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笔记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笔记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作者:@钟方源

一、全面建成小康

1、如何理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实现了党制定的两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为实现第二个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目标任务。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

族复兴就无从谈起。

所以,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

和“关键一步”。

2、如何理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之所以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因为2020年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小康。而目前我国农村还有57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400多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不能一边宣

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于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

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

可度。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

要使命。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准,

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3、结合材料,联系协调发展理念,说明全面建成小康为什么要“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新形势下,协

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就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服务

供给、脱贫攻坚、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健康和医疗卫生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更好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

二、文化自信

1、结合文化自信的内容,说明应如何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内容包括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一,文化自信是支撑“三个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那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

第二,文化自信更广泛。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更广泛。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从中汲取最充沛的养分、最深沉的力量。

第三,文化自信更深厚。文化是人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个影响就不仅是深厚的,而且是长远的。

2、说明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文化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一些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更要看到,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结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弘扬红色文化?

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缅怀先烈、赓续精神、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它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道德和优良品质,包含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

1、如何理解“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及“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第一,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

第二,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当前,第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第四,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

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克琉斯之踵”。通过创

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为什么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以及如何进一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

中国能够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我们认识到标准对国家和企业的重大意义,紧紧抓住创新,在科技上走出一条从跟跑、并

跑到领跑的新路,从而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为了进一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必须更加积极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一,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

建设步伐,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第二,要把握好基本要求。要紧跟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我国科技创新

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第三,要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抓紧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

和部署,抓紧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

领的创新基础平台,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3、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该问题?

(我们提的供给侧改革,完整地表述应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三个字非

常重要,不要忘记写。)

材料表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我国经济发

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增强供

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四、民生

1、为什么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第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

总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2、指出材料所强调的共同思想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所强调的共同思想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论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必须把增进人民

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

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彰显了

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3、联系共享发展理念,说明怎样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

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推进人民福祉,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

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

小康社会。

一、新常态与新发展理念

(一)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

1、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2、增长更趋平稳,动力更为多元;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途径(怎么样去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

新常态)

“腾笼换鸟”,就是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在腾挪空间中转型升级,实现振翅高飞;“凤凰涅槃”,就是要拿出浴火重生的勇气和决心,实施创新驱动,抢占新

产业和新级数的制高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为了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3)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4)必须坚持走中国持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三)为什么说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什么必

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长时期我国发展

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

创新上,

(1)是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

(2)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

(3)是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4)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补: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1、培育发展新动力;2、拓展发展新空间;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5、构建产业新体系;6、构建发展新体制;7、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二、改革开放(解决国内和国际问题)

(一)一、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及其原因,说明如何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核心问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形象说法。两只手都要用好就是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所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

(1)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2)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3)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4)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要注意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1)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2)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发挥政府的优势。

(二)如何理解“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1)一是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3)三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4)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结合材料4 (C919大型客机着眼于高端制造业和高端价值链的创新,不仅将终结"1。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时代,更将开启崭新的市场)、材料

5(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成功实践。),说明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科技创新带动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价值链,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而开放发展所开启的崭新市场,又对国内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说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要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机遇,以开放促发展,紧跟世界变革潮流,通过开放促进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利用外贸与大力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促进内外资源合理配置、内外市场互为补充,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补:开放与改革的关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

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三、社会建设与共享、协调发展理念以及创新社会治理体

(一)1)指出材料1, 2, 3所强调的共同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1, 2, 3所强调的共同思想是,不论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切为了人民,

(1)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3)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3)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补:前一句是目的,后一句是目标。不论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为了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结合材料4(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

这篇大文章,看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联系发展理念,说明为什

么要“全力做好补全短板这篇大文章”?(共享、协调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要求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

1)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3)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4)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协调发展,1)要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2)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从共享和协调发展的理念出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1)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2)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3)

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指南针”,4)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

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5)增

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6)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内在要求。

(补:共享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协调是为了解决不平衡问题。脱贫问题。)(三)结合材料5, 6(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

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说明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

(2)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3)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四、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与自然问题)

(一)结合材料1(雾霆严重),说明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和自然和谐问题。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优美环

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

突出的民生问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

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社、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

要内容。

(二)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两山论)?

如何对待生态环境,核心是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具体地说,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之所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要是因为:

(1)第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第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惠普的民生福祉。

(三)如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其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2)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4)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补:习近平:“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这方面,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

我们自己要做,采取了许多措施,今后我们还会这样做。”)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指出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首先,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2)其次,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3)再次,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

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

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的。

(1)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2)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3)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或“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4)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三)结合今后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说明为什么到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目标

要求: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确立了“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到2020 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将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一个很大的台阶,这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六、建设文化强国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一)说明文化的重要性。

(1)第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2)第二,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二)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三)说明如何理解人民民主的真谛?党为什么如此重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

(1)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

(2)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必

(1)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

(2)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3)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1)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

(2)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3)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了形式,拓展了渠道,增加了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