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水的组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水的组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水的组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水的组成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1课时水的组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身边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质水,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个相逆的变化来探究水的组成,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并介绍如何净化水。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利用水的分解、水的合成两种变化分析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组成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早在18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就在一次氢气和氧气混合爆炸实验中发现玻璃瓶内壁上布满了晶莹的水珠。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后来,法

国化学家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本节课我们就走进水的世界,了解水的有关知识。首先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

观察与思考

【板书】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组成

实验探究1: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步骤:

【演示】(1)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如教材48页图2-8所示。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通电后,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设问】玻璃管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演示】(2)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实验现象。

(3)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的尖嘴处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氧气。另一根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该气体是氢气。

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讲解并板书】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设问】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讲解】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

通电氢气+氧气。

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

通电氢气+氧气

【板书】水???→

(H2O)(H2)(O2)

【讲解】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板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提问】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

【过渡】氢气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它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一起来观察。

【板书】实验探究2:氢气燃烧实验

【演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交流】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说明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水。

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

点燃水

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H2)(O2)(H2O)

【提问】氢气燃烧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而生成物有一种物质——水,满足“多变一”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化合反应。

【小结】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交流讨论

【提问】水在煮沸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而加热到更高温度时,水蒸气会发生分解反应。这两个过程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交流】前者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后者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提问】有人认为水将在解决能源危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交流】氢能源是清洁、高效的能源,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是提

供氢能的丰富原料。目前的转化方式是电解,成本过于昂贵,还难以实现。通过人类的不断研究,相信水在解决能源危机的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提问】电解水实验的开始阶段,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小于1∶2,请分析其原因。

【交流】因为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开始阶段一部分氧气溶解在水中,故两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不是1∶2。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是利用水的电解实验和氢气的燃烧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两个实验的探究要形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还要掌握物质的组成的描述,要学会鉴别氢气和氧气。

【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一、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二)验证实验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通电氢气(H2)+氧气(O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H2O)???→

(三)氢气燃烧

点燃水(H2O)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氢气(H2)+氧气(O2)???→

教学反思

水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是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却是学生未曾见过的,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多引入学生熟悉的东西,用它们去产生新的变化,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笔记)

点燃 通电 一、物质的构成: 1、 纯净物:不同的纯净物由不同而且唯一的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如:铁丝由铁原子(不是铁分子,也不是其他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不是氧原子,也不是其他分子)构成等(具体一种纯净物由分子还是原子构成详见课本P81页)。 2、 混合物:由于混合物由多种纯净物混合而成,纯净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每种纯净物都有唯一的分子或原子,因而混合物中可能存在多种分子或原子。如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纯净物,因而空气中存在氧分子和氮分子,不存在空气分子。 四、“活动与探究”的说明: 1、现象:操作1中无色溶液变红色;操作2中烧杯A 中无色溶液变红色;烧杯B 中无变化。 2、B 中可以推测空气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从操作1中可以推测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色;(2)大烧杯内A 变红的原因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实验3-1】:电解水 1、现象:(1)通电后,电源两极同时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极气体与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2)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正极气体 中,木条复燃;将燃着木条接近负极气体,负极气体被点燃,发出淡 蓝色的火焰。 2、结论:H 2O → H 2↑+ O 2↑ 3、推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的介绍:(详细资料见课本P65页) 1、在标准状态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液化点为-252℃,固化点为-259℃。 2、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3、在标准状态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g/L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纯度很高)。 4、氢气可以燃烧-----【实验3-7】 现象: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有水雾出现。 结论:H 2 + O 2 → H 2O

自然界中的水_测试题(含答案)

自然界中的水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体 B.食盐水 C.海水 D.汽水 2.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了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3.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4.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A.冰受热融化成水 B.面粉中掺入砂糖 C.各为10ml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5.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水 B.空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7.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8.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 B.二氧化锰 C.二氧化碳 D.空气 10.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再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12.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在水中放养适量鱼虾 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中 C.把垃圾倒入江、河、湖、海中 D.使用含磷洗衣粉 13.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14.明矾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明矾外,还可用下列中的物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A.活性炭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碳 D.澄清石灰水 15.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测试题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斜下生成水 C 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氧 D 氢气在空气点燃发爆炸 2、我国许多地区严重缺水,因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下列举的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3、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表示为H3,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这种物质为氢气 B H3是一种氢的化合物 C 这种物质属于单质 D H3和H2混在一起,属于纯净物 4、下列既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又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 A工厂排放的废气 B 工厂排放的废水 C 城市生活污水 D 化肥、农药的流失 5、最早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A英国爱迪生B英国普利斯特里 C 英国卡文迪许 D 法国拉瓦锡 6、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 A非金属单质 B 金属单质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7、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A 静置 B 吸附 C 过滤 D 蒸馏 8、(2009·宜昌)我们应该认识一些特殊的标志,节约用水的标志是() A.B.C.D. 9、能从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④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0、有关分子的叙述: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②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 小粒子,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起了变化。正确的是()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水的组成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1课时水的组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身边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质水,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个相逆的变化来探究水的组成,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并介绍如何净化水。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利用水的分解、水的合成两种变化分析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组成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早在18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就在一次氢气和氧气混合爆炸实验中发现玻璃瓶内壁上布满了晶莹的水珠。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后来,法

国化学家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本节课我们就走进水的世界,了解水的有关知识。首先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 观察与思考 【板书】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水的组成 实验探究1: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步骤: 【演示】(1)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如教材48页图2-8所示。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通电后,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设问】玻璃管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演示】(2)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实验现象。 (3)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的尖嘴处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氧气。另一根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该气体是氢气。 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讲解并板书】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设问】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讲解】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 通电氢气+氧气。 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 通电氢气+氧气 【板书】水???→

自然界中的水练习题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习题 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的是() A.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B.除去原有的臭味 C.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D.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B.烧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净化水的方法有多种,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3.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4.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来分离的是() A.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二氧化锰为难溶于水的固体) B.铁粉和铜粉混合 C.酒精和水混合D.白糖和食盐水混合 5.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是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6.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填序号)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填序号) (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原因是:。 7.(1)右图为过滤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 A B C D (2)过滤时应注意:一贴: 二低:, 。 三靠:, , 。 (3)某同学用如右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① ②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3.节水标志 新千年节水标志及含义“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 质,都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沉淀(明矾)→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化学过程)→生活用水(杀菌: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杀菌剂,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3、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 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4、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澄清,但仍然不是纯水,还溶有可溶性杂 质。 二、过滤 1、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1)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2)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3)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2、备注: (1)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2)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滤纸被水润湿后破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