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政治下:第四课《生命共舟》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八年级政治下:第四课《生命共舟》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第四课生命共舟知识点整理

引言:生活中处处有竞争,正是竞争,激发了生命的活力,我们“生命的林子”因而挺拔、茂盛。同样,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正是合作,使我们的生命之舟百浆同力,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一框合作就在身边

合作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处处都有合作。

1.在学校中,同学们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得校园内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次游戏、一次班级活动、一次卫生扫除、一项发明创造,离不开你、我i、他(她)的共同参与。合作得好,任务完成的质量就好,效率就高;反之则不然。

2.家庭观察

一个家庭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小船,它的顺利航行离不开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3.社会观察

远古时代人类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合作使得人类文明绵延不绝。今天,人类的合作更加广泛而深刻,合作使人类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国际观察

今天人类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全球化、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点,国际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话题。

小资料:保护环境需要国际合作

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国际间,彼此都需要合作,合作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第二框合作与共赢

1.不合作的恶果

很多时候人们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而不合作的结果往往是一方不能成功,另一方也收获甚少,闹得两败俱伤。

结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需要你,你需要我。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自己。

2.合作与共赢

生活中,我们需要与人交往,因而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合作是件美好的事情,合作的目标是寻求合作各方的共赢。

3.合作创难关

⑴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联合起来却可以创造出奇迹。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单靠个人或个别机构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进行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

⑵头脑风暴法:这种“每个人将自己的办法说出来,在集中归纳、融合取舍”的方法,就是号称合作典范的“头脑风暴法”

⑶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老大难”的问题困扰我们,让我们运用“头脑风暴法”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吧!

结论:人类需要竞争,人类也需要合作。合作意味着双赢,合作可以

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第三框合作宝典

我们如何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呢?

宝典一:为他人着想

宝典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合作就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以提高合作者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宝典三:尽自己的责任:合作需要在群体中进行。只有每个人都承担去自己应尽的责任,合作才会成功。而推卸责任,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宝典四:合作有原则-------合作必须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的要求。

结论:在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为他人着想,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尽自己的责任,讲究原则。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些合作宝典并加以运用,就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内容总结

(1)第四课生命共舟知识点整理

引言:生活中处处有竞争,正是竞争,激发了生命的活力,我们“生命的林子”因而挺拔、茂盛

(2)一次游戏、一次班级活动、一次卫生扫除、一项发明创造,离不开你、我i、他(她)的共同参与

(3)结论:人类需要竞争,人类也需要合作

(4)宝典三:尽自己的责任:合作需要在群体中进行

(5)只有每个人都承担去自己应尽的责任,合作才会成功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课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1、人格尊严权的地位、含义、表现。 地位: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含义: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表现: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1)自尊: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2)他尊: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 2、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表现。我国维护名誉权的有关法律规定。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3、肖像权的内容,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表现: 内容: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像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表现:(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否则构成侵权。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 (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4、如何维护自身的肖像权? 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5、什么是姓名权,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表现形式:(1)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2)盗用他人姓名 (3)冒用他人姓名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高分必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4.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实现的保障措施。 ⑤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任命的和平劳动....努力为人民服务。 5.宪法具体通过规定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途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武装力量的归属等内容来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这归根结底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我们中学生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6.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既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3)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9.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2.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②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3.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0、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或国家机关或工作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版)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最新最全版)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宪法是如何确认“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原则的? (1)宪法确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实质)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8.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9.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0.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简称为“国体”)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2.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必要性)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制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3、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4、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5、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6、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7、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8、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9、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20、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1、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八年级政治下:第四课《生命共舟》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第四课生命共舟知识点整理 引言:生活中处处有竞争,正是竞争,激发了生命的活力,我们“生命的林子”因而挺拔、茂盛。同样,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正是合作,使我们的生命之舟百浆同力,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一框合作就在身边 合作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处处都有合作。 1.在学校中,同学们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得校园内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次游戏、一次班级活动、一次卫生扫除、一项发明创造,离不开你、我i、他(她)的共同参与。合作得好,任务完成的质量就好,效率就高;反之则不然。 2.家庭观察 一个家庭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小船,它的顺利航行离不开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3.社会观察 远古时代人类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合作使得人类文明绵延不绝。今天,人类的合作更加广泛而深刻,合作使人类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国际观察 今天人类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全球化、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点,国际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话题。 小资料:保护环境需要国际合作

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国际间,彼此都需要合作,合作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第二框合作与共赢 1.不合作的恶果 很多时候人们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而不合作的结果往往是一方不能成功,另一方也收获甚少,闹得两败俱伤。 结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需要你,你需要我。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最终蒙受损失的还是自己。 2.合作与共赢 生活中,我们需要与人交往,因而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合作是件美好的事情,合作的目标是寻求合作各方的共赢。 3.合作创难关 ⑴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联合起来却可以创造出奇迹。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单靠个人或个别机构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进行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 ⑵头脑风暴法:这种“每个人将自己的办法说出来,在集中归纳、融合取舍”的方法,就是号称合作典范的“头脑风暴法” ⑶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老大难”的问题困扰我们,让我们运用“头脑风暴法”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吧! 结论:人类需要竞争,人类也需要合作。合作意味着双赢,合作可以 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第三框合作宝典

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课本中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整理汇总起来可以方便我们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和关系? 答:(1)二者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是与“敌人”相对而言的,是划分敌我的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两者范围不同。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公民则是指具有中国国籍的所有社会成员。公民的范围要比人民的范围广,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是人民。他享有一些基本的人身权利,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的义务。 2.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答:(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制造或传播谣言,是言论自由么? 答:(1)这种行为不属于公民行使言论自由,而是违法行为。 (2)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言论自由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4.2003年11月15日,中国女排时隔17年后重新登上世界杯冠军的宝座,人们欣喜若狂,一些球迷打算当即上街游行,以示庆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第四课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八年级下册政治核心观点归纳

第一课别把尊严丢了 第一框:尊重自己 1、自尊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精神根基,是人格魅力的体现,人的尊严无比珍贵。 2、失去尊严,也就善失了做人的根本,要花很多倍的代价才能换回来。 3、不因眼前小利而牺牲尊严的人,维护了自己的人格,甚至维护了国格,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4、由于成绩差、贫穷等原因产生自卑,过分的维护自己的自尊心,甚至心理走极端,这种自尊心是要不得的。 第二框:经受歧视的考验 1、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都存在不如人的一面,都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歧视。 2、面对歧视你,自暴自弃,只能让别人看低;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甚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 3、歧视别人往往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同时也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4、尊重别人,不歧视他人,也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第三框:不在崇拜中迷失自我 1、盲目崇拜明星,往往容易善失自我,迷失目标。 2、疯狂崇拜金钱,往往会善失自尊与他人的尊重。 第二课生命的滋味 第一框:生命的特殊体验 1、在生命历程中,有一些挫折与生命的体验,生命才显得丰富多彩,人生才具有完整的意义。 2、挫折是人生经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那些表面上看来很“顺”的人也会有挫折。 3、产生挫折有主客观因素,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第二框:让生命之根更深 1、挫折是成长必须的。人的潜能和智慧在经历挫折时可被发掘出来,挫折可以促进成长。 2、失败和挫折可以让“生命之根更深”,它能折磨人、考验人,更能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受益终生。 第三框:关键在态度 1、面对挫折,不同的心态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2、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走出挫折。 第四框:生命只有一次 1、生命的滋味是丰富的,“酸甜苦辣”都是生命中的色彩。 2、“轻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更不是“闹着玩”。生命只有一次,善待自己的生命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 3、生命是珍贵的。我们的生命不仅对自己重要,对他人、对社会也同样重要。 4、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是有所追求、有所期待,让生命丰富、充实、美丽起来。 第三课你就是一道风景 第一框:不必太意 1、我们每个人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要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我。 2、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一些学生在追求完美的心态下苛求自己,因而难以悦纳自我。 3、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也许会有某些缺陷,但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是独一无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知识点归纳复习

第四课《人格尊严·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关于“人格尊严” 1、含义: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最 起码尊重的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2、地位: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 3、具体内容: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内容):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4、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权有关规定,参见P35“相关连接”的内容, 二、关于“名誉”和“名誉权” 1、名誉、名誉权 (1)名誉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P35 地位: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2)名誉权的含义和主要表现P38 含义: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犯的权利。 主要表现: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2、良好名誉对个人的益处: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 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P36 3、法律为什么要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P36 (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P36 (2)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好名声,历来是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但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 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 (4)侵害名誉行为的危害: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P36 4、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性质、行为后果:P38---重点 行为性质: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总汇 第一课别把尊严丢了 一、尊重自己 ★知识梳理 1.要正确认识尊严: (1)人格尊严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神根基,没有了它,人只剩下空空的躯壳,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2)人的尊严无比珍贵,要非常爱惜自己的尊严。 (3)不要自尊的代价:不把自尊当回事,在不自尊的言行中将自己的尊严丢掉的人,在失去尊严之后,要花很多倍的代价才能找回来。 (4)维护尊严的人让人尊敬:有一些人不因眼前小利而牺牲自己做人的尊严,这样的人浑身洋溢着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5)对尊严的理解不能简单化。尊严不是一时的得失,更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你是否把自己当成大写的人。 2.要维护尊严,做一个自尊的人: ①增强自尊心,知荣耻,讲自爱,不趋炎附势。②看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无论什么条件下,都决不做有损人格和国格的事。③学会尊重他人。 ★特别关注 1.学习差就矮人一等吗? 错。学习成绩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不能代表人格尊严。2.贫穷就没有尊严吗? 错。贫穷不是耻辱,耻辱的是因贫穷而自卑颓废。一个人无法选择家境,但可以选择改变家境 二、经受歧视的考验 ★知识梳理 1.面对歧视,不被歧视吓倒,经受歧视的考验:①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人看不起。②面对歧视,我们所能做的,所应该做的,就是不自卑,不自暴自弃,昂起头,挺直腰,挺胸做人;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③不理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④心胸宽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不懈努力,让尊严散发出更强的光芒;⑤在生活、学习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发挥潜能,用行动证明自身价值。 2.不歧视别人:①不要以歧视的眼光和言行对待别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②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③要时时顾及别人的自尊,将心比心地尊重他人,不损伤他人的尊严。 3.生活中,歧视别人 (1)表现:①以貌取人;②以家庭的贫富区别对待同学;③瞧不起弱势群体;④看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同学;⑤取笑生理有缺陷的同学等。 (2)危害:伤害他人的自尊,使自己失去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特别关注 1.所谓歧视就是不平等看待,也就是偏见,偏见进一步就会发展为歧视。 2.存在于社会上的歧视种类,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分数歧视,特长歧视,血型歧视,价格歧视,姓名歧视等等。 3.尊重别人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对他人有礼貌,不做伤害他人自尊心的事,要欣赏他人,善待他人,从内心接纳他人。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 生命共舟》教案(3课时) 人民版

第四课生命共舟 第一课时合作就在身边 教学目标 1、学校观察 2、家庭观察 3、社会观察 4、国际观察 教学重点 1、学校观察 2、家庭观察 3、社会观察 4、国际观察 教学难点 1、社会观察 2、国际观察 教学过程 导语:合作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处处有合作。 一、学校观察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几个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对合作现象有直接的了解。 (1)、思考与交流 引导主动思考和发现存在于学校中的种种合作现象。 (2)、小资料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关于教育的四个支柱,让学生从一定高度来理解合作的意义。

二、家庭观察 家庭和谐离不开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合作。 (1)、思考与交流 让学生发现家庭中的合作现象 (2)、合作方案设计 三、社会观察 社会中充满了合作现象。古代的合作使人类文明绵延不绝,现代社会的合作则更广泛更深刻,她使人类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国际观察 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合作也就成了必然。 归纳小结:无论是家庭中还是学校里,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国际间,彼此都需要合作,合作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板书设计 1、学校观察 2、家庭观察 3、社会观察 4、国际观察 作业布置:新课程练习第21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合作与共赢 教学目标 1、学生明了与人合作的意义 2、不合作的后果常常是两败俱伤 3、合作与竞争是否矛盾 教学重点 1、学生明了与人合作的意义 2、不合作的后果常常是两败俱伤 3、合作与竞争是否矛盾 教学难点 1、学生明了与人合作的意义 2、合作与竞争是否矛盾 教学过程 导语:能与人合作是一种能力,而获得共赢则应该是合作的目标之一。 一、不合作的恶果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重点知识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2、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3、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4、如何理解言论自由? ①在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力,不的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②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p15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p17 3、公民的基本义务p16: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4、公民如何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人身权利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权(首要的、最根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 2、生命健康权的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居于首要地位。 第1页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1-10课)知识点总结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1-10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前四课知识点(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空白 一、简答题 1.宪法如何保障(实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 3.宪法的基本原则: 4.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了解) 5.为什么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6.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8.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9.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宪法与其他法律有哪些不同?) 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11.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1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3.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4.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 15.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6.怎样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7.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二、判断选择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3.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①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宪法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③宪法明确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人民政府 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6.两会的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8.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利将导致腐败。 9.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宪行为 10.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11.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12.我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13.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14.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5.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6.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前四课知识点 一、简答题 1.宪法如何保障(实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