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情画意的话语,出现在以冷峻风格著称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令人耳目一新,也给农村建设提出了鼓舞人心的方向。农村是中国的根,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和生态文明的希望。农村还有着没有被钢筋水泥全覆盖的生态系统,有着没有被完全泯灭的农村文化,还有值得留恋的乡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新型城镇化需要系统全面协调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要把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融入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

1农业、农村生态功能和价值的重新审视

农业在整个社会其他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最为紧密,影响也最为广泛。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1提供食物的经济功能农业为社会提供粮食及农产品,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对食物的基本需要,这是农业的一个基本功能。为了增加粮食的总产量,很多的工业用品作为增产剂被用于农业生产。一方面提升了农业产量,另一方面为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带来隐患,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生态受到化学物品的污染,化学剂也改变着农田质量,持续加快土地板结化,农田自化系统遭到破坏,将对农业生态和人们的健康形成长远影响。所以从食品安全和农业生态的角度来说,农业的提供粮食和农产品的这个功能理应重新审视。

1.2平衡环境的生态功能当今农村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多重危机的严重挑战。农业生态稳定性下降,生物物种减少,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大量使用化肥引起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等现象日益普遍,农村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农业各要素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要成分,农业的功能可直接表现为平衡环境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

环境的改善、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治自然灾害、二三产业的正常运行

和分解消化其排放物产生的外部负效用等,均具有积极的、重大的正

效用。农村是与自然最接近的地方,所以农业、农村的生态功能理应

重新审视。

1.3社会文化功能农村是农民生活、休养的场所,农业意味着自然,意味着平凡,也意味着一种简单,在繁杂的城市,压力大、快节奏的

生活方式身心疲惫后,偶尔回到农村,总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疗养,

让内心多一点平和,少一点浮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能体现在农村。农村的先天优势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希望在农村。和城市相比,农村生态基础条件更好,地域更宽阔,调整的空间更大。农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大约半数,

能在农村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完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于

生态文明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在发展生态经济、促动农

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增强农村环境的承受水平,发挥好农业的环境保

护功能。另一方面,多彩的乡土民俗和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等待开发,维护和传承好这些生态文化,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与完成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的使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关系着农业农村的未

来发展,也直接关系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取得真正效果,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根本性的改变和本质性的突破。

2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我国已经进入了由城镇化引领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社

会发展的必然过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被

打破,严重影响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城镇化所带来的资源配置

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的聚集不可避免的给生态环境带来

负面影响。十多年来,城镇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

城镇化发展轨道。“在进程上属于急速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城市化虚高,在空间上建设布局出现无秩序失控,耕地、水资源等重要资源过

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1]。虽然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还不高,

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同时,急剧推动的城镇化给

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问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

的人力、物力、资金、政策等社会资源日益匮乏,导致农村生态文明

建设面临日益严峻的困境。

2.1城镇化导致农村社会整体性弱化

在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城镇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下,农村问题集中体现

在农村空心化问题上。农村空心化不是单纯的指农村居住空间的空心化,也不但仅指农村人口外出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

整体性衰落与凋敝的总体态势和基本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特征:

2.1.1外出务工导致人口空心化显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外出务工导致村内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村庄社

会结构表现出低龄化、老龄化、弱势化、贫困化趋势。河北省农村的

普通居民住宅里通常绝大多数时间内仅仅居住着三两位老人和儿童,

而且耕地的使用也日益表现出单一化,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偏少。

2.1.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空心化明显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因为

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与完善的投入机制以及设施维护资金,公共卫生

与人居环境改造等公共事业的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绝大多数村庄

不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当前的形势是城乡二元结构

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加快农村基础性设施建设,增强道路、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性,持续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是当前新农村

建设理应着手解决的问题。

2.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2.2.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力量严重下降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表

现出数量减少、素质普遍降低以及结构性失衡三大特征。农村人口流

出的主体往往是这部分青壮年,有一定专业技能、文化素质较高的劳

动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制

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在河北的绝大多数农村,农村的景象凋蔽。农村

劳动力总量过剩与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并存致使务农经济收入比较收益

较低,比较收益低下促使农村高素质劳动力进一步流出,从而形成恶

性循环,导致整个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力量严重下降。

2.2.2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的缺失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农村的现实基层

情况是,越来越少的农村精英留在村内。一是服务组织断层。现有的

村民小组这个级名存实亡,村民小组长无人愿当,很多村落没人问事

管事,大姓压小姓。二是服务功能断档。现有的比较稳固的县乡村组织,工作手段、工作作风行政化,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基点,服务

功能弱。在农村治理方面,农村干部也感觉乏力,培养后备干部、发

展党员都面临一个年龄段、知识结构断层的问题。所以谁来管理生态

文明建设出现问题。

2.2.3农村格局改变,农村居住环境持续恶化因为缺少整体性的规划,村庄的整体面貌基本没有改观。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和问题依然严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污染严重。农户的生活被逐渐“现代化”,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洗衣粉、洗洁精等产品,也大量使用塑料袋、玻璃瓶、塑料瓶、纸箱、纸巾,由此产生大

量难以分解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大量的垃圾长年累月地分散丢弃在河边、路边、屋后。农村的垃圾问题充分反映出农村生活环境亟待补充

和改善。

2.2.4乡土文化被边缘化,农村社会生态不和谐随着城镇化、市场

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动,农民外出在很大水准上破坏了原有的农村社

会结构。农村社会认同感下降,因为市场的原则以及农民对物质生活

的迫切追求,人们之间的互助关系逐渐被金钱关系所替代。农民的谋

生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村庄的社会边界更加开放,家户间的关系变

得更为理性化。传统的内生权威主导的基层秩序不再,村庄由熟人社

会逐渐向陌生人社会过渡。尤其是近些年来,农民的行为更“理性化”了,农民都在忙着挣钱,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减少,农民之间的关

系日益淡漠。农民不再村庄的实行注重,农村社会失序。

3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农村生态表现整体衰退的情形,农村社会功能整体性退化,农村

凋蔽情形严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陷入困境。根据当前农村发体现状,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要提升过去的生态文明建设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分析研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经验,把以生态农业、能源的循环

利用等为目标的农村生态工程建设,是一种可行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模式。这个模式适用于当前农村社会资源日益流失的形势,能够集中

资源,规模化地实行生态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的

生活质量,把农村建设成为适宜居住的美丽乡村。

3.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案例建设美丽乡村的一种可行性模式—山东省青岛即墨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区:该示范区是以政府为主导,以

技术和产业模式为支撑,是半径15公里面积700平方公里约7个乡镇

的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区。该示范区是以生态工程(中恒能项目)为核心,将周边7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社区生活、工业企业、第三

产业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收集起来,实行“能源化、资源化、无害化”

处置,产生沼气、沼渣、沼液等新能源。在项目周边5公里范围内,

铺设燃气管道,为乡镇住户、新农村社区、工业企业、第三产业等各

类用户提供沼气。在5公里至15公里范围内,建设远距离分布式供能

系统,采用沼气长途输送技术为客户供气。为解决居民的冬季取暖问题,示范区引入秸秆、煤、太阳能、风能、地源热、天然气等作为补

充手段,满足居民冬季取暖需求。这样就形成沼气为主,多能互补的

新型农村社区能源供应新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得到青岛市发改委、青

岛市财政、国家发改委、亚洲银行的认可。将打造成中国新农村生态

文明的第一示范区。该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区的模式在农村区域内对有

机废弃物实行综合处理,并有效解决农业的面源污染。所依托的核心

技术突出的优势就是对各类秸秆、畜禽粪便、屠宰污水、病死畜禽尸体、餐厨垃圾、生活污泥、有机废水等有机废弃物实行大规模,连续

式处理,以生态的模式,净化周边环境。生产出来的沼气可为企业和

居民提供清洁能源;沼渣、沼液可为示范区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涵养土壤,提升有机质含量,使用这些有机肥可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总

来说之该生态示范区模式在减少周边环境压力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能

量的有效循环利用,最终形成区域的环境治理和循环经济的农村发展

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打造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

样板。

3.2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三方面内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整合农村社会资源,逐步增大公共物品的供给,借鉴即墨

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区成功的建设经验,依托生态技术和工程,实行区

域性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基础上通过该建设模式

逐步形成社会整体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

3.2.1生态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生

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做好生

态农业建设,其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才会有物质保障,要积极

促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转型。一方面,促动土地向专业

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从该生态

文明建设模式的需要和农民的现实需要来分析,持续扩大经营规模,

形成连片耕地是第一要务。生态农业建设的前提条件就是土地的规模

经营,土地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发展生态农业。另一方面,做好生态农

业科技培训工作,促动生态文明的科技发展。当前生态农业建设的一

个瓶颈问题就是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贫乏与农业科技技能低下。生态

农业建到当前还没有实现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农民的生态农业培训机制。所以通过对农民

实行生态化培训,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沼渣、沼液作为示

范区提供的优质有机肥,提升农产品的有机质含量,同时使用这些有

机肥可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要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对广大的农民实

行生态农业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充分调动并发挥农业相关部门的

作用,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进程。

3.2.2生态村庄建设在生态村庄建设方面要全面落实发展绿色清洁

能源的各项政策,走规模化的能源开发道路。改进传统农村的生产、

生活模式,要进一步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依托生态技术,

展开农村生态工程建设,实行区域性的农村环境治理和农村生态文明

建设。在村庄的绿化和生态建设方面,能够借鉴上述经验,依托沼气

工程,深化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和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畜禽粪便污染污染明显下降,绿化水平显著

提升,使农村环境面貌有根本性的变化。一要结合村庄布局调整特别

是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动农村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二要在组织体系上,建立环保、农业、城建、

水利、林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村为责任主体的农村生态环

保工作责任体系和推动机制。协调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参

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的氛围。围绕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与景观面貌,把科学规划作为基础,

以增加绿量为着重点,建设有特色、效果好的新村庄。提升村庄质量,从基础性公共服务方面采取措施,通过财政投入,转移支付等方式为

农村提升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服务的公给水平,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保证新型城镇化建

设的先决条件,也是农民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直接体现。依托生

态工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持续增强管网、水利、交通等生产生

活设施建设,这是提升村庄质量的核心。

3.2.3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重构农村公共生活,使国家正式制度与民

间规范产生合力,实现农村的文明祥和并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我们

必须重建农民生活的价值系统和意义系统,使农民从传统的依赖转型

为现代社会网络的依赖,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够感受到生命有价值、

生活有意义,从而使那些在外流动将来还要回到村庄的人愿意也能够

回到家乡生活,使乡村社会能够不因一代代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而出

现失序与断裂的局面。2006年贺雪峰就提出一个关于中国农村发展道

路的方案,其核心就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重建农村生活方式,提

升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文化感受力,让农民能够分享到现代化的好处,

从而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他主张重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希

望温饱有余的农民能够继续享受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能够继续享受

家庭和睦和邻里有爱。另外在建设农村生态文化方面,应继续持续增

强农村生态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转变农民“资源

无限、环境免费”的落后思想,营造“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生态

风气。其一是把改善农村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其二是把奖励环保生活方

式落实到日常生活,如鼓励居民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其三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不当的生活方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及给子孙后代的生

存利益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导农民主动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环保意识。我国农村不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农村环境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

只有转变农村的生活方式才能建设好农村生态文明。

总来说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动,通过促动农村土地的流转,推动

农业规模化经营,并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资源,依

托一定的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形成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我们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我们编写了这份问卷。请您根据您的情况或直觉,如实地按要求选择您的答案,填写相关问卷。您所提供的数据将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谢谢! 1.您的性别是_? A.女性 B.男性 2.您的年龄是_? A.15~25 B.26~35 C.36~45 D.46~55 E.56~75 3.您的文化程度如何? A.没上过学 B.上过小学 C.初中 D.中专或高中 E.大专 F.本科 G.本科以上 4.您所处的村子的经济情况如何? A.全部家庭已经达到小康 B.绝大多数经济状况还可以 C.生活一般 D.绝大多数经济水平低下 5. 您觉得本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如何?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E.不清楚 6. 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是_? A.这是好事,应该提倡 B.干部一时的想法 C.事不关己,无所谓 D.不好,乌烟瘴气 E.有待考究 F.其他_____ 7. 您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 由中央在2006年颁发的“一号文件”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知道一点 D.无意听说过有这件事 E.完全不知道 8.您是否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知道一些,但不多 D.完全不知道 9.您认为生态文明主要是谁的责任? A.居民 B.企业 C.政府 D.媒体 E.其他_

10.您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存在哪些问题? A.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B.缺乏公众参与,公众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C.缺乏企业配合与支持 D.缺少专门的机构来筹划和组织 E.缺少地方特色文化衔接 F.局限于试点建设,推广力度不够 G.其他_____ 11.(1)您对您所生活的环境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一般满意 C.有所不满 E.不满意 F. 其他_ (2)您认为本村的新农村改以哪些方面为重?(多选) A.道路建设 B.绿化环境 C.经济开发 D.文化建设 E.污水处理 F.废气排放 G.其他_ 12.假如政府给您一笔钱建设新农村,你首先_? A.发展生产 B.修路 C.改善生态环境 D.发展文化 E.其他_ 13.您认为本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现状有哪些(多选) A. 秸秆焚烧、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 B.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D. 乡镇等一些小企业工厂的污染 E. 居民生活中使用不清洁能源 F.其他_ 14.您所在的村子环境污染是否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A.没有影响 B.影响不大 C.有较大影响 D.未来有影响 15.您平时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A.随意丢弃 B.有固定的堆放地点,但村里没有组织统一回收 C.有固定的堆放地点,村里统一回收 D.不清楚 16.您觉得大部分村民对本村环境治理的态度如何? A.积极 B.一般 C.消极 D.强烈抵制 E.不清楚 17.您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新农村建设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推进“XXXX”建设为目标,以“XX”建设为抓手,围绕“四项行动、两类建设、一个保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覆盖,强效果,“五头护水”持续深化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共设乡级河长X人,均为乡班子成员;村级河长X人,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设立“河长制”公示牌X块,完善县、乡、村三级举报投诉机制,公示河长联系电话,并发放《河长手册》以明确工作职责,乡级河长巡河每月至少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乡村两级河长积极巡河并按要求填写《巡查日志》。二是水质保持与提升。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沿线环境,水质全年平均保持在三类。 二、抓治理、防污染,环境治理全面推进 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紧紧围绕县减排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生活污水纳管工程,全年完成罗坊、灵潭的污水纳管改造。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秸秆禁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综合利用,着力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 三、强责任、抓落实,环保制度全面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按照环保监管对象的差异性,将全乡除,划分为乡、农村、和企业三类区域,其中乡级网格X个、村级网格X个、企业网格X个。制定出台《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基本解决了基层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环保所对环境安全监管企业和各类风险源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措施,限期改正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先行,确保项目批建统一,并根据上级要求,对园区企业规划环评的编制和审核提供帮助。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企业环境污染委托第三方机构治理等。同时,依托环保办工作力量,妥善处置环保信访问题,积极应对环保部集中督查期间相关信访案件的调处。 四、2020年,我们将继续以“美丽建设”为主题,全面开展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美丽大坑建设。以项目为依托,做好“点上美”的文章。始终以“风格乡土化、材料本地化、设施实用化、生态自然化、内容特色化、成果惠民化”为原则,围绕美丽乡村“六化一配套”要求,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艺、一村一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点和示范点。 2.生态环保建设。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四清四绿”行动,继续实行“路长制”,大力推进城乡主要道路攻坚行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生态问题的现状 1.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第一,全国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有的在逐年降低,有的在逐年增加,总量水平仍远远高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污染仍很严重。第二,从环境质量来看,一些大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是许多城市与地区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堵塞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第三,从水环境来看,全国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质占41%,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来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 2.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仍是以追求GDP 为核心的“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模式。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 2.1 倍、印度的 1.65 倍……我国综合能效率仅为3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导致废弃物的高排放和生态环境的高污染。 3.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生态环境承载力低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4.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我国在确保食品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要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把好行业准入关,提高冶金、建材、石化、造纸、印染、制革、电镀、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建议建立能够科学反映地方政府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整力度的测评指标,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综合测评体系。 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进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示范,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生态文明建设产品的推广应用。 3.制定和实施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通过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各种经济杠杆,促进节约能源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加快调整高耗能产品的进出口关税政策,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将治污成本纳入能源资源的使用成本,重点是电价、油气价格和煤热价格调整,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价格机制。完善资源税制度,实行按储量征收资源税。尽快开征燃油税,实施对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扶持政策,节约使用石油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经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 4.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污泥分离及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的指南

附件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二〇一五年六月

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 规划编制应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指标》)为导向,优化乡镇空间布局、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文化制度,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二)基本原则 ——明确定位,做好衔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升级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细胞工程。规划指标要与《指标》衔接。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简化规划编制程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规划编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乡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创建目标为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依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尊重农村乡土文化,尽可能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 二、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一)确定任务 乡镇人民政府可委托相关单位,或组织自身技术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具体编制要求。 (二)调研与资料收集 规划编制单位应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背景或现状资料,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行业发展规划。 (三)规划编制 按照规划编制提纲(附后)所列内容编制规划。 (四)规划审查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或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审查。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五)规划报批和实施 规划报批稿报乡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报规划审查单位备案。 三、规划内容与要求 (一)总则 说明规划的任务由来、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时限等。 1.任务由来 简述编制规划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3—18 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克亮1 罗丽云2 (1、广州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 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 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的中国是什么?工业化的高度发展是美丽?经济栖居世界第一是美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占有量高是美丽?这许许多多的疑问在我的脑海间徘徊着,当中国工业高度的发展,经济疯狂的更进,科学技术不断的提升,人民物质生活不断的丰富时,那时的环境生态又会是怎样的。荒凉、冷漠、凄惨,这样的名词飞速在我的眼前出现,中国人的复兴梦不是建立在生态代价上的。因此,我们要从即时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成篇,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和升华,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

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认识到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高度强调,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必然举措。然而,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去,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实践。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 王梅杰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作者简介】王梅杰(1988-),女,山东泰安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相比于城市,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更令人担 忧,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不少困境,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多方着手,选择相应的建设路径,以促使农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困境;路径【中图分类号】 F30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3)01-0005-02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1.污染型工业向农村转移并有蔓延态势。随着城市环境高标准的实行以及城市污染治理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转,城市中污染型的工业企业开始向农村转移,特别是向城乡结合部蔓延。因此,不少农村出现了乡镇工业布局较混乱、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防治污染设施薄弱等现象。 2.生活废弃物肆意倾倒。由于广大农民生态保护意识淡漠,加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大量的生活废弃物被肆意倾倒在河流、 沟渠等,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垃圾山”现象。大量未能处理的生活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3.化肥农药严重污染农村环境。随着土地资源的开发逐步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就成为提高耕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此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严重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 4.畜禽养殖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畜禽养殖业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也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但随之而来的是畜禽粪便大幅度增加,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畜禽粪便成为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过去,我国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投资基本都面向城市,农村的环保设施很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在这种环境不公平的状况下,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许多困境。 1.不少地方官员与农民的生态意识淡薄。首先,部分地方官员的生态意识薄弱。在现有的干部考核制度下,环境保护仍然被看作是软指标,而经济增长特别是财政收入则是硬指标。一些地方干部不能理性地承认环保的积极作用,甚至认为,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的,如果致力于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其次,农民的生态理念根基薄弱。面对一些污染型工业企业的利益驱使,很多农民往往将环境保护抛在脑后。农民生态理念根基薄弱成为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2.农村生态建设资金不足。农村的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初期投资巨大,而回报率较小甚至没有投资回报,因此,对社会资金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长期以来,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严重匮乏,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有些乡镇连一支专职的环保队伍也没有,致使许多环保工作不到位,力度不强,起不到应有的监管作用,生态建设管理工作明显滞后。 4.农村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目前已有40多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专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却很少,而且这些环保法规在约束性规定、 可操作性规定方面不足,因而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由于环境保护权责条块分割严重,农村缺乏完善的环境破坏责任追究制度。此外,环保绩效考核制度、项目审批制度以 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 2013年1月总第186期第1期Jan.2013Serial No.186No.1 5··

毛概论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见》全文 添加时间:2015-05-06 09:12:44作者:来源:新华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

乡镇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市、县有关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会议精神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中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我镇古辣社区蔡村在去年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把蔡村作为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经过一年努力取得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效益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镇把实施生态文明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一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事务。镇党委书记蒙明语同志多次亲自到蔡村检查指导工作并对建设项目制定作了具体的布置镇长蒋原也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县挂点单位的领导、干部经常到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农业助理每天都到现场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二、项目建设情况根据市、县有关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会议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的研究对蔡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作了安排并由南宁市规划设计院对整个村庄进行了整体修编规划开展了村屯路硬化、办公楼、村级养老院、公共厕所、渠道硬化等项目建设。 1、硬化了从宾横二级公路进村的道路和村内道路共1 米总造价达1.72万元。 2、耗资5.5万元建造村级养老院一座。 3、投资6.1万元建设办公楼文化室。 4、投资 3.74万元硬化村中渠道600米。 5、投资1.8万元建设了一座标准的公共厕所。 三、建设成效通过进行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民的各方面意识得到了提高农民群众的讲文明、讲卫生的新风逐步形成农民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农民的思想意识普遍提高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农村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1、有效地保护山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绿山步伐。目前村上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清洁的沼气烧柴、草的农户少了。植被得到了保护减少了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山林。 2、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使“蔡氏书香古宅”远近闻名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使村集体增收的同时促进了村上生态农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富民步伐由于沼气池提供了优质高效沼肥为推进高效养殖业、林果业、无公害蔬菜等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4、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亮村步伐。在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中我镇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坚持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在沼气池建设的拉动下广大农户积极对水、厨、厕、圈、路等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改变村容村貌。那些结合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路建了沼气池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和沼气能源农家厨房贴上了白瓷砖摆放干净的厨柜普遍建起了新型自动排渣沼气池及冲水式厕所。庭院整洁卫生村路、巷道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精)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3—18 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克亮1 罗丽云2 (1、广州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 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要使中国

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 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 2013年第3期 一、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 “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房屋或环境,19世纪中叶以来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意指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文明成果。在当代,生态文明作为生态和文明的结合体,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式,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建设,进一步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哲学层面上,生态文明不同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民族、阶级、国家的人类社会全方位、系统、科学的文明,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产业、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政治建设等。[2]简言之,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讲座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讲座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讲座心得体会 为期5天的党校学习已经结束了,来自不同专业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其中,马教授讲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印象颇深,讲出了眼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下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面结合马教授的授课,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放在如此突出、重要的位置 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是继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生态文明之后,又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到生态文明建设,足以证明,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gdp高速增长,一个东方大国已经崛起,在这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称,“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三分之二正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的50座矿城资源衰竭,而且另外340座矿业城市终将面对矿山闭坑的一天。”不仅如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石油、天然气也即将面临危机。与此同时,水体污染、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也在日益加重,物种灭绝、草地、森林、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等问题也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一句名言警示着我们:如果还不珍惜,人类最后一滴水将与血等价。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正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及不合理使用,过分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原因造成的。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建设生态文明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何为“美丽中国” 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在这个特定语境下,美丽中国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个方面平衡发展的状态,就是要打造“三个空间”: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要想实现“三个空间”,就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是时候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注意的时候了,只有人人有意识、有担忧、有责任,我们的国家才会从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当下状态一步步的实现我们所谓的具有山川海河的自然之美、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人文风化的心灵之美的“美丽中国”。

全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全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20**年,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和环保局的指导下,通过全体乡村组干部的努力,群众的积极配合,得到很大的提升。现就2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以下自查总结: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年初成立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一把抓,乡长具体负责,分管副乡长和环保专干及相关人员的具体落实的领导小组。建立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把搞好辖区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日常工作中。在班子会和工作安排会中都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研究安排到位。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小结,年底有总结。 二、搞好生态细胞建设 我乡在年初就将幸福美丽乡村的申报纳入重点工作,专门抽调人员和成立申报工作小组,全体乡干部配合,聘请专业人员,完成了幸福美丽乡村的《规划》和《技术报告》申报材料。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准备迎接验收。在社区开辟生态花台,实行拍租承包管理。 三、抓好辖区内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规范辖区内畜禽养殖 我乡辖区内无工矿企业,无化工企业,对水源地的保护压力相对较小。规范辖区内的畜禽养殖,严格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宣传教育群众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避免出现畜禽粪便污染事件。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加强饮用水源日常巡查,确保饮水安全。 四、抓好工程领域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 整村推进示范片工作存在我乡有序开展,实施项目工程多,我乡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完成项目环评及审批工作。严格执行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积极协助环保部门做好辖区内新建项目环评“三同时”工作。 五、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严禁焚烧垃圾、秸杆 我乡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共同推进,落实按县级相关部门要求,完成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培训,按要求修建分类处理池,落实专人抓好分类处理工作,做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积极争取沼气项目,从根本上消除焚烧秸杆的现象,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 我乡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工作相结合共同推进,在村居民落进行环保宣传。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农膜回收率和秸杆综合利用率,严禁辖区内出现销售使用高毒、剧毒,高残农药现象。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的解读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的 解读 时政热点是考研政治的的重点关注问题,为帮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相关问题,凯程考研辅导老师每天都为大家总结相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希望能对各位同学复习备考有帮助!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出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必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推动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的发展 会议强调,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构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度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就是要改变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状,全方位整合现有的绿色技术创新要素,建立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绿色支撑体系,形成围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让创新驱动在绿色转型中成为持久的推动力。 二、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需要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通盘考虑,解决发展和环境问题。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全面改革来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 三、全民公众参与建设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 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会议强调,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严惩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比如,环境恶化、雾霾来袭,需要大家主动迎战。需要每个公民从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杯水,垃圾分类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这些小小的行动聚合起来,就会减少污染。 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履行社会人应尽的环境责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敢于向违法排污和浪费资源说“不”。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优势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创办于2005年4月,具有强大高校背景,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高端辅导的机构之一。并积累了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 成功学员多 至今已有数千位学员进入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院学习,这些同学的名单在网上有据可查。而且从2005年到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凯程考研辅导中心的成功学员人数要比前一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