范建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200092,E2mail:fanjiangao@g https://www.sodocs.net/doc/9e14823118.html, 专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关键词】 脂肪肝;诊断;治疗;指南[文献类型];代谢综合征Gu i deli n es for manage m en t of nona lcoholi c fa tty li ver d isea se:an upda ted and rev ised ed iti on The Chinese Nati onalWork2shop on Fatty L iver and A lcoholic L iver D isease f or the Chinese L iver D isease A ss ociati on. 【Key words】 Fatty liver;D iagnosis/therapy;Guidebooks[Pub2 licati on type];M etabolic syndr om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 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 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 m p le fatty liver, NAF 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 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 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2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证据等级定义 Ⅰ随机对照试验 Ⅱ21非随机对照试验 Ⅱ22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Ⅱ23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试验 Ⅲ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 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 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 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1 流行病学 NAF 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 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肥胖症患者NAF 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 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 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 LD患病率在15%左右[3]。 NAF 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 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 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 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3,12,13]。近期体质量和腰围的增加与NAF LD发病有关,腰围比BM 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3,12,13]。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脂肪变主要与I R和代谢紊乱有关;NAF LD是血清HBV DNA低载量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增高的常见原因[3,4,16]。 2 自然转归 NAF LD患者肝病进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初次肝活组织检查(简称肝活检)组织学类型。NAF L进展很慢,随访10~20年肝硬化发生率低(016%~3%),而NASH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1,2]。年龄>50岁、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ALT增高、AST与ALT比值>1以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等指标是NASH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1,2,9,17]。在NAF LD漫长病程中,NASH为NAF L发生肝硬化的必经阶段[1,2]。与慢性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相比,NASH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相对缓慢,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发生于老年人[1,2,13,17]。对于I R个体,NAF L是发生NASH和肝硬化的前提条件;脂肪变的肝脏对肝毒物质、缺血/缺氧耐受性下降,NAF L作为供肝用于移植易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3,16]。此外,在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中,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弥漫性脂肪肝在B超图像上有其独特的表现: (1)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 (2)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 (3)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 (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近来趋于把这些标准量级化,以综合积分判断脂肪肝程度。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67%。 2、CT: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四)肝活检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因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难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于: (1)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 (2)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 (3)无症状性可疑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

脂肪肝指南解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解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范建高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民健康。为了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针对该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概论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和定义 2002年,美国肝病学会召开了脂肪性肝病的命名研讨会,根据组织学命名,将脂肪性肝病分为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和脂肪性肝炎,后者根据坏死炎症活动度分为三级,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四期;根据临床病因命名,将其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者又包括胰岛素抵抗、药物、脂质紊乱、毒物中毒、减重(快速减重/消瘦)以及原因不明的隐源性脂肪肝。因此,广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既有原发的,也有继发的。原发性多为胰岛素抵抗、多源性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所导致的脂肪肝,继发性多为营养不良、药物和遗传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所引起的脂肪肝。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义为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NASH相关肝硬化。NAFLD为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系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常见病理表现,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从疾病谱发展来看,临床上最为广泛的NAFLD,即单纯性脂肪肝,部分会发生脂肪性肝炎,进而通过

全球首部《脂肪肝防治指南》10大关键词(一)

全球首部《脂肪肝防治指南》10大关键词(一)

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第一大肝脏疾病。然而,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非消化肝病专科医生,以及广大群众,至今仍对脂肪肝的危害,以及防治策略缺乏足够认识。而要真正提高我国脂肪肝的防治水平,必须走“群众路线”,全民普及脂肪肝的防治知识。 经过长达9个月的精心准备,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以及《大众医学》编辑部共同编制的全球首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于2015年3月正式发布。 为帮助大家充分认识脂肪肝的“真相”,提高脂肪肝防治意识,维护自身健康,《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主编庄辉院士和范建高教授以及大众医学杂志社黄薏副主编,就“科普版指南”中的关键点,作了详细解读,本刊将分3期连载。 范建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 庄辉(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士) 黄薏(《大众医学》杂志社副主编) 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丑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长期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主持制定了我国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参与亚太地区及欧洲脂肪肝诊疗指南相关文件的制定。 庄辉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和感染病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控制乙肝专家组成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学专家、亚太地区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和《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主编等。 关键词1:成因 专家解读:当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后再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肝细胞内的脂类主要以脂滴的形式存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