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质灾害监测的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的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的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的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

晏鄂川教授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前言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田燃烧、诱发地(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前言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基础设施,恶化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民众心理负担。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刘广润院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

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行政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法令和技术法规等手段,规范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避免诱发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监测预报致灾作用的变化动态,使拟建工程设施或流动性

人、物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主动避让)或将处于灾害危险区中的已有居民设施迁出危险区(被动撤离)等。工程措施则是采取建(构)筑物或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及生物植被工程等,以加固

、稳定变形地质体,调整、控制致灾地质作用,从而制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受灾对象的遭遇”(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前言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2、为灾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3、为政府部门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4、向全社会提供崩塌、滑坡监测信息服务。

前言

监测预警工程

人们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的运作体系称为监测预警工程,它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岗位责任人员组织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临灾紧急抢险避难行动方案的制订

(及后续执行)。监测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应贯彻以下基本原则,即:(1)监测、预警方法要土洋结合,以有效为准;(2)工作队伍要群专结合,以专带群,重大问题靠专,面上的问题靠群;(3)管理

决策要技政结合,技术上负责搞好灾情、险情判断,行政上负责工程系统运行的组织实施。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不同类型的滑坡,所采用的监测技术方法各不相同。就监测内容来说,常分为:

(1)位移监测

(2)应力应变监测

(3)地下水动态监测

(4)地表水动态监测

(5)地声监测

(6)放射元素监测

(7)环境因素监测

(8)宏观现象监测等。

地面变形监测

主要有简易监测(皮尺、钢尺等)、仪器仪表监测(绝对位移监测、

一、简易监测(手动测试)

1、主要方法

(1)在裂缝或滑面两侧(或上、下)设标记或埋桩,定期用钢尺等直接量测裂缝张开、闭合、位错或下沉等变形;

(2)在裂缝、滑带以及建筑物上设置骑缝式标志,如贴水泥砂浆片、

(3)在平斜硐及采空区顶板设置重锤,量测硐顶的相对位移和沉降。2、特点

(1)简便易行,投入快,成本低,便于群测群防;

(2)操作简单,直观性强;

(3)精度稍差,观测时劳动强度大。

二、绝对位移监测

有大地测量法、GPS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等。

(一)大地形变监测

1、主要监测方法有: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等。

2、特点

(1)量程不受限制,能大范围全面控制崩滑体;

(2)技术成熟、精度高;

(3)易受通视条件和气象条件(风、雨、雪、雾)影响;

(4)外业工作量大、周期长。

3、常用监测仪器

一般采用高精度测角、测距的光学仪器和光电测量仪器。

4、观测点的布设

墩标。固定观测点(控制点),埋设在滑坡体之外稳定区(基岩);观测点分为固定观测点(控制点)和变形观测点,标型均为变形)观和测监点测主网要通布过置的在滑滑坡坡体主地轴面观拉测伸断、面

压线(或利用主勘探线的过渡地段。

(二)GPS测量法

1、特点

(1)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

(2)观测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进行全天侯监测;

(3)可同时进行平面位移与垂直位移监测;

(4)可长期连续监测,不会漏掉重大的变形信息;

(5)自从动数化据。采集、数据处理到分析、管理的全过程易

(6)需如要果大监量测的点G数PS量多、且要全部进行长期自动化监备、微机等安装在野外无人值守的监测房内,安全难以得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滑坡不同变形阶段的三维位移监测。

(三)近景摄影测量法

1、工作原理

同时对滑坡区观测点摄影构成立体象对,利用立体坐标通常把近景摄影仪安置在两个不同位置的固定测点,仪量测象片上各观测点三维坐标的一种方法。在相对精求。即适合于危岩体临空陡壁裂缝变

化或滑坡地表位移

2、特点

多个测点的空间座标;

(1)周期性重复摄影,外业工作简便,可同时测定时比较分析;

(2)获得的像片是崩滑体变形的实况记录,可以随

(3)设站受地形条件限制,内业工作量大。

3、常用仪器:

量测摄影机、半量测摄影机、非量测摄影机。

三、相对位移监测

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化(张开、闭合、下沉、抬升、错动相对位移监测是设点量测地质体重点变形部位点与点等),从而定量表示变形的一种监测方法。主要用于对裂的监测。

按所采用的仪表可分为机械式传动仪表观测法(简称机测法)和电子仪表观测法(简称电测法)两类。

(一)机测法

游标卡尺(包括数显卡尺)、收敛计等仪表人工到实地直是在斜坡变形部位埋设测座,采用百分表、千分表、接观测的一种方法。

特点:

(1)原理、结构简单,安装测试简便,投入快;

(2)成本相对较低;

(3)观测成果资料直观、可靠度高。

(二)电测法

电测法往往采用二次仪表观测,即将传感器(探头)埋设于崩滑灾害体变形部位,使用能将传感器电信号转换成人们所感知(或熟识)信息的电子仪表(如频率计之类)观测。

特点:

(1)仪表灵敏度高、精度高;

(2)监测采样速度快,可自动巡回检测,远距离传输;

(3)观测的成果资料不及机测可靠度高。

电测位移计一定要具备防风、防雨、防腐蚀、防潮、防震、防雷电干扰等性能,以保障仪器仪表的长期稳定性及监测成果资料的可靠度。

四、地面倾斜监测法

1、工作原理

主要用于监测崩滑体地面倾斜方向和倾角变化。将移动式倾斜仪定期巡回放置于固定专用测点的盘座上,按预定的几个方向各自180°往复测量,为判断测点三维合成位移变形方向及趋势提供直接信息。

2、适用范围

①主要用于倾倒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切层滑坡等;

②对于顺层滑动不宜采用。

深部位移监测

一、钻孔测斜法

钻孔测斜法是用于观测钻孔内目标深度岩(土)体横向位移矢量的一种原位测试监测手段。

测斜仪类型包括:滑动电阻式、滑动电阻片式、钢弦式、伺服加速度计式和电解式。目前以伺服加速度计式应用较广。

垂向滑动式钻孔测斜仪

工作原理示意图深部位移监测

仪器设备

根据安装方式和使用特点,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

根据组成探头传感器的个数,可分为单轴式和双轴式。

若按仪器测量方向不同,则可分为垂向测斜仪(测量水平位移)、水平测斜仪(测量垂向位移)和斜向测斜仪(测量斜面的法向位移)。目前,在岩土工程原位监测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垂向测斜仪。

适用条件

由于钻孔倾斜仪安装施工成本大,为一次性隐蔽工程,且量程有限,适用于崩滑体蠕滑和匀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一般不用该方法。深部位移监测

应用技术要求

(1)头测分斜为管固和定接式头和:伸测缩斜式管,材固料定有式铝接合头金适和PVC 塑料两种;(沉降)较小的岩(土)体,伸缩式接头适用于轴向位移测斜管。

(2)滑测坡斜等管位与移孔变壁形间相填对料较:大注者浆,和可填用沙砂。充当填土处质理((或一堆边积填砂,一边注水,以保证填砂密实)。

(3)测扭。

(4)过测3斜仪本身固有精度:伺7服.5加mm速/3度0式m。测斜仪,在孔斜

(5)型测,量以间0.距5m:最目为前常主见要。有0.28m、0.5m、1m三种常见基准确确定其范围,应使用较小的间距;对于孔深较大且目量,可加大测试间距为2倍(或4倍)基距。深部位移监测

二、钻孔多点位移监测法

钻孔多点位移监测法是用于观测钻孔岩土体单向或三向位移变化的一种原位测试手段,利用钻孔位移计定期逐段测量钻孔的三向位移信息,从而获得岩体内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以水平孔多点位移

计最为常用。应力监测

一、岩土体压力计(压力盒)

主要有振弦式、液压式和电阻应变计式,以振弦式最为常见。

应用技术要求

(1)压力盒的量程:压力盒的量程有限,选择量程时,应充分估算预承压大小,同时应考虑滑坡体整体应力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埋设部位的应力状态影响;根据经验,量程应选为估算预承压的两倍或

更高。

(2)压力盒的安装:压力盒的安装属一次性隐蔽工程,安装质量的好坏同其运行寿命和测量精度密切相关。首先确认压力盒的承压面,其次要保证安装部位平整并与应力方向垂直;特殊环境下,须

考虑压力盒具有耐腐蚀能力。

二、锚索(杆)测力计

主要有振弦式、电阻应变式等类型,以振弦式应用较广。

应用技术要求

(1)测力计的安装:严格保证锚垫板的厚度(刚度)和尺寸(保证测力部分完全承压于锚垫板上),锚索测力计承压面与孔轴线垂直,误差应﹤5°,并严格对中;小量程测力计本身和其附件应具

有一定的偏载适应能力。

(2)量程的选择:锚固工程施工时,锚索(杆)的锁定预应力值一般均小于预应力设计值,故测力计的量程与锚索(杆)的应力设计值保持一致即可。

(3)温度干扰: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是监测运行期环境温度变化,应进行定量的温度校正予以消除。

1、工作原理

在滑坡体治理过程中,埋入式应变计主要用于测试混凝土结构内部应变信息。当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力产生应变时,应变计会随之产生应变变形,从而可测得混凝土结构应变信息。2、仪器设备

主要有振弦式、电阻式和光纤式传感器。

3、应用技术要求

(1)应变计的尺寸:应变计的长度和直径之比要满足一定条件,通常L/R采用15~25范围。

(2)应变计的安装:应变计的轴向要对准拟测变形方向。地下水(动态)监测

1、工作原理

通过压力传感器直接或间接测量滑坡体(主要是滑带)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

流量、流速和水温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2、应用技术要求

(1)设备的安装:分为测压管(有压管和无压管)安装和钻孔中直接安装。在钻孔中直接安装时,传感器周围使用细砂或其它透水材料充填;对于多深度监测,各深度部位之间使用隔水材料隔离止水。

(2)由于其传感器安装为隐蔽工程,除要求监测设备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大的量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及耐腐蚀性。

(3)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水文年。声发射监测

1、工作原理

(1),岩声石发破射裂监产测生适的用声于发岩射质信斜号坡比处观于测剧到滑位临移崩信阶息段超的前短,

临前兆性监测。

(2)在勘查阶段,一般可不采用。

一、放射性监测(氡气测量法)

1、基本原理

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氡等射气,其穿透能力比较弱,但是当它们遇到断层及构造裂隙带时,氡射气就会沿裂隙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中富集,氡射气的富集不受地表覆盖层厚度的影响。

当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时,氡(Rn)的浓度维持一稳定的低水平;当岩土体滑动时,岩(土)中的氡迅速释放,其浓度急剧增大,且随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和变形速度而异。利用测氡技术方法,测量氡异常

变化,就能发现和查明这些地质灾害,达到预报的目的。

2、适用范围

由于氡主要吸附于含有机质的黏土物质中,所以氡气测量法适用于较为破碎、裂缝或裂隙较发育的土质滑坡和泥质页岩滑坡的监测。

3、取样方式

一般采用抽气、取土样和静态埋置取样等,以静态埋置取样常见,该方式为原位测试,一般取样时间较长。

二、环境因素监测

主要是滑坡所处环境的气温及降水量的监测。特别是受水动力诱发的滑坡,降雨量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参数。

1、降雨量监测设备有机械式和电动自记式两大类。

监测内容有:年均、月均、日均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最大小时降水量等。

2、岩土体温度监测

常用埋入式温度计,测定岩土体温度。

三、地震监测、人类工程活动监测

用于监测人工开挖、爆破及诱发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治理施工)等破坏性因素的监测。

宏观地质观测法

所谓宏观地质观测法,是用常规地质调查方法,对崩塌、滑坡的宏观变形迹象和与其有关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定期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达到科学预报的目的。

1、宏观变形形迹

崩滑体后缘产生弧形拉张裂缝、后缘崩塌掉块并突然出现陷落带、陷落坑;房屋变形,树木歪斜呈马刀树醉汉林;前缘斜坡隆起且开始出现岩(土)体挤(剪)出,同时测量其前缘变形量呈直线急剧上升时,往往是大崩滑启动破坏的前兆。

2、地声异常

3、动物行为异常

4、地下水宏观异变

出现新泉或泉流量剧增,水变浑,或水温上升,或喷射出地表。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我国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泥石流的发生几乎都与降雨密切相关,其监测方法分为直接监测和诱发因素监测两类。

1、泥位监测

常用监测仪器为超声泥位计和泥位高度检知线。

2、倾斜监测

即倾斜仪棒法,倾斜仪棒是一根长2m的钢棒,悬挂在一条跨越泥石流的电缆上,其工作原理为:泥石流运动对钢棒产生牵引,如果在20秒钟内钢棒从垂直位置连续倾斜超过20°,水银开关闭合发出警

报。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3、流速监测

水面浮标测速法。

4、地声监测

泥石流运动过程中摩擦、撞击沟床和岸壁而产生振动,并沿沟床方向传递,称之为泥石流地声。其信号的强度与泥石流规模成正比。利用泥石流地声的这些特点,即可通过信号接收与转换,对泥石流

实施报警。

5、降雨量监测

6、孔隙水压力监测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目前国内外地面沉降的监测手段主要有:水准测量、地下水动态监测、基岩标和分层标监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合成雷达孔径测量(InSAR)和激光雷达系统(LIDAR)测量等。

1、水准测量方法

GPS未出现以前,地面沉降监测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是经纬

仪、水准仪以及光电测距仪。

2、地下水动态监测方法

3、基岩标和分层标监测方法

4、GPS技术方法

5、InSAR技术方法

6、钻孔伸长计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科技成果——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科技成果——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技术概述 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由北斗、GPS多模卫星定位前端、基于4G公网、NB-IOT和行云卫星通信的组合式数据传输单元和高精度实时GNSS自动化变形监测预警云平台等三部分组成,本系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北斗导航系统等卫星应用产品”的军转民产业化项目,同时也服务于“应急救援及公共安全”领域,能及时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进行检测和预警。本系统将多模GNSS 高精度(毫米级)位移传感器与雨量计、斜测仪等多种传感器有机结合,通过数据采集器对山坡、桥梁、大坝等被监测对象的位移量、变形量、斜率变化量和实时降雨量等信息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多源监测数据通过4G公网、NB-IOT或行云卫星通信系统传送至云平台,云平台将数据分流到各处理模块,进行北斗+GPS、北斗+GPS+伪卫星高精度解算和其他传感器数据分析,系统采用伪距差分算法来修正测量误差,精度可达毫米级。经数据分析后将所有分析成果返回云平台,云平台通过网页、短消息、VR/AR等形式进行监测信息的预警与展示,必要时可以对公众发布自然灾害或事故灾难预警信息。 主要技术指标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现几何+物理监测信息的同步采集; 2、采用“天地一体化”多种通信技术融合的监测信息传输方法,

研究实现多应用场景下的传输装备,确保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通信的实时性、稳定性及大容量数据传输,为监测信息的可靠传输提供保障; 3、采用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高精度“GNSS+伪卫星”联合解算方法,进一步提高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取消实体基准站,摆脱了现有技术对基准站精确度的要求和限制,解决卫星定位技术在垂直方向上精度较差的问题,更真实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量。 4、实现云服务器平台+虚拟/增强现实的监测信息三维可视化显示和预警。 先进程度国内领先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 适用范围可用于山坡、深基坑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也可用于水库大坝、桥梁、尾矿库、矿山安全、铁路、高层建筑、电力塔柱等的变形测量。 专利状态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目前已经有100余套产品的客户试用,客户反映良好,预计每年将有5000余套的订单,每年将为公司带来近30000万元利润。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技术资料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记录表(样表)监测时间监测人天气情况 监测内容监测点 1 2 3 4 5 测点距离 与上次比位移量 累计变换位移量 宏观巡 视监测 动态异常变化情况 防治措 施及处 置情况 监测记录请按此表样自行制表填写。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 1、一般常用监测方法: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除了采用埋桩法、贴片法和灾害前兆观查等简单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监测次数和时间 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9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mm 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安全监测系统 (方-案-由-北-京-华-星-北-斗-智-控-提-供)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就是利用专用的测量仪器(GNSS和TDR设备)和方法对变形体(例如:易滑坡山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 滑坡、崩塌体变形区域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很大的位移,这种微小的位移是不能被人眼查别到的,但是这种小位移是可以通过北斗系统监测发现,通过在灾害体上安装放置固定的北斗监测设备,就可以实时发现灾害体的变形量,预测变形体长期的变化趋势,一旦灾害体位移超过了我们的预警值,监测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息,提示有关管理单位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系统组成

监测项目 滑坡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地下水活动、降雨是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以需要对其进行自动监测。而滑坡发生前,往往可以通过坡体、支护结构的位移迹象提前预警。 监测实景图

山体表面位移监测 山体表面位移监测是通过在坡顶和坡体建立观测墩,在观测墩上安放仪器设备,仪器设备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整个易滑坡坡体的位移监测。山体表面位移监测是基于GNSS技术,GNSS技术用于表面位移监测具有全天候作业,几乎不受气候影响,测站间也不需通视,这就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对地理环境依赖很大的缺点。

监测系统组成 位移监测设备施工安装 1、选点或放样 在选择连续运行的北斗基准站的位置时,原则如下:

基准站距离测区3公里以内为宜,尽量靠近数据传输网络; 基准站基础应相对稳固,最好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或冻土层以下2米; 站点应选易于安置接收设备且视野开阔的位置,视场周围高度在10度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免北斗信号被吸收或遮挡; 站点应该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最好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北斗信号的干扰; 站点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远离震动源(如铁路、公路等)50米以上; 安置和保护北斗基准站设备。在无人看守时,保证设备安全,防止有人故意破坏。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1.系统概述 (3) 2.建设内容 (3)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4) 3.1.系统功能特点 (4) 3.2.设备技术指标 (5) 4.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系统(软件) (5) 4.1.系统结构框架 (5) 4.2.系统功能特点 (6) 4.3.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7) 4.3.1.三维地理信息模块 (7) 4.3.2.灾害数据管理模块 (7) 4.3.3.信息浏览查询模块 (7)

4.3.4.预警管理模块 (8) 4.3.5.报表图表模块 (8) 4.3.6.资料管理模块 (8) 4.3.7.公文管理模块 (8) 4.3.8.网上信息发布模块 (8) 4.3.9.用户管理模块 (8) 4.3.10.基础信息管理 (9) 4.3.11.系统管理模块 (9) 4.3.12.日志管理模块 (9) 1.系统概述 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滑坡、泥石流类灾害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地质灾害的防治常常因为工作的分散,造成标准化程度较差,资源共享较难的问题。 本系统基于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以一定范围(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变体

为监测对象,对其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和灾变诱发因素信息实施动态监测(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对变形因素、相关因素及诱因因素信息的相关分析处理,对灾变体的稳定状态和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同时,揭示滑坡、泥石流、崩塌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点)做出预测。 2.建设内容 系统利用位移传感器、雨量计、视频网络监测等相应的专业设备,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配合、补充专业的地质灾害中与预警、决策系统来构建地质灾害防测体系的新方法,对地质灾害实施连续、实事、动态的监测,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满足自动化的要求,从而协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业务工作能够高效协调进行,从而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根据建设进度要求以及结合灾害点实际情况,方案设计模块及总体系统框架如下:本系统在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准确地做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处理灾害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突发性造成的损失。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针对各个灾害点实际情况,选择高科技探测设备探查清楚。视频监控系统一方面,在距离合适同时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铺设光纤;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移动GPRS为无线传输通道,可对范围广,环境恶劣,技术、质量要求高的地域进行廉价、便捷、不受时间空间制约、长期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 图1系统构成示意图 3.1.系统功能特点 基于GPRS无线传输和internet互联网络或卫星通讯方式构建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传输设备必须具备GPRS通道。 所使用的监测设备满足如下工作环境条件: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方法 晏鄂川教授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前言 2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田燃烧、诱发地(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基础设施,恶化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民众心理负担。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刘广润院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 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行政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法令和技术法规等手段,规范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避免诱发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监测预报致灾作用的变化动态,使拟建工程设施或流动性 人、物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主动避让)或将处于灾害危险区中的已有居民设施迁出危险区(被动撤离)等。工程措施则是采取建(构)筑物或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及生物植被工程等,以加固 、稳定变形地质体,调整、控制致灾地质作用,从而制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受灾对象的遭遇”(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技术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14年8月

1.项目名称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2.项目背景及项目目标 2.1 项目背景 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1]。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受其的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2]。在我国,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存在形式。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和森林火灾等。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灾害发生时,地质灾害本身带来的破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往往会对灾害地区的供电以及通信网络造成破坏,常常会导致受灾地区与外界的公众通信中断,使得外界难以获取解灾区的具体受灾情况,延误灾后救援的最佳时机,给灾区人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对灾害频发区域的实施监测与灾害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现有的多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局部小范围的,大量的还是人工监测手段;其次,监测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多不能实现无线覆盖,而且可靠性与安全性也难于得到保障;再者,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且多在地势险要的山区,系统的电力和通信常常难于得到保障。由于这些地区的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依靠人的力量进行信息交互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极端条件下使得信息中断,使得灾区成为一片孤岛,无法为决策部门和相关专家实时查看地质灾害现场的状况和作出救灾部署提供第一手信息,从而延误灾后救援。 2.2 项目目标 本项目针对常见的地质灾害,搭建独立的专用低功耗无线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灾害多发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测;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该系统通过系统独立的通信网络将预警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 晏鄂川教授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前言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田燃烧、诱发地(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前言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基础设施,恶化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民众心理负担。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刘广润院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 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行政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法令和技术法规等手段,规范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避免诱发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监测预报致灾作用的变化动态,使拟建工程设施或流动性

人、物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主动避让)或将处于灾害危险区中的已有居民设施迁出危险区(被动撤离)等。工程措施则是采取建(构)筑物或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及生物植被工程等,以加固 、稳定变形地质体,调整、控制致灾地质作用,从而制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受灾对象的遭遇”(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前言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2、为灾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3、为政府部门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4、向全社会提供崩塌、滑坡监测信息服务。 前言 监测预警工程 人们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的运作体系称为监测预警工程,它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岗位责任人员组织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临灾紧急抢险避难行动方案的制订 (及后续执行)。监测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应贯彻以下基本原则,即:(1)监测、预警方法要土洋结合,以有效为准;(2)工作队伍要群专结合,以专带群,重大问题靠专,面上的问题靠群;(3)管理 决策要技政结合,技术上负责搞好灾情、险情判断,行政上负责工程系统运行的组织实施。 1 前言 2 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 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不同类型的滑坡,所采用的监测技术方法各不相同。就监测内容来说,常分为: (1)位移监测 (2)应力应变监测 (3)地下水动态监测 (4)地表水动态监测 (5)地声监测 (6)放射元素监测 (7)环境因素监测 (8)宏观现象监测等。 地面变形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1.3需求描述 (4) 第二章总体架构 (5) 2.1系统架构 (5) 2.2预警发布 (6) 2.2.1发布权限 (6) 2.2.2预警发布内容 (6) 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 2.3预警发布方式 (7) 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 第三章详细实现 (8) 3.1概述 (8) 3.2系统架构 (8) 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 3.3.1中心监控平台 (12) 3.3.2前端采集设备 (13) 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 3.4.1预警中心系统 (16) 3.4.2预警终端 (17) 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 3.4.4预警组网方式 (18) 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 3.5LED发布系统 (23) 第四章总结 (26)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地质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方法是既要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工程防治标准,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预防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治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1.2 建设目标 完整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同时具备:水雨情监测系统、LED灾情发布系统、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水雨情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现场的地质数据,气候数据等,为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数据依据,并由LED灾情发布系统和无线预警广播系统进行预警发布。当地质灾害发生时,系统能有效地发布预警信号,提示当地民众及时防范或撤离。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展望.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展望 季伟峰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对地质灾害体的监测十分必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当前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方法及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指出了地质灾害监测工程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我国在本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应用,展望 自然地质环境和人为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两大主要原因。在最近的20多年时间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与用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植被的破坏严重,使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在全国许多地区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灾害发生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形式及危害 1.1 地质灾害及常见形式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作用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和工程建设可能构成危害的各种特有的自然环境灾害的总称。 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主要有6种,它们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简称为崩、滑、流、塌、裂、沉。 1.2 三峡库区的主要地质灾害 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它的建设对库区的自然环境也带来一定的直接或潜在影响。三峡工程的一期蓄水、二期蓄水和新城镇的建设已经给库区带来了不少地质灾害问题。在淹没区的新城镇建设中,由于在选址时考虑地质环境因素不够,使有些新城镇从建设一开始就与地质灾害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表现形式为人为高切坡和深基坑诱发的滑坡和崩塌。湖北的巴东、秭归,重庆的巫山、奉节、云阳、万县等地在新城镇的建设中都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如何趋利避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1.3 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地质灾害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幅源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千姿百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均存在着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每年都要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被定为国际减灾10年的主要灾种,由于这些灾害具有潜在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来势凶猛,常造成断道、断航、构筑物损毁、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我国,每年丧生地质灾害的总人数达800~1000人,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 1.4地质灾害监测的特点 (1)滑坡等变形体分布通常较为分散,成因机制复杂,开展监测工作前,需有一定前期地质环境勘察、研究工作基础。 (2)地质灾害体大多位于交通、通讯十分不便地区,电源接入也很困难。 (3)目前大多数监测以手动为主,数据汇交速度相对较慢,人工劳务成本较高。 (4)与大坝、桥梁、隧道等固定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监测相比,地质灾害监测具有开放的监测边界,条件复杂,自动化监测和遥测等监测手段、监测仪器的选择、固定安装、运行等须注意仪器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性能,保证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的必要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测根据工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长期稳定性监测,目前一般简单地统称为监测。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经常发现,除经济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项目概况 工程区位于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左岸,最高中山地形,构造剥蚀地貌,最高点为后缘二蛮山,高程1063.4米,最低处为瀑布沟电站库区正常蓄水水面,高程为850米。850m~960m呈陡缓交替的山地斜坡地貌,其中高程为920米~960米为平缓台地,是集镇所在地,地貌坡度8°~10°;高程960米以上为山势陡峭的中山地貌。2010年7月27日凌晨5时许,因持续强降雨加上暴晴,后背山突发滑坡,造成万工集镇91户房屋受损、1人失踪、1500人被迫连夜转移。为了避免山体再次滑坡,采取监测、防治等措施。 万工集镇边坡变形监测系统概况 基坑监测点布置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 监控要求。 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 影响。 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4.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5.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 一、当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2.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 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3.巡视检查的记录; 4.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 5.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6.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 及建议; 7.其他相关说明。 二、阶段性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该监测期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2.该监测期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3.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4.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5.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三、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工程概况; 2.监测依据; 3.监测项目;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 〖论文天地〗 文天地〗 050 ESOURCES R 机理奠定了基础;对地观测的遥感器目前的连接等GPS技术大大改进了滑坡、泥石流已涉及从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到超长等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定位工作。目前,质灾害遥波的各个波段。其中,可见光一红外波段美国和俄罗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统,其提信息获取间的波谱分辨率已达纳米级。供数据的差分精度可达毫米级。我国的三、基础地理框架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成像光谱仪技术已获得了重问题大突破,如美国在上世纪90 年代发展研 1/100 万比例尺的全国数字地图已进入 (1) 制的地球观测系统(EOS),为直接监测 Internet, 1/25 万全国数字地图也已完 和区分地物提供了可能性。在空间分辨在地质灾成,部份重点地区的1 /5 万基础 1/1 万率上,利用了长达20 年之久的美国 TM 的数字地图制作工作也初具规模。这些技术比较图像(30m)和法国 SPOT卫星图像(10m) 基础数据对实现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新调查中难已被近年来发射的米级甚至分米级卫星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遥感图像处理 (2) 图像所取代,美国 ONOS、andsat—7 IKL是一项方兴未艾的工作。目前,除功能相的实时卫星,俄罗斯的 SPN—two 卫星,加拿大 I强大的 PCI、ERDAS 等软件可进行数字信息源价的 Radar SAR卫星,印度的 IERS 卫星等图像的校正、数据变换、增强、合成及镶 的遥感调空间分辨率均达米级,我国 1999 年成功嵌外,全球最新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 N- 发射的 CBERS—1 地球资源卫星的空间 VI 还具有较好的像元光谱测量、分析、局限于重分辨率也达 19.5m。特别是,目前国内外分类及矢量化功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管理办法.

马尔康金鑫矿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作用,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金鑫矿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是指由金鑫矿业确定的在每年汛期中负责对某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记录和预警、预报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按照现已实行建卡管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原则上每个点设置一人。其中对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较大级、重大级、特大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可根据情况每个点设置两人。新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上述原则及时补充设置。 第四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设置,由安全环保部及施工队所负责落实。 第五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居住在受该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威胁的安全负责人; (二、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组织施工人员转移避险; (三、有高度责任心和领导能力; (四、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能够适应地质灾害定时巡查、监测和记录工作需要。 第六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在每年汛期中,对所负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定点监测,定时巡查,做好记录;

(二、定时向矿部和施工负责人报告监测、巡查和记录情况; (三、负责向受该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施工区域下发的其它有关宣传资料,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 (四、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险情时,及时发出规定的报警信号,协助矿山将施工人员转移避险。 第七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设置,要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保持相对固定。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可连续使用;对不适应工作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更换。 第八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在工作中所必备的钢尺、记录本、雨具、手电、报警工具等,由施工队发放。 第九条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施工队必须将该年度所落实的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名单上报,汛期中新增加设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施工队要及时将情况上报。 第十条施工队必须加强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管理,认真发挥好监测人员的作用。要把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到位情况、履职情况作为地质灾害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督促和检查。 第十一条施工队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般应每年培训一次,培训工作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 (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 (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记录方法;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

目录 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 2.3监测依据 (3) 2.4系统技术指标 (4) 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5) 2.1 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5) 2.2 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6) 2.3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8) 2.3.1 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8) 2.3.2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24) 2.3.3 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28) 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30) 2.3.5 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36) 2.3.6土压力计 (39) 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43) 2.3.8气象监测站 (44)

2.4北斗传输 (45) 第三章、软件介绍 (46) 第四章、服务体系 (49) 4.1 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49) 4.2 技术培训 (50) 4.3 技术服务 (51)

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 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 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监测滑坡体地表形变区的位移变化动态,内部位移变化的动态和滑坡体内部水位变化动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预报; 5)对比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预测地表形变区域变形的趋势,指导场地规划建设。 6)及时反应出地表形变区的安全情况,为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本监测系统的作用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用于结构损伤和状态评估,满足位移监测的需要,同时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工作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 研究进展 (3) 1.3 设计原则和目标 (4) 1.4 预警平台优势 (4) 第二章数据类型及处理 (4) 2.1 传感器安装原则和目的 (4) 2.2 地表变形监测 (5) 2.3 深部变形监测 (6) 2.4 土壤水分监测 (7) 2.5 地下水水位、孔压监测 (9) 2.6 数据中心 (9) 第三章预警平台 (10) 3.1 预警平台基本介绍 (10) 3.2 预警平台层次一 (11) 3.1.1 阀值预警 (11)

3.1.2 回归分析预警 (12) 3.2 预警平台层次二 (13) 3.2.1 模糊数学预警 (13) 3.2.2 灰色理论预警 (14) 3.2.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警 (15) 3.3预警平台层次三 (15) 3.3.1 力学方法预警 (15) 3.3.2 概率模型预警 (17) 3.3.3 “3S”技术预警 (17) 第四章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机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我国所处的构造带交汇部位以及复杂的气候系统,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分布范围较广,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矿山地质灾害和土地荒漠

化等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0亿人民币之多,而且造成了大量的居民伤亡,由于地质环境的恶化而引发或加重的其他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 地质体是地质环境的主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均依附于这一载体。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质量较低的表现,它的频繁发生不仅仅显示了自然地质环境的脆弱性,而且还反映了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之间矛盾的激化。地质灾害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随着人类活动规模与强度的增大,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干预地球表层的自然过程,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不仅使建筑物受到破坏,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2 研究进展 由于地质灾害及其自身突发性和危害性不断地给我国蓬勃向上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促使国家开始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深入研究并开展我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损失,维护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发现,以往的监测手段和预报预警方法仅仅停留在地质灾害学等少数学科门类。监测手段过于单一,缺乏集成化的数据库,以及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预报预警方法也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往往呈现出滞后性和不准确性。促使地质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通过多个方面,多种手段才能最大程度上做好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精心整理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 1 2、专项业务;05、企事 3 4 5 6 7 8 9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一、立项依据 1、立项依据 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8%,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的威胁极其严重。 科学有效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指出:以邓小平理论和 年 以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类型为主。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预警,河北省在各市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100多处的基础上,又确定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287处,其中泥石流灾害隐患91处、崩塌灾害隐患32处、滑坡灾害隐患62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49处、地裂缝11处、不稳定斜坡39处、其他3处。其中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秦皇岛等地区的山麓地带,基本与多年暴雨中心位置相一致;崩塌、滑坡灾害绝大部分是人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治理技术

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治理技术 【2008-05-16 来源:地调局科外部】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监测地质灾害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包括形变、地球物理场、化学场等)和诱发因素动态信息。最大程度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破坏信息和时

间域的连续变形破坏信息,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灾害体的变形特征,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施工安全监测,保障施工安全;防治工程效果监测;对不宜处理或十分危险的灾害体,监测其动态,及时报警,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技术方法 所谓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专业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对地质灾害变形动态进行监

测、分析和预测预报等一系列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 1、崩塌、滑坡监测技术方法 1)地表变形监测 ①地表相对位移监测 主要方法有机械测缝法、伸缩计法、遥测式位移计监测法和地表倾斜监测法。 ②地表绝对位移监测 主要方法有大地形变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激光微小位移测量法、地表位移GPS测量法、激光扫描法、遥感(RS)测量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法。 2)深部位移监测 主要方法有测缝法、钻孔倾斜测量法和钻孔位

移计监测法。 3)地下水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法为地下水位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水质监测法。 4)相关因素监测 主要方法有地声监测法、应力监测法、应变监测法、放射性气体测量法和气象监测法(雨量计、融雪计、湿度计和气温计)。 2、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泥石流监测方法主要有地声监测法、龙头高度监测法、泥位监测法、倾斜仪棒监测法、流速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降雨量监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