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综述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综述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综述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综述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综述

摘要:猪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引起猪链球菌病,该病以发烧、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猪链球菌病是一种重要传染病,共有35种血清型,其中猪链球菌2型,致病性强,传播迅速,猪病死率高。该病同时可通过破损皮肤如伤口或擦伤传染给人,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人的死亡。本文综述猪链球菌病原学特征及其毒力因子以分析其致病性和免疫防治的分子基础。

关键词:猪链球菌;毒力因子;免疫防治

猪链球菌病(Swine streptococosis)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所致的一种传染病。链球菌的抗原构造比较复杂,有核蛋白抗原(P抗原),无群型的特异性;C抗原,具有群特异性;表面抗原,具有型特异性。兰氏(Lance field)血清学分类法,将链球菌分成A、B、C、D等20个血清群。根据细菌的荚膜多糖抗原(CPS)特性的不同,D群又可分为35个血清型,即l型~34型和1/2型(同时含有l型和2型抗原的菌株)目前,以2型链球菌病影响最严重,危害最大。猪链球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引起人类脑膜炎、败血症等,导致严重疾患,甚至死亡。

1猪链球菌病原学特征

1883年,Fehleisen分离出链状细菌,根据溶血现象把链球菌分为α、β、γ链球菌,α-溶血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β-溶血链球菌致病力强,γ-溶血链球菌一般不致病。兰氏(Lancefield)分群法,根据抗原结构分群,共有20个群(从A-V),数百个血清型。感染人类主要是A群、B群和肺炎链球菌。感染猪的链球菌主要是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D,L,R,S,T,U和V群等)。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可以分成35 个血清型(1型~34 型及1/ 2 型) 及相当数量难以定型的菌株[1]。

猪链球菌菌落小,灰白透明,稍黏,菌体直径1 μm~2 μm,多单个或双个存在,呈卵圆形,在液体培养基中才呈长链,链越长致病性越强。大多数链球菌在幼龄培养物中可见到荚膜,不形成芽孢,多数无鞭毛。本菌为革兰氏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α或β溶血,一般起先为α溶血,延时培养变为β溶血,或者菌落周围不见溶血,刮去菌落可见α或β溶血。猪链球菌2型在绵羊血平板呈α溶血,马血平板为β溶血。呈浅灰色或半透明的小菌落,生化反应相对活泼,能发酵乳糖、蔗糖、海藻糖、七叶苷、棉子糖,不发酵甘露糖、阿拉伯糖等[2]。

链球菌在不利的环境中存在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但猪链球菌荚膜2型在水中60 ℃可以存活10 min,50 ℃为2 h,0 ℃时灰尘中细菌可存活30 d,在粪便中可以存活90 d,在腐尸中存活42 d(4 ℃),为鸟、野鼠、小白鼠或犬的间接传播提供了重要的传染来源。在污染猪舍的清洗过程中,常用的消毒药和清洁剂在1 min内即可杀死猪链球菌2型。污物和有机质中的存在会影响化学消毒药对细菌的杀灭作用,所以应采用在猪舍内先清洗后消毒的策略[3]。

2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链球菌种类多,属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和猪群中广泛分布,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猪、野猪、马属动物、牛、羊、狗、猫、鸟类、兔、水貂和鱼等对猪链球菌均有易感性。对猪则不分年龄,品种和性别均易感,但大多数在3周龄~12周龄的仔猪暴发流行,尤其在断奶及混群时易出现发病高峰。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口或呼吸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有些新生仔猪可在分娩时感染)。猪链球菌定植在猪的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和扁桃体)、生殖道和消化道,4周龄~6月龄的猪扁桃体带菌率为32%~50%。病猪和病死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亚临床健康的带菌猪可排出病菌成为传染源,对青年猪的感染起重要的作用。病原的携带率和疾病的发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7月~10月份易出现大面积流行。从外地引入带菌猪,混群、免疫接种、高温高湿、气候变化、圈舍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子使动物的抵抗力降低时,均可诱发猪链球菌病。昆虫媒介在疾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在猪场间的飞行传播病原菌。在猪链球菌众多血清型中,2型是猪的最主要病原,致病性最强。从表征健康的猪体扁桃体内分离的所有猪链球菌中,2型多达50.6%,同时其对人的致病性也最强[5]。

3 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

毒力因子(virulent factor)是指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目前,普遍认为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溶菌酶释放蛋白、胞外因子、荚膜多糖、溶血素、黏附素和IgG结合蛋白等其他致病因子。

3.1 溶菌酶释放蛋白(muramidase-released protein,MRP)和胞外因子(extracellular factor, EF)

MRP又称为M蛋白,存在于细胞表面,其结构中有一个类似于A群链球菌M蛋白基因的锚式序列,可能通过与纤连蛋白结合而与毒力相关。将纯化的MRP溶液和该细胞共孵育,发现MRP可诱导细胞发生2种典型的形态学变化:一是诱导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随后巨细胞发生凋亡;二是诱导单个细胞凋亡。由此证明MRP可单独作为2型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

EF为细胞外蛋白,研究发现,MRP+EF-表现型的菌株虽缺乏EF,却存在另外一种在抗原性上与EF类似的EF3,EF3在N端的氨基酸与强毒株的EF几乎一致,但在C端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EF3包含76个氨基酸的若干个重复区,可能通过结合到特定配体上而使菌株毒力降低。因此,EF蛋白中缺乏这种氨基酸的重复区可能与毒力有关。

MRP和EF被认为是猪链球菌的两种最重要的毒力因子。Vecht等分析了180株荷兰的2型猪链球菌分离株,发现分离自病猪的菌株含有两种蛋白:分子量为136 kD的MRP存在于细胞表面,分子量为110 kD的EF存在于培养液中。从病猪体内分离的菌株有80%为MRP+ EF+表现型,而从健康猪的体内分离到的菌株仅有2%为该型。Baums等分析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结果显示表现型为MRP+ EF+的菌株有较强的致病力[4]。

3.2 荚膜多糖( capsular polysacchar ide, CPS)

Windsor提出荚膜多糖决定了2型猪链球菌的侵袭力,它能保护该菌在非免疫动物体内不被免疫系统的各种吞噬细胞吞噬,2型猪链球菌的荚膜多糖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N2-乙酰半乳糖胺和唾液酸等5个单糖组成,由位于基因组3846~4541 bp之间的一段长696 bp基因序列编码的。Wibawan等认为荚膜的存在降低了猪链球菌被吞噬的程度。通

过将缺失了荚膜多糖的突变株与野生株进行攻毒比较,发现荚膜多糖的缺失可明显提高菌株的疏水性及被小鼠巨噬细胞和猪单核细胞吞噬的可能性,突变株更容易从血液循环中被清除,不能引起小鼠和猪发病。由此可见荚膜多糖是2型猪链球菌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其作用途径可能是影响菌体粘附到上皮细胞与巨噬细胞上的活性。

3.3 溶血素( suilysin, SLY)

猪链球菌溶血素属巯基活化的溶细胞素家族( TACY),以单拷贝存在。分为两种类型:对氧敏感的链球菌溶血素O ( SLO)和对氧稳定的链球菌溶血素S(SLS)。通过对不同来源的1933株2型猪链球菌的研究发现,溶血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6%以上,而且这一序列不仅在链球菌中是保守的,而且在整个溶血素家族中都是保守的。体外研究表明,溶血素增强了2型猪链球菌对上皮细胞的侵袭和裂解细胞的能力。通过对溶血素的基因突变株的研究表明,不产生溶血素的突变株溶血活性丧失,无细胞毒性,对小鼠无毒力,而且对猪的致病力也较轻微。因此,溶血素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毒力因子[6]。

3.4 黏附素( adhesin )

猪链球菌的黏附素主要有2种。第1种分子量为18 kD,是一种能被猪链球菌识别的三己糖基酰基鞘氨醇的双糖序列,负责猪链球菌血凝特性的结合特异性,存在所有的菌株中。第2种分子量为39 kD,与白蛋白有结合活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给小鼠注射时,发现该蛋白量增加,猪链球菌菌株的毒力也增加。

3.5其他致病因子

这些致病因子主要包括44 kD蛋白、IgG结合蛋白、纤连蛋白( Fibronectin, Fn) 、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 Fgn)的结合蛋白(FBPS)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和RevS 基因[7]。Gottschalk等鉴定了2型猪链球菌的一种44 kD的胞壁蛋白,缺乏这种蛋白的突变株对猪和小鼠丧失了致病力,而野生株具有很强的毒力。IgG结合蛋白属于热休克蛋白家族,能非特异性地结合猪、牛、羊等动物及人的IgG Fc端,从而影响抗体的活性。纤连蛋白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浆、体液或以纤维状存在于细胞外基质( ECM),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可与细胞表面Fn受体结合,在细胞黏附、迁移、生长、分化和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野生株相比较,如果用缺乏FBPS的突变株感染猪时仅表现为弱毒力,说明FBPS可能是2型猪链球菌的一个毒力因子。谷氨酸脱氢酶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与猪链球菌毒力相关的因子,属于GDH蛋白家族。RevS 基因是一个孤立的反应调节因子,缺失了RevS 基因的突变株在感染猪的器官中定居能力较野生株弱,表明RevS 基因在细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毒力因子是细菌致病的基础,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一般从其毒力因子着手。通常认为,链球菌通过其表面的黏附因子黏附在上呼吸道黏膜表面,经过内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荚膜、IgG结合蛋白等逃避机体的免疫,从而引起败血症。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该菌更多的毒力基因和毒力因子将被发现,这将为阐明该菌的致病机理及新型疫苗的开发十分必要。

4 检测技术

4.1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需要细菌纯培养和各种特异血清。其方法较多,常用的有玻片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SPA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毛细管沉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分析等[8]。常用的有①玻片凝集试验针对猪链球菌2型的鉴定先用兰氏分群试剂盒进行分群再用猪链球菌134分型血清进行分型。试验应设阴、阳性及生理盐水对照。②协同凝集试验先将血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混匀再与待测菌体混合进行凝集试验形成大颗粒凝集的为阳性。③免疫印迹分析提取待测菌株的荚膜多糖凝胶电泳分离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特异性抗体杂交最后酶联显色产生特征性条带的为阳性。④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用荚膜多糖作抗原的ELISA鉴定猪链球菌,应使用可靠、快捷和特异性高的两种单克隆抗体的双抗体夹心法。

4.2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简便。猪链球菌2型CPS共有CPS2Z、CPS2J 等14个开放阅读框,其中CPS2J除与1/2型有较高的同源性外,与其他33个血清型的序列同源性都很低,是目前国内外利用PCR技术鉴别诊断猪链球菌2型的主要基因组。我国学者就猪链球菌2型的快速诊断方法做过大量研究主要是根据菌株的不同毒力基因建立了多种PCR检测方法。但由于猪链球菌2型存在不同的菌株其所携带的毒力因子也不尽相同因此已经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能对猪链球菌2型有漏检。其他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多位点酶电泳法、脉冲场凝胶电泳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核酸片段多态性分析以及原位分子杂交法等这些鉴定方法更适于流行病学分析与研究[9]。

多重PCR可用于猪链球菌毒力相关因子cps2、mrp、epf、sly的基因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为该病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多重荧光PCR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检验和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疫情监测。

4.3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因序列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组文库分析以及病原诊断等领域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将大量核酸探针以微列阵固定于支持物上,当荧光标记的靶分子与芯片上的探针分子结合后,可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强度来分析获得待检样本的基因信息,因而可实现高通量、多靶基因的检测和分析。随着大量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基因芯片在致病微生物快速侦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立的芯片体系作为一种检测SS的种、致病血清型和毒力因子的新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高通量鉴定猪链球菌菌种及其毒力有重要价值[4]。

5 治疗

当急性病例爆发,每天对猪群都应进行多次监测,检查是否有平衡和站立困难的猪的出现。病猪应转移到隔离区,如果可能的话,应转移出此厂房,给予注射治疗。最佳的卫生学和补水方法是通过给水和饲喂稀食直到它们能独立吃食和饮水,这样能帮助减少死亡率。未感染的猪饲料中加入抗生素以防感染。对病猪的治疗主要依靠消炎药,抗生素和最后补水。抗生素的应用可保护其它动物的安全。β-内酰胺类药物能快速在血浆中达到高浓度,能很好的扩散到细胞间隙,广谱抗菌,对链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从实际考虑,治疗可能应从饮水开始(阿莫西林),也可以在食物中加入抗生素。但在食物中添加药物,不容易实施,因为剂量要求控制的更加准确。治疗应持续至少5天以上。对于个体,头孢塞夫类药物看起来有比较好的功效。病猪可以恢复健康,如果抗生素通过。有可靠的诊断方法,正在急性发病的猪厂,有必要根据抗生素主要是阿莫有西林的合理使用制定预防计划[10]。

6 预防

免疫接种是预防猪链球菌病的重要环节,直到现在,抵御链球菌感染的疫苗仍以自家苗为主,且结果不一。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有:保护性抗原的降解;加热或灭活过程中抗原性的丧失;荚膜菌免疫活性差;产生与毒力因子无关的抗原的抗体[11]。目前我国研制成功的猪链球菌病疫苗主要有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氢氧化铝甲醛苗、弱毒冻干苗,疫苗的研究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中[12]。

陆承平等[4]将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基因和猪链球菌2型MRP基因融合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60ku左右的融合蛋白,经纯化的融合蛋白,制备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46株和猪链球菌2型HA 9801株制

备的二联灭活苗为免疫原,3周后以5LD50的ATCC 35246和HA 9801强毒株进行攻击。结果全菌二联灭活菌苗的免疫保护率达90%。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如在动物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用于促进生长及预防和治疗疾病,发生疾病后未经兽医诊断就盲目大量使用多种抗生素等,不仅使治疗成本提高,耽误了有效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产生了大量耐药菌,抗生素也失去应有的作用,疾病难以控制;其次猪链球菌的耐药率较高,而敏感率又普遍偏低,不同地区分离株耐药性也不一致,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再就是链球菌的血清型较多,其间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也不确定,再加上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使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也有明显的差异,因而彻底根除本病难度较大。

随着科技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已成为新型动物疫苗研制的主流。如,荚膜多糖(CPS)已经证实是SS2的重要毒力因子,缺乏CPS等位基因的突变株进入实验动物猪和大鼠体内很快会被循环清除,对实验动物无毒性。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是影响菌体粘附到上皮细胞与巨噬细胞上的活性。利用特异性荚膜多糖抗原基因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PCR方法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临床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深入研究猪链球菌特别是猪链球菌2型的病原学特性,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机制,以及该病在不同地域的流行病学特性,加快致病基因的发现,将为该病的分子诊断技术,新型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利于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花茹,王长军,唐家琪. 致病性猪链球菌主要毒力因子基因多重PCR检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 (9) : 640~644.

[2] 郑峰,王长军,曾海攀,等.猪链球菌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24(1):38~41.

[3] 陈博文,罗宝正,陈竞帆,等.多重荧光PCR检测Ⅱ型猪链球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2007,27(3):75~89.

[4] 王花茹,王长军,陆承平,等. 致病性猪链球菌主要毒力因子基因多重PCR检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102~105.

[5] 何孔旺,倪艳秀,王继春,等. 猪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J]. 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2002,18 (5):45~47.

[6] 曾巧英,陆承平.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诱导上皮细胞融合和凋亡[J].微生物学报,2003,43 (3): 407~412.

[7] 徐敏,蔡雪辉,王淑杰,等.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09,(2).65~70 .

[8] Astrid G, Herma B, RobinV. Contribution of fibronectin -binding protein to pathogenesis of Streptococcus suisserotype 2[J]. Infect Imm, 2002, 70 (3) : 1319~1325.

[9] De GA, Buys H, Van AL, et al. Response regulator importantin pathogenesis of Streptoooccus suis serotype 2 [J]. MicrobPathog, 2001, 33 (4) : 185~193.

[10] 王华,赵云玲,王君玮,等. 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研究现状[J]. 动物医学进展,2006,9:27~31.

[11] Marcelo Gottschalk, DVM PhD. 猪链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最新研究进展[J]. Vet Mi-crobiol, 2000, 76: 259~272.

[12] 孙长贵. 人猪链球菌2型感染及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C]. 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10:326~341.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终审稿)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 治论文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系(分院)动物科学系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姓名李红阳 指导教师姓名王丽娟 职称 日期 2010/3/18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学生姓名:李红阳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上交论文(报告)日期:年月日 答辩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王丽娟 2011年月日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与答辩材料 题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指导教师:王丽娟 成绩: 系(分院):动物科学系 专业班级:牧医0651 学生姓名:李红阳

附带材料:表1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评阅表 表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登记表 表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0 年 3 月 18 日 本人声明 我声明: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学生姓名:李红阳 2011年 3 月 18 日 目录 1流行病学 2病原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6 综合防治 7 分析讨论 8 参考文献

“摘要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人也可感染该病,它能引起猪的败血症、脑膜脑炎、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脓肿)等,该病在我国已流行多年,近年有上升趋势,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本文结合我市养猪现状,从流行病学,临床变化,即诊断于治疗等方面作了详细的综述,逐步探讨了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关键词”猪链球菌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生化试验药敏试验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有效状况:已实施发布部门:农业部 代号:农医发[2005]20号———————————————————————————农业部文件 农医发[2005]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动物卫生监管)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做好猪链球菌病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我部组织制定了《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附件: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猪链球菌病(Swinestreptococosi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该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疾病。 为指导各地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人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链球菌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从事生猪饲养、屠宰、运输和生猪产品加工、储藏、销售、运输,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作出诊断。 2.1流行特点

猪、马属动物、牛、绵羊、山羊、鸡、兔、水貂等以及一些水生动物均有易感染性。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猪均易感。 猪链球菌也可感染人。 本菌除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外,也常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感染发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病原体存在。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对病死猪的处置不当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2.2临床症状 2.2.1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7天。 2.2.2可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类型。 2.2.2.1败血型: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

猪链球菌病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猪链球菌病? 答:猪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的、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常见的有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猪淋巴结脓肿两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其中,以败血症的危害最大,在某些特定诱因作用下,发病猪群的死亡率可以达到80%以上。猪链球菌还可以感染特定人群发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把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2.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长的可达6天以上。但其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菌株的毒力、猪群的抵抗力、猪只日龄大小、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情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等等。 3.猪链球菌病在猪群间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猪链球菌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消化道和生殖道。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有病原菌。病猪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死猪、内脏及废弃物,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器物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该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病猪或带菌猪与健康猪接触,病死猪处置不当,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均可引起猪只大批发病而造成流行。 4.猪链球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 答:链球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猪链球菌属于链球菌属中的一类,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2.0微米,一般呈链状或成双排列,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落小,呈灰白色透明。多数致病菌株具有溶血能力。 猪链球菌有多种型(1~34、1/2)以及一些无法定型的菌株。引起猪发病的链球菌以2型为主。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细胞外蛋白因子(EF)是猪链球菌2型的两种重要的毒力因子。 5.猪链球菌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和肉眼病变? 答:依据临床表现不同,猪链球菌病可分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败血型)、猪链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炎型)、猪淋巴结脓肿(淋巴结脓肿型)三种类型。 败血型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其中最急性病例主要见于流行初期,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就突然死亡。发病猪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4小时内死亡。 急性型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出现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急促,间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1~3天内死亡。 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猪多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高度跛行,甚至不能站立,严重的可瘫痪。病程可达2~3周。 脑膜炎型以脑膜炎为主要症状。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盲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病程长的表现呈多发性关节炎。 淋巴结脓肿型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多见于断奶仔猪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耳下、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病程3~5周。 6、猪链球菌病死猪有哪些主要的剖检病变? 答:败血型最急性型病例表现为口鼻流出红色泡沫液体,气管、支气管呈树枝状充血,常充满泡沫液体,肺充血肿胀。急性病例表现为耳、胸、腹下部和四肢内侧皮肤有一定数量的出血

猪链球菌病怎么治疗

猪链球菌病怎么治疗 猪链球菌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关节炎、脓肿。该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秋冬季节散发,危害严重,养殖户应及早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皮下或肌肉注射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5毫升(浓缩苗3毫升),免疫期4个月~6个月。皮下或肌肉注射猪链球菌弱毒菌1毫升,免疫期为6个月。 药物预防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任选一种,按每吨饲料600克~800克添加,连用7天。或每吨饲料添加阿莫西林200克、磺胺—5甲氧嘧啶300克~400克,连用7天。或者每吨饲料添加500克~700克11%林可霉素预混剂、磺胺嘧啶200克~400克、三甲氧苄胺嘧啶40克~80克,连用7天~10天。也可使用新亚药业的混感附混康进行预防治疗。 治疗办法链球菌抵抗力不强,对多种药物敏感,可以使用青霉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如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需连续用药5天以上的治疗方案:①肌注青霉素,每头每次40万单位~100万单位,每天2次~3次。②肌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毫克~2毫克,每日2次。③肌注庆增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毫升,

每日2次。④新霉素,每千克体重2毫克~5毫克,分2次肌肉注射。 需连续用药3天以上的治疗方案:①%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②%诺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③乙基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用毫克~10毫克,每12小时注射1次。严格消毒使用一般消毒剂,如5%~10%生石灰乳、1%~2%烧碱、30%草木灰水等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也可使用过氧乙酸、菌毒杀等新型消毒剂。病猪猪身以及被病猪污染过的栏舍地面、通道、用具、运动场等都要进行严格消毒。

猪链球菌培训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临床表现的是()A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 B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C 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D 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恶心、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 2、有关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 B最短潜伏期可数小时 C最长潜伏期7天 D常见潜伏期2-10天 3、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是() A猪溶血性链球菌2型 B猪溶血性链球菌1型 C猪链球菌1型和2型混合感染 D以上都不对 4、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高危人群有() A屠宰工及尸/肉加工者 B生猪贩运者饲养人员 C其他接触病死畜人群

D以上都是 5、对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时采集的标本不包括() A血液B脑脊液C鼻咽拭子D组织标本 6、根据实验室检测,猪链球菌对下列哪种抗生素不敏感() A万古霉素B氨苄西林C亚胺培南D链霉素 二、是非题 1、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之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该病病例发生() 2、我国将猪链球菌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3、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猪,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直接证据() 4、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主要经过破损皮肤传播,食入没有煮烂熟透的病死猪肉也可感染。() 三、问答题 1、简述猪链球菌病的诊断要点。 2、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案 一、选择题BDADCD 二、是非题××√√ 三、问答题 1、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①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②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③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脑膜炎。 ④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2、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病、死猪等家畜)、切断人与病(死)猪等家畜接触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在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 为了使农民朋友更全面地了解猪链球菌病,从而进行有效地防治,特做以下介绍。 一、临床症状 败血症型。一般发生在流行初期,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42℃,在数小时至1天内死亡。急性病例,常见精神沉郁,体温41℃左右,呈稽留热,减食或不食,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液,呼吸浅而快。部分病猪在发病的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可见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跛行病程2~4天。 脑膜炎型。多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与水肿病的症状相似。发病初期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空嚼,磨牙,直至后躯麻痹,共济失调,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甚至昏迷死亡。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病程5~10天。 关节炎型。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呈现关节炎病状,表现一肢或肢关节肿胀,高度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小部分哺乳仔猪也可发生,常常因抢不上吃奶而逐渐消瘦。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病猪淋巴肿胀,坚硬,有热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较为困难,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咽喉、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一般不引起死亡,病程为3~5周。病猪经治疗后肿胀部分中央变软,皮肤坏死,破溃流脓,并逐渐痊愈。 二、解剖病变特点 病猪死后血液凝固不良呈污秽色。心冠脂肪水肿,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心包、胸腔积液,呈黄色,有时积液中有纤维蛋白;鼻黏膜、喉头、气管、黏膜充血或出血,有泡沫状物;肺充血、水肿;肝瘀血肿大,呈暗紫色,有时呈黄色;脾瘀血肿大,呈暗黄色,病程稍长的多为黄色;膀胱皱缩,少尿或无尿,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或水肿,有的淋巴结周围结缔组织水肿或呈胶冻样;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肠系膜水肿;神经症状严重的脑膜充血、出血,严重的甚至脑膜出血或脑膜下积液。 三、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比较复杂,容易与败血性和慢性猪丹毒,急性猪瘟等一些败血性及脑膜炎等疾病混淆,故应以实验室诊断为依据。 涂片镜检:取病死猪脾脏、淋巴结制成触片或取心血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成双、短链球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分离培养:取心血、肝、脾等病料无菌接种于绵羊鲜血琼脂平板、肉汤、厌气肉汤培养基,染色37℃恒温培养24小时,在血斜面出现灰白、圆形小菌落。肉汤均匀混浊、管底呈絮状沉淀。培养物涂片镜检,菌落涂片可见大量成对和3~5个排列短链球菌。肉汤涂片可见3~5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置长链状排列球菌,均呈革兰氏阳性着色。 动物接种试验:用小鼠或小兔数只皮下注射前述病料乳剂(病料肝、脾、脑与无菌生理盐水1:10研磨而成),每只0.2毫升,小鼠(兔)于24~72小时死亡。取死亡鼠(兔)肝、脾、心血分别制片,均见成双短链状革兰氏阳性球菌。 四、治疗及预防 1、病猪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3%苛性钠溶液、0.3%过氧乙酸、菌毒灭交替喷雾消毒,粪便污物堆积发酵。 2、对病死猪进行深埋或焚烧。

猪链球菌病及防治方法

猪链球菌病及防治方法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中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在人类中不常见,但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 猪链球菌病的危害 猪链球菌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在人类不常见,但病情很严重。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屠夫、屠场工人及农民发病率高。其它人群如运输、清理病/死猪的人如司机等也易感染猪链球菌引起发病。屠宰厂工人咽部可以带菌,他们可表现为健康状态,但具有潜在危险。该病首先在猪群中暴发流行,随后屠宰者及与处理病、死猪有关者等发病,特别是现代集约型养猪更易流行该病。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8月的高温季节。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早在1968年荷兰和丹麦即有报道,随后瑞典、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新西兰、加拿大及我国等也有病例报道,目前全球已报告有450余例猪链球菌感染病例,主要在北欧和南亚一些养殖和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1998年,我国江苏南通地区发生的猪链球菌疫情,25例患病,其中16例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例死亡),9例表现为脑膜炎(1例死亡)。据卫生部通报,2005年6月~8月,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66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县,131个乡镇,195个村。其实在广大的农村,每年都有散发病例,由于诊断水平不够、或鉴定不出病原菌,治疗不及时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原因 猪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羊、马、鹿、鸟、家禽(如鸭、鸡)等。猪体内猪链球菌的带菌率约为20%-4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如果细菌产生毒力变异,引起猪发病,病死猪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再传染给人类,引起人发病。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人作为传染源引起人发病。 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消化道。主要是通过开放性伤口传播,如人皮肤或粘膜的创口接触病死猪的血液和体液引起发病,所以屠夫、屠场工发病率比较高。在部分患者因吃了不洁的凉拌病/死猪肉或吃生的猪肉丸子、洗切加工处理病/死猪肉引起发病,加工冷冻猪肉也可引起散发病例。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猪与猪之间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但还没有证据提示通过猪呼吸道传播人。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及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015552991.html,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及防治 作者:文新吾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8年第04期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文主要对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介绍了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以为猪链球菌病的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病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4.142 1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分析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为猪链球菌,链球菌是一种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荚膜,长短不一,性状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接种于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可见溶血环的形成。荚膜抗原的血清型多达35种以上。通常能够致病的血清型是1~9型。其中血清型2是毒力最强,发病率最高的血清型。致病性链球菌能过产生多种酶和毒素,例如红疹毒素、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猪链球菌在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弱,对干燥和高温敏感,60℃的环境下30 min 即可将其消灭,常用的消毒药物都能够将其杀灭。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够感染人、猪、马、羊和禽等多种动物。猪链球菌能够使猪发生急性败血性以及局部淋巴结化脓性病症。也能够感染人类,是其出现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病症。在自然条件下,猪只通过上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感染链球菌,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是感染发生率最高的器官。发病不分年龄,各个年龄段的猪只都能够发病,但不同年龄感染后表现的症状不同,其中仔猪感染患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成年猪感染患病主要表現为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患病猪、经治愈康复的猪,隐性带毒猪都能够患病。猪链球菌病发病不受季节限制,四季都有发病的可能,但在5~11月时发病率较高,呈地方性流行趋势。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 d,有些病例潜伏期略长,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重,能够带来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其次是中猪,大猪中很少感染较少 [1]。 2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根据表现不同可分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几种发病类型[2]。 2.1 败血症型病例 败血症型病例的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根据病情程度还可以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该病在开始流行时通常表现为最急性型发病。在还未见任何明显症状时就已经迅速死亡;部分病例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与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与防治 摘要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规模化养猪造成严重的损失。 关键词 猪链球菌病;症状;治疗 1.症状 1.1急性败血型 本型为C群链球菌、类马链球菌、D群链球菌和L群链球菌在血中增殖引起全身症状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5-11月份多发。最急性型不出现症状即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3℃,废食、震颤,耳、颈下、腹部出现紫斑,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此类型多发生于架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是本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类型。 1.2心内膜炎型 本型不容易生前发现和诊断,多发于仔猪,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很快死亡。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1.3脑膜炎型 除体温升高、拒食外,出现神经症状。磨牙、转圈、头向上仰、运动失调,后期四肢划水样动作,最后昏迷死亡。 1.4关节炎型 通常先出现于1-3日龄的幼猪,仔猪也可发生。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呈高度跛行,不能站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由于抢不上吃奶而逐渐消?。 1.5化浓性淋巴结类型 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为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肿胀、硬固、热痛,可影响采食,一般不引起死亡。 2.诊断 2.1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剖检变化,常可作出初步诊断。为了确诊应进一步作细菌检查,可采取病猪或死猪的脓汁、血、脑、肝、脾等组织作抹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条件许可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2.2本病应该注意与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相区别。 3.防治 防治猪的链球菌病应着眼于减少应激因素,不使猪过度拥挤,加强通风。保持猪舍和场地环境

猪链球菌病的种类及防控措施

39 猪链球菌病的种类及防控措施 林斌 (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畜牧兽医站354305)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呈世界流行,表现类型多样,我国最常见的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和淋巴脓肿型三种,感染猪表现全身症状、神经症状和淋巴结化脓症状;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猪场的消毒,推荐使用戊二醛癸甲溴铵复合消毒剂,猪群中发现病猪时一定要对全群进行紧急药物防控,加强管理和科学使用兽药能降低本病发生率。 关键词:猪;链球菌;防控 猪链球菌病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几乎所有养猪的国家和 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1]。我国最早由吴硕显在上海郊区发现并开 始报道,之后在全国蔓延,南方地区发病较北方严重,尤其是广西、四川、福建、江苏、广东、湖南等省发病率较高,对我国养猪业危害很大。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防控本病,下面笔者重点就本病的种类及防控措施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1链球菌病的种类 虽然猪链球菌病类型很多,但临床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和淋巴脓肿型,这三种病例能占到临床的90%以上。 1.1败血症型 败血症型是由C 群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及类马链球菌感染所引起,潜伏期为1~3d ,长的可达一周,根据临床发病缓急程度,本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一般不到1d ,多突发死亡,临死前无明显的表现,部分猪体温急性升高,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死亡率80%以上。急性型发病较最急性缓,病初同样表现体温上升,通常在40℃~42℃之间,稽留不退,病猪停止采食,饮水量增加,眼结膜潮红,精神不振,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后期鼻镜干燥,呼吸困难,咳嗽,鼻液呈浆液性或脓性。耳根、腹部和四肢末端的皮肤呈紫红色,伴有出血点。急性型病程一般为3~7d ,大多猪最终因心力衰竭而死。慢性型大多为急性型耐过的猪经转化而来,以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可发生于四肢,也可单独发生于一肢,关节部位肿胀,猪表现剧烈的疼痛反应,无法长时间走路或站立,长期卧地不起,对采食和饮水间接造成影响,最后因体质衰竭而死亡。 1.2脑膜炎型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主要由C 群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由于致病菌侵入大脑皮层,对脑灰质造成功能性和器质性的病变,感染猪表现神经症状。感染初期,脑膜仅为功能性病变,病猪体温上升,采食量下降,粪便秘结,鼻液黏稠,随着疾病的发展,感染猪开始表现神经症状,走路不稳,共济失调,原地转圈,不自主磨牙和空嚼。病猪如果受到外界刺激,比如声音刺激、驱赶刺激等,可迅速表现尖叫,全身肌肉颤抖,四肢如游泳状,口吐白沫。急性发作的病猪一般在症状出现后的2d 之内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慢性型病程长,多以关节炎表现为主,感染猪消瘦,生长发育 不良,抵抗力低下,容易继发感染。 1.3淋巴脓肿型 本型多由E 群链球菌感染所造成,临床主要以下颌淋巴结、颈淋巴结和咽部淋巴结感染为主要特征。脓细胞实质为死亡的中性粒淋巴细胞,当链球菌感染后,在形成菌血症的条件下,病原菌随血液流动到达淋巴结。淋巴节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特别是其中的嗜中性淋巴细胞,能将病原识别,在趋化性的引导下主动向炎症区域游走,这些细胞可将链球菌识别并吞噬,之后自己 逐渐死亡,转化为脓细胞,从而造成淋巴结脓肿。感染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下颌淋巴结、颈淋巴结、腘淋巴结等全身淋巴结化脓肿大等。 2防控措施 链球菌在自然界的抵抗力并不强,对绝大多数种类的消毒剂都敏感,疫区猪场加强猪场的消毒能快速控制疫病的蔓延,非疫区猪场通过定期消毒能确保环境得到有效净化[2]。戊二醛癸甲溴铵是我们临床推荐的消毒剂,由戊二醛和癸甲溴铵两种成分复方组成,杀菌谱非常广泛。戊二醛为醛类消毒药品,除了致病性链球菌之外,对其他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以及病毒和真菌类病原也具有杀灭作用。癸甲溴铵为双长链的表面活性剂,其季铵阳离子能主动吸引胞膜为负电荷的细菌,并覆盖在其表面,阻碍细菌的繁殖和代谢,引发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协同戊二醛更易进入细菌内部,对代谢酶的活性产生影响。可用于车辆、人员、办公区域以及设备器械的消毒,对人员安全。常规环境消毒可按1∶ 2000倍稀释全场喷洒,疫病流行期间浓度可加倍至1∶:1000,日常养殖器械设备、笼具、用具的消毒可按照1∶3000倍稀释后浸泡即可。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由于癸甲溴铵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禁止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以免产生功效相抵。 除了加强消毒外,猪场在紧急情况下也可采取药物防控的方法。所谓的紧急情况,是指猪群中发现可疑猪后,经临床和实验室结合诊断,确定为链球菌感染的,除了将病猪隔离外,需要对同群的其他猪紧急给药预防[3]。常用的对链球菌敏感的药物有复方阿莫西林、头孢喹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氨苄西林、恩诺沙星以及磺胺类药物等。需要注意的是,脑膜炎型链球菌感染时,需要选择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品类,首选磺胺类和头孢类药物。除此之外,猪场还应加强管理,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猪舍在夏季做好通风降温,冬季做好保温工作,尽量减少外来人员的来访,药物一定选择正规厂家的有二维码追溯监管的药物品类。耐药性是本病难以防控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用药时一定严格按照规定的药物剂量使用,不随意延长用药时间,不随意加大剂量,从而延长药物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陈翔翔.猪链球菌病的研究概况[J].福建畜牧兽医,2011,(4):16-18. [2]王晓红.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治策略[J].今日畜牧兽医,2018,(4):73. [3]吕永强,闫惠芳.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8):104-105. 作者简介:林斌(1976.11-)男,福建建瓯人,助理兽医师,中专,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工作

猪链球菌病怎么治疗

猪链球菌病怎么治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猪链球菌病怎么治疗 猪链球菌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关节炎、脓肿。该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秋冬季节散发,危害严重,养殖户应及早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皮下或肌肉注射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5毫升(浓缩苗3毫升),免疫期4个月~6个月。皮下或肌肉注射猪链球菌弱毒菌1毫升,免疫期为6个月。 药物预防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任选一种,按每吨饲料600克~800克添加,连用7天。或每吨饲料添加阿莫西林200克、磺胺—5甲氧嘧啶300克~400克,连用7天。或者每吨饲料添加500克~700克11%林可霉素预混剂、磺胺嘧啶200克 ~400克、三甲氧苄胺嘧啶40克~80克,连用7天~10天。也可使用新亚药业的混感附混康进行预防治疗。 治疗办法链球菌抵抗力不强,对多种药物敏感,可以使用青霉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如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需连续用药5天以上的治疗方案:①肌注青霉素,每头每次40万单位~100万单位,每天2次~3次。②肌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毫克~2毫克,每日2次。③肌注庆增安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毫升,每日2次。④新霉素,每千克体重2毫克~5毫克,分2次肌肉注射。 需连续用药3天以上的治疗方案:①%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②%诺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③乙基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用毫克~10毫克,每12小时注射1次。 严格消毒使用一般消毒剂,如5%~10%生石灰乳、1%~2%烧碱、30%草木灰水等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也可使用过氧乙酸、菌毒杀等新型消毒剂。病猪猪身以及被病猪污染过的栏舍地面、通道、用具、运动场等都要进行严格消毒。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综述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综述 摘要:猪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引起猪链球菌病,该病以发烧、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猪链球菌病是一种重要传染病,共有35种血清型,其中猪链球菌2型,致病性强,传播迅速,猪病死率高。该病同时可通过破损皮肤如伤口或擦伤传染给人,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人的死亡。本文综述猪链球菌病原学特征及其毒力因子以分析其致病性和免疫防治的分子基础。 关键词:猪链球菌;毒力因子;免疫防治 猪链球菌病(Swine streptococosis)是由链球菌属中致病性链球菌所致的一种传染病。链球菌的抗原构造比较复杂,有核蛋白抗原(P抗原),无群型的特异性;C抗原,具有群特异性;表面抗原,具有型特异性。兰氏(Lance field)血清学分类法,将链球菌分成A、B、C、D等20个血清群。根据细菌的荚膜多糖抗原(CPS)特性的不同,D群又可分为35个血清型,即l型~34型和1/2型(同时含有l型和2型抗原的菌株)目前,以2型链球菌病影响最严重,危害最大。猪链球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引起人类脑膜炎、败血症等,导致严重疾患,甚至死亡。 1猪链球菌病原学特征 1883年,Fehleisen分离出链状细菌,根据溶血现象把链球菌分为α、β、γ链球菌,α-溶血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β-溶血链球菌致病力强,γ-溶血链球菌一般不致病。兰氏(Lancefield)分群法,根据抗原结构分群,共有20个群(从A-V),数百个血清型。感染人类主要是A群、B群和肺炎链球菌。感染猪的链球菌主要是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D,L,R,S,T,U和V群等)。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可以分成35 个血清型(1型~34 型及1/ 2 型) 及相当数量难以定型的菌株[1]。 猪链球菌菌落小,灰白透明,稍黏,菌体直径1 μm~2 μm,多单个或双个存在,呈卵圆形,在液体培养基中才呈长链,链越长致病性越强。大多数链球菌在幼龄培养物中可见到荚膜,不形成芽孢,多数无鞭毛。本菌为革兰氏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α或β溶血,一般起先为α溶血,延时培养变为β溶血,或者菌落周围不见溶血,刮去菌落可见α或β溶血。猪链球菌2型在绵羊血平板呈α溶血,马血平板为β溶血。呈浅灰色或半透明的小菌落,生化反应相对活泼,能发酵乳糖、蔗糖、海藻糖、七叶苷、棉子糖,不发酵甘露糖、阿拉伯糖等[2]。 链球菌在不利的环境中存在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但猪链球菌荚膜2型在水中60 ℃可以存活10 min,50 ℃为2 h,0 ℃时灰尘中细菌可存活30 d,在粪便中可以存活90 d,在腐尸中存活42 d(4 ℃),为鸟、野鼠、小白鼠或犬的间接传播提供了重要的传染来源。在污染猪舍的清洗过程中,常用的消毒药和清洁剂在1 min内即可杀死猪链球菌2型。污物和有机质中的存在会影响化学消毒药对细菌的杀灭作用,所以应采用在猪舍内先清洗后消毒的策略[3]。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doc10)(1)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doc10)(1)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有效状况:已实施发布部门:农业部 代号:农医发[2005]20号——————————————————————————— 农业部文件 农医发[2005]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动物卫生监管)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做好猪链球菌病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我部组织制定了《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附件: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猪链球菌病(Swine streptococosi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该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疾病。 为指导各地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人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链球菌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从事生猪饲养、屠宰、运输和生猪产品加工、储藏、销售、运输,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作出诊断。 2.1流行特点 猪、马属动物、牛、绵羊、山羊、鸡、兔、水貂等以及一些水生动物均有易感染性。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猪均易感。 猪链球菌也可感染人。

本菌除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外,也常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感染发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病原体存在。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对病死猪的处置不当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2.2临床症状 2.2.1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7天。 2.2.2可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类型。 2.2.2.1败血型: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 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常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体温高达41-4 3℃,呼吸迫促,多在24小时内死于败血症。 急性型多突然发生,体温升高40-43℃,呈稽留热。呼吸迫促,鼻镜干燥,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流泪。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在1-3天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