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1.桂枝类方 6. 石膏类方

白面书生选桂枝舌面干燥选石膏腹拘自汗皮肤湿脉洪渴饮汗滔滔心悸怔忡气上冲无形燥热病危重疹疮频发痛四肢莫将内热当发烧

2.麻黄类方7.黄连类方

张飞面目选麻黄烦躁不寐选黄连表闭无汗冷热强脉象滑利痞痢缠喘咳黄汗头身痛心肝胃火湿热毒多寒多湿尿不长舌红干老苔黄粘

3.柴胡类方8.干姜类方

面色青黄选柴胡痰唾清稀选干姜多郁多滞多计谋腹胀腹痛呕断肠口苦咽干呕眩晕苔白黑腻舌质淡寒热往来止或休恶寒不渴喜热汤

4.大黄类方9.附子类方

内实火热选大黄萎靡蜷卧选附子舌红苔焦皮亮光脉微欲绝细如丝烦热闭痛腹壁紧四肢厥冷腹满痛便结溲赤喜寒凉已与衰亡近咫尺

5.黄芪类方10.半夏类方

尊荣虚胖选黄芪主诉怪异选半夏畏风多汗便干稀痰痞呕恶眩悸多肢体不仁溃不敛咽喉常有异物感疏于远动不耐饥脸圆面暗唾满舌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我买了许多有关《伤寒论》的书,迄今为止我觉得最有用的是这几位的书,对我的用方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郑钦安(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郑钦安医书阐释》:有关阴阳的判断,各种症状的讲解补充(主要是三阴症)是很好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大家一定要详看,多看。一般来说,市面上对某种症状老是治不好的,换个思路来一用就灵。 二、张锡纯(对本草经有实际验证的临床实战家)《中药亲试记》:觉得张氏最好的部分是在这本书,其他《伤寒论讲义》和《屡试屡效方》仅初看) 三、胡希恕(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张仲景用方解析》《百年传承---胡希恕那本》,另其《伤寒论讲稿录音》那本还没买:六经辨证的思路直接影响我对疾病症状的判断和讲解。 四、李可(真正的伤寒大师和临床实战家)《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个是破格救心汤的使用;二是用量上遵守汉代量度;三是一日内连续进攻的思路都深深影响了我。这本书我也是一看再看,越是碰到危症我越是信任这本书,因为这是中国目前绝无仅有的专门碰大症的书,非常有价值。 五、黄煌(真正的伤寒大家和有专长的宗师,当前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代表性人物)《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50味药证》《药证与经方》《经方沙龙第一期》《经方一百首》(还没买到):每一本书

都有价值,建议每一个学中医的人都从黄师的书开始看起,最容易入仲景门且可以直接实践,对初学者的信心有极大的提升作用,而且有此“沙龙论坛”作为普及经方的阵地,所以说黄师是当今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人。黄师对体质学说的研究树立了自己专长的方向,历史上没有哪位医者能象黄师那样把体质讲得那么明白。 六、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和《陈瑞春论伤寒》:提供自已伤寒用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七、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对火神派的用方思路作了很好的总结。 八、闫云科《临证实验录》:都是经方治病,值得借鉴。 九、余国俊《名医师承讲记》两本书:对经方使用部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非经方部分只粗略看,因为不容易总结。 十、张步桃《小中药大功效》(二):原来没注意他,后来随手翻阅时才知道他也是经方家,看来(一)也要找来买。这本书有个特色是讲药物是哪一科的植物,类似的有什么,主要有什么作用,是本草学的补充。 十一:马正大《妇科证治经方心裁》:最大的特色是专讲妇科用经方,实在难得,我虽然看得少,但这么有专长的书以后肯定会借鉴他的经验(我现在经验最少的就是治妇科)。 其他的还有: 《十年一剑全息汤》:主要是整体观的思路,据此思路我还曾想过把六经主方: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乌梅

黄煌经方医学八大体质歌诀

黄煌经方医学八大体质 歌诀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寒体——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痛?腿痛?小便清长?大便易稀或先干后稀?舌淡?脉细微弱迟缓。 不易汗出面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见, 身困多睡神呆滞,大便易稀或先干, 腰腿疼痛小便长,脉细微弱缓舌淡。 2热体——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面红油光?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唇红舌红?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尿黄 声音洪亮面油红,牙宣口糜咽红肿, 烦躁易怒多眼屎,口苦舌红唇亦红, 多汗尿黄鼻出血,皮肤生疮或化脓。 3虚体——物质匮乏和功能低下的状态? 疲惫乏力?头昏健忘,易激惹?声音低怯?心慌气短?肌肉萎缩?皮肤干枯? 动则汗出?嘴唇干瘪?头发脱落?脉弱少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头昏健忘易激惹,疲惫无力声低怯, 皮肤干枯动则汗,心慌气短肌萎缩, 经少色淡脉无力,口唇干瘪发脱落。 4实体——功能障碍体内毒素不能有效排出的状态? 体型胖壮?腹部充实硬满?腹胀腹痛?胆大鲁莽、脾气暴躁?体重上升?便秘?生疮生痘?思维缓慢?女性闭经或经来不畅? 体型胖壮腹硬满,脾气暴躁莽大胆,

体重上升腹胀痛,生疮生痘思维缓, 经来不畅或闭经,或者大便结与干。 5郁体——机能紊乱失调的状态? 面黄或青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神疲乏力胸闷心悸便秘或腹泻?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情绪低落青黄面,神疲乏力入睡难, 胸闷心悸四肢冷,怕冷怕风肌肉挛, 性欲低下头晕痛,便秘腹泻交替见, 女性经前乳房痛,柴胡类方用当先。 6瘀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 面色暗红面部毛孔粗大鼻翼毛细血管扩张下脚便秘痔疮? 女性月经色黑有血块,淋漓不易干净? 面色暗红毛孔粗,鼻红健忘眼圈黑, 少腹压痛舌紫暗,唇色暗红烦不寐, 下肢肤干腿腰痛,脚跟开裂痔便秘, 月经色黑有血块,不易干净漏淋漓。 7痰体——感觉出现异常的状态 营养尚可眼神飘忽不定紧张惊恐耐力不佳,咽喉常觉有异物感、粘痰感及不适感,失眠心慌心悸? 舌胖苔腻? 营养尚可眼神飘,心情不定惊恐高, 耐力不佳易紧张,第六感觉灵敏超,

中医十大类方(黄煌)22

中醫十大類方(黃煌) 22 五、黃耆類方 □黃耆證1. 自汗,盜汗,惡風,身體重,肢體麻木不仁。 2. 浮腫,小便不利。 3. 潰瘍久不收斂,膿水清稀。 1. 自汗、盜汗而浮腫是黃耆證的特徵。 2. 大部分患者伴見四肢發冷、畏風、易感冒、下肢浮腫、小便少,自覺身體沈重,動作不靈活。 3. 有時並不表現為明顯的自汗,但通過問診,可以瞭解到患者平素出汗比較多,稍加勞動,即易出汗,或曾有自汗、盜汗史。 4. 比較:桂枝證自汗的同時,常伴有發熱或身熱感、失眠、頭痛、動悸等。桂枝體質多體瘦而肌肉堅緊,而黃耆體質多肌肉鬆軟而浮腫。 □黃耆體質外觀特徵:面色黃白或黃紅隱隱、或黃暗,缺乏光澤。肌肉鬆軟,浮腫貌,目少精彩,面色無華。腹壁軟弱無力。舌質淡胖,苔潤。 好發症狀:平素易出汗,畏風,遇風冷易過敏,或咳嗽氣喘,或鼻塞,易感冒。大便稀溏、不成形、或先乾後溏。食慾不振,易腹脹滿。易浮腫、特別是足腫,手足易麻木。

體質傾向:多風,多濕。 □玉屏風散1. 易於感冒,畏風,自汗,打噴嚏,身痛或頭痛。 2. 浮腫或易於浮腫,小便少,大便溏薄。 1. 本方是治黃耆體質的多汗、易感冒方劑。 2. 黃耆主浮腫而自汗,白朮主浮腫而小便不利,防風主畏風而身痛、頭痛等。 3. 比較: 玉屏風散 桂枝湯 相同 自汗,惡風 相異 1. 黃耆體質

2. 有浮腫、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等水氣內蘊證。 1. 桂枝體質 2. 以腹痛、關節痛為特徵。 □防己黃耆湯1. 浮腫,以下肢為甚,惡風多汗,尿量減少。 2. 關節痛、特別是膝關節腫痛,肌肉痛。比較: 防己黃耆湯 越婢加朮湯 相同 浮腫,關節痛,多汗,尿量減少 相異 1. 黃耆體質的體力比較低下

中医药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模式解析

中医药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一) 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模式解析 为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中国科协组织征集“2019年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中华中医药学会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征集各分支机构推荐议题共37项。经专家研讨,汇总分析、推荐委员会论证等工作流程,最终遴选出中医药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各3项上报中国科协。 中文题目: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模式解析 英文题目:Function Mode Analysis on Complex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所属类型:前沿科学问题 所属领域:医药科学 所属学科:中医学和中药学 中文关键词:整合策略,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中药方剂 key words:Integration Strategy,Material Basis,Mechanism,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推荐理由: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模式解析涉及化学物质、体内过程、作用机制三个核心环节,揭示物质实体与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是中医药发展的科学前沿问题,也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迈的关键一步。 ◆◆一、问题背景◆◆ 中医药从整体着眼,采取多途径的整合调节性治疗,达到“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目的。这种治疗思想对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都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中药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由于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作用规律的科学阐释,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制约了新药创制,不利于中医药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中药及方剂是一个复杂化学体系,生物机体也是一个复杂生命系统,揭示中药及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解析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模式,是中药现代研究中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 当前,各类仪器分析技术及平台的长足发展,促进了中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高效解析;各种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与应用,实现了中药化学成分的高效分离与结构鉴定,为解析中药化学物质实体,提供了有效手段与技术。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发展十分迅速,开始从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认识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

麻黄类方的运用

麻黄类方的运用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在经方中间,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麻黄方有14张,《金匮》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记得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因为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加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好,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

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哦!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说当时有个医生,看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为什么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我们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九四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美国FDA通报后,一律禁止使用麻黄。不仅美国禁止,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要进行甄别。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我们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譬如说麻黄,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的。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使用麻黄有效使

黄煌经方医学八大体质歌诀

1寒体——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痛腿痛小便清长大便易稀或先干后稀舌淡脉细微弱迟缓。 不易汗出面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见, 身困多睡神呆滞,大便易稀或先干, 腰腿疼痛小便长,脉细微弱缓舌淡。 2热体——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面红油光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唇红舌红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尿黄 声音洪亮面油红,牙宣口糜咽红肿, 烦躁易怒多眼屎,口苦舌红唇亦红, 多汗尿黄鼻出血,皮肤生疮或化脓。 3虚体——物质匮乏和功能低下的状态 疲惫乏力头昏健忘,易激惹声音低怯心慌气短肌肉萎缩皮肤干枯动则汗出嘴唇干瘪头发脱落脉弱少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头昏健忘易激惹,疲惫无力声低怯, 皮肤干枯动则汗,心慌气短肌萎缩, 经少色淡脉无力,口唇干瘪发脱落。 4实体——功能障碍体内毒素不能有效排出的状态 体型胖壮腹部充实硬满腹胀腹痛胆大鲁莽、脾气暴躁体重上升便秘生疮生痘思维缓慢女性闭经或经来不畅 体型胖壮腹硬满,脾气暴躁莽大胆,

体重上升腹胀痛,生疮生痘思维缓, 经来不畅或闭经,或者大便结与干。 5郁体——机能紊乱失调的状态 面黄或青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神疲乏力胸闷心悸便秘或腹泻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情绪低落青黄面,神疲乏力入睡难, 胸闷心悸四肢冷,怕冷怕风肌肉挛, 性欲低下头晕痛,便秘腹泻交替见, 女性经前乳房痛,柴胡类方用当先。 6瘀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 面色暗红面部毛孔粗大鼻翼毛细血管扩张下脚便秘痔疮 女性月经色黑有血块,淋漓不易干净 面色暗红毛孔粗,鼻红健忘眼圈黑, 少腹压痛舌紫暗,唇色暗红烦不寐, 下肢肤干腿腰痛,脚跟开裂痔便秘, 月经色黑有血块,不易干净漏淋漓。 7痰体——感觉出现异常的状态 营养尚可眼神飘忽不定紧张惊恐耐力不佳,咽喉常觉有异物感、粘痰感及不适感,失眠心慌心悸 舌胖苔腻 营养尚可眼神飘,心情不定惊恐高, 耐力不佳易紧张,第六感觉灵敏超,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 1、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2、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方解:邪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黄芩泄半里之热。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 临床应用: 1.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的病证。若见心中烦闷而无呕吐者,可去半夏、党参、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法半夏加天花粉。 2.可治疟疾,去甘草加草果等。 3.清泄肝胆湿热,如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本方可去参、姜、草、加茵陈、龙胆草、川楝子、栀子等。 4.本方可用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肾盂肾炎、胸膜炎、症见寒热往来者,均可斟酌使用。 3、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峻下热结。 主治: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概况及其理论和方法拓展_闫广利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概况及其理论和方法拓展 闫广利,孙晖,张爱华,韩莹,王萍,吴修红,孟祥才,王喜军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重点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从中药/方剂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中筛选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设计,其理念及方法符合中药整体作用模式, 并体现了人体对药物的代谢、转化作用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现已成为公认并被普遍应用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方式。该文对以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在进一步认识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基础上,提出整合系统生物学的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新研究策略:以证候为切入点,以方剂为研究对象,在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阐明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前提下,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在有效的状态下,筛选与效应生物标记物高度关联的中药血清移行成分,发现并确定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通过整合系统生物学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扩展,将开启诠释中医药理论的新篇章。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系统生物学;未来发展 [收稿日期]2015-04-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430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500,81373930,814735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2639,81302905)[通信作者]* 王喜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及中医方证代谢组学, Tel /Fax :(0451)82110818,E-mail :xijunwangls @https://www.sodocs.net/doc/a08182489.html, [作者简介]闫广利,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E-mail :gancaosuan@https://www.sodocs.net/doc/a08182489.html, Progress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ts theory and method YAN Guang-li ,SUN Hui ,ZHANG Ai-hua ,HAN Ying ,WANG Ping ,WU Xiu-hong ,MENG Xiang-cai ,WANG Xi-jun *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China ) [Abstract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designed to screen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C-Ms from the constituents absorbed into the bloo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The theory and metho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TCMs ,and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drug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pathway for researching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CMs which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used widely.In the paper ,the previous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were reviewed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further validity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on form of the TCM for-mula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perty to TCM syndrome ,the new strategy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integrating the metabonomics technologies was put forward.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we tak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CM syndrome as a research starting point ,tak-ing TCM formula as object ,using the metabolic biomarkers of syndromes or diseas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ormula and screen the compounds of TCMs in serum which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tabolic biomarkers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by further bio-logical validation to finally confirm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is of TCMs.Integrating with the systems biology technologi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will further develop ,and open a new chapte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TCM.[Key words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formula ;systems biology ;future development doi :10.4268/cjcmm20151715 · 6043·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黄煌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黄煌,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研究领域中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编著了多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学著作,发表了80多篇有新观点的学术论文,许多著作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并多次应邀赴外讲学,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著作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医案助读》及《中医临床传统流派》等,并主编《方药心悟》、《方药传真》及《经方100首》等。 一、大柴胡汤 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

黄煌经方医学八大体质歌诀

黄煌经方医学八大体质 歌诀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寒体——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痛腿痛小便清长大便易稀或先干后稀舌淡脉细微弱迟缓。 不易汗出面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见, 身困多睡神呆滞,大便易稀或先干, 腰腿疼痛小便长,脉细微弱缓舌淡。 2热体——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面红油光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唇红舌红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尿黄 声音洪亮面油红,牙宣口糜咽红肿, 烦躁易怒多眼屎,口苦舌红唇亦红, 多汗尿黄鼻出血,皮肤生疮或化脓。 3虚体——物质匮乏和功能低下的状态 疲惫乏力头昏健忘,易激惹声音低怯心慌气短肌肉萎缩皮肤干枯动则汗出嘴唇干瘪头发脱落脉弱少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头昏健忘易激惹,疲惫无力声低怯, 皮肤干枯动则汗,心慌气短肌萎缩, 经少色淡脉无力,口唇干瘪发脱落。 4实体——功能障碍体内毒素不能有效排出的状态 体型胖壮腹部充实硬满腹胀腹痛胆大鲁莽、脾气暴躁体重上升便秘生疮生痘思维缓慢女性闭经或经来不畅 体型胖壮腹硬满,脾气暴躁莽大胆,

体重上升腹胀痛,生疮生痘思维缓, 经来不畅或闭经,或者大便结与干。 5郁体——机能紊乱失调的状态 面黄或青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神疲乏力胸闷心悸便秘或腹泻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情绪低落青黄面,神疲乏力入睡难, 胸闷心悸四肢冷,怕冷怕风肌肉挛, 性欲低下头晕痛,便秘腹泻交替见, 女性经前乳房痛,柴胡类方用当先。 6瘀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 面色暗红面部毛孔粗大鼻翼毛细血管扩张下脚便秘痔疮 女性月经色黑有血块,淋漓不易干净 面色暗红毛孔粗,鼻红健忘眼圈黑, 少腹压痛舌紫暗,唇色暗红烦不寐, 下肢肤干腿腰痛,脚跟开裂痔便秘, 月经色黑有血块,不易干净漏淋漓。 7痰体——感觉出现异常的状态 营养尚可眼神飘忽不定紧张惊恐耐力不佳,咽喉常觉有异物感、粘痰感及不适感,失眠心慌心悸 舌胖苔腻 营养尚可眼神飘,心情不定惊恐高, 耐力不佳易紧张,第六感觉灵敏超,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桂枝类方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蜄掄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铴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有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铴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铴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铴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铴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有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铴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铴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有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铴方证:三五不调脉有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铴方证:朽?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兼?,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铴方证:胸背闷痛朽?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勺药知母铴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摘要:方剂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方向,而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则是方剂研究的核心。可是方剂药效物质的复杂性给方剂研究者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使得方剂研究止步不前。方剂药效物质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方剂组成成分的多样性,还在于其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物质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等。为了解决“无法准确判断方剂药效物质”的问题,近几十年以来方剂研究者不断探索,结合新技术,研究出入代谢组学、谱效学研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研究、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拆方研究等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十年来方剂药效物质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方剂是中药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配伍是方剂的核心。“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等是方剂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1],方剂的有效物质成分作用于机体,产生疗效,如何测定方剂中的有效物质成分则成了方剂研究者的重点攻克方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以“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为题,搜索了大量文献,因此做如下综述。 1.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 上世纪 80 年代初,著名的日本药理学家田代真一[2]首次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创新思路。他认为中药制剂口服吸收后,在体内经过胃肠道菌群代谢和排泄过程而发挥治疗作用,因而中药及其复方中具

有生物活性的成分———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经过人体生物转化之后的产物,这些产物吸收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并通过血液的流动到达靶标器官及组织。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学者王喜军[3-4]提出“中药血清药理学”,按照“中药复杂化学成分-学中移行成分-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避免了中药复方煎煮及丸散等粗制剂型直接进行体外药物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且经过动物的吸收代谢等过程,其血清成分可更直接地反映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其对中药复方疗效和机制的阐述也更具科学性,至此这一方法在中医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被广泛重视及应用。但血清药理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时间、血清添加量等方面也对实验结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证治药动学 证治药动学是黄熙[5-8]教授于2002首先提出的,他主张拆方围绕君臣佐使进行PK研究,从方剂化学物质基础、方剂体内活性物质分析及其药动学等角度,阐明君臣佐使组成原理与可惜内涵,同时为方剂药效物质成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在此基础上,黄熙提出了生物方剂分析药理(BAP)。例如以药效血清差示色谱法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8]。在对患病大鼠进行给药之后,研究DHI在改善患病大鼠病症的作用,确定最大和最小药效时间点并建立全成分的指纹图谱集。通过比对DHI在对症机体产生最大和最小药效时血清中物质谱的变化差,以HPLC-MS方法结合对照品鉴定DHI的药效物质,并对药效物质进行药效学反馈验证。但此方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 王晓军整理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 按:八大体质学说是黄煌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用于病的人的诊治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该学说而较为便捷的运用于实际临床,并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人不揣浅陋,将黄煌教授整理的八大体质结合具体药物作一个较为粗浅的梳理,非为自炫,乃备诸同好采择而已,倘能有小助于同道则余甚慰! 一寒体 指身体机能处于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体质特征:黄肿发胖而身体困倦的人;面部浮肿或有黄褐斑的人;皮肤干燥粗糙作痒的人;平时不易出汗的人;经常腰痛腿痛的人;有剧烈头痛的人;月经延后、经量少或闭经的人;经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胀腹泻的人;疲倦懒言而思睡的人;口不干渴、小便清长的人;脉象沉细微弱迟缓的人。 调体药物 (1)麻黄发汗、平喘、利尿、通经、兴奋。主治黄肿,兼治咳喘恶寒无汗而身痛者。 所谓黄肿是指面色黄暗而浮肿或有浮肿貌者,患者多见小便量少。 咳喘则是麻黄的兼治证之一,这种咳喘多伴有喉中痰声,或有哮鸣音。黄肿者的咳喘,用麻黄最为适宜。 恶寒无汗而身疼痛者,乃是一组综合症状。这种恶寒是指虽不当风而感觉有寒冷感;无汗的互词是皮肤干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急感。临床有恶寒而体痛气喘者;有恶寒而体倦、息微而脉沉迟无力者;有始虽恶寒,后必肌肤发热者;有恶寒而面目黄肿、精神困顿者;由于恶寒与身体疼痛均是属于患者的自觉症状,所以无汗一症的鉴别特别重要,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出汗,故其皮肤多见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其肤色多黄暗而缺乏光泽。张仲景在判定使用麻黄后的疗效时,常以患者服药后有无出汗作为标准。 麻黄体质:是寒体中相对来说较为充实的体质,具体特征是体型壮实,肌肉发达或较肥满,胖或浮肿、同时皮肤干燥而粗糙,不容易出汗,无光泽、发暗,困倦;感觉和反应比较迟钝;腹肌较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搏有力,心脏功能较好,无心脏病。 常用麻黄类方: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等。(2)干姜温中化饮,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所谓涎唾即涎沫,即唾液及痰涎,多痰涎者,即口内唾液较多,或咳吐痰涎较多。而干姜所主的涎唾多清稀透明,或多泡沫,患者多无口渴感,或虽渴而所饮不多。临床见此等症,其舌苔必白厚或腻,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层粘液,这种舌象表现正是所谓的“干姜舌”。 一般来说,干姜证多出现于下列情况:1,反复的服用攻下的药物后----凡误下或屡下后仲景多使用干姜;2,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伴有脉微而肢冷时;3,以咳嗽或咳喘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4,以腰部冷痛为表现的骨关节疾病等;5,部分出血性疾病。 干姜体质:是寒体中以脾胃虚寒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类型,特别是易于呕吐、易于腹胀、腹泻,而进食生冷时容易导致发病者。 干姜类方:甘草干姜汤、理中汤、甘姜苓术汤(肾着汤)等。 附:生姜 功可散寒温中,主治恶心呕吐,亦多伴见口内多稀涎,或者吐出清水,患者口不干渴,甚至腹中水声漉漉,例如生姜泻心汤证所描述的那样“胁下有水饮,腹中雷鸣”;干姜为老姜之干燥品,偏于治疗腹泻,而生姜则可发汗而善于治疗呕吐;干姜可以化饮,常配细辛、五味子使用而其效甚速。

方剂一二三类方汇总

方剂方歌归类: 解表剂一类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二类方: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 三类方:正柴胡饮升麻葛根汤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一类方: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 二类方: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济川煎黄龙汤 三类方:大陷胸汤 和解剂一类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二类方:痛泻要方 三类方:达原饮 清热剂一类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二类方:犀角地黄汤普济消毒饮左金丸泻白散玉女煎 三类方: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祛暑剂一类方:香薷散 二类方:清暑益气汤 三类方: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散 温里剂一类方: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二类方:吴茱萸汤 三类汤:回阳救急汤 补益剂一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二类方: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 三类方:八珍汤龟鹿二仙胶 固涩剂一类方: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易黄汤 二类方:真人养脏汤桑螵蛸散固经丸 三类方:九仙散金锁固精丸 安神剂一类方: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汤酸枣仁汤 三类方:磁朱丸 开窍剂一类方:安宫牛黄丸 二类方:紫雪丹苏合香丸

三类方:至宝丹 理气剂一类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二类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皮竹茹汤 三类方:金铃子散丁香柿蒂汤 理血剂一类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黄土汤 二类方:生化汤失笑散大黄*虫丸(那个字打不出来,不好意思)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 三类方:丹参饮四生丸 治风剂一类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羚角钩藤汤镇风熄风汤天麻钩藤饮二类方: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大定风珠 治燥剂一类方: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二类方:增液汤养阴清肺汤 三类方:益胃汤 祛湿剂一类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 二类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萆薢分清散羌活胜湿汤 祛痰剂一类方: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类方:小陷胸汤滚痰丸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三类方:定痫丸 消食剂一类方:保和丸健脾丸 二类方: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 三类方:葛花解酲汤肥儿丸 驱虫丸一类方:乌梅丸 三类方:化虫丸布袋丸 涌吐剂三类方:瓜蒂散救急稀涎散

代谢组学_药物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ACT A ACADE M I A E MED I C I N AE SI N I CAE 818 D e cem be r,2007 ?综 述? 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林景超 1,2 ,李后开 1,2 ,周明眉3,贾 伟 1,2,3 1 上海交通大学 药学院中药制剂学及天然药物研究课题组,上海200240 2 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上海200240 3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方证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通信作者:贾 伟 电话/传真:021*********,电子邮件:weijia@sjtu 1edu 1cn 摘要:在探讨复杂生命现象时,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对机体的整体性认识与传统中医药学的思维方法有一定 的趋同性。如果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有效地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将能够深化中药的整体疗效评价、证候的内在本质及辨证施治研究,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关键词: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中医药现代化;中药整体疗效评价;证候;辨证施治中图分类号:R241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03X (2007)0620818205 M etabonom ics,Pharmaco 2m etabonom ics,and the M odern iza tion of Trad itiona l Ch i nese M ed ic i ne L IN J ing 2chao 1,2 ,L I Hou 2kai 1,2 ,ZHOU M ing 2mei 3,J I A W ei 1,2,3 1 Group of Phar maceutics and Phar maceutical Research of Natural Medicines, School of Phar mac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2 Shanghai Center for System s B iomedicine,Shanghai 200240,China 3 Center for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ystem s B iology,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Corres ponding author:J I A W ei Tel/Fax:021*********,E 2mail:weijia@sjtu 1edu 1cn ABSTRACT:Facing the comp licated life phenomemon,both metabonom ics and phar maco 2metabonom ics take an organic concep tion of the human body,which confor m s to the way of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 M )1The app lication of metabonom ics and phar maco 2metabonom ics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C M will deepen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C M ,the study of intrinsic quality of TC M syndrome and the treat ment by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TC M with modern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p 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 M ,and p rovide a new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 M 1 Key words:metabonom ics;phar maco 2metabonom ics;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valuati on of therapeu 2 tic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treat m ent by differentiati on of syndrome Acta Acad M ed S in,2007,29(6):818-822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收各个时期的先进 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世界民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