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

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_特殊年代的文化怪胎_黄皮书_

4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0年5月May. 2010 第21卷第3期VOL.21 NO.3 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特殊年代的文化怪胎“黄皮书”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1960-1978年翻译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现象。这便是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一度影响不小的“黄皮书”。本文检讨这套书的缘起、目的、选目方式、翻译和出版,最后分析了这套书的接受、影响和特别作用。 关键词:“黄皮书”;翻译选择;接受;特殊作用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0)03-0043-05 王友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一、文化怪胎“黄皮书”:缘起与目的 “黄皮书”乃中国1960-1978年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翻译文学产品。因其封面十分简单,常用黄色胶版纸作封面封底,封面或封底印有“内部发行”字样,故俗称“黄皮书”。其中不乏后来发生深刻影响的当代外国文学作品。它的存在表明1960-76年的中国一方面拒绝包括苏联在内的当代欧美日外国文学,否认其合法性,拒绝与之公开发生关系,别一方面又有压不住的强烈翻译需要。有趣的是,其中不少译著到80年代摇身一变“扶正”了,从“内部”到“公开”;其中部分作品给特殊年代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黄皮书”缘于中苏两党生重大分歧之初。其前身是分歧初起之1957年便开始选译的“内部参考”作品,如苏联的《不单单是面包》(1957)。与其前身相对应者,是1957年3月1日《参考消息》由刊物变为报纸,4开4版。“黄皮书”作为批量翻译的书籍,其正式启动略晚一点,在59年12月至60年1月北京新侨饭店的一次会议上启动[1],与此同时《世界文学》编辑部奉命编选《世界文学参考资料专辑》,陆续出版。“黄皮书”前后历时约19年,正式启动前的1957-59年可谓预备期,文革初期4年(1967-70)停译,1977-78年是其尾声。其正式批量翻译在60年代初。最初推出的“黄皮书”并非黄皮裹身。据参与其事的秦顺新回忆,出 了十几本“内部发行”之后,主其事的林默涵找人文社总编韦君宜商量,建议统一采用不显眼的土黄色作封面,人文社照办。后来文化界、读书界袭用“黄皮书”专指60-70年代翻译的“内部发行”的外国文学书(不过70年代始见白皮、灰麻麻的纸作封)。它前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上海方面偶尔参与,具体由人文社的副牌“作家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充任出版者;后期上海方面参与程度高,与人文社共同负责。“黄皮书”仅是皮书系列内的一大类,类似的还有“灰皮书”,译著更多。“灰皮书”指内部翻译的“修正主义”和欧美历史、传记、政治、理论等社科著作,由人民出版社负责,商务、中央编译局、世界知识出版社参与其事,当时人民社的副牌“三联”亦参与。 出版界资深文化人陈原先生这样描述非常时期的这两类书[2]: 六十年代初,反修的热浪席卷全国,出版了两套很别致的所谓修正主义的“反面教材”:一套用灰色纸作封面封底,习惯上称之为“灰皮书”,一套用黄色纸作封面封底,叫“黄皮书”。灰皮书收录社会科学论著,包括考茨基、托洛茨基、布哈林、赫鲁晓夫等人的著述或评传;黄皮书则收录所谓“修正主义”文学作品。 承担“灰皮书”部分任务的原商务负责人陈翰伯先生曾经在文革中一份交代材料里谈及这个任务的缘起:“1961年底或1962年初钓鱼台反修小组,康生同志通过包之静要几 收稿日期:2010-01-15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比较视野 的文学通化研究》子课题“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家翻译群体研究”(项目编号:GDUFS211-2-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友贵,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 国文学,中国20世纪翻译文学史,翻译史,文学翻译。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翻译事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多种挑战,无论是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要求还是翻译师资队伍的培训、翻译服务业的完善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找突破。针对翻译现状的不同面,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本期“热点聚焦”精心汇编了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的四位专家就“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这一话题进行的多视角探讨。他们或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出发点深入探究国内翻译研究现状,或直面国际翻译学界领军人物,从国际视角提出中国翻译发展方向的参考,或以跨学科视角(经济学方向)试析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现状,或从伦理建设角度给予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启示。因篇幅所限,各位专家的成果并未全部呈现,只望以此提供多种思考角度,读者能从宏观方面了解当前中国翻译发展的前景与问题,并反求自身,探索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和贡献方向。 我国翻译研究现状考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13)的统计与分析 当前,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现象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已成为各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客观评价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不足、判断未来研究走向、提高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水平,本文对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类项目(2000—2003)进行详尽地梳理。 研究发现我国翻译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以语言学科为主体,翻译研究的多学科发展趋势明显;

2)研究主题日趋多元,文学体裁、典籍文献、语料库技术成为研究重点;3)重视本体与微观研究,强调文本信息的转换与阐释。 与此同时,中国翻译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研究创新乏力; 2)社会应用性、政策咨询性研究匮乏; 3)中译外研究不足,特别是翻译效果调查与分析亟待加强; 4)研究模式单一,定量研究方法不充分,跨学科研究方法待加强。 由此,本文从指导方针、研究主题、模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规划。以下是简单分析报告: 一、翻译研究的描述性分析 1. 统计介绍: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类别划分,以2000年至2013年为时间节点,调查8大类项目: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后期、成果文库、中华学术外译。 2. 统计结果:21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量达31675项,其中语言学类达1926项,翻译类达360项。翻译类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比重有所提高。 3. 项目类别比重:一般项目比重最大(47%),其次是青年、西部、后期项目。近年来,翻译类重大重点项目增长迅速。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增长迅猛,近三年平均增长幅度是85%。 4. 学科分布:语言学科比重最大(48%),其次是中国文学、宗教学、哲学等。重大重点项目中哲学学科比重最大(主要是外国哲学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经济学比重最大。人口学、考古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尚未进入此项目,可成为未来实践型翻译项目关注的对象。

中国菜名标准英文翻译

中国菜的分类Classifications of Chinese Cuisine 1.八大菜系Eight Famous Cuisines 鲁菜Lu Cuisine (Shandong Cuisine) 川菜Chuan Cuisine (Sichuan Cuisine) 粤菜Yue Cuisine (Guangdong Cuisine) 闽菜Min Cuisine (Fujian Cuisine) 苏菜Su Cuisine (Jiangsu Cuisine) 浙菜Zhe Cuisine (Zhejiang Cuisine) 湘菜Xiang Cuisine (Hunan Cuisine) 徽菜Hui Cuisine (Anhui Cuisine) 2.菜品分类Types of Courses 凉菜类Cold Dishes 热菜类Hot Dishes 汤羹粥煲类Soups, Congees and Casseroles 主食和小吃Main Food and Snacks 西餐Western Cuisine 开胃菜(头盘及沙拉类)Appetizers and Salads 汤类Soups 副菜Entrées 主菜Main Courses 配菜Side Dishes 甜点Desserts 饮品Drinks 一、酒精类饮品Alcoholic Beverages 1. 国酒Chinese Wines 2. 洋酒Imported Wines 白兰地与威士忌Brandy and Whisky 金酒与朗姆酒Gin and Rum 伏特加与龙舌兰Vodka and Tequila 利口酒和开胃酒Liqueurs and Aperitifs 红酒Red Wine 二、不含酒精类饮品Non-Alcoholic Beverages 三、中国饮品文化Chinese Drinking Culture 1. 中国茶文化Chinese Tea Culture 2. 中国酒文化Chinese Wine Culture

对翻译的思考和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 对翻译的思考和认识 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对翻译的思考和认识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 ----读王佐良先生的《翻译: 思考与试笔》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王佐良,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 1916 年 2 月 12 日生。 1929 年至1934 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后进清华大学。 抗战后考取公费留英,于 1947 年秋赴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 于 1949 年 9 月建国前夕回国,应聘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 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外国文学》主编。 主要著作有: 《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约翰韦勃斯透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英国文体学论文集》,《中外文学之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 1989 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王佐良先生的著作《翻译: 思考与试笔》一书中收集了王佐良教授历年中所写的一个翻译 1 / 3

的文章和优秀著作,在第一部分的思考中,从文体学的角度论述了若干翻译问题,也谈到翻译背后的文化异同问题,并通过观察,集中探讨了几位翻译家的实践,从中看到了译者所处时代、社会和本人思想对于其翻译的影响。 对从事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其中新时期的翻译观一文是王佐良教授研究翻译问题的一个小结。 文中提到中国翻译家传统的三个特点: 一是有高度使命感,为了国家民族的需要不辞辛苦地去找重要的书来译;二是不畏难,不怕译难书、大书、成套书;三是做过各种试验: 直译,意译,音译,听人口译而下笔直书,等等。 从现代看,若干第一流作家都搞过翻译: 鲁迅、郭沫若、茅盾、冰心、田汉、曹禺、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卞之琳、冯至、李健吾等等都是。 在许多情况下,翻译提高了他们的创作,或者发展了他们的创作。 而由于他们也从事翻译,翻译的地位也提高了,出版社比较重视,译者在社会上也取得一定名望。 在近代史上由于翻译引起了大的文化潮流和思想运动,如1919 年的新文化运动。 1飑炖散剀研蒋荬都侃对翻译理论的新想法,在严复的信、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作者:刘大燕, 樊子牛, 王华, LIU Da-yan, FAN Zi-niu, WANG Hua 作者单位:刘大燕,LIU Da-yan(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 樊子牛,FAN Zi-niu(四川外语学院,教育技术中心,重庆,400031), 王华,WANG Hua(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经贸系,重庆,401120) 刊名: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11,27(1) 参考文献(31条) 1.Gambier,Yve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Research 2008 2.Karamitroglou Fotios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orms in Audiovisual Traaslation 2000 3.Munday Jeremy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2007 4.O' Connell,Eithne Screen Translation 2007 5.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6.柴梅萍配音与字幕声画同步翻译的策略[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 2003(05) 7.柴梅萍电影翻译的拓展[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6(01) 8.董海雅西方语境下的影视翻译研究概览[期刊论文]-上海翻译 2007(01) 9.龚瑜行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2) 10.康玉晶目的论视角下的华语古装片英文字幕翻译[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11.李国顺中国电影译制片理论现状[期刊论文]-电影评介 2008(18) 12.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 2005(12) 1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1(04) 14.龙千红电影翻译的动态观--中国电影翻译考察[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5.马建丽译制片脚本的翻译原则[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2) 16.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期刊论文]-现代传播 1997(05) 17.麻争旗影视剧脚本的翻译及审美特征[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8.牟丽论再创造和影视翻译[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 2006(03) 19.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2000(01) 20.陶丹丹从阐释学视角论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期刊论文]-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21.王明军带着镣铐的舞蹈--论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制约性与适应性[期刊论文]-现代传播 2006(06) 22.王荣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策略--《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2) 23.谢满兰读者接受理论与影视字幕中的隐喻翻译[期刊论文]-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24.叶长缨电影对白配音翻译最佳关联的实现[期刊论文]-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25.叶长缨试论电影配音翻译中文化距离的处理[期刊论文]-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26.岳峰回眸二十世纪中国影坛翻译家[期刊论文]-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2(02) 27.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 1998(02) 28.张伟20世纪前期好莱坞影片的汉译传播[期刊论文]-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中国菜名翻译(超完整版)

A 鹌鹑蛋鲍鱼 Abalone and quail eggs 鹌鹑松 Minced quai B 八宝冬瓜汤“Eight-treasures” winter melon(white gourd)sou 八宝饭“Eight-treasures”rice pudding 八宝鸡 Chicken stuffed with “eight-treasures” 八宝扒鸭 Braised duck with “eight-treasures” 八宝全鸡 Roast chicken with “eighit-treasures” 八宝全鸭 Roast duck with “eight-treasures” 八宝鸭 Duck stuffed with“eight-treasures” 八个冷盘 Eight cold hors d′oeuvres 八珍冬瓜粒 Soup With Winter melon and minced pork 八珍扒大鸭 Braised duck with “eight-treasures” 巴东牛肉 Spiced beef 拔丝莲子 Lotus Seeds in hot toffee 拔丝苹果 Apple in hot toffee 拔丝山药 Chinese yam in hot toffee 拔丝香蕉 Banana in hot toffee 霸王肥鸡 Bawang chicken 白爆鱼丁 Fish cubes in white sauce 白菜粉丝 Chinese vermicelli with cabbage 白菜汤 Chinese cabbage soup 白豆焖猪排 Stewed pork with white beans 白豆汤 White bean soup 白饭 Steamed rice 白果芋泥 Sweet taro with gingko 白烩大虾 King prawn in white Sauce 白烩鸡饭 Chicken in white sauce with rice 白烩蟹肉 Crab meat in white sauce 白烩虾子 Shrimp roe in white sauce 白鸡 Cold boiled chicken 白酒汁烩鸡 Chicken in white wine sauce 白酒汁蒸鱼 Steamed fish in white wine Sauce 白菌鲍脯 Braised abalone with fresh mushroom 白菌炒面 Fried noodles with mushroom

对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寂期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寂期的思考 刘宓庆先生在《翻译理论研究展望》一文中提到中国译坛目前进人了一个相对的静寂期。0天津外国语学院的林克难教授也撰文指出,“中国翻译理论到了9O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低潮”。0虽然也有人提出.中国翻译的第四次高潮已经到来。然而,这所谓的第四次高潮的标志性成果大部分是前一时期著作的再版,理论上并没有重大的突破,我国翻译理论并没有走出两位学者所提到的沉寂期。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所谓内因,主要是指韶译和翻译理论研究本身的原因,包括翻译研究本身的复杂性、语言学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我国当前翻译理论研究的不足等等。所谓外因,主要是指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以及翻译领域的功利主义影响等方面。一、翻译和翻译研究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我国翻译界对于韶译的一些重要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论,如直译和意译、科学和艺术翻译的原则、翻译的性质等,充分反映出翻译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复杂性。从翻译实践本身来看,它涉及的语种繁多,语系复杂,有各自独立的语音、语法、词汇系统,体现出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要想建立一套能够指导任何语种的韶译实践的理论是不可能的;从翻译及翻译研究所涉及的学科来看,有语言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各门学科错综交织;从翻译的过程来看,韶译研究对各个环节,包括作者、文本、读者甚至译者等都不能忽视。翻译中这几个环节之问的矛盾给翻译和翻译研究带来了困难。虽然中国韶译理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有学者一直在致力于建立翻译学,还出现了以翻译学命名的著作(黄龙,《翻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但是要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建立起与哲学、美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相并立的翻译学还比较困难。基于韶译和翻译研究本身的复杂和困难,在一定时期内出现沉寂是正常的。沉寂可以使译界对前期的研究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找到新的突破口。[收稿日期】1999—10一l0(作者筒舟】尹衍相(1970一),男,石油大学(华东)外语系讲师,硕士。73维普资讯https://www.sodocs.net/doc/ab5927529.html, -------------------------------------------------------------------------------- Page 2 二、语言学研究的局限性80年代以来,国外翻译理论,尤其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引进,曾掀起了我国翻译研究的一个小高潮,一段时期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占据了翻译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于是有人提出.发源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格格不人,要想用扎根于西方语言学理论的译论来研究英汉翻译根本行不通,把当前的沉寂完全归因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忽视语言学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的贡献。林克难教授在其文中指出,“最根本的…,还是语言学翻译理论最终并没能摆脱直译和意译两元对立(dlchotomy)的阴影。”0这虽然很有概括力,但他还是以翻译理论本身作为出发点的。那么造成两元对立阴影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应当是语言学理论研究本身的片面性。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Saussure)曾经界定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语言([angue)和言语(parole)。语言是社会团体所共有的一种抽象的规约系统,而言语则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性的行为,所以是具体的,并受使用者个人和具体使用场台的制约。由于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性质复杂,同时跨着物理、生理和心理几个领域,所以是混杂的,不适于进行系统的研究。而过去的语言学翻译理论一直致力于抽象出一套用于指导语言行为的规则体系,以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但事实上,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规则性比较,更应该关注的是言语。因为翻译所接触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是创作者个人的、具体的言语活动的结果,而译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摘要】:本课题的主体部分共分七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主体性、主体间性与翻译伦理;翻译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翻译策略与翻译批评;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第1章从总体上对翻译研究和翻译现状进行了初步反思。第2章力图澄清译界关于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的模糊认识,并从观念和评判力两个方面列举实例,指出学人在当前观念转型时期亟待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将常见论文写作模式划分为七种,并抽取典型论文做范例分析。第3章详细论述了目前翻译研究中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规范问题。第4章将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与翻译伦理研究结合探讨,还指出了国内译界关于“主体性”、“subjectivity”等关键术语的某些错误认识。第5章详细阐述了翻译政治概念及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概念及研究范围,并分别解释了中西观点的差异与分歧。第6章从贴近翻译实践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的问题。第7章先概要评点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所牵涉的文化认同问题,接着又结合博奕论对具体译例进行分析,以为论证。本课题的特色,首先在于剖析中国翻译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翻译史分期、学科框架、本土传统、新旧观念冲突等等。其次在于覆盖了翻译实践领域的绝大部分关键论题: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翻译伦理、翻译政治、意识形态、翻译策略、翻译批评、文化认同等。本课题研究以批评性反思为主,触及具体问题。既以学术为

主体,也不回避非学术因素,以期能提醒译者在商业氛围中保持职业信念,提醒同行学者在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保持头脑清晰。【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59 【目录】:内容摘要3-4Abstract4-5目次5-8引论8-10第1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10-401.1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论10-131.1.1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内涵10-121.1.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及其关系12-131.2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13-281.2.1理论研究的自律13-171.2.2我国翻译史研究的盲点与误区17-211.2.3本土传统21-281.2.3.1古代、近代、现代、当代22-251.2.3.2“忠实”之于传统25-281.3翻译实践现状反思28-401.3.1语言驾驭及知识储备28-311.3.2文化意识31-40第2章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40-742.1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40-462.1.1学科名称40-432.1.2学科建制的体系框架与课程设置43-462.2观念与判断46-742.2.1观念转变中的困顿46-552.2.2评判力55-592.2.3论文写作模式59-74第3章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74-1023.1治学态度74-863.1.1构架疏忽74-753.1.2阐释粗疏75-763.1.3措词不慎76-783.1.4言过其

中国经典菜名翻译-简单版

凉菜 夫妻肺片(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 川北凉粉( Clear Noodles in Chili Sauce)、 棒棒鸡(Bon Bon Chicken) 麻辣小龙虾(Hot and Spicy Crayfish)、 扒猪脸(Snout) 桂花糯米藕(Steamed Lotus Root Stuffed with Sweet Sticky Rice) 醉蟹(Liquor-Soaked Crabs) 酒水 红星二锅头(Red Star Erguotou) 衡水老白干(Hengshui Laobaigan)、 青岛啤酒(Tsing Tao Beer) 长城干红(Great Wall Red Wine)、 绍兴女儿红(Nu'er Hong)、 茶 碧螺春(Biluochun Tea)、 大红袍(Dahongpao Tea) 陈年普洱(Aged Pu'er Tea)、 祁门红茶(Keemun Black Tea) 茉莉花茶(Jasmine Tea) 汤 西红柿蛋花汤(Tomato and Egg Soup)、 紫菜蛋花汤(Seaweed and Egg Soup) 鱼头豆腐汤(Fish Head and Tofu Soup)、 老鸭汤(Duck Soup) 酸菜粉丝汤(Pickled Cabbage and Vermicelli Soup) 萝卜丝鲫鱼汤(Crucian Carp Soup with Shredded Turnips) 黄豆排骨汤(Pork Ribs and Soy Bean Soup) 木瓜花生炖鸡脚(Chicken Paw Soup with Papaya and Peanut) 主菜 川菜:麻婆豆腐(MaPo Tofu)、 回锅肉(Sautéed Sliced Pork with Pepper and Chili)、 干烧鱼翅(Dry-Braised Shark’s Fin)、 豆花肉蟹(Sautéed Hardshell Crab with Tofu Pudding)、 坛子鸡(Chicken in Pot)、 樟茶鸭(Smoked Duck, Sichuan Style)、 魔芋鸭(Braised Duck with Shredded Konjak) 粤菜:佛跳墙(Fotiaoqiang)、 叉烧(BBQ Pork)、 烧鹅(Roast Goose)、 白斩鸡(Chopped Boiled Chicken)、 脆皮乳猪(Crispy BBQ Suckling Pig)、 脆皮乳鸽(Crispy Pigeon) 鲁菜:葱烧海参(Braised Sea Cucumbers with Spring Onions)、

中国菜名翻译大全

中国菜名翻译大全 最近,国内网站上正在热议如何翻译中餐菜名。2007年2月20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以―错误的翻译‖(Misinterpreted Translations)为题,介绍了北京市有一些招牌、广告、指示牌以及中国菜名的翻译存在某些莫名其妙,十分可笑,甚至是十分可怕的翻译错误。 尤其是部分中国菜名的翻译更是出了一些笑话。如把童子鸡,翻译成―还没有过性生活的鸡‖ ―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北京一家豪华大饭店把―酸菜包‖翻译成―酸性食品‖(Acid food),把―夫妻肺片‖ 直译成―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怎么能够把夫妻的肺切成了片炒菜吃?这个菜名看了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一个国家的烹调,尤其是五花八门的菜名,属于饮食文化。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56个民族的大国。全国除了4个大的菜系之外,几乎每个地区又有自己的特色菜肴。所以,我国的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 中餐又讲究色、香、味。不仅好看,味道好闻而且吃起来口感也好。这是中餐在世界各地普遍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作为外交信使,有幸到过100多个国家旅行。现在,不仅在欧美地区有中餐馆,就连许多非洲国家也出现了中餐馆,有些中餐馆的生意还相当红火。 华人华侨在国外开办的中餐馆里使用的菜肴译名各具特色。虽然不能说十分完美,但是起码没有闹出像北京地区这样的笑话。 餐馆里备菜单,目的是为了便于顾客点菜。现在,许多大餐馆为了使顾客对菜肴的内容一目了然,往往在菜单上配有彩色图片。而把中文菜名译成外文,主要目的是便于外国顾客了解菜肴的内容,以利于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_复译_转译_之争

2005年3月 第21卷 第2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 ar.,2005 Vol.21 No.2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 “复译”、“转译”之争 陈 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 100101) 提 要: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复译和转译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复译与转译过程中,一直存在“抢译”、“胡译”、“乱译”、“滥译”甚至是抄袭现象,应把它们与复译、转译区别开来,以促进外国文学翻译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翻译市场。 关键词:文学翻译;复译;转译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2-0100-05 D eba te on Retran sl a ti on and Tran sl a ti on not fro m the O r i g i n a l Text i n20th Cen tury’s L iterary Tran sl a ti on i n Ch i n a CHEN Yan Abstract:A s cultural phenomena,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are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fr om the devel opment of literary translati on in China,which deserves comp licated and syste matic study and objective evaluati on. 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should be differed fr om random translati on t o i m p r ove the translati on of f oreign literature. 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 on;retranslati on;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复译与转译之争是针对文学翻译的不同方式类型而展开的论争。由同一原本的不同译本出现的时间先后的不同,形成了首译与复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由译本所据原本的不同,形成了直接翻译和转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因已有的译本不能满足读者的期望和需要,复译是翻译家常有的选择;因翻译家所掌握的语种等因素的限制,转译也常常是译介外国文学的必要途径和方式。在中国翻译史上,复译和转译是相当普遍的译本类型,其中不乏成功的、受到读者欢迎和肯定的译作,也有不少过多背离原文的转译本和重复平庸、乃至滥竽充数的复译本,对于复译和转译的是非功过,翻译界有着见智见仁的不同看法,并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和争鸣。 一、复译之争 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复译普遍存在,数量较多。尤其是1930年以降,复译越来越常见。在已出版的各种译本中,复译本的数量占一多半。许多著名翻译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梁实秋、周扬等都参与了名作复译。复译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复译的出现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翻译方法不断更替的一种表现。晚清时期,翻译家普遍采用豪杰译的翻译方法,对原作多有增删、改动。五四以后,主张尊重原文的翻译家,使用逐字译和直译的方法重新翻译就成为必然。其次,复译的出现也是现代汉语不断发展、演变和完善的体现。由于现代汉语经历了晚清时期的文白夹杂、五四时期的中外杂糅阶段,直到30年代后才逐渐趋于定型,所以30年代以前的译本普遍显得译文老化,不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也就需要复译。这就是30年代前后在我国文学翻译史上形成第一个复译高峰的原因之一。这股潮流对翻译文学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如抄译、乱译等不良现象,引起人们对复译的反感、认识上的分歧及学术上的论争。 邹韬奋指出,复译不太经济,应该翻译那些有价值的未曾译过的书。(邹韬奋,1920)茅盾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 我们以为如果真要为读者的“经济”打算,则不但批评劣译是必要的手段,而且主张复译是必要的救济。如果劣译出世,一方加以批评,而一方又能以尚有第二译本行将问世的消息告知读者,这倒真正能够免得读者“浪费”了时间精神和金钱的。(茅 001

现代国内文学翻译的建议

现代国内文学翻译的建议 归化与异化之争自翻译活动出现就一直存有。最初的直译与意译之争 使归化与异化之争初现端倪。大规模翻译活动出现之后,归化与异化 的交锋日趋激烈。归化与异化之争雏形乃是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佛经翻译关于文质的讨论大致可分为3种意见:一种主张直译 (偏于质),如道安;一种主张意译(偏于文),如鸠摩罗什;一种 是折中(主张文质相兼),如慧远。从中古时期佛经翻译的发展看, 基本上是由质趋文的。 也就是说尽量的用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佛经的意义,从文化角度 来说就是趋向于归化。19世纪70至90年代,是我国翻译外国文学的 初始阶段,以严复、林纾为代表的人物掀起了翻译出版西洋文学的高潮。甲午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文人志士意 识到救国必先强民的道理,并将译介西洋小说视为教育民众的工具。 当时林纾等人虽然看到了西方列强在物质层面的强大,不过他们内心 仍然保持着本土文学和文化上的优越感,把西方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这样的文化态度反映在文学翻译上,就是高度归化式的翻译盛 行一时。1919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我国文学翻译进 入了第二个高潮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学文化的落后地 位已经有了深刻的体察,他们也在思考中国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文 化的何去何从问题。当目的语文化处于国际文化的边缘,属于弱势文 化时,翻译文学在目的语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翻译者多采用异化式翻 译策略,为引进新的文化因素甚至不遵守目的语文化的语言规范。这 个时期,在鲁迅等文化巨匠的带领下,很多翻译家和作家从外国文学 作品中吸取营养,以达到改造文化、丰富汉语语言、改造社会的目的。鲁迅主张译语要保持原作的洋味,“宁信而不顺”。他的这些见解具 有很大的超前性,在当时实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也产生了很多副作用,导致一定水准的生硬翻译风。因为语言上过度注重欧式的结构, 令人难懂,鲁迅的译作在当时没有得到主流读者群的认可。相反,和 他实行翻译理论论战的梁实秋,以及张谷若、朱生豪、傅东华则采用

中国菜名的英文翻译大全

中国菜名的英文翻译 头盘餐前小品Appetizers 1.各式刺身拼Sashimi Platter 2.锅贴Pot Sticker 3.辣汁脆炸鸡腿Fried Chicken Legs (Spicy Hot) 4.鸡沙律Chicken Salad 5.酥炸大虾Fried Prawns 6.酥炸生豪Fried Oysters 7.酥炸鲜鱿Fried Squid 8.海哲分蹄Smoked Jelly Fish 9.五香牛展Special Beef 10.白云凤爪Chicken Leg 11.琥珀合桃House Special Honey Walnuts 12.脆皮春卷Spring Rolls 13.蜜汁叉烧B.B.Q. Pork 汤羹类Soup 1.花胶鲍鱼火鸭丝羹Congee Pike Maw With Roast Duck 2.红烧鸡丝翅Chicken Shark's Fin Soup 3.竹笙烩生翅Bamboo Shark Fin Soup 4.粟米瑶柱羹Corn with Dry Scallops Soup 5.竹笙海皇羹Bamboo Seafood Soup 6.鸡蓉粟米羹Corn & Chicken Soup

7.酸辣汤Hot & Sour Soup 8.法国海鲜汤French Style Seafood Soup 9.法国杂菜汤French Style Vegetable Soup 10.杂锦云吞汤Combination Won Ton Soup 11.芥菜肉片咸蛋汤Mustard Green Salted Egg Soup 12.火鸭咸蛋芥菜汤Roast Duck Salt Egg / Mustard Green 13.西葫牛肉羹West Lake Beef Soup 14.三丝烩鱼肚Fish Soup 15.蝴蝶海参羹Sea Cucumber Soup 16.四宝豆腐羹Steam Tofu Soup 龙虾蟹类Seafood (Lobster, Shrimp, Crab) 1.法式咖喱焗龙虾French Curry Lobster 2.法式芝士牛油焗龙虾Cheese Lobster 3.上汤焗龙虾Special Style Lobster 4.蒜茸蒸龙虾Garlic Style Lobster 5.豉椒炒肉蟹Crab 6.上汤姜葱焗蟹Green Onion Crab 7.椒盐蟹Spicy Salt Crab 8.粉丝咖喱蟹煲Rice Noodle Curry Crab 虾鲜鱿贝类Seafood 1.菜远虾球Shrimp with Tender Green 2.白灼中虾Boil Shrimp

对我国翻译职业的思考

对我国翻译职业的思考 由于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相互交往与交融成为必然,于是对翻译人员就有了很大的需求。从人类历史发展和整个世界动态的角度看,翻译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资源的整合、经济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数世纪的发展,翻译必将或者已经成为一门现代职业。 一、翻译是一门职业 首先,翻译作为一门专门职业并具有一般职业的共同属性,即服务他人,获得收益。其次,文化的传播,尤其是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广泛,使得翻译的存在成为必然。第三,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翻译单独作为一门专业技能的可行性。第四,职业发展的多元化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推动了翻译作为一门职业的建立和发展。第五,随着电子和计算机的问世和发展,翻译出现了新的形式,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第六,翻译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翻译不仅是交流手段,还是一门需要训练方能掌握的技能,更是一种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职业。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翻译也势必成为一种现代职业。但就中国的现状而言,情况如何呢? 二、中国的翻译 1.中国翻译能否成为一个现代职业 就中国而言,笔者认为目前在中国翻译不能简简单单说是一门现代职业或不是一门现代职业。从职业分类和要求来看,目前中国的翻译人员,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只有少部分人具备了相关素质和资格,大部分从事翻译的人员还不具备一个合格翻译者的素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上的各种地位与日俱增,这给中国的翻译产业和从业人员带了无限的空间和机会。在现在和未来,都需要专门的翻译人员来解决各个领域的翻译问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给中国的外语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导致在中国的翻译领域悄然掀起了一场革命。中国的合格翻译人才确实太少,急需培养,这也正是我国2005年独立设置本科翻译专业和2007年独立设置翻译硕士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和香港的高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培养翻译方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从这里能看出,中国的翻译行业是一个有潜力的行业,可以断言未来的翻译职业肯定是需要有很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职业岗位,当然也是一门现代职业。 从翻译者来看,目前大部分从事专门翻译的人员,都是兼职或自身工作需要。这些人包括大学教师、高学历懂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必须掌握外语的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或涉外工作人员,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或专业领域,拿着一份自己本职工作的薪水,而并非靠翻译来发展自我或养家糊口。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在没有行业标准和人人都可以做翻译的错误认识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专门从事翻译的人员,可能都无法养活自己,更谈不上的自身发展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_朱晓烽

·特稿·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 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晓烽 (清华大学外文系/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市100084) 2012年9月21日至24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协办。来自国内外百余所高校近300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刘军平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冯友梅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潘文国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教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杜青钢教授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代表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研讨会以“全球化与语言文化自觉”为主题,旨在探讨在全球化的新语境下,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经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审稿组遴选,研讨会共接受论文270余篇,涵盖了英汉比较研究、翻译理论研究、文化对比与典籍翻译研究等多个领域。 在大会主旨发言阶段,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福义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Douglas Robinson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文系Galal Walker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语言研究能否放宽到人类之外”、“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On Mencius,the Four Shoots and the Ecologies of Translation”、“Story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Study”的精彩演讲。邢福义教授基于国外对于海豚、黑猩猩的研究以及自己多年来对斑鸠、狗等动物的观察研究,对“动物没有语言能力”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有思维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即是一种语言,因为它负载信息、传达思想,因此,语言研究者可以将对于人类语言的研究扩展至人类以外,即动物语言的研究;郭齐勇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探解,批评了当前中国社会文化自觉缺失现象,并指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是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思想动力。他还比较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并以两者间的共性论证了文明对话的可能性,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谐世界建构所起到的积极意义;Robinson教授则在发言中对生态翻译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提出质疑,他认为生态翻译学对于达尔文理论的运用限于文本,而非生态层面。另外,生态翻译学在借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存在互为矛盾之处,并未实现有机的融合。同时,Robinson教授也肯定了从中国哲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并以孟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对此加以详尽说明;Walker 教授认为,外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编辑外语与文化记忆,文化故事是知识的基本单位,因此,学生对外语文化故事了解得越多,在外语母语者看来他们的外语文化程度也就越高。外语文化能力表现基于具体情景的知识掌握,如时间、地点、会话双方角色等等。他以具体的中英文对话为例,分析了日常普通对话里包含的文化信息,或称背后的故事。该教学法综合了听说法和交际功能法的长处,兼顾了语言结构使用的正确性和交际功能的实现。 第26卷1期2013年2月 中国科技翻译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 Vol.26.No.1 Feb.2013 *作者电邮:xiaofengzhu9@https://www.sodocs.net/doc/ab5927529.html,收稿日期:2012-10-30/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