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答案参考)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答案参考)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答案参考)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答案参考)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

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5、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7、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8、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0、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道家思想的核心智慧

道家思想的核心智慧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思想的核心智慧 违反了儒家关于“正心诚意”的教诲?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目的是要温故而知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并且在现代社会的各种实践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增添新的内容?着名儒学大家蒋庆认为儒学就是道德之学,他把儒学上升到了一个国家文化的高度,说儒学就是中国文化?本文要谈的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智慧,开头却讲儒学,是想与道家思想作一个比较,我不是一个反儒的人,但我崇尚道家思想,崇敬楚国的老子,不仅因为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最主要是我对其《道德经》(《老子》)的执迷不悟,还有同为楚国的屈原,对我的影响很深,左右着相信为楚有才的我处事待人的准则?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老子第一个以理论思维形式创立了以道为核心的较完整的哲学体系,直到今天,其核心智慧,仍然为国家?为企业?为个人所福泽致极?如果说儒学就是中国文化,那道家思想就是中国精神所在?以下为我的观点提出进行探讨? 无为而治, 构建和谐社会 道家学派有三个讲求?第一,讲求“为无为,则无不治”?对“无为无不为”的认识,刚开始只能简单地理解,还谈不上意会,后来是听了曾仕强的《无为才能够无不为》课,由此对道家哲学才开始学习和认识并感悟,知道了“基层用有,上层用无,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以及无中可以生出很多有”的内容,理解了帝王用行动去感召官员,官员用行动去感召百姓,通过自身的行动来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本

论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论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摘要:道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文化以其独特深刻的内涵,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门类,它对人生价值、生存方式、社会政治和自我修养等方面的诸多理解和认识,不仅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现代人们的生活发展也有着引人深思的启示。 关键词:道家思想人生观政治观养生观 引言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佛文化共同构成了古老中华文明的大厦。道家思想虽不像儒家的入世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扶持;也不像佛家的出世思想受到众多看破红尘者的青睐;但其却以其所蕴含的独特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诸多理解和认识,同样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自身丰富深远的体系。道家思想不仅渗透到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宗教、军事、文学等各个文化门类,“而且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兴致情趣、思维方式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维系、发展都产生过难以估量的作用。”①道家思想里蕴含的智慧也对我们现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发展有着诸多启示。在此主要介绍的是道家思想中影响较大的人生观、政治观和养生观。 一、道家的人生观 ⒈自然无为 道家的人生哲学是道家哲学的核心内容,就实质来讲,人生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与儒家不同,道家主要是通过揭示人与物即自然的统一与联系来彰显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自然”这一概念首见《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自然”是自然而然,是事物天然的、非人为的一种状态,如十七章所谓的“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是这种意义:百姓在圣人之治下安居乐业,他们只知有圣人在,但没有圣人的作为,因此认为自己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所以我们说,自然便是道,不用再去寻找道了,总之,“自然”是“不用借助别人的力量,靠自身内在的作用,成为如此或者就是如此”。②老子的“自然”开创了道家乃至后世思想家思索天人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维护“自然”,崇尚无为,反对人为,顺应自然而为便是无为。 “自然是无为的最好表征,无为是自然的必定要求”,③无为是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所采用的态度与方式。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法则,人们如今也越来越意识到道家的无为显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蕴藏大为的无为,因为老子之道讲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到无不为之良效。 ⒉贵柔主静 《老子》第五十二章提出“守柔曰强”的观点,老子认为能守柔才是真正的强者,而“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第四十二章)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持续发展的刚强。所以道家崇尚“水”,因为水本性柔弱,但却能推动巨石,是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第四十三章)。在道家看来,刚强只是一时的,而柔强才是最后的胜者,是韬光养晦,以静制动,这对我们现今处在一个如此快节奏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怎样面对人、处理事同样有着很深的启示。可见贵柔主静的精神在于理性的认清形势,冷静地控制自己,坚忍待时。静其实是柔的保证,非静不足以柔,《老子》第四十五章提出了“清静为天下正”的著名观点,第五十七章又说:“我好静而民自正”,从统治者来说,若能清心寡欲,社会自然就治理;从自身来说,有了静,就可以防止主观臆断影响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道家也并没有绝对的反对动,而是认为必要的“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静”并不是要求形体不动,而主要是用于心性修养,讲求心静。动静适宜与否,与自身的心性有

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道家思想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哺育陶铸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哲理和信仰体系。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是由老子创立,而庄子是集大成者。二者的思想既有共同处,也有不同点。首先,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汉族,宋国蒙(蒙又称萧蒙或小蒙,一说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河南商丘人)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关于庄子的思想,《史记》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看作世界最高原理,认为道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是世界的终极根源和主宰。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他继承了老子“道”无形无象的思想,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他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因此,他认为不可能给“道”提出明确的规定。他说:“道不当名”,即使取名为道,也是“所假而行”。(《知北游》)在“道”和“物”的关系上,庄子思想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他继承老子,认为万物产生于形体,形体产生于精神,个别精神产生于绝对精神——“道”。他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体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知北游》)一方面他又发展了老子思想中即气以言道的合理内涵。他说:“通天下一气耳。”(《则阳》)认为道即气。他强调“道无所不在”,并用“周、遍、咸”三字形容。认为道作为世界的终极根据,不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 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演绎自身的传奇,同时对我们后世社会发展也有很大作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历史的洪流中,统治者一般会采取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儒内法”,而道家思想一直被放在若即若离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作用也被大家忽略了。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之一的道家文化虽然有其时代的固有弊端,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在道家学派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本原。道可以用于区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和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认识了道就可以认识世界万物。道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曾经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比如说老子、关尹、列御寇、庄周。学习道家的思想有利于我们了解道家思想的利与弊,从而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政治理想方面,道家的思想家们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社会,把“道”或“至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境界,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他们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历史,带有浓重的复古倾向,否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性特征,轻视人类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标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相违背,但是他们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揭示了人与人质之间利害冲突不可避免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敢于批判敢于否定,勇敢批判现实,改变现实。 在政治主张方面,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二,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三,绝圣齐贤,绝仁弃义;第四,慎征罚。道家认为如果不尚贤就可以制止社会纷争,他们虽然想制止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但是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尚贤与争之间的关系,尚贤并不是社会纷争的根源,不尚贤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社会纷争。道家认识到了物价过高会引发百姓的负面情绪,使民“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民众对于稳定统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没认识到货物的贵重与否取决于货物的内在价值,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而且难得之货也不是产生盗贼的根源。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道家主张统治者对待战争应该慎重,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能发动战争,战争必然导致经济的萧条,而且道家也反对横征暴敛,体恤民众。虽然他们的政治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但是相比于一般的统治术高明得多。在当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借鉴,政府应该维护人民合法利益,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家应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采取高明的管理策略。而且道家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被应用于实践,在休养生息上效果十分显著。从汉高祖至文景时期,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百姓困苦,政局动荡,统治不稳,统治者无法取得完全的剥削利益,于是被迫采纳黄老学说(“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黄老学说即黄老学派假托黄帝的名义引进法家学说,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的清静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及“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等政策,对农民做出一些让步,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刚刚建立的西汉封建政权,由于这些措施,很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doc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思想具有独任清虚、超迈脱俗、绝礼去仁、追求返璞归真的独特气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一、道家的人生观 ⒈自然无为 道家的人生哲学是道家哲学的核心内容,就实质来讲,人生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与儒家不同,道家主要是通过揭示人与物即自然的统一与联系来彰显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自然”这一概念首见《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自然”是自然而然,是事物天然的、非人为的一种状态,如十七章所谓的“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是这种意义:百姓在圣人之治下安居乐业,他们只知有圣人在,但没有圣人的作为,因此认为自己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所以我们说,自然便是道,不用再去寻找道了,总之,“自然”是“不用借助别人的力量,靠自身内在的作用,成为如此或者就是如此”。②老子的“自然”开创了道家乃至后世思想家思索天人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维护“自然”,崇尚无为,反对人为,顺应自然而为便是无为。 “自然是无为的最好表征,无为是自然的必定要求”,③无为是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所采用的态度与方式。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法则,人们如今也越来越意识到道家的无为显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蕴藏大为的无为,因为老子之道讲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到无不为之良效。 ⒉贵柔主静 《老子》第五十二章提出“守柔曰强”的观点,老子认为能守柔才是真正的强者,而“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第四十二章)的“强”并不

第四讲 道家学说及主要思想

第四讲道家学说及主要思想 老子、孔子在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各自把握一端,分别创立了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如果说儒家代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那么道家则代表中华民族的“自然”精神;如果说儒家重视的是“道德”,相对来说道家则表现了“智能”;如果说儒家反映宗法的思想文化,那么道家则是对宗法思想文化的怀疑、否定和批判。儒、道两家相互抗衡,又相互吸收和补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同时也给中国文化的开拓、演进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鲁迅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在道教。”(《鲁迅全集》第11卷)英国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专家李约瑟博士也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家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在社会上层有深刻的影响,在社会下层,人民大众中有雄厚基础,它不仅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而且滋养着我国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药学与养生学的产生和发展。道家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精华主要表现在“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法自然”的自然的精神;对立相依,相互转化的思维方式;“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处世哲学和“逍遥游”的自由观等方面。天道观经过历史的检验,确证是绝对真理的粒子;思维方式包含着经验、理性、直觉、洞察四个要素,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可以根据其观点去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奥(妙)秘;法自然、求超脱的人生哲理有助于人们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安身立命。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道家学说中的这些思想

火花就不会熄灭,它会一直照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老子的《道德经》开始,道家学说经过了2500多年的发展、演进过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最突出的有黄老之学(包括《荀子》、《管子》和稷下学派)、庄学、韩非的解老(解释老子的思想)、魏晋玄学等。汉代以后,解老的著作源源不断,历代史书皆有著录。有关《老子》的(著)注说,就有千余种之多。椐不完全统计,《老子》一书在目前世界上有30多种译本。道家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 一、老子的思想述评 关于老子其人,司马迁的《史记、老子列传》有这样的记述: 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逢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遇,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谈谈庄子的道家思想

谈谈庄子的道家思想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也都十分深远广泛。《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从思想上或艺术上讲都是其代表作品,虽然仅此一篇难以穷尽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但从中亦可使我们窥见他思想的一个全貌。 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齐物论》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这时,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这些观点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超脱,对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他理想中的圣人,是吸风饮露、游于天地之正气,不受任何的羁绊,无所依于旁人,逍遥自由的人;他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不为任何是非、好恶、喜怒、哀乐内伤其身,使人的自然天性能够自由发展的境界;他认为死是摆脱了世俗烦恼而“反其真”,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而在当今社会,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苦苦追逐,多少年轻的生命因为承受不了社会给与的沉重的压力选择逃避甚至是选择离开这个不堪重负的社会……要是人们能够体会到庄子思想中的那份淡泊,那份超然,能够让自己有所感悟,虽不能有庄子之豁达但至少我们也能积极面对困难和压力。 无论是逍遥游中的无己还是齐物论中的丧我,它的根本都落在心上,几乎将我与心等价了。庄子在齐物论中思想就是“万物与我为一”,例如,故为为是举莛与楹,历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庄子认为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他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旧事物的消失即新事物的形成,同理新事物的诞生也就代表着旧事物的消失,世间万物无论美丑,大小都是没有区别的,到最后都归于大同。同时是非这些虚幻的概念也是如此,真理从来不曾有过界限,言论也没有过定数即“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爲是而有畛也”,只有当人们的主观因素掺杂其中时才有了各自对是非的判断,才有了界限。 在《齐物论》中庄子描绘了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一个人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争斗,无欲无求,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一样,看似美好却不可能存在的社会,庄子是想着实现它,但是陶渊明更加理性,他将其写作昙花一现,然后马上消失再也寻找不见,因为他知道这不可能出现,因此庄子是浪漫的,他喜欢幻想,也正是因为他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才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

五个核心要素

杜莫联办小学党支部 合格党员的五个“核心要素” 合格党员应该具备五个“基本要素”:忠、德、善、能、廉。 忠,就是忠诚。共产党员必须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要始终把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一种信仰追求,把对党的忠诚摆在第一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时刻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模范执行党的决策决议。要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落实到对工作的无限执著上去,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艰辛,都要迎难而上,表现出一股执著和无畏;对在别人看起来无法实现的任务,都要敢于“亮剑”,呕心泣血,想尽一切办法去坚决完成。 德,就是道德。有德无才影响事业,有才无德毁掉事业。为政必先做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跟头。一个人能力上有差距可以提高,但品质差是不能原谅的。共产党员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严守廉政准则、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注重培养

高尚品德和锤炼高尚品格,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只有这样,说的才会让人心服,讲的才会让人信服,做的才会让人佩服。无论什么时候,干部都不应失德。切忌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既失德,又丢人,就会成为街头巷尾的笑柄,甚至廉政警示教育的典型。 善,就是与人为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善”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恻隐之心”。“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对“善”最完美的表述。共产党员要时刻做到与人为善,在工作中谦虚,尊重群众的人格,体谅群众的难处,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耍特权,不搞“一言堂”,不以势压人,不以权整人,说话和气,办事公道;在生产中务实,尊重群众的意愿,体察群众的疾苦,相信和依靠群众,不抖威风,不搞“强迫命令”,不以权代法,不主观臆断,决策科学,管理民主。总之,共产党员要坚持始终做善事、行善政,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能,就是能力。一是干事创业的能力。共产党员要立足自身实际,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断“摸爬滚打”,在历练中不断吸收、不断充实、不断提升、不断完善,成为干事创业的行家里手。二是引领发展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个人的幸福和人生成就与自身的品德以及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家哲学代表人物“老子与庄子”的著作,给出了人类品德提升的方法和价值观。分享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下面举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第一:虚荣心带来的痛苦 如果以品牌,炒作,证书来证明一个人或某件物的价值。人们往往会被蒙骗。人们应该去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真正价值所在。因为虚荣心的关系,人们往往会花大价钱买性价比超低的东西。好比一个人买了一件名牌花了两千,而他去在别人面前炫耀时,别人却会认为这件衣服值两佰元。这是因为别人是以这个人的水准来横量这件衣服的。这样花大价钱不仅没得到快乐反而得到痛苦。有的人去有名的大

学校花几万学知识,只是为了证书。而在名气小的学习班可能只要几千就能够学到同样多的知识。往往学习班的老师在教授时会更用心。等毕业大学校当然有证书,可是应聘去,老板要的却是实力,那个证书就没有用了。而且如果以证书来评价一个人的水平时,往往会有一些人花钱买来假证书,滥竽充数。使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人不能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只有去掉虚荣心才能远离这些痛苦。 第二:无私的人才能成就自己 老子用天地做比喻,天地因为无私所以才长久。这个道理其实以经证实了,很多伟人就是以群众的利义为第一,所以他就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而且会名垂千史。就算老百姓,一个尊重别人,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事情的人,人际关系就不会变坏。一个喜欢帮助人的人,自然也是受人喜爱的。 第三:去掉对物质过份追求,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成就和人生观,如果建立在以金钱数量衡量和物质享受上。就不容易树立自己发展的目标。很容易变成那种如同无头苍蝇一

儒家、法家和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儒家、法家和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摘要】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现实管理中既有其合理性,并为现实中的管理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但是也存在一些过时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的为现代的管理工作服务,我们要深刻的理解三家的管理思想,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关键词】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积极性、局限性。 【内容】 (一)开篇简介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沉淀了很多优秀的思想文化,它们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流一样一直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并且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其中,就有着我国伟大的古代管理思想体系,他们不断的发展完善,并在当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的得以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也为提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企事业单位效率的提高,今天,当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和它消极的一面,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管理思想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不同,它们在当代表现除了一些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一些局限性。我们只有深刻的分析出它们的这些积极性和局限性,不断的挖掘它们的深刻涵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的为我们所用! (二)儒、法、道三家的主要管理思想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三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三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三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

打造高效管理团队的四个核心要素

打造高效管理团队的四个核心要素 企业如人,这是当前被普遍认可的事实,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人类的九个基本动机,以及相对应的四种需求,如下图: 如果把企业视作活生生的实体,企业的四类需求分别是什么?如同人一样,它们就有着肌体、情感、心理和精神需求,在这些需求之间寻找平衡,是企业达到健康状态的唯一途径。下图揭示的是企业的四个需求阶段:

这就意味着,企业像人一样,也需要满足从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的转变,变革顺利,企业可以因此健康长寿,有一类需求不能满足,就会在物质层面或者精神层面出现问题。因此,从这个出发点来看,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执行者,团队,尤其是管理团队的建立和打造,也符合这一规律性要求,即需要满足四类需求。 一、以绩效为基础,维持管理团队的肌体健康: 管理团队的肌体健康是由财务方面的指标决定的,包括利润、现金流、资产回报、股东价值等财务指标。财务绩效指标之于管理团队,如同水、空气和食物之于人类一样,是维持企业生存的能量所在。 所以,对于绩效问题的关注,是企业生存与否的关键。管理团队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现实目标的问题,可能是利润,或者销售额,或者占有率,是当务之急的目标和要求。 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平衡计分卡实施、管理团队成员素质和能力测评分析、高绩效管理团队组建。 二、以和合为纽带,维护管理团队的情感健康: 情感健康,是由管理团队的自我感觉的好坏以及对各方面关系感觉的好坏程度决定的。企业的内在素质,包括生产能力、效率、质量,和人际关系,是衡量情感健康的指标。管理人员需要感受到公正和平等,需要获得承认。他们希望自由地工作,并以自己的工作为荣,同时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官僚作风、恐惧、剥削、以及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糟糕的工作关系,是情感状况不良的明显特征。 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员工帮助与辅导,有效的人际关系建立等。 三、以学习为动力,保持管理团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对内、对外开放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学习力是至关要素。这里的学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关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学习,包括技能提高、岗位练兵、技术练兵,焦点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成就;二是促进内在成长的学习,焦点在以文化为基础的内部提高。内在成长和外部成就都很重要,外部成就可以建立企业的自我尊严,鼓舞员工士气,内在成长可以培养企业的创造力,提升员工的参与和创新程度。个人成长增进的是情商,职业成长增进的是技能和智力。 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职业化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业务培训、个人成长培训课程。 四、以文化为引导,保障管理团队的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是由对内、对外的联结程度决定的,包括凝聚、合作、协作、战略联盟、社区参与、及社会责任等,都是衡量企业和团队精神健康的一些指标。 企业或者团队的内部联结是通过强有力的、由价值驱动的文化实现的。当团队成员认同企业文化,致力于实现共同愿景,并持有相同的价值观时,他们就会为了公共利益凝聚在一起,努力工作。他们会参与集体学习,并形成对企业高度的忠诚。 而外部联结是通过与外部机构建立有实际意义并真正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客户、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 如果企业想取得长久的成功,它必须培育一种独立于企业领导人个性之外的文化,必须以集体的动机和员工共享的价值观为基础。在这个粘合剂的作用下,管理团队成员保持内部紧密的合作与联结,具有高度的协作性,并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度大于对团队某成员的忠诚度,高绩效团队建设方可达成。 因此,建立一支高效管理团队,既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也需要艺术的管理手段,同时还需要管理的灵性与悟性,才能够在四类不同需求之间游刃与转换 发布者:陈松

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学思想

“无为而治”的管理学思想 题目 在道家思想中,最为精炼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为”。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答:我认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无为”本是道家核心思想,但同样也是佛家与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中,就“无为”而言,我认为分三个阶段,企业管理者只有深入地去感悟这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领略“无为”的思想魅力。 第一个阶段:有为而妄为阶段 在竞争无处不在的今天,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努力奋斗。很多企业在资本积累的同时,狂妄和浮躁也在急剧增加,日本的战略学家大前研一曾批判说:“我认为中国人有点急躁。”这话虽然我们不爱听,但也的确有道理。中国企业后起而勃发,希望能够尽量走捷径,但往往脱离不了“妄为”,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的贫富差距虽然很大,但是中国的慈善事业很落后,“大款”们花天酒地,却不知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与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世界巨富和世界最大的慈善家比起来,真是让人汗颜。我比较欣赏国美总裁黄光裕说的话,为什么要把国美继续做大做强,因为是一种责任,是国美几万名员工的生存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第二个阶段: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比较容易,可要“有所不为”,就需要胆量和智慧了。从“有所为”过渡到“有所不为”,这一种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具备深刻的管理功底和领导魅力,它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基础,领导者必须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否则很难成功。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 如果企业是一个被各种规则管理起来的一个系统。当你去到一个没有任何规则的地方的时候,你会意识到有规则的好处。 其次,要注意授权的节奏 授权这就如同我们放风筝一样,风筝就如同我们的下属,风是外界的环境,线就是权力。不敢放线,风筝永远飞不高;风小了,就要把线紧一紧;风大了,就松一松。要根据风的大小、方向,去逐步地授权给自己的下属。

资料分析十大核心要点

资料分析十大核心要点 ★【核心要点一:时间表述】 资料分析材料当中出现的大量统计性数据往往是与时间相关联的,因此“时间表述”是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极其重要的关键信息。国家及地方考试题当中在“时间表述”上做文章的情况非常的普遍,并且也越来越隐蔽化,更是广大考生在匆忙答题时特别容易忽略而掉入陷阱的常见盲区。 “时间表述”五大考点: 一、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点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点并未完全吻合。比如问题问到的年份是材料所提供年份的“去年”、“前年”或者“明年”之类。 二、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段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段并未完全吻合。比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1-2007 年的数据,但问题只问到2002-2006 年的数据。 三、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比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7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问题问到的是2007 年的数据;或者反过来。 四、考生往往只将“年份”理解为“时间表述”,容易忽略诸如月份、季度、半年等其它“时间表述”。 五、材料当中所提供的时间的表述方式或者表达顺序有可能存在和常规不一致的地方,需要考生特别留心。 【例】下表为某高校理学院各学科招生情况,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2001年 数学113 122 131 133 134 物理122 118 116 116 110 化学86 89 94 95 97

生物98 94 93 91 86 合计419 423 434 435 427 A. 2001-2005 年,数学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上升 B. 2001-2005 年,物理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C. 2001-2005 年,化学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D. 2001、2002、2003、2004、2005 这五年生物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上升。 ★【核心要点二:单位表述】 提示 单位是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极其重要的信息,是对材料进行数据分析的重要对象。因此,“单位表述”作为材料所提供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生特别引起注意,大家务必养成阅读材料时详细阅读“单位”的习惯。“单位表述”着重提醒大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单位一定要看,务必不要“默认单位”; 二、与平时表述不太相同的单位一定要特别留意,诸如“百人”、“千”、“百万”、“十亿”、“千亿”等; 三、特别注意材料的信息之间或者材料与题目之间可能出现的单位不一致问题; 四、在“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 ★【核心要点三:适当标记】 提示 完成资料分析试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大量的“适当标记”1,这对迅速而准确的答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类“适当标记”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标记材料的体系与结构(结构阅读法); 二、标记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等重点信息;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得核心思想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核心表述? 儒家思想主旨就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得就是入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得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得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重人得自身修养,要与身边得人建立一种与谐得关系; 道家思想主旨就是自然与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得就是出世,道家思想得核心就是“道”,认为“道”,就是宇宙得本源,也就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得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得就是春秋时期得老子,老子在她所著得《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得就是超世,佛教就是教育,就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得创始人就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 经过一千年得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道、儒、佛家得养生思想:儒家讲得就是敬,道家讲得就是静,佛家讲得就是净.从修为得层次上,我认为一个比一个层次高. 哲学得核心思想表述? 首先,什么就是哲学。 首先就是起源,我就结合历史知识解说一下。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出现了一种新得思考方式,一些人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与人生得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得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于就是,最早得哲学诞生了。 再次,从字面上理解,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词语”philo"(热爱)与“sophis”(智慧)。哲学本意就就是“爱智”,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得人”。说白了,哲学就就是一门使人聪明得智慧之学。 那么,哲学实质就是什么? 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得学问,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在这里,什么就是世界观,什么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得辩证关系,我就不一一解说了,从字面上模糊了解即可)。但就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就是,一般人得世界观都就是凌乱得,不规则得,自发得,所以不能称为哲学,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我国道家哲学以老子为创始人,以庄子为集大成者,其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大,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进一步破解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内涵、认识其历史地位和当代社会价值,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家哲学或道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道家哲学或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智慧和思想理论,影响中华文化几千年,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汉初的统治者汲取秦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在取得政权之后,经济上采取“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这种方针政策的制定,理论根据就是当时新道家尊崇的“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以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相配,被同尊为道家创始人,倡导“清净无为”、“静作相养”等等道家思想。魏晋玄学,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以贵无为宗旨,以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为最高主题,以探求理想人格为中心课题,实际上就是先秦道家哲学文化在魏晋的发展或表现形态,这种思潮取两汉经学儒学而代之,成为了魏晋文化的主潮,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尽管佛学大盛,儒学位尊,但唐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政策,道家哲学文化与儒、佛一起取得了官方地位。这种地位就不能再将道家哲学文化称之为山林文化了。宋明时期,道家文化与儒、佛同样都受到尊崇,统治者努力提倡儒佛道三家思想,形成了儒佛道三家归一的趋势,宋明理学正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糅合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万物化生理论和佛教的思辨哲学而产生的。只不过宋明儒学对于佛老采取了过河拆桥的态度,排斥佛老而尽用其学,这更加表明了道家哲学文化在宋明时期的实际地位和影响。清代汉学中兴,道家思想式微。近现代时期,伴随着西学东渐,新学兴起,道家哲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佛的命运基本上是相近的。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新儒学这一新形态的儒学,其重要特点就是服膺宋明理学,由上述道家哲学文化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可知,道家哲学文化对现代新儒学的影响和渗透也是极其深刻的。例如,冯友兰的新理学,将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极高明而道中庸”,并认为在“极高明”方面,儒家不如道家,新理学中内蕴着道家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像“宇宙大全”的精神境界就可以明显看出所受道家哲学文化的思想影响。在当今社会,更有人认为,道家哲学文化包括究天人之际的自然学说,察古今之变的历史学说,穷性命之源的生命学说,集中了自然、社会和人体生命的智慧,将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希望,主张倡导新道学。认为中国道家文化经过综合创新,则能够成为通向未来的文化,世界大同的文化。新道学文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东方,更属于全世界。把道家哲学思想文化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从中西哲学的比较来看道家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在这方面,就以辩证的智慧和方法论思想来说,我国先秦道家哲学朴素丰富的辩证智慧和思想,对“道”的认识和把握近于概念的辩证本性外,基本还是建立在概念之间的辩证联系上,还是一种直观的、朴素的、非自觉的辩证法。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在自然、社会、人生、是非、真理、精神等方面,都达到了辩证的思维,足以能够代表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的水平,成为世界哲学园地里辩证思维的一支奇葩。 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集精华与糟粕于一体的。但是经过科学的分析、阐释和改造,其有益方面积极的现代价值也是十分明显的,在理论、现实、精神等各个层面都具有与现代的对接性。 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家哲学思想的文化精神还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道家哲学思想文化与现实社会实践的有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意识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

基本资料核心要素

基本资料核心要素: 一、劳动法 1.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指调制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得法律。 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 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因参加社会劳动而与所属的企业、事业、国家机关及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之间所发生的那一部分劳动关系。 3.现代劳动法的主要制度 共七项:就业促进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4.集体合同制度的内容 集体合同制度主要包括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以及集体合同的形式和效力等内容。 5.劳动法中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有就业、获得劳动报酬、休息、安全健康、享受社会保险、接受职业培训、组织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等权利。 6.劳动是公民权力的含义 我国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对公民来说,意味着享有包括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对用人单位来说,意味着应当平等的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履行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7.劳动是公民义务的含义 这是从劳动尚未普遍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现实和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反剥削性质引 申出的要求。 8.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的内容 包括偏重、优先、平等、全面、基本的保护。 9.偏重保护 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都给与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劳动者,也就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体现了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 10.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