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女性的16%,均居首位。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可归纳为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等症状。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X线征可不同,其诊断应主要争取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这涉及到最有效治疗的选择。从治疗角度出发,目前世界上均倾向于将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

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着提高,总的治愈率仅为10%左右,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多药耐药。另一方面关键还在80%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

肺癌的早期诊断:

定期查体: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在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ras基因家族、erb-B族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第3、6、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英国的Ahrendt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p53基因以及15个敏感的微卫星位点,结果明显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Sozzi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43%的临床Ⅰ期及45%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NSCL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原则:

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肺癌的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已为学术界公认。

(一).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

化疗和放疗目前仍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最主要方法,放化疗近期疗效都较好,有效率在80%以上。60%左右治疗后可达完全缓解,但远期结果较差,Seifter和Ihde 分析了过去二十年文献报告中5年生存率,局限期为7%(58/862),广泛期为1%(14/1144)。最近的几组报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差异很大。近年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加入外科治疗。

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特点:占肺癌10-25%,平均自然生存期仅3-6个月。

SCLC的临床生物学特点:

1.恶性度高-治疗要及时+强有力,

2.临床分期极为重要-常规检查+骨髓穿刺or活检,orECT,

3.倍增时间短(TD)天,>90%已有外侵+远道转移,

4.对化疗高敏感:CR30-40%,RR60-90%,以全身化疗为主,剂量足+强,高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

5.是一种典型的全身性疾病-是以多学科治疗的典型,但25-50%的SCLC 化疗有效后,仍有局部复发。

亚型和预后有关:

纯SCLC-化疗敏感

SCLC+大细胞or鳞癌-化疗不敏感

SCLC+腺癌-化疗不敏感

7.存在异质性-对复发者更重要:

纯SCLC其中35%治疗有效后复发,变为NSCLC或混合型,有耐药性。

以化疗为主多学科治疗,化疗:剂量足+强+及时。

化疗

SCLC目前化疗特点

-3个药物联合化疗,

2.化疗药物同时应用,优于序贯应用,

3.剂量足,

4.强化剂量优于标准剂量,

5.周期性交替方案优于单一方案(可使耐药性减低)

6.短间歇,序贯性强。

化疗适应征:各期SCLC

1.Ⅰ期-可先手术再化疗,

2.Ⅱ、Ⅲa期-化疗+手术+化疗及放疗,

3.手术或放疗后必须加用化疗,包括Ⅰ期

4. Ⅲb、Ⅳ期-原则上化疗为主,

5.治疗后复发或转移-再化疗。

有效化疗药物

烷化剂,阿霉素类,鬼臼类等

新药:紫杉醇,喜树碱类,键择,异长春花碱。

有效的联合方案

CAO,IAO,IVP,IAC,ICE,CE,TP,TEP,NIP,VP16(,CMC+VP16。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

放疗

1.胸部放疗

先化后放。时序安排――序贯,交替和同步

2.脑预防性照射(PCI)

SCLC伴脑M占25-37%,存活2年以上SCLC脑M达80%,Bunn报道583

例SCLC无PCI,脑M占22%;355例SCLC有PCI,脑M占8%,但两组生存率相仿。

目前倾向:原发灶CR+完成多学科治疗后给予PCI。

手术治疗

60-70年代-认为是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肿瘤。

70年代后-多学科治疗

总5年生存率24-52%

Ⅰ期五年生存率%

Ⅱ期五年生存率%

Ⅲ期五年生存率%

手术治疗切除了原发灶残存的耐药细胞及存在的NSCLC成分,是根治的必要途径。

生物治疗(BRM)

无病期可行BRM,干扰素

生存率以干扰素组优于对照组

干扰素还可以对化放疗起增敏作用,发现CR者以干扰素组为多。剂量100万u-300万u/次, or 肌注

一般在肿瘤早期,小肿瘤,CR后使用干扰素,可延长无病生存期。

多学科治疗

以TNM分期-制定化疗方案-辅以手术、放疗,化疗次数>4个周期为佳。Ⅰ-手-化+IFNα

Ⅱ-手-化(国际);

化-手-化(国内)

Ⅲa-化-手+放-化

Ⅲb-化-放+化

Ⅳ-化-姑息性放疗+对症、支持

治疗结束无复发给予IFNα半年-一年。

加拿大Shepherd 等报告了63例SCLC术后加化疗、原发部位及纵隔照射、预防性颅照射,5年生存率达到31%。我国北京孙燕教授、上海廖美琳教授在SCLC的综合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另外,较好的支持治疗如静脉高营养、CSF、隔离环境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已可给予高剂量的化疗和放疗。明显提高了化疗敏感患者的有效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大剂量化疗治疗SCLC

的过程中总结如下:(1)、病人选择:一般状况良好,卡氏评分在80以上;年龄<50岁;诱导化疗敏感。(2)、局限期患者。对广泛期及耐药患者无改善。(3)、良好的硬件设备。

(二).NSCLC的综合治疗

对于NSCLC的综合治疗多年来也有不少报道,但成功的经验不多。对于T1、T2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5-83%。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报道术后+化疗或放疗与术后不进行放化疗,两者无显

着差异。目前的重点是如何提高Ⅱ、Ⅲ期病人的治愈率。Ⅲa期以前以手术+化疗和/或放疗。Ⅳ期则以化疗和/或放疗为主。

NSCLC占肺癌80%

NSCLC的临床生物学特点:

1.恶性程度较低,局部发展慢,有微转移威胁,腺癌常规小病灶大转移。

2.倍增时间(DT):sq-92天,ad-168天,

3.是一个兼有局部和全身性疾病,

4.对化疗敏感性较差:耐药性;异质性(尤其是复发和难治性NSCLC)

个体化差异。

化疗

1.概述:70年代:化疗RR仅10%左右。

80年代:联合化疗,RR有所提高,但生存率未改变。

90年代:以铂类为主的药物产生,联合化疗RR上升为40%,生存率提高。

异质性-对化疗不敏感,当肿瘤中敏感的癌细胞被杀灭后,异质性癌细胞被反馈刺激而大量增殖,导致治疗失败。

耐药性

化疗方案

联合化疗优于最佳支持治疗。

1989年第三届国际肺癌会议

MVP - RR 40%

NIP- RR60%一年生存率64%。

常用联合方案:

MVP、NIP、MAP、IVP、EP、NP、TP、GP。

Ⅲb,Ⅳ期:无手术指征,以化疗为主,除PD外应坚持两个周期同方案化疗后评价,并观察一个月后再确认疗效。

辅助化疗:手术,放疗后的化疗

目的:杀伤局部残留及存在全血管,淋巴管的微转移灶。手术后除Ⅰ期外均主张辅助化疗,在术后2-4周内进行,一般为2-6周期,化疗方案同前。

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

不可手术切除的NSCLC(Ⅲ期),给予化疗-缩小原发灶,消灭微转移,有利于手术和放疗。2-3周期为宜,同时给予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是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能适合手术的仅20-30%,指征:无明显胸内器官侵犯及远道转移的Ⅰ、Ⅱ期患者,部分Ⅲ期估计可能全部切除者,或诱导化疗后有指征者。

影响治疗成败的关键:

存在微转移灶,远道转移常发生在6个月-2年,手术后化疗。

2.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手术规范:手术动作要轻柔,勿挤压,以叶切为主;打开纵隔,沿站取出肉眼可见淋巴结。

放射治疗:是NSCLC另一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化疗+放疗可增加疗效。生物治疗:适用于-NSCLC治疗结束后无病期,时间6个月-2年。

由于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所以化疗在NSCLC 的治疗中是无可取代的,但多药耐药的出现令人沮丧,以致目前NSCLC的联合化疗有效率仅14-40%。肿瘤对化疗的先天耐药及获得性耐药仍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研究和攻克多药耐药成为肿瘤工作者尤其是化疗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目前对泰素的耐药机制也正在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解决的办法:拮抗剂的应用,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采用异搏定

360mg/d、三苯氧胺60-120mg/d治疗81例难治性NSCLC,结果疗效明显提高;多药耐药的基因治疗及药物敏感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分步骤攻克这一科学的难题。

UICC肺癌国际分期系统

历史背景:

1946: Denoix 提出 TNM 分期系统

1976: UICC 制定第一个肺癌国际分期

1986: UICC /AJCC 新的肺癌国际分期

1997: UICC/AJCC 修订肺癌国际分期

肺癌的分期(TNM系统)1986/1997-UICC

T 肿瘤大小、部位、侵及范围

N 胸内及锁骨上淋巴结

M 远道转移

UICC肺癌国际分期系统Clifton F Mountain

修订肺癌分期原则:

分期要求更合理可行,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有利于分析预后及临床研究的比较

强调同期患者终点疗效具有同一性和特异性

材料来自 Anderson 5319例肺癌5年生存率

1986-UICC肺癌分期

T的定义与概念

原发肿瘤(T)

Tx不能对原发肿瘤进行评定,即经痰液或支气管刷检找到恶性肿瘤细胞,但影像学或气管镜下未发现原发肿瘤

To

无原发肿瘤的依据:有淋巴结或远道转移 X线、痰、纤支镜(一) Tis 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层)

T1

肿瘤最大直径≤3cm,周围为肺组织或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证实病变位于段支气管以远

(较为少见的浅表肿瘤,只累及支气管壁,不论其大小,即使延伸至隆突,

也属于 T1)

T2

最大径>3cm

侵犯主支气管,但距隆突距离≥2cm

侵犯脏层胸膜

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扩展至肺门区未达全肺

T3

1 胸壁(包括肺上沟瘤)

2 膈肌

3 纵隔胸膜

4 壁层心包

5 侵犯主支气管并距隆突<2cm

6 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范围达全肺

T4

1 椎体

2 隆突

3 大血管

4 心脏

5 恶性胸水

6 气管

7 食管

8 纵隔

肺癌伴有的胸水大部分由肿瘤引起,但少数患者的胸水经多次细胞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而且胸水并非血性,也非渗出液,若临床确定其发生与肿瘤无关,疾病分期仍可定为 T1、T2或T 3。

大血管是指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主肺动脉、心包内右或左肺动脉主干、心包内上或下、左或右肺静脉。较远端的动脉或静脉的主干列为T 3。

N的定义与概念

区域性淋巴结(N)

Nx未确定区域性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No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1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或由原发肿瘤直接侵犯

N2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或受侵

N3对侧纵隔、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的定义与概念

Mx未确定是否有远处转移

Mo 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1986-肺癌分期标准

0 原位癌

I 期 T1N0M0 T2N0M0

II期 T1N1M0 T2N1M0

III期A T3N0M0 T3N1-2M0 T1-3N2M0

IIIB期任何T N3M0 T4任何NM0

Ⅳ期任何T任何N M1

1997和1986年肺癌分期标准比较

分期 1997年 1986年

I 期 T1N0M0

T2N0M0

IA T1N0M0

IB T2N0M0

II 期 T1N1M0

T2N1M0

IIA T1N1M0

IIB T2N1M0 T3N0M0

III 期

IIIA T3N1M0 T1-3N2M0 T3N0M0 T3N1M0 T1-3N2M0

IIIB T4任何NM0任何TN3M0 T4任何NM0 任何TN3M0

IV期任何T任何NM1 任何T任何NM1

1997年肺癌分期修正依据

5319例各期肺癌5年生存率

分期 P-TNM 5年生存率%

I IA T1N0M0 (511例) 67

IB T2N0M0 (549例) 57 II IIA T1N1M0 (76例) 55

IIB T2N1M0 (288例) 39

T3N0M0 (87例) 38 III IIIA T3N1M0 (55例) 25

T1-3N2M0(344例) 23

IIIB cT4N0-2M0 (458例) 7

c-N3 (572例) 3 IV c-M1 (1427) 1

UICC1997与1986肺癌分期系统的修改点

1986年 1997年

同侧同叶多发病灶未列入分期依据修正为T4

同侧异叶多发病灶未列入分期依据修正为M1

心包积液 T3 同胸腔积液T4

I 期、II期未分亚期修正为A、B亚期

T3N0M0 IIIA II B期

其它修正内容

多肿瘤病灶的分期修订意见提出了分期的新规定,在同一肺叶中存在卫星病灶为T4病变,在原发肿瘤以外的另一肺叶出现新的病灶(包括同侧)为远处转移(M1)

心包积液同胸腔积液

N各站的定义

N2 所有N2淋巴结都在纵隔胸膜内

1. 最高纵隔淋巴结

2.上气管旁淋巴结

3. 血管前和气管后淋巴结

4.下气管旁淋巴结

5.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6. 主动脉旁淋巴结

7. 隆突下淋巴结 8. 食管旁淋巴结

9. 肺韧带淋巴结

N1 所有N1淋巴结都在纵隔胸膜反折远侧脏层胸膜内

10. 肺门淋巴结 11. 叶间淋巴结

12.叶淋巴结 13. 段淋巴结

14. 亚段淋巴结

分期依据

CTNM 临床分期(病史、影像、细胞学)

PTNM 病理分期(手术病理)

r(+)残端阳性; r(一)残端阴性

STNM 手术探察分期(切除不完全/探察未切)

RTNM 治疗后分期

分期的书写

C -T N M 、P- T N M

S -T N M、 R- T N M

支气管残端 r ( )

M 1 ( ) 远道器官转移脏器名称

分期存在问题

普遍存在淋巴结取样不充分的问题

临床分期病人较多,因大多数病人不适合手术。胸部CT对胸部淋巴结的发现、定性、定量不尽如人意,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仅50%左右

血管、淋巴管内癌栓预后不佳,未列入分期

N1或N2单个/多个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明显不同,本次修订未预关注

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未列入分期标准,今后有待研究

非随机前瞻性研究

病变位于支气管壁直接侵及另一叶,未说明任何分期

肺癌远道转移的处理

晚期肺癌的远道转移常见为脑、骨、肝转移,还有肾上腺、皮肤、眼部等处的转移。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死亡。通过对远道转移的诊治,缓解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是非常重要的。

脑转移

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20%左右,以腺癌、小细胞癌的脑转移为多见。腺癌中,30-50%可转移至大脑,个别报道高达75%。小细胞肺癌在确诊时,约30%以上有脑转移。即使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亦有5%出现脑转移。提示术前已有无症状的微小的脑转移灶。

因此术前或全身化疗前,必须进行脑部CT或MRI检查。脑转移常为多发结节灶,占65%,多见于腺癌;单发结节灶为35%,多见于鳞癌。不治疗的脑转移,多在症状出现后2-3个月内死亡。一般主张化疗加全脑放疗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1)、临床表现

2/3以上的脑转移病人因侵犯脑的部位不同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

状。肺癌病人产生神经系统表现时,应怀疑脑转移。主要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失语,复视,眩晕,耳鸣,癫痫样发作,记忆力减退,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共济失调,发音障碍,精神症状如性格变化,焦虑不安。(2)、诊断方法

若有以上异常,应进行脑部CT或MRI,可以明确转移灶部位、大小、数目、范围及有无脑水肿。据报道转移灶位于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小脑%,侧脑室及尾状核区各%。

(3)、治疗

a、手术

一般来说,肺癌脑转移属Ⅳ期。原则上不宜手术。但如为孤立性的脑转移灶或以脑转移为首选症状的原发肺癌,目前采用手术治疗是被公认的主要治疗措施。1930年Fred首先报道,成功地切除肺癌的孤立性的单个脑转移灶,延长了病人的生命及提高了生活质量。

手术切除加全脑放疗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Magilligan报道41例肺癌脑转移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为21%。Ehrenhet报道80例肺癌脑转移40例行手术加全脑放疗,全组病人生存期均大于2年。

b、放疗

全脑多发性脑转移与单一孤立灶,其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前者多数学者不主张手术,宜采用放疗加化疗。放疗全脑35Gy,然后用小野补充20Gy,79%到93%患者症状好转。50%患者头痛、颅内压增高、惊厥可以完全缓解。60%的神经受损者好转。但20%左右的患者6个月后症状重复。35%患者一年内复发。近年来,伽玛刀、X线刀对单个病灶直径小于3cm效果较好。

C、化疗

脑转移应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CCNU,BCNU,MeCCNU等脂溶性作用于细胞各周期,130mg/m2 d1。鬼臼塞吩甙(VM26)100mg d2-4。同时加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单纯放疗%,单纯化疗%,联合方化疗%。

骨转移

骨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性癌。66%的肺癌患者有骨转移。转移的部位以肋骨、脊椎骨、髂骨为多见。其次为骨盆、肢体骨、颅骨等。大多为溶骨性破坏,小细胞癌及多数腺癌为成骨性破坏。

(1)、临床表现:局部骨痛与功能障碍,严重的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如脊椎骨转移可产生神经压迫症状-截瘫及大小便失禁。

(2)、诊断方法

ECT广泛应用,能反应骨血供和成骨细胞的活性。核素现象简便、安全、灵敏。能在CT之前3个月显示。

有报告CA-50的阳性率为%,AKP的阳性率82%,故ECT、CA-50、AKP 相结合,对骨转移有重要的价值;CT能提示骨质破坏和/或病理性骨折;MRI能显示骨质破坏及骨髓腔有无转移。Burg等对110例NSCLC患者进行PET及ECT检查,并通过活检及放射影像的验证,得到PET的准确率96%,而ECT为66%。

(3)、骨转移的治疗

放疗化疗及止痛治疗等综合治疗

①止痛治疗:剧烈持续疼痛:阿片类+抗焦虑药+非阿片类药

②化疗:对原发灶有效的化疗方案

③放疗:对单发转移灶,尤其是溶骨性病变,能缓解疼痛并防止病理性骨折,有效率>50%。

④放射性核素治疗:153Sm-EDTMP(钐153)、89SrC12(锶89)。

⑤骨溶解抑制剂:双磷酸盐类药物是一种强有力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制剂,能延迟溶骨性转移进展,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减轻骨转移致的疼痛和降血钙。常用药物有骨磷(Bonefes),双氯甲烷二磷酸钠,简称氯甲双磷酸盐。阿可达(Aredia)帕米磷酸二钠,博宁(Bonin) 帕米磷酸二钠。

肝转移

肝脏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肺癌肝脏转移率:SCLC为74%,NSCLC 为36%。肝转移与肺癌的细胞类型有关,小细胞癌、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的肝脏转移分别40%、%、8%、6%。自然病程6-7个月,多数患者在诊断肝脏转移后1年内死亡。

(1)、诊断方法:①、影像学;②、血生化:肝功多正常,AKP、LDH及转氨酶可升高。

(2)、治疗:①介入,包括经瘤内注射无水酒精(PEI)、氩氦刀及微波治疗。②手术及化疗。

肾上腺转移

肾上腺也是肺癌的转移部位之一,发生率10%-15%,尸检高达45%。临床大多无症状,常在腹部CT及MRI检查时发现,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乏力、消瘦等和/或伴肾上腺功能减退或亢进。

治疗:①、手术。②、放疗。③、化疗。④、对症治疗。

四种类型教你认清肺癌

四种类型教你认清肺癌 众所周知,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肿瘤之一。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约占肺癌总数的85%。其中肺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大细胞癌都属于非小细胞肺癌。 一、小细胞肺癌:约占10% 小细胞肺癌,癌细胞生长速度快,转移迅速,并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大多都是因为吸烟引起的,也跟环境因素或者基因有关。 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恶性程度较高,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吸烟密切相关,仅有约1%的小细胞肺癌和抽烟无关。它往往在较大的气道上占位,因此小细胞肺癌往往位于肺脏中心。小细胞肺癌的分期也比较特别,它分为局限期和扩散期:前者的癌细胞局限于半侧胸腔或局部淋巴结;后者则超越局限期的范围,出现远端转移病灶。初期使用化疗和放疗会有比较好的疗效。 二、肺腺癌:约占50%,以女性为主 肺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也是不吸烟者最常见的类型(多数是45岁以下的女性),容易源端转移是其特征。腺癌包含了很多亚型。比如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实性腺癌以及多种混合型。其中细支气管肺癌起源于肺泡,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相比于其它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可能性较小,细支气管肺泡癌往往被认为是预后较好的亚型。肿瘤经常在肺脏的周围占位。比较常见的突变基因是EGFR、ALK、CMET、ROS1、HER2、KRAS等,也是靶向药最多的癌种。亚裔非吸烟女性患者EGFR突变概率高达50%,可以选用的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ALK突变可以选用的靶向药物有克唑替尼(包括辉瑞原厂克唑替尼和印度版卡布宁克唑替尼)、色瑞替尼。艾乐替尼等。 三、肺鳞癌:约占30%,吸烟男士需注意 肺鳞癌经常发生在男性吸烟者,早期多由局部向外延伸的转移,后期则经由血路扩散。常发端于较大的气道,因此往往在肺脏的中央。显微镜下是大而扁平的细胞,往往产生角蛋白,这种角蛋白可以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血液检测角蛋白也是一个监控指标。比较常见的基因突变有FGFR1(属于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PDGFR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等,可用的靶向药物有PD-1免疫点

肺癌的病理分类

肺癌的病理分类 肺癌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它的很多特点都可以把它们分到各个不同的类别里,这种病主要发生在支气管粘膜上皮,肺癌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肺癌可分为不 同的类型。按组织学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腺 癌、大细胞癌);按解剖学部位可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而按照肿瘤的起源不同又可分为原发性肺癌和继发性肺癌。 (一)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肺癌称为中央型肺癌,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称为周围型肺癌,约占1/4,以腺癌较为多见。 (二)按组织学分类:根据各型肺癌的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目前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即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 1、小细胞未分化癌(简称小细胞癌):这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患者年龄较轻,多在40~50岁左右,有吸烟史。好发于肺门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近的大支气管,倾向于黏膜下生长,常侵犯支气管外肺实质,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本型对放疗和化疗比较敏感。癌细胞有多种形态,如淋巴样、燕麦样、梭形等,又分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复合型,免疫组化及特殊的肿瘤标志物,认为是属于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

2、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0%,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非常密切。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并有向管腔内生长的倾向,常早期引起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癌组织易变性、坏死,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脓肿。鳞癌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的机会相对多,5年生存率较好,但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 鳞癌细胞大,呈多形性,有角化倾向,细胞间桥多见,常呈鳞状上皮样排列。电镜见癌细胞间有桥粒连接,张力微丝附着。有时偶见鳞癌和腺癌混合存在称混合型肺癌(鳞腺癌),也有其他混合型。 3、腺癌:女性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黏液腺,因此,在周围型肺癌中以腺癌为最常见。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5%。腺癌倾向于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生长,但也可沿肺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肿块。腺癌富含血管,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易转移至肝、脑和骨,更易累及胸膜而引起胸腔积液。 典型的腺癌细胞,呈腺体样或乳头状结构,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常含有黏液、核大、染色深、常有核仁、核膜比较清楚。 细支气管肺泡癌属腺癌的一个亚型,占肺癌的2%~5%,发病年龄较轻,与吸烟关系不大,大体形态可分为单个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单个结节型中部分病灶生长极缓慢,弥漫型可侵及一侧肺或双侧肺野。典型的癌细胞多为分化好的柱状细胞,沿支气管和肺泡

肺癌及肝癌的分类

肺癌及肝癌的分类 一、肺腺癌分类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合于2011年《胸部肿瘤学杂志》(J Thorac Oncol)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概念的更新变动较大,如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的命名;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而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等。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兴阳 由于肺癌的异质性,同一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往往是南辕北辙。由此,在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处理中,重要的一环是对肺癌进行分类和分期以尽量减少其异质性,从而达到治疗的归一性。从肺癌的分类历史看,其分类逐渐从粗放型向精致型演进。先是上个世纪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简单分类,之后是早期、局部晚期、晚期肺癌的分类,接下来是病理学家对各种亚型的进一步形态学分类。总体而言,这些分类基本是单学科的“自娱自乐”,并没有多学科的融汇和贯通,特别是NSCLC的病理学分类几乎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没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临床医生只要依据NSCLC这一粗放的分类就可以进行无差别的治疗了,这也是半个世纪来肺癌治疗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了21世纪,随着大家对新的诊断技术、新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对肺腺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新的治疗模式不断诞生,因此对肺癌的分类需求就显得特别迫切了。于是就有了这一由多家国际著名学会联手精心而作的肺腺癌新分类。 1967年,人们把肺腺癌分为支气管源性和肺泡源性;1981年又出现了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实性腺癌4种基本分类;在1995年野口(Noguchi)发现肺腺癌6种预后不同的分型后,BAC已成为肺癌研究领域的主角之一。 按照新分类标准,原位腺癌(AIS)的新概念取代了原来的单纯型BAC,以鳞屑样生长为主、浸润成分<5 mm的微浸润腺癌(MIA)取代了原来的BAC伴局灶浸润。这两类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极低,如接受手术切除,可获得接近100%的疾病特异性存活率,其中BAC-AIS 被摘掉恶性肿瘤的帽子,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同被列入癌前病变。 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大约7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据的,因此新分类标准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如果病理医生不能在光镜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明确分类,则应该借助于免疫组化和(或)组织化学染色等来进一步分类,同时在病理报告中要注明分类是在进行免疫组化或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得出的。应该尽可能地少用组织学类型不明确型NSCLC(NSCLC-NOS)(not otherwise specified).这一术语。 此外,新分类标准对标本也有特定要求。不应在小活检或细胞学标本中作出AIS、MIA 或大细胞癌的诊断。这是因为,此类诊断须在对肿瘤进行全面取材基础上得出。新分类还提

肺癌的分类

肺癌的分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肺癌的病理分类 (一)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肺癌称为中央型肺癌,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称为周围型肺癌,约占1/4,以腺癌较为多见。 (二)按组织学分类:根据各型肺癌的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目前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即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 1.小细胞未分化癌(简称小细胞癌):这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患者年龄较轻,多在40~50岁左右,有吸烟史。好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倾向于黏膜下生长,常侵犯支气管外肺实质,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常转移至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本型对放疗和化疗比较敏感。癌细胞有多种形态,如淋巴样、燕麦样、梭形等,又分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复合型,免疫组化及特殊的肿瘤标志物,认为是属于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 2.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0%,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非常密切。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并有向管腔内生长的倾向,常早期引起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癌组织易变性、坏死,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脓肿。鳞癌生

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的机会相对多,5年生存率较好,但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 鳞癌细胞大,呈多形性,有角化倾向,细胞间桥多见,常呈鳞状上皮样排列。电镜见癌细胞间有桥粒连接,张力微丝附着。有时偶见鳞癌和腺癌混合存在称混合型肺癌(鳞腺癌),也有其他混合型。 3.腺癌:女性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黏液腺,因此,在周围型肺癌中以腺癌为最常见。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5%。腺癌倾向于管外生长,但也可沿肺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肿块。腺癌富含血管,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易转移至肝、脑和骨,更易累及胸膜而引起胸腔积液。 典型的腺癌细胞,呈腺体样或乳头状结构,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常含有黏液、核大、染色深、常有核仁、核膜比较清楚。 细支气管肺泡癌属腺癌的一个亚型,占肺癌的2%~5%,发病年龄较轻,与吸烟关系不大,大体形态可分为单个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单个结节型中部分病灶生长极缓慢,弥漫型可侵及一侧肺或双侧肺野。典型的癌细胞多为分化好的柱状细胞,沿支气管和肺泡壁表面蔓延,不侵犯或破坏肺的结构,肺泡内常有黏液样物沉积。 4.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可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支气管,细胞较大,但大小不一,常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呈实性巢状排列,常见大片出血性坏死;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胞质丰富,可分巨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巨细胞型癌细胞团周围常有多核

肺癌分类及其治疗药物介绍

肺癌分类及其治疗药物介绍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之首。根据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特征,WHO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 1、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癌,约20%的患者属于该类型。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 1.恶性度高-治疗要及时+强有力; 2.临床分期极为重要-常规检查+骨髓穿刺or活检,or ECT; 3.倍增时间短(TD)75.9天,>90%已有外侵+远道转移; 4.对化疗高敏感:CR30-40%,RR60-90%,以全身化疗为主,剂量足+强,高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 5.是一种典型的全身性疾病-是以多学科治疗的典型,但25-50%的SCLC化疗有效后,仍有局部复发; 针对SCLC上述临床特点,SCLC的治疗应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是治疗小细胞肺癌成功的关键。 治疗方案: 早期阶段(I期)外科手术 早期阶段(II、IIIA期)–手术+辅助化疗 局部扩散(IIIA / IIIB期)–联合治疗方式–(放化疗 +/-手术治疗IIIA) 晚期(IIIB / IV期)–化疗、放疗 2、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8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临床上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有以下四种类型: (1)鳞癌:一种显示角化和细胞间桥的恶性上皮肿瘤,约占肺癌的40%,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与吸烟关系密切,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疗和化疗较敏感。 (2)腺癌:具有腺样分化或有癌细胞产生粘液产物的恶性肿瘤,其生长方式可分为腺泡状、乳头状、细支气管肺泡状、伴有粘液的实行腺癌和伴有混合亚型的腺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肺腺癌占肺癌的20-30%。 3、大细胞肺癌:也称为未分化大细胞肺癌,是一种缺乏小细胞肺癌、腺癌或鳞癌细胞分化特点的未分化恶性上皮细胞肿瘤。此型肺癌约占肺癌的15%。 NSCLC的临床生物学特点: 1.恶性程度较低,局部发展慢,有微转移威胁,腺癌常规小病灶大转移。 2.倍增时间(DT):sq-92天,ad-168天。

肺癌的分型

●肺癌的分型 生长于肺的肿瘤就是肺癌,但也有一部分是别的肿瘤转移到肺的,称为转移性肺癌。而我们常说的肺癌,则是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肺癌的分型 一、鳞状细胞肺癌(鳞癌):这是在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年龄大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大多数。生长较缓慢,对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比较敏感。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二、小细胞肺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早期即可出现淋巴和血行的广泛转移,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虽较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三、腺癌:这一型在女性中比较多见,早期一般没有临床症状,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发生较晚。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四、大细胞肺癌:较少见,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才被发现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五、类癌:占1%~2‰。此癌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低。 六、细支气管肺泡癌:欧美占2‰~3‰,国内占20‰。为一种异源性肿瘤,可起源于细支气管Clara细胞、肺泡II型上皮细胞及化生的粘液细胞。 其他还有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巨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不能分类的神经内分泌癌、癌内瘤及成细胞瘤等。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早期即发生广泛的转移,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治疗原则有所不同,所以,从临床治疗角度考虑,目前世界上倾向于将肺癌初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的死亡率是排名全世界第一的,所以当有人被确诊为肺癌时,就会感觉必死无疑。 其实,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主要对肺癌这种疾病足够了解,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癌的分型。 一、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的男性。鳞癌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的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二、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年轻的男性,大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中央型肺癌可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类型,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较高,生长速度快,会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三、腺癌: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患者大多为年轻女性。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周围型肺癌。癌症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腺癌的生长缓慢,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

肺癌的分类及病理学(课件)

肺癌的分类及病理学 肺癌的分类以及病理学 一、肺癌的临床大体分型 (一)肺癌分为周围型肺癌及中心型肺癌。 肺癌可发生于两肺的任何肺叶,但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中叶最少,上叶前段最多。 1.中心型肺癌(20%~40%) (1)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即段支气管开口近肺门侧者称中心型肺癌。 (2)以鳞癌或小细胞癌多见。 (3)生长在气管或其分叉处的为气管癌;中心型肺癌早期,瘤体很小时局限于气管内者为管内型; 以浸润管壁为主时称管壁浸润型;以浸润管 壁外为主,并与管壁外转移淋巴结融合者称 为腔外型。 (4)中心型肺癌之肿瘤发展至局部晚期时,肿瘤原发灶与其转移的肺门及(或)、淋巴结融合并 将肺门血管包裹其中,形成大块,则成为肺 门巨块型肺癌。 2.周围型肺癌(60%~80%) (1)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支气管或肺泡的肺癌称周围型肺癌。

(2)以腺癌或肺泡细胞癌多见. (3)弥漫型肺癌:肺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常常累及双侧,亦可发生于单侧,散在的数不 清的球状病灶分布于整个肺野称为弥漫型肺 癌。此型应注意与粟粒性肺结核、肺平滑肌 瘤病、肺淋巴管癌、肺真菌感染、肺多发小 脓肿相鉴别。 (4)肺炎型肺癌:胸片及CT显示整个大叶性肺炎的浸润型改变,但发热、寒战、周围血象白 血球升高的中毒症状均不严重、不典型.纤维 支气管镜也可能无特殊发现,纵膈淋巴结常无 明显转移,故术前诊断很为难。术中发现叶 裂完好处病灶界限清楚,叶裂发育不良处病变 界限也不清楚,应切除部分健康肺组织。病人 能耐受时应考虑全肺切除术,此型称为肺炎型 肺癌,病理诊断常为细支气管肺泡癌.......感谢聆 听 (5)纵膈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贴近纵膈处的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太大,却与纵膈胸膜粘连并 浸润纵膈胸膜,且转移至纵膈淋巴结,继而融 合成团,常引起纵膈内血管或心包或椎体受 侵.一些病人以上腔静脉受压为第一临床表现,但病变并无远隔转移,手术切除后部分病人 可获得长期存活,此型称为纵膈型肺癌。...... 感谢聆听 (6)胸膜型肺癌:当周围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大,很难确认,甚至胸片和

2015WHO肺癌分类

2015版WHO肺部肿瘤组织学分类变化和争议 2015版的WHO肺癌分类方法中融入了更多肺癌的遗传学信息,重视了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对肺癌分类的重要性;从多学科角度重新分类,整合了外科、病理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和放射学等各个领域的集体智慧。病理分类的本意在于期望回答肺癌的本质。然而没有任何一种分类可以囊括肺癌的所有特性,任何一版的分类也都是阶段性的,需要接受时间的洗礼。病理分类的生命力在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而不是病理学家专注于形态学的自娱自乐。William D. Travis根据细胞起源提出把类癌、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统归入神经内分泌肿瘤,争议巨大,可能因为这样的归类似乎并未改变小细胞肺癌EP,IP的传统治疗方案;但Travis仍然力排众议,运用IARC协会的力量推行肺癌WHO新分类,是希望新分类能与后续基于分子事件的临床试验更好的整合?其背后的用意、新版肺癌分类的生命周期,对肺癌精准医疗的推动作用,我们且拭目以待。 【主要变化概要】 1. 强调使用免疫组化IHC确定组织分型; 2. 重视肿瘤的分子分型,尤其对于晚期肺癌患者; 3. 参照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新分类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制定专门的组织分类; 4. 参照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新分类制定肺腺癌病理分型; 5. 严格限制了大细胞肺癌的诊断,只有手术大标本,没有明确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肿瘤才可分类为大细胞癌;将2014版大细胞癌中的多数亚型归于其他病理类型; 6. 鳞癌重新分类为角化型、非角化型和基底细胞样(需要IHC确定有鳞癌分化)3大亚型; 7. 根据细胞起源将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统归于一类; 8. 加入NUT癌(解释见下文) 9. “硬化型血管瘤”更名为“硬化型肺泡细胞瘤”; 10. “错构瘤”更名为“肺错构瘤”; 11. 间叶来源肿瘤新增“血管周围上皮样肿瘤PEComatous tumors”,包括3大亚型:1)淋巴管平滑肌瘤病;2)PEC瘤,良性(透明细胞肿瘤);3)PEC瘤,恶性; 12. 新增“肺粘液样肉瘤伴EWSR1-CREB1重排”; 13. 新增“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版EWSR1重排”; 14. 强调WWTR1-CAMTA1融合有助于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15. 淋巴来源肿瘤新增Erdheim–Chester综合症; 16. 将异位来源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肺内畸胎瘤,黑色素瘤,脑膜瘤归为一类。 【重点变化详细解读】 1.推荐广泛使用IHC用于肺癌组织分型。因培美曲塞和贝伐单抗等仅在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中获批,这类严格限定组织学类型药物的广泛应用,对肺癌组织学明确分型提出了更高要求,IHC的应用将有助于明确组织学类型。 2.对于晚期肺癌,组织学和分子诊断应齐头并驱。既往对于晚期肺癌穿刺小标本没有

肺癌的分型

肺癌的分型 生长于肺的肿瘤就是肺癌,但也有一部分是别的肿瘤转移到肺的,称为转移性肺癌。而我们常说的肺癌,则是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的分型 一、鳞状细胞肺癌(鳞癌):这是在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年龄大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大多数。生长较缓慢,对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比较敏感。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二、小细胞肺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早期即可出现淋巴和血行的广泛转移,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虽较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三、腺癌:这一型在女性中比较多见,早期一般没有临床症状,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发生较晚。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四、大细胞肺癌:较少见,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才被发现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五、类癌:占1%~2‰。此癌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低。 六、细支气管肺泡癌:欧美占2‰~3‰,国内占20‰。为一种异源性肿瘤,可起源于细支气管Clara细胞、肺泡II型上皮细胞及化生的粘液细胞。 其他还有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巨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不能分类的神经内分泌癌、癌内瘤及成细胞瘤等。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早期即发生广泛的转移,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治疗原则有所不同,所以,从临床治疗角度考虑,目前世界上倾向于将肺癌初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的死亡率是排名全世界第一的,所以当有人被确诊为肺癌时,就会感觉必死无疑。其实,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主要对肺癌这种疾病足够了解,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癌的分型。 一、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的男性。鳞癌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的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二、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年轻的男性,大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中央型肺癌可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类型,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较高,生长速度快,会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三、腺癌: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患者大多为年轻女性。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周围型肺癌。癌症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腺癌的生长缓慢,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 四、肺泡细胞癌: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肺泡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肺野周围,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形态上肺泡细胞癌分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1、以肿瘤发生的部位分为:1)、中央型肺癌:肿瘤发生在段以上的支气管、亦即发生在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2)、周围型肺癌:肿瘤发生在段以下支气管。3)、弥漫型肺癌: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肺泡、弥漫分布于两肺。 2、以肿瘤的组织学分型:1)、鳞型细胞癌:简称

肺癌地分类及其病理学

肺癌的分类以及病理学 一、肺癌的临床大体分型 (一)肺癌分为周围型肺癌及中心型肺癌。 肺癌可发生于两肺的任何肺叶,但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中叶最少,上叶前段最多。 1.中心型肺癌(20%~40%) (1)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即段支气管开口近肺门侧者称中心型肺癌。 (2)以鳞癌或小细胞癌多见。 (3)生长在气管或其分叉处的为气管癌;中心型肺癌早期,瘤体很小时局限于气管内者为管内型;以浸润管壁为主时称管壁浸润型;以浸润管壁外 为主,并与管壁外转移淋巴结融合者称为腔外型。 (4)中心型肺癌之肿瘤发展至局部晚期时,肿瘤原发灶与其转移的肺门及(或)、淋巴结融合并将肺门血管包裹其中,形成大块,则成为肺门巨 块型肺癌。 2.周围型肺癌(60%~80%) (1)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支气管或肺泡的肺癌称周围型肺癌。 (2)以腺癌或肺泡细胞癌多见。 (3)弥漫型肺癌:肺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常常累及双侧,亦可发生于单侧,散在的数不清的球状病灶分布于整个肺野称为弥漫型肺癌。此型 应注意与粟粒性肺结核、肺平滑肌瘤病、肺淋巴管癌、肺真菌感染、肺 多发小脓肿相鉴别。 (4)肺炎型肺癌:胸片及CT显示整个大叶性肺炎的浸润型改变,但发热、寒战、周围血象白血球升高的中毒症状均不严重、不典型。纤维支气管 镜也可能无特殊发现,纵膈淋巴结常无明显转移,故术前诊断很为难。 术中发现叶裂完好处病灶界限清楚,叶裂发育不良处病变界限也不清楚,应切除部分健康肺组织。病人能耐受时应考虑全肺切除术,此型称为肺 炎型肺癌,病理诊断常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5)纵膈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贴近纵膈处的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太大,却与纵膈胸膜粘连并浸润纵膈胸膜,且转移至纵膈淋巴结,继而融合成团,常引起纵膈内血管或心包或椎体受侵。一些病人以上腔静脉受压为第一 临床表现,但病变并无远隔转移,手术切除后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存活,此型称为纵膈型肺癌。 (6)胸膜型肺癌:当周围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大,很难确认,甚至胸片和CT仅显示为胸膜下的纤维条索增厚。有可能发生胸 水。剖胸后发现原发灶并不很大,但胸膜脏层和壁层已经布满黄豆、绿 豆大的小结节,此型为胸膜型肺癌。可考虑胸膜全肺切除术,如无根治 可能时,则考虑作原发灶姑息切除并尽量摘除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结节,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或行化疗及支持治疗,此型病变的病理常为 低分化腺癌。 (7)肺沟瘤:为一种位于肺尖而向外发展破坏肋骨、椎骨并侵害臂丛神经的肺恶性肿瘤,也称为pancoast tumor。常见的症状是臂丛神经的炎性疼 痛、臂部和手部肌肉萎缩、Horner’s综合征、胸1~2肋骨后部和下颈上 胸椎骨骨质溶解破坏可引起严重的骨痛和活动功能障碍,骨质破坏严重 时可引起高位截瘫,以上症状群也称pancoast 综合征。X线胸片可见肺 尖部阴影,CT,最好是增强CT,可以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 协助诊断。 (二)肺癌的治疗学分类 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学特性可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 小细胞肺癌。 1.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特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 巴转移和血行播散,对化疗和放疗敏感; 2.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神经内分泌特性,组织学上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 胞癌三大类,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 3.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小细胞肺癌占15%~20%。 (三)肺癌的组织学分类

-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摘自<吉林中医药>2017年9月刊 支气管肺癌是肿瘤科常见病,早期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由于种种原因,就医时大部分患者已至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已获得值得关注的疗效,在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了特色。 根据肺癌的病理机转,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特点,大体把肺癌分为肺郁痰热、气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个常见的临床证型。 1 肺郁痰热型症见咳嗽不畅,痰中带血,胸胁痛或胸闷气促,唇燥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脉弦或弦细。本证为肺气贲郁,血瘀痰壅。治宜宣肺理气,化瘀除痰。 2 气虚痰湿型症见咳嗽痰多,胸闷短气,少气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溏。舌质淡黯或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或滑。证属肺气虚弱,子病及母,脾失健运,痰湿内阻。治宜补气健脾,除痰散结。 3 阴虚痰热型症见咳嗽少痰,或干咳,咽干不适,或咯痰带血丝,胸满气急,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光剥或舌光无苔,脉弦数无力。本证为肺肾阴虚、痰热互结,治宜滋肾清肺,除痰清热。 4 气阴两虚型症见干咳痰少,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消瘦神倦,口干短气,目瞑失寐,烦躁心悸,纳差体乏,舌红干或嫩红、苔白干或无苔,脉沉细。证属肺脾两虚,肾阴枯竭。治宜益气养阴,扶正除积。 望面色和舌脉诊法在肺癌的辨证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患肺癌后神色变化不甚者,一般预后较好;如面色暗晦、面黧黑如蒙尘,为正气虚衰;若颜面无华,汗出如油,神色惨淡者,肺气将绝,预后尤差。颜面浮肿,甚则一侧上肢浮肿,颈部静脉曲张、胸前皮下见蟹爪纹,则为水湿停聚于肺。而颧部蟹爪纹的程度常随临床分期和症状的剧化而加重。舌脉的变化反映了体内病变。舌苔厚腻为痰浊,舌苔厚腻黄干,则为腑实,需泻大肠而通肺气。舌暗,舌绛或青紫,舌脉粗张,为瘀血,可能与患者心肺功能差,循环障碍有关。肺癌诊脉中,滑主痰湿,弦主气滞血瘀,细主虚,数主热。晚期肺癌形神俱衰,喘促咳血,汗出肢冷,目瞑不能平卧,却见脉弦滑顶指而中空无力,乃危殆之象。 治肺癌的处方用药除考虑治则治法外,应尽可能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如生薏苡仁,《本草纲目》提及:“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清热,下气和营。”肺癌患者多伴咯血痰症状,止血不可过用温燥,应酌情加入清润祛瘀之品。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肺癌出血,不仅有血热迫血妄行之病机,而且多伴有瘀血证,注意止血而不应留瘀。临床上多选用仙鹤草、天门冬、三七等止血祛瘀之品。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38.08%,女性的16%,均居首位。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可归纳为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等症状。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X线征可不同,其诊断应主要争取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这涉及到最有效治疗的选择。从治疗角度出发,目前世界上均倾向于将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 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著提高,总的治愈率仅为10%左右,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多药耐药。另一方面关键还在80%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 肺癌的早期诊断: 定期查体: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在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ras基因家族、erb-B族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第3、6、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英国的Ahrendt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p53基因以及15个敏感的微卫星位点,结果明显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Sozzi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43%的临床Ⅰ期及45%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NSCL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摘自<吉林中 医药>2017年9月刊 支气管肺癌是肿瘤科常见病,早期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由于种种原因,就医时大部分患者已至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已获得值得关注的疗效,在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了特色。 根据肺癌的病理机转,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特点,大体把肺癌分为肺郁痰热、气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个常见的临床证型。 1 肺郁痰热型症见咳嗽不畅,痰中带血,胸胁痛或胸闷气促,唇燥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脉弦或弦细。本证为肺气贲郁,血瘀痰壅。治宜宣肺理气,化瘀除痰。 2 气虚痰湿型症见咳嗽痰多,胸闷短气,少气懒言,纳呆消瘦,腹胀便溏。舌质淡黯或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或滑。证属肺气虚弱,子病及母,脾失健运,痰湿内阻。治宜补气健脾,除痰散结。 3 阴虚痰热型症见咳嗽少痰,或干咳,咽干不适,或咯痰带血丝,胸满气急,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光剥或舌光无苔,脉弦数无力。本证为肺肾阴虚、痰热互结,治宜滋肾清肺,除痰清热。 4 气阴两虚型症见干咳痰少,咳声低微,或痰少带血,消瘦神倦,口干短气,目瞑失寐,烦躁心悸,纳差体乏,舌红干或嫩红、苔

白干或无苔,脉沉细。证属肺脾两虚,肾阴枯竭。治宜益气养阴,扶正除积。 望面色和舌脉诊法在肺癌的辨证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患肺癌后神色变化不甚者,一般预后较好;如面色暗晦、面黧黑如蒙尘,为正气虚衰;若颜面无华,汗出如油,神色惨淡者,肺气将绝,预后尤差。颜面浮肿,甚则一侧上肢浮肿,颈部静脉曲张、胸前皮下见蟹爪纹,则为水湿停聚于肺。而颧部蟹爪纹的程度常随临床分期和症状的剧化而加重。舌脉的变化反映了体内病变。舌苔厚腻为痰浊,舌苔厚腻黄干,则为腑实,需泻大肠而通肺气。舌暗,舌绛或青紫,舌脉粗张,为瘀血,可能与患者心肺功能差,循环障碍有关。肺癌诊脉中,滑主痰湿,弦主气滞血瘀,细主虚,数主热。晚期肺癌形神俱衰,喘促咳血,汗出肢冷,目瞑不能平卧,却见脉弦滑顶指而中空无力,乃危殆之象。 治肺癌的处方用药除考虑治则治法外,应尽可能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如生薏苡仁,《本草纲目》提及:“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清热,下气和营。”肺癌患者多伴咯血痰症状,止血不可过用温燥,应酌情加入清润祛瘀之品。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肺癌出血,不仅有血热迫血妄行之病机,而且多伴有瘀血证,注意止血而不应留瘀。临床上多选用仙鹤草、天门冬、三七等止血祛瘀之品。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肺癌分类有几种

肺癌分类有几种文章目录*一、肺癌分类有几种*二、预防肺癌有哪些方法有哪些*三、肺癌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肺癌分类有几种1、肺癌分类有几种 、鳞形细胞癌:这种类型的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几乎占到了肺癌患者的一半。这类患者多数是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 、未分化癌:此类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的年龄也较为年轻。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居中央型肺癌。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 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 见。 、肺泡细胞癌:多见于女性。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 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 2、导致肺癌发生的因素都有哪些 、职业因素,有些人从事的职业会经常的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就有可能会引发肺癌疾病的发生,所以这些人应该做好防护。其次对于肺 癌的患病原因,职业的原因也是导致人们患上肺癌的重要因素。 、大气污染:还有就是现在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大城市的污染也是非常的严重的,长时间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患上肺癌的几率会 大大的增加。

3、治疗肺癌时存在哪些误区 、血清肿瘤标记物正常就可以排除肺癌 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认为标记物检查是检测的血液中的癌细胞,只要标记物正常就表示“没有癌症”。其实,肿瘤标记物只是作为临床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升高不代表一定患有肺癌,正常也不代表没有癌症,需要结合其他表现做出临床诊断。 、老年肺癌没必要再做进一步检查 许多年龄较高的肺癌患者在初期检查发现肺内占位,临床考虑肺癌可能极大,但患者本人和家属往往认为即便能够确诊,下一步也做不了什么治疗,因而不愿意再做更多明确诊断的检查。其实对于高龄但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如果能够明确病理类型和做相应的分子病理检测,可以选择适合的靶向药物或单药化疗来治疗,可以控制肺癌发展,缓解症状,延长生存,从治疗中得到获益。 预防肺癌有哪些方法有哪些1、远离致癌环境 吸二手烟是导致人类生成肺癌的重要原因,尼古丁可以快速导致人体出现肺病。因此我们需要远离烟草,对烟说不。戒烟不仅可以有利于个人健康,更可以减少身边患癌概率的降低。致癌环境还包括空气污染的环境,尽量避免去污染环境严重的地区,远离室内的空气污染。 2、适当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

肺腺癌新分类

肺腺癌新分类 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手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J Thorac Oncol. 2011,6: 244–285)。 新分类方法的提出 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大约7 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据的,因此新分类标准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如果病理医生不能在光镜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明确分类,则应该借助于免疫组化和(或)组织化学染色等来进一步分类,同时在病理报告中要注明分类是在进行免疫组化或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得出的。应该尽可能地少用组织学类型不明确型NSCLC(NSCLC-NOS)这一术语。 此外,新分类标准对标本也有特定要求。不应在小活检或细胞学标本中作出AIS、MIA或大细胞癌的诊断。这是因为,此类诊断须在对肿瘤进行全面取材基础上得出。新分类还提出,对活检组织标本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组织来进行分子研究。 新分类标准的概念更新 首先,新分类推荐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 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 A)。AIS被定义为局限性,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鳞屑样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的小腺癌(≤3 cm)。MIA则被定义为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0.5 cm的小腺癌(≤3 cm)。AI S和MIA通常表现为非黏液型或极罕见黏液型亚型,这两类患者若接受根治性手术,则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或接近100%。 其次,浸润性腺癌可被分为以鳞屑样、腺泡样、乳头状、实性生长方式为主的亚型,推荐新增“微乳头状生长方式”亚型,因其与预后差相关。将原WHO分类中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胞腺癌归入实性为主亚型。 再其次,浸润性腺癌的变异型包括浸润性黏液型腺癌(之前的黏液型BAC)、胶样型腺癌、胎儿型腺癌、肠型腺癌,取消原WHO分类中黏液性囊腺癌,新分类认为这只是胶样型腺癌局部形态学表现。肠型则是新提出的亚型,在形态学上要将其与消化道来源的腺癌进行鉴别。 最后,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而不再笼统地将其归为混合亚型。诊断模式举例:肺腺癌,以实性生长方式为主,10%呈腺泡样生长方式,5%呈乳头状生长方式;在之前WHO分类中,仅当肿瘤成分(某一特殊生长方式)所占比例达到10%时才被视为一种构成成分,而新分类推荐,只要达到5%就应该在诊断中进行描述。 新分类标准的临床理由 对于进展期NSCLC,应尽可能地将其细分为更明确的类型,如腺癌或鳞癌。理由如下:①应检测腺癌或NSCLC-NOS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因其能预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②与鳞癌相比,腺癌是培美曲塞治疗有效、强有力的预测因子;③潜在致命性大出血可发生于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鳞癌患者。 分类标准中,有关病理学的内容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改变: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概念的更新变动较大,如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命名; 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而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等。

肺癌的病理类型

比例性别起源部位转移 小细胞癌 20% 男较大支气管中央型早期血行转移 鳞癌 50% 男较大支气管中央型晚,先淋巴后血行腺癌女较小支气管粘膜周围型早期血行转移,淋巴晚肺泡癌最低女支气管粘膜上皮周围型淋巴和血行发生晚大细胞癌 0.5-5% 男较大支气管中央型早出现淋巴血行广泛 特点治疗预后 小细胞癌内分泌异常、类癌综合征放化疗敏感化疗为主,放、术辅分:燕麦、中间、复合燕麦型 鳞癌 50以上男性放化疗较敏感 长期大量吸烟有关 别名“表皮样癌” 包括梭形细胞(鳞)癌 腺癌转移至肝、脑、骨放疗不敏感 累积胸膜产生积液 肺泡癌分化较高手术效果好 沿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生长 结节型、弥漫型 大细胞癌亚型: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周围性巨大肿块,尤两肺上叶 约80%的病人发生肺、胸膜、脑、骨、肝等脏器转移

补: 4、大细胞癌:临床发病率低,约1/2起源于肺部大支气管,病变以周围型巨大肿块多见,常伴有纵隔淋巴转移,一般男性多发于女性。大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分化程度低,容易发生脑转移,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目前治疗肺大细胞癌临床多以综合治疗为主,单纯手术或放化疗效果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5、腺鳞癌:临床较少见,是一种由鳞癌和腺癌组成的混合型肺癌,其大体形态无特异性。 6、支气管腺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下粘液腺及腺管上皮细胞,其发病率和恶性程度较低(仅占2%左右),发生于较大支气管生长缓慢,通常可侵蚀邻近组织,发生远处转移,女性多发于男性。临床以咳嗽、咯血、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部感染为临床主要症状。 7、类癌:肺内分泌肿瘤。 解放军三○七医院鲍云华李俭杰: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肺癌病理分四个类型,分别是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临床医生对前三种病理类型比较熟悉,然而对肺大细胞未分化癌(简称肺大细胞癌)相对比较陌生,临床确诊率很低。肺大细胞癌的第一个特点是痰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的阳性率低,手术前常难以确定病理类型,而且术前诊断常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符合。北京有二组病例总结,共有74例病人,术前无一例得到确诊;另一医院报告41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只有1例诊断为肺大细胞癌。究其原因,与肺大细胞癌的组织来源复杂有很大关系。顾名思义,光镜检查肺大细胞癌比常见的癌细胞大2-3倍,有两个亚型,一是巨细胞癌,二是透明细胞癌,其来源常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癌,在电镜下肿瘤部分显示鳞状分化,部分显示腺癌分化,所以易误诊为低分化的鳞癌或腺癌。有时同一标本中既有鳞状分化,又有腺状分化,而且不存在特征性超微结构,但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点,有的病理学家把肺大细胞癌归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因此应对可疑病人送检较大组织块,并作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以提高确诊率。肺大细胞癌的第二个特点是,好发于男性重度吸烟者,病变以周围型巨大肿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