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其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其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其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其现实意义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

其现实意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平章起梁禹祥

[摘要]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定位,具体探讨了它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历史实践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的学科定位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学科建设

中央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属二级学科之一,这一规定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学科门类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因而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比较过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学的二级学科,学科性质的定位更明确也更准确了。这一规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本质的、辩证的关系,从根本上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方向。深入准确地学习领会中央决定的基本精神,全面认真地贯彻执行中央决定的具体要求,是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实践依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都深刻地表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胜利;没有革命理论的宣传教育,同样不会有社会主义的胜利。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既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又反过来成为马克思主义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首要工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理论宣传、理论教育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对工人群众的思想发动和教育工作,他们经常深入到工人中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宣传,创办党报、党刊和党的干部培训班,亲自为培训班授课。他们要求共产党组织把革命理论的宣传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规定了任务、内容、形式。早在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章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宣传工作”的概念,明确要求同盟每一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1]在《共产党宣言》中更是要求“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2]马克思、恩格斯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启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斗争,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并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掌握革命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创立列宁主义的过程中,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他十分强调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他提出“政治教育工作”

的概念,要求党要“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5]并明确规定,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6]这就是著名的“灌输论”。他明确指出:“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7]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就在党内设立了各级鼓动部,专门负责思想宣传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并且自己也经常出席各种集会,发表演讲。十月革命以后,又在政府系统设立了“政治教育总委员会”,并亲自抓这一机构的工作。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明确规定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六项任务,并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亲自抓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的编辑出版工作。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教育,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篇章。在红军时期,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系统总结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为我军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清算,整顿了党风、学风、文风,大大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延安整风可以说是建党以后最为广泛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总结了这次整风运动的重大意义,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8]在建国前后,面对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毛泽东及时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9]的号召,对开始出现的腐化堕落行为和官僚主义彻底揭露批判,结合经济恢复、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一五”建设计划实施,在全党、全社会进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1955年毛泽东高度概括了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0]的科学论断。针对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的新形势,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任务、重点、方法、途径。这个报告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毛泽东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勇敢而清醒地面对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及国际反华势力加紧西化、分化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11]江泽民指出:“越是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12]他们多次强调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他们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途径等,作出了许多明确的指示。新时期以来,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以及其他重要会议决议中,都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部署,党中央还专门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普及进而掌握群众,由精神力量转换为物质力量的重要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改造群众的基本途径,是启发工人阶级革命觉悟、认识自己的阶级性质和历史使命、从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的根本手段。实践证明,虽然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最富于反抗性的阶级,但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产生工联主义和经济主义,不经过革命理论的宣传教育,就不可能把个人与阶级、阶级利益与社会制度变革联

系起来,自觉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恩格斯指出:“真正导致解放的措施,只有在经济变革促使广大工人群众意识到自身的地位,从而为他们取得政治统治开辟了道路的时候,才有可能。”[13]对于这种地位和使命的认识,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阶级觉悟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教育启发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任务。“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工人组织起来,在他们中间进行宣传和鼓励,从而把他们反对压迫者的自发斗争变成整个阶级的斗争。”[14]

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求得解放、推翻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5]正是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才使广大工人群众冲破了资产阶级的思想牢笼,逐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革命斗争的才能,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100多年来,共产主义从一个徘徊在欧洲的“幽灵”,逐渐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到多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虽然其间历经挫折,特别是发生了苏东巨变这样的重大曲折,但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深刻总结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陆续迈上改革开放之路,使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新的伟大胜利。

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其先锋队作用的重要保证。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重视理论教育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16]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7]正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使党更善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从而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始终坚持革命大目标,把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吸引到自己周围。

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前进的重要力量,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工作。中国革命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度里发动的。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异常复杂和艰巨,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重要性。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产物,这一理论揭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推进改革和建设不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18]20多年来,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认真研究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不断作出新的建树,发挥了应有的功能。胡锦涛同志指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一项“总揽全局的根本性工作”。[19]这是对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肯定。

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依据

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形态层次,即研究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与整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二层次是学科形态层次,即研究作为一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作为二级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

一层次关系是第二层次关系存在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接的理论依据,推动着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实践发展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经过理论的抽象概括,又补充和丰富了原有的理论,反过来推动了整体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论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理论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根本指导理论,更是意识形态性极为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理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总的指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有以下几方面:(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这一原理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的思想观念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人的需要及人的物质利益与思想相统一的原理。这一原理揭示了人的思想产生、变化的终极根源,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理论基础。(3)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概括。这就要求对思想和行为的复杂多样性有准确深入的认识和把握。(4)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思想形成、变化的规律,把握共性教育与发展个性的统一,积极创造条件激发人的创造能力,从而造就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确定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理论依据。(5)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的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把广大群众作为积极的教育主体,唤起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主动性和积极性。(6)社会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0](7)政治与经济统一的思想。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21]这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8)思想建党的理论。要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克服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这必将带动和影响全社会。(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关系。因此,精神文明创建的许多经验是可直接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10)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有一个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科学发展观之核心的以人为本理念,更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

2.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论述构成直接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中央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过一系列精辟论述,这是我们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但它们大多散见于各种著作、谈话、书信、文件中,需要我们进行梳理概括、深入研究。在上述论述中,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22](2)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工人群众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也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列主义宣传教育“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23](3)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

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24]这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做的最高概括。(4)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坚持灌输理论与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是并不矛盾的。灌输的理论在今天仍是适用的。(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完全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6)关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特征。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25]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7)关于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原则。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整个宣传工作应该建立在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之上”。[26]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27]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8)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指导实践。“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8](9)正面的宣传教育与反面的批判,都是宣传和发展革命理论的重要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伯恩斯坦主义等,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党内左、右倾错误思想的反复斗争中,才逐步为全党接受的。(10)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全党动手、齐抓共管的思想。列宁要求党的所有成员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中去传播马克思主义,还要求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都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29]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其重要意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全面总结了新时期以来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经验,科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主要任务、基本内容、方针原则、方法途径、环境建设、队伍建设、领导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大大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理应成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根据。对这些文件中阐发的理论观点,要把它们与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联系起来,研究它们是怎样继承又怎样发展的。对这些文件中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要真正弄清它的现实针对性是什么,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可靠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阶级基础和历史条件。随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前进,随着资本主义时代向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代的历史性过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正因如此,在我党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曾多次肯定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治党治国治军的科学。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在高校招生,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的正式诞生。江泽民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30]

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是科学,除了因为它有着雄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还有以下几点根据:

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有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是一门科学独立存在的根本依据。“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3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武装群众的基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包括群体与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转化、培养的规律、原则、方法、途径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两者在本质上和基本任务上是一致的。

一门科学能否称之为科学,还需要它对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达到理论的层次,形成一套特有的概念和原理,并按照这些概念和原理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应该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的系统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虽然这一体系还不够成熟,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仍停留在经验层面,但不能因此就否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

还必须强调指出,看一种理论是否成其为科学,必须坚持实践标准。马克思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这指明了理论的两个功能,即解释实践和指导实践。可以说,能否解释实践并进而指导实践,是衡量理论是否科学的根本标志之一。如前所述,在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群众,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身得到了不断发展,越来越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

以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学科)地位的确证,也就是对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科学(学科)性质的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教育内容,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价值实现的现实途径与方法。两者之间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实践性品格,又体现了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又为其服务的本质特征。从学科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属的五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大体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大部分。前四个二级学科从纵横两个维度构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整体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则进一步研究这些基本理论如何教育群众、掌握群众的规律和方法。它本身也是一种理论,是作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之一部分而存在的。[32]这两大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地位和性质所作的重新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重新定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

1.进一步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和指导,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并用这一规律性认识来指导社会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关键在于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关于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论述,完整准确地运用于研究现实教育的各个问题。应该说,几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都有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支学科,理所当然应该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般文化知识来学习,只是记住许多马克思主义的词语,而不能从精神实质上理解、认同、掌握,更不

会在实践中运用。“要作为改造世界观的武器和实践的指南。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33]

2.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明确标示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且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有利于纠正社会上一些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偏见,为学科发展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必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加强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必要的舆论氛围。

3.启发我们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过去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若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从它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加以考察,那么这样的概括就显得不够了。正如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有社会运动、运动制度、社会学说三种理解一样,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也可作多种理解:它是一项事业,是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活动,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它还是一个学科,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学问。三者紧密关联,相互支撑,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这种理解是在更高理论层次上的理解,更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价值,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其他一系列具体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也为我们构建科学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石。

4.突出了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理论界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概括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日常性教育,理论教育是包含在上述几种教育之中的,没有单列。现在看来,这样的理解是有失偏颇的。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从理论教育概念演变而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来都是基本的、核心的内容,是涵盖其他方面教育而且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因此必须把它突出出来。

(二)重新定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要求

1.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论述。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所有的基本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央文献都有精辟的论述,涉及到价值地位、目的任务、主体客体、教育内容、方针原则、方法途径、媒体载体、教育环境、机制体制、管理领导、队伍建设等。他们的研究当然不会是纯理论的研究,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革命形势、斗争需要的结合出发的。但这些论述所表达的基本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在今天也完全适用。我们应该对之进行仔细的梳理、系统的研究、深入的领会,用以指导当下的实践,并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2.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更加注重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的结合。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深刻地启示我们,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实践,着眼于重大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当下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新问题、新特点,既是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而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各方面深层次的矛盾集中暴露出来,人们认识上产生了一些新的疑虑和困惑,思想意识领域的情况更加复杂化。如何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重大决策作出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对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这就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与建构严谨而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要求,是不矛盾的。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一个包容性大、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理论体系的建构,无疑是最根本的。没有这样的一个理论体系,学科就难以立

得起来。因此,不断拓展其研究领域,不断加大其理论含量,使研究层次达到一个成熟学科所应有的高度,应是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所要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实质内涵方面的研究,并把两者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性极强而又较年轻的学科,其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这种统一的意识。不坚持以实际问题的研究为中心,会变成空洞的概念游戏;不注意概念及概念关系表达的准确严密和体系的完整性、包容性,也就不能容纳或深入论述实际问题。

3.要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随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步伐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创新与发展才能适应形势、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先必须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的问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方针。要着眼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又要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要充分调动与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方面的主体性,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起来。要及时总结广大群众在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创建的新鲜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坚持走群众路线。

4.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经典作家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他们在研究、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这些方法论。这个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因为在我们看来,目前研究中谈具体教育方法的比较多,而方法论问题则注意不够。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普遍联系、矛盾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等,都是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72.

[2][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9.

[3][4][5][6][7][1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312,342,285,306,312.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1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43.

[11][2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179.

[12][20][22][30]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4,86,74,97.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9.

[14]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6.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

[18][1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15,1108.

[2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3.

[2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318.

[2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01.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2.

[26]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407.

[28]马克思恩格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

[2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40.

[3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9.

[32]郑永廷,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33]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47.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王兆宇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1-8班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定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在不构成冲突和矛盾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联系起来,在内容上进行补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应当主要突出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内化作用、包含内容体系三方面,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赋予新的活的元素,即强调生命,强调主体人,培养自由、全面、生命自觉的人。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主体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与确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几个阶段。 建国前,主要使用“政治工作”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国后,对这一术语的使用发生了新的变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最近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最早由刘少奇提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使用和阐述了这一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即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提法出现在此时。1950年2月,第一次全国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决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是现在学校中开展新民主主义学习的主要关键”。 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影响下,各个领域的工作都以政治挂帅,“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较为统一的术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性工作内容增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并于1984年在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学科全称“思想政治教育学”。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标准术语。 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得以最终确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操作上的深入。要指出的是,从发生学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演变而来,但后者含义更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系统,表明它与党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更侧重和突出的是学科体系和科学理论的建设方面。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侧重的是它的学科和理论意义。

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TheoryResearc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3-03-15 作者简介:尹凯丰(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尹凯丰 (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27) 马克思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需要的理论,他认为:“他 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 他还认为,人性不是抽象的,既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也是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还描述了需要实现的基本过程,并以实践的观点考察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 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引起新的需要。”[3]79 受教育者需要的满足、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要指向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是需要现实来印证的。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体系,现实中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实现的选择。 一、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着社会、社会群体与其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社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 点、 道德规范相对于其成员的外因体现,从受教育者需要的角度来解读,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体系,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使这些外因体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因需要。“如果从生理上讲需要就是欲望,那么反应在心理上,需要就是希望、愿望和要求,这是生命体为了进行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依 据和内在动因。”[4] 相对于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说,其成员即受教育者。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总体上来 说体现着共同性、 根本性。必须看到,就单独的受教育者个体来说,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不会被每个人都认可。 因此,受教育者的需要特征不仅要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底线,还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需要,主观需要的关注点往往体现在个人的生存、爱好和心理,也会因为受教育者个体社会 地位、文化素养等方面在个人素质中差异构成而产生的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需要。 这种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个人需要的层次性,马克思将人类历史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满足物质生活本身后新的需要、人类生命的增 长。他认为, 人类的这三个层次需要基本上同时存在,“从历史的最初时期开始,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 在。”[3]213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他也指出,这五个需要并不按照固定的模式发展,它们的次序会因为不同情况而变化。受教育者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即便是生理需要,也要合乎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受教育者需要的除了表现出多样性和不同层次性以外,还表现出它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它的实现不能完全是个人行为。在实现个人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目标要体现着社会或社 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根本要求,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也要符合上述的根本要求。可以这样说,受教育者需要它的表现形式上是个体的主观愿望,它的实现要在社会的环境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社会的标准最终考量。 二、实现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途径 实现受教育者需要大致过程包括这样几个步骤,受教育者在参照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前提下,明确自身的需要。实现受教育者需要过 程,也是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其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与其成员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或社会群体也要认识到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对于共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认知和践行上的差异性。在尊重这些差异性的同时,寻求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与受教育者需要的最大公约数,促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这个过程也是以共同的思想观念、政 治观点、 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互动过程。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依据这一基本 概念,受教育者需要从本质来说是其社会存在与发展需要,体现着对于社会、 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根本遵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受教育者需要的共同性、根本性总和,基本规范着受教育者需要的实现。关键词:社会群体;受教育者;需要;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34-02 334

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

浅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径,希望帮助您提供更多想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当下各大高校内,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影响重大,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的新动向,改变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形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根本目标,高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既要改变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教育的片面认识,努力增强“渗透”意识,提高“结合”本领,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业务之中,努力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要努力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与改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要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贡献,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政治意识强、熟悉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较高的素质,一方面要具备马克思

主义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支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要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可以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这个思想舆论的制高点,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首先,大力建设优秀网站,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组织力量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用于网络运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网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加强校园论坛建设,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其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校园论坛要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分析.doc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分析 -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育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传承力,然后进一步阐述了文化育人的发展路径,为开展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内涵;路径 我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优化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现阶段,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力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化育人的内涵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的创新,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 1.1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思潮下,“以人为本”是核心内容,无论是在开展各项生产活动,还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承方面,都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化思想上去认同,去积极的投入,才能够有所提升和创新。在接受这种文

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认同,如此才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去接受这种文化。而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形势下,所以需要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在传承文化教育以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对人才进行理性的开发以及对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教育之本。 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才进行特殊的思维模式的培养,对其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使其在思想境界方面的提升,对其潜力进行无限的开发,并且在理想追求上超越世俗的牵绊,不在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是从人本的角度是考虑问题,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导向以及科学的视野去评判世间的各种现象。人类的进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维的开阔,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于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也纷繁复杂,其中的分支包罗万象,但是其终极目的还是对人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从而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文化育人就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在遵循正确的价值引导下,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1.3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价值导向的作用,并且这种资源是可以转化的,其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在人类的精神领域进行价值引导,从而彰显文化育人的内涵。文化育人的功能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活

如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运用“五小”教育方法 强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县公安消防大队因地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机动灵活的“五小”载体,确保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开辟“小课堂”。以部门、大(中)队、班为单位,层层分化,开辟教育“小课堂”,充分调动各层级教育主动权,实现“同频共振”。牢固树立“现场即课堂”理念,采用“辩论式”、“问答式”、“互动式”等教学法,把授课与讨论相结合,不断活跃“小课堂”气氛,有效缓解执勤压力。 二是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小时间”。针对当前灭火执勤、监督执法任务重的特点,变集中教育为分散教育、变“教育大餐”为“教育快餐”,化整为零,突出重点环节,合理有效利用“小时间”,建立集中教育“三个半小时”制度,即执勤执法间隙半小时开展教学、午休前半小时组织自学推荐篇目、晚饭后半小时讨论交流心得。 三是打破格局,大力培养“小教员”。积极创新集中教育小教员选拔任用机制,通过“个人报名、组织审核、试讲试听”等环节,广泛选拔“小教员”,通过集中培训、以老带新等形式,加强对“小教员”备课、授课、答疑、辅导能力培训,力求效果明显。 四是以人为本,定期收集“小纸条”。坚持发挥官兵主

人翁作用,开展“问题个人查、措施大家想、难题共同解”活动,以“小纸条”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及时反映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定期收集整理官兵心得体会、剖析材料,引导官兵广泛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力争达到“人人抓教育、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五是立足经常,精心制作“小课件”。针对官兵自学不便和补课难的问题,立足教育内容和单位实际,精心制作教育“小课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展评,既方便了官兵课下自学巩固,又有效解决了公差勤务人员补课难的问题,受到官兵普遍好评。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a15763765.html,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卢翠英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5年第02期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是大学教育学生的中心工作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社会时代在不断发展,新的时代对大学生们在个人素质涵养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思想政治信仰、理想信仰、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处在模糊与迷茫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就应该抓住时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启蒙和教育,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思想政治的问题,耐心倾听学生的合理倾诉,为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不断地加强与促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就是在于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发展,要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进行关注、了解和分析,才能够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者。下面,笔者浅谈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其对大学生的作用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者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作用。高等学校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来的。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就是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步骤。经过实践的一再证明,即使是在社会主义思想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有所松懈,就会有很多的不正确的思想冒出来寻找自己的领地。因此,高校大学生必须要经过专业的、系统的、深入的、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具备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中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社会群体,是实现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强有力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 所以,加强和促进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就变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如果现代高校的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那么就会对我们的社会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目的,及其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比较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导向对本国思政教育的深刻认识) 埃德尔指出:“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意味着对本国的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探讨和挑战,从而更清楚地分析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及其基础”。 如果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言之有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原则,那么在你本国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并检验这些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更好的理解。然而如果比较研究不能产生规律或理论,研究他国特定条件下的教育,也可以很好地扩大视野,而不至囿于一国教育的零零碎经验,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制度。 2.比较能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作出贡献(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 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两个事物比较的结果,一个最容易得到的印象,就是谁的长处在哪里。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知道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把人家长处移植过来。这种借鉴效益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推广开来。“有选择的教育借鉴”或改革动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中永恒的主题。 3.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发展)除了指导实践之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理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学术领域一样,注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或趋势,而不是某些特殊问题或现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局限于对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性研究,或局限于仅仅指出各种教育制度或方法之间的异同点。相反他们总是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不断出现的模式或趋势进行总结。这些模式或趋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这些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中,可能会对当代世界在这个领域的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些基础和前提问题将会大有突破。以此比较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有助于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 比较教育特别关心与教育有关的国际问题,由于它使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所以许多从事比较教育的人都把它视为世界和睦开始实现的起点。 埃德尔希望比较教育有助于发展国际主义。这种国际主义的产生不是以情感为基础,而是因为对本国和别国的赞赏性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确信我们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而世界上那些持有不同信仰的人也坚定不移地确信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在较为复杂的层面上,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上还有另外的信仰和另外的做法。 开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贝瑞德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部分简答及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怎样理解? 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 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 是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理解为:1、阐明了阶级属性和归属 2、明确了基本内容 3、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答:(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二)贯彻以人为本要求(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四)注重增强实际效果(五)加强实践活动培育(六)积极推进改进创新 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教员说此题两种答案: 答案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尊重、理解、平等、交流的关系。 答案二:(老师讲的) 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1、角色。处于不同地位。2、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统一:1、相互依赖2、相互作用3、相互转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一)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 (三)我军历史使命和军人职责 (四)法制纪律和道德规范 (五)形势政策和遂行任务要求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答:1、课堂教育灌输 2、集中学习整顿 3、群众自我教育 4、随机教育启发 5、用好信息网络 6、新闻舆论引导 7、典型激励警示 8、军营文化熏陶 9、仪式庆典激励 10、行为规范养成 11、心理教育疏导 12、法律咨询服务 13、部队、社会、家庭共育 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 答:部队党委、政治机关和思想教育者,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备和活动。实现有效管理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使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保证,在长期实践中,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胜利实施。 七、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哪些制度? 答:1、党委议教制度 2、归口管理制度 3、旅、团统筹制度 4、思想调查分析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比较思想政治学 题目: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 2011级 学号 222011********* 姓名曾华斌 指导老师周琪 成绩 2013年6月30日

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曾华斌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通过这个学期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我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对本门课程的一些认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对我国的启示以及给老师上课提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各民族各阶层成员的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阶级社会来讲,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概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仅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代表着一定阶级的阶级意志,而且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主要的意识形态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涵盖了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相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社会的普遍行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知识。 一、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些认识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以“通观比较”和“专题比较”、“综合比较”的不同方式,论述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并以中国和其他典型国家为例,在翔实的资料分析研究基础上,勾勒出这些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概括总结了基成功经验和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确定,探过了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它的研究对象范围包括: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现状;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方面和个性方面。我们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王兆宇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1-8班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定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在不构成冲突和矛盾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联系起来,在内容上进行补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应当主要突出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内化作用、包含内容体系三方面,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赋予新的活的元素,即强调生命,强调主体人,培养自由、全面、生命自觉的人。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主体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与确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几个阶段。 建国前,主要使用“政治工作”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国后,对这一术语的使用发生了新的变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最近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最早由刘少奇提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使用和阐述了这一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即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提法出现在此时。1950年2月,第一次全国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决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是现在学校中开展新民主主义学习的主要关键”。 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影响下,各个领域的工作都以政治挂帅,“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较为统一的术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性工作内容增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并于1984年在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学科全称“思想政治教育学”。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标准术语。 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得以最终确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操作上的深入。要指出的是,从发生学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演变而来,但后者含义更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系统,表明它与党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更侧重和突出的是学科体系和科学理论的建设方面。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侧重的是它的学科和理论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须把握三个关系: 一是思想和心理的关系: 区别: 内涵不同。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表现形式不同。思想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性格等,是个体在不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联系: 思想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思想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个性心理特征比个性倾向性要更稳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 心理规律 是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及表现出的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 3 意向与意向矛盾的规律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规律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 实践主体性是人为人的根本特质,即是类本质 (2) 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是现实的本质 (3)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具有自然本质 7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 生理发展比心理发展简单 (2) 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 (3) 心理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生理发展 8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是心理发展是延续个体一生的过程。。早在生命之始的胎儿期,人的发展就已经开始。从出生到少年期的发育、青年期的成熟、成年期的稳定和老年期的衰退,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鲜明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传承了我国注重伦理、讲究德治德教的历史文化,继承了我们党一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具有明显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覆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文教育、政治社会化、道德教育等相互独立不同的是,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相互结合与渗透,综合性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功能旨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既重视理论研究,更重视正确理论、思想的内化与外化,立足于形成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并指导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本身蕴涵着明确的目的性、实践性和价值性。学科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内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富有鲜明的特色、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富有中国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既继承了我国古代社会重德治与德教的文化传统,又满足我国革命与建设因具有开创性特点而必须思想先行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这一文化,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立足我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又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用和心理认同,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活动与学科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决心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性,既由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所决定,也是学科的功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与价值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学科建设所面对的研究内容,既有社会,也有个体;既有内在主观因素,也有外在客观条件;既有观念形态,也有行为方式;既有各种现实思想问题,也有网络虚拟表现。面对复杂多样、发展多变的环境与研究对象,只有认识其本质性,把握其规律性,才能获得有效的研究与教育成果,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陷于自发性与盲目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以理服人。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无限的时空交互,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亲和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在教室、办公室或者心理咨询室,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能够相对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但是,由于教育空间相对狭小,时间受到限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实现了结合,获得了新的认知工具、交流工具,无形中也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活力。网上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在传统的时效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信息资源分散且传播速度慢,教育往往集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而且教育内容也往往整齐划一,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而全天候开放的网络环境,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使旧有的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变成了全方位的、开放的、立体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空间有多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就有多大。网络能克服传统教育影响面较小的不足,高校的“围墙”概念将消失,高校教育的“一言堂”局面也被打破。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还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信息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网络信息的互动性也使得大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信息,教育者能更及时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便捷的沟通渠道,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 大学生处在“准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社会化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可以通过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同时,网络还能使不同地点的学生共享教育资源。 三、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网络信息量大、更新快,使人可以从容地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精选。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典型事例等材料可以被及时地填充到教育内容当中,教育效果也就自然显现。网络文化环境中,信息的畅通和资源的共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实现数字化,思想政治内容通过网络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间自由流动,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数量和价值上实现了倍增。网络还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平等占有,增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认同感,进一步凸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四、现代的技术手段,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是沟通学生、教师和社会的桥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通了校园网,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将学生、学校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变得更加真实和容易,在这种交流中,交流双方往往能坦率地吐露心声,倾述真实思想与情感;在这种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其中的不良倾向、偏激观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改变了以往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模式,使教育者能以较少的投入,凭借现代化的手段,迅速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实际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网络中的深层次交流,有利于学生的价值内化,而非表面、一时的服从。因此,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网络还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合适的空间。 五、鲜活的内容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网络文化环境下,教育者可以采取匿名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精心选择与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一锅端”而言,显然更具吸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诸要素之关系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诸要素之关系 摘要]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突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三者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又具有各自的特征。认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21世纪新型人才的思想、政治、道德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其所含要素各自的内容有哪些?通过对这三种教育各自质的规定性的研究,可有效说明它们相对独立存在的合理性和相互之间的不可替代性。 1.思想教育,即培养思想素质的教育。它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帮助其树立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思维方式的教育。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教育和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思想教育着重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它不仅要解决主观是否符合客观的问题,还要解决主观如何符合客观的问题。前者是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问题,后者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主观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的思想认识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就不但要形成反映客观世界的思想观念,而且要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因此,思想教育就其性质而言,是提高人的思想认识的教育活动,是提高人们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教育活动,是认知性教育活动。 从目前我国思想教育的状况来看,加强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关键是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把“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作为思想教育的基础工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引导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着重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使之成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2.政治教育,即培养政治素质的教育。它是指一定利益基础上的政党或政治集团依据一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帮助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态度,进而培养政治能力的教育。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国家观为核心的政治知识、政治观点教育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王君卿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学号20101209499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体系、评价标准、对于影响因素,归纳评价内容包括的范围,具体的分类,评价实践方法的总结,思考高校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如何构建模式。[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1、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能达到预期目的”,它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某项实践活动效果或事物进行证明评价后所得出的积极结论,即指“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1]它表达的是人们主观需要、愿望的实现和满足程度。“有效性’,一词,在英语中可以用availability、effeetiveness、valiaity、effieaey等词汇来表示,本文主要取其effectiveness之意,即产出对需求的吻合程度。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就其实质而一言,是体现于特定价值关系中的价值属性问题”[2],也就是说,有效性是从特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对相应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应特性。 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性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论界对此概念的内涵延伸探讨,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陈敏[3]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教育目标上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者主观要求和社会要求的真实度。”沈壮海[4]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将其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过程的有效性、要素的有效性三个基本方面。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同时对受教育者授予社会要求思想品德规范,在各种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协同作用下,在受教育者原有认识、意识水平下,自学选择吸收、消化教育者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传授、接触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外化为行为,形成行为习惯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的最终标准,从其有效性研究开始,最终通过调整、改革反馈实现、提高其有效性为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在我国文字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在英语中,“evaluate”(评价)这个词,在词源学上的含义是引出和阐发价值。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社会与大学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已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其有效性的表现层面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近期的,又有长远的等等。因此,应该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