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垄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对“垄断”的分析,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发展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和条件。它们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是资本突破私人资本数量有限性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更加社会化。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现在采取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单个的私人的资本相对立。因而,它的产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统治。

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来源等,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成立的协定、同盟或者联合。垄断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必然后果。因为,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只要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垄断组织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发生在19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但还只是一种不太明显的迹象。(2)垄断组织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在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但还不够稳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3)垄断统治确立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遍及工业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它们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于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了垄断的资本主义。

三、垄断组织

垄断的产生与发展以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一种同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财务上和法律上各自独立,它们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价格等等。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结成的销售组织,它比卡特尔的组织联系更加稳定。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但在商业上丧失了独立性,它们的商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机构统一控制。

托拉斯是更为发达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把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及其委托的经理统一负责经营和管理。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了生产、商业、财务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原来的企业主则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

依照股份取得股息和红利。托拉斯是一种比较稳定和高级的垄断组织,1882年最先在美国出现,20世纪初迅速发展。

康采恩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跨部门、跨行业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的一个垄断集团。它不仅可以联合工业、商业、运输业等部门的企业,而且还可以联合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康采恩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成为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形式也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交错在一起。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在一定时间内,一些国家可能是这种垄断组织形式比较流行,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可能是另一种垄断组织形式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区别,从经济方面来看,具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

一、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垄断统治是通过垄断组织利用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实现的。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它支配和制约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凭借其垄断地位而稳定地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一种超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价值的一部分,和其它形式的资本主义利润是一致的。垄断组织榨取的高额垄断利润来源于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以及其它劳动者的一部分收入。所以高额垄断利润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剥削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也反映了垄断企业占有非垄断企业一部分利润的关系。

垄断资本家的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销售中的垄断地位所规定的一种价格,既包括垄断低价又包括垄断高价。它一般表现为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时,高于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垄断高价;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采取的垄断低价,主要是用以购买非垄断组织及小生产者的产品。垄断价格构成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一般利润+垄断利润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当垄断资本主义取代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时候,剩余价值规律,就以高额垄断利润规律的具体形式,发挥着它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作用。由此可见,高额垄断利润规律成为了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转化形式。从而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支配着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这个阶段的发生、发展以至灭亡。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最明显的标志。

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银行业垄断组织的形成,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银行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和控制不断加强,并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而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

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内在地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它是资本发展的最高形式,它最具有掠夺性、疯狂性和冒险性,因而,它也最充分、最为彻底的表现出了资本的无限贪欲性。

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金融寡头。所谓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家政权的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它们在帝国主义国家中居于统治地位,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实际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参与制,是在股份公司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实行层层控制企业的一种制度。

三、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作用

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和贷款。资本输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即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企业或者银行把货币资本贷给其它国家的政府、企业或银行;另一种是生产资本的输出,即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企业或者银行直接投资,在国外独立或联合创办企业。

资本输出无论采取那一种形式,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及垄断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垄断组织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在国外,尤其是经济落后国家,直接投资办企业,在原材料、劳动力、关税等方面都十分有利,自然能取得高额利润。(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输出的重要手段,同样也为输出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3)资本输出还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资本输出国对输入国贷款时,常常附带种种条件,一般是通过签订协定来获取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优惠和特权。(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统治网络遍及世界各个角落。随着资本输出的增长,金融资本的触角也伸向世界各国,在世界各国建立起银行及分支机构,形成了遍布世界的银行网,它们成为金融资本控制所在国家经济的重要机构。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

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但决不是分割一次就完结,而是要不断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分割。因为:第一,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必须服从各国大垄断资本家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如果原来达成的协定在新情况下不利于大垄断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利润,必然要取消原来的协议而重新签订新的协议。第二,国际垄断同盟中达成分割世界的协议,谁分得多谁分得少,唯一的原则是资本实力的大小。

五、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的领土已被瓜分完毕,而重新分割是可能的、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瓜分世界领土是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来决定的,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发生新的变化,当新的力量对比状况同原来的领土分割状况不相适应时,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就必然尖锐起来,导致重新瓜分世界成为不可避免。重新分割世界同第一次分割世界不同,第一次分割世界是在“无主”的土地上去占领,重新分割则是对“有主”的土地进行分割,要把土地从一个国家的手中转到另一个国家的手中。这种重新分割必须凭借实力的重新较量,谁的实力强大并战胜对手,土地就从失败者手中转到胜利者手中。所以,重新分割世界往往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人类历史上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

第二节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通过对帝国主义五个基本特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本质的、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关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五个特征中,垄断是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是起决定作用的。其他的特征都是从垄断中成长起来的,是垄断的不同表现。

垄断资本在经济上主宰了一切,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等各个领域。所以,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决定帝国主义的全部上层建筑,决定帝国主义的一切内外政策。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认识帝国主义全部问题的一把钥匙。

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各种固有矛盾进一步加深,产生了国家资本主义。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垄断资本又突破了国家界限,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化。本章阐述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基本形式和实质,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资本主义

一、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国家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经济主体,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调节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具体体现。

2.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始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直到现在,这是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广泛、高速发展的时期。

2.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具体原因主要有:

(1)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

(2)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的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数量不足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国家把大量的财政资金转化为国家资本,支持生产建设。

(3)现代生产、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只追求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目的之间存在矛盾,客观要求作为“总资本家”的国家垄断资本必须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出发,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投资经营私人垄断资本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但又为社会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项目。

(4)社会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加同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存在矛盾。总

二、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国有垄断资本。国有垄断资本指由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里,“国家”是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是国有垄断资本的人格化。国有垄断资本的主要途径是由国家的财政预算拨款直接建立国有垄断企业。

2.国私共有资本。它的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企业,即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所有,是两种所有制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3.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即在企业外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结合。在这种形式的结合中,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所有制上都是完全独立的,即私人垄断资本仍然属于私人垄断组织所有,而国家资本则表现为通过财政和金融等经济手段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调节的经济力量。主要的具体形式有:

第一,政府采购。

第二,国家津贴和补助。

第三,国家用大量资金发展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参与私人垄断组织的劳动力再生产。

第四,国家科研投资。

三、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

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国家资本主义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国家不只作为上层建筑通过其经济职能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更作为经济实体直接参与社会经济过程,从而成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国家资本凌驾于私人资本之上,根据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要求去调节经济。

2.国家资本运动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自身价值的增值,而是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价值增殖服务。

3.国家资本不仅以它的直接投资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而且还从资本积累、商品实现、宏观经济运行调节等方面为私人垄断资本和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运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以利于私人垄断资本的不断增殖。

4.私人垄断资本在与国家资本结合后,其运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国家才能完成自己的运动。

总之,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就在于: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为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服务;同时,国家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调节各阶级、各阶层的社会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

第二节垄断资本的国际化

一、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1.商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处于商品流通领域的垄断资本越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与增殖。商业资本的国际化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但并不是任何形式的国际贸易都属于商业资本的国际运动。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生产完全从属于资本时,国际贸易才有了迅速发展的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资本国际化在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中自始至终起着先导作用,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生产无限扩张的要求。

(2)提高利润率的要求。

(3)国内外竞争和资本积累的要求。

3.商业资本的国际化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增速加快,规模迅速扩大。

(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3)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第一阶段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主转为第二阶段的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主。

(4)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5)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科技革命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6)跨国公司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7)国家对对外贸易的干预加强。

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1.借贷资本的国际化是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和增殖运动。它是为适应商业资本国际化支付职能的需要而出现的,其主要表现为国际间接融资,即国际货币资本的输出。

2.主要原因有:

(1)存在着大量追求高额利润的“过剩”资本。

(2)为垄断组织扩大海外市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服务。

3.特点:

(1)国际信贷市场的迅速发展。

(2)国际债券市场的作用显现,融资规模不断上升,债券的类别结构、币种结构和融资者的国别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3)跨国银行的崛起促进了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4)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了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

三、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1.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过国界的限制,直接在国外进行生产性投资,从而使生产过程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二战之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2.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具体原因主要有:

(1)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

(2)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产业资本国际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4)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业资本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

(1)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主要是私人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增长。

(2)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已转向发达国家。

(3)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四、资本国际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1.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加剧资本主义矛盾。资本国际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主要的利益,促进了其生产的发展,而资本国际化的消极后果则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再到国际垄断的发展,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这种资本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互矛盾、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过程,从而使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即“迅速发展”的趋势和“停滞”的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同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并促进了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存在着迅速发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有:

1.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推动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客观上有利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如原子能的发明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竞争,它的商业化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

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盘剥和工业品的大量倾销,同样也是促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不能掩盖其停滞的趋势。垄断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有:

1.垄断资本可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削弱了它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

2.有的时候垄断资本还会人为阻碍技术进步。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克服自身的异化现象。

2.资本主义无法根除其固有的矛盾对抗。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步的表现,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狭隘性充满了矛盾:

(1)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生产扩大同价值增殖的矛盾。

(3)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的矛盾。

以上种种矛盾,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只能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派生矛盾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更大的规模、更新的方式进一步展开。这一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不会永久存在,具有历史过渡性。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过渡性。这一点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变化的事物,只具有暂时性,不具有永久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发展同样遵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资本家不仅剥削雇佣劳动者,而且通过相互竞争,造成资本集中,由资本家来剥夺资本家,从而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而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压迫的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由单个私人资本转变为联合的股份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社会资本的性质。由于它突破了私人资本的局限性,缓解了生产社会化发展受单个私人资本限制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二次自我“扬弃”。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又一次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三次调整,即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加强,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四次局部调整。

根据资本主义制的变化发展,随着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深入,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包括两个时期:单个私人资本时期和联合的股份资本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划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此外,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员工持股”的现象,并且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已经孕育了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

四、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2.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现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3.“9.11”事件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抗转入到同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中。

以上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状况的总体判断。可以肯定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处又相互竞争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毕竟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尽管资本主义有其停滞和腐朽的一面,但它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局部调整,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延缓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进程。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比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的变革要艰巨得多。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和曲折的过程,有时也会出现倒退和反复。社会主义在全球的胜利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过程。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

人生能有几回搏,有生不搏待何时!所有的机遇和成功,都在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大道之上!我们走过了黑夜,就迎来了黎明;走过了荆棘,就迎来了花丛;走过了坎坷,就走出了泥泞;走过了失败,就走向了成功!

一个人只要心存希望,坚强坚韧,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地去追寻,去探索,去拼搏,他总有一天会成功。正如郑板桥所具有的人格和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梦想在,希望在,人就有奔头;愿奋斗,勇拼搏,事就能成功。前行途中,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生活,无论我们遭遇怎样的挫折,只要坚定执着地走在充满希望的路上,就能将逆境变为顺境,将梦想变为现实。

实现人生的梦想,我们必须希望和拼搏同在,机遇和奋斗并存,要一如既往,永远走在充满希望的路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

样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册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观是 A.人们对社会历史问题的总的看法 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C.人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总的看法 D.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荀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经验论B.先验论C.消极的反映论D.能动的反映论 5、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它是否有用B.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C.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D.是否具有不证自明性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社会存在B.社会基本矛盾C.社会实践D.社会发展规律 7、社会存在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生产方式 B. 地理环境 C.人口数量 D.人口素质 8、经济基础是 A.一般的生产关系 B.一个社会不同种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核心生产力 9、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革命 C.改革 D.科学技术 10、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1、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成 12、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1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 A.必要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 D.个别劳动时间 1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必须使其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剩余劳动时间

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 一、不定项选择 1.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 A.工业资本( ) B.银行资本 ( ) C.金融资本( ) ) D.产业资本( ) 2.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换: A.规律已消失( ) B.只存在垄断部门,不存在于非垄断部门( ) C.只存在于非垄断部门,不存在于垄断部门 ( ) D.在垄断和非垄断部门起作用( ) 3.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作用 A.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B. 削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削除了资本主义竞争() D. 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4. 垄断价格是: 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 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 5.垄断利润是: A.是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 C.是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 ( ) D.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6.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A.参与制( ) B.人事联合( ) C. 买方垄断( ) D. 买方垄断( ) 7.垄断形成的原因是: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 B.为获取稳定利润大企业相互勾结( ) C.资本高度集中必然会引起垄断( ) D. 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经济优势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 8.垄断的基本特征: A.垄断是一种经济权力( ) B.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支配地位( ) C.垄断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D. 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高效率( ) 9.垄断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 A.辛迪加( ) B.卡特尔( ) C.康采恩( ) D.托拉斯( ) 10.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 1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A.资本集中度较高( ) B.产品有差异( ) C. 信息较完备 ( ) D.存在一定的资本进入壁垒( ) 12.金融资本的新特征:

信息的主要特征

1.1《信息的主要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沪科技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另外还介绍了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并掌握其基本特征。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对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积极性会很高。在初中时,学生已经简单的学习过一些有关信息方面的知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信息观。因此,学生的这部分经历可作为新的内容的落脚点。步入高中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地注重引导,避免过多的直白呈现,讨论法、案例分析、基于问题学习法、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策略会更加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②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真伪性和价值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①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②能够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掌握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幻灯片播放,让大家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信息?并从讨论中引出新课的内容。 学生活动:三人一组分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讨论结果。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阶段特征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垄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对“垄断”的分析,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发展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和条件。它们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是资本突破私人资本数量有限性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更加社会化。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现在采取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单个的私人的资本相对立。因而,它的产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统治。 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来源等,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成立的协定、同盟或者联合。垄断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必然后果。因为,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只要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垄断组织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发生在19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但还只是一种不太明显的迹象。(2)垄断组织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在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但还不够稳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3)垄断统治确立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遍及工业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它们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于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了垄断的资本主义。 三、垄断组织 垄断的产生与发展以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一种同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财务上和法律上各自独立,它们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价格等等。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结成的销售组织,它比卡特尔的组织联系更加稳定。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但在商业上丧失了独立性,它们的商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机构统一控制。 托拉斯是更为发达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把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及其委托的经理统一负责经营和管理。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了生产、商业、财务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原来的企业主则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

垄断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特征

建立起严密的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其结果,一方面工人为垄断资本家创造的财富日益增多,工人收剥削的程度日益加重;另一方面使更多的工人成为失业者。在流通领域,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进一步剥削广大工人和劳动群众。在分配领域,通过资本阶级国家的财政信贷、通货膨胀,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再分配,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这一些都加深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贫富的鸿沟,使两个阶级的矛盾加剧。1996年,美国20%最富裕家庭占有国家全部收入的49%,收入比上年增长2.8%,而20%最贫家庭的收入却减低1.8%。资产阶级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行了调节劳资关系,开展失业救济,加强社会保险等一系列所谓"福利"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第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战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的高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其他经济落后国家的剥削和掠夺,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劳动人民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二次大战过后,虽然旧殖民体系瓦解了,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民族独立、发展中国家,而新殖民主义仍然像一副外表美丽的枷锁套在发展中国家的脖子上,世界上穷国和富国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据1991年统计,占世界人口20%的莫桑比克、印度等30个穷国,同占世界人口20%的瑞士、美国等38个富国比较,前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63美元,仅相当于后者22808美元的1/140.发展中国家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债2002年已经达到25000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沉重负担。这都表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述并没有一个进行专门和完整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著作的各个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出系统性的归纳与完整性的总结。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特征,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方法及原则。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先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我们对物质的自觉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形式都不能离天物质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的错误。马克思在对旧的哲学或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同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切文艺作品,都遵循这一原则,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起源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种美感诉诸于我们的五官,心理及思维的触觉,形成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自我主观解释和理解,当然这种主观意识在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放到整个物质生产过程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在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把握文学创作及批判的真正规律和原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结合。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以展的规律。作品应能准确反映时代的变动,深刻捕捉时代的精神发展方向。人民性是从实践角度及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不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在这一点上,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左冀作家联盟的文学主张相当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左冀作家联盟以阶段论为核心出发提出革命文学的主张,提出文学应是战斗的文学,这些主张非常明显地表现其作为一个重要文学思想所折射出的政治文学倾向。当然,我们对左冀文学所坚持的阶级论及对自由论和人性论的坚决反对虽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但对资产阶级文学中的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自由论的完全否定应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了。(比如鲁迅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对梁实秋关于文学应描写永久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反讽)然而在文学的人民性上,左冀文学显然是做不够的。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个讲话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了。其后的文学创作都是围绕这个讲话的精神进行了革命文学的创作,无论在语言、体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都力求贴切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自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使一些优秀作品具有无比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后这些革命文学作品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红色经

新帝国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赵常庆:新帝国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帝国主义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列宁曾撰文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5页。)。然而,随着近百年来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殖民地纷纷独立,并相继加入了联合国,昔日帝国主义国家明目张胆攻城略地的行径,由于受到联合国规则的限制和世界舆论的谴责,而明显减少了,“帝国主义”这个词似乎只是作为历史现象被提到,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好像已经不存在了。特别是由于存在各种维持国际秩序的国际组织和机制,如联合国、WTO、G20峰会等,世界似乎变得有序,其实世界现实远非如此。远的不说,仅进入21世纪,世界就接连发生影响重大的事件,如“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以及至今仍未克服的世界经济危机。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清楚地看到,由于某个大国的贪婪和损人肥己的做法,给很多国家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灾难,使人不能不想到当年列宁痛斥的帝国主义依然存在,只是换了包装,以新的手法进行掠夺和霸占。新帝国主义被冠以“新”字正是由此而来,并不是其本质有所改变。 一、新帝国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帝国主义与老牌帝国主义的不同缘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与18、19世纪相比甚至与20世纪特别是与“冷战”结束前相比,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世界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全球化进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迅猛 发达国家依仗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直接投资和建立跨国公司等方式实行资本输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孱弱和科学技术落后,明知全球化存在很大的负面作用,也不得不加入这一进程,防止国家进一步被世界发展边缘化,陷入更加贫困和落后的境地。资本、商品、技术、人员的流动,使世界各国经济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种全球化进程,尽管也给经济落后的国家带来一些好处,但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国力强大的西方大国占据优势,通过商业活动的话语权、商品的定价权和利润的分配权,不仅使投资获利实现最大化,而且使剥削和掠夺披上合法的外衣。 2.当今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经不是当年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简单关系 表面上看,昔日帝国主义国家与今日已经获得独立的国家都是拥有主权的平等的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都各有一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然,迄今仍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例如,世界各类商品市场基本由西方大国控制,各种游戏规则基本由西方大国制定,负责规范世界秩序的国际组织绝大多数由西方大国掌控。在西方大国中美国又起着领导作用。美国还利用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有利地位,在金融领域大展手脚,挟持世界经济。在军事领域美国也不讳言自己的领袖地位。2012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等美国政要重申要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作用。 由于多种文明和多种体制的存在,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一些自认为“最民主”的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在其他国家“推进民主”,实则干涉别国的内政。被干涉的多为小国、弱国,在不能公开武力干涉的情况下,它们通过说三道四、扶持代理人、频出黑手进行攻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3)通过主要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对“垄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要求。 (3)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性和矛盾加剧。 (4)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教学方法 (1)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时,指导学生用列表对比的方法、阅读分析史料的方法分析问题。(2)学习垄断组织形成一目时,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3)学习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指导学生用概括归纳的方法,分析掌握重要的历史现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征。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在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成就 师: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2.特点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且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垄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对“垄断”的分析,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发展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和条件。它们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是资本突破私人资本数量有限性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更加社会化。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现在采取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单个的私人的资本相对立。因而,它的产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统治。 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来源等,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成立的协定、同盟或者联合。垄断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必然后果。因为,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只要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垄断组织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发生在19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但还只是一种不太明显的迹象。(2)垄断组织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在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但还不够稳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3)垄断统治确立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遍及工业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它们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于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了垄断的资本主义。 三、垄断组织 垄断的产生与发展以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一种同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财务上和法律上各自独立,它们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价格等等。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结成的销售组织,它比卡特尔的组织联系更加稳定。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但在商业上丧失了独立性,它们的商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机构统一控制。 托拉斯是更为发达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把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及其委托的经理统一负责经营和管理。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了生产、商业、财务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原来的企业主则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

第九章 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第九章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第一节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主要内容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1.剩余价值刺激自由竞争:为追逐最大限度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加强资本积累,引起资本聚集,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2.自由竞争引起资本集中:在竞争中大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便于资本转移,总是排挤和并吞中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3.信用是促进资本集中有力杠杆:(1)信用通过贷款形式加强大企业竞争能力,帮助他们打垮中小资本;(2)信用又促进分散中小资本集中起来,组成规模巨大股份公司。 (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1.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使垄断成为可能:生产集中程度不高时,各部门生产由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分散进行,他们之间不容易达成协议;生产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少数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掌握该部门产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他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2.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使垄断成为必要:这些势均力敌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竞争损失,不得不谋求暂时妥协,共同控制某种原料来源、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同时,生产高度集中,企业规模巨大,要想创办新企业与之竞争已不可能。 (三)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必然造成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占有资本和财富的积累;一极是工人遭受奴役和贫困的积累。资本积累必然导致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激化,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物质条件。同时,资本积累必然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掘墓人。 (四)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主要内容;个别大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独占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各个垄断集团凭借垄断地位,可以控制他人商品生产规模,规定销售范围,操纵市场价格,确定利润分配,阻止其他资本家插手其控制部门和地区。 (五)垄断是帝国主义经济实质: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其它特征都在垄断基础上发展起来。 二.金融资本形成和金融寡头操纵国家政权 (一)金融资本:生产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融合生成的新型资本形态。1.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业务往来十分频繁,工业企业亏损对银行资本具有重要影响,银行资本必须确切了解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经营状况,以便对其及时监督。2.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融合经济途径:(1)银行采用扩大或减少信贷办法,影响工业企业,决定工业企业命运;(2)银行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推销公司债券、创办工业企业、“整顿”或“改组”亏损企业,对工业企业广泛控制;(3)工业企业通过购买大银行股票或自己开办银行,把势力范围打入银行。3. 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融合组织形式: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实行

信息的含义和信息的基本特征

目标 1、记住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2、信息技术的有关应用 复习: 1、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第四代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 物质、能量、知识 B. 信息、物质、能量 C. 财富、能量、知识 D. 精神、物质、知识 尝试: (1)具有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等特征。 A . 信息技术 B. 信息 C. 信息素养 D. 电脑 (2)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媒介物。 (3)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 载体的依附性 B. 时效性 C. 共享性 D. 必要性(4)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 收到的手机短信息 B.广播里播放的天气预报 C. 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 D.电视里播放的汽车降价消息 (5)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信息的特征:对载体的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为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 (控制技术)和感测技术(传感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巩固: (1)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第2课时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教学目标: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的概念 3、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学生应当明确信息技术包含的是哪些具体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多媒体计算机室 教学过程:

克的镭是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给她的,第三克镭是居里夫人想在波兰建立镭研究所,用于治疗癌症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献给她的。这三克镭充分地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3、特征三: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依附性:红绿灯、光盘。 话筒内有一堆碳粉,碳粉内埋一导线,碳粉盖一张膜。同样,当你对话筒大喊大叫时,膜对碳粉造成忽紧忽松的压力,碳粉之间时紧时松,引起其电阻的大小变化,最终忽大忽小的电流传到对话的听筒。听筒内有一电磁铁随电脑大小而磁性不同,它对埋有金属丝薄膜时吸时放,薄膜便发岀了你的声音。 你我都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发明的电唱机或电话的机会了??…伟大的先驱们是那么 的聪明,懂得将一种不便于存储,不便于传播的信号转换为另一种便于存储,便于 传播的信号,从而有了伟大的发明。 电脑(计算机)要管理各种信息,首先它必须能存储,传载这些信息,所以,在这一点上,它的本质和电唱机或电话没有区别,必须实现各种信息以某种方法,转换 为另一种信息。 这就是计算机的第一条本质原理:将各类信息以某种信号进行存储。数字信号与二 进制。 可处理性:拍摄。拍摄岀来的视频要通过后期的编辑才有更好的效果。比如说夜宴”英雄”功夫”等影片。 4、特征四:价值相对性。 信息是否有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老师现在所说的东西,有的人觉得老师说得很好,这说明信息是有价值的。但也有人会觉得我说的东西全都是废话,这说明 我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例如读书以明理”,这是说明信息可以让你有知识,能知道一些道理,所以知识”是有价值的。 在中国古代,对价值相对性利用得最充分、最巧妙的,可能应该首推春秋末期 郑国的邓析了。邓析是名家学派的先驱,善于辩说,是当时著名的讼师。史载他专门教给人怎么打官司,能把是”说成非”也能把非E”说成是”职业类似今天的 收费律师。《吕氏春秋离谓》记有他的一个典型事例:有一年,流经郑国的洧河发大水,有个富翁失足落水淹死了,尸体被一个人发现捞了上来。富翁家里人听到后,提岀花钱赎回尸体。打捞者了解到死者家里很有钱,就把价码要得很高。双方 讨价还价,相持不下。富翁家人便找邓析帮助出主意。邓析说:你不要着急,也 不要给他那么多钱。因为他捞上来的是一具尸体,除了你们家,谁也不会花钱去买尸体。尸体又不能长期存放,他没办法了就不能不把价码降低。”那位打捞者听到 这个信儿以后,心里十分着急,也去求邓析帮助。邓析也给他岀主意说:你别着急,安心等着富翁家人来高价买尸体吧。别人虽然不会花钱来买,但是他们家一定 要把尸体买回去,因为死者是他的家长。” 邓析的论说实际上揭示了尸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差异。 关于信息相对性的论述,有一篇文章很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以下网址去浏览: https://www.sodocs.net/doc/a418097335.html,.en/p/2004-09-07/80192.html 5、特征五:时效性。 最简单的例子是:通知。中了南粤风采500万,但超过30天不去领取,500万 就不是你的了。红灯停,绿灯行” 6、特征六:真伪性。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特别在网络上,注意不要轻易相信网恋。

帝国主义以及代表人物

关于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这个新阶段最先作了研究, 虽然由于其阶级局限, 都不能提出科学的理论, 但是他们的研究为人们认识帝国主义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料和初步的分析。这些资料和分析对人们后来的研究具有很大影响,对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也有的一定的价值。 一、霍布森:区别了殖民主义、国家主义和帝国主义 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霍布森第一个把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剖析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特征,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帝国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霍布森从具体历史特点提出了帝国主义的定义。他认为了帝国主义扩张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投资的影响。霍布森注意到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 看到了对外投资的利益、金融家的利益所起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他把现代的帝国主义与古代东方和罗马帝国的情况作了比较,提出了帝国主义的定义“帝国主义是一种对外扩张政策,新帝国主义和老帝国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 一个日益强盛的帝国的野心, 已经为几个互相竞争的帝国的理论和实践所代替, 其中每个帝国都同样渴望扩大政治势力和获得商业利益;第二, 金融利益或投资利益统治着商业利益。”帝国主义不是国家主义,不是民族主义,也不是殖民主义,更不是国际主义。国家主义追求的是国家的统一,民族主义追求的是民族自立,殖民主义要输出文明,国际主义意在超越民族的界限而走向世界,帝国主义实质上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代名词。 霍布森对帝国主义寄生性作了有价值的揭露。他认为大不列颠在很大程度上每年愈益成为一个依赖外来贡款而生存的国家 霍布森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及其政治上的反动。如:对外掠夺、专制统治加强、政党腐化 霍布森的研究对人们认识帝国主义的某些本质特点具有价值, 但从根本上说是不了解垄断的意义,始终只是把帝国主义看作一种扩张政策。这使得人们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与确定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起过不良作用。 二、希法亨:金融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的政策 在《金融资本》第三篇中, 希法亭对垄断的成因和垄断的形式作了研究和区分, 并且特别提出了“联合制”的概念他认为垄断不可能消灭竞争, 从而也不可能消灭危机 在《金融资本》第四篇中, 希法亭专门分析了垄断和危机的关系。在希法亭看来,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非是普遍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从他的“流通认定论”出发, 他认为危机的原因在于是价格紊乱所造成的比例失调。他的结论是: 垄断的产生使危机得到缓和, 垄断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危机的消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红背)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的理论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的基本特征是: 1.从对象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知识的总汇”,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代替具体科学去研究世界所有领域里的所有规律,它只研究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3.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旧哲学由于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所以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4.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同时为一切阶级服务,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真理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其中,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信息及基本特征

信息及基本特征 信息及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命题讨论,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发现日常生活、学习中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背景分析 “任务驱动”是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一所学知识的建构[1]。同时,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是复杂的、非良构的,单靠学习者个别化学习方式是无法完成任务的,而协作学习方式就可以达到这种学习目标。因为协作学习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

发挥,又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协作学习被看作是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这种机会将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能力的训练提高大有裨益[2]。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将知识隐含于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学习目标,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3]。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和信息打交道,通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及特征。 四、教学方法研究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书中的知识点几乎都可以转化为计算机操作,但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未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所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能有效的给学生施加任务的“负担”,让学生能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和操作,直至完成任务。 五、教学设计说明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任何信息。 实验中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信息案例 蜜蜂跳8字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 你的表情出卖了你的心--- --- 什么是信息 ?随着社会的进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3大基本要素之一:物质、能量、信息。这3种要素对人类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其影响各不相同。关于这种影响,科学家是这样表达的: (1)缺少物质的世界是空虚的世界; (2)缺少能量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 (3)缺少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专门指出了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 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信息的基本特征 ◆传递性和可共享性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 ◆真伪性 传递性和可共享性 ◆萧伯纳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NBA的精彩比赛 ◆一传十,十传百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互联网上的各种社区和论坛 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 可处理性:经过加工处理特别是人的分析、综合、提炼,是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超市老板敏锐地从计算机自动收款系统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啤酒与尿布的销售量同时增长,于是改变销售策略,结果销售量大增。 共享性: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价值相对性:某一信息在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比较有使用价值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因时因人而异 信息的时效性, 有长与短之分,是信息的使用价值表现之一 过期了!!! ?真伪性:手机短信:恭喜您,上海天地公司为庆祝成立2周年,特举办抽奖活动。您中了8万元大奖,请立即汇款500元手续费到我公司,一周内就可以将钱送到您手上。 地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