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膜技术在电厂中水回用系统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电厂中水回用系统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电厂中水回用系统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电厂中水回用系统中的应用

发电厂新技术应用

发电厂新技术应用 【摘要】新技术应用在消除热电锅炉排出烟气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汽轮机组凝汽器结垢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机组的发电量和设备运转率,减少了检修费用和降低了发电成本。 【关键词】超声波除垢;红外辐射;差动式簿膜微音器;尘过滤器 1.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在热电锅炉的应用 CO分析仪是利用物体产生红外辐射的特性,实现自动检测的。在物理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光及无线电等都是电磁波,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波长(或频率)的不同而已。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波的范畴,它的波长一般在0.76-6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而红外区通常又可分为近红外(0.73~1.5μm)、中红外(1.5-l0μm)和远红外(10μm以上),在300μm以上的区域又称为“亚毫米波”。近年来,红外辐射技术已成为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 1.1红外辐射的产生及其性质 红外辐射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和气体)内部分子的转动及振动而产生的。这类振动过程是物体受热而引起的,只有在绝对零度(-273.16℃)时,一切物体的分子才会停止运动。所以在绝对零度时,没有一种物体会发射红外线。换言之,在一般的常温下,所有的物体都是红外辐射的发射源。例如火焰、轴承、汽车、飞机、动植物甚至人体等都是红外辐射源。红外线和所有的电磁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及吸收等性质,但它的特点是热效应非常大,红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108m/s,而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它产生衰减。 气体对红外辐射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例如大气(含水蒸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它对波长为1~5μm,8~14μm之间的红外线是比较透明的,对其他波长的透明度就差了。而介质的不均匀,晶体材料的不纯洁,有杂质或悬浮小颗粒等,都会引起对红外辐射的散射。 为了能够更好的消除锅炉排出烟气对空气的影响和起到良好的环保作用。电厂#2锅炉安装了CO分析系统,分析锅炉尾部烟道处的烟气CO含量。 1.2 CO分析系统的组成 CO系统机柜由样气预处理系统、分析仪器、校准系统组成。由以下设备组成:QGS-08D型红外线气体分析器、N9KPE型抽气泵、压缩机冷却除水器、尘过滤器、取样探头等设备。采用日本公司生产的PLC作为核心控制,在PLC控制相应部件的作用下,对系统两处采样点进行自动采样、自动反吹、自动排水等

膜技术在分离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分离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1.前言 在环保、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要求,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一直是重要的工艺。从工业废气中脱除二氧化碳,可以减少燃烧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在天然气净化过程,脱除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可以提高天然气热值,同时减少输送管道的腐蚀。 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工艺主要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吸附法和膜法。化学吸收法是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最成熟的工艺,常用的吸收剂一般是有机胺类的水溶液。化学吸收法适用于处理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的情况,但化学吸收法中吸收剂再生需要消耗大量的外界供热,同时常用的胺类吸收剂存在设备腐蚀问题,针对化学吸收法存在的缺陷,膜技术具有装置简单紧凑、能耗低、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等优点,研究人员已在积极研究用膜技术脱除CO2。 2.膜分离CO2技术 对于能够有效分离捕集CO2的膜材料,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即:1)高CO2渗透性;2)高选择性;3)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4)抗塑化;5)抗老化;6)材料价格便宜;7)材料易加工。目前仅有少数膜材料其选择性很高,而且通常高选择性膜材料其渗透性低。目前研究CO2分离的膜材料主要为聚酰亚胺膜、载体促进传递膜、混合基质膜、碳分子筛膜、PEO (聚环氧乙烷)膜和中空纤维膜。 2.1聚酰亚胺膜 聚酰亚胺膜是研究最广泛的膜材料,因为其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高CO2渗透性、便于成膜。一些聚酰亚胺特别是耦合六氟二酐(6FDA)基团的聚酰亚胺具有高的CO2溶解性和选择性。这主要是因为-CF3基团增加了分子链的刚度,增大链段转动的空间位阻,降低分子链间堆积密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气体的渗透性。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增强聚酰亚胺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方面的研究,尤其关注通过改变聚酰亚胺结构来增强扩散系数的研究。图1为聚酰亚胺膜与其他膜材料分离CO2/CH4的性能比较,可以看出一般膜材料的选择性高时其渗透性低,聚酰亚胺膜的分离性能远胜于其他膜材料。另一种引起相当多研究的聚酰亚胺是商业聚酰亚胺,Matrimid5218。Matrimid通过溴化改性,能够显著增加CO2和N2的渗透性,而只稍微降低CO2/N2的选择性。 图1.聚酰亚胺膜与其他膜材料对CO2/CH4分离性能比较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班级:动本0719 学号:0742021934 姓名:高晓刚

空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许多城市及地区相继出现生产与生活用水日益紧张的局面,水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内蒙古、山西等北方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基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为大火力发电厂提供充足的燃料,同时又是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在这种状况下,直接空冷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地区“富煤缺水”的难题。 1.1湿式冷却方式 湿式冷却方式分直流冷却和冷却塔2种。湿式直流冷却一般是从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中汲取一定量的水作为冷却水,冷却工艺设备吸取废热使水温升高,再排入江、河、湖、海。当不具备直流冷却条件时,则需要用冷却塔来冷却。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 1.2干式冷却方式 在缺水地区,补充因在冷却过程中损失的水非常困难,采用空气冷却的方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空气冷却过程中,空气与水(或排汽)的热交换,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将管内的水(或排汽)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器外流动的空气。当前,用于发电厂的空冷系统主要有3种,即直接空冷系统、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哈蒙式空冷系统)和带喷射式(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海勒式空冷系统)。直接空冷就是利用空气直接冷凝从汽轮机的排气,空气与排气通过散热器进行热交换。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主要由喷射式凝汽器和装有福哥型散热器的空冷塔构成,系统中的高纯度中性水进入凝汽器直接与凝汽器排汽混合并将加热后的冷凝水绝大部分送至空冷散热器,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水再送至喷射式凝汽器进行下一个循环。极少一部分中性水经过精处理后送回锅炉与汽机的水循环系统。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又称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在该系统中冷却水与锅炉给水是分开的,这样就保证了锅炉给水水质。哈蒙式空冷系统由表面式凝汽器与空冷塔组成,系统与常规的湿冷系统非常相似。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空冷系统的装机容量中,直接空冷系统约占43%,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约占24%,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约占33%。 2直接空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排汽在空冷凝汽器中被空气冷却而凝结成水,排汽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是在表面式空冷凝汽器内完成。在直接空冷换热过程中,利用散热器翅片管外侧流过的冷空气,将凝汽器中从处于真空状态下的汽轮机排出的热介质饱和蒸汽冷凝,最后冷凝后的凝结水经处理后送回锅炉。 3直接空冷凝汽器的发展现状 直接空冷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直接空冷凝汽器管束进行的。空冷凝汽器是空冷机组冷端的主要部分,汽轮机排汽将几乎全部在凝汽器中冷凝成冷凝水。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在凝汽器翅片管束内流动,空气在凝汽器翅片管外流动对蒸汽直接冷却。从提高冷却效率角度出发,一般在管束下面装有风扇机组进行强制通风或将管束建在自然通风塔内,在现有运行的机组中,强制通风方式由于其可调控性能较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直接空冷凝汽器由于特点突出,已经逐渐在世界各国进行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由于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相对于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设备多、造价高、维修量大、运行难度大且可靠性较差,所以它将只是水冷凝汽器系统和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之间的一个过渡,直接空冷凝汽器将是今后

汽轮机直接空冷应用

汽轮机直接空冷应用 在我国火力发电厂一般采用湿冷系统对机组进行冷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紧缺,此种传统的方法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随着直接空冷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直接空冷技术在大容量机组中运行的实践经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对于富煤缺水地区,它的应用更能显示出优越性,它的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1.空冷技术简介 空冷技术是指采用空气来直接或间接地冷却汽轮机排气的一种技术。当今由于大容量火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行需要充足的冷却水源,同时由于湿冷机组耗水量巨大,产生的废热排到江河、湖泊里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而在缺水地区兴建大容量火力发电厂,就需要采用新的冷却方式来排除废热。 火力发电厂的排汽冷却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水冷却和空气冷却(简称空冷)。发电厂采用翅片管式的空冷散热器,直接或者间接用环境空气来冷凝汽轮机的排汽,称为发电厂空冷。采用空冷技术的冷却系统称为空冷系统。采用空冷系统的汽轮发电机组称为空冷机组。采用空冷系统的发电厂称为空冷电厂。 发电厂空冷系统也称为干冷系统。它相对于常规发电厂湿冷系统而言的。常规发电厂的湿式冷却塔是把塔内的循环水以“淋雨”方式与空气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的。其整个过程处于“湿”的状态,其冷却系统称为湿冷系统。空冷发电厂的空冷塔,其循环水与空气是通过散热器间接进行热交换的,整个冷却过程处于“干”的状态,所以空冷塔又称干式冷却塔。 根据汽轮机排汽凝结方式的不同,发电厂的空冷系统可以分为直接空冷系统和间接空冷系统两大类。 2.直接空冷系统设备结构组成 直接空冷系统,又称空气冷凝系统,汽轮机的排汽直接用空气来冷凝,冷却空气通常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方式供应。空冷凝汽器是由两或三排外表面镀锌的椭圆形钢管外套矩形钢翅片,或由单排扁平形钢管,外焊硅铝合金蛇形翅片的若干个管束组成。这些管束亦称空冷散热器。直接空冷系统的流程汽轮机排汽通过排汽管道送到室外的空冷凝汽器内,机械通风鼓风式轴流冷却风机使空气横向吹向空冷散热器外表面,将排汽冷凝成水,凝结水再经泵送回汽轮机的回热系统。直接空冷系统自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口至凝结水泵入口范围内的设备和管道,主要包括:(1)汽轮机低压缸排汽管道系统;(2)空冷凝汽器;(3)凝结水系统设备;(4)抽气系统设备;(5)疏水系统设备;(6)通风系统设备;(7)直接空冷支撑结构;(8)自控系统设备;(9)清洗装置设备;(10)空冷汽轮机;(11)空冷散热器;(12)空冷风机。

关于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3期0前言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体,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基石。随着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与使用,电力设备与电力技术的联系性越发 紧密,传统老式的变电站系统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电力建设。对于日益 扩大化的电网建设,如何大力发展新技术、使用新技术,已成为构建现 代化电力网络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变电站的实际发展趋势,从检测、维 护、防护等方面,论述了新技术的使用和特性,对实际的变电站发展具 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1电缆温度检测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电网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变电站的安全操作至关重要,是牵一发 而动全身。目前,超高压变电站广泛使用,而其占地规模量大、运行工 况复杂等特点,强调了电网安全运行措施要切实到位,保障电网的安 全运行。在变电站的倒闸操作中,防止操作的失误性是关键,是保障电 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内容。在变电站电缆线的密集处,电缆夹层极 易出现火灾事故,且后果非常严重。当前我国的220KV 变电站在该方 面的消防技术比较滞后,多半采用自动灭火弹系统。但是已有的消防 系统无法实现“预警”的作用,进而造成消防中的“消”与“防”相脱节, 火灾事故的频发率高。较其他的感温元件,测温电缆的特点明显,主要 有:(1)实现工作的无电源状态,并能够产生自动信号;(2)实现了人工 手动模式下的设定报警点,强化了预警的有效性;(3)元件的可测量非 平均温度,实现了最高点的可测温度量;(4)精准度显著提高,元件实 现了无现场校对;(5)对环境温度做到了职能补偿,实现了温度预警点 不受外界因素影响;(6)设备比较简单,在维护检修中比较方便,且不 仅可以测定温度的变化幅度,还可以准确的测定出温度的变化区域; (7)可用于监控区域的连续探测,实现温度探测的实时监控,这样可以 实现有效地预报。于是,火灾可以预防在“萌发”阶段,避免了较大火灾 事故的发生。2电气设备的动态监测、检修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是复杂的有机体,而电气设备就是其基本单元。早期,电 气设备的检测、维修都是事故维修,这种维修模式对于小型设备而言, 影响不大。但对于大型设备,这种维修模式将会造成经济和安全上的 损失。随后,电气维修、检测以预防性维修为主,做到定期的维修和测 试。实现电气设备的动态监测、检修,可以避免前面两种模式中存在的 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变压器作为电气设备的核心, 对其形成动态监测模式,可以实现技术与效益的最大化。关于构建快 速的、实时的、准确的设备监控系统,是避免设备故障,力求设备最好 工作状态的关键。目前,联合监测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即在线监测、历 史信息库、状态信息库、离线监测的联合,逐步实现了电力在线监测的 高效性。对于电力系统的状态诊断系统,要不断的构建与完善,建立起 分层分布的监测网络,实现实时的动态监测平台,进而有效地提高电 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好安全系数。3电磁兼容技术在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目前,基于变电站系统的电网容量增大、输电压逐渐增加,变电站 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也比较突出。诸如,综合自动化设备,即集通信、 继电保护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可安装于高压设备的附近,该设备具 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尤其是对高强度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高了设备 的运行效率。目前,高压开关以实现了与保护设备、电子控制一体化的 控制模式,这种弱设备与强电之间的组合设备,不仅强调高电压的试 验,而且需要依托于电磁兼容试验。关于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磁干扰耦合路径。要切实弄清楚具体干扰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电磁干扰的路径。从实际而言,电磁干扰有两类,其一是传导型干扰,二是辐射型干扰。传导型干扰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通电线路达到对信号线和接地线的传播干扰。诸如,雷电冲击源基于通电线路产生的干扰;而辐射型干扰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敏感设备的干扰,达到对电磁空间的传播干扰。例如:电视或信号设备的辐射型干扰。(2)抗干扰的措施。对于电磁干扰是无法避免。于是比较经济而切实可行的抗干扰措施主要指向于敏感设备的抗干扰防范。诸如,变电站在运行中出现雷击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基于系统自动化调 度的运行,可以实现集屏蔽、隔离于一体化的抗干扰目的。 4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逐渐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发展。在此过程中,继电保护的通讯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关于其快速机制下的通讯信息共享,是实现变电站系统高标准运行的关键。以太网技术中,以太网控制器是核心,是数字电器实现以太网技术的重要元件。就目前而言,以太网技术的实现主要方法是:直接实现TCP/IP 协议,能够较好地实现TCP/IP 功能。并且以太网已成为最标准的国际局域网技术,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从实际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力系统中采用以太网技术,是电力通信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5绝缘防护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在变电站的综合绝缘防护中,温室硅橡胶涂料比较理想,可以有效的防止相关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系数。就温室硅橡胶涂料而言,其主要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催化剂、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且其都包含于溶剂之中。而利用RTV 作为绝缘防护涂料,其主要的防护机理是基于溶剂载体,将硅橡胶涂于相关设备的表面。涂料经过固化之后,可以形成有效的光滑的保护薄膜。于此,该保护薄膜具有憎水性,从而确保油污层的一定干燥性,提高了污闪电压。变电站的RTV 涂料主要瓷质的绝缘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绝缘子的使用寿命和防污闪能力。在现代变电站中,RTV 涂料也可用于电抗器或瓷质设备的表面,其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短路故障而出现的电击事故。同时,在开关柜上增加绝缘护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防止操作人员可能出现的电击事件。并且可以对于污闪或闪络进行有效地防止。对支柱绝缘子涂RTV 涂料,不仅可以提高相关设备的绝缘水平,而且可以降低因绝缘下降而引发的电击事故。6结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新技术已成为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是现代新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电力设备的高效运行,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行。这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电力事业,强大国民、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大力推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目前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首要任务之 一,需要认真的贯彻,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陈希.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对策[J].电网技术,2007(12).[2]韩晓敏.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21).[3]徐政.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4(08).[4]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3).[5]刘取.21世纪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07).[责任编辑:王静] 关于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刘四聪1廖晓春2 (1.广东电网公司茂名供电局,广东茂名525000;2.广州思唯奇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电力新技术已成为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着重整合现代变电站的实际发展趋势,就变电站的五个方面,阐述了若干新技术的应用。本文通过相关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论述,旨在强化变电站的现代化构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新技术;设备;检测;变电站 作者简介:刘四聪(1962.10—),男,广东湛江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 ● 科 ○电力与能源○388

空冷系统简介

1 空冷系统简介 1.1 空冷技术方案介绍 在火力发电厂中采用的空冷系统形式有:直接空冷系统、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系统是将汽轮机排汽由管道送入称之为空冷凝汽器的钢制散热器中,直接由空气冷却。混凝式空冷系统由于有水轮机和喷射式凝汽器等系统设备,设备多系统复杂,使得整套系统实行自动控制较难;而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与常规的湿冷系统比较接近,也是通过两次换热,以循环冷却水作为中间冷却介质,循环冷却水由水泵加压后,进入凝汽器冷却汽轮机排汽,热水进入自然通风冷却塔由空气冷却。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与湿冷系统不同之处是在冷却塔内(外)布置着钢(铝)制散热器,热水与空气不接触,进行表面对流散热。 1.1.1 直接空冷系统 直接空冷系统主要由排汽装置、大排汽管道(包括大直径膨胀节、大口径蝶阀等)、钢制空冷凝汽器、风机组(包括轴流风机、电动机、减速机、变频器等)、凝结水系统、抽真空系统(包括水环式真空泵)、清洗系统等设备构成。空冷凝汽器布置在汽机房A列外的高架空冷平台上。 直接空冷系统是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通过排汽管道引入钢制空冷凝汽器中,由环境空气直接将其冷却为凝结水,多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其特点是:设备较少,系统简单,调节灵活,占地少,防冻性能好,冷却效率高;直接空冷受环境风的影响较大,运行费用较高,煤耗较大,风机群产生一定噪声污染,厂用电较高。 1.1.2 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 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是指汽轮机排汽以水为中间介质,将排汽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分两次进行:一次为蒸汽与冷却水之间在表面式凝汽器中换热;一次为冷却水和空气在空冷塔里换热。该系统主要由表面式凝汽器与空冷塔构成,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表凝式间接空冷与直接空冷相比,其特点是: 冬季运行背压较低,所以煤耗较低;由于采用了表面式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和凝结水分成两个独立系统,其水质可按各自的水质标准和要求进行处理,使水处理系统简单、便于操作;表凝式间接空冷塔基本无噪声,满足环保要求;空冷塔占地大,冬季运行防冻性能较差。 1.1.3 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 典型的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组成:主要由混合式(喷射式)凝汽器、全铝制的福哥型冷却三角散热器(带百叶窗)、(预热/尖峰冷却器)、自然通风冷却塔、循环水泵组、循环水管路、回收水能的水轮发电机组、贮水箱、充水泵组、

电力新技术与新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新技术与新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5T16:14:46.8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作者:卢怀玉[导读] 摘要:传统变电站系统显然是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得重视对电力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来促使我国变电站焕发生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为电力系统的革新以及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比较于传统变电站电力系统,当前变电站不论是在规划设计还是资金、检测方面都是有着显著的发展,意义重大。 (广西玉林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传统变电站系统显然是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得重视对电力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来促使我国变电站焕发生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为电力系统的革新以及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比较于传统变电站电力系统,当前变电站不论是在规划设计还是资金、检测方面都是有着显著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电力新技术;新设备;变电站 一、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1.1 PNP技术的应用 PNP技术也就是即插即用技术。在变电站中对该项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而且能够对变电站中应用的各项设备进行更新,降低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操作、维护、维修费用。将PVP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不需要设置跳线,这使系统配置过程得到了简化,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依据相应的通信标准协议进行操作即可。同时,PVP技术可以确保逻辑接口顺利连接。此外,变电站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对各种资源以及应将程序进行控制,通过该方式,使系统配置更加准确可靠,使系统运行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1.2电缆测温技术的应用 电缆监测时电缆最集中的位置,大量电缆聚集,电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散发起来难度较大,容易引发火灾,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将火灾探测系统与消防系统合理的加入到电网系统中,能够快速确定火灾的剧吐位置,同时与消防系统相连,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快速启动消防系统,缩短确定火灾位置的时间,可以降低火灾发生时,对周围建筑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减少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最近在变电站中,人们加强了对电缆测温技术的投入使用,该项技术的应用,对电缆火灾控制来说能够起到一定帮助,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需要与其他外界设备相连,自身可以感知温度变化,从而产生豪伏量变化信号变化,并且报警点可以在火灾报警结束后,恢复原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改变,并且做好相应的设置工作。图1为某变电站应用的测温电缆的结构图1。 红色线-电源线正极,接3-5V电源正;兰色线-信号线;黑色线-接电源负极。需要研究人员注意的是,电缆测温技术并不是对电缆的最高温度进行测量,而是检测线路温度最高点,从而能够快速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在火灾为发生前可以依据温度的变化情况,对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故障进行排除。 二、在变电站中新设备的应用 2.1新型高压组合电器的应用 早在几十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研制出高压组合电器了,而我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确实十分的迅猛,当前已经能够独立地生产并且使用一些户外紧凑型的组合电器,并且对于功能完善以及智能控制的组合电器也是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也是在逐渐地推广应用。这个新型高压组合电器主要就是以SF6断路器当成的主体结构,然后再加入多种高压设备共同组合而成的电器设备。现如今,我国新型的高压组合电器不仅仅在功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安全性能上也是十分可靠。我国当前的电器设备之中,大都是使用插接式的复合光缆,将其和智能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就能组合成为一套完整的高压开关系统,这样不仅仅缩减了一定的体积,并且还有效地提升了安全系数,将部分大型设备以及系统集成起来,就能形成智能化的系统。 2.2新型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应用 当前很多的电器企业所使用的计量仪表、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以及数字保护设备等对电流以及电压和运行功率的要求都是十分的小,一般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很难达到这个范围。而现在的电力企业为了更好地提升设备使用的年限,通常都会使用比较先进的新型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设备,这种设备的运行功率比较小,可以比较紧凑地控制这些设备。这种设备主要就是通过光电效应技术将电光晶体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用价值十分的高。而其技术的核心主要就是DSP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对信号进行实时处理,传输速度十分快。光学电压、电力互感器可以直接和主机相连接,这样也是能够有效地实现线上通信,并且速度也是更加的快。不过新型电压、电流互感器设备同样是有着一定的缺点,首先就是必须得在具备电源连接的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并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然后就是我国当前很多专业的学者对其核心原理持相反的态度,认为这种设备的广泛使用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 3.1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新型的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思想上实现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由“面向功能”设计向“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转变。系统不再单纯考虑某一个量,而是为某一设备配置完备的保护、监控和测量功能装置,以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其特点是各现场输入、输出单元部件分别安装在中低压开关柜或高压一次设备附近。现场单元部件可以是保护、监控和测量功能的集成装置,也可以是现场的保护、监控和测量部件分别保持其独立性。变电站遥测、遥信采集及处理,遥控命令执行和继电保护功能等均由现场单元部件独立完成,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送至后台主计算机。

电厂空冷技术论文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发电厂空冷系统的方式 1.1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3 1.2 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4 1.3 直接空冷系统‥‥‥‥‥‥‥‥‥‥‥‥‥‥‥‥‥‥‥‥‥‥‥‥‥5 第二章空冷技术在发电厂的应用场合及技术经济特性 2.1 空冷技术的应用‥‥‥‥‥‥‥‥‥‥‥‥‥‥‥‥‥‥‥‥‥‥‥‥6 2.2 空冷技术的经济特性‥‥‥‥‥‥‥‥‥‥‥‥‥‥‥‥‥‥‥‥‥‥7 第三章发电厂空冷技术的应用概况及发展趋势 3.1 发电厂空冷与环境…‥‥‥‥‥‥‥‥‥‥‥‥‥‥‥‥‥‥‥‥‥‥9 3.2 国内外空冷技术的发展概况‥‥‥‥‥‥‥‥‥‥‥‥‥‥‥‥‥‥‥11 3.3 空冷技术的发展趋势‥‥‥‥‥‥‥‥‥‥‥‥‥‥‥‥‥‥‥‥‥‥12 参考文献

摘要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多采用水冷技术,面对越来越紧迫的水资源缺乏问题,火力发电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挑战,而空气冷却相比普通湿冷塔技术可以节水大约2/3。文章介绍目前在国外许多大型火电机组项目中采用的各种类型的空气冷却技术及我国火力发电行业采用空气冷却技术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为了推广空冷技术在电厂的应用,特做此设计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发电厂空冷系统的方式 发电厂空冷技术从提出到现在约有50年的历史,并在国际上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出现单机容量686MW的空冷机组。在干旱地区,空冷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并出现了多种类型,如直接空冷、干湿联合冷却机组等。发电厂空冷技术已成为当前发电厂建设中的一个热门课题。 当前用于发电厂的空冷系统主要有三种,即直接空冷、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和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直接空冷多采用机械通风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比利时哈蒙—鲁姆斯公司提出采用自然通风,两种间接空冷多采用自然通风。 第一节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 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又称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其发电厂如图所示。 1—锅炉; 2—过热器; 3—汽轮机; 4—喷射式凝汽器; 5—凝结水泵;6—凝结水精处理装置; 7—凝结水升压泵; 8—低压加热器; 9—除氧器;10—给水泵; 11—高压加热器; 12—冷却水循环泵; 13—调压水轮机;14—全铝制散热器; 15—空冷塔; 16—旁路节流阀; 17—发电机 该系统由喷射式凝汽器和装有福哥型散热器的空冷塔构成。系统中的冷却水都是高纯度的中性水。中性冷却水进入凝汽器直接与汽轮机排汽混合并将其冷凝。受热后的冷却水绝大部分由冷却水循环泵送至空冷塔散热器,经与空气对流换热冷却后通过调压水轮机将冷却水再送至喷射式凝汽器进入下一个循环。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的优点:①以微正压的低压水系统运行,较易掌握,可与中背压汽轮机配套;②冷却系统消耗动力低,厂用电耗少,占地面积中等。缺点是:①铝制空冷散热器耐冲洗,耐抗冻性能差;②空冷散热器在塔外布置易受大风影响其带负荷能力;③设备系统复杂。

刍议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

刍议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火力发电 厂的土建施工单位,也应该快速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 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火力发电厂的土建施工单位应 该主动的研究并且开发出来一套适用我国当前国情的土建 新型技术,还要在火力发电厂的土建施工中运用最新型的建 筑材料,把市场上的最新型的材料推广到火力发电厂的建设 中。本文就火力发电厂的土建的“三化”作出解释,并且 还要对高效的预应力的钢筋浇筑混凝土的新型技术及应用 到的新型材料作出必要的叙述。 关键词:新型技术工艺;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 当下我公司作为一个火力发电厂的土建建筑单位,一直 把“追求卓越的技术,创造无限的可能”作为我公司的企业 纲领,努力实现“优质高效施工,安全可靠运行,建一流机 组基础,树精品工程楷模”的目标,我公司先后承接建造了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三电技改一期 4X 135MW 机组工程和邹 平三电技改二期 4 X 330MW 机组工程的土建施工, 通过这几 项火力发电厂的施工建设,来讲述一下火力发电厂的土建施 工的新兴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应用。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种突破就来源于 在土建施工中新型技术及新型材料的全面应用。在火力发电 厂的施工现场,我们现场施工一律采用的是当下最先进的技 术,最先进的结构,最先进的材料及最先机的工艺,同时再 配合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来进行土建的施工,回望以前我们 做过的火力发电厂的施工,在火力发电厂的土建施工中,研 究并且推广最新型的土建技术。 、火力发电厂土建中的“三化” 土建制作的工厂化,安装设备施工的现场化和特种设备 中图分类 t=r. 号: TM621 文献标识码: A

电厂水处理对于膜技术的运用分析

电厂水处理对于膜技术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1T15:07:24.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8期作者:皮洪章[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对膜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并对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合理分析。 广州市华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对膜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并对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合理分析。对膜技术在锅炉补给水系统改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简单试验,希望对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的推广应用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引言 在电厂的水处理领域,膜技术属于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存在很大的发展前途。美国官方文件也曾对膜技术的前景进行了概述,认为膜技术会在20世纪改变整个工业面貌,并且对膜技术广泛的应用进行了高度赞扬[1]。以此可见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同时,膜技术已经在世界的各个领域表现出奇,被研究人员和使用人员所公认。 1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节能减排作为主要的手段和长远目标收到重视。上世纪60年代初步开始建立火力发电厂,经过了几十年的市场验证和技术发展,火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从最初的12MW增长到了1435MW,化学水处理的设备也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改革。但是,水处理的本质原理依旧没有变化,主要采用的还是离子交换法。工业化的社会进程和快速的科技发展对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地表水随着工业的发展收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工业用水的水质也收到了严重影响。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补给水必须保证极低的杂质量,但是,电厂所处的水流若到枯水季节时,基本会出现Ⅲ类以上水体供应不充足的情况,对发电系统的影响致命。同时,恶劣的原水会对电厂系统除盐系统的树脂和热力系统的给水、蒸汽带来巨大影响。每年枯水季节来临时,除盐系统的离子交换器的交换周期会发生改变,制水量会发生急剧下降[2]。一些重型燃机-汽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会对进入汽轮机的高压蒸汽品质严格要求,且不同型号的机组要求的标准不同。原水系统若不能保证水质良好,则会对后续的工作产生连锁反应。因此,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需要得到重视。 2 原理介绍 随着科学实验的进行,膜技术在一些实验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处理方法在其实验中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常是电除盐、纳滤、渗透、微滤和超滤等技术。我国对膜技术的应用时间并不长,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膜技术刚出现的时候,技术人员并未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所以当时的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可是随着膜技术优点逐渐显露,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其可观的发展前景和使用价值,并开始对膜技术进行研究和使用。膜技术的特点主要为:使用时不需要酸碱物质的协助,水性能良好且稳定。现在的工业中,反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我国的工业应用中。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膜技术应用:(1)反渗透膜技术:反透技术主要应用一种高分子薄膜,在外压力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水进行分解,达到分离的目的。(2)超滤膜技术:该技术主要的驱动力为压差,超滤膜的高精度性能可以使不同分子量的物质通过膜技术进行分级,主要包括对大分子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其运行中费用较低,能耗低、膜选择性高等有点使其收到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3)微滤膜技术:该技术主要的推动力为静压差,其吸附量少、膜孔径大小一致、过滤速度快等特点使其在制药行业、食品、生物技术发酵中得到广泛应用。(4)渗透蒸发膜技术:该技术的主要驱动力为压力,通过液体内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的不同,使用蒸发和渗透的手段进行分离,相比其他膜处理技术,渗透蒸发单独使用的成本较高经济性不强,一般与其他应用技术配合使用。 3 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方面的发展 在电厂水处理中,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流程,通常是流程为预处理、反渗透、EDI电除盐[3]。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膜处理和超滤处理的作用效果也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与微滤和超滤的压力驱动不同,反透膜的分离原理为机械截留,其分离的应用范围一般为分离胶体、病毒和大分子物质。通过相关实验和有关资料总结可以证明,经过反渗透的处理,水质较为清澈,污染性小[4]。渗透膜接触的杂质较多,为保证渗透膜的寿命,有效提高水处理质量,渗透膜应得到经常性的清理。因此,对于渗透膜的清理频率可以设定为每个月多次。还可以通过提高预处理水水质大幅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时间,降低膜的维护和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4 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发展前景 由上述研究,可以认为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方面作用明显,膜技术对水高质量的处理能够对电厂锅炉补给水提高高质量的水质保证。资料表明,在1993年巴黎的郊区建成了纳滤净水厂,通过对地表水进行传统的水处理,通过与三级纳滤技术结合,能够有效取出水内含的杀虫剂和THAs前体,使水质量达到洁净标准[4]。使用膜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得到可以饮用的高质量水的实例当属美国丹佛市的膜技术水处理厂的技术水平最优,对污水的处理做到了有效去污并溶解固体的效果。膜技术处理还可对放射性废水进行处理,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有运用膜技术对放射性水进行处理的资料,最初的使用方法是电渗析技术,后期的发展中又出现了反渗透和超滤等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在国外的很多工程中应用广泛。膜技术在处理含锌废水处理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对于含锌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并得到了有效地应用。由于资源的破坏和水资源的过量使用,在水资源匮乏的今天,如何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膜技术的应用对水资源的运用达到了高效,并且对水资源的破坏降到了最低水平[5]。水资源的匮乏也使废水资源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废水进行水处理也成了研究重点。膜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综合化、全面化的水平将作为提高废水处理能力的主要手段,以此可增加水的再利用,扩大了电厂用水的供应渠道,扩大了电厂对水摄取范围。对特殊时期电厂水资源匮乏提供解决的方案,有效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符合国家有关水资源应用的政策。上述实例可以对膜技术的作用合理阐释,证明膜处理技术能够对水质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在电厂处理水方面可以得以应用,膜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电厂的生产能力,解决电厂水资源匮乏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冷却水不足对电厂造成的困扰。 5 结语 膜技术在我国电厂中的推广主要的限制因素便是投资费用的严重不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材料的制造流程变得简单,材料利用率的提高也带来了材料价格的降低,反渗透新材料的制造成本和研究成本也随之下降[6]。并且,反渗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愈发广泛,其运行经验不断得到积累,以致反渗透产品的运行费用和投资成本逐年减少。在水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匮乏现象逐年严重。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应该着手于资源的再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把提升环保意识作为工厂的发展思想。因此,在我国电厂水处理领域,膜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为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贡献。

智能光伏电站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光伏电站新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16T16:36:16.1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郭胜[导读] 摘要:智能光伏电站是以光伏电力变换与电力传输网络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光伏技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电站。(国电投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甘肃项目部)摘要:智能光伏电站是以光伏电力变换与电力传输网络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光伏技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电站。它以充分满足客户对光伏电站的高发电量、低初始投资、低运维成本、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需求为目的,在25年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收益、可运营、可管理、可演进。 关键词:智能化;光伏;新技术 1.设计理念:拉西瓦光伏电站设计理念为智能型光伏电站,将在保障安全可靠前提下,通过电站一体化设计,提高电站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站远程故障自动检测及诊断,提升发电效率,降低建设成本;通过高效一体化的电站监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安防系统、光功率预测系统等多套系统并存,彼此之间采用一体化电站管理系统,将实现缺陷智能过滤,与工作票产生联动,将管理系统智能化融入到运维流程中,提升运维效率。 2.智能化光伏电站的概念:智能光伏电站有两大核心理念:一是全数字化电站,二是让电站更简单。 2.1 全数字化光伏电站:首先是对现有的光伏发电部分进行智能化改造,使传统的逆变器不仅仅是发电部件,而且是一个集电力变换、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在线分析、环境自适应等于一体的智能控制单元,成为电站的神经末梢与区域控制的中心;其次,通过对现有RS485等低速传输通道的升级,使整个电站形成融合语音与视频通信、快速灵活部署、免维护的高速互联网络,铺设电站信息流通的高速公路;最后,收集到的电站完整信息统一上传到云端存储,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引擎,实现对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及电站性能的持续优化。 2.2 让电站更简单:无逆变器房、直流汇流箱等系统多余设施,无熔丝、风扇等易损部件,实现电站的简洁化、标准化交付,电站所有部件能够满足风沙、盐雾、高温高湿、高海拔等各种复杂环境25年免维护、可靠运行的质量要求,建设与运维更加简单,最大程度保护客户投资。 3.智能化光伏电站的技术特点:(1).智能全数字化光伏电站,使电站真正实现“可信、可视、可管、可控”。智能控制器实现对每一路电池组串电流电压等信息的高精度采集(检测精度达到0.5%以上),通过高速互联网络,传送到光伏电站控制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实现“可信”与“可视”;由于传送带宽的增加和传输时延的减少(达到ms级),大大提高电站的控制速度,实现“可控”;通过华为打造的开放的电站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分析引擎,实现电站的“可管”。光伏电站数字化后,为未来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如通过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认购指定位置的电池板或者组串,并通过手机App实时获取收益情况。大数据分析引擎和专家运维系统的引入,及时发现潜在缺陷,挖掘收益提升空间。通过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和在线专家分析系统,电站可自动体检,给出基于收益最大化的维护建议,如清洗建议、部件更换和维护建议等,实现预防性维护;积累长期运营数据,综合分析自然环境,辐照量等环境因素,通过对智能控制单元算法在线调整或软件升级,使电站在不同环境下系统部件运行在最佳匹配状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创新组网方案,打破现有设计束缚,从简化建设,最佳系统性能匹配、简化维护等角度,重新对组件、线缆、逆变器、升压变、监控与数据采集单元等系统部件进行组合优化;同时减少部件种类,更加标准化,更利于自动化生产;通过工厂预装和接插件安装,减少现场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当组件技术进步,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利用智能控制器的软件可远程在线升级,后向兼容设计等特性,无需更换网上运行设备,通过算法升级就能够享受最新的技术成果,最大化重用现有设备。智能主动电网自适应技术,利用智能控制器的高速处理能力、高采样和控制频率、控制算法等优势,主动适应电网的变化,实现更好的多机并联控制,更佳的并网谐波质量,更好地满足电网接入要求,提高在恶劣电网环境下的适应能力。(2).高效组串级的智能监控及多路MPPT跟踪技术,确保电站“可视、可信、可管、可控”。智能光伏电站对输入的每一路组串进行独立的电压电流检测,检测精度是传统智能汇流箱方案的10倍以上,为准确定位组串故障,提高运维效率奠定了基础。多路MPPT技术,降低遮挡、灰尘、组串失配的影响,平坦地形下发电量提升5%以上;在屋顶、山地电站中降低不同朝向、阴影遮挡的影响,发电量提升8-10%;与跟踪系统的配合使用,跟踪控制与控制器集成,能够实现对支架的独立跟踪,提升发电量,智能控制器和跟踪支架成为最佳的伴侣。(3).安全安全规避PID效应:PID导致的组件功率衰减会极大的影响投资收益,通过智能控制器自动检测组件电势,主动调整系统工作电压,使电池板负极无需接地的情况下,实现对地正压,有效规避PID效应;由于电池板负极无需接地,加上逆变器内部的残余电流监测电路,能够在检测到漏电流大于30毫安的情况下,150ms内切断电路,实现了主动安全。智能光伏电站对环境友好。智能控制器无风扇设计,实现了29dB的低环境噪声;无需土建机房,减少对植被及土壤等环境破坏;电磁辐射小,保护人体健康。智能光伏电站实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大大增加了光伏电站的适用范围,为光伏入户创造了条件。降低直流传输的距离,实现主动安全。直流的安全传输与防护是重点,也是难点。智能光伏电站采用无直流汇流设计,组串输出的直流电直接进入逆变器变为交流电进行远距离传输,主动规避直流传输带来的安全和防护问题,降低直流拉弧带来的安全隐患,使电站更加安全。 (4).可靠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研究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14T16:08:04.9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1期供稿作者:金一平 [导读] 济南和兴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10)随着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电网已初步形成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得到较大缓解。 金一平 (济南和兴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10) 摘要: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推动设计理念创新,引领智能变电站工程技术进步的目标,本文研究探讨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形成了“安全可靠、节约环保、功能集成、配置优化”的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理念。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3D智能化设计;智能设备;三维设计; 1 引言 随着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电网已初步形成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得到较大缓解。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电网规模、网络结构、环境保护、应用新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电网输送能力较低、运行经济性较差。为适应我国电网未来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已非常必要。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未来几年电网规模和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果不采用新技术,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投资浪费。在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措施后,电网输送能力将大大提高。同时,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 2.1 全站3D智能化设计 应用国际领先的三维电气设计软件Bentley进行全站3D设计,实现了变电站设计智能化、电气距离校验数字化。该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 (1)可以快速完成二维原理的设计,智能进行3D设备布置,模拟3D导线,进行导线受力分析,生成导线施工报表等设计工作。还可以完成防雷,接地,照明,电缆敷设等辅助系统设计,帮助设计人员高质高效的完成变电设计的电气部分。 (2)在三维模型中,可以精确地计算带电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有效地避免因带电距离不满足要求而造成的设计失误。 (3)从三维模型中可以快速生成二维的平断面图纸,快速完成相关设计。 (4)各专业软件都基于统一的图形平台Microstation和数据平台ProjectWise ,专业间的设计数据可以充分的共享,真正的进行协同设计,提高整体的设计效率。 图1 Bentley软件制图界面 2.2 采用智能化一次设备 (1)智能主变压器 智能变压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定义应为:在变压器本体设计中采用传感、通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变压器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诊断,使设备具备自身状态在线监测、自动控制和诊断评估的功能。并具备智能化的通信接口,即时传递所有监测信息。智能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传感器和智能组件,变压器本体内部嵌入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智能组件包括智能终端、状态监测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