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 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 "余有田园在东京。 " (指洛阳) 。 巴峡: 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 湖北。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 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 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 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 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 诗。"





初中语文文言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诗经 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通用)

《诗经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课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靖边一小任春青 课前交流: 每个人都有他的喜怒哀乐,但表达的方式不同,咱们就采访采访,高兴时每个人的表现。比如老师我,最向往调到一小,当听到调到一小这个消息时你猜我会怎样?你再想想我是怎样手舞足蹈的?除此之外,我还会把这个消息告诉?这就是我,敢于表达自己心情的我。我又想问,通常你们难过的时候,会咋样表现? 一、赏析古诗,感受作者。 我们这些俗人大都这样直白的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唐代诗人杜甫,这个被人称为诗圣的使诗人,他是通过诗来表达心情的,现在让我们听听他的古诗,感觉一下他的心情。 师:(课件出示《春望》、你感受到了杜甫的什么心情?《月夜忆舍弟》这是什么样的心情?《春夜喜雨》这又是什么样的的心情?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 (评:教师的朗读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

我们在他的诗里,感受到了他的喜怒哀乐,你对杜甫了解多少?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像老师这样把课题读好。(课件出示课题)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整首诗,介绍诗的体裁形式。(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七律,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再读给同桌听听,互相纠正。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师:谁敢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师:有一句话老师是这样读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听出来有什么不同? (强调“裳(cháng)”的读音)。

师:在这里就读“裳(cháng)”,古人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齐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师: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词与我们现在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听:“却看妻子(qī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强调“妻子”的读音。) 师:现在生活中妻子(qī zī)指老婆。古诗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 师: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遍做到字正腔圆。(师指名读古诗。) 师: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 师:不知不觉这首诗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读到诗人心情如何?(喜)读着这首诗,我觉得有两个带喜的成语在里面,你们看,红色的部分,(出示课件)概括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两个词语,并板书两词。 师:“欣喜若狂”就是?读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板书:漫卷诗书)平常酷爱读书的杜甫,此时随意的把心爱的书

悼亡诗词鉴赏

第四讲悼亡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古代诗歌中的独特类型——悼亡诗(词)及其概念内涵。 二、了解悼亡诗的特点和常用的抒情方法。 三、熟知悼亡诗的起源与著名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悼亡词的不同风格;对悼亡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综述 哀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文,有大致相同的体式和结构。 唐之后,悼念亡妻的诗词,多不以“悼亡”为题。总起来看,悼亡之作远不如哀祭文那样众多,这是因为悼亡诗词毕竟是诗(词)人们的即兴抒情之作,有妻子去世而且要先于诗(词)人的事,也毕竟是极少数。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李商隐的悼亡之作最有名。词人中,以宋·苏轼和清·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最有名,尤其是纳兰性德,词题中明标有“悼亡”、“梦亡妇”、“亡妇忌日”、“亡妇生辰”等字样的词即有五、六首之多,其他无题而语中可能涉及悼亡的词远不止此数。 二、《诗经》中的悼亡诗 悼亡诗《诗经·邶风绿衣》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赏析】此诗说一男子手抚妻子遗物衣裳,悲戚不已,追忆旧时情谊,感念妻子对自己的照顾和耐心规劝,感伤着再也没有另一个人如此的贤德美惠,可以理解自己的心了 三、魏晋南北朝悼亡诗 悼亡诗三首(之一)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千百年来,男人值得一夸的最高褒赞就是“才过宋玉,貌赛潘安”——潘安就是潘岳。“掷果盈车”、“傅粉檀郎”等等成语典故皆出于这位倜傥男儿。潘岳与结发妻子杨氏伉俪和谐,始终如一。 四、唐代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选一)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教案

《闻官军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意。 3.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你们喜欢背诵诗歌吗?你们都会背哪些诗人的诗歌?谁能为我们背一背杜甫的诗歌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啊,个个都是小诗人。 一、赏析《春望》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首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希望孩子们喜欢。(课件出示《春望》师配乐深情并茂背诵。简介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an)。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听老师诵读你感受到了……(示意学生举手说感受。) 师总结:是啊,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情。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是谁呢? 2.这就是杜甫,你了解他吗?(CAI:杜甫的画像)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杜甫的诗一贯是沉郁忧愁的,可以说在他的脸上很少看见笑容,可是有一天,一个特大的喜讯从天而降,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于是倾泻而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生齐读:《闻官军收》。 3.字面识题。 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 重点讨论交流“”。师:这个和我们现在的一样吗?谁来说说。我们现在的指的就是省省。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特别正音涕、子、裳、还、即。 (1)官军收复了为什么如此触动了诗人呢?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五通镇中心校郑勇 设计理念: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仍是传唱不衰。而作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语言更是高度凝练,节奏感强,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好运用……”,“应让学生在积极中东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安史之乱迫使诗人一家过着艰辛的逃亡生活,几经辗转后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想到患难与共的妻儿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诗人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奔放的语言、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忽闻叛乱已平息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所以在“爱国”这个主题上,抓住“喜悦”这个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通过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走进诗人,走进诗人的生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通过对话、感悟、对比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好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 难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等,并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并了解杜甫及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 一、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人的相片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原文及赏析 潘安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尤可击。 --------------------------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茵帷张故房,朔望临尔祭。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潘安悼亡诗赏析 这一首《悼亡诗》作于何时?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晋惠帝永康九年(299)所作。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采的部分。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此诗也不例外。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诗。 5、读短信,用诗填空。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词典、字典正确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初步认识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深刻领悟杜甫内心的变化,体会其一腔爱国之情。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亲近与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杜甫。(出示杜甫像) 2.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出示: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齐名,人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共留有诗作1400多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4.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一首新诗。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诗题。 题目的意思看懂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谁来帮帮他? 闻:听到。官军:朝廷的军队。收:收复。河:黄河 整个题目的意思是——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

其实,杜甫的想法跟你是一样的。(配图)介绍: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读一读这两句,想一想,哪个字能体现作者这种迫不及待地心情?(指名读) 从巴峡到巫峡,走的是水路,需要乘船从两山之间经过,所以用“穿”。从襄阳到洛阳,走的是陆地,就用“向”。 从四川剑外到河南洛阳,至少2000里。在作者眼中,似乎一下子就能回到老家。这是因为? 5.把书捧起来,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分享杜甫的“喜若狂”。 五、补充材料,读出诗境: 1.作者“喜欲狂”的原因是什么呢?蓟北被收复,诗人就那么高兴吗?让我们走进安史之乱的杜甫。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这次战乱,使无数的百姓无家可归,冻死饿死病死的更是数不胜数。 2.这里的几句诗,就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生: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zú)。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yāo)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师:刚刚进门就听到家人在号啕大哭,原来小儿子已经活活饿死。作为父亲,我是多么惭愧。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 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

《关雎》译文

《关雎》译文 关雎鸟喳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想和她配成双,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我的思念绵绵不断,辗转翻身直到天亮。长短不齐的水荇菜,左边采来右边采。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奏瑟和她亲近。水荇菜长长短短,左边采来右边拣。美丽又善良的好姑娘,我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将进酒李白赏析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词语解释】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诗文赏析】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此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文学 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一、二句曾逐东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这个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场面,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两者互衬,优美动人!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

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对句又紧接舞筵,从时、地两个方面加重描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舞筵,而是春日乐游苑上的舞筵。断肠天指繁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春风荡漾,百花争艳,长安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好一幅春光明媚,繁华似锦的场景。 三、四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却陡然一转,描绘出杨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之上哀鸣,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出秋日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诘,又是感叹,同时又是转折。肯字或释为会(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但如果解作肯不肯的肯,诗意似更深邈:既然是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言外之意是说不如不到秋天来,大有悲不欲生之痛。此处的转折,用了如何肯到这样顿挫有力的明转,增强了对比感。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两句中,虚字运用亦很精妙。第三句如何、肯到连用,可反诘、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句已带、又带,更是层层推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瞧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词释义】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就是叛军的老巢。 妻子:妻子与孩子。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纵酒:纵情饮酒。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放歌:放声高歌。【参考译文】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瞧夫人与孩子都没有了愁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 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摘要题解】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 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

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文本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就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喜欲狂”,这就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瞧妻子”、“漫卷诗书”,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就是愁眉苦脸,而就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就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此时作者情感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 【佳句集锦】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露从今夜白,月就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6、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诗经》两首原文对照翻译《蒹葭》《关雎》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古诗导入,质疑课题 1、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唐诗么?(喜欢)那老师来采访一下,您喜欢哪首唐诗?老师也很喜欢唐诗,今天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如果您也喜欢就与老师一起打她们读出来吧!(课件出示《绝句》《春夜喜雨》)您们知不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就是谁?(杜甫,教师相机板书) 2、对诗人杜甫您了解多少呢?(学生汇报) 3、老师也带来了杜甫的简介。谁能为我们大声的介绍一下呢? 4、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积累一首杜甫的诗吧!(课件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您有什么疑问?(教师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诗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指导诵读 1、师: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古诗,要注意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读有节奏。 2、指名读诗,纠正字音(如:衣裳、妻子、漫卷、即),指导朗读(平长仄短) 3、不同形式读诗: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竞赛读、齐读。 4、师:诗读到这里,您从诗中感受到的作者怎样的情绪? 生:高兴,激动,喜悦,愉快······ 师:您就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喜欲狂(教师相机板书)

师:什么就是喜欲狂啊? 生: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师:作者高兴的要发狂啊!读到这里您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作者为什么高兴地要发狂呢? 生:作者狂刀什么程度呢? ······· 师:作者究竟因何而喜,为何而狂呢?这就不得不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您就会有切身的体会,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相勾结,攻入长安争夺统治政权,唐玄宗抵挡不住便逃出长安,这就就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变得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开始了她八年之久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她度日如年,思乡难归,她亲眼瞧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瞧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让我们通过她的一首诗再回到那段过去(出示《春望》指名朗读)这位爱国的诗人及时瞧到了这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的流泪啊!而“忽传收蓟北”的胜利喜讯如春雷炸响,诗人能不“喜欲狂”么? 三、围绕“喜欲狂”,品悟诗情 1、师:让我们在一同回到诗中,进口诗中的字词,从哪些字词您可以瞧到组着高兴地要发狂呢? 2、学生汇报,并相应的解释诗句,教师随机指导 预设: ①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一听到。满:洒满,沾满。刚刚一听到收复家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写作背景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19岁的纳兰性德与17岁的卢氏成婚。纳兰卢氏父亲卢兴祖官至两广总督,是两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封疆大吏。有关卢氏的记述道夫人生而婉,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客礼典。明珰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晓镜临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训,娴彼七襄,长读父书,佐其四德。从中可以知道卢氏是一个美丽端庄、有教养、有文化、三从四德的标准淑女。 纳兰性德成婚3年后,妻子卢氏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令其肠断了,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 纳兰性德在卢氏亡后,词风也为之改变,悼念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 词作赏析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

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如今之葬花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注释]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孩子。 漫卷:随便卷起。

关雎原文朗读拼音版译文赏析

关雎 先秦:佚名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求取。 guān jū guān guān jū jiū , zài hé zhī zhōu 。 yǎo tiǎo shū nǚ , j ūn zǐ hǎo qiú 。 cēn cī xìng cài , zuǒ yòu liú zhī 。 yáo tiǎo shū nǚ, wù mèi qiú zhī 。 cēn cī xìng cài , zuǒ yòu cǎi zhī 。 yáo tiǎo shū nǚ, qín sè yǒu zhī cēn cī xìng cài , zuǒ yòu mào zhī 。 yáo tiǎo shū nǚ, zhōng gǔ yuè zhī。 qiú zhī bù dé , wù mèi sī fú 。 yōu zāi yōu zāi , zhǎn zhuǎn fǎn cè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背 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一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宋人词作中,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人《醉花阴》中的瑞胸销金兽。然而这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赏析二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语言的运

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跌宕之中意脉相续。小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枝 评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