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养蟹技术

养蟹技术

养蟹技术
养蟹技术

养蟹技术

作者:今日三农网(https://www.sodocs.net/doc/a4687894.html,)

稻蟹萍立体种养技术

稻蟹萍立体种养是根据生态学种间互补原则,将稻蟹萍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新的复合群体,形成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惠共生的生态体系,在达到七妙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系统生产一态环境的目的。具体种养技术如下: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和整修

养蟹田要先择在水源丰富(最好是靠近河流和支渠)、水质清澈、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稻田。田块确定后,沿坝埂四周离坝1米开一条深0.6米、宽1.5米的环沟,在稻田中间挖深0.5米、宽0.8-1米的十字沟,沟与坝的坡度均为1:3。养蟹田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适,一般5亩左右建一个圈,如面积较大,中间用塑料膜围栏隔开。

在稻田四周设塑料膜篱笆,高60厘米,上沿细欠丝,每隔10厘米用钉书钉钉一下,每隔1.5-2.0米埋一立杆(木杆或竹竿均可),用以固定塑料篱笆,并使篱笆向内倾斜。下面开浅横,将薄膜埋实,防止蟹逃跑。全池合围,进出水口安水泥管,管口用金属网扎紧,网眼以幼蟹不能穿过为准,安管处要关,防蟹打洞逃跑。

二、水稻的栽培管理

1。养蟹稻田要造反株形紧凑、叶片直立、矮杆、抗病、抗倒伏、生产性好的水稻品种,根据本地气候特点,生育期宜稍长,这样可以早插秧、甲用药、早放苗,缩短蟹苗暂养期。

2.育苗应采取旱育苗或软盘育苛培形式采用大双行(50+30)×20厘米。这种栽培形式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河蟹生产,水稻产量也在500公斤以上。

3.水稻插秧后4-5天,亩施草克星10D我。该除草剂对鱼类致死中毒量为40ppm,每亩10克在稻田水深10厘米的情况下,浓度仅为0.15ppm,施药后25-30天投放蟹苗。

4.插秧前施足底肥,亩施5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蘖肥、调整马、穗肥各施尿素5公斤。

5.养蟹田水质困好,营养要丰富,田间应保持10-15厘米水层,确需断水,也要保持沟内有水。前期水温低,河蟹幼体小,投和,一般15天左右换一次水;后期可每隔7天左右换一次水,要经常检查排水口、进水口,严防河蟹逃跑和敌害进入。

三、河蟹养殖

1.放苗密度从大面积稻蟹种养实践看,一般以每亩投放0.35-0.50公斤大眼幼体为宜。

2.蟹苗暂养每5亩养蟹田要建0.5-1.0亩的暂养圈,在暂养圈内建暂养池,从蟹轩暂养专用。暂养池中水深应达0.8-1.0米,按每立方米水体放2.0万只大眼幼体建池。池四周留0.5米宽半台,坝上建防逃设施做到池埂水漏水,池底不淤泥。蟹苗下池前,每亩池面泼洒75公斤生石灰。进行

消毒,待药性消失事注入过滤清水。蟹苗初下的池时水深0.8米即可,池中放置从蟹苗栖息隐蔽的附着物。如在池中拉草绳、放草把,还可放绿萍,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供蟹苗栖息和摄食。按苗体重105左右投放半。半主要为豆浆、鱼浆、蛋黄,每天早晚各一次。适宜大眼幼体生长的温充为18-28,如气温较低,可扣大棚,但必须严格注意温度,及时揭膜放风。一般7天左右大眼幼体变态为幼蟹,此时打开暂养池,半幼蟹放入暂养圈阵周建防逃设施。

3.放蟹苗在稻田除草剂药效期过后,一般1个月左右向稻田放蟹苗。可根据幼蟹逆流而上的习性,将暂养圈1-2个开口,向圈内注水,幼蟹可较为均匀的进入稻田。

4、饲喂管理河蟹是杂食性动物,水草、薯类、谷类、豆饼、小鱼虾、贝类、畜禽下脚料均可做半,也可投入人工配合半。半要求含蛋白质高,含脂肪少。前期投喂量为河蟹总体重的5%-10%,日投喂2次,早晨1/3,傍晚2/3。后勤投一为河蟹总体重的5%-8%,傍晚一次投喂。要经常可蟹摄食情况,酌情增减投喂量,投喂应定点、定时,将饵料均匀撒在沟边。

5.敌害预防稻田养蟹敌害主要是青和老鼠,青蛙对大眼幼体及幼蟹危害极大。因此,在水田泡田前,必须把表蛙捕捉干净,然事及早挡塑料薄膜。防治老鼠应在池四周经常更换鼠药品种,并辅以鼠捉捕。

6、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午晚巡圈检查,了解河蟹摄食情况,水质状态,有无病害和敌害河蟹的活动情况蜕皮生长我,有无逃跑迹象,发现问题及

早解决。

7.起捕在起捕前把沟水排干,晚上河蟹上岗,借灯火表。白天河蟹上岗时也可捕捉,待稻田中剩有少量河蟹时,收害水稻,稻摁平放,在稻打下捕捉。起表语中的河蟹放到暂养圈暂养,在水深1米的情况,每亩可暂养河蟹250公斤。

四、细绿萍养蟹

及早搞好春繁,准备充足萍种,在投放蟹苗前10-15天,每亩投萍150-200公斤。每10亩养蟹田1轩荒水面养萍,每天向稻田投萍,河蟹生长前期非常喜食绿萍,绿萍繁殖系数较低,满足不了河蟹需要。进入8-9月份,河蟹体重增加,绿萍已不往河蟹,摄食量减少,使录萍得以较快繁殖。蟹的几种食品加工方法

1、醉蟹将洗净沥干的鲜蟹,揭开脐部用竹签插一小孔,脐内塞椒盐盖好。配制腌制液:鲜蟹100千克,白糖10千克,精盐10千克,姜汁6千克,酱油40千克,花椒0.6千克,黄酒20千克。将上述原料混合搅匀后,倒进腌制的陶坛内,以淹没蟹体为度,上面加竹帘和压石使蟹体不露于制液上面,最后密封坛口,经过3~4天即成口味鲜美的醉制品,可随时出坛上市。

2、酱蟹将洗净的鲜蟹置于缸或桶内,装量每件50-75千克。用木棍将蟹体捣碎,愈碎愈好,然后加食盐35%-40%,伏天则加45%,拌和要均匀,每天搅拌1次,使捣碎的蟹肉沉于缸底,食盐上下拌和,使其受盐均

匀。经过10天以上腌制成熟。夏天气温高,没有出售还要继续搅拌,至天气凉爽后才停止。腌缸桶不可加盖或暴晒,以保持制品呈红黄色。

3、蟹黄将鲜蟹洗净沥水后,用竹签揭开背部甲背,挖取两端壳尖及壳腰内的黄色的高脂,集中于盆内。然后整块成形,稍压水分,用塑料薄膜袋按规格包装,送入冷冻库速冻即成蟹黄。

4、蟹肉将蟹体截成两段,挖取体内净肉,集中盆内。同样通过整块压水包装,速冻作为蟹肉。剩余下的脚可捣碎制蟹酱。

河蟹暂养死因及对策

河解暂养,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价而售。但暂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养,会造成生理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胀死)。因此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黄蟹剔出。

2.河蟹质量差。暂养蟹规格不一,有大有小,暂养密度高,有的暂养蟹中掺有病蟹,肢体不全的蟹。一是易造成暂养过程中互相残杀,规格小的死亡率高;二是易造成河蟹疾病传染暂养的河蟹因发病而死亡。

3生态条件差。暂养池面积过小,水草覆盖率低,水位过浅,水质变化快,溶氧低等原因,常使河蟹频繁上岸,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造成消耗体力多,时间一长,死亡率就会大大提高。另外,水质肥,暂养密度高,

也易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

4.投饵量不足。暂养期间,水温在4℃以上,河蟹摄食仍旺盛,如投饵量不足,加之暂养池天然饵料生物少。一是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影响暂养成活率;二是造成河蟹因索饵而逃逸。

以上情况的防治对策。一、科学选择暂养池。选择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的池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坡比1∶2~1∶2.5。放蟹前10天用生石灰彻底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

二、河蟹质量要求。暂养的河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并一次放足。选好的河蟹用4%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有软壳蟹、顶壳蟹,应剔出暂养至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三、暂养密度和时间。一般亩放养河蟹2000~3000只或200~250千克。暂养时间:辽蟹1~2个月,中华绒螯蟹2~3个月。

四、加强管理。暂养期间,每日投饵一次,投饵量为暂养蟹量的4%~6%,饵料应新鲜,动物性饵料占60%,如小杂鱼虾、压碎的蚌肉、蚕蛹,动物内脏等。可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豆饼、玉米、山芋、南瓜等。暂养期间加强水质管理,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20厘米,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水体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保持清洁卫生。暂养期间定期消毒水体,每半月用食盐、

土霉素等药物拌饵投喂,连用2天,预防蟹病。池中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敌害,须立即捕杀。

蟹种越冬管理

加强蟹种越冬管理,能提高蟹种成活率,增加成蟹养殖效益。

一、选择越冬池。蟹种越冬池要环境安静,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池深1.5-2m,面积2-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kg清塘消毒。

二、挑选蟹种。越冬蟹种要体质健壮,规格均匀,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无附着物,每亩放养蟹种75-110kg,规格每只在5g以上。

三、管好水质。池水水质要清新,溶氧高,保持1.5m以上水深,以维持较高水温,水位过浅,须及时补水,防止蟹种被冻伤冻死。水质过肥,及时要换新水,防止蟹种缺氧窒息死亡。

四、适当投饵。越冬期间如天气晴暖,水温在4°C以上,蟹种会少量摄食,可投喂少量切碎的小杂鱼虾,螺蚬蚌肉、蚕蛹等,补充营养,防止蟹种体质消耗过大而死亡。

五、预防疾病。蟹种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消毒杀菌;越冬期间,每隔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kg,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水体,预防蟹病。

河蟹颤抖病及预防技术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节有红色水锈、不能正常蜕壳或蜕壳后不久便死;临死前活动呆滞,附肢僵硬并不停地痉挛(这是“颤抖病”这一俗称的由来),易并发黑鳃病和聚缩虫病。解剖病蟹可见肠道水肿、肌肉萎缩、肝脏糜烂等症状。

初步研究表明:“颤抖病”的病原为病毒。发病时间及特征:7、8、9三个月是“颤抖病”的发病高峰期,高温季节该病表现为亚急性型,引发成批死亡,死亡率可达100% ;在秋冬低温季节,有较长的潜伏期,带病蟹种可以正常越冬,到翌年5月以后才开始陆续死亡。发病原因除与蟹种带病这一内在囚素有关以外,与养蟹塘口生态条件的恶化有直接的关系。河沟、湖泊围网养蟹发病明显轻于池塘养蟹;水草多、底质干净的新塘口发病轻于水草、淤泥厚的老塘口;健康的蟹种在有丰富优质水草的的环境下养殖不发病,反之则病害严重,甚至绝收。缺乏优质水草、底质不良是“颤抖病”暴发的主要外部因素。

预防“颤抖病”应从清除病源,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条件着手,主要措施有:

1、清整池塘:利用秋冬空闲季节进行蟹池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用量分别为每亩150kg和10kg。消毒后抽干池水,晒池2~3个月,以求消灭病原。

2、放种时选择硬壳体健、活力好的蟹种,不放附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蟹种下塘时最好逐只检查,剔除病蟹。

3、保护、种植水草:在保护好现有优质水草的同时,清除聚草、轮生杂草等低植水草,回地制宜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水草,并采取蟹种中间培育、推迟放种时间、降低放养密度等措施,创造水草快速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象养鱼那样捞草喂蟹。

4、移植螺狮:螺狮能净化蟹池底质,防止病原滋生,还是河蟹喜食的活饵料,只重4克以上的河蟹即能觅食中等规格的活螺狮。目前,养蟹池普遍缺乏螺狮,必须人工移植。螺狮的放养最好在其繁殖前(清明前)一次投足,亩放500~600kg,并适当投喂麦麸等饲料,促使其正常生长和繁殖,在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检查螺狮存量,发现不足要及时补充,保持蟹池的螺狮存量不低于每亩100kg。

5、加强饲养管理:需做好水质调控和饲料投喂等工作,做到勤换水、多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投喂要改一天一次为早、晚各一次,不喂腐烂变质饲料,准确把握投饲量,以吃饱吃尽为原则。

6、实施综合养殖:“颤抖病”发病严重的塘口以及由精养鱼池改为养蟹的塘口,在水草资源未丰富充足前不宜进行河蟹精养,这类塘口可以在做好清淤、消毒、种草等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河蟹、青虾混养。亩放蟹种15O 只左右,青虾苗1.5万尾,把提高成活率,养大蟹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亩产成蟹10~15kg,青虾20~25kg。这种半精养的综合养殖方式可以促

进蟹池生态条件的改善,具有投资小、病害少、效益稳定的优点。

防止蟹病暴发的五法

养蟹池老化时,池底淤泥较深,淤泥中藏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会给日后蟹病的发生留下隐患。对曾经发生过蟹病或养殖多年的蟹池,必须进行清除池底淤泥的工作。清淤后的蟹池,要经冰冻、日晒不少于1个月。不论新池旧塘,在放种前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可用高浓度的药物(如生石灰525g/平方米--600g/平方米)。

应选择培育阶段用药少的非疫病区正宗的蟹种;避免长途运输;最好配套另塘自育蟹种。蟹种要求肢体完整、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前用药物(如呋喃唑酮20g/立方米--30g/立方米)浸浴蟹体20分钟--30分钟。

养蟹要求水源充足、清新、肥爽、溶氧充足。凡是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水域都不能养蟹。水位要求“前浅、中深、后稳”,春季为0.5m--0.8m;夏季和初秋为1.2m--1.5m;秋末冬初为1.2m以上。蟹池溶氧要保持5mg/l以上,水中缺氧时要及时加水、换水,开启增氧机和使用增氧剂。对养蟹水域要经常观察,在河蟹蜕壳难、软壳蟹多时,应及时补充钙、镁、磷等营养元素,把水质硬度调为中低等,水ph值调为中性偏碱(ph值为7.5--8.2)。

河蟹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5%--46%。在高温季节,投喂动物性饵料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宜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麦类、玉米、

豆饼等饲料。

在用药物预防时,应在蜕壳前,以预防寄生虫病为主;在进入生长高峰期前,以预防细菌性疾病为主;在白露前,以预防病毒性综合症为主。要选用高效、低毒、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药物,如生石灰、强氯精、硫酸锌和中草药等。

池塘养蟹秋季管理方法

一、投足饵料秋季是螃蟹生长最快的阶段。此期饵料的配备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并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可利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蛳及蚌肉、鱼粉、蚕蛹等,投喂量占投饵总量70%以上;可利用的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大豆、麦类、瓜果等;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河蟹全价颗粒饵料。各种动、植物性饵料都应切成片或块,投放到有水草的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塘蟹量的5%左右,每天投饵2次,其中傍晚投饵量占总投饵量的70%。对吃不完的残饵,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二、改善水质秋季,要求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水深在1?5米以上。此期应每7~10天换水1次,并保持水位稳定,以减少螃蟹逃逸和洞蟹的形成。每10天每亩池水施用生石灰15公斤,以增加水体钙质,满足螃蟹由黄壳蟹转化为绿壳蟹对钙质的需求。蟹池内也应移栽一定量的水草,有利于净化水质,又可作为螃蟹的植物饵料。

三、严防逃逸"秋分"后池塘螃蟹活动较为频繁,因此每天夜间及清

晨要有专人巡塘,同时对已破损的防逃设施要及时修补。?

四、注意防病螃蟹的主要病害有纤毛虫病、黑鳃病、脱壳不遂病等。防治措施是:每7~10天,全池泼洒05ppm强氯精液消毒水体;平时可在给河蟹喂料时添加土霉素、脱壳素等,防止蟹病的发生。当发生纤毛虫病时,可每亩每米水深泼洒1公斤蟹安。一旦发现死蟹,要立即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并深埋死蟹,以防疾病蔓延。另外,如发现养蟹池中出现老鼠、蛇等敌害,应及时清除。?

五、及时起捕当水温在10℃以下时,应及时起捕螃蟹,以防其打洞逃逸,或钻泥越冬。捕捞时,可采取地笼、流水灯光诱捕、岸边徒手捕捉等方法。待大部分螃蟹被捕到后,再放干池中水捕捉,力争捕净。

河蟹长毛现象的防治

养殖河蟹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会在头胸甲和腹肢上长出毛状物,使蟹的表面很不干净,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呼吸困难,螯足不夹人,甚至不能脱壳而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河蟹患病所造成,一定要及早防治,防治得越早,效果会越好,可避免造成损失。河蟹患哪些病会出现长毛现象及如何防治呢?

一是水霉病。水霉菌菌丝呈灰白色棉絮状,可使蟹身上产生毛状物。发病原因与蟹池水质过肥,不清新,注水量少及蟹体受到机械损伤等有关。防治方法:蟹池平均水深1米,每亩用333克二氯海因,兑水全池泼洒。

二是固着类纤毛虫病。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或附着在河蟹的背壳、

步足以及鳃上,形成绒毛状。发病原因是蟹池水质过肥或长期不换池水。防治方法:蟹池平均水深1米每亩可用500克纤虫净或杀虫净等杀虫剂兑水全池泼洒。

三是丝状藻病。丝状藻菌附着在河蟹体表,使河蟹体表着生较长的绿色丝状绒毛,绒毛弯曲无规律。发病原因与水质过肥,pH值小于7.5,池中长有青苔等有关。防治方法:蟹池平均水深1米每用15千克~20千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以提高pH值;并用螯合铜500克兑水全池泼洒,或用杀青苔200克拌土全池撒施,8小时后再部分换水。

培育健康鳖苗有两法

刚出壳的仔鳖,胶带尚未脱落,卵黄囊也未被完全吸收,应放在孵化槽内暂养一天,不要急于捞取,以免鳖苗受伤而发病死亡。三天后仔鳖摄食正常,已能适应外界环境,即可进入培育阶段,培育方法有两种:

一、水泥池培育每口水泥池面积8—10平方米,池深1米,水深0.3米,池底铺有2—3厘米细沙,并向出水口一边倾斜,便于排污排水。用生石灰或高锰酸钾反复消毒换水两次后,每平方米放养3—5克仔鳖共70只,每天上午7时下午6时投放鳗料或幼鳖料,每餐按体重10%投喂,饲料中还需添加5%鱼油和适量奶粉,维生素C、E等,用清水搅拌后投入食台上。六小时后,一般食物吃完即可换水排污,清除食台上残饵,保持良好水质。每隔7—10天分别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防止鱼病发生。另外,在池子上方搭盖尼龙棚,池内放些水花生、假水仙等水生植物,以起到防暑降温,净化水质等目的,一般经过30多天培育,稚鳖体重达到

10—15克,即可放入土池内养殖,成活率达到95%左右,生长快速,当年多数水鱼生长到500克以上,成为商品鳖上市。

二、土池培育土池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5亩左右,按常规方法经清理消毒后,在土池一角用竹竿围起200平方米小格,每平方米放养30—50只,投饲和管理方法与水泥池相同。由于稚鳖接受野外生活,放养密度小,生长更快,但要防止水蛇、老鼠等敌害的袭击,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主要方法:一是在土池四周清除杂草,在塘边用生石灰围起圈,使老鼠嗅有异味,不敢来吞食,可起到戒备的作用,二是用电线围起,晚间通电,达到防蛇灭鼠的目的,但要做到安全用电,防止事故发生。

成蟹捕捞方法及运输技术要点

现将河蟹捕捞方法和运输技术介绍如下:

1.流水捕捞法:现正是河蟹生殖回游季节,绝大多数河蟹离开洞穴到池中活动。在蟹池出水口布置张网或陷阱,再缓慢排放池水,便可在网中或陷阱内捕到大量的河蟹。

2.灯光诱捕法:抽出一定量的池水保留30厘米左右水深,当夜晚河蟹纷纷上岸活动时,在池塘四角点上灯,灯下埋一只缸,且灯光诱集,使洒蟹掉入缸内。

3.设毛竹蟹窝捕捉法:用直径9~10厘米的毛竹,截成每段1米长,把竹节打通并要求光滑,然后每7~9段扎成一捆,捆扎要紧,每捆扎绳延伸上岸,和提取用。设置时按一定的间距,将毛竹均匀布放池底,以小

竹桩固定并标志蟹窝位置。利用河蟹白天隐蔽穴居的习性,可随时提取,倒出潜伏在内的河蟹。

捕捞成蟹除有部分在本地销售外,绝大多数养蟹户都要把成蟹运往外地销售,其运输方法是否恰当,对成蟹成活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要掌握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1.严格分级:收获或收购的河蟹,要做到“四分开”。第一大小要分开,不能混放,否则小蟹易死亡;第二强弱要分开,壳脚粗壮的蟹生命力强,适于较长时间贮运;第三健残要分开,肢脚缺的只适于当地销售或短途运输;第四肥瘦要分开。

2.搞好包装:河蟹分等以后,准备外运须认真搞好包装。短途运输包装可以简单一些。长途运输目前大部分用筐笼包装,筐内先衬以蒲包,再把河蟹装入,力求把河蟹放平,装满加盖扎紧,使河蟹不能爬动,否则易损伤和断肢。每筐装15~25公斤。

3.及时运输:包装完毕的河蟹,要抓紧时间运输,时间不能拖得太长,一般情况下3~5天内死亡较少,超过5天,死亡就逐渐增多。

4.加强管理,运输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雨淋,尤其要防高温。为此,运输车、船要有棚盖,时间过长要洒水降温。长途运输有条件的可采取降温措施,促使其冬眠,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池塘养蟹后期的管理

投足饲料

饲料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并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可利用的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蚕蛹、鱼粉等,投喂量占投喂总量的70%以上;可利用的植物性饲料:豆饼、小麦、瓜果、玉米等。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河蟹全价颗粒饲料。各种动、植物性饲料都应切成片或块,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日投喂量占存池蟹量的5%~8%,每天投喂2次,其中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总量的70%。及时捞出残饵,以免败坏水质。

调节水质养殖后期要求池水深1.5米以上,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每隔7~10天换水1次,并保持水位稳定,以防止河蟹逃跑和洞蟹的形成。每隔15天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以增加水体钙质,满足河蟹由黄蟹向绿蟹转变时对钙质的需求。蟹池内要保持足够的水草,覆盖率稳定在50%左右。

注意防病河蟹秋季的主要病害有纤毛虫病、黑鳃病、脱壳不遂病等。平时每隔7~10天按每升水用0.5毫克强氯精全池泼洒,在河蟹饲料中定期添加土霉素、脱壳素等,防止蟹病发生。发现纤毛虫病时,可每亩泼洒0.75公斤甲壳净。发现死蟹,立即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并深埋死蟹,防止疾病蔓延。蟹池中出现水老鼠、青蛙、水蛇等敌害,应立即清除。

及时起捕当水温低于10℃时,应及时起捕,以防河蟹打洞或钻泥越冬。可采用地笼、流水灯光诱捕等方法,待大部分河蟹起捕后,放干池水,

徒手将河蟹捕净。

秋季要防河蟹死亡

秋季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死亡的高峰期。因此,加强河蟹的秋季养殖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

防止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的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河蟹,因其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从而导致大部分河蟹自然死亡。因此,对于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捞出售。

防止感冒死亡秋季白天和夜晚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可高达10℃,河蟹因不适应此环境条件而出现死亡。因此必须加以预防。预防方法:一、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烈变化,注入的新水与老水的温差不要大于3℃。二、水面要多保留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三、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防止消化不良死亡秋季由于气压、水温的剧烈变化,导致河蟹食性改变,容易引起河蟹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导致全部河蟹死亡。因此,必须认真加以防治,方法:一、改良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二、在饲料中定时加入抗菌素和生长素。三、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饲料,增喂动物性饲料,特别是蚯蚓、田螺等高蛋白饲料。四、投喂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量减少投喂量。

河蟹育肥做好“三合理”

河蟹在完成最后一次脱壳以后,再经过l5~30天的培育就可以起捕上市了。这段时间一股称为河蟹育肥期,河蟹育肥期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品质和上市规格,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很大。怎样才能使上市的河蟹肥满度达到最佳?笔者通过自己的养殖经验和对大量养殖户的了解、分析,总结出必须要合理做好以下三方向的工作。

一、合理换水,保持水质优良

要养好蟹先要保证塘口的水质良好,池塘在春夏季节养殖的过程中防病治病用药,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坏,保持池水合适的透明度,一般蟹池要在35厘米以上。换水最好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前进行,不但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使河蟹脱壳整齐、顺利。以后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小少于总量的30%。

二、合理投喂,保证营养充足

河蟹育肥期投喂的饲料一定要营养充足、数量充足,最好是投喂蛋白质含量32%以上的河蟹专用料,也可以是新鲜的动物饵料,日投喂量是蟹总量的1 0%左右,实际生产中要以投喂后2~3小时基本吃完为准,后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下降,日投喂量要逐渐下调。投喂的时间一般以傍

晚为主、清晨为辅,傍晚的投喂量要占到日投饵量的80%~90%。

三、合理施药,保证体质健康

河蟹育肥期对病虫害预防坚持不懈,预防到底,特别是对纤毛虫病的预防,要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后10天用二氧化氯等约物全池泼洒1次,同时可以在饲料里添加防病治病的蟹用药物拌饵喂食,连喂5~7天。如果塘口中河蟹从春天到夏季都很正常,可改用微生物制剂全塘泼洒,也可起到防病、增强河蟹体质的作用。

河蟹与鱼类如何混养?

河蟹与鱼类混养主要分为蟹鱼混养和鱼蟹混养两种。前者是以蟹为主,适量混养鱼类。后者是以鱼为主,适当混养河蟹。其共同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和饲料,能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情况下,增收一定搭配品种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蟹鱼混养池塘可混养鲢、鳙、鲤等夏花鱼种,青、鲶等肉食性鱼类不能与其混养。蟹的放养密度与单养相同。少量混养鱼类,一般每亩放400~700尾夏花鱼种。鱼蟹混养池塘,在鱼类正常放养的情况下,幼蟹放养密度可控制在每亩400~600只,平时注意水质不可太浓,若发现鱼类浮头,立即换水增氧。由于鱼蟹混养池防冻设施不严密,故在天气变冷时,要及时捕捞。

北方稻田养蟹的技术

北方稻田养蟹的技术 作者:张建伟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8期 摘要:水稻和河蟹可以共生并且有很好的互补效益。但是北方稻区养蟹时,因为春季水温低,水稻的生育期短,河蟹的生长期受到限制,河蟹长得小,其商品价值低。本文提出了解决了上述问题的措施,并介绍了稻田养蟹技术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北方稻田养蟹技术 一、稻田养蟹的优点 1、水稻是多分蘖植物,植株繁茂,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和栖息场所。而河蟹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摄食水稻杂草,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2、水田的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同时,水稻施用的肥料促进了水草、水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为河蟹提供了丰富的食料。而河蟹的排泄物和剩余的饵料,在经水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促进了土壤改良,减少肥料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 3、稻田养殖河蟹时,经常用生石灰、高锰酸钾等消毒剂,也减少了水稻病害的发生;最后,河蟹对农药非常敏感,因此养河蟹的稻田有利于生产有机稻谷,从而提高了水稻的商品价值。 二、养蟹稻田的工程建设 1.暂养池工程。为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从外地购来的扣蟹先进行暂养。一般准备的暂养池面积是养蟹水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暂养池可利用稻田边沟、小池坑塘等地。暂养池要平整,池深1.5米,保持30-50厘米水位,以便扣蟹栖息和活动。暂养池最好700平方米为一格,进排水要自成体系。 2.稻田田间工程。田间整地时,要挖环形、田字或井字形沟。一般在离稻田埂1米处,挖0.5米深、0.5-1米宽的环形沟,环沟面积占整个水稻面积的5%-10%。挖环沟的土方叠在埂上形成坝埂,并夯实。 3.防逃设施工程。坝埂要坚实,高0.7-0.8米、顶宽0.5米、坡度1:1.25。不能过陡,否则容易造成河蟹上下爬行困难,形成懒蟹。防逃墙是在养蟹稻田的周围,用90厘米宽塑料薄膜,埋入地下30厘米,压实,剩余60厘米,在上面用绳往田外方向卷,并每隔1米插入木桩固定,防逃墙拐角处要建成弧形,以防河蟹攀爬。

养殖螃蟹技术好是因为这三件事

养殖螃蟹技术好是因为这三件事! 如果你掌握的基本的螃蟹养殖技术,又掌握且会使用我今天为你介绍的三个技术精髓,相信你今年的养蟹情况一定会好转。那么螃蟹如何养殖? 需要什么条件以及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优化养殖环境 1、选好养殖塘口 养殖塘口一定要远离村庄、工厂等污染源,水源水质清新、水流畅通。 2、科学规划、改造好塘口 池深在1.5米左右,坡比为1:2-1:3。 3、彻底清塘 清除塘内过多淤泥,保证池底淤泥深度在10-20厘米,清淤后将池底充分曝晒,让池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用生石灰消毒,一般亩用生石灰250-300千克,全池泼洒。48小时后,人工耕耙将池底扒翻一遍。

老塘口的清淤尤为重要,生石灰的用量可适当加大,彻底清淤消毒后,加注新水。 4、合理密度栽种水草 主要栽种沉水草,可部分栽种挺水植物。水草栽种面积占塘口面积的50%-60%,栽种水草的株行距为30-60厘米。 二、合理放养 1、蟹苗 选购优质、适合本地生长的蟹苗,彻底消毒后放养。 2、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以稀放为原则,规格为200只/千克的扣蟹,每亩放养400-500只。 3、时间

适当的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份为宜,过迟放养,蟹的生长会受影 响。 4、套养 套放其他特种水产品,4-5月份套放青虾抱卵虾5-6千克/亩,或体长3厘米左右的幼虾10千克/亩;5-6月份套放鳜鱼苗15-20条/亩。 三、科学投饵 4-5月份以投喂小鱼、小虾、鱼粉等动物性饵料为主,但植物性饵料也不能缺乏,营养要均衡,饵料中脂类含量尽量少些,以防损坏河蟹肝脏。另外,每亩投放螺蛳400-500千克,既净化水体,又可作备用饵料。 6-9月份,以配合饲料为主,不要太精,保证饵料蛋白质量在28%-30%,保证鳜鱼的饵料鱼的颗粒饲料。10月份以精料为主,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保证在36%以上。

垂钓鱼塘的经营与管理新选

垂钓鱼塘的经营与管理 休闲垂钓是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近些年来,休闲垂钓业发展很快。由于其多在环境优美的风景区,优雅的环境,恬静的氛围,且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其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目前,休闲垂钓正逐渐发展成为集体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与渔业有机结合与一体的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形成一种新兴产业。所以,对于经营者,如何确保垂钓业的健康有效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宜的池塘条件 1、水深2~3m; 2、水源充足无污染; 3、水质良好; 4、水底要保水且不渗、不漏、无污泥; 5、四周无杂草,池埂最好用砖或水泥板护坡; 6、池塘边无高压线等高大障碍物穿越; 二、合理的人员配置 1、垂钓池边必须配置2个工作人员负责垂钓池的水质调节、设 施设备管理、池塘卫生清洁、巡查、鱼食投喂等工作并及时 处理出现的问题,同时为垂钓者提供服务; 2、在垂钓池的入口处设置一个岗亭并安排一个工作人员对前 来垂钓的人员进行登记并办理垂钓手续,同时对已结束垂钓

的人员进行记录、收费并回收本馆垂钓工具等; 三、完善的配备设施 1、池埂上要搭建为垂钓者提供遮阳避雨的亭台(如搭建遮阳伞或 蘑菇型草屋); 2、池塘要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小型发电机(以便池塘日常管理); 3、条件允许的话可在池塘边,根据地势布置小木屋或草屋(方便 垂钓者或家属休息娱乐); 四、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 (一)品种放养要科学 放养时间要根据钓捕的起捕量适时补放鱼; (二)养殖管理要跟上 由于垂钓鱼塘放养密度过高,高温闷热天气很容易缺氧而发生浮头,影响上钩率和垂钓,因此要加强几个方面的管理; ⑴水质调节 当水质变浓时,要适时放掉老水注入新水,保持水池透明度,换水时注意温差不要太大; ⑵及时巡塘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质、鱼类摄食及有无浮头等情况,特别是早上、夏季闷热天气、阴雨天等要认真观察,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⑶保持池塘清洁 要搞好池塘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及时捞出垂钓者丢弃的

河蟹养殖技术

目录 前言江都区小纪成人学校简介 (2) 第一章河蟹 (6) 第一节河蟹的认识 (6) 第二节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 (6) 第三节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9) 第二章青虾 (11) 第一节青虾的认识 (11) 第二节青虾的形态特征 (11) 第三节青虾的营养价值 (12) 第三章泥鳅 (13) 第一节泥鳅的外部特征分布范围 (13) 第二节泥鳅的生活习性 (15) 第三节泥鳅的营养价值 (16) 第四章鳌花鱼 (18) 第一节鳌花鱼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8)

第二节鳌花鱼的营养价值 (21) 第五章仔蟹培养 (22) 第一节仔蟹的培育 (22) 第二节蟹苗质量的鉴别 (23) 第三节慎买几种河蟹苗 (24) 第四节如何识别劣质蟹苗 (26) 第五节怎样提高仔蟹培育的成活率 (28) 第六章幼蟹 (33) 第一节稻田培育 (34) 第二节池塘培育 (34) 第七章成蟹养殖 (36) 第八章日常管理 (40) 第九章水草种植 (45) 第十章蟹病防治 (48) 第十一章蟹池套养 (65) 第十二章商品蟹的捕捞与运输 (71) 第十三章河蟹常用药物功用及分类 (77) 1

前言 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位于名闻遐 迩的里下河千年古镇小纪集镇区。学校初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工作中心以扫盲为主体,辅之以农民文化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行政区划的相继调整,目前我校办学、培训等亦已发展成为扬州市江都区内办学、培训初具特色的知名成人学校,自2003年起至去年已连续七年获扬州市江都区一类学校,并连续四年名列一类第二名,是扬州市示范成人学校,扬州市首批特色乡镇成人学校,江苏省级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 学校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一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学校占地面积15510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及生活用房,总面积2815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育人资源优越,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30台计算机)、图书阅览室、兴趣活动室、文体运动场、实验培训设备 等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育培训师资37人,其中:专 2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螃蟹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清塘消毒及水位控制 上年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表层10cm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蟹种放养前15天,可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0-200公斤/亩。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控制在40-60cm左右,好处有三个方面: ⑴可以有效平衡昼夜的水温差,减少河蟹疾病发生机率。 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 ⑶可以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 二、合理施肥

在苗种放养前要先肥水,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常用“肥水专家”和“肥宝”进行肥水。 三、栽种水草和螺蛳投放 ㈠栽种水草 水草种植面积为:沉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水花生等。池塘内种植的沉水植物区可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互结合,避免品种单一,空间上要有分布,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 ㈡螺蛳的投放

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蛳250-30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亩200公斤。 四、种苗的选择、放养 放养的蟹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过新苗复康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塘时一般选择天气晴好,气温比较适合的日子。放养密度以每亩500-600只为宜。如果养殖的蟹池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进行强化培养,蛻壳数次后再放开养殖。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一、选择养蟹稻田 选好田块,搞好养蟹配套设施建设。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1.5-2m,沟深lm,呈“田”字形。稻田四周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墙,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布密封,冉建.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所有这些设施建设都要在幼蟹放养前搞好。 二、适时放养蟹种 栽好水稻,适时放养蟹种。养蟹的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害的丰产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栽插,并适当增加田边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增加水稻产量。

蟹种的放养规格以每千克40-60只的为好,亩放20-30kg,也可放规格为每千克lOO-200只的,亩放10-15kg,要求当年都能达到上市规格:幼蟹要求规格整齐,肢体齐全,体质健 壮,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三、稻田蟹的饲养管理 调控好水质稻田养蟹的饵料投喂方法、全年投饵量、每天投饵量、投喂次数,均可参照池塘养蟹的办法进行规划布局和组织实施。要在稻田中增放~些绿萍、浮萍等,7-9月份,除投喂南瓜、小麦、黄豆等植物性饵料外,还要有计划地投喂一些小鱼小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以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 四、及时收获 搞好暂养越冬稻田养蟹在9月中、下旬捕捉,捕捉的方法有放水捉蟹,夜晚徒手捕捉以及诱捕等。河蟹收获后要及时出售或暂养。如果稻田养的蟹种,捕获后选择池塘口较深、水质条件较好的作为越冬池,进行暂养或越冬,留作来年发展养蟹的蟹种用。 五、注意事项 1、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杀灭 敌害和病菌,补充钙质。 2、水稻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沟四周的栽插密度,可发挥其边际优势, 增加产量,并可防止沟壁坍塌。 3、适时放养蟹种,在水稻插秧后7~10天,选用大小一致的蟹种,亩放300~500只。 4、稻田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不宜用碳铵,每次每亩用量控制在7.5~10公斤以内。 5、水稻田的田面需经常保持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晒田。如确需晒田时,只能将水位下降至田面无水,也可采用分次进行轻晒田,以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生长。 6、病害防治河蟹对农药的毒性比鱼类更敏感,因此稻田养蟹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对河蟹毒性强的农药。

鱼塘经营思路、方案

鱼塘的经营思路 意见:发展垂钓 一、目的:搞活经营,增加人气,间接地宣传后续项目。 二、优势 1.鱼塘本身优势: 1.1有充足的水源。无论是地下水还是星海湖的水都有充足的水源; 1.2周边无污染、水质良好; 1.3交通方便。这样便于饲料的运入和垂钓者往来; 1.4向阳。日照对鱼的生产很重要; 1.5迎风。迎风的地方一般能在水面形成小波浪,可以对水体进行打氧,保证氧溶解; 1.6厚土层。厚土层可以保证养殖用水不渗漏,节约经济成本。 2.经营优势(以调聚人,以人推宣,以宣带销} 2.1环境:鱼塘所处位置众所周知,占据“三水两园一商区”独特的地理优势:三面环拥星海湖精华水域,周边有养德苑生态湿地公园和万亩星光生态园的大氧仓,隔路有1000亩石嘴山市总部商务区和南沙海休闲娱乐区(南沙海禁止垂钓)。(一家来玩,可钓鱼、游沙海、草地休憩,府佑水香商业区休闲购物、就餐)

2.2交通:大沙路是大武口的东大门,是主干道,人员,车辆密集,市区公交通至小区北边,出行经济方便; 2.3鱼塘软硬设施:两边除了遮凉树木外,可增加阳伞、栈桥等设施。为方便垂钓者,在小区商业区招商各种服务店、钟点休息室等,就近有吃的,喝的,玩的和一些普通的钓鱼用品。 三、劣势及存在的问题: 存在资金、养殖经验、鱼苗价格、水质、病害、人员安全,场地安全、偷盗等。(鱼塘经营,没经验) 四、收到的效益 4.1发展垂钓,收取费用,间接地搞活、亮化鱼塘周边的景色; 4.2通过垂钓,集聚了人气,间接地宣传项目; 4.3通过垂钓人员的需求,间接地带动小区商网的销售和经营; 4.4就近为小区居民带来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小区品质; 4.5间接地拉动项目销售(个人认为;垂钓鱼塘的经营主要是为了小区周边集聚人气经营。鱼塘人气过多(包括人为炒作),可在小区商网开设其他娱乐场所,对营业房的销售也大有好处。通过20%的顾客创造了80%收益。让大多数垂钓者愿意再来或带人来鱼塘垂钓。当然也要处理妥当并减少以鱼牟利者的光临。) 再之,经营者要明确自己顾客群体是谁!是为大众人群服务的,还是为少数人群服务的。这也决定了经营者的价格策略。是10-20元钓费?还是30—50元钓费?或者是60-100元钓费;(“薄利多销、经营长久”!)

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技术 摘要:稻田养殖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以人工措施,既 种稻又养殖,将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种养共生互利,本文 介绍了稻田养蟹技术。 2000 年洮北区开始稻田养蟹,稻田养蟹具有以下优点: 促进水稻增产,河蟹田中活动减少漏水,提高水温,促进水 稻生长;收获河蟹,稻田水层浅,水温较高,天然饵料较 富,适合发展稻田养蟹;除草防病、生物防虫、培肥地力。 1 稻田养蟹对水稻栽培技术要求 1.1 合理选择品种 选择合适熟期、叶片直立、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的水稻 1.2 培育壮秧 适时早育苗,加强苗期管理,预防立枯病,培育水稻壮 秧。盐碱地育苗土要求调酸后 pH 值稳定在 4.5~5.0,机插播 种量为芽种 450g/m2 。 1.3 插前封闭,适时早插 本田耙地基本平整后,进行常规药剂封闭除草。要适时 早插,促进水稻早生快发,早放河蟹入田,增加水稻和河蟹 的共生期,在此期间尽量减少农事活动。在水稻返青后,结 合施返青肥,还要用 1 次除草剂,这样的稻田只有在除草剂 安全间隔期后才能放河蟹。 1.4 科学施肥 中图分类 t=r. 号: S966 文献标识码: A 口 号、 高优品种,如白粳 1 号、长白 9 口 号。

1hm2施25t农家肥、过磷酸钙600kg,尿素100kg,硫 酸钾100kg ,硫酸锌25kg作底肥。其余氮肥要在水稻返青见蘖时及早追入。河蟹放入稻田后原则上不再施化肥,必须追肥时可用尿素,少量多次,要先溶于水,然后全田泼施,每次1hm2 用量不超过40kg。 1.5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以生态防治为主,施用农药应选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品种,忌用高毒剧毒农药,严格掌握药物浓度,切忌加大剂量。 2稻田养蟹田间工程 2.1 暂养池工程 般1hm2养蟹水田暂养池面积在1000m2,暂养池要平 整,进排水要自成体系,暂养池深度 1.5m,保持水位30~50cm。 2.2 田间工程 田间整地时要挖环形、田字或井字形沟,一般沟距埝埂 1m,沟深0.5m,宽0.5?1m,面积占稻田的5%?10%。挖沟的土方叠在埝埂上形成坝埂并夯实。 2.3 防逃设施工程防逃是稻田养蟹的关键环节之一。坝埂要坚实,坝 埂高 0.7?0.8m,顶宽0.5m,坡度1:1.25,不能过陡;扣蟹防逃墙 是在养蟹稻田的四周用90cm宽塑料布,埋入地下30cm,压 实,地上部剩60cm,上边用草绳或尼龙绳往田外方向卷,在防逃膜外侧每隔1m 插入1 个木桩、竹片或竹竿等,用细铁丝固定,防逃墙拐角处要建成弧形,塑料布接头要避开拐角处,以防河蟹攀爬。在每个进排水口的内外两侧设置防逃网,坝埂外沟内设置袖网捕捞逃逸的河蟹。 3扣蟹养殖技术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大规格河蟹的市场售价比小规格河蟹高3—4倍,规格在 150g 以上的120—160元/kg ,而规格在75g 左右的只有30—40元/kg ,但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是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150g 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培育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 一、选用良种,把好放养蟹种质量关 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扛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通常可从3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一龄幼蟹,体重10~35g 就:达到性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 体表有无寄牛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

蟹种。 二、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二是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营养化,可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四是在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生长,栽种水生植物品种不宜单一,要多样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相互结合,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沉水植物可选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夏季7—8月是河蟹摄食水草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储量。不够时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但水草切忌捞入太多,腐败水草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水草过多,尤其是类似伊乐藻的单一品种过多,极易引起底层水休不流动,而造成底层水变坏,应及时疏出水体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流动,改善蟹池水质,否则易发生黑鳃、水肿等疾病。 三、控制放养密度,注意合理混养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管理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场,

稻田养蟹技术简介

稻田养蟹技术简介 种养结合,是提高稻田利用率的好方法。我国在稻田中实行种养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稻田养蟹既可使稻田少施肥、节肥、增产、省工、而且并不妨碍河蟹生长。稻田养蟹,所养品种为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俗称毛蟹或螃蟹。 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 稻田养蟹要选择水源充足,排水通畅、地势平坦、无污染的稻地。养蟹稻田用排毛埝、中间埂埝及稻田周围埝,一要宽,一般在0.5m左右;二要坚固、牢实无漏洞;三要高,一般在0.6m左右。 2、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是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措施,也是投资重点,一般是周围田埂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墙高0.5m左右,墙基入土0.2m左右,注意墙体两侧脱空,使内防蟹逃,外御敌害进田。 3、河蟹放养 稻田在放蟹苗一周前,必须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将稻田水排干、晾晒一天左右,以达消毒洁田之作用。并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泼洒,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稻田消毒后,在放养前可先施腐熟的人粪尿,以培肥水质。然后,在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7~1o天后,选择大小规格一致,个体重30g以上的小蟹,每亩放养3000~3500只,若放蟹苗或幼蟹一般每亩可放1.5~3.5万只,放养时要注意均匀分散投放,以避免过于集中,而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4、饲养方法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既喜食动物性饵料,又爱吃植物性饵料,因此,稻田自然饵料资源对河蟹生长壤为重要。因为稻田中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物均可被河蟹食用,所以,稻田养

蟹投饵量要适宜,如果投喂太少,河蟹饿而不长或自相残杀;投喂太多,既加大成本,又污染水质。 蟹苗期投喂蛋黄、蚕蛹粉、蟹种期后,则以米糠、稻谷、浮萍、谷粉,还有鱼粉、豆类、动物内脏等均可作为河蟹饲料,投料应做到定时、定位,一般一天投喂两次,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3%~5%左右。还应根据稻田水质好坏、天气情况、剩饵多少灵活掌握确定。 5、水质管理 养蟹稻田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并经常维持畦面有5~6cm深的水体,不能任意变化水位或脱水烤田。一般每3~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应每天换水,每次换水量掌握在田间正常规规定水体的1/3~1/2,换水时间定在上午10时前后为宜、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并防止急水冲灌,干扰河蟹正常生活。 6、施肥 养蟹稻田以施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后,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如确实需要追施化肥时,应施尿素、不宜施碳酸氢铵。 7、防逃防害 蟹苗放人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池,以防天敌侵害。要彻底清除养蟹田内的青蛙、蛇、鳝鱼、泥鳅、老鼠等天敌。 养蟹稻田应避免使用农药,在必须使用农药时,也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而且只能单用一种,不能交替使用几种农药,施药时应先灌注新水加高水位,施农药一般应在下午4时以后,施药后,要注意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换新水。 大面积进行稻田养蟹,应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是防盗,二是防逃。防盗主要依靠专人管护解决防逃则需要防逃设施坚固实用。墙面要牢固,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及埂埝

垂钓鱼塘的经营与管理资料讲解

垂钓鱼塘的经营与管 理

垂钓鱼塘的经营与管理 休闲垂钓是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近些年来,休闲垂钓业发展很快。由于其多在环境优美的风景区,优雅的环境,恬静的氛围,且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其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目前,休闲垂钓正逐渐发展成为集体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与渔业有机结合与一体的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形成一种新兴产业。所以,对于经营者,如何确保垂钓业的健康有效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宜的池塘条件 1、水深2~3m; 2、水源充足无污染; 3、水质良好; 4、水底要保水且不渗、不漏、无污泥; 5、四周无杂草,池埂最好用砖或水泥板护坡; 6、池塘边无高压线等高大障碍物穿越; 二、合理的人员配置 1、垂钓池边必须配置2个工作人员负责垂钓池的水质调节、 设施设备管理、池塘卫生清洁、巡查、鱼食投喂等工作并 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同时为垂钓者提供服务; 2、在垂钓池的入口处设置一个岗亭并安排一个工作人员对前

来垂钓的人员进行登记并办理垂钓手续,同时对已结束垂 钓的人员进行记录、收费并回收本馆垂钓工具等; 三、完善的配备设施 1、池埂上要搭建为垂钓者提供遮阳避雨的亭台(如搭建遮阳伞 或蘑菇型草屋); 2、池塘要配备增氧机、投饵机、小型发电机(以便池塘日常管 理); 3、条件允许的话可在池塘边,根据地势布置小木屋或草屋(方便 垂钓者或家属休息娱乐); 四、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 (一)品种放养要科学 放养时间要根据钓捕的起捕量适时补放鱼; (二)养殖管理要跟上 由于垂钓鱼塘放养密度过高,高温闷热天气很容易缺氧而发生浮头,影响上钩率和垂钓,因此要加强几个方面的管理; ⑴水质调节 当水质变浓时,要适时放掉老水注入新水,保持水池透明度,换水时注意温差不要太大; ⑵及时巡塘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质、鱼类摄食及有无浮头等情况,特别是早上、夏季闷热天气、阴雨天等要认真观察,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稻田养蟹技术有哪些

稻田养蟹技术有哪些 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稻田养蟹要选择水源充足,排水通畅、地势平坦、无污染的稻地。养蟹稻田用排毛埝、中间埂埝及稻田周围埝,一要宽,一般在0.5m左右;二要坚固、牢实无漏洞;三要高,一般在0.6m左右。 5、水质管理养蟹稻田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并经常维持畦面有5~6cm深的水体,不能任意变化水位或脱水烤田。一般每3~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应每天换水,每次换水量掌握在田间正常规规定水体的1/3~1/2,换水时间定在上午10时前后为宜、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并防止急水冲灌,干扰河蟹正常生活。 6、施肥养蟹稻田以施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后,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如确实需要追施化肥时,应施尿素、不宜施碳酸氢铵。 7、防逃防害蟹苗放人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池,以防天敌侵害。要彻底清除养蟹田内的青蛙、蛇、鳝鱼、泥鳅、老鼠等天敌。养蟹稻田应避免使用农药,在必须使用农药时,也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而且只能单用一种,不能交替使用几种农药,施药时应先灌注新水加高水位,施农药一般应在下午4时以后,施药后,要注意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换新水。大面积进行稻田养蟹,应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是防盗,二是防逃。防盗主要依靠专人管护解决防逃则需要防逃设施坚固实用。墙面要牢固,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及埂埝出现洞穴。另外,建防逃墙时不要离水稻太近,防止河蟹长大后顺水稻秸轩槌至稻顶部越墙逃走。 8、水稻收割后蟹的管理水稻在10月下旬或1月收割后,为延长河蟹养殖期,通常水沟内仍保持九成满的水位,以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要求。适量投饲,做到防逃,按市场需要起捕,捕蟹通常在夜间,先放干沟内水,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借灯光捕捉,捕后再放水,如此反复捕捉3个夜晚,大部分可捕净。水稻如为双季稻,

螃蟹的养殖技术

螃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2020版)

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2020版)稻蟹综合种养分为稻田养殖扣蟹和稻田养殖成蟹两种模式,放养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育秧和扣蟹暂养等。 (一)田间工程 1.田埂加固。加固夯实养蟹稻田的田埂,根据土质情况田埂顶宽50~100cm,高50~80cm,内坡比为1∶1。 2.防逃设施建设。每个养殖单元在四周田埂上构筑防逃墙。防逃墙材料采用尼龙薄膜,薄膜高出地面50~60cm,每隔50~80cm用竹竿作桩。对角处设进排水口,进、排水管长出埂面30cm,将防逃网套住管口,防逃网目尺寸以养殖蟹苗/扣蟹不能通过为宜,同时可以防止杂鱼等进入稻田,与蟹争食。 (二)扣蟹暂养 待稻田插秧后,根据气温、供水条件等及时起捕扣蟹投放到养殖稻田。 1.扣蟹暂养区改造。选择靠近养蟹稻田、水源条件好的冬闲池塘或预留一块稻田作为暂养区。暂养区沟坑深度要达到1.5m,并预先移栽水草。水草首选当地常见种类,并注意疏密搭配,总面积占暂养区2/3左右。

2.扣蟹选择。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光泽、无病无伤、附肢齐全,特别是蟹足指尖无损伤,体表无寄生虫附着的扣蟹。 3.饵料投喂。当水温超过8℃时候,要适时投喂精饲料,增强扣蟹的体质。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可按蟹体重0.5%~3%投喂。 4.水质调控。及时调水,选择盐度2‰以下、pH值在7.8~8.5之间的井水、河水或水库蓄水。注意换水时间,确保水温变化幅度不大。使用井水时,一定要注意应充分曝气和提高水温。 5.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查,主要观察扣蟹摄食、活动、蜕壳、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三)病害防治 1.降低密度。北方地区冬季扣蟹需集中越冬,待春季气温回暖,需及时分塘,降低密度。扣蟹暂养至水稻插秧后应及时起捕投放,避免暂养区内密度过高诱发疾病。 2.增加溶氧。暂养区可根据实际条件增加微孔增氧等设施,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 3.合理投喂。根据暂养区密度,适量投喂,既保证饵料充足,又要防止过多投喂影响水质。 (四)苗种及投入品运输

稻田养蟹模式技术要点

稻田养蟹模式技术要点 2003年,辽宁省盘山县坝墙子镇在于永清教授主持下采取“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进行稻田养殖大规格成品河蟹实验。“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河蟹生长后期光照不足的问题,还扩大了河蟹活动空间,又因“大垄双行”通风透光好,水稻产量不但没减反而有增。多年来,盘山县积极整合河蟹产业项目,以水稻、河蟹为主导品种,全面开展稻田养蟹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与服务,打造出“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立体生态种养新技术模式——“盘山模式”,为我国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新途径,使河蟹产业成为具有盘山地域特色、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养殖模式 “盘山模式”是一种“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实现了水稻种植“一行不少、一穴不缺”,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河蟹养殖采用早暂养、早投饵、早入养殖田,河蟹不仅能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加大田间工程、稀放精养、测水调控、生态防病等技术措施,不仅提高了河蟹养殖规格,还保证了河蟹的质量安全。稻田埝埂上再种上大豆,稻、蟹、豆三位一体,并存共生,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盘山模式”:“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即“1+1=5”。 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盘山模式”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总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盘山模式”作为全国首推稻田渔业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技术要点

北方养蟹注意事项

北方养蟹注意事项 虽然,阳澄湖是全国有名的螃蟹养殖基地,但是并非全国只有阳澄湖可以养殖螃蟹,北方同样可以,那么在北方如何养殖螃蟹呢,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听听螃蟹养殖专家的建议吧 一、苗种选购。目前在我国以长江水系的河蟹苗种为好,辽河水系和浙江水系的河蟹苗种不宜引进养殖。另外,苗种必须经过严格检疫,不能引进患病河蟹苗种养殖。 二、养殖方法。目前河蟹养殖主要采取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方法。 1、池塘精养:①池塘的选择和改造。河蟹养殖水域要求水源水质清新,水位稳定,无污染,透明度和溶解氧高,排灌方便,富含水草和螺类贝类等水生动物。②放养。池塘清塘消毒15天后,选择阴雨天或每天早晨和傍晚气温低时放苗。2龄幼蟹(个体重5克),每亩投放2000-3000只;放养蟹苗,每亩投放0.8-1 千克。可同时放养适量的鲢鳙鱼。③饲养管理。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目前各地多采用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专用配合饲料,也可投喂鱼类、蚕蛹、蚯蚓、螺蚌肉、屠宰场下脚料或其他动物尸体等动物饲料。适当投喂水草、菜类、谷粒、米糠、麦麸等植物性饲料。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不霉变,营养平衡。投喂时,把饲料投在接近水位线的坡上或浅水处,每亩设3-5个投饲点,每天傍晚投饲1次,投喂量为体重的3-5%。视上一天的摄食情况调节投饲量。 2、稻田养蟹:①田块选择。选择水源充足且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强的田块。水稻种植选用米质优良、叶片开张角度小、茎秆坚硬、耐肥力强、抗倒伏、抗病害的品种。②蟹苗放养。放养前15天,清除淤泥和杂物,用生石灰和茶麸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克和茶麸50克,先泼生石灰,第二天再泼洒经过24小时浸泡的茶麸。③饲养管理:蟹苗下田后即投喂饲料,用小鱼或螺蚌肉加豆饼、麦麸拌后投喂,也可以投喂配合饲料或屠宰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饲量视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为总体重的3%,每天投饲1次,在傍晚时进行。一般情况下,养蟹稻田保持水深30厘米以上,高温季节宜加深水位;每15-20天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防逃防盗防敌害等工作。 三、养殖注意事项。⑴选购优质的蟹苗:蟹苗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最后成蟹的品质,切忌从不正当渠道收购廉价蟹苗进行养殖。⑵预防河蟹性早熟:河蟹性早熟会导致成蟹的品质降低,收益下降。引起河蟹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是蟹苗质量差,投饵过度,水质不好。预防措施是,控制投饲量和投饲质量,控制放养密度,控制水质水温。⑶注意水质的调节,减少河蟹穴居:选择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40厘米、无污染、水温适宜的地方进行养殖。养蟹水体要求由深、浅两部分组成,水中种植水生植物。注意饲料营养,青、粗、精饲结合。⑷防病防天敌:定期泼洒生石灰,每20天泼洒1次。河蟹对农药和化肥敏感,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农药(如乐果、敌百虫等),稻田养蟹也要少用化肥,以免造成损失。 河蟹的天敌包括鼠害、蛙害、鸟害等,应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使河蟹远离天敌威胁。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技术 投喂饵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为主,尽量不投粉状饲料,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投饵根据季节天气,河蟹的生长 活动等情况适当增减,在河蟹脱壳期间,饲料中应添加营养添加剂,确保河蟹正常脱壳生长。 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口中水草和底 栖生物的破坏,保持塘口原有的生态。 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二是水质浑浊,水草附着污染物应及 时使用净水生物剂清除。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动应及时追肥,后 期控制塘面水草的覆盖数量在60%左右,对露出水面的水草要割除 老草头使河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健康生长。 采用多次投放;防止一次性投入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而青苔 大量繁殖。在清明前投入一批螺蛳,量300斤/亩,至6月底逐步补 充投放,螺蛳量500斤/亩,调节好池塘水质,又有利于螺蛳自然增 殖并保障养殖中后期池塘有充足天然活饵。 8月份是高温时期,是季节的交换阶段,为了适当降低水体内的 温度和尽量少温差,池塘应保持最高水位,经常加水及换水,2-3 天加注新水一次,7-10天换水一次,加水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 不宜在傍晚加水。7-10天定期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随时保 持水质清新,使河蟹在高温季节减少伤亡,确保成活率。 一是水质改善。秋季水质管理尤为重要,应及时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并避开蜕壳期。一方面补施生石灰,一般20~30天每亩每 米水深用10kg,全池均匀泼洒;另一方面补施磷酸二氢钙,每亩每 米水深用2~3kg一次,促进水体物质微循环良性转化和河蟹蜕壳必 须物磷、钙的吸收利用。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等,以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 4.2水质管理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 4.3日常管理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 五、河蟹病害防治 5.1蟹种投放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并挑出病蟹死蟹。 5.2在投放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 5.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 C等。 六、适时捕捞 要适时掌握好河蟹逃跑的规律,河蟹一旦蟹膏、蟹黄丰满后即上岸寻找回归路线,一般在东南方向或有水流的方向。8月中下旬,开始用地笼回捕,即从白露起捕到寒露结束,约1个月,过寒露捕捞量明显减少,捕捞原则是宜早不宜迟。 七、暂养培育,适时销售 由于大水面捕捞河蟹早晚相差一个月,先捕的要暂养,且蟹黄不丰满,需要强化培育。首先做好暂养池的准备,7月末将5亩一个池塘注清水30cm,消毒处理,做好防逃备用。8月中旬,捕蟹放入池中,投喂杂鱼、熟黄豆等,也可投喂鲜嫩的水草,培育半月到一个月,促进河蟹品质提高,同时观察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销售前要雌雄、大小分等,一般2龄蟹100g,60元/kg,3龄蟹60-100元/kg(基本6只一公斤),平均最低批发价60元/kg。 八、经济效益 双凤水库2005年放扣蟹1500公斤,经过五个月的养殖河蟹长势良好,成蟹100g以上,共产河蟹5000公斤,6万只左右。回捕为30%,总收入20万元。蟹苗3万元,管理费、捕捞费等5万元,纯效益12万元。另外越冬后,明年秋天有望产3龄蟹500公斤左右。 九、大水面河蟹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大水面河蟹放养密度应0.25公斤/亩为宜,这样既保护了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又能生产出大蟹、优质蟹,提高回捕率。 2、在方正大水面养殖的3龄成蟹,基本上6个头一公斤,红爪、黄毛、绿盖,淡水大河蟹申请了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注册了蝴蝶岭商标。 3、大水面养蟹,蟹大小看水草,应移植伊乐藻,培育福寿螺等,增加饵料生物。 4、大水面河蟹养殖,管理也要到位,病害防治要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艾丹 (绥滨县水产局黑龙江绥滨156200) 一、稻田养蟹的意义与作用 稻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

螃蟹养殖的四种方式

螃蟹养殖的四种方式

成蟹养殖指蟹种养成食用规格上市。在长江流域,通常为2年。成蟹养殖根据不同水体和人工控制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池塘养蟹 在池塘内养成蟹,人工可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但出塘规格和肉质逊于大水体养蟹。按养殖方式又可分为: 1、池塘单养以蟹为主,搭配一些鱼类。一般亩产50~75kg左右,高产池塘亩产成蟹可达200kg。 螃蟹养殖 2、鱼蟹混养以鱼为主,搭配一些蟹种。一般成蟹亩产15kg左右,高产池可达40kg。 3、池塘暂养。这是从天然水体或其它池塘捕出未长足的绿蟹,由于其体瘦壳软,价格低廉,但它们均已完成成熟蜕壳,在暂养期间不再蜕壳,因此不会自相残杀。故池塘暂养绿蟹,其成活率较高。绿蟹经2月~3个月的饲养,蟹体肥壮,生殖腺饱满,上市价格显著提高。其每亩毛产量可达500kg以上,效益显著。但这种养殖方法只能在成蟹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进行。 二、湖泊、河沟养蟹 蟹种在天然水体中养成成蟹,其环境条件较好,天然饵料充足,成本低,成蟹上市规格大,品质好。但回捕率较低。根据目前养殖方式可分为: 1、湖泊、河沟蟹种放流这种养殖方式已有几十年历史,60~70年代湖泊、河沟放流蟹苗;80年代改为放养仔蟹;近年来除放养仔

蟹外,还放养一龄蟹种,均有明显效果。但这种养殖方式通常不投饵料,其生产结果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尚属粗养方式。放养的水体要求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流速平缓,与外界相通的水口少才有较好的效益,一般成蟹的回捕率仅0.5%~5%。 2、湖泊网围养蟹在湖泊中选择水草茂盛、水质良好、水流平缓、水深适中的水域,用网片围拱成一定的面积(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根据河蟹生长要求,投饵精养。这种养殖方式吸取池塘和湖泊养蟹的优点,其水质好,活动空间大,饵料充足,密度较稀,出栏的河蟹规格大,品质好,回捕率可达40%~60%,成本低,效益高。通常每亩 可生产成蟹l5kg~30kg,高产网围养蟹每亩可达65kg。 三、草荡、芦滩地养蟹 草荡、芦苇滩地适合河蟹生长的生态要求,生产成本低,上市规格大,品质好,但其回捕率较低。 四、稻田养蟹 利用稻田饲养成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此法既可以使稻田少施肥料,杀灭虫害,清除杂草,又增加了水稻的千粒重,稻田环境稍加改造,也适应成蟹生长。一般养蟹稻田的水稻比不养蟹的稻田稍有增产,亩产成蟹20kg~30kg,高产稻田亩产成 蟹可达50kg~75kg,其效益极为显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