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宅俊中学陈新明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动、有趣的日历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

2.学会设未知数,能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并学会检验方程的解

的合理性。

3.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设置有趣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数学

活动,自主探究日历中的方程模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的过程和运用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日历中数的排列规律,并将日历中的问题

“数学化”,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索规律、实践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

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对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

战的意志,进一步认识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

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检验方程解

的合理性。

2.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设未知数来解决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

变式拓展。

三、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一张挂历或日历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1.你知道今天的日期吗?我们通常借助什么工具来查询日期呀?

2.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日历中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老

师,老师就能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教师:你知道老师是怎样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的吗?其实这个游戏不一定是知道3个数的和,还可以是4个或5个数的和等等,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解决这类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探究日历中的方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和隔阂。】

二、温故知新,探究规律

(课件展示日历)

问题1:观察这份日历,一个横行上相邻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发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

问题2:观察这份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发现: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大7。)

问题3:观察这份日历,左斜列上相邻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发现:左下一个数比右上一个数大6。)

问题4:观察这份日历,右斜列上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发现:右下一个数比左上一个数大8。)

教师:老师仿照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赋诗一首:

题“日历中的方程”

横看差一竖差七,左右倾斜各不同。

欲知日历真面目,只需身在方程中。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三章第六节已经学习过“探索规律”,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将要学习内容的铺垫和准备,同时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分析问题,发现新知

问题5: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60,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你能用方程解决吗?如果设其中一个数为x,那么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你是怎样设未知数的?

(建立如下数学模型,学生思考后完成。)

【设计意图:从具体数字之间的规律自然过渡到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这三个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用三种不同设未知数的方法解答,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教师:你更喜欢哪种设未知数的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各种设未知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从中选择最好的策略。同时让学生感受借助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问题6:如果日历中同一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的和是75,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问题7:如果日历中同一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的和是21,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列方程解应用题必须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判别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小组活动,合作交流

活动1:(同桌两人一组)在各自的日历上,任意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4个数,把自己所圈4个数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活动2:(同桌两人一组)在各自的日历上,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2×2个数(如),将它们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4个数。

【设计意图:同桌两人活动,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扫除活动中的障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竞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实例探究,拓展思维

问题8:下图的数阵是由88个偶数排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

162 164 166 168 170 172 174 176 观察数阵中平行四边形框内的四个数之间的关系。

1.我想用这样的框圈出和为172的四个数,行吗?

2.我圈出的四个数和为432,你知道是哪四个数吗?

【设计意图:走出日历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数字问题,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的提高,也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实现获得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六、畅谈收获,归纳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必做题)1.小彬假期外出旅行一周,这一周各天的日期之和为84,小彬是几号回家的?

2.有一些分别标有6,12,18,24,……的卡片,后一张卡片上的数比前

一张卡片上的数大6,小明拿到了相邻的3张卡片,且这些卡片上的数

之和为342。问:

(1)小明拿到了哪3张卡片?

(2)你能拿到相邻的3张卡片,使得这些卡片上的数之和是86吗?(选做题)1.某月日历一个斜行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36,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2.有这样一列数:5、10、15、20、25、……,按此规律排列,如果其

中三个相邻的数的和是135,你能求出这三个数吗?

【设计意图:根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分必做题与选做题,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题目,将课堂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层面上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日历中的方程》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作用。

本节课通过创设数学游戏情境导入课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通过师生互动,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和隔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借助方程模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对各种设未知数的方法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从中选择最好的策略,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升了学生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日历情境,精选例题探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和延伸;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要求,梯度推进,力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的突破;课堂评价坚持用欣赏与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及时捕捉闪光点,用激励性语言进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作准备”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探究方式、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同时获得对数学的情感。

Assignment_Sample_of_Module7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方案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任佩宇课题名称《日历中的方程》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日编出一道隐含方程知识的数学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思想; 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三、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难点1.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 2. 列方程时未知数的选择 教学资源(1)每位同学准备一份日历;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游戏引入(大屏幕):老师背对日历,学生到讲台前面圈出日历中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老师,老师很快说出这三天的日期。换两组数试试,老师也能很快地说出答案。 2.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学生思考老师快速回答的诀窍,并且自己罗列出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⑴逐列求和(碰数);⑵算术方法:用和除以3得中间的数,再加上7,减去7得上下的两个数;⑶方程解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有关方程知识的储备,个别同学可能想到用方程解决。 3.引入课题:日历中的方程。“你们想知道这里边的奥秘吗?那就让

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党课讲稿

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党课讲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党课讲稿1 7月7日上午,根据全市“两学一做”安排,市委书记周联清结合学习贯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专题,为市委办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党课。市委、秘书长郑春洪一同参加。 周联清强调,“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重要要求,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市上下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市委的“前哨”和“后院”,市委办公室更要走在前、学在前、做在前,带头抓好学习贯彻落实。要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市委办公室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按照“五个坚持”的要求,在“讲政治、敢担当、能奉献、勤学习、守规矩”等方面当表率、作示范,努力把市委办公室打造成模范机关。 周联清指出,要对党绝对忠诚。把绝对忠诚作为做好党办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作为党办队伍的首要政治本色,作为党办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格,任何时候都不含糊。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在始终与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在大是大非、小事小节面前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上,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对党忠诚有更加牢靠的基础。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在岗位职责上,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在落实好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中体现忠诚。 周联清指出,要敢于负责担当。要融入大局,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把工作放到市委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研究,围绕大局做好以文辅政,围绕大局强化督办落实,围绕大局搞好服务保障。要敢于担当,强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责任担当,善于研究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要尽心尽责,讲究实效、优化流程,主动作为、放开手脚,推动“三服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周联清指出,要严守纪律底线。牢牢把握廉洁自律底线,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遵规守纪的示范者。要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按程序、按制度办文办会办事,守住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要严格自我约束、自我克制,防微杜渐、洁身自好,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树立好市委办党员干部的对外形象。要强化保密意识,自觉养成保密的习惯,健全完善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 周联清指出,要培养高尚情操。要养成良好习惯,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保持身心健康,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拥有宽广的胸襟,正确认识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不斤斤计较,不患得

《科学记数法》教案3-掌门1对1

科学记数法-掌门1对1 教学目标 △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 △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历史最高水平0大的数。 △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10的特征及科学记数法中n与数位的关系。 △难点:正确掌握n 学习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感受生活中常会遇到比100万还大的数。 △交流、讨论,猜想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表示一个更大的数。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成本、标价、实际售价、利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发探究 师生共同根据市场调查,讨论分析商品销售中的几个概念。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你们去做市场上的价格调查。结果如何? 1、商场中,每件服装有一个标价价牌,标出服装的价钱。 2、少卖百分之三十的钱,会不会亏了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商场销售衣服不会做无本买卖,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但我明白,这钱商场是如何赚到的,商场在进这件服装时,有一个进价,卖衣服时有一个标价,而标价可比进价目定高点,以死难者于打折后也比进价高,所以,商场不会亏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商场是如何赚钱的即如何获得利润的? (1)进价:购进商品时的价格(有时也叫成本价)。 (2)售价:在销售商品时的售出价(有时称成交价,卖出价) (3)标价:在销售时标出的价(有时称原价,定价) (4)利润: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的纯收入,在教材中,我们就规定 利润=售价–进价 (5)利润率:利润占进价的百分率,即 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6)打折: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则称将标价进行了几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一、概述 《日历中的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始课,它既是第三章第六节探索规律和本章前两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几个实际问题的开端,更是今后学习函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通过对日历中数据规律的探索,运用方程来解决和日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重点是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究出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思想; (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日编出一道隐含方程知识的数学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学生;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1、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理论; 2、赏识教育的理论; 3、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论; 4、学数学,用数学的理论; 5、视学生如伙伴,把教材当范本的理论; 6、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的理论;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关于日历数规律的再探索,本节为学生学习其他数字排列问题提供了思想与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第三章以及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运用日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利用“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且感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与小学学习的算术方法相比,代数方法还未能完全让学生接受并应用,而且对于刚刚接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换过程,即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得到方程的解之后又要回到实际问题中检验其合理性,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作为重点处理。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日历中的方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已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和设置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日历中的方程模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通过自主合作的互动探究及自编问题自己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同时,在探索解决一系列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由此我将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追赶小明_教学设计方案

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李美红彰武县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 指导教师赵忠明 一、概述 《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始课,它既是第三章第六节探索规律和本章前两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几个实际问题的开端,更是今后学习函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通过对日历中数据规律的探索,运用方程来解决和日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重点是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究出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思想; (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日编出一道隐含方程知识的数学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七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隐藏在日历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游戏激趣策略:通过猜日历中日期的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3)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一份日历;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践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安排以下五个环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87,求这三个奇数。 2、在日历上任意画一个含有9个数字的方框(3╳3),然后把方框中的9个数字加起来,结果等于90,试求出这9个数字正中间的那个数。 3、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17,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7,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数的3倍,求这三个数。 4、已知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比它们相同的两个偶数的和多15,求三个连续奇数。 5、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8,求它们的积。 6、有两个数,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的还小4,第二个数恰好等于第一个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7、现在弟弟的年龄恰是哥哥年龄的,而九年前弟弟的年龄是哥哥年龄的,问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多少? 8、将55分成四个数,如果第一个数加1,第二个数减去1,第三个数乘以2,第四个数除以3,所得的数都相同,求这四个数分别是多少? 9、1998年某人的岁数正好等于他出生年份的数字之和,问这个人2003年是多少岁? 10、小华参加日语培训,为期8天,这8天的和为100,问小华几号结束培训?

11、小明今年的生日的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的日期之和是78,小明今年几号过生日? 12、王老师要参加三天培训,这三天恰好在日历的一竖排上且三个数字相连,并且这三个日子的数字之和是36,你知道王老师都要在几号参加培训吗? 13、小明和小红作游戏,小明拿出一张日历说;“我用笔圈出了2╳2的一个正方形,它们数字的和是76,你知道我圈出的是哪几个数字吗?”你能帮小红解决吗? 1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求它们的积。 15、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4倍,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54,求原来的两位数。 16、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75,求这三个数。 17、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数减去原数,差为72,求这个两位数。 18、用一个正方形在某个月的日历上圈出2╳2个数的和为64,这4天分别是几号? 19、如果用一个正方形在某个月的日历上圈出3╳3个数的和为126,则这9天分别是几号? 20、若今天是星期一,请问2004天之后是星期几? 21、有甲、乙两位同学,甲对乙说:“如果把你的笔给我一枝,那么我的笔是你的笔的2倍。”乙对甲说:“如果把你的笔给我一枝,那么我的笔和你的一样多。”问你们各有多少枝笔?

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课题】5.3日历中的方程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3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日历中相邻各数之间的排列规律, 会设未知数,找出已知数与 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 2、能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的解,并学会根据实际意义检 验解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一张挂历或日历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趣味引入 (约3分钟) 师生小游戏(师生互动): 游戏: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的日历上按竖列任 意圈出相邻的三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三个数的和, 老师便能很快的告诉你这三天分别是几号。(2分 钟) 引出课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能像老师一样顺 利完成这个游戏!(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1分钟) 教师根 据学生 的提问 快速回 答。 学生利 用手中 的日历 给教师 提问 题。 吸引学生注意 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营造轻松愉悦 的课堂氛围。 (二)、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约8分钟) 我能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日历,思考以下问题(课件 展示): 1、观察日历,找出每一行及每一列中数字的排 列各有什么规律? 2、如果将日历中一个横行上相邻的3个数中的 一个数设为x,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你是怎样设 未知数的? 3、如果换成一个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呢? 4、如果告诉你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3个数的 和是60,请根据你所设的未知数x,列出方程,求 出这3天分别是几号? 5、问题4中,和为75,你认为可能吗?为什 么?和为21呢? 教师 巡视 观察 进行 个别 辅导 学生独 立思考 做题 层层递进的一 组问题设计, 紧扣学习目 标,让学生通 过观察,找到 日历中数字的 排列规律,体 验设未知数、 列方程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 程,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 力。 三、讲解归纳(约10分钟) 问题1-4,逐一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板书解答过程;问题5,先由学生分析,再课件展 示完整的分析解答过程。 刚才同学们说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3个数 的和,老师能很快求出这3天的日期,你知道其中 的奥秘了吗?(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根据学 生回 答,讲 解、归 纳 学生回 答问题 通过教师引 导,师生共同 总结、归纳, 教师板书规范 的解答过程, 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 四、强化训练(约16分钟) 牛刀小试: 1、游戏1:现在由老师来说出日历中一个竖列 上相邻4个数的和,看谁能最快求出这4天分别是 几号?(和分别为54、46)(学生举手抢答,简述 解答过程) 2、游戏2:临时抽“生2”在自己的日历上用 正方形圈出4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大家,由其他 同学求出这4个数。(时间允许可做2至3次) 课件展示未知数的不同设法: x+7 x+8 x+1 x x+6 x+7 x x-1 x x+1 x-6 x-7 x-1 x x-7 x-8 组织学 生完成 游戏或 练习, 充分发 挥组织 者的作 用。 学生积 极参与 游戏, 认真完 成练 习。 本组问题与上 一组问题紧密 联系,但又有 所提升,强化 所学知识的同 时,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 力。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说课稿】: 日历中的方程 宁夏灵武市回民中学刘明雄 一、说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3节日历中的方程。本节内容是承继第三章第6节探索规律的基础进行的,它又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开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务必使学生掌握。同时也是学生了解分析应用题,解答应用题一般方法的起始课,是学生开始学习求多个未知量的示范性课程,也是数学思维中的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好材料。所以本节课的成与败关系到学生今后一段时间的学习,直接影响着应用题的学习的兴趣和成败。 二、说学生 学生在第三章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过关于日历中日期的数字问题,学生对日历中同一横行或者同一竖列上几个数字之间的关系较为熟悉,在本章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及解法的学习过程中,一直有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的渗透,对此方面的问题相对也比较熟悉. 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几节的内容过程中,在观察、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运用方面,有一定的训练、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协作精神、互助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已经历了应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方程这一“数学化”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已有所体会.所以学习本节内容应该问题不大,只要老师引导得法,组织好学生的合作与讨论工作,同时展示学生的习作,充分暴露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就行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日历中相邻日期之间的数量关系(横行、竖列、斜行、方框、以及字母套数等),了解方程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关键建立相等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初步认识到解决实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苏教) 年级科目学期知识点 小一数学上学期认识个位数、认识位置、认识物体、基本的加减法、进一步深入 学习加法、统计 下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减法、加法和减法、认识十位数,统计语文上学期拼音、笔划、偏旁部首、前鼻音、后鼻音 下学期近义词、反义词、简单成语、比喻句、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 字典 小二数学上学期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认识图形、认识除法、厘米和米的认识、 位置和方向、时分秒 下学期有余数的除法、加法减法和乘法、分米毫米、认识百位数、认识 角、统计和可能性、认识方向 语文上学期词语、短小篇幅的课文、开始写日记、拟人 下学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阅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小三数学上学期除法、加法和减法、乘法、认识千位数、千克和克、加法和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 下学期除法、乘法、认识年月日、平移和旋转、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 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小数 语文上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 下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反问句复问句以及句型的变换 英语上学期日常用语 下学期动物、时间、食物、活动、节日 小四数学上学期除法、角、混合运算、平行和相交、找规律、运算律、认数、统 计和可能性、用计算器计算 下学期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混合运算、运算 律、对称平移旋转、倍数和因数、统计、用字母表示数语文上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下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 阅读理解 英语上学期数字、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情态动词 下学期将来时、比较级、国家、交通工具 小五数学上学期认识负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小数、小数的加减法、找规 律、小数乘法和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统计 下学期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 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圆 语文上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接触议论文 下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有少量的议论文 英语上学期一般过去时、代词的用法 下学期一般过去时、方位词 小六数学上学期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认识百分数

如何强化高尚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810517928.html, 如何强化高尚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教育 作者:魏冯选 来源:《教育艺术》2012年第12期 学校德育必须做好两个方面教育:高尚情操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高尚情操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注重人的内涵修养;习惯养成属于人的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外在行动。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这两大任务,中学德育教育必须积极探索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必须把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为此,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教育引领。把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良好习惯养成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追求 教育引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学生高尚情操和良好行为的主要塑造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关于良好习惯的认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带头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感召学生,带动学生;要坚持把对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尤其作为班级管理的行政首脑——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智慧和核心力量,是落实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的主要力量和组织者,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校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好班主任引领、贯彻和落实的职能优势。 二、营造舆论氛围,把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贯穿到学校活动的智种场合之中 情操培养和养成教育活动是推广和传播社会主体价值观的主要载体,是学校、班级道德和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新形势下,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日趋多样化,通俗文化、娱乐文化、网络文化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学校和班级要坚持正确导向,营造舆论氛围,把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作为工作的导向,借助各种场合强化宣传,旗帜鲜明地进行教育引导,利用舆论强势,努力形成共识,影响思想观念,重整价值判断,再铸道德情操。既要尊重道德教育的规律,在“融入”和“渗透”上投入更大的精力,防止简单地说教、喊口号、贴标签,又要善于把握学生文化和生活的新特点,强化舆论影响,树立典型引导,推进模范带头。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五讲、四美、三热爱”并不过时,可以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对低级庸俗,粗陋落后的予以抵制,形成一个有利于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的良好校园文化生态,做到无处不熏陶,时时有提高。 三、注重实践养成。把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一种观念和行为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让人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践,再好的宣传活动、再好的舆论导向只能是空中楼阁,也只能是半途而废。开展情操培养和习惯养成,必须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和班级要在行为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操的要求,以学生守则为准则,践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班级规范和礼仪制度,充分利用集会、劳动、升旗、纪念日、民

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日历中的方程》:七年级(上)第五章第三节 一、教案背景: 《日历中的方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本节课是初中阶段首次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教学目标是以生动、有趣的日历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以日历中的方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用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对比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三章中《探索规律》的延续与应用,又是激发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的亮点。为后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学习遵循逐级递增,螺旋上升的原则。”这节课以学生最为熟悉的日历为背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和协作精神的最佳契机。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接受教学法为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辅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多媒体播放一张日历图片。 师:这是一张日历图片,图片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我来猜”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请你在日历上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只要你把他们的和告诉我,我能很快猜出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学生说一说,老师猜一猜。 教师导入:你想知道这个游戏的奥秘吗?其实老师是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这三天的日期的,那么怎么列方程呢?学完这节《日历中的方程》你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日历中的方程

(二)讲授新课: 1、想一想: (1)日历中的数是一些什么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2)日历中同一横行上相邻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任意圈出日历中同一横行上相邻的三个数,如果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那么其余的两个数如何表示?它们的和是多少?如果设第一个数为X呢?设第三个数为X又如何呢?你觉得哪一个代数式化简起来更简单? ①X-1+X+X+1=3X ②X+X+1+X+2=3X+3 ③X+X-1+X-2=3X-3 学生回答,对照比较后,发现设中间的数为X比较简单。 由此归纳:日历中同一横行上相邻两数相差1,用字母表示相邻三个数时,有多种表示方法,一般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其余的两个数可以表示为X-1和X+1,利用相反数的性质,可求得它们的和为3X。 师:由此可知横行上相邻的三个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例:小颖圈出日历中横行上相邻的三个数的和是42,你能求出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 解:设中间的数为X,则其余两个数分别是X+1,X-1, 根据题意,得:(X-1)+X+(X+1)=42 3X=42 X=14 答:这三天分别是13号,14号,15号。 师:那么,如果小颖说出的和是93,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学生说一说,讨论日期的合理性。 做一做(一): 1、某个月的日历,一个横行上相邻3个数的和为27,则这3天分别是___号、___号、___号。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教学目标:(针对性、操作性、可测性) 1、通过自制日历,为探索日历中竖、横列等数字规律作好铺垫。 2、通过猜数活动,引发学习动机,探究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3、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优化解题方法。 4、利用和的不同,让学生认识解的合理性即符合问题实际。 教学重、难点:量的表示与未知数的设置、解的合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日历纸、练习薄和笔 教学过程: 一、自制日历,感知规律。 每个学生发一张确定了某日的日历纸,让学生独立完成日历的制作,必要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日历作出适当的评价。 二、出数猜数,引发深思。 让学生任意在竖列上圈出相邻的3个数——普遍性,告诉其和,老师立即猜出具体的三个数,这种猜数可进行2或3次。学生可能会说,我也行。这时,教师可说1、2个和,让学生说出具体的三个数

后,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得出答案?——把问题和机会交给学生。 规律: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上下相差7或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字的三倍等。 三、自主探究,比较优劣。 1、比较方法的优劣 如果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是60,你能通过列方程求出这三个数吗?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方法一:设最上面的数为x,列出的方程是: + + +x x + x,60 14 ) 60 (= ( )7 x,13 3= = x,这三天自上而下 21 x,39 3= + 是13号、20号、27号。 方法二:设竖列上中间的数是x,列出的方程是: + + -x + x,60 x (= )7 60 ( )7 x,这三天自上而下是13号、20 = 3= x,20 号、27号。 也有可能会出现设竖列上最下面的数是x,具体过程略。 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后,让学生对上述两种或三种未知数的不同设法对解题的影响进行讨论,优化解题方法。 从式的结构上考虑:方法二列出的方程左边常数相互抵消,从而使方程变得简单,且少一步,即计算简便。 从形的角度考虑:在数轴上,)7 (+x对应的点关于x对 (-x与)7 应的点对称,一般来说,对称性会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 2、认识解的合理性

高中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课程理论知识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基本知识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具体体现在: 第一,思想政治课既有德育的性质,又有智育的性质; 第二,思想政治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思想政治课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在学校德育活动中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 1.导向功能:对学生人生目标、自我价值和发展动力的导向; 2.规范性功能: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政治方向的导向; 3.个性化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定向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合理建构功能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个体享用功能。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 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目标 1.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的指导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北师大版七上 5.3日历中的方程 教案

5.3日历中的方程------方程的应用(1) 龙湖中学xjs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学会有序观察,有条 理思考和简单的事实推理; 3.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意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探索日历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找等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我国体育健儿在举世瞩目的第28届奥运会上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新的历史性突破,获得了32枚金牌,比1988年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的6倍多2枚,1988年奥运会我国获得几枚金牌? 用算术方法:(322)6 -÷=5(枚). 用列方程的方法: 设1988年获得x枚金牌,根据题意,得6x+2=32. 解这个方程,得x =5(枚). 对于这样的应用题,用直接列算式方法解,或用列方程方法解都比较方便.算术方法是根据已知量的数量关系,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直接求未知量.列方程的方法是通过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把这个未知量当作已知量,找出与题中的其他已知量形成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合作学习 2004年与1988年奥运会我国共获91枚奖牌,其中2004年比1998年的2倍多7枚,问1998年我国获得几枚奖牌? 请讨论和解答下面的问题: (1)能直接列出算式求1998年奥运会我国获得的奖牌数吗? (2)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设哪个未知数为x? (3)根据怎样的相等来列方程?方程的解是多少? 用算术方法:(917)(21) -÷+=28. 说明:若学生不能说出“2+1”,教师引导从“91-7”这个数据上分析金牌数是属于哪几届的. 用列方程的方法: 设1988年获得x枚金牌,根据题意,得x +2 x+7=91. 解这个方程,得x =28(枚). 当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时,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比直接列算式解容易.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打折销售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2 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教学目标 1.理解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复述。 2.能在具体打折问题中准确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根据所求方程的解来解释和分析打折销售中的具体现象。 3.通过调查,体验和分析,充分感受身边的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打折现象,理性消费。 4.会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等量关系,经历和体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在具体打折问题中准确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根据所求方程的解来解释和分析打折销售中的具体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二、活动探究 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有关商品打折销售实际,解答学生自己编拟的题目. 学生编题选: 1.一件商品原价为120元,按八折(即原价的80%)出售,则现售价应为元。 2.某件商品进价是270元,八折销售可获利润50元,则原售价为元。 3.某商品的进价是1530元,若按商品标价的九折出售,利润率是15%。求该商品的标价。 4.某老板先把一件商品按成本提高50%后标价,再打八折销售,售价为600元,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商家的利润为多少元?

5.某商场售货员同时卖出两件衣服,每件都以135元售出,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问这次售货员是赔了还是赚了? (这里选了四人小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道题,学生们都准备得很充分。) 设置了比教科书更开放的问题。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案,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实际效果: 学生经过研究后回答了对方编写的题目。答题的过程充分表现出他们对这类问题的胸有成竹,教学过程很顺利. 三、讲授例题,规范过程 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销售,结果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教师可出示表格,让学生尝试用填写表格的形式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