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水利工程复杂动边界水流精细模拟理论与方法

推荐单位:四川省

推荐单位意见:

我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量的12%。由于水利工程动边界水流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对水利工程领域的许多复杂现象仍然缺乏认识,严重制约了工程问题的解决。林鹏智、许唯临教授牵头的“水利工程复杂动边界水流精细模拟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基本理论、数值算法和仿真平台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对两种性质、两种尺度复杂动边界水流的精细模拟,取得了具有开创性的成果。该研究成果丰富了水力学理论,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为小浪底、向家坝等一系列国家级水利水电战略工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

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许多国际同行对本成果进行了跟踪研究。本领域权威刊物《J. Water,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主编Demirbilek教授和Panchang教授评价成果“对本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面而权威”“涵盖了广泛的工程应用与研究方法”“把本领域看似无序、繁杂的研究内容以一种非常系统、优雅的方式呈现出来”。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Schleiss 评价“将水力学从宏观尺度引入到细观尺度”“处于世界上该领域的前沿”。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Goodwin评价“为全球性的知识做出了贡献,为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模式”。

经审查,推荐材料真实有效,栏目填写符合要求。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复杂动边界是水利工程中水流运动的突出特点,其精细模拟对于水利工程安全、水灾害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本学科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水利工程中的动边界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固体动边界和水气界面动边界,从尺度上可以分为宏观与细观尺度(气泡、水滴尺度)动边界。该项目通过对基本理论、数值算法和仿真平台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对上述两种性质、两种尺度复杂动边界水流的精细模拟,取得了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并在水利工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发现点如下。

1. 发现了动边界水流运动控制机制,建立了动边界水流运动的质量与动量源理论,解决了复杂动边界水流运动统一数学表达的难题。该项目发现了源项在动边界水流中的控制作用规律,在经典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基础上引入质量与动量源项,将不同动边界对水流运动的影响纳入到统一的源项表达式中,结合高阶非线性紊流模型,解决了水利工程复杂动边界水流精细模拟的核心理论难题。

2. 发现了复杂动边界水流精确高效数值求解途径,提出了一整套处理动边

界的数值算法,使水利工程复杂动边界水流模拟的适应能力、求解精度和计算效率显著提高。数值求解方法是精细模拟的第二个关键环节。该项目建立了非惯性坐标下动边界水流模拟的“动力耦合法”、固定网格系统中固体动边界和自由面动边界共同作用下的水流运动模拟的“局部相对静止法”、复杂边界形状模拟的“虚拟边界力法”以及无网格拉格朗日模拟的“改进镜像粒子法”,从而可模拟水利工程中各种复杂动边界水流,并具有模拟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3. 建立了统一的复杂动边界水流数值仿真平台,实现了水利工程中各种复杂动边界水流的精细模拟。数值仿真平台的建立是完成精细模拟的最后一个环节。该项目基于上述统一的数学方程组和一整套数值算法,建立了具有实验室水槽和水池基本功能,但比实验更加高效、成果更加详尽的数值仿真平台。成功地实现了水利工程中各种复杂动边界水流的精细模拟,并在机理研究、工程优化、方案论证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水利工程水流问题的研究手段,有力地支撑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许多国际同行对本成果进行了跟踪研究。本领域权威刊物《J. Water,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主编Demirbilek教授和Panchang教授评价成果“对本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面而权威”“涵盖了广泛的工程应用与研究方法”“把本领域看似无序、繁杂的研究内容以一种非常系统、优雅的方式呈现出来”。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Schleiss 评价“将水力学从宏观尺度引入到细观尺度”“处于世界上该领域的前沿”。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Goodwin评价“为全球性的知识做出了贡献,为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模式”。8篇代表性论著SCI他引394次,单篇最高他引106次。包括Google Scholar、CSCD和CPCI-S在内的他引总次数782次,单篇最高他引209次。成果在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等巨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客观评价:

本项目成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水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中,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同。根据成果整理的专著《Numerical Modeling of Water Waves》(英文版)得到了包括包括本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inginering, ASCE主编在内的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甚至作为多家国际知名大学的波浪理论课程教材。本项目成果的8篇代表性论文(SCI收录)均获得了较高的同行评价,最高单篇引用次数高达207次,8篇代表性论文合计被引657次(Google Scholar结果)。成果也在解决工程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映出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1. 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inginering, ASCE 主编的评价

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inginering, ASCE是本领域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两位主编Demirbilek, Z.和Panchang, V在该期刊上正式发表书评详细介绍了该研究成果:“林鹏智教授的专著《水波的数值模拟》是杰出的贡献.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权威性,几乎涵盖了本领域所涉及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Professor Pengzhi Lin’s recent book Numerical Modeling of Water Waves is, simply stated, a superb contribution. It is comprehensive and authoritative, covering practically the entire

spectrum of modeling applications and methodologies that one encounters in this field)”,“林教授把本领域看似无序、繁杂的研究内容以一种非常系统、优雅的方式呈现(Professor Lin has taken the sometimes chaotic and certainly voluminous bod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ork in this field and presented it in a very systematic and elegant manner)”。(附件“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inginering)主编Demirbilek, Z.和Panchang,V.公开发表的书评”)。

2.论文的他引评价

(1)关于发现点1的评价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水力学最权威刊物《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自发表以来被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广泛引用(共计27 次)。自从论文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各地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后续的追踪研究。如Puleo, Jack A.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对该模型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采用他们设计的实验独立检验了该模型。对比结果使他们确认该模型“是对现有(其他)模型的重大改进”,“可为结构物功能和稳定分析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相关的水动力特性研究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因此,该模型“是一个用于研究结构物周边详细流场的强而有力的工具”。而美国缅因州立大学Zou, Qingping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以该模型为基础,对波浪作用下结构物周边的涡旋产生和耗散进行了详细的研究(《Coastal Engineering》, 2010)。

(2)关于发现点2的评价

Yang, Jianming; Stern, Frederick等在其发表于《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上的论文中评价:“林提出了基于笛卡尔网格的有限差分法来处理带自由面紊流与运动物体……,特别是提出了‘相对静止’技术来处理运动物体对流体的影响。在论文中展示了物体入水等一系列固流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结果。(Lin also developed a finite difference Cartesian grid method for free-surface flows with a moving body……Especially, in [25], a “locally relative stationary”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for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 of body motion. Various water entry/impact problems and other cases were shown in [25].)”(附件“施引文献4”)。

英国Shao, Songdong在其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上的论文中评价该项目“林在基于雷诺时均方程的模型中引入了相对静止的概念,并研究了圆柱入水问题。该固流耦合模型中,固体运动采用拉格朗日法,而固体周围的流体运动采欧拉方法(Lin used the concept of a locally relative stationary in his Reynolds-averaged N–S (RANS) modeling to study the water entry of a circular cylinder with prescribed falling velocity. In the model the solid motion is tracked using a Lagrangian method whereas the fluid motion around the solid body is solved using an Eulerian approach)”(附件“施引文献5”)。

(3)关于发现点3的评价

Akyildiz, Hakan等在其发表于《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的论文中评价:“他们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带隔板水箱三维晃荡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竖直隔板比水平隔板能有效地液体晃荡振幅以及边墙压力。(Liu and Lin studies 3-D liquid sloshing in a tank with baffles using the numerical approach. They showed that the vertical baffl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horizontal baffle in reducing the amplitude and the pressure on the wall. The commercial CFD code has been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liquid sloshing recently. They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附件“施引文献6”)。

Rebouillat, S.和Liksonov, D.在其发表于《Computers & Fluids》上的论文中评价:“内部隔板常用来削减液体晃荡,他们采用的VOF方法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Internal baffles in tanks are also widely used for efficient sloshing wave damping. The volume-of-fluid method appears to be the most widespread.)”(附件“施引文献7”)。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林鹏智

排名:1

行政职务:四川大学水力学国重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四川大学

完成单位:四川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引入高阶非线性涡粘模型,结合传统紊流输运模型建立了高精度自由面紊流数值模型,阐明了非恒定自由面紊流的运动机理;提出了“当地相对静止法”、“多孔介质法”、“虚拟边界力法”等创新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可模拟各类水中结构物与非恒定水流相互作用的多功能通用数值模型平台;

姓名:许唯临

排名:2

行政职务:四川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水力学国重室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四川大学

完成单位:四川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发现了决定空化是否引发空蚀破坏的三大效应;发现了水工水气两相流的气泡卷吸机制和气泡缓冲机制以及水沙两相流的颗粒吸引机制;提出了新型消力池消能方法,并合作完成了消力池细观消能结构研究;合作提出了明渠渐变流速度分布计算方法,发现了溃坝洪水波演进的细观机制等。

姓名:薛米安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河海大学

完成单位:四川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引入非惯性坐标系,建立了可以模拟任意运动箱体内水体晃荡的两相流数值模型,揭示了粘性液体晃荡波的生成、传播、演化机理及与防晃隔板的耦合作用机制。

姓名:刘鑫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河海大学

完成单位:四川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建立了基于不可压光滑粒子水动力学(ISPH)方法的固流耦合数值模型,揭示了运动结构物与水流相互作用机理。

姓名:白立新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完成单位:四川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发现了水工水气两相流的气泡卷吸机制和气泡缓冲机制。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2004年,林鹏智、许唯临共同获得2004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

然科学科)一等奖,“自由面紊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别为第一、第二完成人。

2006年,林鹏智与许唯临合著论文NEWFLUME: a numerical water flume for two-dimensional turbulent free surface flows,被SCI收录引用;

2008年,白立新与许唯临等合著论文A high-speed photographic study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 near rigid boundary,被SCI收录引用;

2011年,薛米安与林鹏智合著论文Numerical study of ring baffle effects on reducing violent liquid sloshing,被SCI收录引用;

2013年,刘鑫与林鹏智等合著论文An improved incompressible SPH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wave-structure interaction,被SCI收录引用。

知情同意证明: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科技部门户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a1491729.html, 2013年01月17日来源: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 推荐专家 1 Z-101-2-01 模空间退化和向量丛的稳定性孙笑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 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2 Z-101-2-02 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及其应用白志东(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3 Z-101-2-03 守恒律组和玻尔兹曼方程的一 些数学理论杨彤(香港城市大学) 周毓麟,李大潜, 石钟慈 4 Z-102-2-01 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 自旋性质理论研究王玉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曹俊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张平(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 数学研究所), 陈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 戴建辉(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5 Z-102-2-02 金笼子与外场下纳米结构转变 的研究 龚新高(复旦大学), 孙得彦(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 研究所), 刘志锋(香港中文大学), 顾晓(复旦大学), 季敏(复旦大学) 教育部 6 Z-102-2-03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 7 Z-102-2-04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 的发现常进(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 文台) 中国科学院 8 Z-103-2-01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 与催化反应研究唐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孙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叶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周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

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奖

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奖 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奖 三等奖(122项) 项目名称:优质水稻生产主要环节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芜湖县农机管理局、南陵县农机管理局 申报部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完成人员:张健美、黄义德、何超波、武立权、岑竹青、江洪银 项目名称:霍山石斛人工繁育、种质优良和产业化技术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申报部门:安徽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林毅、蔡永萍、文汉、聂凡、张鹤英、汪曙 项目名称:优质肉鸡-江淮Ⅰ号配套系的选育 完成单位:安徽江淮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肉种鸡场 申报部门:安徽省农委 完成人员:耿照玉、唐骏、姜润深、杨秀娟、张云芳、屠云洁 项目名称:设施园艺作物安全、高效、轻作业化栽培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贵池高科技农业开发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安徽省农业 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申报部门:安徽省农科院 完成人员:徐义流、高同春、何传龙、张金云、高正辉、梅灏 项目名称:鸡马立克氏病监测技术的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申报部门: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完成人员:张训海、陈溥言、朱鸿飞、卢春、付光玺、王立克 项目名称:皖西农作物危险性病虫草害监控及其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六安市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 申报部门:六安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赵刚、刘培廷、翁良才、汪海洋、卢川平、王名林

项目名称:保护地专用型西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完成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王凤辰、祁家保、苏法、吴义兵、马春林、林茂 项目名称: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中粳皖稻54的选育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 申报部门:阜阳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韩鹏、马广明、李同恩、马同富、吴涛、祝利海 项目名称: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研究完成单位:太和县八里店农技推广服务站、太和县农业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太和县种子公司 申报部门:阜阳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徐淙祥、张磊、李从勇、徐大鹏、李挺、曹军 项目名称:河蚬生态移殖及品质优化技术 完成单位:寿县瓦埠湖经济管理开发区 申报部门:六安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张卫东、张世安、陈殿宏、王延兵、杨超、张世云 项目名称: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引进、选育与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 完成单位:淮北市华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濉溪县农技推广中心 申报部门:淮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宋建华、周军、朱秀芳、张利华、张红艳、吴亚莉 项目名称:万亩外销有机茶基地建设及质量安全体系研究 完成单位:黄山市翡翠绿茶有限公司、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黄山有机茶研究所、泾县翡翠有机茶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 黄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高守清、管亚明、廖万有、周坚、施丰声、王正荣 项目名称:安徽农用大型γ辐射装置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申报部门: 安徽省农科院 完成人员:杨剑波、刘超、李布青、丁增成、赵伟、徐宏青 项目名称:安全优质高效艾草食品生产与加工技术研究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本质安全型低温型催化氧化VOCs成套处理技术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单位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尹树孟(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4均作出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中负责工艺包的详细设计开发,ATEX取证工作;核心专利2项,验收报告1项,附件3,5,16;创新点2中负责多种反应器的设计;核心专利2项,附件8,9;创新点3中负责工艺技术的小试\中试研究;参与催化剂研发及优化工作;核心专利2项,《用于VOCs治理末端的低温催化氧化工艺》,附件2,10,11创新点4中负责了不同耦合工艺的开发;核心专利3项,《安全型低温催化技术在航煤装车挥发气治理中的应用》,附件4,6,7,14) 2.单晓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对创新点3、4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3中参与中试试验研究,提出中试实验平台及流程的改进意见;参与催化剂研发及优化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1项,附件10;论文<纳米银催化剂在安全型低温催化氧化工业装置中的应用>,附件13;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冷凝吸附-安全低温催化氧化等耦合工艺包研发工作,并成功在茂名石化港口分部投入工业试验应用。支撑材料:核心专利3项,附件1,4,6;验收报告1项,附件16.) 3.古才荣(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4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多套低温催化氧化工艺的推广应用及工艺改进;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 4.于辉(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 对创新点1、2、4均作出重要贡献;在创新点1中,负责工艺包PID图纸、设备图纸设计;负责工艺包HAZOP、SIL等安全评价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2个,附件3,5;在创新点2中,负责核心设备的设计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2个,附件8,9; 5. 钟东文(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1中参与了低温催化氧化工艺包中催化床层级配方式的设计,并负责了工业装置现场的安全施工;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 6. 程龙军(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 对创新点3,4作出重大贡献;在创新点3中负责了项目中试试验装置的设计及试验工作,为工业项目的详细设计研发提供了设计依据。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论文<低温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对典型VOCs的治理效果分析>,附件12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青岛海湾集团低温催化氧化项目的工艺包开发应用。支撑材料:核心专利1项,附件 7. 7. 费志雄(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1中负责了开车及操作指南文件开发工作;支撑材料:验收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附件2: 国家自然科学奖 推荐单位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刘淑莹、刘子阳、宋凤瑞、刘志强、吉林省气相离子-分子反应及富勒烯气相离子化学徐文国 通过金属配位作用而实现的一些高选择性合成戴立信、侯雪龙、唐勇、施小新、上海市反应王德坤 李有泉、马启欣、施大宁、张富春、浙江省轨道简并强关联系统的SU(4)理论顾世建香港特别半单李群上的非交换调和分析黄劲松行政区 香港特别金刚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与生长李述汤行政区 朱位秋、黄志龙、雷鹰、应祖光、教育部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杨勇勤 邢定钰、盛利、顾若愚、刘楣、教育部自旋输运和巨磁电阻理论董锦明李小文、朱启疆、朱重光、王锦地、教育部定量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张仁华陈清如、赵跃民、骆振福、韦鲁滨、教育部干法分选和干法筛分理论刘初生沈岩、孔祥银、赵国屏、赵军、卫生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的鉴定张晓海、胡兰靛 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马兰、裴钢、范国煌、向 斌、卫生部依赖中的作用陆林 周宏灏、肖洲生、黄松林、刘昭前、卫生部药物反应差异遗传机理朱冰中国科学解思深、李文治、潘正伟、孙连峰、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结构和物性的研究院周维亚中国科学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蒋锡夔、计

国桢、张劲涛、范伟强、院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史济良中国科学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洪茂椿、吴新涛、曹荣、黄群、院究苏伟平中国科学朱道本、李玉良、严继民、赵忠贤、C60的化学和物理基本问题研究院徐愉中国科学刘汉范、于伟泳、左晓斌、涂伟霞、高分子稳定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催化研究院王远 中国科学行星际扰动传播研究魏奉思、冯学尚、章公亮、颜毅华院 中国科学单孝全、汤鸿霄、王子健、钱易、持久性污染物的环境界面化学与控制技术原理院陈静生中国科学陈心启、郎楷永、吉占和、罗毅波、中国兰科植物研究院朱光华中国科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伴侣活性以及分子王志珍、邹承鲁、蔡晖、姚怡、院伴侣帮助的蛋白质折叠宋九莉 殷鸿福、杨遵仪、盛金章、张克信、专家推荐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陈楚震专家推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基因组测序项目杨焕明、沈岩、傅刚、董伟 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照理论,信号盲分离和主成专家推荐陈天平份(微小成份)分析 刘式墉、杨毅、谢志元、黄劲松、专家推荐新结构有机/聚合物电发光机理和应用研究侯晶莹 硅基低维结构材料的研制物性研究及新型器件陆昉、蒋最敏、王迅、龚大卫、专家推荐制备樊永良 煤燃烧过程中非主量组分的变化行为和氧化亚郑楚光、徐明厚、邱建荣、陆继东、专家推荐氮生成规律的理论描述刘德昌 叶轮机械气动正、反问题的求解与设计优化的研陈乃兴、黄伟光、徐燕骥、张丰显、专家推荐究董明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项目名称 高维图像类脑化语义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 提 名 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名意见 该项目围绕高维图像类脑化语义信息提取展开研究,是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具有重要创新性和理论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 受大脑基于部件的认知过程启发,提出了一套语义可解释鉴别化紧致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达到了认知可解释和特征可鉴别的统一。 受大脑协同思维的启发,提出了基于时空协同和内部协同的图像协同处理架构,显著提升了图像识别的准确率。 受大脑演化认知特性启发,提出了基于演化表达的图像信息描述理论和方法,突破了手工设计描述子的局限。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院士和IEEE/ACM/OSA/SPIE/IAPR/AAAS Fellow等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有力推动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推荐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针对语义丰富的高维图像信号,借鉴和发展脑科学、认知科学的成果,对高维图像进行类脑化处理是减少和消除语义鸿沟重大问题的关键,代表了当前信息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本项目以类脑化处理为手段,建立了语义可解释、协同认知、演化表达三个方面的高维图像语义信息提取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如下科学发现: 1.受大脑基于部件的认知过程启发,提出了同时提取隐藏语义和保持内在流形结构的非负矩阵分解理论框架,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流形正则化稀疏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并应用到高光谱图像处理和恢复中,解决了非负矩阵分解可解释性强但鉴别能力弱的难题。还提出了确定性列矩阵分解子空间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套可解释鉴别化语义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认知可解释和特征可鉴别的统一。 2.受大脑协同思维的启发,提出了图像及视频的协同处理框架:针对视频内容识别,提出了时空拉普拉斯金字塔协同编码机制,能够同时捕获结构信息和运动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误配准问题。针对图像识别,提出了Gabor区域协方差矩阵描述子,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的非线性机理-夏军资料

通过专家推荐申报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的非线性机理 二、专家推荐意见: 推荐专家姓名:崔鹏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职称:研究员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与水土保持学 推荐意见: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过程极其复杂,认清其规律对防洪和水安全十分重要。传统方法多基于线性系统理论,导致径流估算较大误差。以夏军院士领衔的团队通过多年研究与探索,在径流形成与转化的非线性机理方面,做出了有新的发现与创新的成果:(1)发现了径流形成的产流量与土壤湿度、降雨强度和不同下垫面特征参数组合的指数规律,揭示了非线性系统响应函数的水文物理机制,创建了水文时变增益非线性模型(TVGM),解决了径流非线性精准估算的理论难题。(2)发现了非线性水量转化中关键的土壤蒸发与总蒸腾比例,建立了叶面积指数、表层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蒸发/总蒸腾比例之间的函数关系,揭示了径流形成中系统界面过程水分与能量非线性交换机制。(3)创建了流域分布式时变增益非线性模型(DTVGM),揭示了流域径流形成过程与流域下垫面、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响应机制,提出了量化水文模拟不确定性新的方法。该研究8篇代表性论文总他引719次,其中SCI他引579次;2004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获国际水文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国际水文科学奖-V olker奖章”。成果应用到我国江河湖库防洪减灾、水量水质联合调度以及重大调水工程管理,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上世纪著名国际水文学家J.Dooge提出的《水文系统线性理论》提升到水文系统非线性理论新的高度,推动了水文科学基础研究和理论的发展。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壹等奖。 推荐专家姓名:林学钰 工作单位: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内容(2017年度)-中国科协

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内容 ( 2017年度) 项目名称: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的负性效应、影响机理及其防治策略研究推荐单位:中国科协 推荐意见: 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的负性效应、影响机理及防治策略,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对促进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荣获20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本成果属口腔医学领域。伴随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激烈竞争,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复杂强烈。口颌系统作为一个包含牙齿、肌肉、关节、骨骼和神经的整体,其结构功能的稳定与心理状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中紧张时牙关紧咬,恐惧时下颌打颤,压力增加时夜磨牙、关节区域弹响疼痛等现象,都是应激状态下口颌系统反应的典型例子。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一直缺乏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负性影响的系统研究,相关的机理及防治策略更是鲜有报道,极大限制了人们对口颌系统疾病病因学的全面认识和相关诊治方法的实践。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1项课题资助下,自2001年开始着眼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健康的负性影响效应,并针对调控机制、药物对抗以及骨与软骨组织缺损再生修复方法等展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 (1)首次明确提出了口颌系统是心理应激的作用靶点。借助心理应激动物模型,课题组发现心理应激刺激对口颌肌、颞下颌关节、牙周和口腔黏膜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均可产生不同程度负性影响,证实心理因素在咀嚼肌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牙周疾病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率先阐明了心理因素启动或加重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的内在调控机制。在心

理应激的肌-骨/关节效应方面,探明心理应激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递质改变以及中枢和外周中胶质细胞活化分别参与应激致咀嚼肌运动、感觉功能改变;肌功能改变导致颌骨体和颞下颌关节负荷增加,颌骨的骨皮质发生改建,而关节区应力微环境则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完成力学信号转导,引起髁突软骨发生适宜应力作用下的进行性改建,或者过度应力作用下的退行性改变。在心理应激的牙周效应方面,证实心理应激可通过促进炎性因子浸润和抑制bFGF表达影响牙周炎组织修复进程。 (3)提出了药物保护和组织工程技术有效预防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肌-骨/关节负性效应的新策略。发现中药姜黄素可有效逆转应激所致口颌肌病理性改变,并开辟应用牙龈、牙髓、牙周膜和牙槽骨骨髓来源干细胞、组织工程材料PRP/PRF以及基因传递等手段修复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及牙周局部骨组织缺损的方法,同时证实创新性构建的干细胞膜片与PRF膜片的双膜复合体经生物力学微环境优化后可以很好地用于应激所致或加重的髁突软骨及牙周组织实质性缺损修复。 本项目完成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项军队及省级科研项目,此外尚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研。相关结果已发表论文86篇,其中SCI/EI收录31篇,总影响因子98.535,单篇最高引用219次;已培养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28人。主译专著1部,主编专著1部,参编、参译教材和专著8部,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5次,在国际及国内学术大会上报告研究论文30人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 客观评价 1、全军卫生专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意见 “该研究立足于军事心理应激状况下口颌系统的功能异常及对应的诊疗方法,对军队平战时的健康、战斗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既有理论创新,又有临床实用性,对口颌系统疑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军队科技成果鉴定证书》,No.2014331004)。 2、荣获20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本研究项目2016年荣获中华口腔医学会最高奖项——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3、学者评价 3.1课题组发表文章《The combined use of cell sheet fragments of periodontal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光功能共轭聚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应用的基础研究 二、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围绕重大疾病早期、高灵敏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对共轭聚合物的设计、荧光信号放大性能及其生物应用展开了系列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材料,阐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通过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生物识别与传感新方法,率先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高灵敏检测并获得与肿瘤的关联性信息,首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和累积检测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人群结肠癌七种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诊断准确率大于80%;首次构建了可逆抗生素超分子组装体系,提出了共轭聚合物高效抗菌的新策略。该项目研究特色鲜明,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分子基元设计合成、光物理性能与传感机理及其在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该项目研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将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限1页,不超过1200字): 发展重大疾病的早期、高灵敏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对提高国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分子层次上标志物(如DNA和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及诊断,但检测中由于生物探针分子与大多数的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后其光学信号或电子特性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如何理解和认识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分子体系,并将其作为信号传导基元把生物分子结合事件的信息转化为可测量的光信号,这是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正确理解分子材料中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设计发展光学功能化学分子及其光学检测体系是推动该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该项目以共轭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独特的电子共轭结构与光学信号放大特性,建立和发展了快速、简便的生物识别与检测方法,在分子与细胞水平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的高灵敏检测并获得与肿瘤的关联性信息;通过设计高效抗菌新体系,实现了共轭聚合物在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该项目将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离子型共轭聚合物,阐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通过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生物识别与传感

一、广西自然科学奖

一、广西自然科学奖 1、项目的名称:低维功能材料设计及其储氢、生物传感特性研究 2、拟推荐单位:广西教育厅 3、项目简介: 低维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储氢、传感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也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和最有前途的研究内容。由于低维纳米粒子属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内部原子存在有序-无序结构,因此低维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壳层结构,与体相材料的长程有序不同,这导致了低维功能材料出现了一系列的特有的现象和性质。这些特性使得低维功能材料在储氢、传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瞄准储/制氢和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关键科学问题,从低维材料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的调制入手,借助相图与第一性原理设计,系统开展了低维功能材料的创制及其在储氢、传感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本研究工作不仅实现了低维功能材料储能功能的热力学动力学控制、阐明了其构效关系,丰富了相关基础数据,而且为探索开发新型低维功能材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科学发现一:创新性提出了在MOFs材料上复合氢溢流催化剂,通过掺杂氢溢流催化剂并在催化剂和多孔金属有机化合物间构造碳桥,有效地实现氢气分子在活性金属原子上的解离,并通过碳桥实现了氢原子向多孔金属有机化合物孔内部及表面的溢流扩散和吸附,从而提高了MOFs在温和条件下的吸放氢水平,阐明了储氢机理,为开展MOFs常温储氢性能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首次合成了高热稳定性的纳米级的Al基MOFs材料,发现Al-MOFs具有优良的气体吸附性能,对CO2 优良的选择性吸附,对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开展新型高热稳定性MOFs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合成了新型氨基修饰孔道MOFs材料(CAU-1),并从理论计算的角度指出氨基修饰孔道MOFs材料的气体吸附机理(代表作1,2,6,7) 科学发现二:采用碳纳米材料构建了纳米生物相容电极界面,显著提高了生物分子和细菌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速率,将葡萄糖的检测范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发展了碳纳米生物传感的研究方法。采用铂、金纳米粒子和氧化物诱导生物分子和电子之间的电子传递,实现了生物分子和电极之间的快速电子传递,为发展新型生物传感和生物燃料电池提供了技术支撑。创新性地采用导电聚合物修饰的电极诱导生物分子和电子之间的电子传递,实现了细菌和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为生物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代表作3,8)。 科学发现三:基于相图与理论计算系统地开展了LaNi5和Mg基合金的储氢性能研究,为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 张宏福:西北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 杨经绥:南京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 李献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化学、中科院院士 提名意见: [张宏福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如何运行是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的水由于其显著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效应,是探索地球内部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切入口。该项目选择中国东部的深源壳幔样品,围绕典型矿物含水性开展了系统化的野外和实验室工作。经十余年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为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以及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还首次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其含量明显高于下覆岩石圈地幔,这极大改变了干态下地壳的传统认识,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垂向差异造成壳幔界面附近流变强度

的变化,影响深部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对深俯冲榴辉岩的研究发现了石榴石具有极高水含量及其高度不均一的分布特征,意味着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中石榴石和绿辉石都能将大量水携至地球内部,同时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能力非常有限。该项目关于名义上无水矿物含水性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特色性和原创性的工作,是国际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这些成果对于深刻认识我国东部的深部过程和大陆动力学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这是基于我国地质的实际背景、解决了我国东部大陆壳幔作用过程中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的重要工作。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经绥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水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夏群科教授等人根据国际上相关研究进展和中国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名义上无水矿物为对象,围绕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深源样品,系统开展了以“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为主题的综合研究。这些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1)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高水含量确定了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而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特征为认识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参考;2)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水含量明显高于下伏岩石圈地幔。下地壳含水性的发现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面向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的驾驶行为形成理论与方法研究 二、提名单位:北京市 三、提名单位意见: 减少交通事故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该项目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的内在耦合结构与固有演变规律,取得三项重要科学发现:1)驾驶行为形成机理;2)人车单元微观险态行为解析;3)人车路系统风险控制。 该项目的8篇代表性论著他引273次,其中中文他引50次,有4篇论文曾进入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进入ESI前0.1%高被引论文,第一完成人自2015至2019年连续五年在通用工程学科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发起人和会议主席连续主办了10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特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在极端危险环境下车辆行驶自主控制中得到应用,开拓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研究方向,对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效能、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推动作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不超过1页): 减少交通事故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其核心是从车辆行驶本质安全化层次上,辨识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内在耦合结构与固有演变规律。该项目围绕驾驶行为形成机理、人车单元微观险态行为解析、人车路系统风险控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和科学发现如下: 1 提出了驾驶可信性概念并定义其是可靠性、安全性和差错恢复能力的集合式综合测度,从理论层次上阐明了驾驶失误的不可避免性特征;构建了智能交通信息网络环境下数字驾驶行为模式,推导出数字驾驶的综合感知、合作决策、协调控制的表达算法,确定出面向舒适性的生态人机界面功能分配基准; 2 对人车单元微观行为形成进行了规则化、模型化的定量描述,界定出驾驶险态行为特征参数,研究了人车单元在跟随、换道、遭遇行人等态势下的纵横向微观运动规律,构建了考虑不同驾驶特征的车辆安全接近模型,成功地识别出驾驶人在车辆行驶中的跟随动作滞后、跟驰速度波动以及操作时距受心理因素影响的扰动现象; 3 依据人车路系统不良征兆和系统行为信息流传递过程,提出多类型事变的模糊信息量算法,创建了复杂人机环境系统事变树模型及分析方法,用于定量解析系统行为风险演变的随机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解决了事故致因机理的动态辨识与微观不良要素的预先性控制难题。 该项目的8篇代表性论著他引276次,其中中文他引50次,有4篇论文曾进入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进入ESI前0.1%高被引论文,226次SCI他引论文来自中、美、英、德、日、法、澳等31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中国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宇航中心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如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Klette Reinhard教授认为“王等的研究辨识出驾驶人的多规则决策机理,揭示了跟随情景下驾驶行为的加速和减速变化规律,这一研究突显了模糊逻辑对驾驶行为建模的有效性"。该项目相继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教育部自然科学奖、KSCE-Springer奖和Springer Nature中国新发展奖。第一完成人自2015至2019年连续五年在通用工程学科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发起人和会议主席连续主办了10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在特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在极端危险环境下车辆行驶自主控制中得到应用,开拓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研究方向,对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效能、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奖学金公示名单

附件: 中国政法大学2017—2018学年 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 法学院(23人) 硕士(9人) 2016级(7人) 金鲁铭王柳于昊文亚雄冯鹏一董亚威吴国邦 2017级(2人) 张佳琪吴希阳 博士(6人) 2016级(5人) 童海浩杨扬周敬敏宋烁戴昕琦 2017级(1人) 陈悦 法学实验班(8人) 2017级(4人) 陈东辉时武涛马鑫鑫李鑫 2018级(4人) 温颂恒孙幸娟李真睿王睿康 民商经济法学院(24人) 硕士(17人) 2016级(8人) 王英州朱溁潘郎峰王佳敏盛盛王佳倡赵若汀赵石诚

2017级(9人) 赵峰邓敏胡翔洲曾晓梅张怀文陈雨萌周征宇韩萍倪淑萍 博士(7人) 2016级(5人) 李丹龙汪源郝俊淇施小雪郁舜 2017级(2人) 黄军王约然 国际法学院(8人) 硕士(5人) 2016级(3人) 刘炜关琳琳胡启良 2017级(2人) 王宏喆杨育晗 博士(3人) 2016级(3人) 祁壮魏求月鲁洋 刑事司法学院(15人) 硕士(10人) 2016级(5人) 刘佳加卫婷毕琳沈奕含马龙 2017级(5人) 孙振宇蓝子良赵常成王逍奕相羽 博士(5人) 2016级(2人)

兰哲郭笑 2017级(3人) 谢澍邵俊吴尚聪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9人)硕士(6人) 2016级(4人) 宿金梦常冰秦兆凯黄棣 2017级(1人) 胡冲 MPA(1人) 2017级(1人) 冯子恺 博士(3人) 2016级(3人) 何炜王法强李益斌 商学院(8人) 硕士(3人) 2016级(2人) 宋金国李天驰 2017级(1人) 王振齐 博士(1人) 2016级(1人) 魏家齐 MBA(4人)

推荐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

推荐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 项目名称:Bc介子物理及双重味重子产生的研究(理论)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张肇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陈裕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吴兴刚(重庆大学)、 王国利(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建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学科评审组:物理与天文学科 专家提名意见 提名专家: 蔡荣根、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 提名意见: ‘Bc介子物理及双重味重子产生研究(理论)’项目组在粒子物理理论上取得的创新成果,包括:i).指出了‘单举过程’是最有利产生双重味Bc介子和双重味重子的机制;利用QCD理论可信地计算出了它们的产生截面,展示了运用QCD正确计算双重味强子碎裂函数方法;ii).应用推广的瞬时BS方程等系统地计算了Bc介子主要衰变道的分支比,寿命和衰变常数等,总结出了在高能强子对撞机上利用顶点探测器观测末态含J/psi粒子过程发现Bc介子的建议等;iii).采用多方理论技巧,所完成的模拟Bc介子和双重味重子产生的蒙特卡洛程序BCVEGPY和GENXICC效率高、实用,为高能实验组开展相关研究解决了难题,被广泛采用。iv).找到了能够良好处理有相对论大反冲的束缚态间衰变的反冲效应的方法,并应用到计算双重味介子和重子的衰变。 项目组上述的创新成果是对强子物理,QCD和电-弱等理论的重要发展,有重要意义,并开起了国际上计算Bc介子、重夸克偶素和双重味重子(其中双粲重子最轻)及其激发态的产生及其碎裂函数的理论研究热潮;促使CDF实验组1998年首次观测到Bc介子,LHCb实验组2017年发现首个双重味重子(双粲重子)等。项目组8篇代表性论文至今已被SCI他引了519次;项目组被公认为理论上研究双重味强子的专家,应邀撰写总结性轮文和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因此本人提名项目组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部

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Z-101-2-01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中若干重要问题研究汤家豪香港特别行政区 2.Z-102-2-01统一描述平衡与非平衡体系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周光召、苏肇冰、郝柏林、于渌中国科学院 3.Z-102-2-02利用引力透镜效应研究宇宙中的物质分布武向平中国科学院 4.Z-103-2-01石杉碱的化学与药理研究唐希灿、白东鲁、朱大元、嵇汝运、刘嘉森专家推荐 5.Z-103-2-02碳-碳重键新的合成方法学研究沈延昌、忻元康、郑建华、岑文表、黄耀曾上海市 6.Z-103-2-03原子簇的结构、化学键和结构规则唐敖庆、李前树教育部 7.Z-104-2-01辽西中生代华夏鸟类群和孔子鸟类群及鸟类的早期演化侯连海、周忠和、金帆、张江永、顾玉才中国科学院 8.Z-104-2-02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十五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刘东生、汪品先、刘嘉麒、孙湘君、安芷生中国科学院 9.Z-104-2-03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深部结构和构造研究赵文津、徐中信、熊嘉育、陈乐寿、蒋忠惕国土资源部 10.Z-105-2-01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颜济、杨俊良、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四川省 11.Z-105-2-02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郑光美、张正旺、张雁云、宋杰、刘彦教育部 12.Z-106-2-01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陈赛娟、张亭栋、陈竺、陈国强、王振义卫生部 13.Z-106-2-02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的克隆和遗传疾病家系的收集夏家辉、唐北沙、夏昆、潘乾、戴和平湖南省 14.Z-106-2-03尿激酶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朱德煦、刘建宁、华子春、孙自勇、陈于红教育部 15.Z-108-2-01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及计算设计研究朱嘉麟、顾秉林、段文晖、倪

自然科学奖公示

自然科学奖公示: 项目名称 限域增强的配位不饱和界面催化 提 名 者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提名意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研究团队,在过去近二十年中针对能源化学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特别是碳资源优化利用相关催化过程中一直未能突破的产物选择性调控问题,从纳米体系的结构特征和基本原理出发,以配位不饱和活性中心催化为基础,提出界面限域催化的概念,设计研制了金属氧化物界面稳定的单层氧化亚铁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实现室温条件下100%选择性去除氢气中微量CO,成功解决了H2-O2燃料电池中CO毒化铂催化剂的问题。近期,该团队进一步拓展界面限域催化原理,设计了复合氧化物界面(ZnO/CrO x)稳定的配位不饱和活性中心,与具有择形作用的分子筛耦合,创制了高选择性制备高值化学品的OX-ZEO催化剂,实现煤基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该发现颠覆了统治煤化工领域九十多年的传统Fischer-Tropsch过程(F-T),被同行誉为煤化工领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进展。该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独立完成,创新性突出,成绩显著,国际影响卓越。研究成果发挥了“顶天立地”作用,即有面向国民经济重大需求的源头科学创新,又有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生产力的突出贡献。 提名该项目为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控制化学化工过程效率的催化化学涉及到能源、材料、环境、制药等工业过程,贡献了20%以上的世界GDP。150多年来,催化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建立并完善了像“表面吸附”、“活化能调控”、“表面活性中心”等基础概念。然而对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形成和稳定机制,反应选择性控制以及催化过程中的协同耦合原理的认识长期停滞,这大大制约了催化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新催化材料的创制。本成果以配位不饱和活性中心催化为基础,采用高精度表面研究技术,并借助同步辐射光源等先进手段,从原子层面上阐明了表面配位不饱和亚铁活性中心的生成机理,以及源于价电子转移和界面限域效应对活性中心的增强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制出单层FeO纳米岛修饰的铂催化剂,实现了室温条件下氢气中微量CO的100%去除,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的H2-O2燃料电池(PEMFC)中微量CO 杂质导致铂催化剂中毒并失活的难题(Science,2010)。在大量实验数据分析和理论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界面限域催化新概念,并逐步从界面的“狭义限域催化”拓展到有普适性的“广义限域催化”(Acc. Chem. Res. 2013)。这一研究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被授予德国催化协会杰出成就奖(Alwin Mittasch奖)。依据这一概念,进一步设计并成功制备出稳定配位不饱和活性中心的复合氧化物界面(ZnO/CrO x),实现了温和条件下CO分子的定向活化和高效歧化(2CO C + CO2),与具有择形选择性的微孔分子筛偶合,成功创制了CO 加氢定向偶联高选择性制备高值化学品的OX-ZEO催化剂。系列催化剂成功用于煤基合成气(CO/H2)的直接转化,低碳烯烃(C2=-C4=)选择性达到80%(Science,2016)。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由德国科学家发明的统治煤化工领域九十多年的传统Fischer-Tropsch过程(F-T),开创了煤化工技术向高定向、低水耗(过程中消除了水循环)发展的新时代,被同行誉为煤化工领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进展;该过程已经圆满完成实验室模式试验。

《扬州大学自然科学类科研奖励办法(试行)》2017年

扬州大学文件 扬大科技〔2017〕18号 关于印发《扬州大学自然科学类科研奖励 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大学自然科学类科研奖励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扬州大学 2017年8月11日

扬州大学自然科学类科研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积极争取高级别项目和高水平成果,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和科研实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科研项目、科研论文、学术论著、获奖成果、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及团队立项等。 第三条本办法奖励的对象原则上是以扬州大学为承担(完成)单位的项目或成果。 第二章科研项目立项奖励 第四条以扬州大学为第一承担(牵头)单位,本校职工为第一承担人(负责人)的国家级项目(课题),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 1.国家级项目A类: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大项目)等,每项奖励12万元。 2.国家级项目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在200万元以上的各类国家基金项目(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 (1)主要指: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下设课题、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集成)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

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及其它重点专项项目下设课题(负责人个人所得经费在150万元以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50万元以上)等,每项奖励8万元。 3.国家级项目C类: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期为4年)、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在2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各类国家基金项目(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项目下设的一级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下设课题(负责人个人所得经费在150万元以下80万元以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50万以下)、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每项奖励4万元。 4.国家级项目D类: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期为2年)、资助强度在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各类国家基金项目(合作交流和会议培训类项目除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下设课题(负责人个人所得经费在80万元以下)、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每项奖励2万元。 5.国家级项目E类:天元基金、理论物理专项基金和应急管理等小额资助项目、合作交流和会议培训类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下设子课题(承担人个人所得经费在50万元以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下设课题的子课题(承担人个人所得经费在50万元以上)、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等,每项奖励0.5万元。 同一项目中同一人符合多个奖励条件的,按就高原则奖励。 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参照国家级项目B类奖励,担任岗位科学家参照国家级项目C类奖励(一个任职期限只奖一次)。 第五条因工作调动等原因,立项当年项目承担单位由外单 (2)主要指: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下设课题、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集成)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水利工程复杂动边界水流精细模拟理论与方法 推荐单位:四川省 推荐单位意见: 我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量的12%。由于水利工程动边界水流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对水利工程领域的许多复杂现象仍然缺乏认识,严重制约了工程问题的解决。林鹏智、许唯临教授牵头的“水利工程复杂动边界水流精细模拟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基本理论、数值算法和仿真平台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对两种性质、两种尺度复杂动边界水流的精细模拟,取得了具有开创性的成果。该研究成果丰富了水力学理论,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为小浪底、向家坝等一系列国家级水利水电战略工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 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许多国际同行对本成果进行了跟踪研究。本领域权威刊物《J. Water,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主编Demirbilek教授和Panchang教授评价成果“对本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面而权威”“涵盖了广泛的工程应用与研究方法”“把本领域看似无序、繁杂的研究内容以一种非常系统、优雅的方式呈现出来”。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Schleiss 评价“将水力学从宏观尺度引入到细观尺度”“处于世界上该领域的前沿”。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Goodwin评价“为全球性的知识做出了贡献,为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模式”。 经审查,推荐材料真实有效,栏目填写符合要求。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复杂动边界是水利工程中水流运动的突出特点,其精细模拟对于水利工程安全、水灾害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本学科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水利工程中的动边界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固体动边界和水气界面动边界,从尺度上可以分为宏观与细观尺度(气泡、水滴尺度)动边界。该项目通过对基本理论、数值算法和仿真平台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实现了对上述两种性质、两种尺度复杂动边界水流的精细模拟,取得了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并在水利工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发现点如下。 1. 发现了动边界水流运动控制机制,建立了动边界水流运动的质量与动量源理论,解决了复杂动边界水流运动统一数学表达的难题。该项目发现了源项在动边界水流中的控制作用规律,在经典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基础上引入质量与动量源项,将不同动边界对水流运动的影响纳入到统一的源项表达式中,结合高阶非线性紊流模型,解决了水利工程复杂动边界水流精细模拟的核心理论难题。 2. 发现了复杂动边界水流精确高效数值求解途径,提出了一整套处理动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