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浅谈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浅谈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浅谈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发表时间:2018-05-28T13:27:39.9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6期作者:耿永玲[导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健康意义的延伸,药物治疗及基础临床护理已满足不了临床患者的需求

耿永玲

包头市第八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健康意义的延伸,药物治疗及基础临床护理已满足不了临床患者的需求,心理护理在临床中作用不可忽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交往中,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一旦生了病,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精神病人有心理障碍是人所共知的,而身体生了病也会引起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使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控制性降低,暗示性增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反应。

病人是一个复杂的实体,心理活动也是错综复杂的,可因人、因病、身体状况、个性特征不同而异。常见的主要有急躁心理、自卑心理、忧虑心理、依赖心理、焦虑恐惧与愤怒心理、消极被动心理、悲观与绝望心理、羞愧心理、同情心理、择优心理、退行心理、习惯心理、猜疑与顾虑心理等。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解释与指导、鼓励与安慰、教育与疏导等良好的言语、态度、行为去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变不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成为有利于健康和康复的良性因素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也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其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病人而建立的,一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就可以更深入细致在了解病人的各种情况,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他们,进一步建立起信任感,促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增强康复的信心。

1、言语:言语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交谈,可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况。如对心情不快的病人给与劝导、慰抚,使病人心情愉快,对疑虑的病人给与解释,解除其顾虑,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给与鼓励,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而护理人员的行动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懒散、懈怠令人产生厌恶;轻佻、潦草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慌忙,冒失令人恐惧、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轻柔、庄重、镇定、认真,从举止上可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3、神情: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性交流。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情绪,时时刻刻乐观、开朗、以此去感染病人,而切忌惊慌失措。神情可以在举动及目光中流露出来,特别应该注意。

4、态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等。上述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对病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影响。

二、促进病友间良好的交往

病友间良好的交往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促使彼此间相互帮助和照顾,这对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是极为有利的。护理人员一方面应鼓励和引导这些良好的交往,另外还应注意分别安置病情不同一病人,避免不良刺激的相互干扰。

三、重视家属、亲友的配合

家属及亲友的言语、举止和情绪直接影响病人,他们的良好情绪特别能使病人得到安慰和支持。因此要视家属和亲友也是心理护理的对象,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病人,影响治疗,要求他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要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和和颜悦色地给病人及安慰、鼓励和支持,切不可形露于色。

四加强护理健康教育

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是影响他们身心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除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外,还应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宣教、讲座或讨论等方法,以通谷易懂的言语,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深入浅出地介绍有关知识,邀请已治愈或在治疗上取得显著效果的病人的具体说法,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解除因地疾病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充分发挥他们与疾病抗争的积极性。五改善休养环境,合理安排生活

环境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优美的环境、合理的生活制度、适当的娱乐和自我护理等护理等都能增进病人的心理舒适感,帮助他们适应医院的环境和生活,能促使他们产生平衡、舒畅的心境。

六、合理使用心理疗法

心理治疗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比较常用的是支持疗法,通过对病人进行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暗示、比喻、示范和环境调整等手段在,达到治疗的目的。心理治疗既可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也可在为病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小梅.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 [J].医学信息杂志,2013,3(3):19.

[2]张硕.病人的护理需求.中华护理学,2012,4(12)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像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感到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有些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的表现。

心理护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1、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 3、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4、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5、精神上的需要: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6、提供信息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 三、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地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1、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2、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3、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4、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时风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

护理心理学

名词解释 1.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2.期待性焦虑:即面临行将发生的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不安反应。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医学模式: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 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 的连续体,在健康疾病的问题上无论是病因、疾病治疗,还是预防及康复等方 面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5.药物的心理效应:指病人对医生的威信、对药物的信任感和接受药物治 疗时的体验、评价,以及治疗时对外界的暗示等多种心理作用。 6.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 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8.透析治疗:是用多种办法将病人身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清洗出去,使体 内有毒物质减少,症状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9.器官移植:是将某个体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 体某部位的过程。 10.个性:是指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个体,在不尽相同的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带有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complete well-being)”。或1989年WHO所下最新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 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12.心理护理:指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 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13.role personality of nurse: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14.心理疏导法:是护士与病人沟通过程中对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疏通 和引导,以消除心理问题,促进病人心理健康的过程。 15.burn out syndrome:心身耗竭综合症,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并 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 16. 有意识心理护理:有意识心理护理也可称“狭义的心理护理”,指护 士自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简答题 1.使用心理测验应注意:①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②慎重选择测验量表③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④正确解释测验的结果⑤注意测验的保密 2.常见的病人心理需要有:①安全的需要,是病人最迫切的需要,也是病 人求医的目的。②舒适的需要,患病后会产生许多不舒适的感受,可影响个体 的舒适程度。其中最严重的不适是疼痛。③归属的需要,患病后更需要他人的

心理护理服务的方法

心理护理服务得方法 养老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宽松而愉快得修养环境,不仅从生理上给予关心与照顾,更多得就是要从心理上给予关爱与呵护,具体可以在群体与个体联方面着手。 一、群体服务 (一)组织集体活动 根据老人得身体健康情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得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得文化生活。如书法绘画竞赛、组织观赏戏剧、自娱自乐得文艺活动、老年时装表演等。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得具体条件与学习兴趣,积极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又就是一种健脑、健身得手段。 (二)开展理想xx讲座 根据老年人得心理特点,开展心理保健得讲座,具体得内容有: 1.正确面对衰老。衰老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一个过程,生老病死也就是自然界得规 律。虽然,随着年龄得增长,人体得各个组织器官都在逐渐衰退,但就是,只要老年人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正确、坦然地面对这一过程,就能够保持健康得心理。 2.保持年轻得心态。虽然老年人离开自己曾经工作得岗位,但就是任然可以保持较好 得心理状态,坚持与社会保持联系;根据自己得能力,发挥余热,使老年人得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与多彩。 3.保持与谐稳定得人际关系。老年人应及时调整自己得心态,尽快适应社会角色得转

变,注意处理好与家人、护理员以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得关系,尤其就是要注意处理好与周围老年人之间得关系,通过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建立新得朋友圈,这些对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也就是非常有益得。 4.懂得动、静、乐得道理。或打太极拳、慢跑等,同事积极参加一定得社会活动,如资源参加公益活动等。 (2)“静”指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对人对事、对生活有正确得态度,不要过分追求高标准,追求完美,不要得不到满足就发牢骚、发脾气,遇冲突应先深呼吸放松自己,时候再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 (3)“乐”就就是乐观:“笑一笑,十年少”,面对生活,多舍少求,学会满足,知足常乐;面度不愉快得事情,学会暂时转移思路到感兴趣得事情上去。 5.寻求必要得帮助。在人得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事,有时心理失衡也就是难免得。在某 些场合下,有时很难完全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超越心理障碍,老年人应有勇气去寻求她人得帮助。可以向亲人或朋友交流,一方面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极好得倾听与宣泄得机会,同时她人得理解、劝慰、支持也会促使自身得情绪好转;另一方面,如果别人也有类似得问题,就会产生共同得兴趣,相互进一步沟通,起到自然疏导得作用。同样,寻求心理专业咨询师或心里医生得帮助也就是十分重要得,借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摆脱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有条件得养老机构,可以设立“谈心室”或“聊天室”之类得单元,让有经验、有威望得高级养老护理员负责相关活动得开展,使老年人再生活化得活动环境中得到心理疏导马蹄糕心理健康水平。 二、个体服务 养老机构得心理护理服务除进行群体服务外,还应针对个体得情况进行特别得服务,生活不能自理得老人不能参加群体活动得,应给予特别得关注。 (一)访视与访谈

护理心理学

1:一般心理问题通常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由特定的情景所诱发 2.与特定情景无必然联系 3.偶发性和暂时性 4.持久性和特异性 5.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 答案为:1 3 5 2: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癔症性痉挛发作 2.癔症性瘫痪 3.癔症性视觉障碍 4.癔症球 5.癔症性木僵 答案为:1 2 3 4 3:衡量情绪是否健康的标志有() 1.诱因是否明确 2.反应是否适度 3.是否稳定而灵活 4.是否有自制性 5.是否能产生积极的效能 答案为:1 2 3 4 5 4: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1.直接性

3.抽象性 4.逻辑性 5.概括性 答案为:2 5 5:心理异常常用的判断标准包括()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个人经验标准 4.客观检查标准 5.情景性标准 答案为:1 2 3 4 6:属于人格测验量表的是() 1.EPQ 2.MMPI 3.SCL?90 4.16PF 5.SAS 答案为:1 2 4 7:护理人员的心理综合素质主要包括() 1.心理能力 2.心理品格 3.心理动力

5.环境适应 答案为:1 2 3 4 5 8: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1.盲目性 2.优柔寡断 3.任性 4.独断性 5.顽固 答案为:1 4 9: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第二阶段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 1.领悟 2.移情 3.鼓励 4.对峙 5.解释 答案为:1 2 4 5 10:强迫症的人格特点可概括为() 1.不完善感 2.不安全感 3.不确定感 4.不真实感 5.不现实感 答案为:1 2 3

11: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的思维阶段包括() 1.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 3.提出假设 4.排除假设 5.检验假设 答案为:1 2 3 5 12:参与应激状态下生理反应调节的系统主要有()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3.免疫系统 4.消化系统 5.心血管系统 答案为:1 2 3 13:对标志心理发展水平的动作发展规律正确的表述是() 1.由头至脚 2.由远及近 3.由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由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5.由偏及全 答案为:1 3 4 14:心理障碍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 1.与特定情景无必然联系

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d14202033.html, 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作者:刘元元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对护士心理在临床心理护理品质中的需求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选取 的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80名护理人员(均为临床护士)作为主要研究 对象,随机选取期间住院的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将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护理人员分为观查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人;患者也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观察组的护士给予心理品质培养,对照组的护士并未给予心理品质培养。向200名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与具体心理品质需求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为护士的技术水平、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基本道德情操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品质培养效果明显要高出许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护士心理品质 引言:近些年,当代医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医学模式的转变,愈来愈多的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因此在临床上心理护理就非常重要。经研究发现,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并稳定情绪有诸多帮助,可以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基于此,对护士的心理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她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业务技术还要拥有准确的记忆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选取的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80名临床护士作为主要研究 对象,年龄22岁至40岁;学历:中专16名、大专43名、本科21名;职称:护士16人、护师32名、主管护师29名、主任护师3名。随机选取期间住院的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查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人;患者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观察组与研究组护士的年龄、学历以及职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的护士给予心理品质培养,对照组的护士并未给予心理品质培养。主要培养内容如下:①加强护士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在此期间,培养护士的专业学习能力,定期让她们参加相关技术操作培训并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学习,为了让他们在工作期间可以保持良好情绪对心理卫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培养。为观察组护士提供尽可能多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比如,拨取一定数额的经费让她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全方位地提升

浅谈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3-05-14T16:35:37.3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家荣[导读] 焦虑是个体尚未接触到应激原,但已预感到了即将发生的危险而出现的心理防御反应。 王家荣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322-02 1 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焦虑焦虑是个体尚未接触到应激原,但已预感到了即将发生的危险而出现的心理防御反应。这是住院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病人的焦虑可能来自对疾病本身的担忧;也可能来自对住院环境和周围人群的不熟悉。病人会有心悸胸闷、厌食恶心、失眠乏力,情绪焦虑不安、不耐烦、过分的担心、紧张。 1.2 抑郁抑郁是现实丧失信心所引起的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常见于预后不良或面I临生命危险的病人身上。生理上会出现食欲、体重降低,便秘,睡眠紊乱,易疲劳和头痛等。情绪淡漠、麻木不仁、兴趣减退、沮丧、自责。病人往往对治疗丧失信心,甚至悲观,厌世。这样的情绪对治疗有不良的影响。 1.3 恐惧恐惧是人们面对危险情境或对自己预期将受到的伤害而产生的高强度的复杂情绪。这样的情绪往往与知识缺乏,如对疾病的预后不了解、害怕手术和特殊的检查、对医院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病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也可有失语差、失眠的表现。心理上病人精神高度紧张、烦躁不安,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与疾病相关的问题,如过度就医或回避就医等。病人易激惹、有敌对情绪、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护士要注意病人的心理防卫机制,避免冲突。 1.4 孤独住院病人来到陌生的环境,脱离了自己平时所熟悉的环境及交往人群,常产生孤独的心理。病人变得敏感,紧张,人际关系不良,常做出一些举动以期得到护士的关注,如:频繁地按铃找护士,护士到了床边又没什么事;经常在护士办公室门口徘徊等。这时,病人需要得到护士更多的陪伴和关注。 1.5 依赖、退缩人一旦患病,往往会得到亲友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某些病人会变得依赖性增强,被动,顺从,情感脆弱,甚至出现退行表现。平时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会做了,平时很有主见的人变得犹豫、退缩。要求亲友更多的关爱或要求更多的亲友前来探视。 1.6 期望值过高病人患病后会急切地希望得到治疗,并希望尽早痊愈。他们会要求最好的医生、护士对他进行治疗、护理,尤其是面临手术等复杂的治疗时更会对医生加以选择,对医护人员寄以极高的希望。护士应增加与病人沟通,适当降低病人的期望值,使病人对疾病有更多的认识,如果病人一直抱有极大的希望,一旦结果与病人的预期出现了偏差,常会激发病人激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失望、抗拒等。 2 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 2.1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病人在医院,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病人消除不安的情绪。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达成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病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使病人从中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住院生活规律、彼此间相互帮助、照顾。对于特殊疾病病人,可以使他们彼此分享对疾病的认识和感受,有利于对病人不良情绪的排解和宣泄。但要注意,对有不良情绪的病人要避免影响其他人。 2.2 重视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病人的社会保障及家庭支持会影响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尤其是家属对待病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反应。护士在工作时,不仅要注重对病人的护理,还应该重视病人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家庭及社会支持。如果没有,护士应该帮助病人争取亲友的配合,加强对病人家属的宣传,使他们明白自己对病人的支持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2.3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颜色、光线、声响、空气都会带来情绪的变化,如冷色调会使人平静,暖色调会使人兴奋,噪音会使人烦躁。护士要尽量创造和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安静、色调柔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陈设尽量简洁、整齐、美观。优美的环境会使病人心情愉快,促进疾病的康复。 2.4 做好健康宣教病人患病之初,对自己所患疾病不够了解,或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和病人达成共识,会引发医患、护患间的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病人加强知识的宣教。 病人处于患病时,要向他讲述疾病的病因、病程、预后;在治疗过程中,要着重宣传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在出院前要教会病人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症状观察和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病人对疾病越了解,越能调整自己的心态而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5 合理使用心理治疗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应该适时、合理地使用心理治疗方法。护士最常使用的心理疗法是支持疗法。采用安慰、指导、保证、支持、疏导、劝解和调整环境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 但是,护士能做的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正确认识病人的情况及自身的能力,当病人的心理问题特别严重而护士不能处理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科医生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国蓉,李继平,黎雪梅.心理护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护理研究,2006,20(7):1807. [2] 赖平妹,林宗伟,黄丽葵.心理测量对临床心理护理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1,32(7):1384. [3] 王丽琴.浅谈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 23(1 ):272.

护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护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护理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 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以前当的一直是学生,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中国式的教育一向是填鸭式的:被动地接受那么多的知识,虽然考试考了那么多次,但现在我的知识在脑海中似乎没了踪迹,只好不断翻书。当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次次哑口无言时,才认识到自己记的粗浅,没有时间经过的记忆犹如沙滩上的足迹,当时似乎深刻明显,却耐不住时光的清洗。 二、实习刚开始,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虽然以前也曾见习过,但真正的要实际操作了,我仍觉得底气不足。我会不会弄错了,万一弄错了怎么办。干事情总是缩手缩脚,加上跟我一块实习的同学表现都很好,我觉得老师都喜欢她们,事情似乎也轮不到我头上,每天盲目跟着做基础护理,跟着操作。本想说“让我也试一下”,但又不敢。因此,我觉得角色转化是个坎,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一点。方法主要是靠主动吧,我发现,只要主动提问,主动提出操作的要求,老师都是很乐意教的。不能再像在学校里那样等着老师要求干什么了。 三、面对病人,特别是外科的病人,见到血是经常的,看到病人痛苦地呻吟,特别在操作的时候,心总会提到嗓子眼,因此而小心翼翼,束手束脚,反而会给

浅谈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浅谈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特需一科二区随着医学模式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宽和充实,,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护理理念,由单纯地执行医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以解决其存在的或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实施健康宣教为内容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变无声操作为有声操作。 所谓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或者可以说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发现有碍于病人康复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通过护士的言语、表情、态度、姿势和行为去影响或改变病人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转归和康复的一种护理方法。 大量医学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免疫胜良药”是有道理的。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消极的情绪比如:紧张、恐惧、焦虑等会直接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增加了患病的机率,延迟了疾病的康复期,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因此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而产生心理问题;有的患者由于进入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有的患者对各项治疗检查的厌恶、恐惧而产生心理问题;有的患者由于角色的改变而产生抗拒或不配合的心理等等。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只有深刻的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真实想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资料表明:亲切的语言可使患者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从第一次与患者见面就要留下良好的印象,与患者沟通时用心用情地倾听,语言温馨亲切,对患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理解、 多一点解释,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多与患者聊天,从而一步一步提高熟悉的程度,最好能让患者感觉你能为他的任何想法保密,更进一步的建立起信任感。 其次: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想法,引导患者说出心理的感受,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的听取,适时的给予回应,耐心的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如端水,端饭等,使得患者有宾至如归,视如亲人的感觉。 第三: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周围环境,如在病区放置盆栽,送去节日的问候,制作一些健康知识的小卡片送给患者,时

浅谈心理护理 易敏

浅谈心理护理易敏 发表时间:2012-12-28T14:16:46.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9期供稿作者:易敏 [导读] 目标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心理护理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成败,是心理护理工作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 易敏(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240-02 【摘要】心理护理是医学心理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现代医学模式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心理护理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推动了护理制度的改革,充实了护理学内容,而且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疗整体信心以及帮助患者康复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患关系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医学伴随着科技发展至今,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生物因素导致的疾病已经逐步得到控制,单纯针对生物疾病的治疗严重阻碍的医学的发展进程,更多关注于与心理、社会有关的疾病,才是促进医学发展的有效途径。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恩格尔(GL Engel)[1]教授首先提出了有关医学模式的新理论——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理论(Biopsychosocial Model),成为医学研究、教学,以及临床医疗护理的发展蓝图。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的推动下,护理工作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地配合治疗和执行医嘱,而是既重视机体功能,又考虑心理状态,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护理正日益得到应有的重视。 1 心理护理的概念、目标及原则 1.1 心理护理概念 关于心理护理的定义、描述、成分及维度的讨论国内外一直都没有一致性的结果[4]。综合理解心里护理的概念就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往,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良好护患关系,正确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来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或保持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是整体护理的核心。 1.2 心理护理目标 (1)全面评估和正确分析患者的不同需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是心理护理应当达到的首要目标。 (2)环境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外在条件,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 (3)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是影响一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情绪因素有关。所以,帮助患者较早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是取得有效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4)整体护理的概念中,健康与疾病不是相对立的,是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心理护理程序不是以患者出院时为完结点,能够帮助患者自我发展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自我调节改善环境影响的不适应性,是护理的最终目标。 1.3 心理护理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护理目的和效果,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护理内容的要求,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服务性原则;保密原则;尊重原则;交往原则;灵活应变原则;启迪性原则以及自我护理原则[5]。 2 心理护理的历史机遇 近半个世纪以来,护理心理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护理领域的变革,是医学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结果。1955年Lydia Hall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1961年Orlando和Johnson等学者开始在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护理理论家Matha Rogers提出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点,同时,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使人作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有机整体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导致护理的指导思想从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倡导实施身心一体的整体护理。到1997年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使“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成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的概念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反应。可见,护理理论与实践都拓展到了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文化、伦理、法律等方面,迫切需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持,由此护理心理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我国心理护理发展相对较晚。1981年刘素珍学者在《医学与哲学》中提出“应当建立和研究护理心理学”,我国护理心理学研究遂即逐步开展。20世纪80年代初,《护理心理学》先后出现在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教学中,将其设为必修课,不仅使护理专业人才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对优化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中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护理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成为护理系力学学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国内护理工作者及护理专业院校的教师开展大量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研究,取得优秀成果,从实践的角度,推动心理护理的发展进程。 3 心理护理与健康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作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明确地指出人类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统一物因素是健康的基础,也是核心,是心理因素产生的物质条件,也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承受者。但是,心理因素的形成又随时影响和制约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则是在生物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基础上产生的,但它反过来又可作用于心理因素成为后者的根源;它对生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间接的,一般是通过心理因素的折射作用才实现的。近代医学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了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具有明显影响的结论。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如果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产生了悲哀、焦虑、恐俱、愤怒等不良情绪和情感,造成心理状态骤然变化,以至引起机体内部的生理、生化变化,长期下去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2]。尤其近些年来对紧张状态(应激)的研究,更说明严重构心理社会因素,对身心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3]。心理因素对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可见一斑。 4 心理护理的评价体系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内涵的延展和升华,注重从个体向整体出发,再由整体反应个体护理效果。效果的好坏与成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需要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来支持,这个体系就是心理护理的评价体系,也是心理护理流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我国心理护理研究及临床实践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和规范化操作模式[6],评价体系尚缺少客观的评定指标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国内心理护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上)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上) 张黎明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方法 !"#$%&’(:&’()(&;*+,&-.’./(&0’)12+()/;345-.6 中图分类号:78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9#"(;""%)"!<""9%<"; 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中,广大护理人员对开展心理护理日益重视,一致认识到促进护士与病人的心理健康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应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病人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去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帮助病人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性。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当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虽然心理护理的开展已经比较普遍,许多护士都开始注意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开始试图希望能够在心理与社会方面更多的帮助病人。但是由于我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不够丰富和熟练,甚至有的知识了解到了还不会在临床中使用,所以,我国目前临床的心理护理开展状况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的较低水平,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 !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职责范畴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对心理护理介入的范围和深度往往较难把握好,护理人员接受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程度不同,掌握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因此,介入的深度有所不同。就护士职责范围来讲,护士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通过采用护理的方法和技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它的主要干预方式有: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的认知水平,并辅助心理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等工作方式。心理护理与干预是建立在护理评估的基础上,护理评估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明确护理诊断,分析病人的情况,确定护理方式,制订心理护理方案并做出具体计划,确立评价心理护理效果的标准及方法。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方面,在没有经过心理测量专业培训时,不宜随便使用专业量表评估病人情况。国外早已开始实行心理测量资质取证准入制度,国内也已开始,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存在一些量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我国也在积极规范临床的心理测量方法,注意心理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保持医疗学术活动中的严肃性。因此,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保护病人的权益不受侵犯,使病人得到高质量的心理护理服务。;护理评估中量表工具的适度应用 临床心理护理中评估病人的护理问题大部分是不需要使用测量工具的,北美护理诊断手册中有;/%的诊断都涉及心理社会问题,并不是使用量表工具来诊断的。评估的工具和其他检测手段一样,应用要合理。如果评估和测量可为心理护理工作增加有用的信息时,那么就必须进行。如果所提供的信息对我们无用或评估的结果不过是重复我们已经了解的内容,那么就不必进行测量。护士最接近病人,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护士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作出判断,如果不参与心理治疗和做护理研究,一般可以不用或少用量表工具。如果确实需要使用量表工具进行护理评估,也要正确合理的使用评定量表。我们要注意到量表也是在发展中,并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所以,在认识它的作用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护理工作者如果过分依赖评定量表,在发现评定结果与临床所见不相符合时如不能自己解释,如机械地给评估定量的结果来作解释,往往作出的与实际不符的结论,遇有疑难问题就容易走向反面,有时完全否定评估结果。要全面评估病人情况还需要深入学习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有关理论和测量技术,学习健康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自己综合利用有关资料的能力,才能理解和阅读评定报告,对评议结果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评估表。在评估工作中要注意到量表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对量表的使用效果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国外编制的评定量表,如内容与我国文化背景不符合,应修定后方能使用。即使这样,在使用量表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所致的误差,尽量选用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评定量表,这样也便于操作。 评估中要注意评定量表要应用合理,防止滥用评估表,不仅是为了节省病人和护士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维持较高的专业声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使用量表的护理人员的责任。 %心理支持和疏导需要用好言语工具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治疗关系,如何开展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心理社会方面的评估,如何帮助病人调适与适应,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康复,这些都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心理护理所需要的工具和护理方法,在心理护理中,言语是最好用的工具。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心理支持是建立在护士 ? % 9 ? 实用护理杂志;""%年第!=卷第!期总第;!9期万方数据

护理心理学作业

护理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 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3.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4.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5.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6.心身疾病:是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总称。 7.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8.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作过的动作都会在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条件的诱发下而在脑中再现出来,这个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10.临床心理评估:特指将心理评估的通用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临床、以临床患者为主要评估对象、可评定及甄别患者心理状态的一系列运用性评估手段与技术。 11.首因效应: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识有积极其重要的影响,即“先入为主”的效果。 12.人格: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3.护士角色人格: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14.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征:即指“核心成分”是从事护士职业的必备人格特质,指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起决定作用,随时影响职业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1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6.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简答题 1. 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①信息编码。②态度。③知识。④沟通技巧。⑤社会文化背景。 2. 影响心理测验实施和记分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测验者与受测者之间的协调关系。②测验者对受测者操作水平的期望。③测验焦虑。 ④测验者对受测者的态度。 3. 简述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①保密原则。②限时原则。③自愿原则。④感情限定原则。⑤转介原则。 4. 心理治疗的要素有哪些? 答:①治疗者必须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经过专门培训并得到资质认可。②治疗需按一定治疗程序进行。③治疗需应用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④治疗对象具有一定的精神、躯体或行为问题。⑤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最终缓解或消除其可能存在的各种身心症状,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能力。 5、艾森克个性问卷共包含哪几个分量表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答:艾森克个性问卷共包含四个分量表组成。其代表的含义是①内-外向维度:测查内向和

淡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淡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印江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向娅 摘要:明确指出语言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重点阐述应用护理语言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推动护理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护理语言;沟通技巧;临床护理工作 语言沟通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当你的语言非常得体,能够使对方获得心理满足时,对方就会更加信任你。反之,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会使对方对你产生误解。这一点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护士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时,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逐渐拉近。这种拉近的心理距离不仅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但是护士若以不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就会极度反感,甚至故意用各种行为刁难护士。所以我们说,护理语言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下面,笔者简单谈一谈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一、护理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和蔼亲切的护理语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又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前提。这就意味着只要护士使用的沟通方式恰当,她的护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处处

为患者着想,用诚恳的态度给患者以解释和安慰。 二、使用护理语言的注意事项 1.要对患者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使用称呼语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起点。护士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仅会给患者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会为以后的交往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护士对患者使用称呼语的原则有以下三点:①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称呼语。②不可以用床号取代对患者的称呼语。③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应使用适当的敬称以示尊重。 2.对待患者要有真情实感。多数人在患病后,其各种心理活动、情绪举止都会变得十分消极,而消极的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来感染患者;以沉着、镇静的心情来安慰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来同情患者。 3.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要想使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护士必须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在患者的心目中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护士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在对待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时,护士应该耐心、细心,尽量使患者感觉不孤单。在对待思想负担重的患者时,护士应该多关心、多询问,尽量解除患者的顾虑。在对待新入院的患者时,应该热心,以求尽快消除患者的生疏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