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康复运动疗法

脑卒中肢体的偏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性偏瘫,康复治疗不仅要促进肌力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促进肌肉运动高级神经控制的重建。

脑卒中三级康复中的“一级康复”指的就是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的理论基础是基于Brunnstrom 提出的六阶段过程。

①患肢迟缓性瘫痪,无自主运动;

②肌张力增加,痉挛出现,有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无随意运动;

③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加重;

④痉挛不再加重或挛缩减轻,共同运动有所减弱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及正常模式的运动;

⑤痉挛显著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完成较难的分离运动及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

⑥痉挛和共同运动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恢复。

一、运动疗法的原则与禁忌

康复训练的四大原则为:早期干预、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的具体原则。

①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②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肉和力量训练。

③患侧功能重建训练为主,健侧代偿训练在后。

康复干预禁忌:合并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频发癫痫、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二、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治疗:①良姿位摆放;②体位转换训练;③平衡能力训练;④躯干控制能力训练;⑤保持关节活动度治疗;⑥感觉功能训练;⑦其他治疗。

1、良姿位摆放

偏瘫卧位姿势:保持良好的瘫肢功能位置是防治患肢拘紧挛缩及肌萎缩的重要康复手段。患者病后,经过一点时间,即由软瘫逐渐进入硬朗期。上肢发生肩、肘、腕、指关节的屈曲挛缩,下肢发生髋、膝、踝关节的过伸及屈曲困难。故应采取早期拮抗卧位姿势,以避免或减轻肌张力的增高。

(1). 健侧卧位姿势

健侧卧位姿势是偏瘫病人最佳卧床体位,其正确的姿势是瘫侧肩关节前伸,肘、腕、指关节保持伸直位,可在胸前放置枕头或衣物,垫起患侧上肢,保持良好体位。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应自然屈曲,骨盆取内旋位。

(2). 患侧卧位姿势

患侧上肢应保持伸展位,下肢应保持半屈曲位置,患侧在后,健侧在前,为患侧卧位的良好体位。患者患侧的肩胛带要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被伸,手指是伸展的。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患侧下肢的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有时候可以在下边垫一个软枕,背部再放一个枕头,给患者依靠。

(3). 仰卧位姿势

患侧肩关节外旋,上肢各关节伸展,下肢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足掌平踏床铺,为患者仰卧位时的最好体位。面朝上,头部下方可以垫一个枕头,枕头高度一定要适当,同时强调胸椎不能出现屈曲,往往患侧臀部下方可以垫一个枕头,让患侧的骨盆向前凸一些,防止髋关节的屈曲和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可以垫一个方软枕,让肩胛骨向前凸,上肢的肘关节伸展放在枕头上,腕关节被伸,手指伸展。

2、偏瘫翻身运动:患者卧床之后,建议患者(2)~ (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运动分为主动和被动运动。

(1). 被动翻身运动:为患者翻身时,需要指导看护者,要对肩关节和髋关节同时用力,防止因为用力不当导致患者损伤。

(2). 助力翻身运动:当患者本身有一定力量的时候可以使用。助力翻身要以患者自身用力为主,家人少许用力进行辅助。

(3). 自主健侧翻身运动:患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翻身,翻身前患者健侧下肢插到瘫侧下肢下面,将瘫侧上肢放到腹部,在转颅及肩的同时,健足用力蹬床铺,瘫侧肢体随之翻向侧上方,呈健侧卧位姿势。

(4). 自主患侧翻身运动:当患者自主向瘫侧翻身时,健侧下肢伸向外侧并立膝,健足蹬着床铺。患者在抬头、颈前屈、叉开腿的同时转上半身。

3、床上坐位/坐起训练

(1).床上被动坐起靠背训练:患者靠家人外力被动坐起后,患者背后放棉被、枕头、衣物或家人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扶住病人肩部等,以使上身保持正直舒适位置。下肢伸直,两手相握,伸肘放于身前桌子上,保持被动坐位平衡。需要患者反复训练。

(2). 床上助力坐起训练:患者取健侧卧位姿势,健侧肘及前臂尺侧支撑上半身,并在抬头抬身的同时,肘及前臂随抬身动作向下移动,以便使上半身抬的更高。家人用手扶助患者健侧肩部或肘部,并给予适当助力,即可坐起。

(3). 床上自主坐起训练

(4). 床上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坐位时容易向患侧倾斜,需要给予一个助力;患者如果坐不稳,可以在患侧垫一个软垫以维持平衡。床上坐位的平衡训练要早期进行,患者只有在坐稳以后,才能进一步进行站立的平衡训练。

(5). 床上横、纵向移行训练:依靠健侧的肢体力量,逐渐带动患侧进行纵、横向的平移。

4、上肢被动运动训练

(1). 仰卧位上肢被动运动:肩关节可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好肩关节和肘关节。

(2). 仰卧位肘关节及小臂被动运动:同样要注意关节的保护。

(3). 腕及手指被动运动:同样需要注意关节的保护。

5、上肢助力运动训练

(1). 肩肘关节助力运动:如果上肢瘫痪比较严重,可以给予一个助力,进行上臂的前后运动。

(2). 肘关节屈曲拮抗运动:患者坐位,手掌心朝下,家人站于患肢前外方,一手握住者手腕或手掌,一手扶于上臂(1)/(2)外上侧,在嘱病人用力向上平抬的同时,握于患者的手用助力促其患肢上抬,扶于上臂的手做相反方向的下按,抬到一定高度,使患肢保持伸直位,重新回到原位。

(3). 下臂肌张力增高助力拮抗运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用衣物或薄枕放于患肘下,家人一手置于患侧肘关节上方,一手与患手相握,在嘱病人用力做前臂的外旋,内旋运动的同时,家人给予助力,促进动作的完成。

(4). 健上肢带动患肢助力运动训练:建议在患者早期卧床的时候就进行屈肘回收运动。患者两手相握,十指交叉,注意正确的手指交叉方式是患侧手的大拇指握在健侧手大拇指的外面,肘关节伸直,伸过头顶,可以屈肘回收。

6、上肢自主运动训练

(1). 床上上肢自主运动:患者上肢的肌力如果能够平移的话,说明患者有(2)级肌力,必须强调,患者每次上肢平移外展的距离每次要大于(4)0cm。

(2). 坐位上肢自主运动:患者肢体缓慢地从大腿内侧移动到外侧,反复进行;或者让患者的上肢进行一个上举,摸到后脑,做梳头动作。

(3). 站位上肢自主运动:患者力量再好一些的时候,可以进行摸墙运动。一般以(5)cm为高度,一周时间为单位,让患者慢慢进行摸高训练。

(4). 手指自主运动:瘫手的屈伸训练、瘫手指的分并训练、瘫手的对指训练

7、下肢被动运动康复

(1). 床上髋、膝、踝关节被动运动

(2). 床边下肢垂位被动运动:患侧肢体搭在床沿上,根据患者的力量情况进行训练,可以进行大腿的上下抬和踝关节的前后屈伸动作。

(3). 踝关节被动运动:如果患者的远端力量比较差,选择该项运动。

8、下肢助力运动

(1). 床上下肢助力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家人用手给予助力,使瘫侧下肢处于屈曲位,然后令患者用力下蹬,伸直下肢。

(2). 床上下肢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家人帮助患者将两腿屈曲,双足在臀下平踏在床铺面上,嘱患者伸髋,家人在两臂部间断给予助力抬离床面。患肢髋外旋、外展不能支持时,家人可帮助稳住双膝。能完成双桥式运动后,令病人伸展健肢,嘱患者做单桥式动作,以加强髋内外旋的能力。

(3). 下肢助力站立训练: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单人搀扶还是双人搀扶。

一人扶站时,其上身稍向前倾,两膝略弯曲,用膝盖支撑患者膝部。一手扶于患

者腰骶部。并用力上托,另一手扶于病侧肘部。患者健臂手搭在家人肩背部,然后两人同时直腰并伸直膝部即可站立。

(4). 下肢助力步行训练:直腰、挺胸,目视前方,迈患腿时躯体略向健侧倾斜,防病足蹭地。两足迈出间距相等。

(5). 下肢重瘫助力步行运动:蹲位助力运动训练。

(6). 膝、踝关节助力运动训练:患者坐在椅子上,家人将制备的脚蹬式圆木放在两足下,两腿同时做伸屈活动,用健肢带动患肢活动。如患腿运动时仍有困难,家人可用手略给予助力,帮助前后运动。

(7). 拄杖助力步行训练:令患者将手杖向健足一脚长的外前方着地,两脚并拢站稳,伸出手杖,迈出病足,然后再伸出健足,即:手杖点出-患足迈出-健足迈出。当迈出健足时,由手杖和患足两点支撑,其稳定性高,比较安全。

(8). 拄杖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时先健足,后患足。

(9). 拄杖上下楼梯训练:下楼时先患足,后健足。

9、床上运动训练

(1). 床上自主左右摆腿运动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肌力达(2)级时,令患者将健下肢伸直,患腿沿床铺面左右运动达最大程度;反复自主练习内收与外展后,瘫肢肌力可在(3)-(5)天内达到自主抬离床面的程度。

(2).床上自主抬腿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健腿保持伸直位或稍屈曲位。在令患者向上平抬患腿的过程中,家人将手掌放于患足以上适当高度,令患者用力抬腿,使足尖触及家人手掌或接近手掌。可有计划的反复训练。

10、自主站立训练:患者在脱离助力站立后即进入自主站立阶段,在自主站立初期,要有家人在旁边监护,以防跌倒。站立时间要由短到长,嘱患者平视,两肩放平,头要摆正,身子正直位。

11、自主坐起训练

(1). 自主坐起运动训练:患者上身呈前屈状,双足跟位于椅子腿根部,边屈髋、膝,双手边扶住膝盖部,缓慢坐下,然后保持上身坐直。

(2). 自主坐起运动训练: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双足缩到椅子腿跟部,然后身子前屈,两手扶于膝盖。用双手支撑再伸展髋膝即可站起。

12、步行训练: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纠正前脚掌蹭地,足内翻及行走步态异常、步间距大小不等。

13、上下楼梯训练。

14、从床边坐起或椅子上站起和坐下:

(1).躯干前屈,重心前移训练,如双手交叉进行木板钉训练。

(2).健手支撑站起训练,如让患者的头去碰前方的球→健手支撑下站起。

(3).无支撑站起和坐下训练,分别向正前方或斜前方伸直臂,双手交叉插木钉,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木板钉的高度及位置。

15、床与轮椅间的转移

从床转移到轮椅时先用健手扶住近侧的轮椅扶手,躯干前倾从床边站起→健手从近侧的轮椅扶手转移到远侧扶手→以健侧的手及足为支撑点、以健腿为轴旋

转躯干使臀部正对轮椅→躯干前倾坐下。从轮椅转移到床时相反。

1、轮椅的选择及正确坐姿

轮椅的座位高度、宽度、长度以及靠背高度、扶手高度、脚踏板高度要根据患者的体型、疾病来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的轮椅一般座位应稍低,靠背要直立,保持正确坐姿,以减少异常模式的出现。患者取轮椅坐位应在轮椅前方放一小桌来支撑上肢;背后放置靠垫促使患者伸直躯干。

2、轮椅的操作方法

(1)独立驾驶偏瘫患者可以用健侧的手和脚独立完成操作轮椅动作。如在平路上可以利用健侧的手和脚进行前进、后退、转弯等操作;在上斜坡和越过较低的台阶时应把轮椅倒过来进行。

(2)他人帮助上下斜坡、越过较低的台阶、上下楼梯时,帮助者应注意轮椅的放向和用力的方向。

16、杖的选择与使用

1、手杖的选择:瘫患者使用的手杖有单足手杖、三足手杖、四足手杖。单足手杖适用于平衡功能和体力较好的患者;三足手杖适用于平衡能力稍欠佳,用单足手杖不安全的患者;四足手杖更为稳定,适用与平衡能力欠佳,用三足手杖也不安全者。

2、手杖的使用:(1)两点”支撑步行法即伸出手杖→迈患侧足→迈健侧足。优点为始终是两点起支撑作用,稳定性好。多用于步态训练早期的患者及老年人。(2)“两点一点”交替步行法即手杖和患足同时迈出(两点),然后再迈健侧足(一点),交替支撑体重的步行方式。优点为手杖和患腿共同支撑体重,步行速度快,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17、地面上移动及从地上站起

在临床上偏瘫患者摔倒叫常见,指导患者自己站起来或帮助患者安全地站起来时作业治疗的一项训练内容。

脑卒中康复训练

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恢复期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 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二、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三、脑卒患者的饮食原则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1、脑卒中的康复要保持良好肢位良肢位就是对抗恢复后期痉挛发生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好肢位。在发病急性期不论是侧卧位还是平卧位,都应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屈、指关节伸展;患者下肢则采用膝关节微屈,防止髋关节外旋。简言之,就是上肢尽量伸展,下肢保持微屈。在替患者穿衣、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切忌牵拉患侧上肢;乘坐轮椅时,注意防止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侧,这样可以避免在上肢无力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减少偏瘫侧肩痛、活动受限的出现。坐位时肘下方提供支撑或佩戴肩吊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肩关节。 2、脑卒中的床上康复方法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脑卒中的被动康复运动方法 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

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 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 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脑卒中后的并发症1、痉挛: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 挛措施。 2、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 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3、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训练,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

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运动疗法分为哪几类? 一、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 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即良肢位的摆放。 2. 体位转换:偏瘫患者急性期的体位转换非常重要,无论处于何种体位,如果长时间不进行体位转换,就会在该姿势下出现软组织挛缩。 3. 适当的被动运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保持关节的活动度。 (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早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防止康复进程的合并症的发生,可以尽早促进功能恢复,可以预防异常的身体姿势,预防关节活动的受限、疼痛和挛缩,预防压创,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 1. 改善组织挛缩:可进行关节伸张训练和摆动训练等。 2. 缓解肌痉挛:可进行收缩 - 松弛训练和维持 - 松弛训练等。 三、良肢位摆放 ( 1 ) 保持床上卧位正确姿势的意义 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因此这时的床上卧位姿势格外重要。不良姿势会加重痉挛程度,甚至会造成关节挛缩的严重后果,可以说,保持急性期床上的正确卧位关系到 康 复的成败,必须给予重视。 ( 2 )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 右图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可以看到:患者的上肢常表现为肩 关节的内收、内旋;肘关节的屈曲;前臂的旋前;腕关节的屈曲,以及掌指关节 的屈曲。下肢,髋关节主要表现为一个外展、外旋;膝关节是伸展的姿势;踝关 节则是下垂、内翻。 良肢位的根本目的在于 “ 预防 ” ,也就是在早期痉挛没有出现的时候, 把患者摆成一种 “ 抗痉挛 ” 体位。良肢位的摆放原则就是对抗偏瘫的异常运 动模式。 如果患者要进行患侧卧位,也就是患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则患者头 部应该保持在自然的舒适位。患侧的上肢应该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 腕关节自然背伸,患侧下肢应该取屈曲位,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健 侧的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一较长的软垫。 健侧卧位,也就是健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首先应该在患者的躯干前方及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 (一)迟缓期 1.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肌肉松驰、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 2.训练目标 (1)预防肌肉挛缩的出现。 (2)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 (3)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出现。 (4)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5)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3.具体实施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 (2)床上体位转换训练:预防起立性低血压、褥疮的发生。 (3)关节被动活动:主要是防止关节挛缩。 (4)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主要是为了尽早诱发肢体的肌张力。 (二)痉挛期 1.主要特点:痉挛、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治疗目标: (1)抑制痉挛。 (2)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3.训练计划 (1)关节被动运动:预防关节的挛缩和抑制痉挛的发生。 (2)肌肉持续牵拉训练:防止由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肌腱挛缩。 (3)肢体负重训练:有时肢体负重能力非常低下,这时要训练肢体的负重。(4)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5)矫正异常的姿势。 (三)恢复期 1.主要特点:痉挛逐渐减轻,出现分离运动,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2.训练目标: (1)加强肢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性。 (2)加强身体耐力。 (3)加强动态平衡的稳定性。 3.训练方法: (1)双侧肢体的协调训练。 (2)运动协调性训练。 (3)提高运动速度的训练。 二、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一)康复目标: 1.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2.抑制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 3.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4.强化健侧激励。 5.提高提高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 (二)训练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挛缩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性的体 位。良肢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一个体位。 (1)仰卧位:肩关节放松,垫一枕头,但不能垫得很高或不垫,让他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 上肢稍微屈曲,肘关节稍微屈曲,约30度。腕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子。下肢完全放松,但是不能让膝关节完全伸直。膝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让膝关节保持30度左右的屈曲。脚底垫一个脚底板,踝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面加了一个小垫子,让肢不紧靠躯干,有预防挛缩的功能。病人手 里攥一个毛巾卷。髋关节、膝关节自然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或垫子。 (3)患侧卧位:头部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让头与椎体保持水平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伸展,这 样不容易产生疼痛。健侧下肢下面也放一枕头,让下肢的肢体与骨盆和躯干保持水平。 (4)床上坐位:床的前面可以放一小桌子,上肢可以放在桌子上,肘关节是放松的体位,屈曲 到30度左右。 (5)轮椅坐位和椅坐位:轮椅坐位前面也可以放一桌子,目的其实是让上肢能处于一个比较舒 适放松的状态,躯干尽量坐直。治疗师可以进行调整。治疗师可以站在病人的前面,目的是防 止患者过度屈曲往前摔。然后提起病人的骨盆,往后拉。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十一五课题组全国脑防办张通赵军 前言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跟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康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 脑卒中康复指南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改变目前我国脑卒中康复的无序状态,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脑卒中康复事业。 说明: 推荐强度: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的采用了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一、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一)脑卒中的康复体系 1、三级康复网(Ⅰ级推荐,A级证据) 2、急性期康复(Ⅰ级推荐,D级证据) 卒中单元(Ⅰ级推荐,A级证据) 3、专门康复机构的康复 ①医院康复科康复(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专门的康复医院或中心(Ⅰ级推荐,D级证据 4、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具有与医院康复相似的疗效,费用低等优点,发展社区康复是十分必要的。(Ⅰ级证据,A级推荐) (二)脑卒中康复的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流程 ①建议在发病/入院24小时内应用(NIHSS)评价卒中的缺损情况。(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建议入院后立即启动脑卒中2级预防,并预防并发症。(Ⅰ级推荐,A级证据)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疗方案应当持续到患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 2 评定和检查 ①建议临床人员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II级推荐,B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摘要:本研究通过运动疗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的探讨,论述运动治疗方案对于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并根据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特点找出科学的、合理的康复方案。运动可以使生物体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它是人类最常见的生理性刺激,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较常规疗法具有较强优势。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方案;运动疗法 脑卒中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中风,它是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其发病往往比较突然,所以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的一种。通常指的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因为各种病因所引起脑内的动脉逐渐狭窄、闭塞,直至动脉破裂,进而造成患者往往会出现急性脑血液循环的障碍,这种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脑功能障碍症[1]。其在临床方面的主要表现是猝然昏扑、不省人事甚至是突然发生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等现象。脑卒的过程中就给患者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在该过程中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的状况,都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都是在发病后的数天开始恢复,两个月左右是最大的回复限度,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由于挛缩的形成,恢复就也变得非常的缓慢,六个月后基本上患者就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性[2]。所以,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条件下,第一时间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尽可能的缩小局部受损范围,来保障治疗的最佳效果,在锻炼时必须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且不可盲目的进行。有美国的心血管护理分会、心脏病学会、体力活动以及代谢分会和卒中分会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卒中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最好每周进行5次左右的有氧运动,每次有氧训练的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样对卒中患者减少卒中复发的危险是及其有效的[3]。同时报告中还指出,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不用的人而略有所不同,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可有适当的间隔,但是每天的运动时间之和必须要大于20分钟。患者在进行恢复训练是的计划要结合其病史与体检结果来进行,所用的运动器械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做相应的调整。卒中后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肌力减弱的现象,所以该报告还建议其应进行必要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的强度为每周要不少于3次,康复训练的内容要包括多组主要肌肉群[4]。 1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脑卒中是全球非常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当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就使得原来无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很好地治疗,患者可以得到恢复,可是脑卒中的患者虽然大部分能够治疗,但其相对致残率却是非常高的[5]。所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不是一个迅速的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正是由于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费用非常昂贵,很多的患者在没有完全康复后就出院,使得没有得到全过程的治疗[6]。在出院后患者非常需要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同时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进而不断的促进患者身心功能方面恢复。所以,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期康复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大量的实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个案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个案分析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实习医院: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联系电话: 医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个案评分标准 姓名班级实习医院 题目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个案得分

评审教师评审日期年月日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个案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偏瘫患者的康复实践,探索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利用仪器治疗,结合被动、主动运动以及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手段,以患者积极配合为前提,对患者展开康复治疗,并定期进行康复评定。结果经过3个月的住院康复治疗,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较好的在平衡杠内扶杠行走。结论在病发早期患肢无法活动,肌力低下的患者,通过早期配合治疗师进行主动、被动活动,对加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效果。所以,早期康复的介入会显著减轻康复的难度,提高康复效果。 1.背景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之一[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它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对其早期康复现状报告如下。 2.实验情况 2.1个案基本情况 患者,男,53岁,工人,右利手,家住杭州望江西苑30—802,妻子、儿子体健。此次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月余”收住入院。患者于3月前突然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当时抬起费劲,不能独立行走,伴言语不能、口角歪斜、口角流涎、饮水呛咳,小便失禁,来我院急诊,行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区多发腔梗”,予以脱水降颅压(甘油果糖);清除自由基(依达拉奉);抗血小板聚集(奥扎格雷、阿司匹林);降纤治疗(东菱迪芙);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舒血宁、桂哌齐特)等治疗。病情稳定,但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进一步康复,转入我康复科。通过Brunnstrom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以及ADL能力等的评定,现考虑予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如:肢体主动、被动活动,Bobath、Brunnstrom、PNF技术以及气压回流、功能性电刺激、针灸等治疗方式)。既往患者检查出高血压3年余,近年规则用药(具体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2-08-15T11:47:29.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安霞娟 [导读] 脑卒中,即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安霞娟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41000) 【摘要】脑卒中,即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脑卒中的死亡率排在各种病症之首,在致残方面,大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语言交流困难、肢体麻木、认知障碍、吞咽困难。可见,偏瘫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连续过程,开展康复训练并使之延续,可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 1、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 吞咽是高度复杂的综合性神经肌肉活动,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其训练方法有: 1.1 口腔期(由口腔到咽入口)吞咽困难的训练: 唇运动:包括闭唇、噘嘴、嘴角上抬 舌运动:包括伸出、侧伸、舌尖舌根抬高 腭咽闭合的训练方法:将一根吸管的一端封住,用吸管吸吮;将吸管插入玻璃杯中吹气;或者反复发K、a音。 1.2 咽期(由咽部到食管入口)吞咽困难的训练: 该期主要是训练喉头上举,方法是:将病人的手置于家属甲状软骨的上缘,在家属吞咽时,让患者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将病人的手放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 2、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言语障碍是指人体利用语言比如口语、书面语等进行交流活动过程中的障碍。它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言语障碍严重影响了脑中风患者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也影响了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自身的健康。其训练方法有[2]: 2.1 让患者发“啊”声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训练。 2.2 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 2.3 能发音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在视觉和触觉的帮助下观察口型,并随时矫正。 2.4 语言刺激疗法:利用语言训练磁带,将日常生活常用的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次训练五到六分钟,间歇10秒。 3、面肌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外出时戴口罩,尽早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5—15分钟,并辅以面肌按摩,以促进早日康复。 4、心理康复训练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丧失了许多正常的功能,病人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由此产生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病人常因抑郁、悲观、失望而对治疗丧失信心,不愿和医务人员配合,甚至拒绝进食和治疗,影响疾病的康复。所以,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康复应贯穿整个病程和护理的始终,要掌握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原则,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度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身体的残存功能。对病人表示理解,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加强沟通,适当解释疾病发展过程、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所具备的条件(人才、设备),治疗的目的,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注意观察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感情方面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对于患者能否获得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5、肢体的康复训练 5.1 保持各关节功能位放置,预防关节畸形。 5.2 勤翻身变动体位为仰卧位、侧卧位和半卧位,每2小时交替变换一次。 5.3 肢体的康复训练 5.3.1 卧床期主要是床上的被动运动,包括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两个方面。 ①上肢运动包括: 肩关节运动:让病人双手交叉,掌心对掌心,患手拇指在上,用上肢健康的一侧带动患病的一侧,上举至头顶,再慢慢的放到腹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肘关节伸直,动作要缓慢。 肘关节运动:将患侧上肢平放在床上,家属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手,反复地进行手心向上、手心向下的活动。 腕关节运动:让病人肘屈曲,家属一手扶住腕关节的下方,另一只手握住患手的四指进行屈、伸运动,反复进行。 指关节运动:家属用一只手将病人的拇指分开,另一只手将四指呈握拳状;然后再将四指分开,拇指屈向手心,如此反复进行。 ②下肢运动包括: 桥式运动:将病人的身体放正,让病人的双手交叉,上举至头顶;双下肢弯曲,双脚分开,双脚支撑于床面,如有可能也可单腿做支撑,将臀部慢慢抬起,应将臀部抬的越高越好。目的是解除躯体痉挛,训练病人的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做准备。 膝关节运动:家属一只手握住患者患病一侧的足跟,让患者的脚掌抵住自己的前臂,另一只手托住膝关节的下方,将膝关节屈曲、伸展,反复进行。但要注意的是:膝关节屈曲时,要尽量向内侧收,防止以后患者走路划圈。 踝关节运动:在患者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软枕,家属一手托住患者病侧的足跟,抵住前臂;另一只手压住患侧小腿,向上用力。 趾指关节运动:在患者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软枕,家属一手握住患者患侧脚掌,另一只手握住脚趾,进行向上向下的运动。 动作要缓慢、轻柔,每个动作要做到位,但活动范围不要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不要让病人感觉疼痛,以免损伤关节。同时要掌握好运

脑卒中康复健康指导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什么是脑卒中?】 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包括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 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 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 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 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 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 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 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 (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 积极的治疗。 (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 (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 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 (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 【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 (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意思指导进行处理。 (2)将病人抬至床上,注意不要将病人拉起或扶起,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搬抬,一人抬肩,一人抬托腰臀部,一人抬腿,头部稍抬高。 (3)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取出假牙。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探讨

第24卷第3期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VOL.24NO.3 2012年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2012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病死率有了明显降低,但约7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脑卒中所致的残疾程度,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3例患者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脑卒中患者8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MRI确诊。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8~75岁。平均59.36岁。左侧肢体瘫痪19例,右侧肢体瘫痪21例。梗塞面积大于4cm2者14例;小于4cm2者26例。对照组40例,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51~73岁,平均6 2.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 3.424±13.75) h。左侧肢体瘫痪15例,右侧肢体瘫痪25例,梗塞面积大于4cm2者29例;小于4cm2者11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瘫痪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根据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抗凝溶栓、脑细胞复活剂及自我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 1.2.1康复训练的时间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早期进行,使肢体重新获得运动能力,避免造成不应有的肢体功能减退。发病后48h,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即开始康复训练。 1.2.2康复训练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理临床并发症,尤其昏迷患者在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每天对患肢进行各关节的全范围的被动活动,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并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在做肱关节的被动活动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周围软组织,因在做肩关节外展而无外旋动作时易发生盂肱关节撞击,并将易产生挛缩的肌肉及软组织保持伸长位,以 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3.31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探讨 于化美,宋全荣,张同明 (临朐县老年病防治医院,山东临朐262601;日照市人民医院;日照港口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从患者心理护理、保持良好肢体位置、床上运动训练、感觉训练、语言训练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治疗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早期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9;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3-0050-03 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o Motor Recovery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n Stroke Patients Yu Huamei,et al (Hospital of Senile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inqu County,Linqu262601,Shand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stroke patient’s motor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Methods From2010to201280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sides routine neurology therapy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including psychological care,keep?ing a good body position,bed exercise training,sensory training,language training.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eurology therapy and routine care.R esults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an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motor recovery and ADL was much better in experi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an improve life quality of stroke patients.Early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should be advocated. Key words:Stroke;Motor function recovery;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50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

脑卒中作业治疗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方案 脑卒中及临床表现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 Fugl-Meyer评定法 Fugl-Meyer评定法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定。其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共113个小项目,总分为226分,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2.认知功能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韦氏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等。评价应包括患者意识水平、注意力、言语、记忆、思维和知觉功能等方面。 3.步态分析:观察分析、定量分析。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提问法、观察法、量表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或者FIM量表) 5.生活质量评价 进行作业治疗应考虑的患者个体因素 1.患者家庭成员的支持情况。 2.根据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而选择作业活动。 3.选择的作业活动应尽量与日常生活有关。 4.患者的个人爱好、兴趣。 5.对有职业前途的患者,应适当选择相关的职业性活动。 作业治疗目标 结合临床的其他治疗,首先训练患者令其最大限度的恢复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业活动,循序渐进,再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训练以及提高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的活动训练,适当改造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环境,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 作业治疗训练 主要介绍上肢和肩部的康复训练,以便更好实行日常生活的训练 脑卒中后,患侧肩关节下降、后缩,甚至脱位,肩关节的控制能力降低,患者不能外展、前屈肩关节,因此患者倡议过度的上抬肩部或用躯干侧弯加以代偿。早期开始肩部运动训练可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发生肩痛和肩关节挛缩,同时又发患侧上肢分离运动尽早出现。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神经康复诊治指南 一、中国脑卒中康复现状与未来 概述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患者功能的改善又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潜在的长期护理所需的高额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中国脑卒中康复的现状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近十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投入,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康复的特殊性

脑卒中的康复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既包括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又包括急慢性期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脑卒中康复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脑卒中康复发展历史较短,但康复理论、康复学说众多,各种学说都有其理论基础,既相互包容,又各有特点,另外脑卒中康复评价和治疗方法多样性。总体来说,脑卒中的康复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和直觉性,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和治疗师的经验和治疗技术的熟练程度,这与循证医学的哲学思想有些相矛盾。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专业知识与当前最佳的干预证据结合起来,将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措施用于自己的病人。制定脑卒中的康复指南,规范康复治疗,是提高脑卒中康复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传统康复医学模式的挑战。 二、脑卒中康复治疗规范指南 1.脑卒中康复体系 医院和康复中心康复 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加强住院脑卒中病人医疗管理的模式、是提高疗效的系统,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 文献中所描述的卒中康复模式包括: a) 急性期卒中病房: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为独立病房,收治急性期的病人,常是发病1周内的病人,强调监护,病人住院数天,一般不超过1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