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重点)

2.会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表达命题间的关系.(重点)

3.会求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会证明充要条件.(难点、易错点)

教材整理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阅读教材P9~P10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p是q的必要条件,则q是p的充分条件.()

(2)“两角不相等”是“两角不是对顶角”的必要条件.()

(3)x>a2+b2(a>0,b>0)是x>2ab的充分条件.()

【答案】(1)√(2)×(3)√

教材整理2 充要条件

阅读教材P11~P12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充要条件

1.推出关系:p?q,且q?p,记作p?q.

2.简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3.意义: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或q是p的充要条件,即p与q互为充要条件.

课堂练习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q 是p 的必要条件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 )

(2)若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命题p 和q 是两个相互等价的命题.( )

(3)q 不是p 的必要条件时,“p ?/q ”成立.( )

【答案】 (1)√ (2)√ (3)√

例题分析

判断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 :α=π3,q :cos α=12;

(2)在△ABC 中,p :a >b ,q :sin A >sin B ;

(3)p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精彩点拨】 根据定义法,集合法,等价法作出判断.

【自主解答】 (1)∵α=π3?cos α=12,cos α=12?/α=π3,

∴p 是q 的充分条件.

(2)∵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

知a >b ?sin A >sin B ,sin A >sin B ?a >b ,

∴p 是q 的充要条件.

(3)∵?????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D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小结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

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p ?/q ,q ?p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集合法

对于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具体情况如下: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 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即小范围可推出大范围,大范围不能推出小范围.

3.等价法

等价转化法就是在判断含有“否”的有关条件之间的充要关系时,根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转化为形式较为简单的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再练一题]

1.设p:1<x<2,q:2x>1,则p是q成立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2x>1=20得x>0,所以p?q但q?/p,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答案】 A

2.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2=2x+1,q:x=2x+1;

(2)p:a2+b2=0,q:a+b=0;

(3)p:x=1或x=2,q:x-1=x-1;

(4)p:sin α>sin β,q:α>β.

【解】(1)∵x2=2x+1?/x=2x+1,

x =2x +1?x 2=2x +1,∴p 是q 的必要条件.

(2)∵a 2+b 2=0?a =b =0?a +b =0,a +b =0?/a 2+b 2=0,∴p 是q 的充分条件.

(3)∵当x =1或x =2成立时,可得x -1=

x -1成立,反过来,当x -1=x -1成立时,可以推出x =1或x =2,

∴p 既是q 的充分条件也是q 的必要条件.

(4)由sin α>sin β不能推出α>β,反过来由α>β也不能推出sin α>sin β,∴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是否存在实数p ,使4x +p <0是x 2-x -2>0的充分条件?如果存在,求出p 的取值范围;否则,说明理由.

【精彩点拨】 用集合的观点研究问题,先求出4x +p <0和x 2-x -2>0所对应的集合,再由“4x +p <0”?“x 2-x -2>0”求p 的范围.

【自主解答】 由x 2-x -2>0,解得x >2或x <-1,

令A ={x |x >2或x <-1},

由4x +p <0,得B = ??? x ??????x <-p 4,

当B ?A 时,即-p 4≤-1,即p ≥4,此时x <-p 4≤-1?x 2-x -2>0,

∴当p ≥4时,4x +p <0是x 2-x -2>0的充分条件.

小结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4x +p <0?x 2-x -2>0.

2.解答这类题主要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转化为集合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然后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再练一题]

3.若p :x (x -3)<0是q :2x -3

【解析】 p :x (x -3)<0,则0

则x

2

,由题意知p?q,∴

m+3

2≥2,∴m≥3.【答案】m≥3

探究1 如何证明充要条件?

【提示】充要条件的证明分充分性和必要性的证明.在证明时要注意两种叙述方式的区别:

①p是q的充要条件,则由p?q证的是充分性,由q?p证的是必要性;

②p的充要条件是q,则由p?q证的是必要性,由q?p证的是充分性.

探究2如何求解充要条件?

【提示】探求充要条件,可先求出必要条件,再证充分性;如果能保证每一步的变形转化过程都可逆,也可以直接求出充要条件.

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 <0.

【精彩点拨

分清条件p与结论q→证充分性p?q→证必要性q?p→结论p?q

【自主解答】充分性:(由ac<0推证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ac<0,∴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Δ=b2-4ac>0.

∴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为x1,x2,则x1x2=c

a

<0,

∴方程的两根异号,即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必要性:(由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推证ac<0)

∵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设为x1,x2,

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c

a

<0,即ac<0,

综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小结

有关充要条件的证明问题,要分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谁是谁的什么条件,

由“条件?结论”是证明命题的充分性,由“结论?条件”是证明命题的必要性.证明要分两个环节:一是证充分性;二是证必要性

.

已知方程x 2+(2k -1)x +k 2=0,求使方程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的充要条件.

【精彩点拨】 求解过程要保证每一步的变形转化过程都可逆,直接求出充要条件.

【自主解答】 令f (x )=x 2+(2k -1)x +k 2,则方程x 2+(2k -1)x +k 2=0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

?????? Δ=(2k -1)2-4k 2≥0,-2k -12>1,f (1)>0

?k <-2. 因此k <-2是使方程x 2+(2k -1)x +k 2=0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的充要条件.

小结 探求充要条件一般有两种方法

1.先寻找必要条件,即将探求充要条件的对象视为结论,寻找使之成立的条件;再证明此条件是该对象的充分条件,即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说明.

2.将原命题进行等价变形或转换,直至获得其成立的充要条件,探求的过程同时也是证明的过程,因为探求过程每一步都是等价的,所以不需要将充分性和必要性分开来证.

[再练一题]

4.已知x ,y 都是非零实数,且x >y ,求证:1x <1y 的充要条件是xy >0.

【证明】 (1)必要性:由1x <1y ,得1x -1y <0,即y -x xy <0,又由x >y ,得y -x <0,所

以xy >0.

(2)充分性:由xy >0及x >y ,得x xy >y xy ,即1x <1y .

综上所述,1x <1y 的充要条件是xy >0.

练习

1.“x >1”是“log 12

(x +2)<0”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x +2>1得x >-1,故选B.(小范围可推大范围,大范围不能推小范围) 【答案】 B

2.设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为AC ,BD ,则“四边形ABCD 为菱形”是“AC ⊥BD ”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当四边形ABCD 为菱形时,必有对角线互相垂直,即AC ⊥BD .当四边形ABCD 中AC ⊥BD 时,四边形ABCD 不一定是菱形,还需要AC 与BD 互相平分.综上知,“四边形ABCD 为菱形”是“AC ⊥BD ”的充分条件.【答案】 A

3.实数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的充要条件是( )

A.ab =0

B.ab >0

C.a 2+b 2=0

D.a 2+b 2>0

【解析】 a 2+b 2>0,则a ,b 不同时为零;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2+b 2>0.故选D. 【答案】 D

4.若“x <m ”是“(x -1)(x -2)>0”的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x -1)(x -2)>0可得x >2或x <1,由已知条件,知{x |x <m }{x |x

>2,或x <1},∴m ≤1. 【答案】 (-∞,1]

5.判断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 :x >1,q :x 2>1;(2)p :(a -2)(a -3)=0,q :a =3;(3)p :a

【解】 (1)由x >1可以推出x 2>1;由x 2>1,得x <-1或x >1,不一定有x >1.因此,p 是q 的充分条件.

(2)由(a -2)(a -3)=0可以推出a =2或a =3,不一定有a =3;由a =3可以得出(a -2)(a -3)=0.因此,p 是q 的必要条件.

(3)由于a 1;当b >0时,a b <1,故若a 0,

b >0,a b <1时,可以推出a b .因此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函数在区域内解析的条件及应用(1)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函数解析的定义 (1) 1.1定义 (1) 1.2初等函数的解析性 (2) 2. 函数解析的理论 (3) 2.1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的定理 (3) 2.2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的第一个等价定理 (4) 2.3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的第二个等价定理 (5) 2.4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的第三个等价定理 (5) 2.5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的第四个等价定理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函数在区域内解析的条件及应用 学生姓名:杨玉亲 学号:20095031161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指导教师:张萍 职称:讲师 摘 要:本文总结了函数解析的5种等价定理,研讨了它们的应用 关键词:初等函数;解析函数;函数在区域D 内解析 Function in the reg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alytical conditions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nalysis of five kinds of function equivalence theorem, and discusses their applications. Key Words :Elementary Functions ;Analytic functions ;Analytic function within the regional D. 引言 在区域上处处可导的复变函数,我们称这类函数为解析函数,这类函数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特征.虽然单变量复函数可导的概念与单变量实函数可导的概念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区域上处处可导的复函数与在区间上处处可导的实函数相比较,前者所具有的特征比后者更为深刻和丰富.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函数在区域D 内解析的条件及应用问题,以下从六个方面给予了分析与概括. 1. 函数解析的定义 1.1定义 若()f z 在0z 点的某一个邻域0()u z 内处处可导,则称()f z 在0z 点解析,并称0z 是()f z 的解析点. 由定义可以推出:若函数()f z 在0z 点解析,则一定存在一个邻域0()u z ,在0()u z 内任意一点1z 处()f z 解析,事实上1z 是0()u z 的内点,因而存在邻域1()u z 0()u z ,使()f z 在1()u z 内处处可导,于是按定义()f z 在1z 点解析. 由以上结果进而可以推出:若函数()f z 在一区域D 内处处可导,则根据定义,()f z 在D 内每一点都解析,这样的函数我们称之为解析函数,而D 称为()f z 的解析

第1章 集合与充要条件教案(1)

第一章集合与充要条件 1.1 集合的概念 第一节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新授]: 1.集合的概念 (1)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2)无限集 5.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6.空集?(不能写成{?}) [巩固]: 例1: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小于10的自然数的全体;(2)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英文的26个大写字母;(4)非常接近1的实数. [点评]:组成集合的对象是确定的,对于一个对象是否是集合中元素,只有两种结果:是或不是,出现形容词修饰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周长为20cm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完整版)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知识点和题型归纳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 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备考知考情 常用逻辑用语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试卷多为中低档题目, 命题的重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命题及其四种形式,主要考查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命题的真假判断; 二是以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等为背景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这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命题的热点是利用关系或条件求解参数范围问题,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 一、知识梳理《名师一号》P4 知识点一命题及四种命题 1、命题的概念 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注意: 命题必须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都不是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注意:(补充) 1、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既是真命题又是假命题 原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是 否定词语不等于(≠)不大于(≤)不小于(≥)不是 原词语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多有n个或 否定词语不都是至少有两个至少有n+1个且 原词语至少有一个任意两个所有的任意的

(1)充分条件: q p ?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即只要有条件p 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 的成立, 亦即要使q 成立,有 p 成立就足够了,即有它即可。 (2)必要条件: q p ?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q p ??q p ??? 即没有q 则没有p ,亦即q 是p 成立的必须要有的条件,即无它不可。 (补充)(3)充要条件 q p ?且q p ?即p q ? 则 p 、q 互为充要条件(既是充分又是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 等价于q ”、 “q 当且仅当 p ”等 (补充)2、充要关系的类型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定义:若q p ?,但p q ?/, 则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定义:若p q ?,但q p ?/, 则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充要条件 定义:若q p ?,且p q ?,即p q ?, 则p 、q 互为充要条件;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定义:若q p ?/,且p q ? /, 则p 、q 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名师一号》P6特色专题

《集合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案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实数有相关系,大小关系, 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 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 师:对两个数a、b,应有a >b或a = b或a<b. 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们也 存在A包含B,或B包含A, 或A与B相等的关系. 类比生疑, 引入课题 概念形 成分析示例: 示例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 并说明两集合内存在怎样的关 系 (1)A = {1,2,3} B = {1,2,3,4,5} (2)A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体女生} B= {新华中学高(一)6 班 的全体学生} (3)C = {x | x是两条边相等 的三角形} D = {x | x是等腰三角形} 1.子集: 生:实例(1)、(2)的共同 特点是A的每一个元素 都是B的元素. 师:具备(1)、(2)的两个 集合之间关系的称A是B的 子集,那么A是B的子集怎 样定义呢?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的 共性. 生:C是D的子集,同时D 是C的子集. 师:类似(3)的两个集合称 为相等集合. 师生合作得出子集、相等两 通过 实例的共 性探究、感 知子集、相 等概念,通 过归纳共 性,形成子 集、相等的 概念. 初步 了解子集、 相等两个 概念.

怎样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怎样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张万库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是简易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准确理解、有意识地运用这几个概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同学们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提高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理解这三个概念呢? 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反映的是一个命题中条件和结论间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是条件对于结论成立的作用。谈一个命题的条件是否充分、必要、充要时,这个命题必须是确定的。 2. 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 则B ”,有了条件A ,结论B 一定成立(A B ?);没有条件A ,结论B 未必不成立,也有可能成立。这样的条件A 就是结论B 的充分条件。例如,在命题“若x>0,则x 20>”中,有了条件“x>0”,就一定有结论“x 20>”成立。把条件“x>0”换成“x <0”或“x ≠0”,仍有结论“x 20>”成立。因此条件“x >0”是结论“x 20>”的充分条件。教材中由“p q ?”定义“p 是q 的充分条件”,说的就是命题“若p 则q ”中条件p 对于结论q 成立的作用。 3. 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 则B ”,没有条件A ,结论B 一定不成立(???A B );但是有了条件A ,结论B 却未必一定成立。这样的条件A 就是结论B 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命题“若x R x Q ∈∈,则”中,没有条件“x Q ∈”,就一定不会有结论“x Q ∈”。但是有了条件“x R ∈”,却未必有结论“x R ∈”,还有可能是x C Q R ∈。因此条件“x R ∈”是结论“x Q ∈”的必要条件。 利用“???A B ”判断条件A 是结论B 的必要条件,有时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利用“???A B ”的等价命题“B A ?”来判断,但一定要注意A 还是条件,B 还是结论,即若由结论B 能推出条件A ,则条件A 对于结论B 的成立是必要的。教材中由“p q ?”定义“q 是p 的必要条件”,说的就是命题“若q 则p ”中条件q 对于结论p 成立的作用(???q p )。 4. 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 则B ”,有了条件A ,结论B 一定成立(A B ?);没有条件A ,结论B 一定不成立(???A B 即B A ?)。这样的条件A 就是结论B 的充要条件。例如,在命题“△ABC 中,若∠∠∠A B C ==,则BC=CA=AB ”中,有了条件“∠A=∠B=∠C ”,就一定有结论“BC=CA=AB ”成立;反之没有条件“∠A=∠B=∠C ”,就一定没有结论“BC=CA=AB ”成立(即有了“BC=CA=AB ”,也一定有“∠A=∠B=∠C ”)。因此条件“∠A=∠B=∠C ”是结论“BC=CA=AB ”的充要条件。 弄懂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本质,教材中由“p q ?”定义“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是不难理解的。 5. 在命题“若A 则B ”中,条件A 是结论B 的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在逆命题“若B 则A ”中,条件B 就是结论A 的必要(充分、充要)条件。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和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问题中所涉及的命题是什么(即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点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学习与运用,是一个极好的思维训练资源。只要准确理解、有意识运用这几个概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学们就可以少犯错误,变得聪

(完整版)集合与充要条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能确定一个集合的是( ) A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高个子的男生 B 电脑上的容量小的文件全体 C 不大于3的实数全体 D 与1接近的所有数的全体 2.下列集合中,为无限集的是( ) A 比1大比5小的所有数的全体 B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全体 C 超级电脑上所有文件全体 D 能被百度搜索到的网页全体 3.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2.0 (3) A N B Q C R D Z Q π*∈-∈∈∈ 4.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大于5的自然数 B.一切很大的数 C.路桥系优秀的学生 D.班上考试得分很高的同学 5.下列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不大于8的自然数 B. 很接近于2的数 C.班上身高超过2米的同学 D.班上数学考试得分在85分以上的同学 6.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A.由3,3,4,5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3个元素 B.所有平行四边形构成的集合是个有限集 C.周长为20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D.如果,,a Q b Q a b Q ∈∈+∈则 7.下列集合中是有限集的是( ) {} {}{} {}2.|3..|2,.|10A x Z x B C x x n n Z D x R x ∈<=∈∈-=三角形 8.下列4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2222.|10.|.|0.|10A x R x B x x x C x x D x x ∈-=<-=+= 9.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0.0.0.0A B C D ∈?????≠? 10.用列举法表示集合{}2|560x x x -+=,结果是( ) A.3 B.2 C.{}3,2 D.3,2 11.绝对值等于3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是( ) A.3 B.{}3,3- C.{}3 D.3,-3 12.用列举法表示方程24x =的解集是( ) {}{}{}{}2.|4.2,2.2.2A x x B C D =-- 13.集合{}1,2,3,4,5也可表示成(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含答案)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含答案)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2x =”是“(1)(2)0x x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在ABC ?中,:,:p a b q BAC ABC >∠>∠,则p 是q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3.“p 或q 是假命题”是“非p 为真命题”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非空集合M N ≠ ?,则“a M ∈或a N ∈”是“a M N ∈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提示:“a M ∈或a N ∈”不一定有“a M N ∈ ”。 5.对任意的实数,,a b c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B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C )“a c b c <”是“a b >”的充分条件 (D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6.若条件:14p x +≤,条件:23q x <<,则q ?是p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7.若非空集合,,A B C 满足A B C = ,且B 不是A 的子集,则 ( ) A. “x C ∈”是“x A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x C ∈”是“x A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x C ∈”是“x A ∈”的充要条件 D. “x C ∈”既不是“x A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 A ∈”必要条件 8.对于实数,x y ,满足:3,:2p x y q x +≠≠或1y ≠,则p 是q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4集合的基本运算与充分必要条件

集合的基本运算及充分与必要条件 一、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注意补集的前提条件) 单一运算、混合运算、求参数等常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这一类题目 二、命题:指一个判断句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真假命题的判断 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 三、条件概念: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注意推理方向,可用集合思想判断。常见题型有条件的判断、求条件成立的条件、参数范围 例题:1、设集合A ={1,2,6},B ={2,4},C ={x∈R|-1≤x≤5},则(A∪B)∩C= ( ) 2、设全集为R ,A ={x|3≤x<7},B ={x|20},B ={-2,-1,0,1},则(?R A )∩B =( ) 5、设集合S ={x|x >-2},T ={x|-4≤x≤1},则(?R S)∪T 等于( ) 6、已知M ={1,2,},N ={-1,a,3},M∩N={3},求实数a 的值. 7、设集合A ={x|-1<x <a},B ={x|1<x <3}且A∪B={x|-1<x <3},求a 的取值范围. 8、已知集合A ={x|-3<x≤4},集合B ={x|k +1≤x≤2k-1},且A∪B=A ,试求k 的取值范围.(改) 9、已知集合A={x|0≤x≤4},集合B={x|m+1≤x≤1-m},且A∪B=A,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全集U ={x |1≤x ≤5},A ={x |1≤x <a },若?U A ={x |2≤x ≤5},则a =________. 11、设a ,b 是实数,则“a >b ”是“a 2>b 2”的( ) 12、“x 2-4x <0”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为( ) A .00 D .x <4 13、不等式x (x -2)<0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x ∈(0,2) B .x ∈[-1,+∞) C .x ∈(0,1) D.x ∈(1,3) 14、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m 2≤0(m >0),且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改) 15、已知集合A ={x ∈R|12 <2x <8},B ={x ∈R|-1<x <m +1},若x ∈B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的条件是x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16、设集合{|||2}A x R x a =∈-<,21{|1}2 x B x x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改条件) 17、已知2{|(2)10}A x R x m x =∈+++=,{|}B x x =是正实数,若A B 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8、已知集合2{|560},{|10},A x x x B x mx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值组成的集合。 19、已知00,:,:11100. x P q m x x +?-+?-?≥≤≤≤m,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0、已知221:{||1|2},:210(0)3x p x q x x m m -- ≤-+-≤>,若p ?是q ?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知识讲解_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基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学习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 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3.会应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表达命题之间的关系; 4.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性的证明.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1. 符号p q ?/的含义 ?与p q “若p,则q”为真命题,记作:p q ?; “若p,则q”为假命题,记作:p q ?/.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①若p q ?,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②如果既有p q ?,这时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称p是?,又有q p ?,就记作p q q的充要条件. 要点诠释:对p q ?的理解:指当p成立时,q一定成立,即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到q. ①“若p,则q”为真命题; ②p是q的充分条件; ③q是p的必要条件. 以上三种形式均为“p q ?”这一逻辑关系的表达. 要点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1. 从逻辑推理关系看 命题“若p,则q”,其条件p与结论q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若p q ?/,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但q p ②若p q ?/,但q p ?,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若p q ?,则p、q互为充要条件; ?,且q p ?,即p q ④若p q ?/,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且q p 2. 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看 若p:x∈A,则q:x∈B. 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②若A是B的真子集,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若A=B,则p、q互为充要条件; ④若A不是B的子集且B不是A的子集,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要点诠释:充要条件的判断通常有四种结论: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判断方法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选择题 1.对于集合A ,B ,“A ?B ”不成立的含义是( ) A . B 是A 的子集 B .A 中的元素都不是B 的元素 C .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答案] C [解析] “A ?B ”成立的含义是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不成立的含义是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故选C. 2.集合M ={(x ,y )|x +y <0,xy >0},P ={(x ,y )|x <0,y <0}那么( ) A .P M B .M P C .M =P D .M P [答案] C [解析] 由xy >0知x 与y 同号,又x +y <0 ∴x 与y 同为负数 ∴??? x +y <0 xy >0等价于??? x <0 y <0∴M =P . 3.设集合A ={x |x 2=1},B ={x |x 是不大于3的自然数},A ?C ,B ?C ,则集合C 中元素最少有( ) A .2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 C [解析] A ={-1,1},B ={0,1,2,3}, ∵A ?C ,B ?C , ∴集合C 中必含有A 与B 的所有元素-1,0,1,2,3,故C 中至少有5个元素. 4.若集合A ={1,3,x },B ={x 2,1}且B ?A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B ?A ,∴x 2∈A ,又x 2≠1 ∴x 2=3或x 2=x ,∴x =±3或x =0.故选C. 5.已知集合M ={x |y 2=2x ,y ∈R }和集合P ={(x ,y )|y 2=2x ,y ∈R },则两个集合间的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能力素养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 1+x2=-5,则p是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不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讲明:判定命题为假命题能够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因此,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D p q q p p q p q D ???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讲明:当a=0时,ax=0有许多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 C B C B 由①③得A C④ 由②④得A D. ∴D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讲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5,命题乙为|x-2|<3,那么甲是乙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完整版)集合与充要条件练习题

13.集合1,2,3,4,5也可表示成( ) ) B 电脑上的容量小的文件全体 D 与1接近的所有数的全体 ) B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全体 D 能被百度搜索到的网页全体 ) R D.Z Q ) B. 一切很大的数 D.班上考试得分很高的同学 ) B.很接近于2的数 D.班上数学考试得分在85分以上的同学 A.由3,3,4,5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3个元素 B.所有平行四边形构成的集合是 个有限集 C.周长为20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D.如果a Q,b Q,则a b Q 7?下列集合中是有限集的是( ) A. x Z |x 3 B.三角形 2 C. x | x 2n, n Z D. x R | x 1 0 8?下列4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x R|x 2 1 0 B. x|x 2 x C. x|x 2 D. x|x 2 1 0 9?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0 B.0 C.0 D.0 A.3 B.2 C. 3,2 D.3 , 2 11 .绝对值等于3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是( ) A.3 B. 3, 3 C. 3 D.3,—3 12 .用列举法表示方程x 2 4的解集是( ) A. x|x 2 4 B. 2, 2 C. 2 D. 2 A. x|x5 B. x|0x5 、选择题 1 ?下列语句能确定一个集合的是 A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高个子的男生 C 不大于3的实数全体 2?下列集合中,为无限集的是( A 比1大比5小的所有数的全体 C 超级电脑上所有文件全体 3 ?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0 N B. 2 Q C. 3 4 ?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A.大于5的自然数 C.路桥系优秀的学生 5?下列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A.不大于8的自然数 C.班上身高超过2米的同学 6 ?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10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x|x 2 5x 6 0,结果是(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练习题及答案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则p是 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别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D p q q p p q p q D 说明:当a=0时,ax=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 C B C B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 由①③得A C④ 由②④得A D. ∴D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说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 解不等式|x -2|<3得-1<x <5. ∵0<x <5-1<x <5,但-1<x <5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 ∈A ,条件乙为x ∈B .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 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5 设A 、B 、C 三个集合,为使A (B ∪C),条件A B 是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A (B ∪C). 但是,当B =N ,C =R ,A =Z 时, 显然A (B ∪C),但A B 不成立, 综上所述:“A B ”“A (B ∪C)”,而 “A (B ∪C)” “A B ”. 即“A B ”是“A (B ∪C)”的充分条件(不必要).选A . 说明:画图分析时要画一般形式的图,特殊形式的图会掩盖真实情况. 例6 给出下列各组条件: (1)p :ab =0,q :a 2+b 2=0; (2)p :xy ≥0,q :|x|+|y|=|x +y|; (3)p :m >0,q :方程x 2-x -m =0有实根; (4)p :|x -1|>2,q :x <-1. 其中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有 [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分析 使用方程理论和不等式性质. 解 (1)p 是q 的必要条件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含答案)

【课堂例题】 例1.设,,A B C 是三个集合,若A B ?且B C ?,试证A C ?. 例2.试判定下列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并简述理由. (1)? {|23}x x -<<-; (2){|5}x x > {|6}x x >; (3){|n n 是12的正约数} {1,2,3,4,6,8,12}; (4){|n n 是4的正整数倍} {|2,}n n k k Z + =∈. 例3.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集合C (1){1,2,3}C ?; (2){,}C a b ü; (3){1,2,3}{1,2,3,4,5}C ?ü. (选用)例4.已知{|21,},{|A x x k k Z B x x ==+∈=是被4除余3的整数},判断,A B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之. .

【知识再现】 1.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 (1)如果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________或________,读作 或者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 ; (3)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空集?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子集;空集?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真子集. 【基础训练】 1.(1)下列写法正确的是( ) (A ){0}?ü (B )0?ü (C ){0}?∈ (D )0∈? (2)下列四个关于空集的命题中: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A ??≠,则.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2.用恰当的符号填空(,,=??) (1){1,3,5} {5,1,3}; (2){|(3)(2)0}x x x -+= 3{| 0}3 x x x -=+; (3){|2}x x > {|2}x x ≥; (4){|,}2n x x n Z =∈ 1{|,}2 x x n n Z =+∈. 3.(1)已知2{,}{2,2}x y x x =,则x = ,y = . (2)2{1,3,}{1,}x x ?,则实数x ∈ . 4.指出下列各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菱形}, {|C x x =是矩形},{|D x x =是正方形} 5.类比“?”、“?≠”的定义,请给出符号“?”的定义: 如果 ,则称集合A 不是集合B 的子集,用符号“A B ?”表示,读作“A 不包含于B ”. 6.已知集合M 满足{0,1,2,3,4}M ?且{0,2,4,8}M ?, 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集合M . 7.已知2 {1},{|30}A B x x x a ==-+=, ①若A B ü,求实数a 的值;②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A B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 ”的含义。 2、初步掌握充分、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3、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能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3、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 2、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识方面: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定义。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可以自觉地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 方法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⑴在中q 是p的必要条件的理解; ⑵如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 ⑶判断命题条件与结论间关系时,条件p的确定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思考1: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为什么?【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于说明你是她的孩子】 思考2: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复习回顾

(完整版)高中数学一轮复习《1集合与充要条件》教学案

盐城市文峰中学美术生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案 §1集合与充要条件 【考点及要求】: 1.了解集合含义,体会“属于”和“包含于”的关系,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2.了解并掌握集合之间交,并,补的含义与求法; 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基础知识】: 1.集合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文字描述为 和 符号表示为 和 2.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复数集 3.集合的表示方法1 2 3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相等关系:_________A B B A ???且 2)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_或B A ? 3) 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或____ 5.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6.若已知全集U ,集合A U ?,则U C A = . 7.________A A ?=,_________A ??=,__________A A ?=, _________A ??=,_________U A C A ?=,_________U A C A ?=, 8.若A B ?,则____,___A B A B ?=?= 9.若q p ?,则p 是q 的 条件, q 是p 的 条件. 10.若q p ?,且p q ?,则p 是q 的 条件. 【基本训练】: 1.{}a a a ,202-∈,则a 的值等于_________. 2.若全集{}4,3,2,1,0=U ,且{}3,2=A C U ,则A 的真子集有 个. 3.集合{}{}02,12<-=>=x x x B x x A ,则______=?B A . 4.1>x 是x x >2的_____________ 条件. 【典型例题讲练】 例1.已知集合{}{} 03)32(,082222≤-+--=≤--=m m x m x x B x x x A (1) 若[]4,2=?B A ,求实数m 的值;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含区分和例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解释: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简单地说,满足A,必然B;不满足A,必然不B,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A可以推导出B,且B也可以推导出A) 例如: 1. A=“三角形等边”;B=“三角形等角”。 2. A=“某人触犯了刑律”;B=“应当依照刑法对他处以刑罚”。 3. A=“付了足够的钱”;B=“能买到商店里的东西”。例子中A都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一、A必然导致B;其二,A是B发生必需的。 区分:假设A是条件,B是结论 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要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 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简单一点就是:由条件能推出结论,但由结论推不出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充分条件 如果能由结论推出条件,但由条件推不出结论。此条件为必要条件 如果既能由结论推出条件,又能有条件推出结论。此条件为充要条件 例子:1.充分条件:由条件a推出条件b,但是条件b并不一定能推出条件a, 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但是地面湿不一定是下雨造成的。 2.必要条件:由后一个条件推出前一个条件,但是前一个条件并一定能推出后一个条件。 我们把前面一个例子倒过来:地面湿了,天下雨了。 我这里在简单说下哲学上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 充分条件是指根据提供的现有条件可以直接判断事物的运行发展结果。充分条件是事物运行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体现必然性的哲学内涵。如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属于亲情关系吗?答必然属于。 2. 必要性条件。事物的运行发展有其规律性,必要性条件是指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条件符合该事物的运行规律的要求,但不能推动事物规律的最终运行。如亲情关系和父子关系,亲情

集合之间的关系练习题

~ 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1,2,3的真子集共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22≤x x ? B.{}21且x x x >< C.{}{}41,21,x x k k x x k k =±∈≠=+∈Z Z D.{}{}31,32,x x k k x x k k =+∈==-∈Z Z 3.下列八个关系式①{}0=?;②0?=;③{}?=?; ④{}?∈?;⑤{}0??;⑥0??;⑦{}0?≠;⑧{}?≠?其中正确的个数( ) ( A.4 B.5 C.6 D.7 4.下列语句:(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集合{}45x x <<是有限集,正确的是( ) A.只有(1) B.只有(2)和(3) C.只有(2) D.以上语句都不对 5.给出下列关系:(1)12=R ;(2Q ;(3)3-?+N ;(4)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关系:(1){}0是空集;(2)若a ∈N ,则a -?N ;(3)集合{} 2210A x x x =∈-+=R ;(4)集合{} 6B x x =∈∈Q N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7.下列四个命题:(1)空集没有子集;(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3)空集的元素个数为零; : (4)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8.已知集合{}3,A x x k k ==∈Z ,{}6,B x x k k ==∈Z , 则A 与B 之间最适合的关系是( ) A.A B ? B.A B ? C.A B D.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