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小系统设计

最小系统设计

最小系统设计
最小系统设计

本设计中我们采用的是STC12C5A32S2单片机,这是台湾宏晶科技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1T )的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 ,8路高速10位A/D 转换(25万次/秒),针对电机控制,强干扰场合。

具体电路设计

图2.17 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如图2.17所示 采用24MHZ 的晶振,这里主要是说一下复位电路(一般的复位电路如下所示),根据STC12C5A32S2系列单片机技术手册,当时钟频率高于12MHZ 时,建议使用第二复位功能脚(脚31)利用增加的外部低压检测LVD 功能作外部低压检测复位脚,当按键按下时,上图中的电阻1R 和2R 将+5V 电压分压到低于低压检测门槛电压(1.33V 附近),此时第二复位功能脚RST2就让CPU 处于复位状态。当按键松开,电阻1R 把第二复位功能脚上拉成高电平,单片机就解除复位状态,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可以看出,相比一般的复位电路(如图2.18的第一复位电路),第二复位功能连接要简单的多,而且不需要延时,复位可靠。

大数据处理详细设计

目录 目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引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背景与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专业术语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参考资料..............................................................................................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设计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任务及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需求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运行环境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详细需求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4.总体设计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系统总体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系统模块划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5.系统详细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系统结构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信息编码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代码结构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代码命名规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7.维护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7.2系统及用户维护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7.3系统扩充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8.系统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8.1硬件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8.2软件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9.关键技术......................................................................................................... 错误!未指定书签。 9.1关键技术的一般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9.2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 测试.............................................................................................................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1测试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于DSP最小应用系统设计实现_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 本论文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关键的技术学科,而DSP芯片的出现则为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这一方面促进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使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近20年里,DSP芯片已经在通信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1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状况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是建立在数字信号处理的各种理论和算法基础上,专门完成各种实时数字信息处理的芯片。与单片机相比,DSP有着更适合数字信号处理的优点。芯片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具有良好的并行特性,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1]。 DSP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理论先行,80年代产品普及,90年代突飞猛进。在DSP出现之前数字信号处理主要依靠MPU(微处理器)来完成。但MPU 较低的处理速度无法满足高速实时的要求。因此,直到70年代才提出了DSP的理论和算法基础。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82年世界上诞生了首枚通用可编程DSP芯片TI的TMS32010。DSP芯片的问世是个里程碑,它标志着DSP应用系统由大型系统向小型化迈进了一大步。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围的扩大,要求提高处理速度,到1988年出现了浮点DSP,同时提供了高级语言的编译器,使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其应用围逐步扩大到通信、计算机领域。90年代相继出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DSP器件。以DSP作为主要元件,再加上外围设备和特定功能单元综合成的单一芯片,加速了DSP解决方案的发展,同时产品价格降低,运算速度和集成度大幅提高[2]。 进入21世纪,现在DSP向着高速,高系统集成,高性能方向发展。当前的DSP 多数基于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结构,且进入了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如TI公司的TMS320C80代表了新一代芯片集成技术,它将4个32位的DSP,1个32位RISC主处理器,1个传输控制器,2个视频控制器和50Kb SRAM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样的芯片通常称之为MVP(多媒体视频处理器)。它可支持各种图像规格和各种算法,功能相当强。而第六代TMSC6000系列则是目前速度最快,性能最高的DSP芯片,该系列芯片的发展蓝图中有高至5000MIPS,3G FLOPS的处理性能。

大数据平台概要设计说明书

计算平台 概要设计说明书 作者:日期:2013-01-28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 1.1编写目的................................................. 1.2术语与缩略词............................................. 1.3对象及范围............................................... 1.4参考资料................................................. 2.系统总体设计 ............................................................................. 2.1需求规定................................................. 2.1.1数据导入............................................ 2.1.2数据运算............................................ 2.1.3运算结果导出........................................ 2.1.4系统监控............................................ 2.1.5调度功能............................................ 2.1.6自动化安装部署与维护................................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思路和处理流程................................... 2.4系统结构................................................. 2.4.1大数据运算系统架构图................................ 2.4.2hadoop体系各组件之间关系图......................... 2.4.3计算平台系统功能图.................................. 2.4.4系统功能图逻辑说明.................................. 2.4.5计算平台业务流程图..................................

设计并制作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

北方民族大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总结 题目: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目录目的 设计原理 硬件设计 主芯片 存储系统 电源系统 其他系统 软件设计 流程图 程序 Proteus仿真图 心得

1.目的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应用面广等优点,目前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取代着传统电子线路构成的经典系统,蚕食着传统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固有的领地。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现在,这种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彩电、冰箱、空调、录像机、VCD、遥控器、游戏机、电饭煲等无处不见单片机的影子,单片机早已深深地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单片机能大大地提高这些产品的智能性,易用性及节能性等主要性能指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和方便的同时,在工农业生产上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单片机按用途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通用型单片机,另一种是专用型单片机。 MCS-51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与MCS- 48单片机相比,它的结构更先进,功能更强,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电路单元和指令,指令数达111条,MCS-51单片机可以算是相当成功的产品,一直到现在,MCS-51系列或其兼容的单片机仍是应用的主流产品,各高校及专业学校的培训教材仍与MSC-51单片机作为代表进行理论基础学习。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包括8031、8051和8751等通用产品。 所谓"最小"是指可以启动单片机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这个条件,就无法让单片机工作了。主要是三个方面:1、Power,指单片机工作的电源部分,VCC/GND,2、Clock,指单片机工作的时钟,单片机执行各项指令/动作,都是按照时钟这个节拍来完成的,当然是必不可少的。3、Reset,复位信号,单片机执行取指等操作都是从寄存器的某一位置开始执行的,复位信号就是告诉单片机刚开始工作时的地址在哪里,好比是个入口啦! 除了硬件设施要齐全外,要做出一个实物,还必须要有软件——c语言,c 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可以作为系统设计语言,编写工作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因此,本次制作应用于c语言编写程序。2.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要求设计正负5V电源给系统供电,系统具有4x4键盘阵列,6个LED显示器。用AT89S51的并行口P1接4x4矩阵键盘,以P1.0—P1.3作输入线,以P1.4—P1.7作输出线;在数码管上显示每个按键的“0—F”序号。所有口线均通过接插件与外界连接。 3.系统设置

最小系统设计1

摘要 自计算机问世以来,单片机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最小系统控制中,单片机更是取代了由齿轮调节延迟时间的旧式市发展速度,成为日后此系统中的核心部分。由于单片机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电源单一、功耗低;功能强、价格低;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所以单片机被广泛的应用于测控系统、数据采集、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接口、计算机通信以及单片机的多级系统等领域。 本文主要讲的是单片机,课题名称为单片机最小系统控制,它使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单片机控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设备设施的应用。通过本课题的设计以后,使我了解到了单片机的许多方面的应用。本课题详细地介绍了一种由 MCS-89C51集成块编程实现的控制电路,它完成了单片机流水灯控制功能,并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和相应的程序。这种控制电路可靠性,灵活性高,使用范围广。而且,它对其他类似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本次设计学习,其目的是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通过自己及同学帮助,巩固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完全体验电子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整个电路的调试,让学生完全自己动手完成,真正受到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培养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内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单片机;I/O口;数码管;二极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概述 (10) 1.1什么是单片机 (11) 1.2单片机的发展 (11) 1.3 单片机的应用 (12) 1.4系统设计 (13) 第二章硬件 (14) 2.1 单片机流水灯电路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14) 2.2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15) 2.3 发光二极管 (17) 2.4晶体震荡器 (18) 第三章软件 (19) 3.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 (19) 3.2 单片机流水灯的软件编程 (19)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部分 ●AT89C52的结构特点及引脚特 ●硬件框图 ?键盘部分 ?电源部分 ●固定电源 ●可调电源(5—12V) ?软件编程 ?单片机最小系统部分 ●AT89C52的结构特点及引脚特性: 为40 脚双列直插封装的8 位通用微处理器,采用工业标准的C51内核,在内部功能及管脚排布上与通用的8xc52 相同,其主要用于会聚调整时的功能控制。功能包括对会聚主IC 内部寄存器、数据RAM及外部接口等功能部件的初始化,会聚调整控制,会聚测试图控制,红外遥控信号IR的接收解码及与主板CPU通

信等。 各引脚特性: 1.P0 口 P0 口是一组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 2.P1 口 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 3.P2 口 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 4.P3 口 P3 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 5.RST 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6.ALE/PROG 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 位字节。一般情况下,ALE 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 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 脉冲。对Flash 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 单元的D0 位置位,可禁止ALE 操作。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MOVX 和MOVC指令才能将ALE 激活。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置ALE 禁止位无效。 7.PSEN 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 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 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 8.EA/VPP 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 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 A 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 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端状态。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 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Flash 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 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12V 编程电压Vpp。

TMS320F28335及其最小系统设计

引言 TMS320F28335型数字信号处理器是TI公司的一款TMS320C28X系列浮点DSP控制器。与以往的定点DSP相比,该器件的精度高,成本低,功耗小,性能高,外设集成度高,数据以及程序存储量大,A/D 转换更精确快速等。它采用内部1.9 V供电,外部3.3 V供电,因而功耗大大降低。且主频高达150 M Hz,处理速度快,是那些需要浮点运算便携式 产品的理想选择。 2 TMS320F28335简介 TMS320F28335采用176引脚LQFP四边形封装,其功能结构参见参考文献。其主要性能如下: 高性能的静态CMOS技术,指令周期为6.67 ns,主频达150 MHz; 高性能的32位CPU,单精度浮点运算单元(FPU),采用哈佛流水线结构,能够快速执行中断响应,并具有统一的内存管理模式,可用C/C++语言实现复杂的数学算法; 6通道的DMA控制器; 片上256 Kxl6的Flash存储器,34 Kxl6的SARAM存储器.1 Kx16 OTPROM和8 Kxl6的Boot ROM。其中Flash,OTPROM,16 Kxl6的SARAM均受密码保护; 控制时钟系统具有片上振荡器,看门狗模块,支持动态PLL调节,内部可编程锁相环,通过软件设置相应寄存器的值改变CPU的输入时钟频率; 8个外部中断,相对TMS320F281X系列的DSP,无专门的中断引脚。GPI00~GPI063连接到该中断。GP I00一GPI031连接到XINTl,XINT2及XNMI外部中断,GPl032~GPI063连接到XINT3一XINT7外部中断; 支持58个外设中断的外设中断扩展控制器(PIE),管理片上外设和外部引脚引起的中断请求; 增强型的外设模块:18个PWM输出,包含6个高分辨率脉宽调制模块(HRPWM)、6个事件捕获输入,2通道的正交调制模块(QEP); 3个32位的定时器,定时器0和定时器1用作一般的定时器,定时器0接到PIE模块,定时器1接到中断INTl3;定时器2用于DSP/BIOS的片上实时系统,连接到中断INTl4,如果系统不使用DSP/BIOS,定时器2可用于一般定时器; 串行外设为2通道CAN模块、3通道SCI模块、2个McBSP(多通道缓冲串行接口)模块、1个SPI模块、1个I2C主从兼容的串行总线接口模块; 12位的A/D转换器具有16个转换通道、2个采样保持器、内外部参考电压,转换速度为80 ns,同时支持多通道转换; 88个可编程的复用GPIO引脚; 低功耗模式; 1.9 V内核,3.3 V I/O供电; 符合IEEEll49.1标准的片内扫描仿真接口(JTAG);TMS320F28335的存储器映射需注意以下几点:片上外设寄存器块0~3只能用于数据存储区,用户不能在该存储区内写入程序。 OTP ROM区(0x38 0000~0x38 03FF)为只读空间,存储A/D转换器的校准程序,用户不能对此空间写入程序。 即使不应用eCAN模块,也应使能时钟模块,将为eCAN分配的RAM空间用作一般RAM。 如果设置安全代码,存储器区域Ox33FF80~0x33FFF5需全部写入数据0x0000,而不能用于存储程序或数据。反之,0x33FF80~Ox33FEF可以存储数据或程序,其中0x33FFF0~Ox33FFF5只能存储数据。 3 仿真工具和开发环境 TMS320F28335开发工具有:标准的优化C/C++编译/汇编/连接器,CCS集成开发环境,评估板和X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 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IT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 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 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监测管、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 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与服务能,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规范,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 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 信息资源交换管标准体系,在业务可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1板最小系统与电源设计

A T89C51最小系统与5V电源设计 电子科学与技术:0701/0702 姓名:

AT89C51最小系统与5V电源设计 摘要: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集成三端稳压器是一种串联调整式稳压器,内部设有过热、过流和过压保护电路。它只有三个外引出端(输入端、输出端和公共地端),将整流滤波后的不稳定的直流电压接到集成三端稳压器输入端,经三端稳压器后在输出端得到某一值的稳定的直流电压。7805为三端正稳压器电路,TO-220F封装,能提供多种固定的输出电压,应用范围广。内含过流、过热和过载保护电路。带散热片时,输出电流可达1A。虽然是固定稳压电路,但使用外接元件,可获得不同的电压和电流。本文利用C程序及AT89C51开发了一个具有八路LED显示流水灯系统,LM7805用于直流稳压电路中为单片机提供工作电流。 关键词:单片机三端集成稳压器LED显示 1.设计目的 1.1熟悉C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为毕业设计单片机部分做准备; 1.2 锻炼设计以及按照工具原理图焊接并调试电路板的能力; 1.3复习C语言,熟悉用C语言对单片机的编程; 1.4熟悉三端集成稳压器并用其制作直流稳压电路; 1.5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进步了解熟悉PCB板。 2.设计要求2.1 确定任务: (1)设计5V直流稳压供电电源 (2)开发单片机(AT89C51)最小系统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

大数据可视化设计 2015-09-16 15:40 大数据可视化是个热门话题,在信息安全领域,也由于很多企业希望将大数据转化为信息可视化呈现的各种形式,以便获得更深的洞察力、更好的决策力以及更强的自动化处理能力,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什么是网络安全可视化 攻击从哪里开始?目的是哪里?哪些地方遭受的攻击最频繁……通过大数据网络安全可视化图,我们可以在几秒钟内回答这些问题,这就是可视化带给我们的效率。大数据网络安全的可视化不仅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感知网络数据信息,快速识别风险,还能对事件进行分类,甚至对攻击趋势做出预测。可是,该怎么做呢? 1.1 故事+数据+设计 =可视化 做可视化之前,最好从一个问题开始,你为什么要做可视化,希望从中了解什么?是否在找周期性的模式?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异常值?空间关系?比如政府机构,想了解全国各个行业的分布概况,以及哪个行业、哪个地区的数量最多;又如企业,想了解内部的访问情况,是否存在恶意行为,或者企业的资产情况怎么样。总之,要弄清楚你进行可视化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讲什么样的故事,以及你打算跟谁讲。 有了故事,还需要找到数据,并且具有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图1是一个可视化参考模型,它反映的是一系列的数据的转换过程: 我们有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的处理,把它们整理成数据表。将这些数值转换成视觉结构(包括形状、位置、尺寸、值、方向、色彩、纹理等),通过视觉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例如将高中低的风险转换成红黄蓝等色彩,数值转换成大小。将视觉结构进行组合,把它转换成图形传递给用户,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反向转换,去更好地了解数据背后有什么问题和规律。 最后,我们还得选择一些好的可视化的方法。比如要了解关系,建议选择网状的图,或者通过距离,关系近的距离近,关系远的距离也远。 总之,有个好的故事,并且有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加上一些设计的方法,就构成了可视化。 1.2 可视化设计流程

大数据共享平台系统设计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系统设计 1.1.1.平台概述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即是统一的数据资源与交换应用服务平台系统,是对智慧化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还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是实现智慧化校园数据共享,提供深层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系统的建设,以《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学校的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明确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的接口规范;保证数据的准确一致,“谁产生、谁维护”;建立可以提供为整个学校综合查询和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为学校的将来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为后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通用数据库平台,保证新的系统建立在数据中心平台上时,不会产生新的分散数据。 图:共享数据中心架构图 1.1. 2.平台目标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设计将达到以下目标:

建立全校性的共享数据中心; 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和一致; 保证任何两个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业务数据; 保证“谁产生、谁维护”,所有的数据都只有唯一的维护者; 保证可以提供反映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 保证可以为整个学校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 为学校的将来的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 1.1.3.平台功能 主题数据库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采用作为国家标准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2012年版为中心数据库设计依据,并在对高校各业务系统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增减,并形成最终的该校的事实信息标准。 共享数据中心管理与监控 图:共享数据中心监控管理 共享数据中心库管理与监控系统基于严密的安全规范下,实现对元数据的管理、数据模型管理、数据中心监管等功能。其主要功能特性有: ⑴主题(数据子集)管理:可以灵活地随时修改、增加和删除子集,以方 便地将数据库表分配到其中的某个子集中。

大数据处理平台构架设计说明书

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 变更记录

目录 1 1. 文档介绍 (3) 1.1文档目的 (3) 1.2文档范围 (3) 1.3读者对象 (3) 1.4参考文献 (3)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3) 2系统概述 (4) 3设计约束 (5) 4设计策略 (6) 5系统总体结构 (7) 5.1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7) 5.2可视化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11) 6其它 (14) 6.1数据库设计 (14) 6.2系统管理 (14) 6.3日志管理 (14)

1 1. 文档介绍 1.1 文档目的 设计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多种数据库及文件数据;访问;采集;解析,清洗,ETL,同时可以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应用于大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为此,根据“先进实用、稳定可靠”的原则设计本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可视化平台。 1.2 文档范围 大数据的处理,包括ETL、分析、可视化、使用。 1.3 读者对象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 1.4 参考文献 1.5 术语与缩写解释

2 系统概述 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分为9个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多种数据库及网页等数据进行访采集、解析,清洗,整合、ETL,同时编写模型支持后台统计分析算法,提供可信的数据。 设计数据可视化平台 ,分为3个层次,在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互动操作。

3 设计约束 1.系统必须遵循国家软件开发的标准。 2.系统用java开发,采用开源的中间件。 3.系统必须稳定可靠,性能高,满足每天千万次的访问。 4.保证数据的成功抽取、转换、分析,实现高可信和高可用。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部分 ●AT89C52的结构特点及引脚特 ●硬件框图 ?键盘部分 ?电源部分 ●固定电源 ●可调电源(5—12V) ?软件编程 ?单片机最小系统部分 ●AT89C52的结构特点及引脚特性: 为40 脚双列直插封装的8 位通用微处理器,采用工业标准的C51内核,在内部功能及管脚排布上与通用的8xc52 相同,其主要用于会聚调整时的功能控制。功能包括对会聚主IC 内部寄存器、数据RAM及外部接口等功能部件的初始化,会聚调整控制,会聚测试图控制,红外遥控信号IR的接收解码及与主板CPU通信等。 各引脚特性:

1.P0 口 P0 口是一组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 2.P1 口 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 O 口,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 3.P2 口 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 4.P3 口 P3 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 5.RST 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6.ALE/PROG

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 位字节。一般情况下,ALE 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 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 LE 脉冲。对Flash 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 单元的D0 位置位,可禁止ALE 操作。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MOVX 和MOVC指令才能将ALE 激活。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置ALE 禁止位无效。 7.PSEN 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 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 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 EN信号。 8.EA/VPP

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决策主体结构简单、仅凭直观经验等是传统教育决策的不足之处.促进决策科学化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向.本文建立了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模型,提出了基于用户需求的建设目标,为建设大数据决策系统提供设计思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信息化 ■文/李莹姚郑潘晶晶 设计背景 随着各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初见成效,网络保障条件日趋成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等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逐渐完善,决策主体的数据意识得到了一定提升。 随着技术的普及,大数据已逐渐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叫近年来,各校均建设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如学籍系统、就业系统、资产系统、报道系统、培养系统、招生系统、教师系统等,累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但是因为设计维度和管理角度均不统一,各业务系统基本都是各自独立运行、数据不互通,所以无法整合数据,无法为上层校领导提供统一化整体化的直观学校信息。而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的推动力,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2l o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是提升教育决策科学性的优质驱动力,但数据汇聚与综合应用仍是促进科学决策的一大门槛冋。教育决策的制定往往会参考一定的数据资源,但数据大都源于决策者的直观经验、印象,并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事实,使决策的科学性受人质疑冋。为了更好的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特建立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 系统简介 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高等院校教育基础数据持续、动态、标准化的采集、清洗、转化,实现高等院校教育数据纵向贯通和互联,为准确掌握全校教育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师资、学科、课程、学位、就业等),为科学制定高等院校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提供全方位、实时、精准的重要决策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面向校领导及科研院所提供本校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的基本数据查询、统计报表和各类排行服务,并将可公开数据向社会发布,允许公众通过统计数据了解本校教育基本情况,传播高等院校教育理念和成果。 系统特点 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利用云计算基础设施,整合高等院校各类教育基础数据,建立起全校教育信息通用分类标准和基础数据中心,通过基础数据融合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全面掌握全校教育基本状况,全面支持高等院校教育质量评估、教育决策,实现智慧教育管理,促进全校教育资源共享, 系统架构 1.数据层,系统使用数据库集群存储数据.在数据库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系统的逻辑数据,另一部分是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业务数据"而业务数据只用作可视化展示,所以为了避免误操作,此部分数据设置为只读权限 H 匕 心 权 限展小左报表展示HTML ▼ 业务层 VjMWfl1统计W何决 ▼ ftifiQJS?????? ___J_ 服务器层报衣服务器系统服务器 ▼▼ 读数据读写数据 权 限 控 制 图1系统架构 66中国教育网络2019.2-3

5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一、内容及要求 内容:设计制作一个51最小系统,用最小系统控制8个发光2极管。 要求:全部点亮,依次点亮,交换点亮;用最小系统控制蜂鸣器;用最小系统控制电机。 二、设计思路 使用AT89C51单片机时无须外扩存储器。因此,本流水灯实际上就是一个带有八个发光二极管的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即为由发光二极管、晶振、复位、电源等电路和必要的软件组成的单个单片机。 八个发光二极管D1-D8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2.0-P2.7接口上,当给P2.0口输出“0”时,发光二极管点亮,当输出“1”时,发光二极管熄灭。可以运用输出端口指令MOV P0,A或MOV P0,#DATA,只要给累加器值或常数值,同理,接在P2.1~P2.7口的其他7个LED的点亮和熄灭的方法同LED1。因此,要实现 图2-1 主程序流程图 流水灯功能,我们只要将发光二极管LED1~LED8依次点亮、熄灭,8只LED灯便会一亮一暗的成流水灯了。在此我们还应注意一点,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

以及单片机执行每条指令的时间很短,我们在控制二极管亮灭的时候应该延时一段时间,否则我们就看不到闪烁效果。 程序启动时跳转到键盘判断模块程序中,此程序里面包含Key1~Key5的按键情况判断,循环检测直到有按键按下的时候,程序转去相对应按键的彩灯显示的花型模块,与此同时,当按键Key6有闭合时,程序中调用延时程序程序时,给延时参数赋值上另一个值,是延时程序延时时间发生改变,以达到不同快慢节奏闪烁的彩灯。具体程序流程图2-1所示。 三、硬件设计 3.1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来讲,首要问题就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供电模块,电源电路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电子设备除用电池供电外,还采用市电(交流电网)供电。通过变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后,得到稳定的直流电。直流稳压电源是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直流稳压电源为+5V。如下图所示: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一般有3种制作形式,分别是分立元件构成的稳压电源、线性集成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下图稳压电源采用的是三端集成稳压器7805构成的正5V直流电源。 图3-1 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电源电路图 AT89C51单片机的工作电压范围:4.0V—5.5V,所以通常给单片机外接5V 直流电源。由于时间关系,此处用3节1.5V的干电池供电,在此不在赘述此稳压电源电路图原理。 3.2单片机最小系统 要使单片机工作起来,最基本的电路的构成由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组成。单片机最小系统如下图3-2所示。

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

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 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BWYTT-19998

北京市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框架及应用方案 一、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的概述 说起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首先是在互联网行业起步并逐步拓展到电信、金融、工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现正拓展到政务领域。 (一)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行业的成功应用,那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应该是思维观念和运作方式的变化,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核心理念包括: 体外互动:邮件、电话、信件互动---服务导引 服务外包:购买服务---简单服务 让渡社会:众包---自助服务 边界开放:数据开放---创造服务 第二,是其技术演进,针对数据处理的技术 首先是传统数据分析处理阶段,该阶段是面向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处理效率低;硬件成本高;平台兼容性差。其次是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总体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主要体现在:具备结构化/非结构化混合分析的能力;基于消费级硬件,不依赖高性能、高可靠性硬件,从而保障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平台兼容性好、扩展性高;进而业界又提出去IOE的思路。 第三,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画像技术以及各类数据融合、分析、挖掘、预测等。 这些都是政务领域需要学习与借鉴的。为此,我认为:大数据在政务领域应用即包括用新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来解决电子政务需求,也包括了政务大数据新的应用。对于第一个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第二个方面需要对政务大数据给出定义。有些人认为政府没有大数据,只有传统的小数据或中数据。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专门中进行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