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1、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理论实践依据及创新价值等的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2.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升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仍有许多教师课堂效率不高,为提高考试成绩,采取”题内损失题外补”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牺牲本该属于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时间,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3.目前,许多教师对高效课堂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课堂形式与内容自然比较落后满堂灌仍很盛行。在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公开课上,学生反应虽然比较热烈,参与意识也比较强,教师课堂提问人次也相当多。但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很集中,有的学生的发言竟然达四、五次之多,但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这样的课堂不能算是高效的。如果说发展,也只能说部分同学获得了发展

4.《新课标》中同时还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有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监于此,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语文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幸福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全体教师能意识到高效课堂在现代教育中的决定作用!有了高效课堂才能既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才敢于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借此提升学生的素质,达到学习和活动相辅相成的良性互补;没有高效课堂,把学生残忍地一把推进题海里、任由其自生自灭,每日逼迫着学生向自己的极限挑战,比拼的唯一利器就是

时间+汗水,这样的教育是没有出息的。

3.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我校主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3、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等的论证

(一)、研究目标、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在课前预习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预习反馈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当堂检测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①在预习反馈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在当堂检测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⑤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几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①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②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措施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进行研究

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拟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②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语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3、对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及主要措施的论证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

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三、课题研究计划

1、课题研究全过程的阶段安排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

实验计划用二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11月)

1、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及语文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

2、参加生本教育研讨班的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掌握生本教育的理论,用于指导实验。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7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研究期间,课题组人员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管平龙:指导课题组研究工作。

王兰:全面主持课题组研究工作。

杨丽:协助主持人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课题的理论研究及实施方案的制定。

周林:协助主持人撰写结题报告。

屠爱娇:负责“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金爱华:负责“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沈元军:负责“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徐慧、郑苏芳:负责“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中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目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3、课题研究的结题时间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结题时间2013年12月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可能创新点:

1、时代性。关于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行为,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和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也有一个校本化的过程。

2、实践性。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而教学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一结果很大程度受教师教学准备、实施、评价策略的影响,提高教学实施过程中对话行为的有效性,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3、针对性。大量的听课表明,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行为存在着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很有必要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此作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使他们在行动研究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进而使我校教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课题设计论证 2000字

四、课题设计论证(限2000字内)

阅读的兴趣,并且体会解决了问题之后的成功与喜悦感。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薄弱的原因 2、构建英语合作阅读课堂的方法 3.新课改背景下构建英语合作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这一课题研究思路主要是从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出发,经历多层面理性思索和实施验证,逐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体系,我们将深入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积累研究个案,不断实践、反思,最终形成典型的研究案例集。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观察、分析、归纳等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方式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实际提出研究内容和步骤。 2、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组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与途径,积累提高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 4、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三)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14年3月至4月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课题的申报; 2、教师培训、学习,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做好课题分工; 3、课题负责人和成员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4、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活动,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是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调查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其薄弱的原因 (2)探究构建英语合作阅读课堂的实施方法 (3)初步形成合作阅读教学的初中英语课堂的基本模式。 (4)反思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从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提炼模式(策略),撰写研究报告。 (2)收集整理教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教学案例,学生征文集、获奖作品等,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4)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经验交流。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例如Tsui(1999)发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教育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性的重

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魏后凯等(1997)考察了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引致地区间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黄家泉等(2002)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思想。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复兴与富民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系统分析了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情、成就、挑战与机遇:勾勒了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建议。 综上,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渐成为各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 浏览:884 | 更新:2014-09-26 10:46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设计如何选取研究课题(删) 显示先声夺人之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课题选定要具备4点: 1、有学术性、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3、有充足的资料。 4、能够扬长避短。 归结起来说,符合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课题设计都可选: 1、补白性选题。即:前人没有研究的,至少国内无人涉足,可以填充研究空白。 2、开拓性选题。即:前人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能将研究拓宽,研究程度加深,并做出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 3、提问题性选题。即: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提出。 4、超越性选题。即:能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研究的结果远远超出前人的程度和水准。 5、总结性选题、即:针对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做出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集其大成)

二、课题设计题目设计 第一项要求:题目要新颖 第二项要求:题目与内容相符 第三项要求:题目大小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太小了不够分量) 第四项要求:能够扬长避短 (一)题目三要素。即: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通常情况下,题目的字数在10到25个字,大多数课题题目字数在15至20个字。字数太少,难以表述课题的意思,难以展示课题题目的作用;字数太多,太累赘,太繁琐,让人不易抓住中心。 (二)课题设计的语法结构 一般的教育科研课题,其题目的语法结构相对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要求。绝大多数由一个复杂的短语构成,极少数有两个复杂的短语构成;绝大多数由复杂的动宾结构短语或并列结构短语构成。一般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语法结构形式为:“××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调查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与研究”…… (三)题目要体现课题的创新点——独辟蹊径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课题设计论证(被论证部分)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以及表述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以及特征。如:“农村小学“合分合”分层教学方法研究”,关键词是:分层教学、合分合、分、合,所以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些界定是暂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思考,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范围可以不断调整。一般情况下3到5个中心或关键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删)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设计如何选取研究课题(删) 显示先声夺人之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课题选定要具备4点: 1、有学术性、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3、有充足的资料。 4、能够扬长避短。 归结起来说,符合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课题设计都可选: 1、补白性选题。即:前人没有研究的,至少国内无人涉足,可以填充研究空白。 2、开拓性选题。即:前人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能将研究拓宽,研究程度加深,并做出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 3、提问题性选题。即: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提出。 4、超越性选题。即:能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研究的结果远远超出前人的程度和水准。 5、总结性选题、即:针对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做出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集其大成) 二、课题设计题目设计 第一项要求:题目要新颖 第二项要求:题目与内容相符 第三项要求:题目大小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太小了不够分量) 第四项要求:能够扬长避短 (一)题目三要素。即: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通常情况下,题目的字数在10到25个字,大多数课题题目字数在15至20个字。字数太少,难以表述课题的意思,难以展示课题题目的作用;字数太多,太累赘,太繁琐,让人不易抓住中心。 (二)课题设计的语法结构 一般的教育科研课题,其题目的语法结构相对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要求。绝大多数由一个复杂的短语构成,极少数有两个复杂的短语构成;绝大多数由复杂的动宾结构短语或并列结构短语构成。一般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语法结构形式为:

“××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调查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与研究”…… (三)题目要体现课题的创新点——独辟蹊径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课题设计论证(被论证部分)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以及表述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以及特征。如:“农村小学“合分合”分层教学方法研究”,关键词是:分层教学、合分合、分、合,所以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些界定是暂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思考,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范围可以不断调整。一般情况下3到5个中心或关键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删) 综合阐述时,以多方面掌握的课题研究的情况和信息为指导,从比较心的角度确定研究的“点”,做到如下两点: 1、本课题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引用什么资料?用的是什么方法?自己受到什么启发。 2、参考前人同题目或类似研究的步骤、方法以及结论,对本地区或本校情况进行调查。因为评述是对该课题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的描述。提醒:要关注最近的发展情况。围绕教师、学生的现状进行评述。 (三)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选题意义要回答的问题是:本学校或本地区的现状怎样?受到什么样的现实情况的驱使,对本课题设计进行研究的?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着重反映本校或本地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的价值要写清楚具体解决的问题。当然研究的价值还包括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 (四)研究目标课题设计目标设定要扣题,要具体,目标要力求简单、综合,不要散。基本模式是:通过——研究,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解决哪些问题)通常情况下目标中包含3个方面:育人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未必求全,但一定要清楚、具体。另外,不能同教育目标混淆,更不能借教育目标取代。 (五)研究内容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研究内容,多少由课题决定的。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专家提醒:通常情况下,这里需从学生和老师两个层面来体现。 (六)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课题设计研究假设是自己设相出可能性的说明、解释、答案、结论。一般分为(1)因果假设(2)工作假设两种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相应的提到了创新和创业教育工作,因此,在当今倡导以创业实现就业的社会背景下,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做好创新创新教育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2、课题界定 创新创业课程是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社会。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创业教育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已深受重视, 发展颇具规模, 并已经成为共识。早在1967 年, 百森就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而今, 它的本科创业教育课程屡获“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第一的排名。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 其目标是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 同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的创业教育历史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面向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才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序幕,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构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训。目前,高校主要通过GYB、SYB、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大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实践方面,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大和上海交大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校,形成了几种典型的模式,以后其他许多高校也进行了尝试和改革,但效果并不突出,在研究方面,我国从1992年就开始活跃起来,据吴泽俊(2007)统计,我国创业类教育论文在1992年之前是空白状态,1992-1997年仅发表核心期刊就有300多篇,特别是2000年以来,年均40篇,且成逐年增长趋势,大部分论文较为充分的讨论了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性,紧迫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模式等,也有部分文献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个案分析。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开展就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创业教育对于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顺势而为,广泛实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高校教改实践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在实践中,创业教育课程普遍受到了大学生欢迎,不过现在创业教育课程仍然很弱。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教材体系建设没有权威性,教师师资力量不够专业性,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一些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或者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于是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类创业竞赛。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参与的创业项目较少,无法有效地积累经验。当前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高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 浏览:884 | 更新:2014-09-26 10:46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设计如何选取研究课题(删) 显示先声夺人之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课题选定要具备4点: 1、有学术性、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3、有充足的资料。 4、能够扬长避短。 归结起来说,符合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课题设计都可选: 1、补白性选题。即:前人没有研究的,至少国内无人涉足,可以填充研究空白。 2、开拓性选题。即:前人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能将研究拓宽,研究程度加深,并做出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 3、提问题性选题。即: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提出。 4、超越性选题。即:能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研究的结果远远超出前人的程度和水准。

5、总结性选题、即:针对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做出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集其大成) 二、课题设计题目设计 第一项要求:题目要新颖 第二项要求:题目与内容相符 第三项要求:题目大小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太小了不够分量) 第四项要求:能够扬长避短 (一)题目三要素。即: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通常情况下,题目的字数在10到25个字,大多数课题题目字数在15至20个字。字数太少,难以表述课题的意思,难以展示课题题目的作用;字数太多,太累赘,太繁琐,让人不易抓住中心。 (二)课题设计的语法结构 一般的教育科研课题,其题目的语法结构相对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要求。绝大多数由一个复杂的短语构成,极少数有两个复杂的短语构成;绝大多数由复杂的动宾结构短语或并列结构短语构成。一般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语法结构形式为:“××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调查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与研究”…… (三)题目要体现课题的创新点——独辟蹊径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课题设计论证(被论证部分)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以及表述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以及特征。如:“农村小学“合分合”分层教学方法研究”,关键词是:分层教学、合分合、分、合,所以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些界定是暂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思考,核心概念的内涵和范围可以不断调整。一般情况下3到5个中心或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选题的目的、意义;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5、已有相关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请按此8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内。表格不够用可自己另做)。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王晓平著有《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一书,这本书以西方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理念为视角,探究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验证阅读理解策略教学课程对于提高我国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这本书的研究结果证实:阅读理解策略教学可成为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可为培养我国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新的路径。 2、以徐冬梅、薛瑞萍、窦桂梅等名师为核心的“亲近母语”课题自2000年开始酝酿,2003年就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发展至今,江苏、北京等20余省市自治区超过百家学校参与了课题实验。该课题的理念是“亲近母语,呵护童年”,研究怎样让儿童亲近母语,让母语教育更契合儿童生命发展的需要,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母语教育,不断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丰富自我,从而帮助儿童走上幸福清明的人生之路。 3、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和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它是国内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该项目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应该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的特点。新教育的理念主张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生活方式。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校讯通,2002年底立项调研,2006年创办校讯通博客,开始致力于河南的阅读推广。校讯通阅读项目的理念主张是: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专注于研究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推广策略等,鹇讯通明确提出了“全营养阅读”的概念,“全营养阅读”的核心和基础是“营养”。他们倡导:优质书籍,滋养心灵;分龄分级,合理吸收;均衡丰富,全面发展。“全营养阅读”中的“全”,提倡:全家都来读书,建设书香家庭,丰富家庭藏书;全班都来读书,建设书香班级,创建班级图书角;全校都来读书,建设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最新版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第一:选题部分 家校联动,整合课内外因素,让阅读融入学生成长的脉搏,从而实现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价值的人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及协调一致的配合。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上,我们要以学校为主体,以家长、学校为主渠道,通过目标一致的互动,努力拓展活动途径,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空间,阅读内容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中国的家庭教育从最早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宋朝司马光的《温公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再到民国陈鹤琴的全新教育理念,中国的家庭教育走过了漫长的路程。 越是学校教育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家庭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已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

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而家校联动,共赢阅读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要: 1?家校一体联动,亲化阅读:学生的阅读不能是“孤读”,也不只是学校、师生的共读,家庭的作用也很重要。因此,学生的阅读是学校家庭的一体化行为。 2.以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价值 取向,不仅从操作层面丰富家庭教育的理论,而且构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互动平台,从而提高家长素质,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性研究水平,从而为提高全民素质尽微薄之力。家校联动,组织具体、切实的读书活动,以促进孩子海量阅读。 3?力求改变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意识不强、方法过于简单的现 状,倡导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建立一种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家长新型的朋友式的关系。 第二:内容 (一)各章节内容概括 一、课前搜集信息,广泛阅读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20190417185030)

评审登记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游戏运动包的有效运用 注意事项: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否则按放弃申报处理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现状述评: 近年来,幼儿园对“户外体育游戏游戏活动”研究比较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游戏化 的探索与实践》是以提高体育游戏活动的游戏性为重点,让幼儿身心 更全面地发展;南京小西湖幼儿园《在民间体育游戏中优化幼儿心理 品质》是对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上中路幼儿 园是上海市体育特色幼儿园,多年来对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进行 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教师们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 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意义:(1)《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 得少于二小时,每 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 ,“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 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开展户外活动” 。同时《纲要》中也指出: “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培养幼儿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开展户外活动符合《规程》和《纲 要》的要求,能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2)儿童发展理论也强调,儿童的成长只有在 户外活动中才可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户外活动可以突破班级限制,可 以突破幼儿园的局限。我国幼儿教育学家陶行知、陈鹤琴先生均都强 调大自然、大社会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的理念。过去的封闭式办园让幼儿接触的教育脱离了社 会,这是一种温室教 育。 (3)从幼儿园自身发展来说,户外活动突破了幼儿园的空间限制,利用空间的开放性扩大了幼儿 的交往面,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可促 进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价值: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 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结合我们幼儿园的情况来看,户外 体育活动是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 篇一:课题 设计 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 设计 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例如Tsui(1999)发 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 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 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 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 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 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

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 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 教育 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 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 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 长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 教育 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 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 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 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 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 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魏后凯等(1997)考察了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 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引致地区间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 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黄 家泉等(2002)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_共6页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翻开我校学生语文家庭作业本,大多数老师布置作业方面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形式单一搞“一刀切”,没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机械记忆的内容多,拘泥于语文书本知识抄抄写写、读读背背;重复巩固的练习多,学生埋头于成堆的语文练习册、训练集、试卷等重复的练习之中,作业的设计只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记忆与掌握,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特别是语文作业量多已经成为近年来学生、家长甚至是校领导一直头疼的问题。在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关键时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逐渐高涨,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大呼声。 我以为新课程下的语文家庭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新鲜有趣而且与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的事物感兴趣,他们有广阔的天地,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家庭作业仅仅是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特别是中学段学生,正值语言发展关键期,具有学习语言的巨大潜力。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生动有趣且有效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在练习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及乐趣,更好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据此,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优化中段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提高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期望能探索出一条小学中段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之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家庭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后所完成的作业,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设计”是指作业布置的形式与方法,“有效性”是指起到效果并得到更好的作用。“优化中段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提高有效性的研究”是指调查小学生三、四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 进措施,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研究对象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四、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我校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改变作业内容,设计有活力的、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四读四导”古诗教学模式研究 注意事项: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否则按放 弃申报处理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近年来,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词教学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寻找各种好办法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意境、感受诗词意蕴上。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1.注重诗词的积累背诵,轻视感性体验 有些老师将古诗词教学等同于词语解释,即逐字逐句的把古诗词“译成”白话文。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破坏了诗的意境,还促使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的养成。我们试想下,当我们把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出“抬头看看月亮,低头想起了家乡”时,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中那份淡雅而动人心弦的境界岂不荡然无存?是多么的可笑?可见,老师过度讲解反而使小学生失去了探索的兴趣。诗词基本都是押韵的,古代的识字课则多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不要求其立刻理解词义句意。当然,我们亦可借鉴,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其熟记诗词,对于诗词的“言外之意”可以留给学生慢慢体会。如郑燮《竹石》中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等等这样的诗句老师解释起来本来就困难,何况是要小学生去理解。 2.教师预设过多,限制学生思维发挥 在诗词教学的课堂上,当学生的理解与教师预设的不同时,教师就开始千方百计的

课题设计论证1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设计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县级高级中学,由于普高办学时间不长,近几年生源减少,学校规模扩大,生源质量相对下降,很大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通过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而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英语教材容量大,难度增加,学生要跟上新教材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我们有的教师在授课时,缺乏艺术性,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用于课堂的教学素材不够丰富,导致课堂上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讲小话、开小差等现象。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改变现状,同时也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在学校领导的倡导下,我校英语教研组决定,确立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指导下的英语快速学习的研究》)下的子课题---“教师指导下的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研究”为校本课题。 (二)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陈旧的“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 2.引导学生制定短、中、长期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3.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欲望。 4.巧用“合作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的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尽快培养教师骨干队伍。(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外语自主学习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在近10年中,国内外语界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国内学者对大学生(87。5%)的自主学习研究较多,而对中小学生(10.8%)和研究生(1,5%)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早已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其中,美国的“合同教学法”、德国的“引导探究教学法”、澳大利亚的“协商学习”、前苏联的“问题教学法”,这些探索都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依据当代教学理论,借鉴众多教研成果。针对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以来教与学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学习、研究、实验、总结,构建起顺应英语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材特色,体现新型、实用、优质、高效的英语教与学的策略。 (二)理论依据 1.斐斯泰洛齐认为:“人们只靠本能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却不受其他的指引,则将使人类从动物的恶性特征中解放出来的进程变得极为迟缓。”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指导的新颖教学活动,将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具有自主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他是怎样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知觉世界。因此,学习就不仅是知识的认知过程,同时还是自身情感体验和需要满足的过程。以此思想形成的教学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与顾问。

课题设计论证

1、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理论实践依据及创新价值等的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2.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升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仍有许多教师课堂效率不高,为提高考试成绩,采取”题内损失题外补”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牺牲本该属于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时间,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3.目前,许多教师对高效课堂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课堂形式与内容自然比较落后满堂灌仍很盛行。在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公开课上,学生反应虽然比较热烈,参与意识也比较强,教师课堂提问人次也相当多。但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很集中,有的学生的发言竟然达四、五次之多,但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这样的课堂不能算是高效的。如果说发展,也只能说部分同学获得了发展 4.《新课标》中同时还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有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监于此,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语文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幸福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全体教师能意识到高效课堂在现代教育中的决定作用!有了高效课堂才能既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才敢于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借此提升学生的素质,达到学习和活动相辅相成的良性互补;没有高效课堂,把学生残忍地一把推进题海里、任由其自生自灭,每日逼迫着学生向自己的极限挑战,比拼的唯一利器就是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初中作文教学中取材生活化研究 注意事项: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否则按放弃 申报处理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1、 本课题省内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课题主要涉及概念界定: 1、“取材生活化”是指学生在作文中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食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初中学生作文取材生活化的研究是针对九年义务教育教学阶段初中学生作文过程中内容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而展开的研究。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主要是要求学生在每一次作文中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把作文与生活紧

密联系起来。同时,《标准》中还指出:写作教 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又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存在假话、大话、空话的现象,作文教学长期与生活脱节,每次作文学生不是抄袭就是胡编乱造,内容空洞乏味,毫无真情实感。学生写得痛苦,老师批得憔悴。许多学生面对作文不知写什么,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成了学生、老师、家长的心病。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写作素材的生活化已经成为初中作文教学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很有必要进行研究。 2、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改变初中作文教学取材的问题,完善初中作文教学的训练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创新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课题设计论证

个性化作业课题设计论证 王雅滋 一、选题依据 1、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美国埃西奥内教授认为“家庭作业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首先不在于它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在于衡量并鼓励学生培养自我管理及有关的良好工作习惯。”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这些作业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 2、从国内看,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层出不穷。他们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的实施。 学生家庭作业繁重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沉疴,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呼声。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忽视学生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语文老师布置作业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或照搬教参,布置作业带有随机性、盲目性,更有甚者布置大量的重复抄写作业;或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长此以往,学生因作业枯燥乏味、负担过重,对语文失去兴趣,有的甚至不做或不完成作业,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研究内容 1、作业设计如何讲究趣味性 2、作业设计如何注意层次性 3、作业设计如何注重实践性 4、作业设计如何加强综合性 5、作业设计如何做到多样性 6、作业设计如何渗透开放性 7、作业评价如何多元化 三、研究思路方法 研究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了解我校学生作业量情况,了解学困生作业倦怠的原因,然后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借鉴已有成果,有目的的实验、探究,进行理论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设计中去,设计出趣味性,实践性强,多层次、多形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缩短书面作业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家庭,融入社会,组成互助小组,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去完成作业。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比较法、经验总结归纳法。 四、创新之处: 力求改变学生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状况;倡导一种趣味性的、实践性的、开放性的、人文性和可行性的语文作业设计方式,在多层次、多形式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缩短书面作业的时间,减负增效;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相互合作等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通过读写结合,加强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