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

儿童睡眠障碍(儿保科)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

睡眠是由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和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两个阶段构成。NREM 睡眠根据脑电波形划分为四个阶段。睡眠的深度是从第一阶段开始逐步加深,到第四阶段达到最深的程度。第一阶段为浅睡眠,第二阶段为中度睡眠,第三、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又称慢波睡眠。儿童在NREM睡眠第三、第四期,即慢波睡眠末期交替至其它浅的睡眠阶段时会产生三种可能的状态:一、自然地转入其它睡眠阶段而开始下一个睡眠周期;二、持续觉醒直至完全情醒;

三、不能从深睡眠中完全出来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也不能完全清醒,即表现为部分觉醒状态,为觉醒性异态睡眠。觉醒性异态

睡眠在儿童中十分普遍,包括梦游、觉醒紊乱和夜惊,这类临床表现可单独存在或几种并存,亦可伴随其它睡眠障碍。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和发育因素是决定觉醒性异态睡眠的最重要的体质因素。梦游、觉醒紊乱、夜惊都有明显的家族倾向,但其遗传方式、基因基础至今尚未明了。

2、睡眠因素?? 睡眠剥夺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均影响与觉醒性异态睡眠相关的慢波睡眠的深度、持续时间和统一性。在睡眠剥夺的恢复过程中,慢波睡眠发生反跳性加深、延长,使儿童睡眠阶段的交替更加困难,从而导致觉醒性异态睡眠的出现。睡眠-觉醒节律不规则,使儿童在从慢波睡眠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时,睡眠周期的时间标记与生理需要持续慢波睡眠之间出现不同步,从而发生觉醒性异态睡眠。

3、心理因素?? 许多精神疾患,如焦虑、抑郁等都会使睡眠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较多的觉醒性异态睡眠;心理因素可能是年长儿和成人夜惊的主要原因,如孩子与父母分离、父母离异等。

4、诱发因素?? 一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酒精、抗组胺药等能使慢波睡眠加深和延长,从而加重或引发觉醒性异态睡眠;睡眠中的外在刺激,尤其是在慢波睡眠向其它浅睡眠状态过渡时的外在刺激,会使存在体质因素的儿童发生觉醒紊乱、梦游;发热、睡眠的周期性肢体活动等直接干扰了慢波睡眠,同时这些疾

病本身发作过程中也产生较多的部分觉醒状态,因此容易诱发觉醒性异态睡眠。

(二)临床表现

所有的觉醒性异态睡眠都具有一些重要而共同的临床特征,包括患儿发作时时空错乱和不能应答,一系列复杂行为,对事件不能回忆,往往有家族史等。另外,它们还有一个相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即大多数发生在晚上睡眠以慢波睡眠为主的前1/3阶段。

一般在一个晚上,觉醒性异态睡眠只发生1次,但有些儿童也会出现2或3次发作。有些儿童偶尔(或仅仅)在白天小睡时出现觉醒性异态睡眠。

1、梦游?? 梦游是在慢波睡眠时发生睡眠时的行走,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可

以是简单地走来走去,也可以是强烈地试图“逃脱”环境的行为。发作时患儿意识紊乱,发作中很难被唤醒,对试图唤醒他们的人会出现反抗、攻击行为或表现出受惊吓后的恐慌。当醒来时,对发生的事件不能记忆。这一系列的行为常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自行停止,最后以梦游者回到床上继续睡眠后告结束。梦游多出现于晚间睡眠的前1/3时段中,最常见于第一次或第二次慢波睡眠期的末尾。梦游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其它异态睡眠,如夜惊等并存。

梦游可以发生在儿童会走路后的任何时候,但第一次发作多出现在4-8岁之间,在青春期后常自行消失。一般人群中有15%以上的人在儿童时期至少有过一次梦游。梦游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2、觉醒紊乱?? 觉醒紊乱多见于婴幼儿和低年级的学龄儿童。反复发生觉醒紊乱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十分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和消失。觉醒紊乱常被误认为“夜惊”,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开始时患儿只有一些躯体活动和呻吟,进而笑和(或)大叫,在床上强烈地翻滚。小婴儿因为肢体活动局限,常表现为无法安慰的哭吵。患儿的眼睛可睁可闭,出汗明显,没有“惊恐”的表情,但看上去非常困惑、激动和不安。患儿意识混乱,会呼唤父母,但却不认识父母或“视而不见”;他常自言自语,但却不能回答问题。握住或抱着他并不能使他安静或清醒,相反,常遭反抗。父母常认为他们有责任帮助孩子摆脱这种睡眠中的困境,其实父母参与越多,觉醒紊乱的发作时间越长。再者,父母的努力会使患儿完全清醒,干扰其睡眠,甚至在发作结束时使其受到惊吓,从而使再次入睡延迟。每次觉醒紊乱一般持续1-40分钟,其中5-15分钟的表现非常典型。患儿对所发生的过程没有记忆或不能回忆。

在晚上睡眠的前1/3时段中,强迫唤醒儿童会诱发睡眠紊乱。因为觉醒紊乱的发作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差异很大,在尚未开口说话的儿童中这种发作常被认为是“噩梦”而忽略,因此觉醒紊乱的真正发生率尚不确定。

3、夜惊?? 夜惊主要发生于4-12岁的儿童,在青春期前发生率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青少年和成人夜惊少见,并且其成因与儿童期不同。夜惊多发生于入睡后小时内,NREM的第三、第四期。不同于觉醒紊乱,夜惊的发生是突然的。患儿在睡眠中猛然惊起,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常使父母惊醒,他们发现孩子持续地哭喊,手足乱动,眼睛圆睁,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瞳孔扩大、皮肤潮红、肌张力增高、出汗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面部表情十分惊恐。在发作中,患儿坐于床上或下地无目的地走动,好象要挣脱一些看不见的威胁,其意识呈朦胧状态,对父母的关怀毫无反应,拒绝任何身体接触,因此在这些激烈的活动中很可能受伤,儿童会撞到家具,甚至打破窗户,有时还会使参与其中的父母受到伤害。在发作中常呼之不应,极难唤醒。

每次夜惊的持续时间比觉醒紊乱短,一般在几分钟内结束。患儿往往在发作停止前清醒。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仅有一些简短和片段性的记忆,没有完整生动的梦境。

(三)诊断

1、梦游?? 睡眠障碍的国际分型ICSD中梦游的诊断标准包括:(1)?病人在睡眠中走动。

(2)?发作始于青春期前的儿童。

(3)?相关的症状包括:①在发作中很难被唤醒;②发作后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③发生于整个睡眠的前1/3时间中。

(4)?多导睡眠图显示发作在NREM第三或第四期睡眠中开始。(5)?可以存在其它躯体和心理症状,但不是梦游的原因。(6)?睡眠中的走动不是由其它睡眠障碍引起,如REM睡眠行为障碍或夜惊。

临床诊断梦游至少需包括上述诊断标准的(1)、(2)、(3)项。

2、觉醒紊乱?? ICSD中觉醒紊乱的诊断标准包括:

(1)?存在觉醒或完全清醒前反复的心理紊乱。

(2)?强迫唤醒能诱发症状的发作。

(3)?没有害怕的表现,走动的行为或与发作经过相关的强烈幻觉。

(4)?多导睡眠记录仪显示发作是一种慢波睡眠中的部分觉醒。(5)?症状与其它躯体障碍无关,如与部分发作性癫痫无关。(6)?症状不符合其他睡眠障碍(如梦游、夜惊等)。

临床诊断觉醒紊乱至少需包括上述诊断标准的(1)、(2)、(5)、(6)项。

3、夜惊?? ICSD中夜惊的诊断标准包括:

(1)?有夜间突然发作的极度惊恐。

(2)?常发生于晚上睡眠的前1/3时间内。

(3)?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有部分记忆。

(4)?多导睡眠记录仪显示发作发生于NREM第三、第四期,并且常伴有心动过速。

(5)?其它躯体障碍(如癫痫等)不是发作的原因。

(6)?可以同时存在其它睡眠障碍。

临床诊断夜惊至少需要包括上述诊断标准的(1)、(2)、(3)项。

(四)治疗

1、对因治疗?? 在明确诊断后,首先应寻找发生觉醒性异态睡眠的病因,然后对因治疗,如避免睡眠剥夺,帮助儿童建立规律而合理的睡眠-清醒时间安排,降低与觉醒性异态睡眠相关的心理压力,减少睡眠环境的刺激,避免使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乙醇、安眠药、镇静剂等,避免在晚间睡眠的前1/3时间内唤醒儿童。

2、父母教育?? 很多父母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在孩子觉醒性异态睡眠发作中激烈地参与,总是试图去唤醒孩子,帮助他们“挣脱困境”。其实,父母的这种行为只会使发作时间延长,加重睡眠剥夺,从而产生更多的觉醒性异态睡眠。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在儿童觉醒性异态睡眠发作中设法使孩子安心和为他们提供环境

的安全保证,通过限制儿童活动的方法使其尽快安静下来,减少发作的持续时间。

3、药物治疗?? 儿童的觉醒性异态睡眠很少需要应用药物治疗,但当发作频繁、剧烈,造成儿童或家人的伤害,应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可以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在就寝前1小时服用小剂量氯硝基安定()常对控制觉醒性异态睡眠的发作有效。应根据儿童不同的临床表现、体重和年龄谨慎增加剂量,同时避免引起白天的嗜睡症状。一般情况下,3-6周的药物治疗即能有效地控制症状,停药后症状不反复。幼儿觉醒性异态睡眠的发作持续时间不久,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尤佳。但长期用药会对儿童的行为和学习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4、心理治疗近年来正尝试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教会儿童应用一些自我调节技术来控制以往无法控制的夜间行为。这种技术包括自我放松和心理想象等方法。也有报道指出,在部分觉醒发生前15分钟定时唤醒儿童是夜惊和梦游的一种有效干预方法。

12岁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

12岁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 自闭症多发生在孩子的儿童时期,自闭症对患者的一生都会造成很大影响。识别自闭症的症状,警惕自闭症的发生,是每个有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注意的一点。下面由为大家带来关于12岁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的文章,欢迎阅读,谢谢! 12岁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 1、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的最核心症状 从年龄角度:绝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在儿童早期不会认生,很少在2岁之前出现分离焦虑,因此谁抱都无所谓。18个月大时还不能指点东西,不会用视线来表达信息。在婴幼儿时期,常常不太爱理人,对他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三四岁时显得不合群,对同龄小朋友没兴趣。 与他人接触时:回避与人的视线接触,是孤独症婴幼儿的另一特征。受到挫折或受伤时,大多不会主动要求父母的安慰,当然也很难主动去安慰与关心别人。另外,一般的孩子会炫耀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和快乐,而孤独症病儿却不能,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 游戏时:在玩过家家这类角色扮演游戏方面,孤独症儿童很少会参与,即使参加,也常常是固定的、反复性的玩法,缺少一般儿童想象的、创造的、多变的、互动的玩法。 2、语言交流障碍;;大多数孤独症病儿就诊的主要原因

语言发育的延迟或缺乏。约25%~50%的儿童孤独症可能终身失语,或只能说极有限的字词。约25%的儿童孤独症有正常的语言发展阶段,然后慢慢出现语言功能倒退,甚至失语。 语言运用的能力受损。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交谈,不会提出话题或维持话题。有的病儿不会用“是”和“我”,有的常常分不清“你”、“我”、“他”。言语刻板重复或模仿,有的语音、语调异常,缺乏抑扬顿挫与情感表达。 非语言交流的损害。手势、姿势等非语言交流发展延迟或缺乏,很少用点头或摇头来表达某种需要和要求,面部表情也比同龄儿童简单、机械。 3、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 兴趣范围狭窄或异常。病儿常常对一般儿童所感兴趣的玩具、游戏缺乏兴趣,而对某些特殊的物品特别感兴趣甚至迷恋,如喜欢玩所有圆的或者能旋转的东西。有的孩子对数字和英文字母非常敏感,碰到就要念出来,有的患儿对开关、电梯尤其热衷等。 刻板重复的动作。活动量特别大或特别安静,喜欢反复来回跑、转圈、踮着脚尖走,反复看手或摆出特殊的姿势等。 强迫、固定的行为或仪式。有的病人不能接受日常生活的形式或环境中的细微改变,有的对饮食的内容十分挑剔,只吃固定的食物。

失眠的危害

失眠是人类的健康大敌,但很多人却忽视了失眠的危害性,人的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睡觉时,四肢停止了运动,全身肌肉放松,心跳减慢,呼吸深而长,全身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只有睡眠充足才能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长期失眠会导致身体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患者要重视防治。 失眠危害不容忽视(图表展示) 1、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2、精神衰弱/心理失常 3、心理障碍、轻生自杀 4、诱发心、脑等身体疾病 5、引发意外事故 长期失眠导致免疫力降低,疾病产生 如果人短时间内失眠,会产生体乏无力、头晕目眩、腰酸耳鸣、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自身的情绪不安,忧虑焦急,免疫力降低。 良好的睡眠会使人体产生胞壁酸因子,胞壁酸可促人体白细胞的增多,从而促使巨噬细胞活跃,人体免疫功能便会得到显著增强,从而可以有效预防细菌和病毒的入侵。长期失眠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抗疾病能力降低,因此会导致各种种疾病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心梗、脑梗、中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甚至造成猝死,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 长期失眠使人体加速衰老 长期的失眠会导致人体内正常的内分泌发生失调,生物钟发生紊乱,使人体出现加速衰老的现象。男人长期失眠会出现精神疲惫,肾虚、体弱,性功能严重下降;女人长期失眠会导致更年期提早到来,皮肤灰暗,色斑、皱纹增多,身体特别是卵巢功能衰退显著。 睡眠不足还可能诱发癌症,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睡眠对癌症发病率有重要影响。这个结论是在研究调查了马里兰州的5968位失眠者后做出的,他们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失眠者比积极锻炼身体、睡眠更为充足的失眠者高出47%,但睡眠如何影响到癌症发病率尚未证实。

自闭症儿童表现与特征

自闭症儿童表现与特征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兴趣狭窄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其他症状

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观察

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09T14:15:10.7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7期作者:刘峰周艳[导读] 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刘峰周艳 (都江堰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都江堰 611830)【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米氮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有 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出现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采取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逐渐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的状态,建立积极的生活状态,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 【关键词】米氮平;西酞普兰;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效果;价值分析【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125-02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value Analysis of Mitzapine combined with 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Liu Feng,Zhou Y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Dujiangyan,Dujiangyan,Sichuan 6118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rtazapine combined with 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to analyze its value.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xalcitalopram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azap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sleep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miazapine combined with oxalcitalopram tablets for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and help patients gradually enter into a good state of sleep.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to a large extent,to help patients improve their depression,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state of life,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Mirtazapine;Citalopram;Depression;Sleep disorder;Clinical effect;Value analysis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的疾病,在医学上的解释是:患者大脑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低于常人,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睡眠、体温调节等能力降低。在身体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胃痛等,心理上则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自责、充满负罪有社会恐惧等,而导致抑郁症的原因很多,有生化原因、遗传原因、社会原因等等[1-2]。女性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高于男性,这主要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青春期、绝经期、月经期雌性激素分泌波动较大,使得神经元萎缩,造成突触的损伤,从而表现出抑郁症的相关症状。临床上一般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改善内心的心理状态[3]。因此,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并且分析其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35例,在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1~76岁,平均年龄为(53.5±6.3)岁,病程为3~10年,平均病程为(6.5±3.2)年,实验组中,男19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1~74岁,平均年龄为(52.5±6.2)岁,病程为3~12年,平均病程为(7.5±2.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国药准字为H20143391,由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5mg×14片)进行治疗,口服,可以与食物同服。每日1次,常用剂量为每日10mg,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每日最大剂量可以增加至20mg。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米氮平片(国药准字为H20060702,由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5mg×20片)进行治疗,口服,可随水吞服,不要咀嚼。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5mg,而后逐步加大剂量以达最佳疗效,有效口服剂量通常为每天15~45mg。 1.3 观察指标 在服用药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持续观察三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提高,睡眠时间延长)、有效(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睡眠时间逐步延长)和无效(患者睡眠质量不高,仍然会出现失眠症状,日间精神不稳定)。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评分,利用简化的PSQI量表进行评分,共包括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l,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同时调查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中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10个为反向评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所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并且计数资料用%(率),并且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睡眠是身体保存能量、恢复精力的过程,对儿童神经认知功能的 发育至关重要,与儿童的发展、学习和健康息息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显示,高达50%的儿童有睡眠问题1,其中4%曾被确诊为明确的睡眠障碍2。即使如此,儿童睡眠问题也通常被父母或初级诊疗机构所忽视,因为对孩子来说,理想的睡眠时间具有争议,可能是临睡过程、睡眠 时间比睡眠本身对健康和行为结果的影响更大3。睡眠不足导致最重要的后果是白天的困倦,儿童的困倦通常表现为易怒、行为问题、学业 不佳等4。准确地识别睡眠障碍富有挑战性,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儿童的睡眠行为、方式随着生理、病理、心理的变化而改变,给疾病的诊断、治疗也带来一定的困难。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 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紊乱的表现5。与成年人一样,儿童通过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REM睡眠度过夜晚,不同 的是儿童的REM睡眠比成人多,所以经常被称为“不安分的”睡眠者6。儿童一旦进入睡眠状态,在进入REM睡眠之前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然后进入REM睡眠状态,随之进入非REM睡眠状态。这种模式在夜间 循环重复,每个周期在婴儿中持续40min,所以新生儿往往表现支离破碎的睡眠模式,而成年人则会增加2~90min7。儿童睡眠障碍不但影响了儿童的日常作息,可能也增加了儿童神经、心血管和代谢并发症等 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检测儿童的睡眠问题非常重要8。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分类、诊断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实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儿童睡眠障碍的识别及干预做出建议。 1病因分类

对于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分类尚有争论,有学者认为应该分类为 呼吸系统和非呼吸系统疾病所致,但根据年龄不同,疾病的易感因素 也在持续变化9。也有学者认为,绝大多数儿童睡眠问题都是由行为引起的,应该归类为疾病或行为起源导致10。考虑到药物对于儿童睡眠 问题并不是一个适当的解决办法,所以为有利于临床操作,本文按后 一种分类方式实行综述。 1.1常见与儿童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 1.1.1睡眠呼吸障碍(SDB) SDB在儿童睡眠障碍中较为普遍,估计有8%~12%的儿童睡眠时 经历过习惯性打鼾,其中,大约1.2%~5.7%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OSAHS)11。后者指患儿部分或完全的上呼吸道阻塞,睡 眠呼吸时上呼吸道阻力增加,最终导致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不宁、觉醒次数增加等睡眠问题。通常在学龄前时期达到顶峰, 2~8岁为淋巴组织的发育高峰(扁桃体和腺样体在此时最大),导致气 道软组织过多,上呼吸道体积减小12。肥胖也是普遍的风险因素,据 估计,肥胖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最高可达60%。其他与儿童OSAHS相关的易感因素包括罹患神经肌肉疾病、特定种族的解剖特征(亚洲和非 裔美国人)、早产、21三体综合征、皮埃尔罗宾综合征(PRS)、颅面综

谈谈睡眠障碍的危害与治疗

谈谈睡眠障碍的危害与治疗

谈谈睡眠障碍的危害与治疗 一、睡眠障碍对健康的危害 据近年的全球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因失眠、易醒、多梦等睡眠时间不足与睡眠质量问题而存在睡眠障碍者高达42.5%。面对4成国人睡眠障碍的严重局面,已引起有关部门与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对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还缺乏应有的重视。观察研究表明,长期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影响是多层次的且危害深远。常见的危害有: (一)导致各种疾病:睡不好觉,不仅仅带来第二天的精神萎靡、眼胞浮肿、头昏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能导致各种心身疾病,如肥胖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糖尿病和性功能障碍等。研究发现,睡眠缺乏可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40%,长此以往会增加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可能是普通人

的两倍。在一些心理门诊里,有90%的患者因为睡眠障碍而引起精神疾患。 (二)加速机体衰老:长期睡眠不足容易造成脑神经衰弱,同时体内的器官因无法获得适度的休息而过度消耗与功能衰退,在人体肌肤颜面外观上则呈现未老先衰的现象,如黑眼圈与皮肤晦暗、粗糙、皱纹、头发枯萎易脱、精神萎靡、头昏心悸、腰膝酸软、易寒易热,抵抗力差而容易感冒与慢性感染等老化现象。研究表明,经常失眠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一天睡眠不足,76%的人第二天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因此,睡眠不足易催人衰老。 (三)破坏记忆能力:失眠病人常有记忆力减退,做事丢三落四,忘记物品的存放地方,想不起来熟人的名字,上课的内容记不住,看完书后没什么印象。当长期失眠或失眠症状严重时就会出现健忘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脑神经衰弱,大脑长期处于弱兴奋状态,导致精神疲惫、情绪低落或忧郁、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走神,同时对自身的病情或症状过于关注,而对工作、学习、生

为什么抑郁症睡不着觉

为什么抑郁症睡不着觉 文章目录*一、为什么抑郁症睡不着觉*二、失眠患者的原因*三、失眠抑郁症的疗法 为什么抑郁症睡不着觉1、抑郁症睡不着的原因 抑郁症的患者通常都会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焦虑不安,过分紧张,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喜欢一个人独处等现象,特别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和自残的倾向。通常抑郁症的患者是很难入眠的,因为脑子里面总是会胡思乱想,想法太多,也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失眠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和病症。所以抑郁症的患者通常都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治疗,也是需要安神促进睡眠的。 2、判断抑郁致失眠的方法 从心情变化判断失眠症抑郁症失眠症抑郁症虽然都会让人心情沮丧,但发生的时机不同。抑郁症患者往往有晨重暮轻的规律,心情往往会在下午或晚上感到轻松一些,而头痛、头昏等自觉症状也在傍晚得到缓解。 从失眠症抑郁症的失眠表现判断抑郁症患者出现的失眠症状具有显著的特点,一般是早醒,醒后就再难以入睡,也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中多次醒转,睡眠不实,感到一夜未眠。 从心理问题判断失眠症抑郁症与失眠症总是围绕睡不好觉这一问题,而出现的悲伤、抑郁、烦躁不同,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表现更为严重。

3、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 对胃会有刺激以及对免疫力的影响:长期吃抗抑郁的药物或按疗程服用会造成对胃的刺激,而且对人体的免疫力也会有影响,不过药物的副作用与抑郁症治疗的必要性是微不足道的,虽然是这样我们服用抗抑郁药物事还是要慎重。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这种药物可以使血压升高,严重时还可 以表现为枕部头痛,恶心,呕吐,血压骤升,瞳孔缩小及心率不齐等。所以高血压患禁用,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禁用。患有心脏病或老年人要慎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 者的食欲和运动,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但是这种药物可 以导致患者嗜睡,口干,视物模糊,尿潴留,便秘等。 失眠患者的原因精神刺激重大的精神刺激如亲人死亡、夫妻离异、公司倒闭、股票起落、地震天灾等,造成情绪不稳定、失落、惊慌,久久不能平静,以致夜夜难眠。 日节律紊乱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该清醒的时候清醒、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就是人类的睡眠-清醒周期,以一天为一个周期,又称“日节律”。一些人的习惯特殊,造成日节律的紊乱, 如夜猫子。 精神疾病如忧郁症病人常伴有失眠,特点是清晨2、3点醒来,再也难入睡。躁狂症病人晚上根本不想睡觉,精力无穷,有时幻听,

儿童睡眠障碍病因的研究

儿童睡眠障碍病因的研究 2008级护理学院本科(四年制)一班侯美晴4108042012 摘要:睡眠是儿童生长发育和大脑功能完善的重要因素。睡眠障碍会使儿童身心发育受阻,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以及社交口头表达能力严重受限。引起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很多,并且多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儿童睡眠障碍主要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此外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不良及其他器质性疾病也会诱发儿童睡眠障碍。该文从遗传、环境因素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进行讨论,王此文可对临床提供一定的预防治疗依据。 关键词:睡眠障碍;儿童;遗传;环境 儿童睡眠障碍对儿童身心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外报道约有20%~25%的儿童存在各类型睡眠障碍[1],国内研究临床表现儿童睡眠障碍26例中以睡眠障碍为主诉者有17例,每周发作1一3次,占65.4% [2],现研究发现,儿童睡眠障碍主要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此外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不良及其他器质性疾病也会诱发儿童睡眠障碍,为临床提供一定的预防治疗依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该文就近年来儿童睡眠障碍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1.儿童睡眠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异态睡眠:异态睡眠又被称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觉醒紊乱,它在儿童中的发生率要远高于成人,这是因为儿童异态睡眠主要与NREM的第3、4期睡眠密切相关,而儿童中NREM第3、4期睡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成人[3]。主要包括梦魇、梦游、梦呓。②睡眠失调:是指由于经常来往与时区不同的地方或长时间安排睡眠不合理的因素而导致的睡眠的质量的变化。主要包括发作性睡病、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原发性白天嗜睡症等疾病。③病态睡眠:是指由于躯体状况及精神状态不佳或躯体精神疾病而诱发的睡眠障碍。例如手术刀口疼痛、神经衰弱等。 ④不宁腿综合征:近年来发现有38%不宁腿综合征的成人发病都是在儿童期,10%甚至在10岁前起病[4]。 2.据目前研究认为儿童睡眠障碍有如下原因: 2.1遗传方面因素 2.1.1 遗尿症(sleep enuresis)指4岁后的儿童在夜间睡眠时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在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夜间遗尿在儿童中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发病率为3% ~10%。儿童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遗尿是指在没有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情况下,始终未能建立正常的夜间控制小便的能力,占全部遗尿症患儿的70% ~90%。 2.1.2C-fos基因有实验发现睡眠剥夺的动物大脑皮区、视前内侧区、下丘脑外侧区的C-fos基因表达异常升高。在睡眠剥夺3~6小时后C-fos基因表达在各区达高峰,动物入睡后表达量明显下降。提示C-fos因表达在觉醒期被诱导,在睡眠时被抑制,它也参与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5]。 2.1.3 Perl基因缺失Perl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缺失部分的外面,而不是在里面。附近的一个基因缺失能改变表达Perl的途径,并且破坏Perl的周期,因此改变了昼夜节律[6]。 2.1.4NRL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及canarc-1基因Hypocretin 2受体基因)异常NRL是睡眠基因学的热点。它在10~50岁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常见临床表现有:①白天睡眠过多(excessive daytimeleepiness,EDS)。②猝倒:由于情绪变化等原因触发肌紧张性突然下降,引起猝倒,需与癫痫发作相鉴[7]。③睡眠幻觉:入

自闭症儿童的常见表现和症状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儿童的所有生理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目前尚未找到发病的具体病因。不同时期儿童自闭症的表现不一样,若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识别:自闭症3个常见表现 1、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 有的患儿在婴儿期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也缺少面部表情。当别人要抱他起来时,往往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伸出双手表现出期待别人抱起的姿势。与父母离别时无明显的依恋表情,见到父母时又无愉快的表示,见陌生人也类同见到父母的表情,有时呼唤其名字,也时常不理会,无反应。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2、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他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应答。有些孩子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他们常会尖叫、哼哼或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或者自言自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语言”。另外,有些孩子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从而失去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3、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应对环境 自闭症儿童常有不寻常的兴趣和非同一般的游戏方式,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或自己在地上转圈,即常会对某些物件或活动的特殊迷恋,对迷恋物件会终日拿着,数十天如此。有的人有刻

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姿势,常独自来回踱步、自身旋转、转圈走、重复地蹦跳。 细节:自闭症8个年龄细节 1、六个月或更大时,孩子还没有大笑,或做出其他温暖和快乐的表情。 2、九个月或更大时,孩子还不能与他人分享声音、笑容,或其他面部表情。 3、十个月大时,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没有反应。 4、一岁大时还不会咿呀学语。 5、一岁大时孩子还没有做出与外界交流的手势,如指东西,给父母看东西,伸手拿东西。 6、十六个月大时孩子还没有语言。 7、两岁大时在孩子的语言中还没有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词组,不包括模仿。 8、在任何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或社会互动能力出现退化现象。 提醒:自闭症儿童3岁前治疗效果最佳 自闭症孩子在3岁之前,通过后天的特殊教育辅导,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在后天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且效果越早越好。家长如果发现幼童有不搭理人、兴趣狭窄、不会正常表达需求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进行诊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是国内较早、天津市河西区教委主管的专注于解决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各种心理、生理问题的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是联合国儿童保护体系试点的专业心理咨询制定部门,同时也是“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示范点。

失眠抑郁症最好的治疗方法

失眠抑郁症最好的治疗方法 如何治疗失眠抑郁症好吃又见效 抑郁症患者内心忧郁、悲观,想哭却哭不出来,而且往往伴随失眠症状,想睡又睡不着,白天精神萎靡,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因此痛苦不堪。那么,如何治疗失眠抑郁症能够达到既好吃容易让患者接受,而且还能缓解和消除失眠抑郁症状的作用呢? 如何治疗失眠抑郁症?专家请你吃酸枣仁粥,心理康复中心专家表示,食用酸枣仁粥治疗失眠抑郁症,不仅味道美,食用方便,无任何副作用,是药膳调理佳品。酸枣仁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并含有甾醇,三皂萜化合物,维生素C,还含有白桦脂肪、白桦脂酸、酸枣甙等,有镇痛、降低血压和调压和调节神经等作用。 食用方法:将炒酸枣仁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粳米1-2两洗净后放入药液中煮粥,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服用。一般7-10天为一疗程,须服用3-5疗程。 关于如何治疗失眠抑郁症最有效,若是严重患者,食疗只是辅助手段,并非绝对途径,论正规方法,还应算是心理疗法的方式。一般根据患者症状等具体情况,严重时可采用抗抑郁剂、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结合心理疗法治疗。

此外,音乐疗法、催眠疗法、心灵重塑疗法都对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专家表示,应用这些疗法时,为保证治疗效果,最好由专业治疗师进行。特别说明:本文为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如需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 早醒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症状,往往是抑郁症的伴随症状,如果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兴趣下降、悲观消沉、注意涣散等症状,就应考虑可能已进入了抑郁状态或是患了抑郁症,应到医院进行诊断,并接受专业治疗,北京格洲中医院精神康复科专家提醒: (1)睡眠诱导。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声音,如: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以及春雨淅淅沥沥声音的磁带,或音乐催眠音带,有助睡眠,还可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2)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生病。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3)寻求并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失眠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作者:吴丽丽为了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儿童睡眠障碍的有关情况,从专业角度对睡眠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进一步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许多儿童睡眠障碍问题,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烦躁、易怒、恐惧等情绪,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我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睡眠障碍就是睡眠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或时序的紊乱都称为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分为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两类,在此仅讨论儿童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1 引起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 1.1生理因素①遗传因素:患儿家族中常有类似发作史的亲属,个体易感因素构成了失眠发生的内在基础。另外与儿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及功能的失调、抑制和兴奋的’调节不平衡有关。②躯体因素:疼痛或不舒服,如绕虫、鼻子不通气、咳嗽、频繁夜尿等都会影响儿童的睡眠。 1.2心理因素惊吓、兴奋、刺激都能引起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而产生睡眠障碍。 1.3环境因素①居住条件:闹市区人来车往、过于吵闹或室内空气不良、闷热、冷、光线强弱等。②睡眠习惯:睡眠时间无规律、睡眠姿势不正确、俯卧、手臂压于胸、睡眠前喜欢进行过度的运动等都会影响睡眠。 2 临床表现 2.1入睡困难和睡眠不安此表现在儿童各年龄段都可产生,以婴幼儿期较多见。临睡时不愿上床,上床后又不能入睡,即便睡着了也易惊醒。睡眠不安的孩子表现为:睡眠中经常翻身、手脚或全身跳动、睡中哭喊、说梦话、磨牙等。由于患儿夜间睡眠不足,早上赖床、易发脾气、食欲不振、烦躁不安。 2.2睡惊出现于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及植物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儿童睡惊多发生在刚入睡大约15-30分钟内,此时处于非眼快动睡眠阶段,也称慢波睡眠。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醒、坐起、叫喊、哭闹、惊慌失措、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出汗,有的则紧闭双眼、表情焦虑,有时会起床在室内走动、抓住人或物喊叫,安静不下来,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10分钟,通常在夜间睡后1小时发生。发作过后仍能入睡,醒后对发作经过基本不能回忆,如有片段的回忆也很模糊。夜惊可连续几夜发生,但极少在一夜中重复出现。夜惊多见于2-5岁期间,青年期则消

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处理(儿保科)上课讲义

儿童睡眠障碍(儿保科)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 睡眠是由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和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两个阶段构成。NREM 睡眠根据脑电波形划分为四个阶段。睡眠的深度是从第一阶段开始逐步加深,到第四阶段达到最深的程度。第一阶段为浅睡眠,第二阶段为中度睡眠,第三、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又称慢波睡眠。儿童在NREM睡眠第三、第四期,即慢波睡眠末期交替至其它浅的睡眠阶段时会产生三种可能的状态:一、自然地转入其它睡眠阶段而开始下一个睡眠周期;二、持续觉醒直至完全情醒; 三、不能从深睡眠中完全出来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也不能完全清醒,即表现为部分觉醒状态,为觉醒性异态睡眠。觉醒性异态

睡眠在儿童中十分普遍,包括梦游、觉醒紊乱和夜惊,这类临床表现可单独存在或几种并存,亦可伴随其它睡眠障碍。 (一)病因 1、遗传因素遗传和发育因素是决定觉醒性异态睡眠的最重要的体质因素。梦游、觉醒紊乱、夜惊都有明显的家族倾向,但其遗传方式、基因基础至今尚未明了。 2、睡眠因素睡眠剥夺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均影响与觉醒性异态睡眠相关的慢波睡眠的深度、持续时间和统一性。在睡眠剥夺的恢复过程中,慢波睡眠发生反跳性加深、延长,使儿童睡眠阶段的交替更加困难,从而导致觉醒性异态睡眠的出现。睡眠-觉醒节律不规则,使儿童在从慢波睡眠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时,睡眠周期的时间标记与生理需要持续慢波睡眠之间出现不同步,从而发生觉醒性异态睡眠。 3、心理因素许多精神疾患,如焦虑、抑郁等都会使睡眠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较多的觉醒性异态睡眠;心理因素可能是年长儿和成人夜惊的主要原因,如孩子与父母分离、父母离异等。 4、诱发因素一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酒精、抗组胺药等能使慢波睡眠加深和延长,从而加重或引发觉醒性异态睡眠;睡眠中的外在刺激,尤其是在慢波睡眠向其它浅睡眠状态过渡时的外在刺激,会使存在体质因素的儿童发生觉醒紊乱、梦游;发热、睡眠的周期性肢体活动等直接干扰了慢波睡眠,同时这些疾病本身发作过程中也产生较多的部分觉醒状态,因此容易诱发觉醒性异态睡眠。

特殊儿童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 浙江省嘉善县集爱母婴健康中心李健 一、概念与起源 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孤独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50万左右孤独症患儿。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2.6-5.7:1。 1943年Kanner最初加以描述。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当时他报告的11例均在婴儿出生后就起病,故称为婴儿早期孤独症。以后,他和其他学者观察更多病例后,发见有些患儿开始一、二年发育尚正常,以后才起病。现今一般人将起病年龄定为30月以内。 由于孤独症起病如此之早,征状奇特和预后严重,故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及社会的关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设有孤独症专门学会、办有专门杂志,并且从社会、心理、神经生理、生化、遗传等多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写了不少专著和文章。 二、诊断 儿童孤独症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心理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运动、言语、认知能力等的发育。然后针对发育落后的领域和让家长感到异常的行为进行询问,注意异常行为出现的年龄、持续时间、频率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同时,也要收集孕产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和就诊史等资料。问诊要点如下:(1)目前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何时开始的? (2)言语发育史:何时对叫他/她名字有反应?何时开始呀呀学语,如发单音“dada,mama”?何时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何时能讲词组?何时能讲句子?有无言语功能的倒退?有无语音语调上的异常? (3)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是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交流是否存在困难?有无自言自语、重复模仿性言语?有无叽叽咕咕等无意义的发音? (4)非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用手势、姿势表达自己的需要?何时会用手指指物品、图片?是否有用非言语交流替代言语交流的倾向?面部表情是否与同龄儿童一样丰富? (5)社会交往能力:何时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何时开始怕生?对主要抚养人是否产生依恋?何时会用手指点东西以引起他人关注?是否对呼唤有反应?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会不会玩过家家等想象性游戏?能不能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及如何与小朋友玩?会不会安慰别人或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 (6)认知能力:有无认知能力的倒退?有无超常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倒退? (7)兴趣行为:游戏能力如何?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特殊的兴趣或怪癖?是否有活动过多或过少?有无重复怪异的手动作或身体动作?有无反复旋转物体?有无对某种物品的特殊依恋? (8)运动能力:何时能抬头、独坐、爬、走路?运动协调性如何?有无运动技能的退化或共济

抑郁症病人睡眠障碍及其护理对策

抑郁症病人睡眠障碍及其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3-04-07T15:03:14.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可玮余伟霞魏文军 [导读] 目的对抑郁症病人睡眠障碍各种形式、原因进行调查, 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对策。 可玮余伟霞魏文军(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247-02 【摘要】目的对抑郁症病人睡眠障碍各种形式、原因进行调查, 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行设计的睡眠障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为早醒(53.5%)睡困难(46.5%)眠障碍的原因依次为抑郁情绪、睡眠环境、躯体因素、药物因素。结论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有效的护理措施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积极、早期采用综合护理,以减轻患者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抑郁症睡眠障碍护理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其严重影响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与病情复发以及自杀行为密切相关[1]。我科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对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评定[2], 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睡眠障碍的不同形式及原因, 并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策略, 为专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20例, 男性40例, 女性80例,年龄30~65岁,病程4.3±1.6个月。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躯体疾病和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者;(2)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和类似药物过敏者;(3) 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者; (4) 因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持续合作者。 1.2 方法 首先采用PSQI 评定入组患者的睡眠状况,PSQI包括7个因子, 每个因子按3、2、1、0分四个等级评定, 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再利用自行设计的抑郁症睡眠障碍问卷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睡眠障碍的不同形式和原因等2个方面共8个项目。由精神科医生和主管护师2人组成调查组, 调查前进行量表和诊断标准一致性检验,所有入组对象在入院3天内进行问卷调查, 嘱其以近2个月睡眠状况为依据完成问卷。 1.3 判断标准 按照国内睡眠质量研究的常模,7分是我国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总分>7分为睡眠障碍,总分为≤3睡眠质量好,介于两者之间的睡眠质量为一般。 2 结果 2.1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表1 表1 睡眠障碍发生率 睡眠状况例数发生率(%) 睡眠障碍 86 71.7 一般 24 20.0 好 10 8.3 2.2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形式, 表2 表2 睡眠障碍症状排序 排序症状例数百分率(%) 1 早醒 44 52.4 2 入睡困难 40 47.6 3 睡眠维持困难 32 38.1 4 睡眠过多 6 7.1 2.3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表3 表3 睡眠障碍原因排序(n=42) 排序原因例数百分比(%) 1 抑郁情绪 54 64.3 2 睡眠环境 16 19.0 3 躯体因素 10 11.9 4 药物因素 8 9.5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严重抑郁病人常是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 甚至有虚无、罪恶妄想,护理人员应以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给患者以鼓励、劝告、指导,关心其疾苦,使病人感到对他的尊重和理解。 3.2 采用鼓励及正性教育为主导的心理护理 3.2.1 支持性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 采用积极的语言安慰和解释, 同时与其家庭成员进行沟通, 充分利用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 使患者得到关心、同情和帮助, 建立安全感, 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3.2.2 认知疗法患者在一些认知上存在误区,如消极的、扭曲的生活经历, 消极的自我评价[4],其往往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睡眠问题上, 情绪紧张, 极力想控制睡眠, 反而导致入睡更加困难。引导患者认知疾病, 帮助其转移注意力, 如嘱其重复数数、听轻音乐、看书等。 3.2.3 森田疗法指导患者阅读“森田心理疗法”资料, 让其领悟森田理念。“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 引导患者接受失眠症状, 将注意力集中

睡眠障碍表现

睡眠障碍表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 睡眠过多 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 睡眠过少 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嘈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 睡眠相关的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呼吸系统仍在活动但气流已停止(打鼾)。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短暂呼吸停止,常与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的综合。与失眠症相似的症状。

生理节律紊乱性睡眠障碍:持续或反复受扰导致睡眠过多或失眠,这是由于患者24小时睡眠一觉醒节律模式与他(她)所处的环境所要求的节律不妥。 夜惊:主要发生在4-12岁的儿童,男孩多见,多有家族史。往往发生在人睡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表现为睡眠时突然发生,猛然惊醒,一声怪异的尖叫,随后不停的哭喊,双手乱打,双腿乱蹬,床上或下地无目的行走。同时伴有面部表情恐怖,眼睛睁大,明显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吐孔散大、皮肤潮红出汗。对父母的安抚奄无反应,拒绝任何接触,有时激烈的活动可以造成外伤。发作中很难唤醒,持续时间大约数分钟,多在发作停止前清醒,对发作过程仅有片段回忆。同步录象脑电图监测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均无宜痛样放电。 梦魔:多始于儿童期3-6岁,无性别差异,发生于REM睡眠期,多为长而复杂的梦,内容恐怖,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患儿梦魔时很少讲话、尖叫少有形体动作或下地行走。后定向力迅速恢复。对刚才的梦境内容能够清砚回忆。由于情绪的恐怖和焦虑,很难立即继续入睡。 睡行症:亦称梦游,多在4-8岁之间发病,是在慢波睡眠中发生的睡眠时行走,出现于夜间睡眠的前1/3时段中。表现为睡眠中突然起床,双目凝视,安静的走来走去,有时喃喃自语,不能回答问题,但很容易在父母语言的指引下回到床上再次入睡。有时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活动,如避开障礴物行走,从一间屋走到另一间屋,甚至能开门走到外面,造成愈外伤容。梦游结束时完全清醒,对刚才发生的事件不能回忆或只有片段的回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