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议论文过渡句

议论文过渡句

议论文过渡句
议论文过渡句

议论文过渡句

1.前面写物转入写人的过渡句有:

①物犹如此,人亦然。(独立成段)(《2006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第9页《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②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我们难道不更应该走出模仿,寻找真我,成就人生吗?(可以代其它话题)(《06报告》第23页)

③花即如此,人更亦然。……(《05报告》第68页)

④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05报告》第173页)

⑤自然界如此,人世不也是这样吗?(《05报告》第200页)

⑥其实人也是如此。……(《06报告》第31页)

2.引入事例的过渡句有:

①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纵观其中,蓦然发现,凡是名垂千古之士,都能做到认知自我(划横线的是观点句,可以代其它话题)(《06报告》第17页《认知自我》)

②从古至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独立成段)

古有……

现代社会依然如此,……(《06报告》第20页)

③曾看过那些……人,……对于……来,……是……

曾看过一位……人,……对于……来,……是……

曾听过这样一个人,……

曾自己亲身体验过,……(《05报告》第81页)

④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06报告》第59页)

⑤A打开历史的窗户,你会发现:爱迪生在兴趣的导引下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发明,…… B翻开历史的页码(书卷),你会发现:李四光在从小就养成的热爱地质专业的兴趣导引下,踏遍祖国大江南北……

C喜掀当今的画卷你会发现:徐虎在兴趣……

(这不正是他们拥抱兴趣,笑对成功吗!)(话题:兴趣)

△时光掩盖不住倾情的容颜,世间说不尽英雄的故事。……

△历史的长河含着那一串串的名字,悠悠地流淌着流淌着……

△打开厚厚的史册,沿着历史的长河漫步而去。……

⑥中国浩瀚历史,上下五千年,历经了各个朝代的兴盛昌隆,也历经了时代更迭的兵荒马乱,

在这厚重的历史中有一位让人不得不提的奇女子,她就是武则天。……(《06报告》第183页)

⑦你曾为身体上的缺陷而难过吗?那就读读霍金、海伦·凯勒!……

你曾为不幸的遭遇而沉沦吗?那就品读一下司马迁吧!……

你曾为事业的不顺而惋惜吗?那就感悟一下屈原吧!……

你曾为得不到理想的学习环境而苦恼吗?那就要读读匡衡、王冕吧!……(《06报告》第230页)

⑧翻天页面已发黄的历史,上面清晰地叙述着两种故事。春秋时期……

合拢历史的古籍,眺望时代的风光,又给我们演绎着这样的剧目。2004雅典奥运会……(《05报告》第38页)

⑨君不见(闻),……

君不见(闻),……

⑩看(听)——

看(听)——

⑾让我们走进《史记》,走近那一位不朽的史学家——司马迁。

3.转入联系现实生活的过渡句有:

①在我们生活中,有……(《06报告》第18页)

②现代社会依然如此,……(《06报告》第20页)

③材料中……现实生活的……少吗?(《06报告》第19页)

④站在现实的大潮中,也有许多类似的道理。(《06报告》第24页)

⑤如今的人们……

⑥然而,处于今天的社会中……(《05报告》第108页)

⑦我们生活在时下一个信息量大,物质财富在断增长的时代,更……(《05报告》第117页)

⑧现实生活中,……(《05报告》第172页)

⑨当今的一些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可以是反面的事例)

……

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06报告》第43页)

⑩可是如今呢?在一个快速发展物质不断充盈的社会是里,……?(《06报告》第53页)⑾时过境迁,如今的……(《06报告》第58页)

⑿生活中有许多……(《06报告》第132页)

4. 用关联词过渡

①表因果关系:因而……所以……正是他……才……(一般放在一段的最后,表示观点的句子)(《06报告》第19页)

②表假设关系:倘若……很可能……《06报告》第19页)试想,×××如果……可能……《05报告》第200页)

可以想象一下,倘若……《06报告》第150页)

③表总结关系:由此可见……(《05报告》第178页)上述表明、综上所述、

可见,……《06报告》第50页

画外音:(用于序号式小标题镜头式散文的结束段点题)

④表并列关系:不仅(中国思想如此,国外的精神文化)也(有此表现)。(《06报告》第67页)

⑤表比较关系:相对起(年青人为了时尚交友而在网上阅读),许多老年人在网上阅读是为了方便。(《06报告》第71页)

⑥其它

同样、曾几何时不可否认/众所周知的……

诚然,……确实……;而……(……的确……;而……)《06报告》第43、44、65页)

的确,……

言罢、因为、不过、但是、可是、然而、、固然、因而、因此、只要、尽管、况且、正是、应该说、之所以、可以这样说、正因为如此等等。

使用词语过渡,应注意两点:①在关联词语过渡的段落、层次句子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选择、并列、条件、总分、分总、主从等等。②关联词语要用得恰当。如果关联词语选用不恰当,就会影响上下文的连贯和流畅,造成表意不明。

5.转入相反的事例:(一般用在一段的开头,可单独成段,亦可直接与其它词语相连)

①与其相对,……?(《06报告》第20页)

②相反,……(《05报告》第178页)

③但……(《05报告》第208页)

④与(邓艾行事)相反,(诸葛亮)倒是(事事“三思而行”。)……(《06报告》第127页)

⑤成功的例子固然很多,但……也不为奇事。(《06报告》第167页)

6.用序数词过渡:

①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

②首先……然后……接着……

7.文章结尾,转入反思,卒章现志有:

①掩卷沉思,整理被征服的心灵碎片,我的思绪在脑海中吹落一句嘱托:弃模仿取本真成就辉煌,自古本真景更佳。(划横线的是观点句,可以代其它话题)(《06报告》第24页)

②掩卷沉思(或伏案沉思……),梳理被征服了的心灵碎片,蓦然了悟——细品惊诧皆合理。(划横线的是观点句,可以代其它话题)(《05报告》第15页)

③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05报告》第192)

④滚滚历史长河,悠悠中华古国,处在21世纪路口的中华民族……

⑤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06报告》第144页)

8.用小标题过渡

9.设问(反问)过渡:

①倘使(若)是今天的人,又将如何呢?(《06报告》第125页)

②是故,苦难对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06报告》第140页)

10.用时间词过渡:

①春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夏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秋天,我想握住你的手!……

冬天,我想握住你的手!……(《06报告》第100页)

11.用重复句过渡:(一般用于开头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分论点,或段末点题时)

12.引入观点的过渡句:

①……,这一切都无言地诉说了一个真理:……(一般在第一段的最后引出观点)(《06报告》第155页)

议论文完全语段写作 (精选范文)

?凡是把“绿色生活”当作一个无所不包的“筐”,没有联系地把“宽容”、“坚强”、“奋斗”、“爱国”、“母爱”、“科学”、“创造”之类生拉硬扯到文章中去,最高赋分不得超过41分,如果结构混乱、语言平淡等则不超过27分。 ? 凡是文章随意乱写、无章无序,或穿靴戴帽、中间硬套,思想平庸、语言贫乏、不认真写作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 ? 凡是泛泛而谈环保之类,无新意,无分析或意蕴的,且写作能力一般的,最高不能超过45分。 ? 凡是简单演绎提示语,所写均为正确的废话,语言表达一般的,最高不超过42分。 ? 1.基本原则 ? 评分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构思、语言、文体诸方面,须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 评分必须从今年考生写作的实际出发,公平公正,分等分类赋分,确保一定的区分度。 ? 2.赋分等级说明 ? 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四类卷:42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五好 ?第一好:立意好 ?①透过现象看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②论证富有逻辑性、辩证性;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第二好,结构好 ?议论文: ?①并列式很忌讳; ?②对照式很方便; ?③层进式很需要; ?例:《谈自信》 ?1.每个人都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生意志的锋芒;

?2.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自信与智慧和才能做伴; ?3.当然,自信也要有度,否则,就会成为自负。 ?第三好,半生不熟的材料最好 ?好素材能决定文章品质,影响分数高下。有的同学以为所写人物应越出名越好,其实大谬不然。好素材应力避陈俗,令人耳目一新;应鲜活生动,有助启智砺志。好素材应善于借助名人效应而非演绎名人公众熟悉指数高的事迹,妙在似名非名之间。无“名”则毫不起眼,难抢眼球,过“名”则路人皆知,易落俗套。因此,写名人,宜写名人风光无限背后鲜为人知的逸事,宜写名人伟人寻常的一面——这难道不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大赚观众眼泪、获得巨大成功的真正原因? ?调动你的阅读:从阅读中来 ?调动你的阅读:从时事中来 ?调动你的生活:从生活中来 ?调动你的视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 ?建议:别写“世博会”,别写人所共知的东西…… ?建议:准备好三个锦囊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

2021高考语文议论文过渡的6种技巧

2021高考语文议论文过渡的6种技巧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这主要是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没有处理好。过渡是利用过渡段或过渡句巧妙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与段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等。衔接是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联系比较紧密的段与段之间,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究其实质,过渡与衔接并无多大区别,主要是使文章前后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常用的表述方式。 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今天呢,给大家分享6种议论文的过渡技巧,学会了可以给高考作文加分哦。 一起来看看吧: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使下属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高考议论文常用的作文过渡方法

高考议论文常用的作文过渡方法 李艳龙 作文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转换处,需要过渡。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用规范汉字书写。(4)不少于800字。 范文 手心里的温暖 一滴水离开了生它养它的云层,虽然有众多同伴在身旁,但它仍然觉得是孤独的、寂寞的,它厌倦了在风中飘荡的日子。终于,一只手接住了它,让它落在了手心里。手心里的温暖爱抚着它,给它孤寂、

落寞的心盖上一条薄毯,温暖慈祥。 陶潜大概就是这样的一滴水吧。官场中的黑暗纷乱,似暴风般吹刮着他已经有些年迈的躯体,他早已厌倦世俗,期盼能有一只手接住疲倦、孤寂的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啊,这样一滴喜爱恬淡平静的水,又怎会不对暴风感到厌烦?最后,田园这只温暖的手接住了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终于找到了想要的恬淡平静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夕阳斜斜地照着他,小酌一杯,恬淡、平静而又温暖。田园用手心里的温暖抚慰着这滴在官场风暴中快要被风干的水。他爱着,深爱着手心里的温暖。 屈原虽然眷恋着这手心里的温暖,但投江自尽却是这滴无奈的水最后的归属。他也厌倦了暴风般的战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为自己有志不能伸、有国不能报而哀,也为多数在风雨中如浮萍般飘摇的天下百姓而哀。即使“独穷困乎此时也”,但是他仍愿“伏清白以死直兮”。他坚守着自己的理想,用水滴般弱小的身躯守护着楚国百姓。最后一次站在江边,冷风吹乱了他的长发,长袍也在凛冽的风中颤抖着。但他这滴水再也不惧怕暴风,因为他知道,他即将投入那温暖的手心——汨罗江,虽无奈却坚定。汨罗江用它手心的温暖抚慰着这一滴支离破碎的水,为他在风雨中摇摆的心找到了宁静的港湾。 谭嗣同这滴水却与众不同。他以弱小的身躯擎起了一只巨大的手掌,去承接、去唤醒在风雨中痛苦着的水滴们,“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慷慨从容赴义,用自己淋漓的鲜血、无畏无惧的勇气,唤醒了一个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及点评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及点评 1、“你看,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朱颜改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对北国久失的无奈;杜甫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国强的期待;李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态。泪,飘洒。你听,苏轼在泪中低吟:“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柳永在泪水里默念:“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泪,表达了千种风情。我听到阮籍呼号,“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的穷途而哭,那是魏纷乱的愤恨之泪;我听到李清照低吟“梧桐落,又还秋风又还寂寞”而双泪长流,那是南宋败落的无奈之泪。泪,记录了一个时代。”(《眼泪中的中国情结》)(考生运用排比句式,先铺排了李煜、陆游、杜甫、李白四位诗人及其哭声包含的深刻思想,接着又铺排了苏轼、阮籍、李清照三位诗人的诗句并揭示了其中丰厚情感,尽显非凡个性。) 2、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北京考生《转折》)(作者层层设问,竟引得人思绪起伏,不得不与作者一起思考作答。文章内容因此设问而层层深入,文章结构因此设问而跌宕生姿。) 3、以鲁迅的代表作品而论,《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难道没有体现出反封建的思想?《阿Q正传》难道没有反映出鲁迅对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认识?《祝福》难道不是鲁迅对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对封建的道德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的力作?这些作品难道还不能算是“有思想”的吗?(《评论鲁迅作品思想性》)(这段文字连续运用四个反问句,对否认鲁迅作品思想性的论调进行了反击,可谓针针见血,字字千钧,让人拍手称快。) 4、“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贾谊《过秦论》)(运用对偶、排比,整散结合,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铿锵悦耳,颇有韵味。) 5、生活如酒,或芬芳,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实,它变得敦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实,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暗淡、或素雅,因为诚实,它变得美酒;生活如书,书写的文字要我们用诚实去书写,生活要我们用诚实去呵护。(《要用诚实酿造生活》)(运用反复式的比喻和排比将抽象的生活描述得生动形象,并且进行了蓄势。) 6、个性是大海的广阔,是天空的深邃;个性是清晨的霞光,是傍晚的流岚。没有个性的世界是灰暗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是乏味的。有的人幽默,一句话能催绽满园的花朵,那么,幽默就是个性;有的人博学,一张口能抖落满天的星光,那么,博学就是个性;有的人多情,一抒怀能使长河澎湃,能使山岳潜形,那么,多情就是个性。(《考生《弘扬个性》(或幽默风趣,或辛辣讽刺,或俗雅结合:语言力求有个性美。) 7、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诙谐设喻则如同在一碗内容丰富的汤中撒上适度的盐,使汤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8、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种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些土气,这也算一个创作呢!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

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过渡

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过渡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议论文中的过渡常见表达方式_高中作文写作技巧

议论文中的过渡常见表达方式_高中作文写作技巧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高中议论文)过度的爱

正如《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说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过度的爱,其实是一把利剑。 许多人因为爱动物,而给他们喂食。虽然出于对野生动物的喜爱才会给野生动物喂食,但实际上这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相当的不利,如果它们习惯了“食来张口”的生活,便不会再主动去觅食,久而久之,不会自己觅食的动物就难以生存。这些人对动物过多的关爱,却成了害死它们的不利因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野草生命力顽强的最好诠释。从来就没有人对它们有过多的关爱与呵护,但它们却顽强地生长,不受任何困苦的阻碍,生生不息,而那些所谓的娇艳欲滴的温室里的花朵,从来都是被人们细心呵护、用心爱护,生怕它们受到一点点的风吹雨打,当然它们也懂得感恩,用暂时的美艳作为回报。可是它们被移出温室,植入温室外的土壤时,却再也抵挡不住温室外的风霜雪雨,最终都是很快就死亡。对于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它们的美丽从来都只为温室里给它们温暖的空气所展现,而在温室外的世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只有脆弱不堪,只因最初开始人们就对它们有着过分的庇护,才导致了它们忘记了自己应该在温室外的世界生存的使命。 谈到野草与温室里的花朵,却也让我不得不痛心。因为如今有不少的人也充当着温室里的花朵这个角色,而野草,却是少之又少。大家都听说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大多数穷人来说,他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而他们的孩子也就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过早脱离了父母的怀抱,自己学会了不少本领,因此他们才能当家。如今的“啃老”现象十分严重,其实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从小的溺爱,助

长了他们好吃懒做的风气,让他们不再愿意自己工作养活自己。因此,父母的过度庇护和溺爱才是斩断孩子自我生存能力的利剑。 世间万物都需要关爱,但若过度,终会成为枷锁。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议论文过渡的6种技巧,学会立马加十分!

议论文过渡的6种技巧,学会立马加十分!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 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议论文语段语段写作训练

议论文语段语段写作训练 语段结构: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语段示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语段的类型: 1、并列型: “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分析:两个事例地位相同,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句话分析材料。 2、正反型: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

再谈议论文中“过渡”句的运用

1.“过渡句”就是承上启下,让文章文脉贯通的语句。我们读过的文章、 学过的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紧构思快,恰到好处的过渡就尤为重要。 1、文章开头段的过渡——材料与观点的过渡 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听人说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就在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呢?其实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2、文章中间的过渡——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写作中,我们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就需要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3、文章中间的过渡——事实与理论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议论文主体段写作训练及范文

议论文主体段写作训练 1.请以“语言是化解误会的良药”为中心,写一个议论文主体段。(包括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请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为中心,写一个议论文主体段。(包括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3.请以“常识易知而难行,践行常识,需要不懈的努力。”为中心,写一个议论文主体段。(包括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4.请以“宽容者,成大事”为中心,写一个议论文主体段。(包括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范例: ①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②它使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使不少心灵的隔阂被冲破。③赵国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用意。④这句话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刎颈之交。⑤正是因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了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的高尚人格,化解了误会。 ⑤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2004年广东优秀作文《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被掀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的”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常识易知而难行,践行常识,需要不懈的努力。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的。倘若口中挂有“常识”二字,却不懂付诸实践,常识便成了空的躯壳,凸现不了它对人生的价值。人类发展史中,从原始猿人钻木取火,我们认识了火——闪耀光芒的热源;从战国时代发明的司南,认识了铁——有磁性的物体,从霍金的研究中获知那不可测的宇宙中,有一个具有无比威力的黑洞。倘若不运用火煮食烧木,不运用铁铸铁建房,不运用黑洞了解宇宙奥秘,社会难以发展,人类前进的脚步,也将停滞不前。虽知“百行孝为先”,虽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在实践过程中,惟有坚持不懈,努力践行,方可展望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宽容者,成大事。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是一种成大事者必有的胸怀,有志者须当如此。在齐桓公未继承王位之前,管仲曾辅佐过他的对手公子纠,并曾用箭射中他,差点使他断送性命。当齐桓公继承王位之后,并没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而是看到了管仲的治国才能,不计前嫌,宽容了管仲并任用管仲为相。正是因为齐桓公的宽容,才使管仲因感激而尽心尽力地辅佐,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使齐国实力大增,使齐桓公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齐桓公的宽容成就了一个强大的齐国。可见,要成就伟业,就

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

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 (一)段落与段落之间 教学设想:通过系统介绍议论文过渡与衔接的概念及方法,以2005年各省高考满分作文的典型议论文及优秀的议论文为例,让学生深刻体会议论文中过渡与衔接的重要,从而灵活运用,以改正在议论文写作中语意不连贯,自然的毛病。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过渡与衔接的概念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证是议论文的要素之一,但同学们写议论文,在论证的过程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过渡和衔接的词词及语句或 段落,以至语意不连贯,甚至上下段完全脱节。实际上,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其论点正确独到,论据充分典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过渡和衔接,使语意连贯,从而达到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晓畅自然。 二、简介过渡 1、概念:过渡是利用过渡段或过渡句巧妙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转折比较大的 段与段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等。 2、类型: (一) 过渡可以使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这就是过渡句。过渡句常常用在上一段的结尾或下一段的开头。 范文: 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

在今年揭晓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大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过渡句)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过渡句)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课堂上那全神贯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胜枚举,从这些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谛——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二)过渡可以使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这就是过渡段。过渡段一般比较短 小,大多是一句话或一个句群。 范文: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过渡段)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

2014年高中议论文中议论段的写作指导

议论文语段训练 一、标准议论语段 标准议论语段的构成: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其实也是一篇微型的议论文,也要有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此所谓麻雀虽小,然五脏俱全也! 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议论语段,应该“五有”:语段有观点、例前有导语、叙例有方法、例后有分析、语段有推论。 当然,你可以适当地变化,生出诸多变式,但一定要有的是:观点、事例、分析! 例如: 沉稳从难而来。(观点) 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过渡)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正面叙例,例后评点)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反面叙例,假设分析)请你分析 必须坚守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197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哪怕你会被踢掉牙齿。"德兰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将爱心洒向世界,用善良普度众生,用微笑去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痛。她的善行,她的义举,使她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并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这都是因为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二、详例与概例 看看下列两个语段,看看它们在证明语段论点时用例有何不同 例1:在曲径中转身,也许能创造奇迹。当你在曲径中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甚至奄奄一息的时候,不要放弃,只要稍事休息,来个华丽的转身,即可东山再起。拿破仑在被反法同盟军打败后,被流放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重返法国,建立“百日王朝”,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尽管滑铁卢之战他再次失败了,但他的这次转身却在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所以,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要放弃,即使山重水复,只要你肯转身,相信前面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转身”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

议论文的过渡

议论文的过渡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三大文体中不论哪种文体,巧用过渡,都会使文章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语意分明,文气贯通,结构严谨,全文浑然一体。议论文也是如此 一般说,文章在下面几种情况下需要过渡: ①议论文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之间及各角度之间。 ②由叙转议,由议转叙;或由叙、议转抒情,均需以过渡来加强内在联系。 具体表现为: 1、材料与观点的过渡。 许多学生往往依据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所提供的背景材料或生活实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鉴赏,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在对材料分析概括的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 如一位学生写《诚信的思考》:“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文中“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就是一个过渡句,由材料过渡到了中心论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自然衔接。 2、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应使用必要的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常用的表述方式: 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 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物犹如此,人亦然。 如: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3、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A、若先进行理论论证,再进行事实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理论的阐释,用“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你随意拾起一朵浪花,都能说明这个道理。 如: (1)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2)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3)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4)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5)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B、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用“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3)让我们牢牢记住……并让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吧! (4)“……”,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5)“……”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 (6)“……”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7)……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真正含义。 (8)……曾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 (9)生活中有这样一名俗语,叫做…… (10)“……”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4、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说理也一样,正反结合论证有利于是非对比和说理全面、析理透彻,这是议论文经常运用的论证方法。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如: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过渡句)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5、论证层次之间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无独有偶

高中英语作文过渡词

常用的连接词和过渡词: 1表示“递进”: Again, also, then, besides, further, furthermore, moreover, next, in addition what,s more, what's worse, worse still, above all等,如: ①Jason teaches diligently. Besides, he writes a lot. ②English is a useful language. For one thing, it is an official language in the UN. Then, it is widely used in busin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表示“转折”: But, however, still, yet, after all, for all that, in spite of,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等,如: ③Jim is intelligent but lazy.

④Singapore is not a big country.On the contrary, it is very small. 3表示“困果关系”: Therefore, so, hence, thus,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 as the result of …,because of,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等,如: ⑤Some people are over-ambitious. As a result, they are usually unhappy. ⑥Tom did not work hard; hence, he failed. 4表示“比较关系”: Likewise, similarly, in a like manner 等,如: ⑦You cannot writes without a pen. Likewise, you cannot cook without rice.

2016考研英语作文万能句子(过渡句)

2016考研英语作文万能句子(过渡句) 一下。 2016考研英语作文万能句子(过渡句) 1)To prevent this phenomenon/trend from worsening/running wide/To guide the matter/situation to the best advantage,it is necessary/important to……(可用于分析建议类、原因分析类等议论文) 2)In the face of……some people take the position that……/some people come to believe that……,to which I can't attach/add my consent.(可用于批驳分析类议论文) 或:In the face of……people retain/take/show/assume different attitudes/position s/standpoints.(可用于各抒己见类议

论文) 或:In the face of……many people have come up with……(可用于对比分析类议论文和知识性说明文等) 3)But many people feel puzzled about/perplexed at/over whelmed with……(the changes/situation),so this essay is intended to……(可用于批驳分析类议论文和知识性说明文) 4)Although lots of people follow the fashion/trend,I still set my heart on……(可用于理由陈述类议论文) 5)To get a sense of how……we must turn first to causes for it/to what benefit(harm/problems/difference)it has brought to our society.(可用于分析建议和原因分析类议论文) 6)This 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