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历史2017课程标准2017版与2003版对比表

高中历史2017课程标准2017版与2003版对比表

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2017版与2003版的对比

高二历史组

2019.6

(一)前言不同

2017新课标2003旧课标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 年

开始施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钋,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

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

高中课程体系,更新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推进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有效促进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

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咼中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面对时代对提咼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现行普通咼中课程还有某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咼有赖于基础教冃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咼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咼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重点:

1、总结2003年以来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及其经验

2、本次修订的本次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3、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二)文本结构不同

新课标

新课标有6个部分: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1(一)课程性质/1

(二)基本理念/2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3(一)学科核心素养/3

(二)课程目标/4

三、课程结构6

(一)设计依据/6

(二)结构/ 7

(三)学分与选课/8

四、课程内容9

(一)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二)选修I课程/

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选修课程

模块1史学入门2史料研读

五、学业质量标准32

旧课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含3部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学业质量标准及说明

重点:

1、增加历史学科素养的解读

2、区分学考和等级考的不同层次要求。

1、增加“历史学”的概念

2、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素养。

(四)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不同

新课标旧课标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历

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钋,切实落实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

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形成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历史素养和国家

历史认同,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

2、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历史

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

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

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要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要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

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

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

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

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

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

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咼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

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

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

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

(五)增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03版完全没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 国情怀五个方

面。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 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

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 学科的重要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

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

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

中的价值目标,旨在 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臟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 识历史的本质,科

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 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

客观的认识。

2、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

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 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

养为目标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使学生通 过历史课程 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 力、必备品格与价值 观念。课程结构的设计、 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 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在结构设计上,要在体现基础性的同

时,构

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在 内容选择上,要注重展现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和历史发展大势,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 识。在课程实 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 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

精神。

重点:以学生为主体,更加简洁实用

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 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 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6、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 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 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 学评价的功能。

真实的态度与

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

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六)课程目标不同(要点精简、维度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