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干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干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干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干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干细胞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干细胞是具有多种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能力的细胞。由于干细胞可无限扩增、易于遗传操作和冻存,且又不失其全能性或多能性,并在适当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

为多种细胞组织。因此干细胞的研究在基础研究领域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1989年首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Fancni贫血获得成功后,即引起全球的关注。其后,学者们先后分离出不同组织的干细胞,使干细胞的研究进入新的高潮,生命科学研究的又一热点。

1 干细胞的研究简况

早在1945年临床上就开始对暴露于大剂量射线的人进行干细胞的移植。1961年,Till 和McCulloch提出了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概念,并且认为,干细胞就是在单一细胞水平具有自

我更新和多谱系分化的特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

病的重要手段。1981年,Evans等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后来人们陆续建立了兔、绵羊、山羊等动物和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但是由于对于细胞的性质和功能认识的不足

以及研究技术缺乏,因而限制了干细胞研究的发展。

1998年,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关于ES细胞的研究后,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干细胞的热

情,与之同时,亦引发了有关人类ES研究的伦理学争论,1999年,美国议会许多议员提出:反对人类ES干细胞研究;同时美国许多州的法律规定,杀死胚胎属于犯罪行为。

因此人ES细胞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阻碍。现在就人们对于细胞的研究状况来看,可按以

下两种方法对干细胞进行分类:第一,根据干细胞分化能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①全能干细胞,如ES细胞。②多能干细胞,如成人组织干细胞。③单能干细胞,如出生后肝细胞

的再生来自于肝细胞,若肝细胞再生受阻,则来自于小管细胞。第二,根据分化类别的不同可将其分为:①神经干细胞,包括外周神经干细胞和中枢神经干细胞。②造血干细胞,包括脐血造血干细胞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③上皮干细胞。④视网膜干细胞。⑤ES干细胞,等等。

2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1 多能性或全能性

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能,但不同干细胞的分化潜能有所不同。ES细胞具有全能性,可分化发育成构成机体任何一部分组织器官的能力。在体外,ES细胞可被诱导分化出包括3个胚层在内的所有分化细胞,在动物体内,ES细胞可分化产生出由3个胚层细胞构成的畸胎瘤。而多能干细胞,如神经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即一个干细胞能产生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若将从成年动物海马获得的神经干细胞扩增后移植回海马,则能产生出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若将同样的干细胞移植到嘴侧的迁移流,则能产生嗅球神经元;若将同样的干细胞移植到成年动物通常不产生神经元的区域(如完整的大脑),则不能产生神经元,但在受损时能产生神经胶质细胞;最引人瞩目的报道是将来自胚胎或成年鼠脑的遗传标

记的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成球团后被移植到照射过的宿主鼠,则产生包括髓系和淋巴系甚至更

原始的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不但说明了成年干细胞具有多能性.而且说明其多向分化的潜能与其所处的微环境有绝对的关系。综上可知,全能性或多能性是干细胞的关键内容。

2.2 自我更新能力

干细胞一旦形成,在机体终生都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这完全不同于有限自我更新能力的

许多类型的祖细胞。干细胞通过不均-分裂进行自我更新和产生分化祖细胞。成年机体干细

胞能反复分化充满组织,这对维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稳定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2.3 高度增殖能力

高度增殖是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在体外扩增干细胞是干细胞研究及应用的前提和

关键,干细胞虽具有多能性,但其数量不多,那么只有通过体外扩增,才会得到大量的干细胞,进而对研究和应用才具有意义。干细胞在体内,高度扩增具有重大意义,如造血干细胞

通过高速扩增,可补充由于细胞正常衰老死亡而丧失的血细胞。因此干细胞高度扩增不但对

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机体正常功能的维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干细胞的应用

干细胞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生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移植治疗、组织工程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1 移植治疗

移植治疗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器官移植、细胞移植等。干细胞移植是一个尤其重要而意义重大的手段。20世纪80年代起,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癌症、

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的重要手段。之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辅以化疗及细

胞因子CG-CSF、GM—CSF等,可使更多的干细胞进入外周血。1989年首例脐血治疗Fanconi 贫血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规模不等的脐血血库。因脐血富含造血干/祖细胞、其免疫细胞的抗原性较弱、CTL祖细胞较少、移植相关GVHD的发生相对骨髓的外周血少而轻、

采集容易、对供者无任何伤害。故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造血干细胞的来源。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啮齿类中枢神经细胞系包括中枢神经干

细胞已被用于许多鼠的疾病模型,如鼠遗传性神经退化症,包括脱髓鞘症、脑神经节苷脂沉积症和其他神经退化紊乱(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如肾上腺髓质,胚胎腹侧中脑和畸胎瘤组织

的移植)治疗研究中。神经干细胞的临床价值已在人帕金森病中得到证明。

3.2克隆动物的生产及转基因动物的生产

自绵羊“多莉”问世至今,体细胞克隆动物多有成功的报道。但体细胞克隆动物有着无

法克服的弊端,即成功率低和容易早衰。而Wakayama等用长期传代(30代以上)的小鼠ES 细胞克隆出31只小鼠,14只存活,可见存活率大大提高了。因此,ES细胞克隆动物具有

光明前景。

转基因动物是利用受精卵或ES细胞作为载体,通过注射目的基因,从而生产带有目的

基因的动物。转基因ES细胞系将为大量同系转基因动物的生产奠定基础。应用于细胞进行

动物克隆,可以有效地提高稀有动物的繁殖和高效畜产品的生产,以及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的

生产。

3.3 转基因干细胞基因治疗

现有的基因治疗有两类:①转基因细胞治疗。②核酸治疗。前者常用的基因转移靶细胞

多为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其缺陷为细胞存活时间有限,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输注,

治疗繁琐。转基因干细胞技术建立解决了转基因细胞存活问题,成为转基因细胞治疗重要的

方向。

3.4 ES细胞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体外模型

ES细胞具有全能性和无限增殖能力,并能在体外培养。因此,可以作为微环境改变对

细胞分化影响的理想研究材料。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因子在ES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已成为可能。尤其是基因芯片技术的完善,通过mRNA差异显示,为Es 细胞分化和不同分化阶段细胞的基因转录和表达的研究奠定基础,成为揭示发育和分化的分

子机制的重要手段。

总之,干细胞研究对细胞组织移植治疗,体外研究动物、人胚胎的发生、发展,新人类

基因的发现,药物的筛选和致畸实验及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等领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对于细胞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加强我国干细胞的研究,可使我国在此领域具有领

先水平。

细胞生物学试题整理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分,共20分) 1:现在生物学“三大基石”是:_,__。 2:细胞的物质组成中,_,_,_,_四种。 3:膜脂主要包括:_,_,_三种类型。 4:膜蛋白的分子流动主要有_扩散和_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5: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中部有几个能够吸光的_基因,又称发色基因。6:受体是位于膜上的能够石碑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_。 7:信号肽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_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8: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可分为_,_,及_。 9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及_。 10:高等动物中,根据等电点分为3类:α肌动蛋白分布于_;β和γ肌动蛋白分布于所有的_和_。 11:染色质的化学组成_,_,_,少量_。 12: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_与_相连。 13:弹性蛋白的结构肽链可分为两个区域:富含_,_,_区段。 14: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G2期主要合成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小题) 1:支原体 2:组成型胞吐作用 3:多肽核糖体 4:信号斑 5:溶酶体 6:微管 7:染色单体 8:细胞表面 9:锚定连接 10:信号分子 11:荧光漂白技术

12:离子载体 13:受体 14:细胞凋亡 15:全能性 16:常染色质 17:联会复合体 18组织干细胞 19:分子伴侣 20:E位点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小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细细胞核主要由()组成 A:核纤层与核骨架B:核小体C:染色质和核仁 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 A:需要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蛋白B:膜蛋白C:分泌性蛋白 D:需要进行修饰的pro 4:细胞内进行蛋白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5微体中含有() A:氧化酶 B:酸性磷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过氧化氢酶6: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进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7:溶酶体的功能有()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自溶 C:细胞防御 D:自体吞噬8: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细胞色素 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9: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细胞生物学(终极版)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Made by 1904 JJP.

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选15道15分 2.多选5道5分 3.名词解释5道10分 4.简答8道40分 5.论述3道30分

简答题 第四章 1.许多小分子是被动运输进行转运,请回答如下问题: (1)何为被动运输,有哪几种运输方式? (2)苯类通过哪种方式运输? (3)哪两种被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介导,分别需要哪类转运蛋白?" (1)被动运输是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且不需要代谢能的过程。 包括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三种。 (2)苯类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运输。 (3)离子通道扩散需要通道蛋白介导,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介导。 2.细胞进行物质转动时,许多物质必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才能转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主动运输,包括哪几种运输方式? (2)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差靠哪种主动运输方式维持,其功能是什么? (1)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包括ATP驱动泵,协同运输两种。 (2)主要靠ATP驱动泵维持,其功能是将胞内Na+逆电化学梯度运出细胞,将胞外的K+逆电化学梯度运入细胞,以维持胞内外Na+、K+的浓度差。 3.大分子和颗粒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需要通过特殊的运输方式进行转运,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这种运输方式为哪种运输?其特点是什么? (2)细菌、液体和LDL分别是以哪种方式被摄入细胞? (3)请详细叙述细胞摄取LDL的过程。 (1)小泡运输,特点是消耗能量。 (2)分别以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被摄入细胞。 (3)受体向有被小窝集中与LDL结合,有被小窝凹陷、缢缩形成有被小泡进入细胞;有被小泡迅速脱去外被形成无被小泡;无被小泡与内体融合,在内体酸性环境下LDL与受体解离;受体经转运囊泡返回质膜,被重新利用。含LDL的内体与溶酶体融合,LDL被分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 4.细菌和LDL分别通过哪种方式摄取入细胞内?在LDL的摄取过程中,有哪些蛋白质分子参与其中?其各自作用是什么? (1)分别通过吞噬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入细胞内。 (2)LDL受体:能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含apoE或apoB100的脂蛋白 发动蛋白:水解与其结合的GTP,引起其构象改变,从而将有被小泡从质膜 上切离下来,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网格蛋白:牵拉质膜向内凹陷,参与捕获特定的膜受体使其聚集于有被小窝内 衔接蛋白:参与包被的形成并起连接作用 第五章 1.与分泌性蛋白的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1)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2)糙面内质网:①新生肽链折叠与装配;②加工(N-连接糖基化);③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 (3)高尔基复合体:①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糖基化、蛋白质水解等);②分拣;③分泌到细胞外。

发育生物学题库

发育生物学题库FCY打印版 1、发育与发育生物学概念? 答:发育——指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过程,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发育生物学——是以传统的胚胎学为基础,渗透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即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原肠胚? 答: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层或三层胚层结构的胚胎,称为原肠胚。 3、神经板概念、形成过程及作用?(P77) 答:神经板概念——早期胚胎背侧表面的一条增厚的纵行外胚层条带。可发育成神经系统。 形成过程——主要是脊索动物发生初期原肠形成终了后于外胚层背侧正中产生的,呈球拍形,后部狭窄肥厚,以后其主要部分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和眼原基。神经外胚层细胞分布于神经板两侧,位于脊索的背方,该区域较平坦,呈平板状,它将发育成神经管。 作用——随着发生的进展,神经板周围的外胚层隆起变为神经褶,不久因两侧的神经褶在背侧正中闭合而变成神经管。 4、初级性别决定的概念?(P132) 答:指生殖腺发育为睾丸或卵巢的选择。胚胎生殖腺的发育命运决定于其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的存在使生殖腺的体细胞发育为testis而非ovary。 5、什么是胚孔?什么是原条?在胚胎发育中作用?(P64、68) 答:胚孔——两栖类和海胆囊胚表面产生的圆形内陷小口。在原肠期内胚层和中胚层细胞经此口内卷进入胚胎内部。(是动物早期胚胎原肠的开口。原肠形成时,内胚层细胞迁移到胚体内部形成原肠腔,留有与外界相通的孔。)作用:通过胚孔背唇进入胚内的细胞将形成脊索及头部中胚层,其余大部分中胚层细胞经胚孔侧唇进入胚内。原口动物的口起源于胚孔,如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后口动物的胚孔则发育为成体的肛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行开口,发育为成体的口。如脊椎动物及棘皮动物等。 原条——在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胚胎原肠作用时,胚胎后区加厚,并向头区延伸所形成的细胞条。作用:其出现确定了胚胎前后轴。功能上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引导上胚层细胞的迁移运动,形成中胚层组织和部分内胚层组织。 6、什么是脊索?在胚胎发育中作用? 答:脊索——脊索动物体内的一种条状结构。也存在于脊椎动物胚胎时期,在脊椎动物成体中部分或全部被脊椎所代替。 作用——脊索的出现构成了支撑躯体的主梁,这个主梁使体重有了更好的受力者,体内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脊索动物身体更灵活,体形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7、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概念及其异同点?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9、4溶酶体(l y s o s o me) 溶酶体就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在细胞内起消化与保护作用,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消化与利用其中的物质。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 9、4、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 ■溶酶体的形态 溶酶体就是一种异质性(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的细胞器,不同来源的溶酶体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溶酶体呈小球状,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 m。图9-36就是肝组织的K u p p e r细胞(肝星形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该细胞主要就是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图9-36溶酶体的形态大小 具吞噬作用的肝K u p p e r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图中示出至少10个不同大 小的溶酶体。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溶酶体的外被就是一层单位膜,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就是高度稳定的。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 ●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 P a s e),将H+泵入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在溶酶体膜上有C 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 l-离子,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 C l,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 H约为4、6~4、8)。 ●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膜整合蛋白,这些膜整合蛋白的功能可能就是保护溶酶体的膜免遭溶酶体内酶的攻击,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促进了膜结构的稳定。 9、4、2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 H值就是5、0,故均为酸性水解酶(a c i d h yd r o l a s e s)。图9-37就是典型的溶酶体的大小、所含主要酶类及膜中的V-型质子泵等。 酸性磷酸酶就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正就是对这种酶的细胞定位研究导致溶酶体的发现。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一、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它不是组织固定细胞,可存在于造血组织及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在人胚胎2周时可出现于卵黄囊,第4周开始转移至胚肝,妊娠5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在造血组织中,所占比例甚少,如在小鼠骨髓中105核细胞中的有10个,在脾中105有核细胞中只有0.2个。 二、造血干细胞的形态 干细胞是一种嗜碱性独核细胞,其大小约为8μm,呈圆形,胞核为圆形或肾形,胞核较大,具有2个核仁,染色质细质而分散,胞浆呈浅蓝色不带颗粒,在形态上与小淋巴细胞极其相似,但淋巴细胞体积较小,染色质浓染,核仁不明显且有细胞器。因此很难用形态学识别干细胞,并与其它独核细胞相区别。 造血干细胞可包括三级分化水平,即多能干细胞(pleuripotent stem cell),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及其成熟的子代细胞。 关于对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分析,长期以来仅限于对小鼠干细胞的研究,而对人干细胞的存在只是来自间接证据,因为不能在人体内进行如鼠体内的功能分析法。70年代以来,由于建立了新的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大大促进了对人干细胞的直接研究。 三、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由于造血组织中造血干细胞在形态学方面无法与其它单核细胞区别,而且数量极少,这为造血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并对其功能分析和分化的研究造成极大困难。 近年来由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进步,流式细胞仪(FACS)的应用,以及对小鼠和人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造血细胞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创造了条件。 1.Thy-1与丝裂原(wheat germ agglutinin,WGA)Visseer等发现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对WGA有高亲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应用FACS自骨髓中分离造血干细胞应及核系Mac-1等谱系抗原与WGA反应性相结合,即可自骨髓中Lin-/WGA+细胞群中分离造血干细胞,也获得良好结果。 也有学者发现正常小鼠骨髓细胞中,也能表达低密度Thy-1抗原(Thy-11。)。如与上述标志组合,即自骨髓Thy-11。Lin-,WGA+细胞群中,分离造血干细胞,可用于对造血细胞的功能分析。 2.干细胞抗原(stem cellantigen-1,Sca-1)有学者制备一种抗原前T细胞杂交瘤的单克隆抗体,用这种单抗检出的抗原分子称为干细胞抗原-1(Sca-1)。其后有人自骨髓中Thy-1Io、Lin-、Sca-1+细胞群中,可分离纯人造血干细胞。 3.原癌基因(c-kit)最近证明造血干细胞与c-kit基因密切相关。C-kit可编码一种穿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分子。应用单克隆抗体证明此分子可存在于造血干细胞膜上,其后证明它的配体分子是造血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它是信号传导分子,对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小鼠多能干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可视为Thy-1Io、WGA+、c-kit+、Lin-。 c-kit分子可高频率表达于多能干细胞表面,但骨髓中c-kit+细胞可分化为各种血细胞,而胸腺中c-kit细胞可分化为淋巴细胞,不能分化为髓系细胞,所以胸腺内c-kit+细胞,可能是淋巴样干细胞(如下表)。 胸腺及骨髓中c-kit+细胞分化机制

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常考15大题

1、简述钠钾泵的本质和工作原理。 答:钠钾泵是膜上的一种能够同时运输Na+和K+的ATP酶,本身就是Na+、K+-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双重活性。它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为贯穿膜全层的脂蛋白,为催化部分;小亚基为细胞膜外侧半嵌的糖蛋白。在Na+和K+存在时,Na+、K+-ATP酶分解1个分子ATP,产生的能量通过Na+-K+泵的构象变化,运送3个Na+从细胞内低浓度侧运到细胞外高浓度侧,同时把两个K+从细胞外低浓度侧运到细胞内高浓度侧。基本过程:1.膜内侧Na+、Mg+与酶结合;2.酶被激活,ATP分解,产生的高能磷酸根使酶发生磷酸化;3.酶构象改变,Na+结合位点暴露到外侧,酶与Na+亲合力变低;4. Na+被释放到细胞外,酶和K+亲合力变高,K+结合到酶上;5.酶发生去磷酸化;6.酶构象复原,K+被释放到细胞内侧; 7.恢复至初始状态。如此反复进行。 2、蛋白质进入内质网的机制(信号假说)? 答:1.核糖体上信号肽合成;2.胞质中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蛋白质合成暂停;3.核糖体与ER膜结合,形成SRP-SRP受体-核糖体复合体;4.SRP 脱离并参加再循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5.信号肽被切除;6.合成继续进行;7.核糖体在分离因子作用下被分离;8.成熟的蛋白质合成暂停。 3、如何理解高尔基体在蛋白质分选中的枢纽作用? 答:在ER合成的蛋白质,通过转运小泡运输到GC,这种转运小泡被COPⅡ所包绕;蛋白质在GC内进行加工和修饰,再被分拣送往细胞的相关部位。反面GC网络(TGN)执行分拣功能,包装到不同类型的小泡,并运送到目的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质膜、细胞外和核膜等。因此GC在蛋白质分选中具有枢纽作用。 4、G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答:G蛋白是指任何可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的总称,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α、β、γ3个不同的亚单位构成,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并具有GTP酶的活性。G蛋白有两种构象,一种以αβγ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为非活化型,另一种构象是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为活化型。作用机制:静息状态下,G蛋白以异三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并与GDP结合,而与受体呈分离状态。当配体与相应受体结合时,触发了受体蛋白分子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α亚单位转而与GTP结合,与βγ二聚体分离,具有了GTP酶活性,使GTP分解释放磷酸根,生成GDP,诱导α亚单位构象改变,使之与GDP亲合力增强,最后与βγ二聚体结合,回到静息状态。β亚单位的浓度越高,越趋向于形成静息状态的G蛋白异三聚体,G蛋白的作用就越小。 5、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cAMP信号途径? 答:激素、神经递质等第一信使与相应的膜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G蛋白,并活化位于细胞膜上的G蛋白效应蛋白——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生成第二信使cAMP,cAMP可进一步分别引起相应底物的磷酸化级联反应、离子通道活化等效应,参与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分化等不同生理过程。绝大多数细胞中cAMP进一步特异地活化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来调节细胞的新陈代谢。对于不同的腺苷酸环化酶,影响其活性的因素也不一样。 6、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PIP2信号途径?

干细胞生物特性及其应用

子抗体相关性研究[J ]1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2):57~591 [7] Berger RE 1Eti ol ogy manifestati ons ang therapy of therapy of acute ep i 2 didy m itis:Pr os pective study of 50cases [J ]1J U r ol ogy,1979,750:754~7611 [8] Hales RB ,D ie mer T,Hales KH 1Role of cyt okine in tesicular functi on [J ]1Endocrine,1999,10(1):201~2071 [9] 朱应武,卢芳国,伍参荣等1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精子质量的影响 [J ]1实用预防医学,2003,12(10):931~9331 [10]史海军,常永超1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状况分 析[J ]1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6):358~3591 [11]Nunez CR,Caballer o P,Redondo C,et al 1U reap las ma U realyticum re 2 duces motility and induces me mbrane alterati ons in human s per mat o 2z oa [J ]1Hum Rep r od,1998,13(10):2756~27611 [12]林成楚,许恩赐,汪志伟等1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精子凋亡的关系 [J ]1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4):3661 [13]ZiniA,FischerMA,Sharir S,et al 1Prevalence of abnor mal s per m P NA denaturati on in fertile and infertile men [J ]1U r ol ogy,2002,60(6):1069~72 [14]徐 晨1解脲支原体引起男性不育的机理研究I 1精子形态学观 察[J ]1男性学杂志,1992,6(2):661 [15]徐 晨,王一飞1支原体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J ]1男性学杂 志,1992,6(1):541 [16]石建莉,鲁梅格,王一飞1溶脲脲原体与人精子膜蛋白交叉反应 性抗原的研究[J ]1生殖与避孕,2003,23(3):153~1571 [17]Desil Va 1Patticja A Q 1Localizati on of endogenous activity of phos pho 2 li pases A and C in ureap las ma urealyticum [J ]1Jchn M icr obi ol,1991,29:14981 [18]胡 涛,王海燕,高美华1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感染致精浆 T NF 2a,Il 26升高在男女不育发病中的意义[J ]1生殖与避孕,1999,19(2):80~841 [19]王光荣,周曾娣,郭争鸣1精子凋亡与男性不育关系的初探[J ]1 中华男科学,2002,8(1):25~271 [20]Dousset B,Hussenet F 1Cyt olines in the human se men 1A ne w ap 2 p r oach t o male fertility [J ]1Presse Med,1997,26(1):24~291[21]Forrest VJ,Kang YH,Mcclain DE,et al .Oxidative stress 2induced ap 2 op t osis p revented by Tr ol ox [J ]1Free Radic B i olMed,1994,16(6):675~6841 [22]Halli w ell B,Gutteridge Jm,Role of free radicals and cataiytic metal 2 li ons in human disease:an overvie w methods [J ]1Enzy mol ogy,1990,186(1):1~31 [23]杨 欣,王 琦1溶脲脲原体感染与精液不液化症的相关性研究 [J ]1中国男科学杂志,1998,12(4):222~2241 [24]逯 越,陈国卫1解脲脲原体感染对附睾上皮分泌功能影响的研 究[J ]1解剖学研究,2003,25(4):277~2781 [25]马春杰,唐立新,蒋 敏1供精者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精液参数的 相关性研究[J ]1广东医学,2006,27(1):59~611 [26]W ang Y,L iang CL,W u JQ,et al 1Do U reap las ma urealyticum infec 2 ti ons in the genital tract affect se men quality [J ].A sian J Andr ol,2006,8(5):562~568. [27]ReichartM,Levi B ,Kahane I,et al 1Dual energy metabotis m 2depend 2 ent effect of ureap las ma urealyticum infecti on on s per m activity [J ]1J Andr ol,2001,22(3):404~4121 (收稿日期:2008210206) 作者简介:余文静,泸州医学院2006级研究生 △ 通讯作者:李著华(指导老师) 干细胞生物特性及其应用 余文静  综述,李著华△  审校(泸州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逐渐增加,当知道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分化潜能,能治愈组织难以自愈的创伤,能治疗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甚至可以使人返老还童,让青春永驻时,人们便开始企盼着干细胞时代的到来。本文就干细胞近年来在其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方面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干细胞;生物特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R 39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193(2009)0120094203 近年来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逐渐增加,当知道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分化潜能,能治愈组织难以自愈的创伤,能治疗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甚至可以使人返老还童,让青春永驻时,人们便开始企盼着于细胞时代的到来。本文就干细胞近年来在其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方面进展做一综述。 1 干细胞的概念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和多分化潜能的早期未 分化细胞,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按照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分化层次及其所具有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又称全能干细胞,是从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早期胚胎分离培养出来的。其分化潜能大、增殖能力强,既是胚胎发育的基础,又是机体各种细胞最早的祖先,由它可形成完整的生物个体,如早期的卵裂球细胞、胚泡中的内细胞群中的细胞、早期生殖嵴的胚芽细胞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受精卵也可视为特殊的全能干细胞。胚胎干 ? 49?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9.4溶酶体(l y s o s o me)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在细胞内起消化和保护作用,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消化和利用其中的物质。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 9.4.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 ■溶酶体的形态 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的细胞器,不同来源的溶酶体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溶酶体呈小球状,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 m。图9-36是肝组织的K u p p e r细胞(肝星形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该细胞主要是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图9-36溶酶体的形态大小 具吞噬作用的肝K u p p e r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图中示出至少10个不同大 小的溶酶体。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溶酶体的外被是一层单位膜,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是高度稳定的。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 ●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 P a s e),将H+泵入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在溶酶体膜上有C 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 l-离子,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 C l,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 H约为 4.6~4.8)。 ●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膜整合蛋白,这些膜整合蛋白的功能可能是保护溶酶体的膜免遭溶酶体内酶的攻击,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促进了膜结构的稳定。 9.4.2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 H值是5.0,故均为酸性水解酶(a c i d h yd r o l a s e s)。图9-37是典型的溶酶体的大小、所含主要酶类及膜中的V-型质子泵等。 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正是对这种酶的细胞定位研究导致溶酶体的发现。

干细胞特性以及培养技术交流

干细胞 1. 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2.干细胞分类 (1)胚胎干细胞:指胚胎早期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分化潜能宽,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能力。如囊胚期内细胞团的细胞。 (2)成体干细胞:指成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但分化潜能窄,只能分化为相应(或相邻)组织器官组成的细胞。如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 第一节干细胞生物学 1. 组织自体稳定性: 特定组织通过使自身细胞死亡和增生的方式保持组织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特征称组织自稳定性。 2. 干细胞是个体发育和组织再生的基础。 一、干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 1.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①干细胞形态共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小,核质比大,增殖力强。 ②干细胞的固定组织位置:有的干细胞有固定存在部位与方式。如表皮干细胞与其周围的子细胞形成增殖结构单元。但许多组织的干细胞没有这种分布特点。 2.干细胞的生化特性 ①端粒酶活性高:如造血干细胞具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增殖能力强。随着增殖与分化,端粒酶活性下降。 ②蛋白标志分子:不同干细胞有各异的蛋白质标志分子,可作为确定干细胞位置、分离提纯干细胞的标志。如:巢素蛋白—神经干细胞;角蛋白15—表皮干细胞。 二、干细胞的增殖特征 (一)增殖缓慢性 1.干细胞增殖速度慢:细胞动力学研究表明,干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组织中快速分裂的细胞是过渡放大细胞。 如小肠干细胞的分裂速度(Tc=11小时)比过渡放大细胞(Tc≥24小时)慢一倍。 2.过渡放大细胞: 过渡放大细胞是介于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过渡放大细胞经若干次分裂产生分化细胞。 通过这种方式,机体可用较少干细胞获得较多分化细胞。 3.干细胞增殖缓慢的意义: (1)利于干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反应,以决定细胞的发展方向—增殖或分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附件2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符合率 定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占同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符合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同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总例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的程度,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实现造血重建(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 与血小板>20×109/L )的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实现造血重建的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的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和黄疸,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发生率=重度 Ⅲ?Ⅳ度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不同移植方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aGVHD 预防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四、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天后,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的慢性免疫性疾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慢性移植物 抗宿主病发生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GVHD 预防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患者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患者数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体生存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和3年随访(失访者按未存活患者统计)尚存活的患者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医学细胞生物学绪论 名词解释: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解答题:细胞对生命活动的意义,细胞的共同属性 易考点:首次命名植物细胞的人,发现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事件,提出DNA 双螺旋模型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分辨率,电子显微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培养,细胞系,细胞株,细胞融合,干细胞 解答题: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光学显微镜技术的原理 易考点:分辨率的计算公式及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光镜的分辨极限,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轮廓以及观察的范围,透射显微镜观察的是细胞内部的细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三维立体形貌。 第四章细胞膜 名词解释:生物膜,细胞膜 解答题: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特性,耦联运输 易考点:功能复杂的膜中所占蛋白质的比例大,三种膜蛋白的存在形式,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选择题形式),糖萼的本质 第六章内膜系统 名词解释:内膜系统,细胞质 解答题: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滑面内质网的功能,溶酶体的形成过程,溶酶体的功能 易考点:内质网的标志酶,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形成面,成熟面),溶酶体的标志酶 第七章线粒体 名词解释: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分子伴侣,导肽 解答题:描述线粒体的结构 易考点:光镜下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各部位的标志酶,呼吸链的复合体中每个复合体有哪些物质,线粒体疾病的特点,化学渗透学说主要知道氧化放能

第八章细胞骨架 名词解释: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结合蛋白 解答题:微管的体外装配,影响微管装配的因素,微管的功能(简单描述),微丝的组装过程,影响微丝组装的因素,微丝的功能,中间纤维结合蛋白的功能,中间纤维的组装的控制以及影响因素,中间纤维的功能 第九章细胞核 名词解释:核型,核纤层,细胞骨架,核基质, 解答题: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异同点,核仁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易考点:核基质的功能,人体哪几号染色体上有核仁组织区。 第十一章细胞生长与增殖 名词解释: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DKI。解答题:简述有丝分裂过程及各过程标志,减数分裂过程。易考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英文,细胞周期调控的起主要作用的物质。 第十三章细胞分化 名词解释:细胞分化,细胞决定,管家基因,奢侈基因。易考点:细胞分化实质,细胞分化特点。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干细胞。易考点:干细胞的分类,干细胞的来源。 第十四章细胞衰老与死亡 名词解释:细胞衰老。解答题: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易考点:细胞衰老的表现,细胞凋亡的特征。 第十五章:名词解释:干细胞。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新、选)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发育生物学被公认为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它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与胚胎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胚胎学的继承和发扬。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在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级专业课程。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使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各种生物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发育规律、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术,以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当今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眼界。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面向21世纪教材《发育生物学》第二版(张红卫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发育生物学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实验为18学时,共22章。本课程共分四篇,第一篇从第一到四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二篇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第三篇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八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晚期发育,第四篇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的新研究领域。 绪论(3学时) 【掌握】 1.发育生物学的概念。 2.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研究范围。 【熟悉】 1.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发育生物学的展望与应用。 3.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 【了解】

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的多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根据它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 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1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的 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2 成体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 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3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 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4 神经干细胞: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归结为神经 干细胞功能的紊乱。脑和脊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干细胞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除此之外,神经干细胞的功能还可延伸到药物检测方面,对判断药物有效性、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5 肌肉干细胞: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一定义 造血干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 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多能 干细胞。可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也可转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细胞、骨骼肌细 胞、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 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虽其配型成功率相对较低, 且费用高昂,但其治疗效果好且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无很大伤害。 二特征 人体内所有的血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的定向分化。HSC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有两个重要特性: (1)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 (2)可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造血干细胞采用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自我更新。而另一个则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执行各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 三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原理 1 造血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即具有自身复制和分化两种功能。在胚胎和迅速再生的骨髓中, HSC多处于增殖周期之中;而在正常骨髓中,则多数处于静止期,当机体需要时,其中一部分分化为成熟血细胞,另一部分进行分裂增殖,以维持HSC的数量相对稳定。人类HSC首先出现于胚龄第2~3周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3个月)迁至肝、脾,第5个月又从肝、脾迁至骨髓。从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骨髓成为HSC的主要来源。造血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发育成不同血细胞系的定向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多数处于增殖周期之中,并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如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以及淋巴细胞系。 2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细胞有两个发育途径,一个受胸腺的作用,在胸腺素的催化下分化成熟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细胞;另一个不受胸腺,而受腔上囊(鸟类)或类囊器官(哺乳动物)的影响,分化成熟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即B细胞。并分别由T、B细胞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如机体内造血干细胞缺陷,则可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病。 四HSC的表面标志和定向分化过程 1 HSC的表面标志 HSC是第一种被认识的组织特异性干细胞,目前主要是通过表面标志来分离纯化HSC, 其中有一种方法是用抗体来检测干细胞相关的表面分子c-kit,Sca-1,Thy1.1和造血谱系标志如B220,CD3和Mac-1。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HSC只占所有骨髓细

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

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概念 模式生物出现的背景 模式生物的发展和演变 模式生物的共同特征 模式生物的选取 典型的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 物种的进化关系

双子叶植物的合子胚胎发育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 单子叶植物的合子胚胎发育

基础问题可以在最简单和最容易获得的系统中寻找答案;在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寻 理想的研究系统是科学发展的关键 1.有利于回答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噬菌体海胆(Sea urchin)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学名为“海胆纲”,是一种无脊椎 动物,生活在海洋浅水区,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海洋生物之一。海胆是生物科学史上最 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它的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在1875年就开始以海胆为材料研究受精过 程中细胞核的作用。1891年,HansDriesch (1876-1941年)在显微镜下把刚刚完成第 一次卵裂的海胆胚胎一分为二,结果发现, 分开后的两个细胞各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幼 虫。这一实验的意义在于证明胚胎具有调整 发育的能力,为现代发育生物学奠定了第一 块观念里程碑。后因其易于得到大量受精卵, 同步发育,胚体透明,孵化速度快等特点成 为了生物学研究的模经典式生物。 卵裂球 囊胚卵裂腔 典型的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15 独立生存的线虫。其个体小,成体仅1.5mm长,为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s),雄性个体仅占群体的0.2%,可自体受精或双性生殖;在20℃下平均生活史为4天,平均繁殖力为300-350个;但若与雄虫交配,可产生多达1400个以上的后代。

(完整版)北师大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doc

1990 年 试题 一、名词解释 : (每题 6 分,共 30 分) 1.cDNA library 以 mRNA 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 构建而成的基因库 是以特定的组织或细胞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互补DNA ( cDNA )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形成重组DNA 克隆群,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 mRNA 信息的 cDNA 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或细胞的cDNA 文库 2.Aritotic apparatus 3.跨膜信号 transmembrane signal 4.促有丝分裂原 mitogen 5.Nuclear lamina 二.论述题 : (每题 30 分,共 120 分) 1.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趋向两极的机理是如何证明的? 2. Kinetochore 是由哪几种主要蛋白组成,用什么方法研究其定位、分子量及机能? 3. 举例说明oncogene、 growth factors 及受体之间的联系 4.试述横纹肌、细胞内粗细丝两分子的结构、各种主要蛋白成分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

1991 年试题一、名词解释 : 1.着丝点与着丝粒用 6.蛋白印迹法二、论述题 : 2.核纤层 3.多线染色体 (western blotting) 7.2G 4. cdc2 (cell Division) 5.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 蛋白 8.同源盒 9.原位杂交 10.原癌基因 1.简述细胞连接的儿种类型及共功能 2.简述微管、微丝组装的动力学不稳定模型 1992 年试题 1.胞内体 2.信号肽与导肽 3.跨细胞转运 4.微管组织中心 5.踏车行为 6.核纤层 7.驱动蛋白 8.成 虫盘 9.桥粒和半桥粒 10.周期素二、论述题: 1.膜离子通道的类型及其调节机制 2.糖蛋白的加工部位及其转运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及其机理 5.以果蝇举例说明动物体节分化的基因调节 6.核仁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分子学基础 1993 年试题 二、论述题: 1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 2.试述鉴别动物细胞各周期时相群体的方法 3.试述非肌肉细胞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 4.如何用实验证明细胞被决定 5.缁类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 1994 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荧光原位杂交 2.内含子、外显子、原初转录体的关系 3.southwestern( blotting ) 4. 编程性细胞死亡 5.中心体 6.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7.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s) 8. 同源异形突变 9.联会复合体10.转基因动物 二、论述题: 1. 试述高尔基体对蛋白质的加工及分选功能 2.粘合斑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周期中G1 至 S 期、 G2 至 M 期调控事件 4.亲脂类和肽类外信号分子细胞信号传导的异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