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白居易 合称“刘白”。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 波浪淘洗。 ④簸: 掀翻。 ⑤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 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 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 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把黄河汹涌澎 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 的雄伟形象, 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 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回答问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 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是指____。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 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曹操的《观沧海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上片前 两句, 一为仰观, 一为前瞻, 随着视角的变化, 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 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 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 衬大, 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 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 威猛旷悍,描摹出一种寥廓深邃的意境。(意对即可)




《石头城》刘禹锡 阅读训练及答案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阅读训练】: 1.有人说后两句有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3分) 2.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 3.对这首诗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首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但当年繁华的六朝故都,如今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们拍打着空寂的城墙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凉,便带着寂寞悄悄退去。 C.最后两句,写旧时的明月,它曾经见证过昔日秦淮河的繁华,而今又从秦淮河边升起,夜深了还深情爬过城墙来,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诗写山、水、月,着重于景物描写,传达了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4分) 5.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旧、还。(1分);“旧”有“原来的”之意,用“旧”来形容月(月本无新旧之分),便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过去繁华岁月,“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则祗剩一片凄凉。(1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一去不返了。(1分) 2.情景交融。(1分)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1分)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3.D(景物描写“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处处写景,但无处不包含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并非着重传达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①“在”说明山的状态,即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故国却已随历史雨打风吹去。②“回”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潮的状态,即潮水依旧拍打着“空城”,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息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③诗人通过对物是人非的叙述、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5.本诗通篇写景,寓情于景,诗人以凄凉的基调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其它合理答案,请酌情给分)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1.拳:弯曲。 2.眄:斜视。(1)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我”是指____________ _____,这两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塑造形象,点题开篇。(3分)(2)从后四句的描写看,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9.(1)诗人秋风拟人 (每空1分)(2)表现了诗人倔强进取的精神(或:自强不息的壮志豪情)。(1分)诗人心里渴望像骏马那样驰骋边陲,像大雕那样展翅云天,即使带病也要上高台感受秋天的天高气爽。(2分)(3)首联从描写秋风入手,引出颔联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叹。先抑后扬,以衬托颈联所抒发的老当益壮之豪情。尾联作结,秋风中上高台翘首四望,“为君”二字照应开头。整首诗脉络清晰,结构完整。(4分)【诗歌赏析】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正是秋风使它们心动、神惊,是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的生气。秋是美妙的,秋是神奇的,它赋予万物以活跃的、饱满的神韵。所以五六两句并没有离题,而正是透过这两个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同时,也是为下文蓄势。“草树含远思,襟怀有余情”(刘禹锡《秋江早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二首》),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所以下两句便直抒胸臆:“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啊!寥廓江天,山明水净,真是“秋容一洗,不受凡尘涴。许大乾坤这回大”(陈亮《洞仙歌》)。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由于上联有“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始闻秋风 [ 唐 ]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译文一】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 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译文二】 去年欣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你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我便又回到了你的身边。 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着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眼睛,顾盼着万里青云。辽阔江天,山明水净,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 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E.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4.B D (B项“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D 项,“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 无畏惧秋风之意。) 1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 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 喜之情。(2分)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 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2分)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振作。以“马思边草”

(完整版)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白居易
合称“刘白”。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波浪淘洗。④簸:掀翻。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 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 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 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 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回答问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 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是指____。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 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曹操的《观沧海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上片前 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 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 威猛旷悍,描摹出一种寥廓深邃的意境。(意对即可)

最新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_的文体。这种文体有_________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望洞庭刘禹锡》阅读答案

《望洞庭刘禹锡》阅读答案 《望洞庭刘禹锡》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9.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寺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0.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诗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山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参考答案: 9.B.刘诗始句创造了湖光月色交相辉映和谐的意境。接着“潭面无风”句写了明月披照,湖上风平浪静,水汽缥缈、朦胧的景象。月色中的千里洞庭湖宛如一面未加磨试的巨大的铜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雍诗只写了洞庭湖中山的倒影。起句“烟波不动影沉沉”写洞庭湖风平浪静,看见君山在水中的厚重深沉的倒影,下句写因凝视倒影,所以只见翠山不见碧水。颜色浓淡相宜。这些景象只能在白天才能见到。况且雍陶的这首诗并无一词半语提出月夜,所以“烟波不动”句没写月光下的景象。 10.D.刘禹锡的《望洞庭》与其他写洞庭湖的诗文相比不同,它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别开生面、超俗。这首诗高瞻远瞩,视野高旷,千里洞庭尽收眼底,写了湖光山色美景。雍陶的《题君山》超世人写洞庭之处,是他别出心裁的以纤细精妙之笔写了湖中君山倒影的精美之图。但这首诗描写点只侧重于君山水中的倒影,还不能说“高旷”。刘、雍的这两首诗,确属工笔之作,描写细腻,引人入胜。但从它的意境和气势的角度与《岳阳楼记》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如果说这两首诗的感染力,能与《岳阳楼记》有同样“宠辱偕忘”的效果,有些勉强。

“刘禹锡,字梦得”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 禁中 ..,与之图议,言无不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人迹罕至。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伏请屈法,稍移近处。”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才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今州县咸以 春秋上丁 ..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古,甚非孔子意。请下礼官博士议,罢天下州县牲牢衣币,籍其资半归所隶州,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旧唐书·刘禹锡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 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B.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 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C.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 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D.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 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言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唐以前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律诗定型于唐代。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做管书记,后又入朝担任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

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子刘子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子刘子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子刘子自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 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人荣之.及丁先尚书①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 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 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 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 通籍博望②,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至是起苏 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赐紫,贵 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 支盐铁等.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 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其所施为,人不以为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 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官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 归贵臣③。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 分司东都.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转苏州刺史,赐金紫,后被足疾,改太子 宾客,分司东都.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 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 知兮!

刘禹锡《石头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③淮水:指秦淮河。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1)有人说后两句有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旧、还。(1分);旧有原来的之意,用旧来形容月(月本无新旧之分),便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过去繁华岁月,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则祗剩一片凄凉。(1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一去不返了。(1分) (2)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 答案:情景交融。(1分)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1分)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3.对这首诗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首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但当年繁华的六朝故都,如今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们拍打着空寂的城墙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凉,便带着寂寞悄悄退去。 C.最后两句,写旧时的明月,它曾经见证过昔日秦淮河的繁华,而今又从秦淮河边升起,夜深了还深情爬过城墙来,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持写山、水、月,着重于景物描写,传达了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答案:D(景物描写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处处写景,但无处不包含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并非着重传达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的深沉感叹。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着 答:(4分)故国萧条,人生凄凉月虽然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如时光、繁华、显耀人物等)已经一去不返了。 阅读练习二 1.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在说明山的状态,即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故国却已随历史雨打风吹去。②回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潮的状态,即潮水依旧拍打着空城,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息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③诗人通过对物是人非的叙述、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

刘禹锡《始闻秋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刘禹锡《始闻秋风》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诗】: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释】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诗风受民歌影响,平易活泼,自然质朴。【翻译】:去年欣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你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我便又回到了你的身边。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着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眼睛,顾盼着万里青云。辽阔江天,山明水净,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赏析】:赏析一: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赏析二: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意思是说,昔日,在观赏黄菊的时与“君”分别;今天,听到秋蝉的鸣叫,又回到“君”的身边。“看黄菊”点明了离别的时间。“黄菊”即秋菊。这里代指秋季。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听玄蝉”即黑色的秋蝉。据《礼记?月令》记载,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这两句,诗歌采用拟人手法,并从对方(秋风)的角度来写,也就是代秋风设辞,匠心独具地创造了“我”(即秋风)形象,及其“我”的老朋友(“君”即诗人)。诗人用了一个“惜”字和一个“今”字相联系,不但表明了时序的变化,而且也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秋韵浓郁的审美意境。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意思是说,秋风使长天澄澈,大地清明,正好可以登高四望,为感谢秋风的深情厚意,我就算抱着这残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欣赏秋的美景,领略秋的情韵。其中,“扶病”二字暗合了“一年颜状镜中来”,不但更进一步写出一年容颜衰变的原因,而且也表明了不减豪情,还要登上高台。为什么要登高呢?登高可以愿望,可以畅怀,可以激发文思,更可以真切感触宇宙,感悟人生。这正如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所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里,诗人在这极度的“扶病”中,也“为君”“上高台”,不但表达了诗人对秋的爱,也表现了诗人顽强不息的意志和高远的情怀。总之,这首诗歌形象而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刘禹锡在遭贬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对“用世”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从艺术手法来说,诗人变换视角,代秋风设辞,使情感的抒发得到更好的表现。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表现出诗人虽然衰老,但没有消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

《伤愚溪 刘禹锡》阅读答案鉴赏

《伤愚溪》刘禹锡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注】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结茅树蔬,筑堂而居。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8.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具体说明。(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伤愚溪刘禹锡阅读答案鉴赏8.不相同。《伤愚溪》中的“燕”体现了自然永恒不变的特性,衬托人事变迁,斯人已没。《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句中的“燕”象征生活中循环往复、永远存在的美好事物,与“花落去”相对,寄托了词人对自然、人生乐观通达的观照。(共6分,两处分析各3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友柳宗元的沉痛悼念之情。春天到来,溪水悠悠流淌,燕子兀自飞回,庭中荒草蔓生,榴花静静开放,只是草堂的主人却不在了。作者借景传情、托物寄意,通过渲染愚溪故居寂静、荒芜、空落的景象,在物是人非的对照中寄托对友人长逝的哀思。(共5分,回答情感2分,分析手法3分)参考资料刘禹锡与桃花源景区的刘禹锡草堂刘禹锡与桃花源相关的各景点,唯有刘禹锡草堂有不同说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刘禹任朗州司马10年间,是否“常寓住桃仙岭吟诗作赋”?若是那现在桃花源景区的刘禹锡草堂是“重建”;若不是那现在桃花源景区的刘禹锡草堂则是“新修”。那么,刘禹锡当年可不可能在桃花源里修建一个草堂呢?我以为这是可能的。一是刘禹锡当年有这个需要。刘禹锡经常到桃花源,虽然常德城到桃花源不是很远,但也有九十里地。当时的步行一天六十里地为宜,政府设驿站是六十里地一个站。(桃花源以上至今还保留着“郑家驿”的地名。)刘禹锡从常德城到桃花源不可能步行。从常德城坐船逆流而上到桃花源,我现在无法准确知道需要多长时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坐船一天之内打不得回转。那就只有走旱路,坐车或者骑马。即使是这样,要一天之内打回转,也是很不实际的。因为刘禹锡来桃花源不是送公文的,而是游山玩水、交朋结友、吟诗作赋、排遣情绪的。因此,不可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到桃花源当是住上一两天,或是更长一点都是有可能的。虽然薛道士的道观可以住,可以肯定也住过。但是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不方便了。二是刘禹锡当年有这个可能。修建草堂一要有钱,二要有闲。刘禹锡时任朗州司马,又是个闲职,这两个条件都具备。草堂,这个建筑,相对其他建筑而言比较简陋。可以居住,而更多的功能是文人墨客的“写作工作室”。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同时代的同级别的文人墨客的草堂。我们都知道,最著名的草堂是杜甫草堂。且现在作为旅游景点的杜甫草堂还不止一处。而作为刘禹锡好朋友的柳宗元也有草堂,刘禹锡也知道。有刘禹锡写柳宗元的诗为证:“《伤愚溪三首》其一,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先住在城南龙兴寺,后在河西愚溪旁筑草堂为家。既然如此,刘禹锡又为何不能有一间草堂呢?笔者退休之后,自2010年初至2014年初,在桃花源桃源山景区桃川万寿宫的中宫和下宫的旧址处,开辟桃林基地项目,种植了70亩桃树,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常德市桃花源桃树研究所”。桃花源景区管理处为我们提供了六间办公用房,这是给我的“免费草堂”。我每周过来住上一、两晚,处理了桃树的事,我就可以看书、写作,这里就成了“耕读居”。“在这里,摆脱了世俗的纷争,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也体会到回归自然的愉悦。在城里,久居室内,满眼水泥森林。在这里,重见天日,回归自然本色。特别是夏夜,满天星斗。我感觉回到了童年:吃过晚饭,在地上浇点水驱热,然后搬出长板凳,搁上门板,条件好的搬出竹床。孩子们躺在门板上、竹床上望着晴空数星星。”这是我在此写作中的一段文字,记录了我的心理感受。有如此经历和体会,就不难理解古人之心了。

刘禹锡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禹锡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白居易 合称“刘白”。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 波浪淘洗。 ④簸: 掀翻。 ⑤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 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 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 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把黄河汹涌澎 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 的雄伟形象, 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 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回答问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 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是指____。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 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曹操的《观沧海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上片前 两句, 一为仰观, 一为前瞻, 随着视角的变化, 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 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 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 衬大, 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 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 威猛旷悍,描摹出一种寥廓深邃的意境。(意对即可)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始闻秋风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1.拳:弯曲。 2.眄:斜视。(1)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我”是指____________ _____,这两句主要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塑造形象,点题开篇。(3分)(2)从后四句的描写看,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9.(1)诗人秋风拟人 (每空1分)(2)表现了诗人倔强进取的精神(或:自强不息的壮志豪情)。(1分)诗人心里渴望像骏马那样驰骋边陲,像大雕那样展翅云天,即使带病也要上高台感受秋天的天高气爽。(2分)(3)首联从描写秋风入手,引出颔联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叹。先抑后扬,以衬托颈联所抒发的老当益壮之豪情。尾联作结,秋风中上高台翘首四望,“为君”二字照应开头。整首诗脉络清晰,结构完整。(4分)【诗歌赏析】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时节,安能激壮心,”正是秋风使它们心动、神惊,是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的生气。秋是美妙的,秋是神奇的,它赋予万物以活跃的、饱满的神韵。所以五六两句并没有离题,而正是透过这两个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同时,也是为下文蓄势。“草树含远思,襟怀有余情”(刘禹锡《秋江早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二首》),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马思边草”、“雕眄青云”的形象,也同样唤起了诗人的激情。所以下两句便直抒胸臆:“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啊!寥廓江天,山明水净,真是“秋容一洗,不受凡尘涴。许大乾坤这回大”(陈亮《洞仙歌》)。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由于上联有“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

(诗词阅读题)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阅读答案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阅 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题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 部一带的民歌。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2)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4分) (3)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答案】 (1)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情感丰富或内心微妙复杂)的 少女。(1分)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她听到情郎的歌声时内心波动。尽管早就情有所钟,但所爱的人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的心忽阴忽晴、时喜时忧。(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解答诗歌形象题目,要解读描写手段、分析关键词句、借助诗中意象等。 (2) 晴和情谐音(或谐音双关),(1分)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朗),(1分)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情感)(1分)(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大意对即可, 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这类题目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词 或句的含意;第二步,指出其所用的表达技巧;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 (3)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1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大意对即可,2分) 赏析: 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