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热评:北京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

热评:北京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

热评:北京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
热评:北京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

热评:北京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李奕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北京于2007年秋季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实验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为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的突破,即:重建高中课程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建立学生自主选课的相关制度、建立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在全体师生和各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多来,我们取得初步成果,初步实现了低代价发展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培训、综合素质评价等目标。2007级高中学生步入毕业年级之际,新高考方案正式颁布,标志着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多方参与,统筹协调,科学可行的新高考方案

北京新高考方案的产生,经历不寻常的过程。早在2007年初的北京高中课改整体方案的构架会上,新高考方案专项组就已经成立。不同以往的是,在各个学科专家组的组成上涵盖命题秘书、课标专家、教研员、一线特级教师、大学教授、有学科背景的行政人员等。这样的一个组合,就注定了在北京的高中课改进程中,有一个新型的学习性组织对最核心的改革--教学和考试评价进行着有效的指导和监控。事实上,"教什么考什么"还是"考什么教什么"的问题本身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命题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课标教材的编写者的目标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都是为了在基础教育领域巩固和建设本学科教育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新课改也促进了这样一个多方参与、统筹协调的团队的融合、理解,面向改革最终目标的高考方案一步步成型,凝聚着不同教育角色教育工作者的心血。

如: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不变,即3(语数外)+小综合,重点是考试内容改革;高职招生改革是重点,针对不同对象的三种招生形式,即高会统招(普通高中毕业生)、单考单招(三校生)、高职自主招生(各类毕业生);高会统招,高考按语、数、外三科排队,会考作为入门条件,由招生学校根据专业指定2门会考科目;高会统招按专业设置志愿。这一系列"组合拳法"并没有让考生、家长、社会眼花缭乱,而是清晰地勾勒出课改核心理念的指向,逐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选择提供服务。

稳中求进,注重内涵,锐意改革的新高考方案

本科统一考试重视稳定,考试科目设置不变,即3(语数外)+小综合,重点是考试内容改革,循序渐进。第一眼看到这个方案,不少人会感觉是不是改革力度不够大,过于保守了?事实上,这里存在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改革。是寻求激变的改革形态,还是真正注重内涵,注重改革成果的转化(成为常态)和固化(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条件),只有这样的普通高考改革才真正是"内练一口气",而不是简单"外练筋骨皮"。因此,细细品味和解读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以及未来出台的各个学科考试说明,可以感受到注重内涵的锐意改革的气息。

考试科目设置不变的背后蕴涵着对变化的全方位研究和利弊分析。如我们谨慎地看待"依靠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带动选修课程设置"的策略,但并不意味着在试卷内部的考试内容上不去体现给予学生更加灵活、开放的作答空间;考试内容的改革也不是脱胎换骨、天翻地覆的

变革,因为我们的高考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了面向能力的考核改革,更加注重情境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学会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准确地表达等。其实,北京高考近些年来的探索和研究也呼唤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尽快实施,北京的高中新课程正在与高考改革实现良性互动。

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促进教育生态的新高考方案

正像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35中讲话中所说:"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和谐的心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尤其需要明确一切改革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一切改革依靠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北京新高考方案中高职招生改革力度较大,高会统招探索引导部分学生和学校合理定位,多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信息提供具体信息给高校等设计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强调精确定位和有效实施。首先要求学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服务为目标,进行校内制度设计和工作流程再造;其次必须将其作为高中全体教师日常工作的职务行为,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结构完整、方式多种、角色多元、模型多样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分数,强化记录的功能,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过程和"痕迹"(成果)。在关注到学生和教师的使用问题的基础上,两年的时间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三次调整和"瘦身",在第一年的使用上,尽可能简化精练,并作为每个学生的基本档案提供给高一级学校参考使用。这里没有折算分数的硬挂钩,其目的恰恰是为了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逐步健康、持续发展下去,直到这样的一个评价和成长记录日益成熟,成为人们更加认可、对学生个性特征展示更加全面的重要档案。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是如影随形的,从其内在关系来看,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国家和高校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只不过一个是育人,一个是选人,二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业务整合,使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携手共进、和谐发展。

北京新高考方案呈现五大特点

2010年北京新高考方案呈现五大特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副主任应书增 从2007年秋季开始,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2010年将首次进行与新课标相衔接的高考。在《2010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在有关考试内容的改革部分,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方案》适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首先,北京市不论从基础教育而言,还是在高等教育方面都是教育发达的大都市;其次,北京市又是最早实行自主命题的省市之一。这两点为高考改革提供了一个较大的自由度和宽松的环境。 二、《方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世人都说,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依我看恰恰相反,中学教育是高考的指挥棒。201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数都是按新课标学习的学生(只有少数往届生没有学过新课标)。新课标除了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外,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其重要特色。 新课标每门课程中都规定了对全体学生要求的必修课内容,高考实行文理分科。为避免文科考生不学物理、化学、生物,理科考生不学政治、历史、地理等而造成偏科,同时尽可能减少考生的负担,这些必修课内容都是本学科领域最基础的要求。 除必修课内容之外,还有要求较高的各类选修课,打破了以往在教学中千篇一律的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这里产生了一个矛盾,就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和统一考试之间的矛盾。北京市每年高考考生大约在十万人左右,考生在同一时间用同一份试卷进行同一门课程的考试,是现行条件下最公平高效的人才选拔方式。 三、《方案》确立了高考、会考、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录取模式,对高考改革将起到重要作用。在以往的高考中,高等学校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考生在高考中的成绩。为了克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北京市2010年高考《方案》实行了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加会考成绩(或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加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改革不断探索的目标之一,北京市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突破。 这项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可比性和可信度,相信北京市的高考改革能在不断的探索中趋于完善。 四、《方案》中高职招生改革是一个亮点。2010年北京市高职招生改革是亮点之一,它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以高考成绩和会考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的招生方式;以全市统一组织的公共文化课考试成绩与学校进行的专业课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的招生方式;以招生的高等学校自主进行考试的招生方式。这三类招生形式分别针对不同的考生。 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在培养模式、教学、修学年限、就业方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就北京市而言,高等教育早已进入普及化的阶段,已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期,高职招生的规模相当于整个招生规模的近50%,其改革无疑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新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新高考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新高考改革心得感悟: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即“6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 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 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 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 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

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2020年高考改革新内容.doc

2020年高考改革新内容 两会闭幕,关于未来高考命题方向和改革趋势,教育部又发出了哪些声音?下文是我收集的关于20xx年高考最新消息,欢迎阅读! 20xx年新一轮高考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力图实现促进教育公平、高校科学选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操作层面上要遵循规律、试点先行、稳妥推进。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考试制度未来怎么改? "从上海和浙江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情况看来,将来6月份只考语文和数学,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钟秉林说,"未来高考,不再进行文综、理综统考,而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课程中自选3科,平时参加等级考试,加权赋分,计入高考成绩。" 未来高校如何录取学生? 在钟秉林看来,未来高校录取学生时,在语数外统考成绩和学生自选3科成绩的基础上,将更加看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 同时,对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注册入学和破格录取等多

元录取方式仍将继续探索。"重要的是所有录取工作都要放在阳光下进行"。 20xx年高考小目标 20xx年高考已经开启倒计时,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透露了今年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的一些想法,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目标"。 而对于高考改革的前景,他也表示有信心,因为教育改革是有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但是效果的显现是突发式的。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1. 准备把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经验全面推广 第一,抓好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2. 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进行高考改革试点 第二就是今年面上的高考招生改革,要做到这么几点: 一个就是确保安全,就是安全性,确保安全,考试过程的安全和招生信息的安全,这两大安全非常重要。 另外,今年我们准备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这四个省市,开始进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试点,探索一些新的路子。 3. 搭建各学段教育互通的立交桥 这样,我们想,经过这么三五年时间的努力,能够建立起一个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这么一个高等教育考试招

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

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2014-2016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 【摘要】高考英语改革成了北京高考现一阶段热门的话题,而且,在改革中指出,高考英语分降到100等于没考,针对这一现象,小编为您整理了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2014-2016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一文,供您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的精神,根据我市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需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二)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的需求,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选拔更多的适合培养的学生。 (三)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引导基础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接受程度和方案的可操作性,稳妥推进,分步实施。 二、命题原则 高考命题要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为目标,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体现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与衔接,体现首都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体现中学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命题要在多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更加重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先进教育测量理论、命题技术,结合北京实际,命制出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试题。在现有高考试题资源库基础上,采取更大范围向社会征题的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丰富充实高考试题资源库。 命题采用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和语言,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繁难偏怪,使学生能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期间所积累的基础知识,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和汲取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感悟中华文明魅力,深化对祖国的感情;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作文命题要处理好开放与限制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发挥,又要注意防止套作、宿构和模式化写作的倾向。 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数据分析、图像解析等内容,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英语学科应有的位置上,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英语学科的考查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文科综合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贴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入思考;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认识其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其成因、原理与规律;重视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理科综合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验探究中所接触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为基本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境和实验观察、自然体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深化、应用知识的策略和学科素养。 三、举措及时间规划 (一)2014年 1. 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 2014年高考命题要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继续调整试卷结构,把握好学科间的平衡,确保在2013年的基础上稳定、持续、深化发展,使考试内容改革成效随时间显现更加充分。 2. 调整志愿设计及投档方式 从2014年起,本科志愿填报实行本科批次平行志愿组填报方式,即:对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志愿设置由原来的4所学校扩大到5所学校,具体为:每批次第一志愿为2所平行的学校;第二志愿为3所平行的学校。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在每个批次一志愿和二志愿录取完成后,公布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再进行征集志愿填报及录取。 高考本科志愿仍在考前填报。 (二)2015年

2018新高考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2018新高考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2018年8月29日,我听了蒋春生和姚跃涌两位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以下是我的培训心得总结。 1、高考改革使教学发生新变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不同于当前的固定班,“走班制”要求教师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2、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 (1)教学理念要改变 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方式要改变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

年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新高考等级赋分.doc

2020年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新 高考等级赋分 2020年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及政策解读新高考等级赋分 更新:2018-12-02 10:31:19 一、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自2017年9月1日起,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01、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02、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1)考试内容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 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2)考试科目及对象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

统一高考的考生。 (3)考试时间及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时间 合格性考试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合格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等级性考试时间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 等级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当年总成绩。 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0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从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

2016年北京最新中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2016年北京最新中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最新中考改革方案,下面是2016年北京新中高考改革方案解读,欢迎大家参考! 中考:学生可以选考 直观的看,北京今天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变化比较明显。最显而易见的是中考的科目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类,必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分值都是100分,外语的100分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听力和口语的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 选考科目共五科: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同时,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 北京156中学校长王勇毅认为,新中考方案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考试方案的转变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带动教育工作者转变固有的观念、理念。学校考试不会再像以往那样给学生排队了,带动了校长、教师在育人理念上的进一步变化。 高考:不分文理英语增加口语听力分值 据了解,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其中英语的改革将从明年开始,从2017年起,英语听力分值30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一年两次考试,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到2021年,英语将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也就是听力和口语的分值将占到英语总分值的三分之一。 从高校录取模式看,从2020年起,北京市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也就是3+3 模式。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总分满分值为750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臧铁军表示,改革中给了学生选考和选科的机会,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引导学生拥有选择科目的能力,要拥有这种选择的能力,首先

年北京高考改革新计划.doc

2018年北京高考改革新方案 面对高考改革新政策,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北京高考改革时间及方案解析】 各省执行时间改革亮点 北京2020年1.2017年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多元录取机制。 3.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 浙江: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个录取分数线。 2、取消本科内部所有录取批次的省份 上海:只设本科一个分数线; 山东、海南:文理科各一个分数线。 3、本科内部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并的省份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辽宁、江苏、福建、河南、江西、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共21个省市自治区。 4、本科内部三个批次未合并 吉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共计6个省市自治区。

【新高考有哪些变化】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 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3”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 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

高考改革之我见

高考改革之我见 “本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主持重大会议研究高考改革方案。”陈宝生一句话道破新高考制度改革之重。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而在业内看来,这一次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拉开了高考改革大幕。根据《意见》,上海市、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 对于上海市、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业界普遍以“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来形容。具体来说这两地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改革后,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 每年涉及全国几百万名考生的高考,被称为我国的“第一大考”,将这项制度进行全面“更新升级”绝非易事。之所以先从部分地区开始试点,也正是需要从探索中总结经验,及早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政策。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自主选科产生了“理科萎缩”的现象,重要标志就是今年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相比文理分科时代有明显下滑。据统计,浙江在文理分科时代,选择理科的学生占比约为65%。而在浙江2017届高考学生中,选择任意一个理科选考科目的学生比例都比以往文理分科时有明显下降,以物理为例,浙江全省29.13万名考生中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而在上海这一占比也只有总人数的30%,远低于改革方案出台时的预期。

北京高考改革新方案已公布 七大变化详细解读

北京高考改革新方案已公布七大变化详细解读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昨日正式落定,根据市教委昨日公布的“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将于明年起逐步启动,涉及高中教学、高考科目、高招录取的全链条改革。 其中,明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在2020年迎来改革后的首次新高考,成绩会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不再以文理科分解,但总分仍为750分。高校招生时会按照专业需求,划定要求的选考课范围。 另外,2017年北京市高考英语会采用计算机化考试,英语听力一年两考。 变化1 高考科目改“必考3+选考3” 根据北京市教委昨日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明年起,北京市高中生将迎来教学、考试、录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直到2020年,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将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也就是说,2017年的高一新生将成为首批新高考生。 届时,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高考成绩构成改革为“3+3”,总分仍为750分。必选的是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自选科目则是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每门科目满分100分。 据介绍,等级性考试将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以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成绩将成为高校招生依据。 变化2 明年起“新会考”科目达13门 同时,从2017年秋季起,北京将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普通高中起始年级,也就是新入学的高一生开始实施。 以往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俗称“会考”,实质是高中的毕业考试;今后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则不仅仅是毕业考试,也会关系到学生高考成绩和录取。 据介绍,2017年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达13门,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免考,以统一高考的成绩作为相应科目合格性认定的依据。 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也只设合格性考试,各区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

最新教师新高考学习培训心得

教师新高考学习培训心得 2020年教师节之际,我和七八十位教育同仁一同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的2020年第一期中学教师提高培训班。 本届培训班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对标新课程、新课改和新高考。通过省、市各级专家的分析和先行者上海市的专家的介绍,短短五天时间里,让我们原本有些模糊的新课程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意识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几点心得,做如下汇报: 1、本次新高考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举措,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者说最核心的,则是所有教育者被长期的物理性时空压迫而正在逐渐泯灭的教育良知的呐喊。正因为如此,关于为什么要开展这张改革的讨论没有空间,占据主导的内容是如何抓住机会应对挑战,怎样将挑战变成学校、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机遇。 2、上海等先行地区的经验和措施非常宝贵,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意义。关于选课和考试的各种措施,都是实践中逐渐调整成型的

东西,虽然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是至少给我们即将开展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他们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后发制人的先机。 3、有些困扰的问题还没有显现也没有能够形成很好解决思路。比如,班级管理,到底是需要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做班主任来管理,还是只需要一个行政性的服务人员来做班级管理,进而引申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德育管理与实践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因为大部分的德育内容(如各种德育活动)都已经分化到了课程中,成为选修的一部分,显性的德育工作大部分变成隐形的,而高中生身心发展过程必然经历和产生的许多德育问题也要通过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生涯辅导来解决,传统的德育在新课改和新课程中究竟是怎样的地位,乃至于专门的德育部门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班主任岗位的性质是否发生变化等。还没说教师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的安排,人员编制的变化等,甚至一些很细小的问题,比如走班制学生的考勤如何处理,等等,也都还需要我们自己的大量实践来提供思路并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开拓了思路,点醒了思维,为我们迎接新课程、新课改和新高考做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意义非凡。

新高考改革建议

顶层设计,抢占先机,守正创新,砥砺前行 信息化支撑新中高考改革围绕“教育部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应教育部提出改革措施,确定重点任务: (1)在育人目标方面,主要任务是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课程改革进行紧密结合; (2)在课程方案方面,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构建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 (3)学科教材方面,深入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育人理念; (4)在学科育人方面,在课程建设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5)在教育评价方面,准确把握中高考改革的育人导向,实现评价育人; (6)在教师育人方面,通过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育人的能力; (7)在育人机制方面,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良好环境。(8)在优质资源开发方面,积极开发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9)在课程管理方面,建立学生选课的指导制度,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课程的整体管理。 二、明确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面对此次改革,要解决最突出几个问题:一是面对改革学 校的顶层设计;二是学校的课程改革整体设计;三是课程实施 面临的挑战;第四是学业评价制;第五是师资队伍建设;第六是学校的管理机制;第七是为课程改革所要提供的资源保障 C (一)顶层设计一一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

顶层设计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特色定位。 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方案设计;三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思路;四是学校课程 体系的重构和完善提升;五是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设; 六是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二) 课程建设一一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课程建设是重中之重,是改革的核心任务。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落实,都需要通过课程为载体去落实。在课程建设中, 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 1)课程的理念与办学理念的关联; (2)课程结构与育人目标的引领;( 3)课程体系与核心素养 的对应;(4)课程特色与办学特色的一致;( 5)课程设置与 学生需求的吻合;(6)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的互动。 (三) 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学科建设也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 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如何将核心素养深入到学科的课堂、 如 何调动学科的教师投入到课程改革、 如何建立学科的优势课程 和特色课程、如何有效的促进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 如何发挥优势学科在区 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四大 类:学生如何选科、学校如何排 课、班级如何管理、课程如何评价。虽然遇到的问题非常多, 我们解决的办法有两个:第一,要依靠一线教师团队,充分发 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第二,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帮助实现 完成。 (五) 信息化管理一一课程改革的保障条件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涉 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提升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何以课程和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域当中的引领作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四) 课程实施一一课程改革的关健环 节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

新高考改革推进情况“”模式大势所趋

精心整理 新高考改革推进情况 ——“3+1+2”模式已成大势所趋 一、全国新高考改革最新进度 1、根据原来的安排,新高考改革实施进度应该是: 2 藏103+3的 年秋 3 2019原定将有7个省份改革,若加上2018年推迟了的10个省,则可能有17个省份进行高考改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省份有可能也会推迟新高考改革。有可能在2019进行高考改革的17个省份是: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宁夏、广西、陕西、云南、甘肃、青海、新疆。 二、“3+1+2”模式 2014年高考改革,最先提出了“3+6选3”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增加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但同时也产

生了缺点,物理这门学科彻底成为冷门学科,有些考生和家长甚至提出在高考中取消物理这门学科,为了解决物理成为冷门学科的问题,教育部推出了更为科学的“3+1+2”模式,今天给大家科普下什么是“3+1+2”模式。 1、增加必选科目 过去的“3+6选3”模式中必考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剩下的3科考生可以自由搭配。改革后,在选考科目中,将物理和历史作为必选科目,考生必须在这两科中选考一门,同时,对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采用原始计分制,满分为120分。这一举措在保证考生自主权的情况下保证物理等学科素养不会下降。 好报考方向已经迫在眉睫。将来自己想研读什么类型的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为摆在考生面前的一个问题。倘若想学医,那么生物、化学、物理就是你的必修科目; 再学科组合个过程中,既要考虑将来的报考方向、锁定好自己心仪地大学,同时还要权衡自己的实力,做到趋利避害!也就是说在选择学科组合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学科、瘸腿学科,在学科组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强强联手”,让自己在未来的备考路上更加轻松。

新高考、新课程、新理念(教师通识培训)

新高考、新课程、新理念(教师培训) 一、新高考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主要内核心:两依据一参考 1.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指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六月全国统考:语文、数学、英语,每门150分,共450分。其中外语一年两考,安排在每年的3月和6月,三月份除了考英语听力外,另加一次笔试。普遍性,体现学生素质。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五月中下旬天津市学业水平等级考:从政史地理化生六个学科中,选择三门进行等级考试。每门100分,共300分。等级考根据学生自身特长,反映学生兴趣,专业方向,向扬长方向转变。 高考总成绩750分。 天津市学业水平考试赋分方式:由原始分赋予等级,由等级转化为高考分数。

2.天津市学业水平考试 分为等级考试和和合格考试。考试安排如下: 二、新课程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99年正式启动,2005年全面铺开,天津市高中从2006年秋季进入,本次称为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深化。 (一)亮点 课程体系:八大领域 课程结构:三级课程,必修、选修1、选修2,学分制管理

课程内容: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新课程确立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根本目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效果 课堂的变化: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再不是以往的“闷课”,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它把学生从诸多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赋予他们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质问、怀疑等的自由和权利。学生的解放,教材、教学过程、时空的开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教师的变化:教师的观念、角色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本次新课程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启蒙运动”,新课程的理念通过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 导读:本文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 虽然不分文理的新高考要到2020年才会实施,但高考内容文理融通的趋势2017年就将出现。10月9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内容,文科增大阅读量,注重考查信息筛选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选材要求;理科则增加文化类内容。 面对新考纲,北京考生不必紧张,因为近几年的北京高考已体现修订精神。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推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文理之分将进一步淡化。 [新考纲] 文理皆考传统文化 据了解,新考纲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而且文理科目皆考。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内容。 依据新修订的考纲,语文更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适应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成为必考模块,“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古代文化常识”内容。

少数民族考生参加的“汉语文”科目更名为“汉语”,将增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等考查内容。 数学科目增加了数学文化的内容,删去“几何证明选讲”选考模块,以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依据新考纲,文科类科目减少了纯记忆的内容,注重能力的考查,理科则细化实验能力,注重社会热点以及运用多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历史选考模块中,新考纲删去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三个模块。地理选考模块删去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思想政治科目则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物理细化“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考查要求。化学选考模块删去了“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模块。生物则关注对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英语科目没有变化。 [北京高考] 语文已考古代“经济战” 对于北京考生来说,新考纲的修订内容并不陌生,因为近两年的北京高考已体现出注重传统文化、增大阅读量等趋势。例如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考查俗语、对联、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知识的题目超过50分。大作文也让考生谈谈“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等“老规

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2021一本二本合并录取

北京高考改革最新方案2021一本二本合并录取 北京新高考方案出炉,2021年起本科一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为本科普通批。从2021届考生起,统考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 从2021年起,北京市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由统考的语文、数学、外 语3门考试科目成绩和选考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2021年北京高招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将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从2021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从2021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 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 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从2021届考生起,统考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 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 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 总成绩分值不变。 北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范围包含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13门。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 和社会人员。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 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成绩 纳入考生当年高考总成绩,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北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 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一次, 安排在每年的6月。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 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根据原始分划定,分为5 个等级,成绩当年有效。 北京市将在部分高校试点将学生综合评价纳入高招。北京市教委要求全市高中学校要 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 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并且每学期对电子平台中学生本学期的 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和公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条件的招生学校,应提前 制定并公布具体使用办法,做到规范、公开、公正。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 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 (一)基本精神 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殺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 (二)重要举措 1.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2.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通过“3 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教育考试指导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 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