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完整版)单元整体教学学习心得

单元整体教学学习心得 对于“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教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其实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小学,英语,整体,单元,教学。 就整体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1)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2)有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3)将小学五年教学视为整体。就教学而言:单元教学应关注:1)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的形式;2)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3)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4)英语学习的系统化、循环化和递进化;5)语言活动的系统化、循环化和递进化;6)让学生在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英语。就单元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教材的整合,把“教科书”、“英语课文活动资源和小学生的一切英语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就英语而言:单元教学须关注1)教学中突出英语能力系统;2)适当阶段培养适切的能力;3)小学五年教学是一个整体;4)教学中遵循英语学习规律。就小学而言,单元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征,认识到培养学横、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归宿。 所以,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不是一条线”,而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不一定“泾渭分明”,但是有这样几条线:教材的文本,主题和话题,教材的结构,英语能力,英语特点,年段特点,教学方式。这些共同编织一张英语学习的网,而师生共同舞在网中央。 在实施“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考虑到学习内容(的整合)和学习过程(的建构)。从认知学习理论出发,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认知的“整体”是单元整体教学整合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基础,把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明确了单元内各模块、各项训练的关系。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各种关系,理解主题意义,在话题的语境中体验、感知和实践有意义的交际活动,重新建构和思考。 可以说单元整体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情况来整合,可以把一个单元设计多篇彼此相关甚至于是彼此衔接的语篇,也可以由某一语篇推广延伸,将相应内容拉进来整合学习,甚至可以是一篇语篇反复呈现,不断提升教学要求,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我们的英语语言的文化目标奠基。

新课程改革方案(定稿)

大祥区面铺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学科教学的改革上。因此,应尽快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对教师、班级学生的评价系统。 改革的目标是:在三年时间内使学校成为大祥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先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在全市及全省范围内的知名度,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特色建设等方面形成稳定的显著的优势,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提出“打造提供优质服务的精品学校”的策略,完善以质量为中心的学校质量管理机构,形成对质量负责的学校运行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服务。 一、改革的进程与任务 (一)逐步建立起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观,教学质量观和学生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本学期和下学期,结合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请专家辅导讲座、交流学习体会与考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全体教师尽快形成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的教育教学观念。 1、改变过去唯本唯上、以课本为中心的教材观,树立“材料式”的教材观。长期以来,教材做为师生教与学的唯一标准和依据,被赋于了绝对权威,甚至被当成训练学生记忆的工具,直接导致了教师上课时呆板、机械地照本宣科,成为既有教材的“传递者”,扼杀了师生本有的灵性、活力、挑战性、智慧和人格。新的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在实践中学习,将教材视为师生间进行探讨、对话的“文本”和“材料”,教材所选编的部分内容,只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所使用的“材料”之一,形成“材料式”教学观。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措施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对教材作革新和批判性的使用,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或者补充必要的材料;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扩展其学习空间,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这样必将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其主体性和批判

《园林工程施工》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园林工程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1.教师姓名:彭欢 2.课程名称:园林工程技术 3.课程性质: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施工方向核心课程 4.授课对象: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学习的动手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积极向上,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在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上较为薄弱。 二、改革前情况 1.课程原来的名称:园林工程 2.课程原来的内容:按照园林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安排课程项目,各项目独立进行。 3.课程原来的教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单项技能训练法、视听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做结合。 4.原来的教学效果:园林工程在基地集中授课,理论讲授后即安排实际操作任务,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较高。 5.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为单项技能训练,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完整的生产任务,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由于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后学生操作,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教师主体地位不同程度的遏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由于单项技能的训练多为学生个人完成,所以对学生的交流、协调能力培养不利。 由于教学过程没有融入企业的要素,学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得不到锻炼,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 三、课改简要思路 根据行业的岗位确定课程;依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定课程的项目或任务;根据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进行课程的实施;项目结果或工作任务成果作为课程的结果。 项目的实施过程融入企业的要素,引进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严格按照生产要求完成课程项目;教师、学生扮演企业相应的角色,教师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布置任务,学生以施工员的身份完成任务;项目有成本的预算、控制、决算;在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 1.面向岗位:园林工程施工员(红色字体)

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结构教学及其评价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本校教师单元结构教学的调查和分析,立足于课堂,开展课例研究、专题教研、学生知识结构绘制等,使学生在老师的研究下,学有所成,教师教有所得。通过一年的研究,此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两方面。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还形成初步的研究结论,并就研究中的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 1、教学现状的需要。 目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通常只是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的制定局限于一课时,就存在这样的问题:1、缺少了对数学知识系统整体上的把握,不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建立知识;2、对三维目标的落实缺乏有效性、合理性;3、对打造高效的课堂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减负增效”。 从教学时间安排来看,有时一学期长,有时短,而教学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这对于教师以及学生来说,都存在着不适应,令老师们倍感困惑,有时不得不赶课,学生学的累,效果差;有时教学节奏过慢,学生学得无趣。 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来看,同一单元内,有时课程内容较简单,一课时时间较富余,而有时一课时内容很难,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进行重组,合理安排教学乡优秀教研组称号,但做此课题研究,这是第一次,由于初探及为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全体成员普遍认为不能遍地开花,把研究的重点侧重某一内容,小学数学计算单元结构教学设计及其评价就是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基本内容,“数与计算”是小学“数与代数”的最主要内容,每个学年段都有,计算教学占据着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地位。 2、预计的突破: 通过单元结构教学设及其评价,意在让教师在繁杂的低效的单课时教学设计中解脱出来,让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从整体思考把握教学内容间前后联系,科学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合理分配时间,既避免了在基础知识(学生自主探究就能解决的知识)的处理上浪费时间,又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防止了单一知识点呈现的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各个环节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没有对教材的整合就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的艺术性。只有整合教材才能实现由“教教材”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批准人:课程代码:所属学院:制定人:制定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学时:先修课: 授课对象:后续课: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5.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四、考核方案设计 五、教材、资料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

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制定人一般为课程负责人。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

课程整体设计模板

《园林测量技术》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园林测量技术 所属系部:农业技术系 制定人:舒雨晨 合作人: 制定时间:2015年1月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园林测量技术》是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属于B类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测量基本计算技能和仪器操作技能,并在测图、用图方面得到相应的训练,为解决本专业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 2、课程对象、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实训(实验)课制作、实景教学、操作顶岗、自学、答疑、期末考试。课堂理论讲授采取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信息量和直观性。实训(实验)课结合实景参观、调研,重点放在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成果处理计算上,着重训练学生动手

能力。实景教学是组织学生到园林施工基地参观考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操作顶岗是结合考察的现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到园林测量中,通过真实的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三、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与掌握主要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成果处理计算,掌握地形图的测量和应用方法,能完成小区域地形图的绘制工作。培养能够胜任:地图识读、园林工程现场放线、工程竣工后竣工图测绘任务的园林工程设计员、园林工程施工员。 能力目标: ①具有正确识读地形图、园林总平面图的能力。 ②具有按测量工作程序规范操作、使用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能力。 ③具有规范使用测量仪器测设高程、水平角和丈量水平距离的能力。 ④具有园林地形图绘制,园林施工放样的能力。 知识目标: ①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掌握测量基本概念。 ②掌握水准仪的安装使用方法及水准测量方法。 ③掌握光学经纬仪的安装使用方法及水平角、竖直角测量方法。 ④了解钢尺量距、视距量距和电磁波测距的原理,掌握钢尺量距的方法。 ⑤掌握小区域地形图绘制的方法。

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1、课程体系: 在整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设计与社会、创新与实践、思维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紧密关联的意识,教学中全方位构建学生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挖掘,同时也强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表述能力等,最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设计服务精神,成为真正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 (1)主动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实现知识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化,拟定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大纲,其核心是有效地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权重。 (2)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会展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五个专业方向。现开设公共课19门,专业课87门,实验课19门,每个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完整,设课重点突出。在学习普通教育理论知识后,专业课程方面主要有造型基础、形态学装饰基础、电脑辅助设计、专业设计、专业理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教学课程类别

2、教学内容 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课程互为依托,交叉贯通,呈复合式、板块式、递进式螺旋状上升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各模块的知识点串成相关联的知识链,同时各知识链又交复式环环相扣,加强设计学科间的交叉课题,培养学生相对全面的、整合的设计意识。 (1)复合式——设计通识基础教学 在低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中,主要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主,从应试思维模式向主动思维模式转换。教学中以思维开发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力求训练学生从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转换和接轨。这个阶段的教学主旨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思维反复对接的思维平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2)板块式——专业基础教学 二年级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延续下,进入以专业方向为主体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的课程中,在一个或一类系统内容上设置课题,注重课题的广度和单元形式的深度训练,注重概念的开发和多手法、多方式、多途径的综合表达。注重课题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在相互链接的知识点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设置,在大纲总体要求下完备板块课程的系统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给予教师较大的自由度,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鲜和活力,持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原创力,为进入市场设计打下思索的基础。 (3)递进式——专业设计教学 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在专业基础的板块课程下重组或交融,以知识的系统构成为基点,形成各知识点和知识链的递进式训练,更加注重整合设计、深度设计,在具体市场和商业设计的限定下,持续地培养学生在概念原创以及适合的设计表达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培养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加强研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课程和环节贯穿始终。这一阶段的专业设计课程一般以项目设计对应具体的社会综合需求,从市场到策划,到创意到设计,到实施再回到市场推广,每一步都涉及到整合各阶段设计学习的深度思

(完整word)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分析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 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精品】

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本单元以“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为人文主题,以“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为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围绕语文要素,以“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为习作要求。怎样来确定这个单元目标呢?我们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元教学目标 依据一:学情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把一件简单的事写完整、写清楚的能力,四年级学生需培养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和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统编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落实训练目标,学生习作能力的习得呈阶梯式或螺旋式上升。 依据二:课文+课后题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专门的习作单元,第五单元习作主题是“生活万花筒”,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两篇《麻雀》和《爬天都峰》,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这两个版块是习作单元的灵魂,提示学生“顺序”的重要性。看图写话强调按顺序、抓一连串动作把过程写清楚。习作例文《杏儿熟了》按说杏、数杏、打杏、分杏把事情写清楚,《小木船》提示学生围绕主要事情来写,不记流水账。习作板块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关于课后题后面会有说明。 依据三:《课程纲要》总体目标这是我们在制定单元目标时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因为单元目标要跟课程纲要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所以我们在编制单元目标时要认真研读课程纲要里的有关的目标。请看ppt红字部分,本单元写作训练的核心要素是把一件事写清楚。依据以上三点,我们制定出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指向阅读),“写一件事,把一件事写清楚(指向习作)。大家可以看到这两条目标于课后习题,同时这两条目标又在回应着单元目标的这一条。 二、课时安排《麻雀》和《爬天都峰》各2课时,两篇习作例文一课时或两课时,《生活万花筒》一课时,修改习作一课时。 三、单元教学反思(略) 四、课文分析 1.《麻雀》教学设计《麻雀》一文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a.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b.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无畏精神写出来的。板块一: 初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词语: 摇撼,无可奈何,扎煞,拯救,庞大板块二: (1)理清层次,弄清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怎样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猎狗发现小麻雀——老麻雀舍身保护小麻雀——作者唤回猎狗。(2)出示:课文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课文第五自然短: 想一想作者怎样写老麻雀保护孩子的?浑身发抖(看到的动作)发出嘶哑的声音(听到的声音)庞然大物(作者想到的)。(3)总结及作业: a,《麻雀》一文,抓住作者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通过写老麻雀动作,声音,

课程整体设计说明

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光临XX职业技术学院《电视摄像》精品课程。我是课程负责人田建国,从1996年开始担任本课程的教学,经过我们教学团队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该课程日臻成熟和完善。 下面我将从课程背景、课程开发、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方法手段、实践条件、实训场景、教师队伍、教材建设、课程考核十个方面向您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电视摄像》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成立于1996年,2002年被XX省教育厅遴选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XX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X专业。《电视摄像》课程的建设伴随着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课程整合、模块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三个阶段,06年被学院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08年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并实施行动引导型教学法。 本着“先行后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课程开发原则,参考“电视摄像师”职业资格的标准,从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着手,把课程分解成十项“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训项目,创设学习情境,在明确对象、工具、方法、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按小组完成工作任务。 2008年4月,我们成立了《电视摄像》课程开发小组,由专业教师田建国、X万军、梁仓、左飞飞、XX电视台副台长王少林、纪录片创作室主任孙彬、《精英360》制片人李鹰组成了工作小组。并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开发的流程(绕嘴)。 课程组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毕业生返校交流会等形式,收集了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同时专业教师还深入XX电视台、中视天和文化传播XX等行业一线顶岗实践,与企业专家一起对电视节目制作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从分工来看,电视节目制作行业主要的工作岗位有:电视编导、电视编辑、电视摄像。从市场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影视行业要求工作人员要一专多能,同时能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改革思路及总结

《会展策划》课程改革总体思路与教学改革总结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性质 “会展策划”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既强调对会展策划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强调对会展策划技能的实际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会展策划的知识体系与基本操作技能融为一体,要求学生掌握会展策划的方法和程序,熟练掌握展前、展中、展后各种策划文书的写作,熟悉会议和展览策划和服务的基本流,提高学生的会展策划技能。 (二)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着重训练学生的会展策划技能,对学生会展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掌握了会展概论、会展经济学、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是第一学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延伸和具体运用,同时又可以为第四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作好铺垫。 (三)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撰写展前、展中、展后各种策划文案; (2)能制定各类会议、节事活动的策划方案; (3)能有效地进行会展客户关系管理; (4)能进行招商、招展的策划和实施; (5)能根据不同的会展策划各类会展旅游活动。 2、知识目标 (1)熟悉会展策划的要素; (2)熟悉会展策划的基本流程; (3)掌握会展策划的技能; 3、素质目标 (1)提升专业兴趣 (2)增强行业信心 (3)职业道德素质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核心理念: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力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联系实践,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行业企业会展活动的策划实施等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工学结合”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 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企业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会加大,主要集中在会展营销人员、会展策划人员和展台设计人员三个方面。企业认为会展人才培养内容中最需要是成功展会的案例分析,其次为会展国际化管理、会展信息化基础知识、技术项目管理。 我们制定了详尽的培养计划,并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技能岗位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理论教学与会展实际策划营销相结合,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实训课、现场教学、岗位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职

《电视栏目策划》课程整体设计

《电视栏目策划》课程整体设计 学院电视制片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具有较强的栏目策划、运作、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广播影视高等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是为适应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其核心工作岗位便是电视栏目策划、电视节目的编排及制作以及栏目的营销及管理。《电视栏目策划》课程作为对应于电视栏目策划应用岗位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是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与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设的。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团队主要着力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等课程核心要素的建设,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下面我将对本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逐一展开分解。 一、课程设置 《电视栏目策划》课程作为电视制片管理专业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是在进行广播影视行业人才市场调研及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视栏目策划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较为熟练地进行电视栏目策划方案的撰写,并能将策划方案以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项目完成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作为制片人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在课程设计方面,课程组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建设内涵。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内容,创建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具体的设计思路为: 第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 那么根据电视台栏目策划的工作过程,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序化为六大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按照五大步骤实施教学。在随后的教学内容里我将会具体展开介绍。 第二,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产教结合。 课程以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

(完整版)构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体系

构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体系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在2010年暑假继《小学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雏形。这也是学校提出“单元整体课程”中的一个领域,隶属于文化课程。而小学数学的单元整体教学在这之前还是一个空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此同时李怀源校长的三个理论,即:一、哲学观念——单元,单元整体课程以“单元”为基本的课程单位和教学单位。二、思维特点——整体。单元整体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突出学习过程的整体性,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这种课程设计,符合中国人思维的基本特征。三、学习方式——自我反思。整个单元整体课程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实践,同样作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有了这三个理论作基础,再次借鉴小学语文逐步成型的单元整体教学,有了初步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雏形。 2010年暑假,我们初步探究出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探究初期,我们力图通过小学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寻找符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于是,我们对教材的单元作以分析研究,提出了初期的五步教学模式:初步感知、合作探究、巩固应用、回顾整理、单元检测。 初步感知模块是对整个单元教学内容较为基础的部分,也是思想的出发点和基本点。合作探究模块是对本单元中所重点探究的内容模块,通过前期我们一直所研究的探究方式,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点。巩固应用模块是对所学内容和能力点做一个及时的巩固拓展。回顾整理模块则是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低年级段的学生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整个单元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回顾。单元检测模块则是以现场检测或是卷面检测为主,以检测学生本单元的能力点为主做一个检测。 二、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历经我们一个团队的艰辛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以上对教科书教学的五个模式的探究。与此同时,我们对读整本书阅读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的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营销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课程代码: 负责人:张慧 修订人: 批准人: 版次: 时间: 课程性质 学分:4 学时:76 授课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一年级学生 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商品学》、《营销法规》 后续课:《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及谈判》、《国际贸易》、《广告理论及实务》、《市场调查及预测》、《销售管理》等 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以情境化、项目化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将本课程专业知识系统地融于实践全过

程。教学内容按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干学习情境,结合社会、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项目,把上述学习情境中的一个个项目转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及协作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及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现代营销理论对经营行为的进行基础判断分析,提出符合现代营销理念的意见建议; (2)能够运用市场营销行业环境分析理论,企业环境分析理论知识进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3)能从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工作 (4)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策略及策略组合等理论知识进行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综合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营销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企业的经营理念 (2)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营销战略的有关理论及市场信息的有关知识 (3)掌握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的有关知识;(4)掌握营销组合策略知识 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对营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增强信息收集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完成课外阅读、资料查找和分析任务提高自我学习能力(3)通过完成整体项目作业增强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通过完成整体项目作业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及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本研究提出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采用了“单元整体解读——聚点模块研究——整理回顾提升”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融入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运用,做好单元教学内容间的起、承、转、合各模块的聚点探究,对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都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块教学 一、研究缘起 (一)现状 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就内容而言,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致力于共同说明某方面的问题。就学生而言,在学完某个单元后,应对单元的共同目标有清晰而全面的整体把握。 数学教材秉承“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的。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整体性的视野来整合资源、设计教学,进行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为基础性、结构性的教学内容与生发性内容的联结提供可能,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自觉的、有意义的生活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然而分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不难发现数学教学由于缺乏整体性思考而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处理上,重独立课研究,轻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笔者两年来听课200余节,发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特别注重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练习设计和思想方法的渗透。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堂上,教师把大量的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为“求全”“求出彩”忙赶课的现象不绝,匆匆忙忙总是上不完。对于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知识教学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或知识点重复,或前后知识断层、衔接不当,跨度极大。 2.教学实施上,教学环节雷同、应用模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和综合性 单元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在形式上是简单、现成的结论及事实的论证。以书本形式出现的数学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同一主题或单元的内容教材编排往往结构相似。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照搬教材上课,没有自己的创新和处理,造成课堂教学流程相似、模式雷同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收效不大。 3.作业布置上,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选择随意,缺少系统性和层次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是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参与课程内容建构的重要途径。但在一线教学中,教师被大量繁杂的教学任务所影响,或随意购买课外辅导资料练习或照抄书本练习。内容选择较随意,重复、机械操练多于有思维层次训练的现象较严重。 4.课堂总结、单元整理可有可无,或用习题代替整理,缺乏反思性 不少老师认为,只要新课教学环节讲清楚了,练习到位了,教学目标就达成了。课堂总结可有可无。所以,课堂总结或教师三言两语匆匆了结,或被作业时间无情的挤掉的想象不再少数。更有一些教师,单元教学后的《整理与复习》课干脆以练习作业代替。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能回顾学习的过程,养成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而单元知识或模块知识的整理和学习过程的回顾,是促进学生完成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教与学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统一 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推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教学目标就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其核心是课堂教育要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对旧理念的突破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所以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示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训练,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才干。 《教与学整体设计》各分册都严格按照“课时”编写,并且要求每课时必须凸现“教与学师生互动”这个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强调拓展教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教材知识的全貌;强调不能停留在教材提供的现有概念、判断、结论上;强调要用教师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且能在师生互动这个平台上,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以便擦出新的思维火花。 认识的两次飞跃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的编写人员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即相信学生的学习必须要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也就是学生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显然,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各分册主编在演绎教材内容时,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设置了“提示”、“思考”、“讨论”、“注意”、“拓展”、“练习”、“总结”、“实验”、“演示”、“解释”、“讲述”等小栏目,好像把知识展开的全过程放在了一个全透明的玻璃容器中,由学生细细地去品味。 诚然,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地方,但课堂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因此,在教与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局限性,要确立整体设计的观念。《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在课前把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教材重点、难点进行梳理,课后配有课堂跟踪反馈,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每单元设置“复习与验收”、“重点知识反刍梳理”、“综合·应用·创新例题选讲”、“能力测试平台”、“课后拓展阅读”、“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栏目,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

操作系统课程改革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改革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改革设计 【关键词】操作系统工作项目职业技能 《操作系统》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操作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总体结构和综合工作原理;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学生能够具有综合运用网络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并结合实际需要维护一个操作系统的能力,并且在编程时还可以借鉴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 1《操作系统》课程分析 2《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2.1设计思路 2.2内容选取 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根据软件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改革。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2.3实施方法 2.3.1课程教学模式 在《操作系统》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操作系统知识

运用相关的专业项目,驱动学生明确任务,参与完成。具体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主动地用所学知识去对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并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有效完成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基本任务。 2.3.2教学方法 课程团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把教学内容按岗位任务划分为教学模块单位,每个模块的教学首先通 过项目任务导入,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理 论和方法,再通过实践的过程掌握关键技术,然后再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工程项目中的问题。主要方法有: (1)角色扮演法。教学中,通过情景设置,尽量模仿工作情景 和营造职业氛围,在对话和学习时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体会到 真实工作的感受,体验到真正的工作氛围。(2)分组教学法。我们 通过真实的生产过程或软件环境,对学生分组作为团队,组内设置 组长,成员。小组成员互助学习、共同提高并参与作品评议、成绩 考核。(3)互动式教学法。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互动研讨、 专题讲座的方式,选择在课程与就业,技术与发展等具有典型代表 意义的主题进行教育,扩大了学生看待问题的视野,开阔了思路, 积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职业发展能力。 2.3.3课程考核 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参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方式,本门课程的考核分知识(应知)、技能(应会)、情感态 度三大部分。应知占40%,应会占50%,情感态度占10%。 (1)应知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可采用抽题口试方式,也可进行综合项目的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并进行答辩,由教师及同学给出相应的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40%。(2)应会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 的掌握程度,可进行故障排除或综合项目设计并实现等方式,由教 师及同学给出相应的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50%。(3)情感态度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单片机应用技术》整体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技术 所属系部: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制定人:郭志勇巩雪洁 合作人:李自成张留忠 制定时间:2016.1.16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主要是以智能控制、智能电子产品、智能机器人工程项目为主线,采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对国内外广泛应用的MCS-51系列单片机的AT89S52单片机工作原理、应用系统的剖析,使学生获得有关单片机硬件、 软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编程入门知识以及用C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运行、调试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岗位分析: 本课程主要培养具有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从事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相关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与岗位

2. 课程分析: 本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基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的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的课程结构 位于最底层的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位于最上层的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既专业课程。基于单片机应用技术的课程结构实现了无缝对接,同时也是我们学校其它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如嵌入式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都开设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C语言编程,能完成简单的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开发;能根据智能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设计要求进行元器件焊接组装、软硬件调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能力目标: (1)会运用keil集成开发环境,能用C语言编写控制程序、下载调试、查

课程改革创新

课程改革创新: 一、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传统职业教育主要是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课程编制者出于为个体的职业生活作准备 考虑,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使个体掌握胜任具体岗位的技能。然而,现代社会工 作性质的变化对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提出了质疑:在信息社会中,终生只从事一项 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体无法预知自己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如果只掌握一门针对固 定岗位的技艺,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实际上,为应对岗位和职业的变 换,个体必须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鉴于此,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纷纷改革其 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进行职业 教育课程改革时,考虑到了课程目标的整合性,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 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职 业素质。 随着“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日益深人人心,个性的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职业教育愈益关注人的个性 发展,课程目标也从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 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 展,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这种趋向必然促成各种课程观 的有机融合,课程目标逐渐从原先单一的技能型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 发展,呈现出“学科本位一能力本位一人格本位”发展的总趋势。 二、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 重新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明确定位,即二者由原来的“替代”关系变为“互补”关系,要求在扎实的普通教育基础上实施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应以职业基础教育为主,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奠定宽厚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以及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观念。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