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加减法的关系

例1

四(1)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有38

名学生。

男生21人女生17人

一共()人

21+17=求两个数和的运算,

叫做加法。

男生21人女生()人

一共38人38-

21=

男生()人女生17

一共38人

38-17=已知两

个加数的和与其

中一个加数,求另

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8 -21 = 17 17+21 = 38

38 -17 = 21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例2: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20 +50=170

120=170 -50

50=170 -120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里的数

968 +()=1532()+732=857

()+122 =747

150 +()=946

56412562579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例3: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800 -350=450

800=350 +450

350=800 -450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里的数

87 -()=59

()-64 =78

()-94 =37

124 -()=1052814213119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巩固练习

一、填空

加数=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

加数+()=和

二、求()里的数,并写出过程:()+492=601()-465=265 1060 -()=1060 89 +()=298 -46

三、填表

加数46780减数

9494

和1000563被减数

四、文字题

1、一个数减去102的差是35,求这个数。

2、47加上一个数,结果是500,求这个数

五、编应用题,并解答:四(1)班男同学27人;

女同学25人;

一共有学生52人;

第三单元 第2教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2教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经历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70-20×3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3、创设情境 1、谈话:出示情境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新授 1、提问(1)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学生独立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2)你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划出先算部分,独立计算 交流计算过程,书写格式 表述算式 2、提问(1)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2)你是怎样列式的?表示什么意思? (3)解答时先算什么? 划出先算部分,独立计算 交流计算过程,书写格式 表述算式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四)练习巩固 1、出示。 同桌交流,尝试表述 指名交流 独立计算,3生板演,全班评改。 2、出示第33页想想做作第2题 同桌交流,尝试表述 指名交流 3、出示第33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交流,突出对比“同级运算”与“不同级运算” 4、出示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判断,提问:你是怎样估计的? 突出:运算顺序 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计算,2生板演 6、出示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解答第(1)(2)题,指名板演;交流评改 指名提问,全班列式 (五)布置作业 第33页第2题。 课前思考: 1:教学例题时,先要让学生说说场景图中有那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思考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2:“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3:对于运算顺序的总结方法可以同上一教时,尽量让学生来表达。练习中也尽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运算的顺序。 4;第6题图中提供的信息较多,要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2)

小学数学《加减法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 1、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2)观察比较: - 17 = 18 18 + 加数()( 35 - 18 = 17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3)总结: 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 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可以验算减法计 算对不对。 2、想一想,说一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 算:())=() (2)330-()=150 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 ())=() 【自学检测】 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 36+12=48 ()-()=();()-()=() 57-30=27 ()+()=();()-()=() 2、括号里填几? ()-25=34 330-()=150 ()+23=58 56+()=120 【巩固练习】 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

2、填一填。 ()+420=600 ()-105=95 600+(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 ()+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 【拓展练习】 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 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 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P30-31页例1,例2,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1、填空。 12+25=()+12 500+300=()+500 30+20=()+30 650+120=()+650 2、对比四个算式,我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是()。 3、()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 a 和 b 表示两个数,那么()+()=()+() 所以:387+425=()+() 525+()=137+() 4、学习了例2,对比算式,我发现: 3个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再加上();也可以先把(),再加上(),和()。这就是加法( )。 如果用 a,b,c 表示 3 个数,那么() 所以:137+28+72 =137+( + ) 275+133+67=275+( + ) 【自学检测】 1、填空 18+25=()+18 560+375=375+() a+()=25+()()+107=107+96 87+()=126+87 M+( )=( )+ M

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 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准备训练。 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 40 + 30 =70 ( ) ( ) ( )- 40 =30 ( ) ( ) ( )新授。 出示课题“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例1(1) 先让学生说出每幅线段图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和与加数=关系。

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 从而引出加法的意义; 说清图意,列式。 引导学生把(2),(3)与(1)比较。 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明确第(2)题是求第二加数, 第(3)题是求第一加数。 从中引导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书,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着重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将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与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 以比较。 得出:“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师: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 验算加法。 试做:验算 743+257=1000,对不对?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数 □+6=13 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由 生填,讲清怎样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数。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样想的。 三、小结: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加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运用这一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四、巩固练习 1。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数。 2。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3。求□中的未知数 4。□+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5。坚式计算,并验算。 3748+627 9134-514 课后作业: 1。根据560+430=99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

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 和加法运算律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加减法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 1、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2)观察比较: - 17 = 18 18 + 加数( 35 - 18 = 17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 (3)总结: 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 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 ()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一想,说一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 )()=() (2)330-( 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 )()=() 【自学检测】 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 36+12=48 ()-()=();()-()=() 57-30=27 ()+()=();()-()=() 2、括号里填几 ()-25=34 330-()=150 ()+23=58 56+()=120 【巩固练习】 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

2、填一填。 ()+420=600 ()-105=95 600+ (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 ()+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 【拓展练习】 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 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 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第一单元复习和提高 执教老师 尤小燕 班级 四5、4班 备课形式 集体(自备) 课题 加法与减法 的关系 课时 1 日期 0901 教学目标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 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 未知数。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经过了一个开心的 暑假都升入四年级了,成为了学校的大哥哥和大姐姐。小胖 他们也都顺利地升入了四年级。让我们到小胖所在的四 (1) 班去看看吧!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 四⑴ 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有() 名学生 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21+ 17= 38(人) 或 17 + 21 = 38(人)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个人修改 男生21人 女生17人 一共?人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 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 示加法的意义)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男生21人 女生?人 男生?人 一共38人 一共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 理由。 38- 21 = 17(人) 或 38 —17 = 21(人) (2) 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 示) (3) 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 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 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被减数 —减数 = 加数+加数 =和 差 21 + 17 = 38 38 - -21 = 17 17 + 21 = 38 38 - -17 = 21 X- J -Ir ↑ t t — t 3、 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8人 女生17人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修改后)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两步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按顺序正确地计算。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师:上新课之前,先来考考大家对上节课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掌握如何。 课件出示练习 6×4+7 90-12×5 师:独立完成。 师: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中,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课件出示) (同时板书:有乘法和加、减法→乘法) 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老师把这句话中的一个字改了,大家注意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齐读。同时板书:有除法和加、减法→ 师:到底应先算什么?大家大胆猜测一下。 生:除法。 生:加法、减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添加板书“→除法”、“加法”或“减法”) 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验证到底先算什么吧。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图中有哪些商品?把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全部都说出来吧。生:。。。。。。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问题是什么: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师:要求一共应付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生同桌交流,汇报: 生1:用一支钢笔的价钱加上一个订书机的价钱。 生2:用一个订书机的价钱加上一支钢笔的价钱。 师:怎样求一支钢笔的价钱?怎样列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并请两个同学板演。 生1: 40÷5+12 生2:12+40÷5 两生对话进行: 师:观察这两位同学的列式及计算过程,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 师问生1:假如现在你就是老师,我想问你为什么先算40÷5? 生1:40÷5是一支钢笔的价钱,要先算钢笔的价钱,最后把它们的价钱加起来。生1:我这样讲解你们明白了吗? 师:有什么想问生2 的吗? 生:12+40÷5这个列式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先算40÷5? …… 师:我想问这两个同学,你们的列式不同,为什么计算结果却一样? 师:(对比两个算式说)这两位小老师表现非常不错。不管是一支钢笔的价钱加上一个订书机的价钱,还是一个订书机的价钱加上一支钢笔的价钱,都要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也就是要先算40÷5的商,所以,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都应先算除法。也就是说,不管除号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什么?(除法)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一点点感悟了吗?

做好人生的加减法——评《大学生潜能开发与人生减法训练》

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评《大学生潜能开发与人生减法训练》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晖春 人生是复杂的,人生的复杂在于它的千变万化、千奇百怪、千姿百态; 人生又是极其简单的,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严淑华、周子波等编著的 《大学生潜能开发与人生减法训练》一书,把复杂的人生看作是一道数学计 算题,用加减两法即可做完。—个大学生要想达到完美适意的人生境界, 就看他能否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他们认为,高等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必 须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好人生的“加法”—— —通过系统的、有效 —向内挖潜—— 的机制与方法,对大学生潜能进行开发、训练与培养,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 分的挖掘、充分发挥,做到“人尽其才”。 1、做好人生的“加法”,就要培育学生三种意识:一是主体教育意识。就 是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地参与,从把学 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变为主体。根据学生的接受度和需要进行施教,启发学 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拓展学生的能力;二是创新思维意识,就是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不断地开阔眼界,寻找新的突破口,拓宽视野,以便容纳更多的新事物和拓展思考问题的途径;三是坚强意志和社会责任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面对困难、困境永不退缩的决心,敢于和善于突破难点,勇于承担责任,敢做敢当,不胆怯,不推卸,勇攀高峰。 2、做好人生的“加法”,就要实施潜能开发战略。其方法主要包括群体整体开发、能级层序开发、协调开发、求异性开发、全方位开发和自我开发等。其目的就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对开发内容和开发形式的接受度,分层次、层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开发,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做好人生的“加法”,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激发潜能的动力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就没有做事的思路;没有问题就无从着手,就不可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问题就不能促使潜能的开发与利用,就不能提高人的各种能力和水平,也就无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书第63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大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锤炼自己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观察事物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学会寻找问题、探求问题、挖掘问题,使他们的潜能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以锤炼与拓展。 4、做好人生的“加法”,就要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重新自我评价,进行正确的自我设计,明确新的奋斗目标,是发挥潜能的前提。”(本书第70页)要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要“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 5、做好人生的“加法”,就要善于抓住和利用机遇。“虽然说机遇不会天天都有,但机遇也会时不时来轻轻敲打我们的门窗,只要能发现它,抓住它,并能够驾驭它,它总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回报,也会在你潜能开发的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本书第96页)而要把握和利用机遇,最重要的是要善“擒拿”、懂“取舍”、能“洞察、勇“创造”。 6、做好人生的“加法”,就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决定成功的开始!”,因此,点燃大学生的内心信念之火,是激发大学生潜能,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驱力’”。(本书第123页)要成功,必须树立五种“积极的信念”:一是相信信念的力量;二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态度决定成功;四是没有失败,只有结果;五是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初步掌握用递等式实行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并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准确实行计算。 2.在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水平,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指名学生读教学目标 二、新授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谈话:小军和小晴一起去商店买学习用品。 从这幅图中你都观察到了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1)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2)通过交流,板书学生所列的分步算式,并要求他们结合列出的算式说说思考的过程。 (3)引导综合算式。 介绍:像刚才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一步地去解答,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能够把这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含有两步运算的算式。 结合解题思路边介绍,边板书。写出求3本笔记本价钱的算式5×3,将5×3 看作一个整体,并与20相加,即5×3+20,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 (5)初步理解运算顺序,介绍书写格式。 提问:用这道综合算式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什么? 师明确: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另起一行,对齐算式的左端写“=”,再在“=”后面写3×5的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与“20”要照抄下来写在相对应的位置(第二行的第一个数字与上一行第一个数字对齐),板书: 5×3+20 =15 + 20 讨论交流:接下来该算什么?你认为15+20的结果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明确:接着对齐第二行的“=”,在第三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别忘了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和答语(教师边说边板演) 5.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1)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怎样想? (3)鼓励: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如有困难,能够先列分步算式。 (4)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提问: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运算顺序,试着用递等式计算。 6.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比较:观察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像这样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人生的加减乘除法则

人生的加减乘除法则 人生似波涛汹涌,起起伏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生的加减乘除法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的加减乘除法则1 人生似波涛汹涌,起起伏伏。海浪冲刷,减去的是颇为闲适的随波逐流,还是不忘初心的坚韧执着?——题记 你想写出怎样的文字?自己喜欢的,亦或顺应大众潮流的? 我热爱写作。我迷恋于思绪从笔尖倾泻而出的感受,伴随着笔尖与纸面轻微的摩擦声响,方块字投射在白纸上,是那样鲜活、生动。在字里行间加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文字一点一点变得丰满、多彩起来。当然,我自知个人阅历尚浅,很多想法还不懂得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写作的方法也只是停留于个人摸索的阶段。于是我开始在纷纷扰扰的网络世界中学习、模仿、参考。 但事情似乎慢慢变样了。 我渐渐减去字里行间的稚嫩表达,减去一些不太合时宜的观点想法。眼前的文字柔软优美,但似乎少了那么一点儿灵气,显得死气沉沉。反复看了几遍,我手中的笔停滞了——毫无思绪。眼前的黑色墨迹似乎只是方块字的单纯堆砌,无法激起我内心的丝毫波澜。 我就此笔耕停息。 后来一个年长一些的姐姐来我家做客,偶然间看见我的文字,沉思片刻。“嗯……文笔和想法都很不错但……”她抬头直视我的眼睛,“这

不是你的文字。”我有些疑惑地看着她。她接着说:“简单来说,我在这些文字中看到了很多影子,很多他人表达方式的影子,但唯独缺了你自己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似当头一棒,撼动坚不可摧的心防。是的,我在写作时想的不是自己的感触,而是一味模仿他人的笔法,一味迎合当下写作的走向。那不是我的文字。 “看看这个。”姐姐抽出另一份稿子,那是我的初作之一,文笔稚嫩,描述有些苍白,但全部都是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笔触。“写作不仅要加,加上新的表达方式,加上更完美的句式,还要减。”我盯着手中的白纸黑字。是的,还要减。戒骄戒躁,减去一味的随波逐流,留下初心——对写作的单纯热爱,对自身感想的纯粹表达。 我好像卸下了重担,心底的压抑减少了一些。文字不是囚牢,潮流不是囚牢,人生完全可以在“减”重获得重生和自由。抛去对名利的追逐,用纯粹的热爱开辟出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一条更为光明的通向未来的路,属于我自己的人生路。 文思泉涌。 海浪冲刷,减去随波逐流和纷乱浮躁。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文字,来源于我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加减乘除法则2 热闹的生命里有着许多不堪承受的东西。譬如心田的杂草、奢侈的欲望、糜烂的生活等,这些看似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躁动不安。只有摆脱、只有放弃,生活才会释然。因此人生需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010-10-20 17:18:15|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会把分步算式按顺序合并成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加法在前,乘法在后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口答列式:(出示卡片)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教学例题1。

师谈话:同学们都逛过文具店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这个文具店看看。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生自由回答)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 们试着自己解答。(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请两生板演 学生可能这样列式:3 × 5 = 15 (元)15 + 20 = 35(元)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谈话:同学们,像刚才你们用两个算式来解答,在数学上叫分步列式解答,你们能不能将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个综合算式解答呢? ⑷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5)生汇报交流,请两生板演。 学生列式:3 × 5 + 20 (6)分析: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 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哪两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同学们,像刚才这个算式,它不仅仅是乘法,也不单纯是加法,它是一个混合算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一)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定律练习题(一) 姓名 一、填空。 1、一个加数=()-(),被减数=()+() 2、根据298+329=627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3、()+26=43 90+()=280 237-()=128 ( )-365=428 4.在表内填数: 5、求两个数的()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法计算,()法是()法的逆运算。 6、a+()= b+(),这表示加法()律; a+b+() =a+(+c ),这表示加法()律。 7、384+197=384+()-()267-(67+40)=267-()-() 248+101=248+()+() 436-169-31=436-(+) 8、两个数的差是45,被减数比差多18,被减数是(),减数是()。 9、在〇里填上“>”“<”或“=”。 97+103〇23+97 286+197〇286+200-3 786+527〇800+500 901+377〇377+900-1 850-390〇170+320 710-80〇402+390 二、判断。 1、425+103=425+100+3。() 2、147+85+53=147+53+85,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也是减法的逆运算。() 5、☆+○+△=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3108+6269=9377,错误的验算方法是()。 A、9377+3108=6269 B、9377-3108=6269 C、6269+3108=9377 2、一个数比727少300,这个数是()。 A、427 B、373 C、527 D、1027 3. 105+890+95=(105+95)+890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和199+203的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A、199+200+3 B、200+1+203 C、200-1+200+3 D、200-1+203 5、水果店原有水果1400千克,又运进480千克,卖出去320千克,水果店现在有水果多少千克?

人生需要做减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47938659.html, 人生需要做减法 作者:吴军 来源:《领导文萃》2018年第08期 庄子很多睿智的想法不仅植入了我的思想中,而且也是我行动的指南。“做减法”就是我从《庄子》中学到的一种智慧。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开篇讲到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疲困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疲困是确定无疑的。 罗振宇老师在很多场合把我说成是一个善于利用时间,同时做很多事的人,以至于很多人也这样看我,于是写信问我做事的时间是如何挤出来的,怎样才能同时做更多的事。其实,罗老师是在往我脸上贴金,我虽然时间管理得还算好,但也不能同时做很多事。我做事的诀窍(如果这也算是诀窍的话)恰恰和大家想的相反,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当然,我把这个答案告诉提问者时,很多人会说,每天的事那么多,这件事应该做,那件事也必须完成,怎么可能不做呢?我会对他们讲:“这是因为你已经陷入了常人的思维定式。你说的那些事如果不做的话,难道天会塌下来吗?” 如果说我比常人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可能有两个:首先,我能够跳出思维定式,换一个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重要性;其次,我敢于舍弃。而这两点,都是从《庄子》中悟出来的。 我在大学里读《庄子·养生主》时,感慨万分。首先,我感叹他的智慧,他那么早就能够站在一个很高的维度,把“有限”“无限”“永恒”这样一些概念考虑得那么透彻。其次,他清楚地告诉我们,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做,必须有所舍弃,顺其自然。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思维定式不能自拔。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有习惯性迟到的毛病,而每一次的理由还都不一样。比如,今天出门之前,刚好母亲打来一个电话,不好不接,于是耽搁了一点时间;昨天迟到是因为在地铁站遇到一个老同学,对方要寒暄几句,不和人家说几分钟话,会显得自己架子太大,太不给人家面子;前天参加聚会迟到则是有别的理由,本来做好准备提早下了班,但快到聚会地点时,一看时间还早,顺道去家乐福买了个化妆品,可不巧赶上收款的队排得很长;大前天下班接孩子也迟到了,因为下班前同事跑来聊了两句,耽搁了5分钟,谁知晚出来5分钟,就赶上了下班高峰,于是堵车了。我发现,这些人迟到的毛病基本上改不掉,因为他们有一个思维定式——临时插进来的事必须做,不做就没礼貌、没面子,或者就亏了。其实那些事如果不做,天根本不会塌下来。 跳出思维定式有时需要大胆地反常规思考,甚至舍弃很多利益。2014年底我离开谷歌 时,很多人问我:“公司付给你那么多钱,待遇那么好,工作又灵活(但是不轻松),你为什么要辞职呢?”我说,在谷歌的工作占去我太多的时间,以致我没时间做别的事,比如写书。

人生学会做减法

人生学会做减法 作者:葛克友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都可能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都可能会抛弃你。”这是一位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句名言,读后令人茅塞顿开,颇受启发。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年轻时,有很多梦想,总想有更多尝试,吸收更多东西,抓住更多机遇,但根本不可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和境遇;等到慢慢成熟了、懂得了,才恍然有所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虽有不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人生必须学会做减法。欲做杂家,难成专家。人的一生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做一件成一件,做一件像一件。做减法的过程并不容易,人容易患得患失,怎样才能离梦想更近?需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另一种更好的坚持。 不是吗?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在一起就已经懂得攀比了。上小学中学大学为了分数和择校,竞争激烈,考孩子也在考家长。大学还没毕业就四处求人找工作,还不一定能找到心满意足的岗位。为了更好地生活,压力接踵而来,暗着较劲,比来比去,没完没了,患得患失,几乎耗尽心智。就在这些不经意中,人到中年、老年,曾经雄心勃勃,胸怀宏图,也曾经犹豫彷徨,可到头来成就几何?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者屈指可数,而平凡、简单一生者却比比皆是。 或许也曾有过很多鸿鹄之志和梦想,这这那那都在一些不经意的想法和大量的琐事中被消磨掉,有棱角的石头被岁月和想法的尘埃冲击成没有多少个性和念想的鹅卵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或许也曾无端地慨叹世之不公,抱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鲜见,却根本没从自身找原因,我做得如何?这样可以了么?奉献付出多少?奉献和回报、付出和得到的天平该向何处倾斜?其实平淡最真,平凡最充盈。不要想拥有太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功成名就,永垂不朽。好多事苛求不得。只要付出了,只要努力过,只要为之奋斗过,只要心无旁骛,心阔似海便可。 在人生的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关键是要扮好这个角色,不要贪大求高,不要欲望太盛,不要好高骛远。找寻最适合自己的角色最重要,哪怕很不起眼、很平凡也是有意义的。 人的一生很短暂,也很漫长,这是相对的,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可以不做,要心如明镜。学会做减法,就是要坚持做好一件事,无怨无悔地做好一件事,做好一件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人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是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就若山崖上生长的小树,力量超乎想像。“生命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们跟他们一起去逛逛吧,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各是多少?

小军买了哪些文具呢,我们来看看。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3本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生2:小军一共用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小军一共用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5×3=15(元) 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上交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兰草小学张文涛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在回顾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复习重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复习难点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复习准备 教师:PPT、复习资料、小组笺 学生:单元知识框架表、草稿纸 复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用孔子画像及《论语·为政》中的经典——“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进行导入,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温习旧知识的兴趣。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单元知识点。 二、复习巩固 (一)展示树状知识图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单元知识框架,接着用树形图为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以此加深印象。 (二)分步复习单元知识点 1.加减法的关系 (1)让学生先回顾加法各部分之间、减法各部分之间、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拓展训练,检测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加法运算律 (1)让学生先回顾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字母表达式。 (2)出示拓展训练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5+28+35+72 116+132+68+184 明确指出:这两道题既用了加法的交换律,也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3.减法的性质 (1)师生共同温习减法的性质及字母表达式。 (2)拓展延伸——加(去)括号 α-b-c=α-(b+c ) α-b+c=α-(b-c ) 总结:括号前是减法时,加(去)括号,括号内要变号。 α+b+c=α+(b+c ) α+b-c=α+(b-c ) 总结:括号前是加法时,加(去)括号,括号内不变号。 (3)用相关训练题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度。 (4)火眼金睛——小组合作完成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相关表格。 总结: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运算的结果始终不能改变。 4.数的凑整和拆分(用估算进行简便运算) (1)让学生判断相关下列算式解题过程是否准确,找出病因。 (2)归纳类似算式解题技巧。 一个数加接近整百数:加多了要减,加少了继续加。 一个数减接近整百数:减多了要加,减少了继续减。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2、3页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学习预习单: 1、应用 欢欢:我拔了23个萝卜 乐乐:我拔了18个萝卜 (1)欢欢和乐乐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2)如果知道欢欢和乐乐一共拔了41个萝卜,乐乐拔了18个萝卜,求欢欢拔的个数,应该怎样列算式? 2、填一填 40+80=( ) ( )+90=140 ( )-170=80 140-90=( ) 210-( )=100 ( )+( )=26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经过了一个开心的暑假都升入四年级了,成为了学校的大哥哥和大姐姐。小胖他们也都顺利地升入了四年级。让我们到小胖所在的四(1)班去看看吧!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出示:四(1)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有( )名学生。 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21+17=38(人) 或 17+21=38(人)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男生21人 女生17人 一共?人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8-21=17(人) 或 38-17=21(人)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习任务单一: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和认知冲突,学生们在思辨、探讨过程中观察百数表上行和列的排列规律,同时揭示“满十进一”是编排规律的真正原因。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说说行,再说说列。从而,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汇报,将学生的发现进行疏理。再小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构百以内数的一些基本概念。]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21 + 17 = 38 38 - 21 = 17 3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男生21女生?人 一共38男生?人 女生17 一共38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doc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在昨天的数学课里还知道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 生1:我学到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件出示) 生2:我学会了怎样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生3: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算一算 12+4+3=46 15+10-8=17 2×4×7=56 6÷3×2=4÷ 这些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二、讲授新课 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那么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又如何计算呢? 课件出示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2、齐读课题 3、教学例2: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面有很多玩的项目,你们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再次来到游乐园,看看哪里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请打开48页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在跷跷板乐园里,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 生2:还有7位小朋友在周围观看。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