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题名】: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主编

【标准号】:GBJ85-85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发布日期】:1985年12月1日

【实施日期】:1986年7月1日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批准文号】:计标[1985]2034号

关于发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5]20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建委、建设厅),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单位:根据原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3)经基设字第12号通知的要求,由水电部会同有

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J85-85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

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全文】:

编制说明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根据原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3)经基设字12号函,由

我部指派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武

汉水利电力学院会同廿六个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到二十多个省、市,对一百多处喷灌工程作了实地考察和

调查研究,总结了中国近十年来喷灌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成果与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

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召开了四个专题讨论会

和技术鉴定会;与有关国家标准的归口单位就技术内容进行了协调;征求意见稿完成后,

寄发三百多个单位与个人,并委托喷灌面积较大的七个省、市的水利主管部门分别召开了

座谈会,比较广泛地听取了意见;有的省还结合喷灌工程按规范要求进行了试设计和在施

工中试用;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分九章、二十五节、一百二十六条和三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喷灌工

程总体设计、喷灌技术参数、管道水力计算、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管道水压试验及工程验收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若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具体意见和参考资料函寄:北京市西外花园村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以供规范修订时参考。

水利电力部

一九八五年九月

主要符号

灌溉制度

m——设计灌水定额,流量指数

γ——土壤容重

h——计划湿润层深度,喷洒水深

△h——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T——设计灌水周期,时间

W——日需水量,管道放水量

流量、速度与加速度

Q——喷灌系统设计流量,流量

q——喷头流量

qs——1000米长管道实际渗水量

[qs]——1000米长管道允许渗水量

ν——管道流速

α——水锤波传播速度

g ——重力加速度

压力、水头及其损失

Pmax——最大表压力

hp——喷头工作压力水头

H——喷灌系统设计水头

Hz——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

hf——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hj——管道局部水头损失

hfz——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hjz——支管局部水头损失

h'fz——多喷头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几何特征

d——喷头主喷嘴直径,管内径

S——喷洒面积

Zd——典型喷点的地面高程

Zs——水源水面高程

Zz——支管首端的地面高程

hs——竖管高度

L——管长

Dg——管公称内径

D——管平均外径

emtn——管最小壁厚

数、系数与指数

η——喷洒水利用系数

Cu——喷灌均匀系数

n——测点数,同时工作的喷头数

f——摩阻系数

b——管径指数

F——多口系数

N——喷头或孔口数

X——多孔支管首孔位置系数

ζ——局部阻力系数

Kt——塑料管材温度修正系数

Ks——管道渗水系数

其她

R——喷头射程

Ts——关阀历时

σ——塑料管瞬时爆破环向应力

t——试验温度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喷灌工程建设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节省能源,开展综合利用,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适用。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农业、林业、牧业及园林绿地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

安装及验收。

第1.0.3条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喷灌工程总体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喷灌工程的总体设计应根据灌区地形、土壤、气象、水文与水文地质、作物种植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2.1.2条喷灌工程的总体设计应符合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应与排水、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

第2.1.3条喷灌工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采用一种或多种系统。喷灌系统类型应考虑以下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

一、水源类型及位置;

二、灌区面积、地块形状及分布;

三、地形;

四、作物种类;

五、经济条件及劳力状况;

六、能源条件和设备、材料供应状况;

七、生产管理体制及技术力量;

八、综合利用要求。

第二节水源分析计算

第2.2.1条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对水源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对于由已建成的水利工程供水的喷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年供水流量。对于新建水源工程,其供水流量应根据水源类型和勘测资料进行计算确定。

第2.2.2条当喷灌水源为河川径流时,水源水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计算:

一、具有较长系列的径流资料时,应经过频率计算推求符合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灌水临界期平均流量。

二、径流资料较少时,应经过相关分析的方法插补延长径流资料,再进行频率计算推求上述径流特征值。

三、无实测资料时,可选择参证站,经过换算、内插或径流系数法等推求径流系列。也可参照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结合调查资料推求径流特征值。

第2.2.3条当喷灌水源为当地地面径流时,可参照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结合调查资料,确定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第2.2.4条当喷灌水源为地下水时,水源水量应根据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域地下水开采条件,并经过对邻近机井出水情况的调查确定。对于无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应打勘探井并经抽水试验确定水源水量。

第2.2.5条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进行水源水量和喷灌用水量的平衡计算。当水源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喷灌用水要求时,应建蓄水工程。

第2.2.6条喷灌水质应符合现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喷灌技术参数

第3.0.1条喷灌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应低于85%。

第3.0.2条设计灌水定额和设计灌水周期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

在缺乏试验资料的地区,可按照邻近地区的喷灌或地面灌的试验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确定日需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

1

m=100γh(β1-β2)──(3.0.2-1)

η

T=──η(3.0.2-2)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毫米);

T——设计灌水周期(日);

γ——土壤容重(公斤/立方厘米);

h——计划湿润层深度(厘米);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η——喷洒水利用系数;

W——日需水量,mm/d,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

第3.0.3条喷洒水利用系数,有条件时宜实测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气候条件在下列数值范围内选取:

风速低于3.4米/秒,η=0.8~0.9;

风速为3.4~5.4米/秒,η=0.7~0.8。

注:湿润地区取大值,干旱地区取小值。

第3.0.4条设计风速应采用灌区主要作物关键需水期设计日喷灌时间内平均风速的多年平均值。

设计风向应采用灌区主要作物关键需水期设计日喷灌时间内的主风向;当不存在主风向时,应按风向多变设计。

注:应将相差180°的两种风向作为等效风向进行统计。

第3.0.5条喷灌均匀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h

Cu=1-────(3.0.5)

式中Cu——喷灌均匀系数;

h——喷洒水深的平均值(毫米);

△h——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毫米)。

第3.0.6条喷洒水深的平均值和喷河水深的平均离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相等时:

二、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不等时:

式中hi——某测点的喷洒水深(毫米);

Si——某测点所代表的面积(平方米);

n——测点数。

第3.0.7条在设计风速下,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75%,但对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应低于85%。

第3.0.8条对于定喷式喷灌系统,如使用PY1系列喷头,喷头组合间距可按表

3.0.8确定。

喷头组合间距表3.0.8

┌───────┬─────────────────┐

│设计风速│组合间距│

│├────────┬────────┤

│(米/秒)│垂直风向│平行风向│

├───────┼────────┼────────┤

│0.3~1.6 │R│ 1.3R│

│1.6~3.4 │(1~0.8)R│(1.3~1.1)R│

│3.4~5.4 │(0.8~0.6)R│(1.1~1)R│

└───────┴────────┴────────┘

注:①R为喷头射程;

②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

③在风向多变而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

④表中风速是指地面以上10米高处的风速。

第3.0.9条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对于定喷式喷灌系统,不同质地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可按表3.0.9-1确定。当地面坡度大于5%时,允许喷灌强度应按表3.0.9-2进行折减。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表3.0.9-1

┌───────┬────────────────┐

│土壤类别│允许喷灌强度(mm/h)│

├───────┼────────────────┤

│砂土│20 │

│砂镶土│15 │

│壤土│12 │

│壤粘土│10 │

│粘土│8 │

└───────┴────────────────┘

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

坡地允许喷灌强度降低值表3.0.9-2

┌─────────┬───────────────┐

│地面坡度(%)│允许喷灌强度降低(%)│

├─────────┼───────────────┤

│ 5~8 │ 20 │

│ 9~12 │ 40 │

│13~20 │ 60 │

│>20 │ 75 │

└─────────┴───────────────┘

第3.0.10条喷灌的雾化指标应根据喷头工作压力水头和主喷嘴直径的比值确定,对于主喷嘴为圆形且不带碎水装置的喷头,设计雾化指标应符合表3.0.10的要求。

雾化指标表3.0.10

┌───────────────┬──────────────────┐

│种类│hp/d 值│

├───────────────┼──────────────────┤

│蔬菜及花卉│ 4000~5000 │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 3000~4000 │

│牧草、饲料作物、草坪及绿化林木│~3000 │

└───────────────┴──────────────────┘注:①hp为喷头工作压力水头;

② d为喷头主喷嘴直径。

第3.0.11条设计日净喷时间宜符合下列规定:

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2小时;

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0小时;

移动管道式和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8小时;

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6小时。

第3.0.12条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任何喷头都必须在国家标准对该种喷头所规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

二、任何喷头的实际工作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90%;

三、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工作压力差应在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20%以内。

第3.0.13条喷灌系统中压力变化较大时,应划分压力区域,并分区进行设计。

第四章管道水力计算

第一节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

第4.1.1条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喷灌系统设计流量(立方米/时);

qi——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喷头流量(立方米/时);

n——同时工作的喷头数目。

第4.1.2条喷灌系统的设计水头应按下式计算:

H=Zd-Zs+hs+hp+∑hf+∑hj (4.1.2)

式中H——喷灌系统设计水头(米);

Zd——典型喷点的地面高程(米);

Zs——水源水面高程(米);

hs——典型喷点的竖管高度(米);

hp——典型喷点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米);

∑hf——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米);

∑hj——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米)。

第4.1.3条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应根据灌区或压力区最不利的灌水情况,按下式计算:

Hz=Zd-Zz+hs+hp+hfz+hjz (4.1.3)

式中Hz——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米);

Zz——支管首端的地面高程(米);

hfz——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米);

hjz——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米)。

第二节水头损失计算

第4.2.1条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4.2.1)

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米);

f——摩阻系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L——管长(米);

Q——流量(立方米/时);

d——管内径(毫米);

m——流量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b——管径指数,与摩阻损失有关。

各种管材的f、m及b值可按表4.2.1确定。

(注:Q(m)为Q的m次方;d(b)为d的b次方。)

f、m、b数值表表4.2.1

┌───────────┬─────────┬─────┬────┐

│管材│ f │m │ b │

├───────────┼─────────┼─────┼────┤

│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

│n=0.013 │ 1.312×│ 2 │5.33 │

│n=0.014 │ 1.516×│ 2 │5.33 │

│n=0.015 │ 1.740×│ 2 │5.33 │

│旧钢管、旧铸铁管│ 6.25×│1.9 │5.1 │

│石棉水泥管│ 1.455×│1.85 │4.89 │

│硬塑料管│ 0.948×│1.77 │4.77 │

│铝管、铝合金管│ 0.861×│1.74 │4.74 │

└───────────┴─────────┴─────┴────┘注:n为粗糙系数。

第4.2.2条多喷头(孔)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h'fz=Fhfz (4.2.2-1)

式中h'fz——多喷头(孔)支管沿程水头损失;

F——多口系数;

N——喷头或孔口数;

X——多孔支管首孔位置系数,即支管入口至第一喷头(或孔口)的距离与喷头(或孔口)间距之比。

第4.2.3条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v(2)

hj=ξ————(4.2.3)

2g

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米);

ξ——局部阻力系数;

v——管道流速(米/秒);

g——重力加速度,9.81m/s(2)。

(注:v(2)为v的2次方;m/s(2)为平方秒每米)

第4.2.4条机压喷灌系统支管以上各级管道的直径,应经过技术经济计算确定。

第4.2.5条自压喷灌系统干管输水段的长度和直径,应根据管道材质、流量,地面坡度和喷灌需要的水头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灌区内的配水管道,在满足压力区设计水头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管径。

第三节水锤压力验算

第4.3.1条对于设有单向阀的上坡干管,应验算事故停泵时的水锤压力;未设单向阀时,应验算事故停泵时水泵机组的最高反转转速。对于下坡干管应验算启闭阀门时的水锤压力。

第4.3.2条遇下列情况时,管道应采取相应的水锤防护措施:

1.水锤压力超过管道试验压力;

2.最高反转转速超过额定转速1.25倍;

3.管道水压接近汽化压力。

第4.3.3条当关阀历时符合下式条件时,可不验算关阀水锤压力:

Ts≥40──(4.3.3)

α

式中Ts——关阀历时(秒);

α——水锤波传播速度(米/秒)。

第五章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

第一节设备选择

第5.1.1条喷头的选择应符合喷灌系统设计要求。灌溉季节风大的地区或树下喷灌

的喷灌系统,宜采用低仰角喷头。

第5.1.2条管及管件的选择,应使其工作压力符合喷灌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要求。

第5.1.3条水泵的选择应满足喷灌系统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的要求。水泵应在高效

区运行。对于采用多台水泵的恒压喷灌泵站,所选各泵的流量一扬程曲线,在规定的恒压范

围内应能相互搭接。

第5.1.4条喷灌机应根据灌区的地形、土壤、作物等条件进行选择,并满足系统设

计要求。

第二节水源工程

第5.2.1条取水建筑物的设计,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5.2.2条当采用小型水库蓄水时,坝体应进行稳定计算。当采用塘堰蓄水时,应

进行渗漏分析,必要时应采取防渗措施。

第5.2.3条喷灌渠道宜作防渗处理。行喷式喷灌系统,其工作渠内水深必须满足水

泵吸水要求;定喷式喷灌系统,其工作渠内水深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工作池。工作池尺

寸应满足水泵正常吸水和清淤要求;对于兼起调节水量作用的工作池,其容积应经过水量平

衡计算确定。

第5.2.4条机行道应根据喷灌机的类型在工作渠旁设置。对于平移式喷灌机,其机

行道的路面应平直、无横向坡度;若主机跨渠行进,渠道两旁的机行道,其路面高程应相等。

第5.2.5条喷灌系统中的暗渠或暗管在交叉、分支及地形突变处应设置配水井,其

尺寸应满足清淤、检修要求,在水泵抽水处应设置工作井,其尺寸应满足清淤、检修及水泵

正常吸水要求。

第三节泵站

第 5.3.1条自河道取水的喷灌泵站,应满足防淤积、防洪水和防冲刷的要求。

第5.3.2条喷灌泵站设置的水泵(及动力机)数,宜为2~4台。当系统设计流量

较小时,可只设置一台水泵(及动力机),但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易损零件。喷灌泵站不宜设

置备用泵(及动力机)。

第5.3.3条泵站的前池或进水池内应设置拦污栅,并应具备良好的水流条件。前池

水流平面扩散角:对于开敞型前池,应小于40°;对于分室型前池,各室扩散角应不大于

20°,总扩散角不宜大于60°。前池底部纵坡不应大于1/5。进水池容积,应按容纳不少

于水泵运行5分钟的水量确定。

第5.3.4条水泵吸水管直径应不小于水泵口径。当水泵可能处于自灌式充水时,其

吸水管道上应设检修阀。

第5.3.5条水泵的安装高程,应根据减少基础开挖量、防止水泵产生汽蚀、确保

机组正常运行的原则,经计算确定。

第5.3.6条水泵和动力机基础的设计,应按现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有

关规定执行。

第5.3.7条泵房平面布置及设计要求,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执行。对于半固定管道式或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当不设专用仓库时,应在泵房内留出存放

移动管道的面积。

第5.3.8条出水管的设置,每台水泵宜一根,其直径不应小于水泵出口直径。当泵

站安装多台水泵、且出水管线较长时,出水管宜并联,并联后的根数及直径应合理确定。

第5.3.9条泵站的出水池,水流应平顺,与输水渠应采用渐变段连接。渐变段长度,应按水流平面收缩角不大于50°确定。出水池和渐变段应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结构,输水

渠首应采用砌体加固。出水管口应设在出水池设计水位以下。出水管口或池内宜设置断流设施。

第5.3.10 条装设柴油机的喷灌泵站,应设置能够储存10~15天燃料油的储油设备。

第5.3.11条喷灌系统的供电设计,可按现行电力建设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四节管网

第5.4.1条喷灌管道的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应符合喷灌工程总体设计的要求。

二、应使管道总长度短,有利于水锤的防护。

三、应满足各用水单位的需要,管理方便,有利于组织轮灌和迅速分散流量。

四、在垄作田内,应使支管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在丘陵山区,应使支管沿等高线布置。在可能的条件下,支管宜垂直主风向。

五、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减少折点;有起伏时应避免产生负压。

第5.4.2条自压喷灌系统的进水口和机压喷灌系统的加压泵吸水管底端,应分别设

置拦污栅和滤网。

第5.4.3条在各级管道的首端应设进水阀或分水阀。在连接地埋管和地面移动管的

出地管上,应设给水栓。当管道过长或压力变化过大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节制阀。在地埋

管道的阀门处应建阀门井。

第5.4.4条在管道起伏的高处应设排气装置;对自压喷灌系统,在进水阀后的干管

上应设通气管,其高度应高出水源水面高程。在管道起伏的低处及管道末端应设泄水装置。

第5.4.5条固定管道的末端及变坡、转弯和分叉处宜设镇墩。当温度变化较大时,

宜设伸缩装置。

第5.4.6条固定管道应根据地形、地基和直径、材质等条件来确定

其敷设坡度以及对管基的处理。

第5.4.7条在管网压力变化较大的部位,应设置测压点。

第5.4.8条地埋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地面荷载和机耕要求等确定。

第六章工程施工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6.1.1条喷灌工程施工、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

应经设计部门同意,必要时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第6.1.2条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程序和要求:

一、施工放样:

施工现场应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网,并将它保存到施工完毕;应定出建筑物的主轴线或纵

横轴线、基坑开挖线与建筑物轮廓线等;应标明建筑物主要部位和基坑开挖的高程。

二、基坑开挖:

必须保证基坑边坡稳定。若基坑挖好后不能进行下道工序,应预留15~30厘米土层不

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三、基坑排水:

应设置明沟或井点排水系统,将基坑积水排走。

四、基础处理:

基坑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时,必须进行基础处理。

五、建筑物砌筑:

应符合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规范的要求:

六、回填:

砌筑完毕,应待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回填土应干湿适宜,分层

夯实,与砌体接触密实。

第6.1.3条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对于隐藏工程,必须填写《隐蔽工程

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全部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编写竣工报告。

第二节水源工程施工

第6.2.1条机井施工应符合现行《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6.2.2条蓄水池防水部分施工应符合现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

有关规定。

第三节泵站施工

第6.3.1条泵站机组的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基础必须浇注在未经松动的基坑原状土上,当地基土的承载力小于0.05兆帕(0.5 公斤力/平方厘米)时,应进行加固处理。

二、基础的轴线及需要预埋的地脚螺栓或二期混凝土预留孔的位置应正确无误。

三、基础浇注完毕拆模后,应用水平尺校平,其顶面高程应正确无误。

第6.3.2条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的中心支座采用混凝土基础时,应按设计要求于安装

前浇注好。浇注混凝土基础时,在平地上,基础顶面应呈水平;在坡地上,基础顶面应与坡

面平行。

第6.3.3条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中心支座的基础与水井或水泵的相对位置不得影响喷

灌机的拖移。当喷灌机中心支座与水泵相距较近时,水泵出水口与喷灌机中心线应保持一致。

第四节管网施工

第6.4.1条管道沟槽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根据施工放样中心线和标明的槽底设计标高进行开挖,不得挖至槽底设计标高以下。如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土壤填补夯实至接近天然密实度。沟槽底宽应根据管道的直径

与材质及施工条件确定。

二、沟槽经过岩石、卵石等容易损坏管道的地方应将槽底至少再挖15厘米,并用砂或

细土回填至设计槽底标高。

三、管子接口槽坑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6.4.2条沟槽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及管件安装完毕,应填土定位,经试压合格后尽快回填。

二、回填前应将沟槽内一切杂物清除干净,积水排净。

三、回填必须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严禁单侧回填,填土应分层夯实。

四、塑料管道应在地面和地下温度接近时回填;管周填土不应有直径大于2.5厘米的

石子及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半软质塑料管道回填时还应将管道充满水,回填土可加水灌筑。

第6.4.3条井室和镇墩施工应符合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七章设备安装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7.1.1条喷灌系统设备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安装人员已经了解设备性能、熟悉安装要求。

二、安装用的工具、材料已准备齐全,安装用的机具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

三、与设备安装有关的土建工程已经验收合格。

四、待安装的设备已按设计核对无误,检验合格,内部清理干净,不存杂物。

第7.1.2条设备检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应按设计要求核对设备数量、规格、材质、型号和连接尺寸,并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二、应对喷头、管及管件进行抽检,抽检数量不少于三件,抽检不合格,再取双倍进行

不合格项目的复测。复测结果如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全批作为不合格。

三、检验用的仪器、仪表和量具均应具备计量部门的检验合格证。

四、检验记录应归档。

第7.1.3条地埋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道安装不得使用木垫、砖垫或其它垫块;不得安装在冻结的土基上。

二、管道安装宜按从低处向高处,先干管后支管的顺序进行。

三、管道吊运时,不得与沟壁或槽底相碰撞。

四、管道安装时,应排净沟槽积水;管底与管基应紧密接触。

五、脆性管材和塑料管穿越公路或铁路应加套管或筑涵洞保护。

第7.1.4条安装带有法兰的阀门和管件时,法兰应保持同轴、平行,保证螺栓自由

穿入,不得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第7.1.5条管道安装分期进行或因故中断时,应用堵头将敞口封闭。

第7.1.6条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质量检查,不得将杂物遗留在设备内。

第二节机电设备安装

第7.2.1条直联机组安装时,水泵与动力机必须同轴,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要求。

第7.2.2条非直联卧式机组安装时,动力机和水泵轴心线必须平行,皮带轮应在同

一平面,且中心距符合设计要求。

第7.2.3条柴油机的排气管应通向室外,且不宜过长。电动机的外壳应接地,绝缘

应符合标准。

第7.2.4条电气设备应按接线图进行安装,安装后应进行对线检查和试运行。

第7.2.5条中心支轴式、平移式喷灌机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安装调试,并由专

门技术人员组织实施。

第7.2.6条机械设备安装的有关具体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三节金属管道安装

第7.3.1条金属管道安装前应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查,并宜进行耐水压试验,

其要求应符合《铸铁直管及管件》、《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喷灌用金属薄壁管》等现行标准的规定。

第7.3.2条镀锌钢管安装应按现行《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管道篇)

执行。

第7.3.3条镀锌薄壁钢管、铝管及铝合金管安装,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第7.3.4条铸铁管的安装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安装前,应清除承口内部及插口外部的沥青块及飞刺、铸砂等其它杂质;用小锤轻

轻敲打管子,检查有无裂缝;如有裂缝,应予更换。

二、铺设安装时,对口间隙、承插口环形间隙及接口转角,应符合表7.3.4的规定。

对口间隙、承插口环形间隙及接口转角值表7.3.4

┌────┬────┬───────┬───────────────┬────┐

│││对口最大间隙│││

││对口│(毫米)│承插口标准环形间隙(毫米)│每个接口│

│名称│最小├───┬───┼───────┬───────┤允许转角│

││间隙│Dg100│Dg300│Dg100~Dg200│Dg250~Dg350││

││(毫米)│~│~├──┬────┼──┬────┤(度)│

│││Dg250│Dg350│标准│允许偏差│标准│允许偏差││

├────┼────┼───┼───┼──┼────┼──┼────┼────┤

│沿直线│ 3 │ 5 │ 6 │ 10 │+3 │ 11 │+4 │-│

│铺设安装│││││-2 ││-2 ││

├────┼────┼───┼───┼──┼────┼──┼────┼────┤

│沿曲线│ 3 │7~13 │10~14│-│-│-│-│ 2 │

│铺设安装│││││││││

└────┴────┴───┴───┴──┴────┴──┴────┴────┘注:Dg为管公称内径。

三、安装后,承插口应填塞,填料可采用膨胀水泥、石棉水泥和油麻等。

(一)采用膨胀水泥和石棉水泥时,填塞深度应为接口深度的1/2~2/3;填塞时应

分层捣实,压平,并及时湿养护。

(二)采用油麻时,应将麻拧成辫状填入,麻辫中麻段搭接长度应为0.1~0.15米。

麻辫填塞时应仔细打紧。

第四节塑料管道安装

第7.4.1条塑料管道安装前应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查,并应符合《硬聚氯

乙烯管材》、《聚丙烯管材》、《喷灌用低密度聚乙烯管材》等现行标准的规定。对于涂塑软管,不应有划伤、破损,不得夹有杂质。

第7.4.2条塑料管道安装前宜进行爆破压力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试样长度采用管外径的5倍,但不应小于250毫米。

二、测量试样的平均外径和最小壁厚。

三、按要求进行装配,并排除管内空气。

四、在一分钟内迅速连续加压至爆破,读取最大压力值。

五、瞬时爆破环向应力按下式计算,其值不得低于表7.4.2-1的规定。

D-emin

σ=Pmax·────────-Kt(20-t)(7.4.2)

2emin

式中σ——塑料管瞬时爆破环向应力〔MPa(kgf/c㎡)〕;

Pmax——最大表压力〔MPa(kgf/c㎡〕;

D——管平均外径〔m(mm)〕;

emin——管最小壁厚〔m(mm)〕;

Kt——温度修正系数〔MPa/℃(kgf/c㎡·℃)〕,硬聚氯乙烯为0.625(6.25),共聚聚丙烯为0.30(3.0),低密度聚乙烯为0.18(1.8);

t——试验温度(℃),一般为5~35℃。

塑料管瞬时爆破环向应力σ值表7.4.2-1

┌─────────┬──────┬─────┬───────┐

│名称│硬聚氯乙烯管│聚丙烯管│低密度聚乙烯管│

├─────────┼──────┼─────┼───────┤

│σ[MPa[kgf/c㎡]│45(450)│ 22(220)│9.6(96)│

└─────────┴──────┴─────┴───────┘

六、对于涂塑软管,其爆破压力不得低于表7.4.2-2的规定。

涂塑软管爆破压力值表7.4.2-2

┌──────────────────┬──────────────────┐

│工作压力[MPa(kgf/c㎡)] │爆破压力[MPa(kgf/c㎡] │

├──────────────────┼──────────────────┤

│0.4(4)│1.3(13)│

├──────────────────┼──────────────────┤

│0.6(6)│1.8(18)│

└──────────────────┴──────────────────┘第7.4.3条塑料管粘接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粘接前:

1.按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粘接剂。

2.按粘接技术要求,对管或管件进行预加工和预处理。

3.按粘接工艺要求,检查配合间隙,并将接头去污、打毛。

二、粘接:

1.管轴线应对准,四周配合间隙应相等。

2.粘接剂涂抹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3.粘接剂涂抹应均匀,间隙应用粘接剂填满,并有少量挤出。

三、粘接后:

1.固化前管道不应移位。

2.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

第7.4.4条塑料管翻边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连接前:

1.翻边前应将管端锯正、锉平、洗净、擦干。

2.翻边应与管中心线垂直,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翻边正反面应平整,并能保证法兰和螺栓或快速接头自由装卸。

4.翻边根部与管的连接处应熔合完好,无夹渣、穿孔等缺陷;飞边、毛刺应剔除。

二、连接:

1.密封圈应与管同心。

2.拧紧法兰螺栓时扭力应符合标准,各螺栓受力应均匀。

三、连接后:

1.法兰应放入接头坑内:

2.管道中心线应平直,管底与沟槽底面应贴合良好。

第7.4.5条塑料管套筒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连接前:

1.配合间隙应符合设计和安装要求。

2.密封圈应装入套筒的密封槽内,不得有扭曲、偏斜现象。

二、连接:

1.管子插入套筒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困难时,可用肥皂水或滑石粉作润滑剂;可用紧线器安装,也可隔一木块轻敲

打入。

三、连接后:

密封圈不得移位、扭曲、偏斜。

第7.4.6条塑料管热熔对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接前:

1.热熔对接管子的材质、直径和壁厚应相同。

2.按热熔对接要求对管子进行预加工,清除管端杂质、污物。

3.管端按设计温度加热至充分塑化而不烧焦;加热板应清洁、平整、光滑。

二、对接:

1.加热板的抽出及两管合拢应迅速,两管端面应完全对齐;四周挤出树脂应均匀。

2.冷却时应保持清洁。自然冷却应防止尘埃侵入;水冷却应保持水质清净。

三、对接后:

1.两管端面应熔接牢固,并按10%进行抽检。

2.若两管对接不齐应切开重新加工对接。

3.完全冷却前管道不应移动。

第五节水泥制品管道安装

第7.5.1条水泥制品管道安装前应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查,并宜进行耐水

压试验,其要求应符合现行《自应力钢筋混凝土输水管》标准的规定。

第7.5.2条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承口应向上。

二、套胶圈前,承插口应刷净,胶圈上不得粘有杂物,套在插口上的胶圈不得扭曲、偏斜。

三、插口应均匀进入承口,回弹就位后,仍应保持对口间隙10~17毫米。

第7.5.3条在沟槽土壤或地下水对胶圈有腐蚀性的地段,管道覆土前应将接口封闭。

第7.5.4条水泥制品管配用的金属管件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第六节竖管和喷头安装

第7.6.1条喷头、竖管安装前应核对喷头的型号、规格,检查喷头各转动部分动作

是否灵活,弹簧是否锈蚀,竖管外螺纹是否有碰伤现象。

第7.6.2条支管与竖管、竖管与喷头的连接应密封可靠。

第7.6.3条竖管安装应铅直、稳定。

第八章管道水压试验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8.1.1条施工安装期间应对管道进行分段水压试验,施工安装结束后应进行管网

水压试验。试验结束后,均应编写水压试验报告。对于较小的工程可不做分段水压试验。

第8.1.2条水压试验应选用0.35或0.4级标准压力表。被测管网应设调压装置。

第8.1.3条水压试验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一、检查整个管网的设备状况:阀门启闭应灵活,开度应符合要求;排、进气装置应通畅。

二、检查地埋管道填土定位情况:管道应固定,接头处应显露并能观察清楚渗水情况。

三、通水冲洗管道及附件:按管道设计流量连续进行冲洗,直到出水口水的颜色与透明

度和进口处目测一致。

第二节耐水压试验

第8.2.1条管道试验段长度不宜大于1000米。

第8.2.2条管道注满水后,金属管道和塑料管道经24小时、水泥制品管道经48小

时后,方可进行耐水压试验。

第8.2.3条试验宜在环境温度5℃以上进行,否则应有防冻措施。

第8.2.4条试验压力不应小于系统设计压力的1.25倍。

第8.2.5条试验时升压应缓慢,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10分钟,无泄漏、无变形

即为合格。

第三节渗水量试验

第8.3.1条在耐水压试验保压10分钟期间,如压力下降大于0.05MPa(0.5kgf/c㎡),应进行渗水量试验。

第8.3.2条试验时应先充水,排净空气,然后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立即关闭进水

阀门,记录下降0.1MPa(1kgf/c㎡)压力所需的时间T1(分);再将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关闭进水阀并立即开启放水阀,往量水器中放水,记录下降0.1MPa(1kgf/c㎡)压力所

需的时间T2(min),测量在T2时间内的放水量W(L),按下式计算实际渗水量:

W 1000

qs=───────×─────(8.3.2)

T1-T2 L

式中qs——1000米长管道实际渗水量(L/min);

L——试验管段长度(m)。

第8.3.3条允许渗水量按下式计算:

___

〔qs〕=Ks√d (8.3.3)

式中〔qs〕——1000米长管道允许渗水量(L/min);

K(s)——渗水系数:钢管0.05,硬聚氯乙烯管、聚丙烯管0.08,铸铁管0.10,聚乙烯管0.12,钢筋混凝土管、钢丝网水泥管0.14。

第8.3.4条实际渗水量小于允许渗水量即为合格;实际渗水量大于允许渗水量时,

应修补后重测,直至合格为止。

第九章工程验收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9.1.1条喷灌工程验收前应提交下列文件:全套设计文件、施工期间验收报告、

管道水压试验报告、试运行报告、工程决算报告、运行管理办法、竣工图纸和竣工报告。

第9.1.2条对于较小的工程,验收前只需提交设计文件、竣工图纸和竣工报告。

第二节施工期间验收

第9.2.1条喷灌系统的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

工序。

第9.2.2条应检查水源工程、泵站及管网的基础尺寸和高程,预埋铁件和地脚螺栓

的位置及深度,孔、洞、沟以及沉陷缝、伸缩缝的位置和尺寸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埋管

道的沟槽深度、底宽、坡向及管基处理,施工安装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并应对管道进行水压试验。

第9.2.3条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应有签证和验收报告。

第三节竣工验收

第9.3.1条应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正确。

第9.3.2条应检查土建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第9.3.3条应检查设备选择是否合理,安装质量是否达到本规范的规定,并应对机

电设备进行启动试验。

第9.3.4条应进行全系统的试运行,并宜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实测。

第9.3.5条竣工验收结束,应编写竣工验收报告。

附录一名词解释

1.喷灌——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借助一套专门设备将具有压力的水喷到空中,散成

水滴降落田间,供给作物水分的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

2.喷灌设备——又称喷灌机具,是用于喷灌的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等机械和电

气设备的总称。

3.喷灌机(机组)——将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等设备配套成一个能够移动的整

体,称之为喷灌机或喷灌机组。

4.喷灌系统——把喷灌设备和水源工程联系起来,以实现喷洒灌溉的一种水利设施。

喷灌系统的类型很多,其分类方法也有多种。

(1)按系统获得压力的方式分类

①机压喷灌系统:靠机械加压使系统获得工作压力。

②自压喷灌系统:利用地形自然落差来获得工作压力。

(2)按系统的喷洒特征分类

①定喷式喷灌系统:喷头在一个位置上作定点喷洒,如各类管道式喷灌系统和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

②行喷式喷灌系统:喷头在行走移动过程中进行喷洒作业,如中心支轴、平移等行喷式喷灌机组成的喷灌系统。

(3)按系统的设备组成分类

①管道式喷灌系统:水源、喷灌用水泵与各喷头间由一级或数级压力管道连接,由于管道是这类系统中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故称之为管道式喷灌系统。根据管道的可移程度,这类系统又分为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和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

②机组式喷灌系统:以喷灌机(机组)为主体的喷灌系统,称为机组式喷灌系统。机组式喷灌系统又分为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和行喷机组式喷灌系统。

5.喷洒水利用系数——洒布在地面、作物上的水量与喷头喷出水量的比值,用η表示。

6.喷灌均匀系数——喷头在一定组合形式下工作时,反映喷洒水量在喷灌面积上分布

均匀程度的系数,用Cu表示。

7.喷头组合间距——喷头在一定组合形式下工作时,支管布置间距与支管上喷头布置

间距的统称。

8.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地面上的水深,用ρ表示,单位为mm/h或mm/min。喷灌强度的允许值,称为允许喷灌强度。

9.雾化指标——反映喷头射流碎裂程度的指标。

10.设计喷头工作压力——喷灌系统规划设计中所确定的喷头正常工作压力。

11.喷点——喷头的工作位置。

12.竖管——连接喷头的竖直短管。

13.支管——连接竖管(或不设竖管时,直接连接喷头)的管道。

14.干管——支管以上各级管道(分干管、干管、主干管)的统称。

15.工作池——喷灌机直接抽水的田间水池。

16.工作渠——喷灌机直接抽水的田间渠道或串联工作池的渠道。

17.喷灌泵站——喷灌系统中水源泵站、加压泵站和输水泵站的统称。直接从地上或地下水源提水的泵站称为水源泵站;为喷灌系统提供所需工作压力的泵站,称为加压泵站(若压力是恒定的,则称为恒压泵站);受水源、地形及其它自然条件限制,为降低工程投资,在水源泵站与加压泵站之间增设起输水作用的泵站,称为输水泵站。

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有条件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而词采用“不宜”。

4.条文中应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它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它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附录三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对照和换算表

┌─────┬──────┬───────────┬────────────┐

│量的名称│法定计量单位│习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

│力:重力│牛〔顿〕│公斤力│1牛〔顿〕=0.1公斤力│

│压力:应力│帕〔斯卡〕│公斤力/平方厘米│1兆帕〔斯卡〕=10公斤力│

││││/平方厘米│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

(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参加单位:湖北、河南、安徽、北京省(市)水利厅(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田灌研究所

水利电力部

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

江苏工学院排灌机械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机耕所

吉林省农机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四川省水利电力研究所

广东、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武汉市水利局、太原市喷灌技术研究所

西安市水利勘测设计队

湖北省咸宁地区水利局

湖南省洞口县水利电力局

山东省栖霞县、湖北省云梦县和天门县水利局

四川省新津县喷灌工程公司

主要起草人:窦以松魏永曜朱尧洲陈进禄孙万弟

马启样刘忠潮施钧亮王云涛丁希泉

李英能梁文经陈学敏史群李世英等

【类别】:灌溉、喷灌、节水灌溉

【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附件1: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为保证平原地区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林业局及北京市相关造林技术规程,结合北京市实施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任务要求,特提出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 以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以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5个区为重点,在涉及到的14个区县新城周边、重要生态敏感地区、重要水源保护地、不宜耕作地等地区实施景观生态林建设。 二、建设原则 (一)景观完整性原则 在整体规划布局上,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景观生态林与其他重要生态区域的关系,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等紧密衔接,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形成功能完整的平原区森林生态体系。 (二)多功能性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需求,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在实现景观生态林主导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空气净化、固碳制氧、滞尘减噪、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建设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最优化的景观生态林。 (三)近自然性原则 根据北京气候和立地条件,按照生态学原理,根据植物生态习性,模仿自然规律,加速发育进程,促进自然更新,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整、稳定健康的近自然森林。 三、建设模式 根据总体规划功能定位、社会需求和立地条件,建设如下两种模式的景观生态林: (一)生态主导型 在距离城镇、村庄、主要道路、河流等较远的平原地区(原则上连续面积应大于100亩),建设以增加碳汇、防风固沙、降尘静噪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为主导的景观生态林。 该模式以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的栽植方式为主,乔灌草结合,营造复层、异龄、针阔混交的景观生态林,形成树种丰富、结构合理、稳定健康的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尽量多种植食源和蜜源植物等,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加大高碳汇植物的用量,如刺槐、杨树、椿树、榆、白蜡、柳树等。 原则上在重点地区初植密度为常绿及落叶乔木40-50株/亩,灌木50-80株(丛)/亩,乔、灌木占地比例为8:2,加大地被的种植面积,做到黄土不露天。 (二)景观主导型 在规划新城、住宅小区、村镇周边以及主要河流附近等人员易于到达的区域,建设以丰富景观、美化环境、创造宜居城市为主导功能的景观生态林,同时满足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的社会需求。 该模式以块状混交和自然式组团栽植相结合。其中,在非重点背景区域,采用块状混交栽植,形成景观生态林的主体。在重点景观区域,如主要观赏面及绿道驿站、休闲健身设施等周围,应以自然式组团栽植为主,形成景观生态林的亮点。 初植密度在重点地区原则上为常绿及落叶乔木40-50株/亩,灌木50-80株(丛)/亩,乔、灌木占地比例为8:2,重点观赏节点加大观赏性地被的种植面积,做到黄土不露天。 四、主要技术要求 (一)规划设计

项目技术标准执行检查制度及技术标准清单

项目技术标准执行检查制度 一、总则 (一)为实现灌区工程质量目标,加强对水利技术标 准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自治区水利厅和国家建设领域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特编制本技术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灌区工程技术标准执行实施管理,各有关建设、项管、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参建单位均应遵守执行。 二、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但不限于以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如经修订以最新版本为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7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53号令) (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 (建设部81 (四)《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号令) (五)《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7)

(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 项目执行技术标准清单见后附。 三、检查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规定 1.水利工程建设、项管、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 测试验等参建单位应加强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定严格执行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度,有关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2.工程建设单位管理文件、项管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检测方案等主要文件均须列入对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具体实施 和执行要求; 3.工程建设单位,项管、勘测、设计、施工、监理、 检测等建设各方须对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相关内容进行 宣传贯彻和培训并有记录,能及时采用现行标准,建立有效的技术标准清单,有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负责机构及人员,对贯彻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有相应经费支撑; 4.贯彻执行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必须从工程开始抓,从勘测、设计、施工、项管、监理、检测、验收各阶段全过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农业而言,水利是命脉。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5.6%,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是所有用水分类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然而由于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就要求农业用水必须实现负增长。为此,国家在大力发展和推广节水农业,从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入手,以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什么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减少输配水过程中跑水和漏水损失以及田间灌水过程中深层渗漏损失,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常见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哪些? (1)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自然水头落差或机械加压把灌溉水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利用喷洒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并使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地洒落在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

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同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它具有适应性强、节水、节地、省电、省工、灌水均匀、有利于实现灌溉自动化等优点。 喷灌 (2)微灌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微灌是一种现代化、精细高效的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渗灌等,是用水效率最高的节水技术之一。与地面灌和喷灌相比,它是局部灌溉,具有省水节能、灌水均匀、适应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微灌缺点在于系统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灌水器易堵塞等。

灌溉施工方案()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等五个村基 本农田整理项目 农田灌溉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一、依据编制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钢管管道工程做法 五、 PVC管道工程做法 六、排水沟工程做法 七、灌溉水渠工程做法 八、井房工程做法 九、机井潜水泵及首部枢纽安装 十、质量目标 十一、安全与消防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一、编制依据 1、规划设计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 3、主要标准、图集

标准 名 称 编 号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砼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199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其他 名 称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 《北京市基本农田整理技术导则》(京国土耕【2006】768号); 《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编制相关技术要求》;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 《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其它相关规范标准。 二、 工程概况 1、建设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史各庄村、大峪沟村、蔡家口村、 2、项目名称:农田灌溉工程 3、建设规模: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西白岱村等五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规划片区一、片 区二、片区三、共建设:配套机井首部13套、安装潜水泵12台、配套井用配电箱13套、 改建井房3座、安装Φ110PVC管配水管道23695.49m 、安装D100钢管配水管道 1208.5m 、砌筑闸阀井84座、砌筑泄水井35座、修建灌溉斗渠3323.01m 、农渠2006.97m 、 排水沟1134.88m 、 三、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人员对应规划图纸实地勘察,确定每个项目的施工位置。 2、工期安排:在项目建设总共期内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项目总工期内完 建筑构造专项图集 88JZ 系列 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 91SB2-1系列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章概述 1.概述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业部门的工作重点,我国的林业工作正从植树向保树方面发展,森林防火重在防患于未“燃”。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森林火灾的综合预防、扑灭工作中。但是由于森林本身具有环境复杂、分布区域广阔等特点,单纯依靠人防的办法,不止难以应对频发的险情,而且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也过重。 综合利用新兴的科技手段,采用视频监控手段辅助处理森林防火,尽早发现火情,尽量在火发初期将其扑灭,这样可以减少扑火费用、降低人员伤亡以及提高灭火成功率。 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视频监控相对于人力监控的优点越来越突出,根据我们长期的工作经验和与林业专家们的探讨,认为林火视频监控有着几大方面的优点: 1)便于指挥中心统一监视控制。 2)使抉择者可以观察火点实际情况,以便做出正确反映。 3)可以对火警进行纪录存档,以便后期的察看研究。 4)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2.需求分析 根据森林分布区域广,与主管单位距离远的特点,本案认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有以下需求: 1)采用低照度要求、长焦距、高清晰度的云台摄像机,俯瞰林区中的大范围树 木。 2)根据监控点分布分散、距离防火检查站等办公区域距离远的特点,视频数据 采用前端压缩、无线传输的方式,汇聚到林区防火监控室。 3)为了统一管理,提高指挥力度,需要将各林区监控室汇聚的视频上传到森林

防火监控指挥中心。 4)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将视频数据分发给其他职能部门,共享森林防火用监控 数据。 3.系统建设目标 利用建设森林防火监控系统,能有效协助林业局管理森林,保护森林资源不遭受重大损失;协助消防武警和森林警察进行森林火灾隐患的发现和排除、森林火灾的扑灭的工作,降低火灾频率,降低灭火成本,提高灭火成功率。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一、适合我国不同类型区发展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 节水灌溉是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采取水利、农业、管理等技术 措施,使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最高及其效益最佳。因为实 施节水增效灌溉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千差万别,灌溉的对象 也多种多样,不可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放之四海皆适用。必须遵循因 地制宜的原则,依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不同要求,建立不同的节 水工程技术模式来予以实施。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节水灌溉,经过3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通过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形 成了适合我国不同类型区发展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并已大面积 推广应用。 (一)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 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 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 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 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升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 式喷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 吉林省洮南县按照这种模式建成中心灌区1014.6亩,辐射区4050亩,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明显下降,年节水30.67万立方米,在全部农 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 位基本保持不变,而非项目区同期地下水位普遍下降2米,有效的提 升了农业抗灾能力。因为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项目区还节省渠道占 用耕地149亩。项目区的玉米、绿豆、小麦单产分别比建成前提升41%、38%和36%,品质也增加1至2个等级。这种工程技术模式已 在吉林,黑龙江、河南等省的新建井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华北井灌区节水改造模式

林业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验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 林业部1997 森林抚育间伐及林分改造试行规程林木种子采收管理规定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务院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 退耕还林条例 森林保护条例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GB/T14721.1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别 LY/T1636-200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2-2005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44-2003原木检验 GB 2772-1999林业种子检验方法 GB 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4175-1993林木引种 GB/T 15783-1995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GB/T 18337-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 LY/T 5302-2002 林产工业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 LY/T 5301-200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 LY 5003-1993 林业工程建设分类标准 LY/T 5133-1995 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 LY/T 5132-19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LY/T 1441-1999 森林资源代码林业区划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第二节水源工程 第5.2.1条取水建筑物的设计,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平移式喷灌机,其机行道的路面应平直、无横向坡度;若主机跨渠行进,渠道两旁的机行道,其路面高程应相等。 第三章喷灌技术参数 第3.0.1条喷灌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应低于85%。

在缺乏试验资料的地区,可按照邻近地区的喷灌或地面灌的试验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确定日需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毫米); T——设计灌水周期(日); γ——土壤容重(公斤/厘米3); h——计划湿润层深度(厘米);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η——喷洒水利用系数; W——日需水量(毫米/日),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

.4米/秒,η=0.7~0.8。 注:湿润地区取大值,干旱地区取小值。 注:应将相差180°的两种风向作为等效风向进行统计。 式中Cu——喷灌均匀系数; h——喷洒水深的平均值(毫米); △h——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毫米)。 一、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相等时:

二、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不等时: 式中hi——某测点的喷洒水深(毫米);Si——某测点所代表的面积();n——测点数。

喷头组合间距 表3.0.8 注:①R为喷头射程; ②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 ③在风向多变而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 ④表中风速是指地面以上10米高处的风速。 第3.0.9

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表3.0.9-2 第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DB 45T 1196—2015

ICS27.140 P55 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 Guidelines for sugarcane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 design 2015-08-30发布2015-09-30实施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一般规定 (4) 5资料收集 (5) 5.1自然条件 (5) 5.2生产条件 (5) 5.3社会经济状况 (6) 6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 (6) 6.1工程建设标准 (6) 6.2灌溉规划布置 (7) 6.3灌溉管网布置 (8) 6.4灌溉方式选择 (9) 6.5灌水器选择 (10) 6.6灌溉规划设计步骤与设计优化 (10) 7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 (10) 7.1设计灌溉制度制定 (10) 7.2设计灌溉参数计算与选择 (11) 7.3灌溉质量控制参数计算 (15) 8水量分析与工程建设规模核定 (17) 8.1可供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 (17) 8.2工程建设规模复核 (18) 9管网水力计算与管材规格选择 (19) 9.1管道流量计算 (19) 9.2管径计算 (20) 9.3水头损失计算 (20) 9.4设计水头计算 (22) 9.5管材规格选取 (23) 9.6调压设置计算 (24) 9.7管道水锤压力验算 (24) 10水源工程设计与机电设备选择 (25) 10.1灌溉水源规划布置 (25)

10.2泵站工程 (26) 10.3机井工程 (27) 10.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27) 10.5调蓄水池工程 (27) 10.6机电设备 (28) 10.7控制保护装置 (29) 10.8现有水源工程更新改造 (30) 11系统首部控制设计 (30) 11.1系统首部布置要求 (30) 11.2水质净化与过滤设施设计 (30) 11.3施肥装置设计 (32) 12施工组织设计 (33) 12.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求 (33) 12.2管道施工方案技术要求 (34) 13其他相关要求 (35) 13.1水土保持设计 (35) 13.2环境影响评价 (35) 13.3节能措施设计 (35) 13.4工程建设管理 (35) 13.5工程运行管理 (36) 13.6投资概(预)算 (36) 13.7经济评价 (36) 13.8设计成果要求 (3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表 (3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39)

森林防火监控设计技术要求

森林防火监控设计技术要求 1.1.设计背景 随着森林保护和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加,防火任务日益艰巨。森林火灾是林业重要灾害之一。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大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为此无论国内、国外都在预防、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采用先进技术,用高科技手段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和调度,从而为森林灭火赢得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是森林防火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设计目的 由于近年来龙口生态建设进程加快,森林资源丰富,风景旅游区林草茂密,以森林景观为主的风景旅游区面积不断扩大,林区可燃物增多,面临着林火隐患和森林火灾威胁,防火任务日益艰巨。森林防火工作仍存在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林区火灾隐患增多等薄弱环节。如何提升森林防火现代化水平,及时掌握了解各个林区、风景旅游区的现状,及早发现火情,将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 根据龙口森林防火的实际情况,设计基于热成像测温报警及可见光烟火识别报警双模式森林防火探测系统。利用热成像原理,通过接收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将被测目标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转变成视频信号. 它接收被探测目标自身辐射的热能,即长波红外能量,并将其转换成反映目标特征的实时物体表面的热图像并自动提供辐射能量场的最高温度值,来监测火灾及其他异常事件,同时采用烟火识别技术,对隐藏在林下或山背火情进行识别报警。并结合现今行业发展水平的集成化,网络化的红外热成像森林防火图像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1.3.设计原则、依据和技术标准 设计原则: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设计依据: 《森林火险监测站技术规范》LY/T 2579-2016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喷灌施工流程

喷灌施工流程 本灌溉系统工程施工严格按照甲方图纸及技术规范进行,并符合《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喷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D158-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 5,《室外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 18:9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的技术要求。

3、滴灌管的安装: 滴灌管安装时,选直径小于滴灌管插头外径1mm的打孔器在毛管上打孔。并按设计孔距在毛管上冲出圆孔,随即安装滴灌管,严防杂物混入孔内。 4、阀门安装 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阀门安装前,应仔细核对所用阀门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阀门在搬运时不允许随手抛掷以免损坏。阀门在水平管道安装时,阀杆应垂直向上。安装法兰式阀门,应保证两法兰端面互相平行和同心。塑料阀门安装用力应均匀,不得敲碰。 5、阀门井、泄水井修建、安装

灌溉系统在灌溉季节结束后应将管道中的余水泄空,管道顺坡泄水,并在最低处设泄水井。阀门井、泄水井修建、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应规范要求执行。 6、过滤器 系统首部加设相应设计流量的过滤器,金属管道与下级塑料管道连接处应加设与塑料管同管径的过滤器。过滤器按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分别设置。 三、管道过路处的处理 1、预埋套管 灌溉管道在穿越铁路、公路及基础时加设D219Χ6无缝钢管,预埋套管的预埋管位置、埋深、材料、规格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套管管顶最小埋深0.7m,套管根据地形单向放坡,坡度不小于2‰。预埋钢套管应敷设在被夯实的土层上,套管在埋入时应将灌溉管道放入套管中一起埋入,两端比套管各长出0.5m,钢管敷设前应按设计要求作好防腐处理。管沟回填土时,应同时从管道两侧填土分层夯实,不得损坏管子及防腐层。 2、预埋套管处破路 预埋套管破路宽度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破路。破路时用道路切割机将破路处边缘切割整齐,然后再将预埋管沟处的道路破碎清除。套管埋入时套管与灌溉管两端应用便于取出的材料封口,并在地面上做明显标记。 3、预埋套管处路面恢复 预埋套管埋设好以后按设计要求及相应规范将路面恢复原状。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一、微灌工程规划 1、一般规定。微灌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与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布置成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并提出工程概算;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公顷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 公顷的微灌工程,应分为规划、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灌水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可选择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灌水方式。 2、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微灌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的微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水文年的供水状况,新建水源工程,供水状况应根据来水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微灌工程以小河。山溪、塘坝为水源时,应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分析计算设计水文年的径流量和年内分配过程线;以井、泉为水源时,应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应对水井作抽水试验,对泉水进行调查、实测出流量来确定可供水量。 微灌水质除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 ⑴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⑵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5.5~8.0范围内。 ⑶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应大于2000PPm。 ⑷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应大于0.4PPm。 ⑸微灌水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PPm. 3、管网布置原则。⑴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⑵使管道总长度短,少穿越其他障碍物; ⑶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理维护方便;⑷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 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顺作物种植行布置;⑸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二、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 1、设备选择。灌水器的选择应考虑土壤、作物、气象因素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系数不宜大于0.07。应根据水质状况和灌水器的流道尺寸选择微灌系统中的水质净化设施,灌水中无机物含量小于10PPm,或粒径小于80um时,宜选用砂过滤器、 200目筛网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无机物含量10~100PPm或粒径在80~500um时,选用旋流水砂分离器或100目筛网过滤器作初级处理,然后再选用砂过滤器;无机物含量大于100PPm或粒径大于500um时,应使用沉淀池或旋流水砂分离器作初级处理,然后用200 目筛网或砂过滤器,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不宜大于3.0毫米/秒;灌溉水中有机污物含量小于10PPm时,可选用砂过滤器或200目筛网过滤器;有机污物含量大于10PPm时,应选用初级拦污筛作第一级处理,再选用砂过滤或200目筛网过滤器。微灌系统应安装控制、安全保护和量测设备,选择止水性能好、耐腐蚀、操作灵活的流量、压力控制阀、进排气阀和冲洗排污阀门;选择阻力损失小、灵敏度高、量程大的水表及2.5级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应是系统设计压力的1.3~1.4倍。微灌系统的施肥与化学药物注入装置应根据设计流量大小、化肥和化学药物的性质选择耐腐蚀的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活塞泵或隔膜泵等设备。应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管与管件,直径500毫米以上的各级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 《热轧光园钢筋》 《热轧带肋钢筋》 G2938《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2008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检测仪第1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GB/ G3413《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B/T 3413-2008 G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 G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 G10597《卷扬式启闭机》GB/T 10597-2011 《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GB/ 《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GB/ 《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B/T 《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GB/T 《水位测量仪器第5 部分:电子水尺》GB/T 《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GB/T G11826《转子式流速仪》GB/T 11826-2002 《流速流量仪器第2部分:声学流速仪》GB/T G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G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0待确认 G1417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14173-2008 G14627《液压式启闭机》GB/T 14627-2011 G1565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GB/T 15659-2014 G157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 G1577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 G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G17638《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2017 G2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

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高尔夫球场建造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文件编码:golf — 04 版次: A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世界职业高尔夫协会编制

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为适应中国高尔夫行业的发展,提高中国高尔夫球场灌溉工程质量,促进球场灌溉工程建设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依据美国高尔夫设计院、美国高尔夫球协会、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世界职业高尔夫协会,并结合高尔夫球场灌溉工程施工相关标准、规范,特制定本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美国高尔夫设计院、世界职业高尔夫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美国高尔夫设计院、世界职业高尔夫协会。 1.0 技术说明 1.1目的 A.此项目的目标为提供一套可运作的、高效的灌溉系统。安装工作做到专业、高标准。所采用的材料和配件为最优的组合。 B.此规格说明的目的为结合制造商与供应商的要求和建议,给这些最好的安装技术提供一个指导,以便使系统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C.灌溉系统安装合同必须加入此规格说明的指导和要求。 1.2工作范围——业主的责任 A.如若未有另加特别要求,下述项目的工作不属灌溉系统安装承包商的工作范畴。如有必要,业主必须提供分开的设计、规格和合同于有关 项目的下述说明。 (1)到工地的水源和输送管道 (2)水表 (3)灌溉湖 (4)电力服务和计量 (5)泵站建设 (6)上述工程工作所需的许可证、工程和建筑图 B.对于项目工作的某些项目,此规格提供了容量和型号要求。对于诸如建筑物型号的要求信息为最小建议型,并非准确尺寸。此文件未包 含任何工程与建筑设计图。 C.业主需订立相关之另外的合同或协议来让其他承包商或灌溉承包商来实施上述工作。 1.3工作范围——承包商责任 A.包含于此规格标准内的项目工作须连贯并包括:所有的劳务工和设备; 挖填所有沟;水电设施的连接;工具、材料和备件;许可证、执照和 税费;冲洗、测试和调整;清理、记录图和保用;以及所有表明于相 关设计图纸上的建成一套全自动灌溉喜功的可见的或未见的必须产生 的费用。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水头损失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水头损 失 篇一: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4.4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4.4.1基本情况 某井灌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年来建成了以离心泵为主要提水设备、土渠输水的灌溉工程体系,为灌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由于近几年来的连续干旱,灌区地下水普遍下降,为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改离心泵为潜水泵提水,改土渠输水为低压管道输水。 井灌区内地势平坦,田、林、路布置规整(见图4-27),单井控制面积12.7hm。,地面以下1_0m土层内为中壤土,平均容重14.8kn/m。,田间持水率为24%。 工程范围内有水源井一眼,位于灌区的中部。根据水质检验结果分析,该井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可以 作为该工程的灌溉水源,水源处有380V三相电源。据多年 抽水测试,该井出水量为55m3/h,井径为220mm,采用钢 板卷管护筒,井深20m,静水位埋深7m,动水位埋深9m,井

口高程与地面齐平。 4.4.2井灌区管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1)灌溉设计保证率:75%。(2)管道系统水的利用率:95%。(3)灌溉水利用系数:0.85。(4)设计作物耗水强度:5mm/d。(5)设计湿润层深:0.55m。 4.4.3制度及工作制度 1.净灌水定额计算采用公式式中:h=0.55m,2.设计灌水周期代入得m=554.4m3/hm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水头损 失)m1000sh(12) s=14.8kn/m3,1=0.24×0.95=0.228,2=0.24× 0.65=0.1560, t理 采用公式式中:m=554.4m3/hm,3.毛灌水定额 m 10ed ed=5mm/d代入得t=11.09d(取t=10d) m m 554.4

森林防火热成像产品安装技术规范书

森林防火热成像产品安装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州分公司 2019年9月

目录 一、总则 (3) 1.范围 (3) 2.规范和标准 (3) 二、安装技术规范 (3) 1. 安装前准备 (3) 2.水平安装规范 (4) 3.供电及带宽要求 (5) 4.防雷接地 (5) 5. 防水 (5) 三、调试指导 (7) 1.调试流程图 (7) 2. 烟火检测功能配置 (7) 3.火点/烟雾检测屏蔽配置 (9) 4.巡航配置 (9) 5.守望功能 (11) 6.校准零度角 (12) 7.添加基准点 (13) 8.火点定位测试 (13)

一、总则 1.范围 1.1本规范书仅对中载、重载热成像产品提出了安装技术方面和调试方面的要求,它包括指导安装、调试、工程服务等方面要求。 1.2本规范书中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完全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经过实践的代表当今技术的优质产品服务。 1.3负责整套设备的运输、安装和调试工作。 2.规范和标准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T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16676-1996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A28-92 货币印制企业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38-92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T70-9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GA/T72-94 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T74-94 安全防范工程通用图形符号 二、安装技术规范 1. 安装前准备 1.1由于设备均安装在山的至高点,施工作业相对难度较大,为尽量避免后续的重复工作,故建议在塔下或者仓库先对设备进行简单测试: 1.1.1上电电观察设备是否能正常自检; 1.1.2IE登陆设备,手动键控云台确认云台运动是否正常; 1.1.3选中可见光通道依次点击变倍、聚焦功能,确认可见光镜头聚焦变倍是否正常; 1.1.4选中热成像通道,点击聚焦,确认聚焦功能是否正常(热成像通道镜头有镜头盖的需将镜头盖取下);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2.0.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3灌溉水源 3.0.1节水灌溉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最大效益。 3.0.2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