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蚇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蒆一、选择题

莁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是(螁A.教育的劳动起源论B

蒆C.教育的心理起源论D

蒆2 、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螂A.夏朝 B .商朝

芈3、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

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

葿A.国际性 B .公共性 C .民主

性 D .终身性

薆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节A. 利托尔诺 B. 孟禄C. 奥苏伯尔 D. 赫尔巴特

羀5、“君子忧道不忧贫” ,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教育的自然起源论

C .秦朝

D .汉朝

。这反映了()。

芇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蚆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

.古

代教育形式简单

蒈A.古代B ?近代 C ?现代?当代

肆7、教育的正确含义是()。

螆A.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螀B.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膀C.教育即教学 D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螅8、把“老猫教小猫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泳”都说成是教育错在否认了人类教育的()。袆A. 阶级性B. 有意识性 C. 历史性 D. 社会性膁9、下列哪项不是现代代教育的特点()。

薈A.阶级性B ?民主性 C ?国际性 D.普及性

袈10、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羅A.利托尔诺 B.孟禄C. 奥苏伯尔 D.赫尔巴特

薂二、判断题

莀1、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薇2、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肅3、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要素所构成的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

羃4、现代社会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螈5 、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袄6 、由于教师是教育者,所以教师必然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教育活动的客体而已。蚃三、材料分析题

袂1、当非洲南部狮子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的狮子在教幼狮作捕猎练习时,他们常常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母狮先引着幼狮子围着附近的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幼狮们被领回起点时,母狮便跃向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树桩),然后让幼狮们模仿其动作进行练习。目睹这种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 。此后,幼狮们便多次重新开始独自的练习。多亏了这种“教育” ,才使那些幼狮学会了捕猎的技能。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

肇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羆2、古代印度的教育:

螃古代印度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肈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蝿四、简答题

螅1、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袃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简述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a des fins commerciales. TO员BKO g^A.nrogeHKO TOpMeno^b3ymrnflCH6yHeH u ac^ egoB u HHuefigo^^HM

UCnO 员B30BaTbCE B KOMMepqeckux ue 贝EX.

____________ 以下无正文 __________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最早-《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来说,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教师是主体,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方面特点: 1、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3、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一方面要系统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要客观看待教育与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 3、相对独立性(教育、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关系) 4、继承性(相同) 5、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生产性 7、民族性 四、教育功能的类型 1、作用的对象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功能(派生功能) 2、作用的方向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作用的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实际)、隐性功能(非预期) 一旦隐形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的教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述 1、由来 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做善 2、概念 2.1、广义:增加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影响人思想和品德的都是,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广义教育的另一个版本 《教育大辞典》,教育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指教育的外在表现, 形式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 生产生活中,口授身传经验的现象) 狭义:学校教育:按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朝着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更狭义:德育 2.2、家校合作的方式: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2.3、教育的日常用法: 过程:我从一场影片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方法: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社会制度: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基础 2.4、美国谢弗勒对教育的定义: 纲领性:(应然),因该是怎样的 描述性:(实然),实际是怎样的 规定性:作者的定义,我认为的 3、要素 3.1、教育者、受教育者:最基本的要素。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书,参考书,影像资料以及教育环境知识经验),教育媒体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教育活动能过的场所和 设施,教育方法等 教育影响又叫做教育中介,教育媒介,教育举措。分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五种 3.2、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可以说教育者受教者在双主体。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活动。 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教育者主要是学校教育中老师 3.3、教育形态: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势,也就是“教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概念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教育规律(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内部),教育与社会(外部)) 发展概述萌芽时期(只是思想,不是学科),创立时期,发展时期 萌芽时期:中国 儒家孔子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三等:一等生而知之者:上智,二等学而知之者:中人,三等困而不学者:下愚 办学方针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也 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未体现绝对的教育平等 教育功能国家发展的三个条件:庶(劳动力),富(生产力),教(政治伦理教育) 孔子的治国大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的三方面培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方法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启发性教学:世界上最早使用启发性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与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道德教育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孟子 人性论“性善论”: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内发论)教育的作用“明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德内化) 内心修养方式: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教学思想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内发) 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 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专心致志: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荀子 人性论“性恶论”:教育“化性起伪”(外铄) 培养目标培养大儒:儒分为:俗儒,雅儒,大儒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只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教师地位师云亦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最早把道德连在一起)

第一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 A.幼儿之家 B.幼儿学校 C.湖北幼稚园 D.南京鼓楼幼稚园 2、下列不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是() A.主张“教学做”合一 B.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C.提出“活教育”理论 D.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和嘴 3、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 A.保证幼儿存活 B.增强幼儿体质 C.开发幼儿智力 D.培养幼儿处理事情的能力 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A.1840 B.1903 C.1904 D.1947 5、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课堂教学 6、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7、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8、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体系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9、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前期 D.学龄期 10、幼儿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幼儿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育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的产物 A.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 C.大工业生产 D.经济发展 14、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在()诞生 A.美国 B.欧洲 C.中国 D.印度 15、()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乡村儿童团”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晏阳初 16、“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谁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7、()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一所幼儿之家,用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8、()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梁漱溟 19、()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A.陈鹤琴 B.陶行知 C.张雪门 D.福禄贝尔 20、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C.湖北武昌幼稚园 D.北平香山慈幼院 21、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是()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问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知活动关系的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炼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现象、问题,揭示教育背后所存在的客观规律,以作为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依据和指南。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如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德育、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后者如学校与社区、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改革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念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二、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根据其研究方法、理论的成熟水平,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三大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只表现为许多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缺乏理论上的思考和经验上的总结。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3)有关教育的论述包含于哲学或到的论述之中。 2.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 (1)《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末期。据郭沫若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是()。 A.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B.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C.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D.教育的自然起源论 2、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3、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 A.国际性 B.公共性 C.民主性 D.终身性 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 孟禄 C.奥苏伯尔 D. 赫尔巴特 5、“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6、在()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7、教育的正确含义是 ( )。 A.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B.“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C.教育即教学 D.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8、把“老猫教小猫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泳”都说成是教育错在否认了人类教育的()。 A.阶级性 B.有意识性 C.历史性 D.社会性 9、下列哪项不是现代代教育的特点()。 A.阶级性 B.民主性 C.国际性D.普及性 10、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 孟禄 C.奥苏伯尔 D. 赫尔巴特 二、判断题 1、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2、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定义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广义: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属性 (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教育形态:学校、家庭和社会 4.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者起主导作用 5.教育功能 (1)按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与负向功能 (3)作用呈现形式分为显性与隐性功能。显性是与教育目的相吻合的功能,隐性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6.教育起源 (1)神话起源:所有的宗教 (2)生物起源:教育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物现象。代表有英国沛西能,法国利托尔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有孟禄。否认了社会性 (4)劳动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代表有苏联学者 7.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8.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和无阶级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具有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具有阶级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古中国:夏代出现学校,学习内容有四书,五经,六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讲—第十二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起源)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人类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恩格斯:人类出现于200万年以前,也就意味着教育有200万年历史。 对于教育的产生,学术界有四种观点: A、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法】):教育起源于动物界植物界普遍存在的本能活动、遗传特 性。 观点:教育是某种现象的复制(遗传)。 例子:小鸭子从会凫水。 缺点: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B、心理起源论(孟禄【美】):生物界不存在教育,但存在于动物界。 观点:动物有心理模仿功能。 例子:大猩猩经过练习后会做算术题。 缺点:不承认教育的社会性,否认教育的目的性。 C、劳动起源论(米定斯基【苏】):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当人把石头做成第一把刀子。 观点:劳动当中,人积累起经验并传播推广。 例子:人类学会使用工具,知识并加以传播。 缺点:中国学术界认同这种看法。 D、交往起源论(叶澜【中】):人类的教育现象并不直接产生于劳动当中,而产生于在劳 动当中人们以语言为媒介,交往活动当中产生。 观点:教育产生于交往当中。 例子: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交往。 缺点:很多人赞同,但是劳动起源论被承认的范围更广。 二、教育的发展 三大发展阶段: A、原始教育形态:1、原始社会中的教育,都属于原始教育形态。 2、在原始社会学校出现以前的教育(教育泛华、没有专门化。) 特点:1、人们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原始公平)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内容方法极为简单粗糙原始。(口耳相传) B、古代学校教育形态:(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2、西方古代学校教育) 恩格斯:文明的出现就是古代的开端。(文字出现公元前3-4000年) 出现专门的学校(教育专门化)。 产生于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埃及。 中国:孟子:学校,夏曰庠,商曰序,周曰校。学三代共有之。 埃及:宫廷学校:为贵族子女培养建立(培养统治阶层)、 寺庙学校:为宗教培养接班人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古代一直到二十世纪初) ①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读书做官。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职业的产生 具有专门特性的教师职业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 五帝时代的“成均”和虞舜时代的“庠”标志着我国学校的萌芽。 我国古代教师职业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官师合一。 第二、各类“学科”教师承担教育任务。 第三、教师地位悬殊。 第四、形成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传统。 古代西方,总体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古希腊文中,教师由“教仆”演化而来。他们通常是奴 隶中一部分专门侍侯和陪伴贵族、奴隶主子女上学的人,后来才把从事教育的人称为教师。教师之间的地位悬殊也很大,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水平。 2、教师职业的发展 自教师职业产生后,其发展是缓慢的。这是因为学校自身发展缓慢的缘故。 17世纪义务教育在西欧各国的普遍推行,意味着教师量的增加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发展需要,加之学校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善,开始了教师职业的大发展。 “废科举,兴学校”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政治和教育制度的变化使教师职业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教师职业中不再存在政府官职的教师,有官职者若在大学任教也只是兼职教师。其次,普及教育的提倡,中小学的大量开设,师范教育的兴办,使教师群体的数量激增。第三,近代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大更新和分科教学的加强,使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 进入20世纪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第二,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加强教育实习。第三,开辟多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 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迹象表明,教师职业正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目前教师职业还不能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性职业,但它已具备了作为专业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条件。作为从教者的教师已是一种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 教师职业的发展经过了独立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纵观教师职业的产生和演进特点,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始终。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制约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政治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 (5)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的不断改变。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 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2.教育的历史性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教育的长期性 5.教育的生产性 6.教育的民族性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育媒介: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四)教育的功能 1.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正向(积极)功能:促进 负向(消极)功能:阻碍 2.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外显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隐性功能:非预期性的,但不绝对。 (五)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论:它的提出标志着教育的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2.心理起源论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孟禄。 3.劳动起源说

科学的教育起源观点。 观点: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恩格斯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学校产生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管理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一、古代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 第一、出现了学校 夏: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第三、教育目的是培养国家的未来统治者; 第四、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教育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科课程的雏形(以礼乐为中心) (2)欧洲: 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 雅典教育: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 2.封建社会的教育 (1)中国 第一、教育不仅具有阶级性,还具有等级性。如唐朝的“二馆六学”; 第二、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 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2.封建社会的教育 (2)欧洲 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教育。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精品文档 .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 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 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 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 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如何开展课堂研究?(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它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把对人的身心的发展影响作为直接目标。当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教育学,应运而生。 所谓教育学,即是研究人类教育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以前的教育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当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后,诸位教育学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并硕果累累。系统的教育学著作问世,并且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学机构。从此,教育学以一门独立学科的姿态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教育学的独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重视教育的水平。培根曾经就说过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在教育学独立的进程中,很多人功不可没。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教授制,我们沿用至今;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是教育学的主流代表人物,提出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深受其影响。教育学的独立对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普通教育学》,这本书的问世,正式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正如其它新兴的学科一样,才独立的教育学也在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他的蓬勃生机。社会的急切的需求,使得教育学领域也出现了当年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多学派争相提出自己的观点,且不说正确实用与否,这样的一种盛况就预示着教育学,这样一门社会学科,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提一些著名的教育学学派及其理论观点。 实用教育学,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他们的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学研究。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把实验分为假设、实验、验证三个阶段。用实验、比较、统计的方法来进行探索;由狄尔泰、斯普朗歌等人引领的文化教育学学派认为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过程便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采用精神科学或是文化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在实用教育学中,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个体生活经验的不断增长。提倡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学习现实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与赫尔巴特的观点相反,主张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观点提出,教育是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的生产劳动现代教育就应该着眼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与劳动生产相一致;当然,也有的学派提出了对教育学的一些担忧。鲍尔斯、金蒂斯等人主张的批判教育学。他们揭示了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教育复制了社会关系。教育中也存在了很多的不公、歧视、对立。在不公平下丧失“意识”,教育与社会对立了。 教育学发展至今,不能不说它得益于诸多的学派的相互批评和借鉴,教育学发展符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受到它们的制约,同时也是它们发展的一面镜子。不用地方的教育风格和传统促进了教育学多元化,多样性。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的包容性,教育学也是。在他的发展历程中,借鉴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历史学,所以它既具有自己独有的学科特点,同时兼具了其它学科的优点。 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教育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为教育的发展,教育学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育学发展的路上,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公平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教育不公平的显现屡见不鲜。教育学就是需要研究此种现象,并且提出理论支持。 在经济文化层面,教育学发展更要有前瞻性。 21世纪现在世界范围内教育学的理论的来源,研究实践的领域依然是把西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发展为核心的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上,这种模

教育学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基本构成要素,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基本特征。 “教育”概念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教育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着这一概念展开的。因此,“教育”概念是构建教育学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理解各种教育学说的一个恰当的入口。所以,无论是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人,还是学习教育学的人,都应该对“教育”这个基本概念下一番研究的功夫。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定义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苏联及我国的教育学者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而英美国家的教育学者一般是从个体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特朗里(D.Rowntree)编著的《英汉双解英语词典》中,把“教育”定义为:“成功地学习(一般地说借助于教学,但非必然如此)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这里所学的应是值得学习者为之花费精力与时间(凡使用“教育”一词者皆作如是观),学习方式(与培训相对而言)则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语,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质的规定性;狭义的“教育”定义在定义项中出现了“教育者”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考纲教育学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3)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4)教育的发展 1.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围殴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4.教育的社会属性有八点,分别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5.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 受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影响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

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定的目的。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中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6.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根据不同的依据,可将教育功能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育人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社会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7.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 能。(第一个正式的教育起源学说)人和动物共有,是一种生物现象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无意识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8.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三个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及其产生和发展概述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一,永恒性,即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二,历史性,即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三,相对独立性,即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四,教育的继承性;五,教育的长期性。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人物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的模仿。劳动起源说:也被称为社会起源说,是前苏联教育学家恩格斯提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媒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手段、教育媒体、教育环境。教育媒介有时也称教育影响或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功能也称为派生功能;按教育功能的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一,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二,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三,主要的授教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就学校。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一,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脱离;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三,教育具有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四,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祖宗遗训;五,教育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教学,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早在夏代,中国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时出现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西汉时的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隋唐时设立国子监,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是“六学二馆”,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蚇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蒆一、选择题 莁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是(螁A.教育的劳动起源论B 蒆C.教育的心理起源论D 蒆2 、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螂A.夏朝 B .商朝 芈3、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 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 ) 葿A.国际性 B .公共性 C .民主 性 D .终身性 薆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节A. 利托尔诺 B. 孟禄C. 奥苏伯尔 D. 赫尔巴特 羀5、“君子忧道不忧贫” ,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教育的自然起源论 C .秦朝 D .汉朝 。这反映了()。

芇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蚆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 .古 代教育形式简单

蒈A.古代B ?近代 C ?现代?当代 肆7、教育的正确含义是()。 螆A.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螀B.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膀C.教育即教学 D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螅8、把“老猫教小猫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泳”都说成是教育错在否认了人类教育的()。袆A. 阶级性B. 有意识性 C. 历史性 D. 社会性膁9、下列哪项不是现代代教育的特点()。 薈A.阶级性B ?民主性 C ?国际性 D.普及性 袈10、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羅A.利托尔诺 B.孟禄C. 奥苏伯尔 D.赫尔巴特 薂二、判断题 莀1、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薇2、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肅3、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要素所构成的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 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 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 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如何开展课堂研究?(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发作用。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相互制约,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在同一政治经济制度下,各国的教育虽然也有差异,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国家政权--精神产品生产--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同多颁布,指定,分配,规定,任命聘用等,实现控制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直接或间接手段--决定或影响受教育权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政治因素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这教育内容的取舍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丰富程度,学校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要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有自身规律,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学校不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不能放弃学校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首先,民主程度--整体--人民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公民意识--民主价值 其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二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生产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相关主题